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七课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七课知识点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政治必修三第七课的内容,高二政治教师需要整理出知识点,帮助学生记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七课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七课知识点1、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同步课堂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四)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究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两目。
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
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
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4.公共参与:主动研究、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性。
【教学难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当价格值【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感受优良的传统文化思考: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吗?应怎样正确看待它们?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当代价值?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新课讲授:出示目录第一幕:什么是文化议题一:探究活动一: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探究问题:你能想像得出这些优秀的传统建筑当时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吗?学生讨论回覆: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教案——高二政治必修3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案——高二政治必修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文化素质也逐渐得到提高。
我们要更好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下去,不断的发扬光大。
在高二的政治必修3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内容。
该教案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我们国家的几千年历史、文化与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传统文化,有选择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民族的历史、道德、精神和艺术,从而推动我们民族文化的发展。
同时,学生们也需要对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思考,思考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如何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使其更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评判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主要内容,更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价值评判。
也就是针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和思考。
学生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挖掘其中的精华部分,发扬其优点,补充其短板,从而让其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生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对传统文化进一步进行创新。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资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会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挖掘传统文化中未被发现或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寻找通往创新的突破口,从而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价值与内涵。
只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四、家庭和学校共同营造文化氛围除了教育部门的投入外,家庭和学校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让孩子们在家中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艺术,带着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展览等,将文化传统逐渐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学校也应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一项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本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部分课程包括许多内容,都需要同学们掌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第一关:眼力———鉴宝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
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总分40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2024秋季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理解民族精神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内涵,理解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3.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活动,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发展性。
•如何将中华民族精神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其现代价值。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事迹•当代弘扬民族精神的典型案例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力量。
•案例分析法:选取历史和现代典型案例,分析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故事(如岳飞精忠报国、钱学森回国建设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设疑激思:提问:“这些故事背后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何意义?”2. 新课教学2.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定义阐述: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强调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要素解析:详细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结合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2.2 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表现•历史回顾:按照时间线索,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展示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评课稿一、教材概述本课程属于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教材中的一节课,主题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起、发展和影响,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点;2.掌握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核心价值观;3.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4.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点;2.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核心价值观;3.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四、教学内容1. 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文明。
在本节课中,将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与中国历史和地理环境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中华文化特点的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2. 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和核心价值观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道德伦理、家庭观念、礼仪文化等方面。
同时,也会阐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
通过对中华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华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发展路径,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本节课中,将重点介绍中国文化在科学技术、艺术、哲学和政治体制等方面的贡献。
通过学习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法: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中华文化的起源、特点、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采用生动的例子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促进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
3.观摩法:观摩传统文化表演或参观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或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高二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与社会教案
高二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与社会教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革新,我们日常生活中逐渐远离了传统文化,但是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却依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商品,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源泉。
因此,在学习中充分了解、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爱国情操和文化自觉,在现代社会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在高二政治必修3:传统文化与社会教案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内容,以发挥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一、理解传统文化及其特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情感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传统文化是与传承至今的历史、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音乐、戏剧、民间文化、宗教信仰和礼仪习惯等方面,以及中国的八大文明高峰等内容。
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凝结了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对生命与意义、崇高与美好的深刻思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独特精神财富。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快速、便捷、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传统文化只是深藏在我们的文化脉络中,没有被真正重视。
但是,传统文化也是当代人应该了解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提倡和引导,如中国的社会道德,对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它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传承、补充和修补;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和创新,如当代文学、艺术、音乐作品中诸多借鉴了传统文化的色彩和元素。
因此,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在保证创新的基础上,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好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
三、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承载着社会的期望。
在传统文化与社会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实践。
1.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引领和治理: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要对人才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教育,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构建社会主义文艺强国,全面推进文化自信引领和文化传承,这是非常重要的。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
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 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结论:
(1)国内民主政治方面: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7
更高的文化素养。 (2)国际政治斗争方面: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内
中,我国 75%的人是初中和小学水平,而美国 86%的人是高中和高中以上水平。
材料二: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0 年前还居于第 12 位,现已上升到第
4 位,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与其航天航空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
齐驱。在美国 400 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 1/4 是文化企业。
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
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
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高二政治考试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
高二政治考试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高二政治知识点1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同化力、融合力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对较封闭较隔绝,受外敌侵略的影响小。
●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宋元明时期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冲击。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说服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自夏商时期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3、怎么样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①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②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A.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不仅仅是指文学,好包括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曲等多种形式)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灿烂精彩的中国文化高二政治教案
灿烂精彩的中国文化高二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中国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讲授新课1.中国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国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2)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价值。
