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估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以了解其营养摄入是否足够,是否存在营养缺乏或过剩等问题。
准确的营养评估对于个体的健康和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一、体格测量法:1.1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称重器进行测量。
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摄入情况,如体重增加可能意味着摄入过多的能量,而体重减轻可能暗示能量不足。
1.2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个体体型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量身高可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用于评估个体的体重是否正常。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1.3 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测量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皮下脂肪含量,从而了解个体的脂肪储备情况。
常用的测量部位有上臂三头肌、肩胛下垂点等。
二、膳食调查法:2.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通过询问个体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品种类、数量和摄入时间来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个体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2.2 食物频率调查法:通过询问个体过去一段时间内常吃的食物种类和频率来评估个体的膳食摄入。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对各种食物的偏好程度,从而推测其摄入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
2.3 膳食记录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记录下所摄入的每一餐的食物种类、重量和摄入时间,以及饮水情况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个体膳食摄入情况,但需要个体的合作和准确记录。
三、生化指标检测法:3.1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3.2 尿液检测: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营养物质,如尿蛋白、尿钙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尿液检测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等的摄入和排泄情况。
3.3 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还可以通过检测个体的其他生物标志物,如头发、指甲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者群体营养状况的过程,它对于了解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过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临床评估和营养摄入计算。
一、体格测量:1.1 体重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体重,可以评估其体重是否正常。
常用的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和体重百分位。
1.2 身高测量:身高是判断个体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计算身高体重比例指数(WHtR)。
1.3 皮褶厚度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评估其体脂肪含量,常用的指标包括三项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位。
二、生化指标:2.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缺铁性贫血。
2.2 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生化指标,常用于判断蛋白质营养不良。
2.3 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清维生素水平是评估维生素缺乏或者过剩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判断维生素缺乏症。
三、膳食调查:3.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通过问询个体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可以评估其膳食摄入情况。
3.2 食物频率调查法:通过问询个体过去一段时间内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和频率,可以评估其膳食习惯。
3.3 膳食记录法:通过记录个体连续3-7天的所有食物和饮料摄入情况,可以评估其膳食营养素摄入量。
四、临床评估:4.1 皮肤、头发和指甲状况:通过观察个体的皮肤、头发和指甲状况,可以评估其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是否充足。
4.2 口腔健康状况:通过检查个体口腔健康状况,可以评估其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情况。
4.3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维生素A缺乏症。
五、营养摄入计算:5.1 营养素摄入量计算:通过计算个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量,可以评估其营养素摄入是否达到推荐摄入量。
5.2 营养素比例计算:通过计算个体不同营养素的比例,可以评估其膳食结构是否合理。
5.3 营养素缺乏或者过剩评估:通过比较个体摄入的营养素量与推