(3)包容性:中国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吸收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华。
2.中国文化的魅力(1)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2)民间艺术:剪纸、泥塑、皮影戏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3)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学才华和审美追求。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加强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2)加强宣传: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加强交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精华,丰富中国文化内涵。
三、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案例分析1.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2.分析现代社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课后作业】2.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2.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通过分析问题,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4.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鼓励学生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提问、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传统节日的场景和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讲述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兴趣。
5.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讨论深入进行。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形成共同的认识和观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提高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知识梳理1.古代辉煌的历程特别提醒:中华文化古代辉煌≠一帆风顺,近代衰微≠中断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含义: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2)重要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温馨提示:①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其丰富的内涵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4.博大精深的体现温馨提示:独特性强调的是中华文化不同的形式,区域性侧重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民族性突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方法技巧1图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成就魅力博大精深⎩⎪⎪⎪⎨⎪⎪⎪⎧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实用性整体性区域性—渐趋融合各具特色民族性—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方法技巧2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方法技巧3从字面涵义上区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是指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博大精深是指中华文化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5.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地位: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温馨提示: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①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文化的含义①广义的文化: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从产生来看)②从呈现形式看: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a.文化载体的含义: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b.文化载体的作用: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c.文化载体的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器物、制度、行为等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器物、行为、制度等只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正促错阻)。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请同学们思考:亚运会为什么要在杭州进行杭州作为副省级城市、省会、东部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同时,杭州还是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排名靠前的新一线城市,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承办亚运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杭州拥有着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能够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本次亚运会,多国领导人抵杭,也成为元首外交的重要平台。
9月22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前一天,习主席会见多位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叙友谊、谈形势、促团结、话合作,书写凝心聚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二、文化的功能1、社会层面(1)引领风尚——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2)教育人民——教化育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3)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丰富精神食粮(4)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2、个人层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大单元说课稿)高二政治上学期(统编版必修4)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和特点,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
2.案例分析:提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现实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物、图片等,并介绍其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足,影响学习积极性;
2.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3.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应对措施如下:
1.针对学生兴趣不足,我将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3)培养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核心思想;
(2)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3)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2.教学难点:
(1)对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深入理解;
2.视频资料:播放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讲座等,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
3.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实物展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物,如书法、绘画、工艺品等,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知识面。
(三)互动方式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一师一优课”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政治教师马安君★教学设计理念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
★教材分析《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的第六课,包括2课时,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点。
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丰富的史书典籍和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传,由辉煌;衰微,到再创辉煌的历程。
随着各国都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本课内容必将会得到大家的重视。
因此,本课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史学典籍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见证,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二)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外探究、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生活智慧与学习智慧、时代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
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
政治: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必修3)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一、概述·此为高二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第三单元一共有2课,4个框题,主要是认识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第四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铺垫。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第一框,同时是第三单元的引入·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识记: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原因是文字和史书典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分析: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华文化独特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表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广泛吸收外域文化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见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包容性,通过讨论与分析相结合和探究法,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通过讨论分析,了解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让学生树立重塑中华文化辉煌的信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了解,感悟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三、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对文化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就是有了一些共性的认识;·在语文和历史科的学习当中,学生对我国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我国的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民族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高中政治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政治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高二政治7.2正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高二政治7.2正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前预习】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家及特点(1)中华民族创造了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主要内容: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我们要坚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化育人。
(2)不忘本来才能,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课后巩固】单选题1.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被称为“现代文盲”。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礼仪、诚信、和谐等。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包括诸子百家、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并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练习题类型: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等。
3.教学目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梳理重点、难点。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
3.教学总结: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核心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克服个人主观偏见
2.教师指导:巡回指导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文献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偏见的影响,难以客观评价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
其特征是以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其骨干而发展。
下面是带来的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注意: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
注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艺和科技术上。
◇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汉文化,是指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
其特征是以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与天朝思想为其骨干而发展。
下面是带来的高二政治教案: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之一(文化历史的悠久与一脉相传体现文化的源远流长)(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的延绵不断。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注意: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
注意: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即规模大、存留丰)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之二(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华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独特性体现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艺和科技术上。
◇中华文化中的文艺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艺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艺,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其博大精深---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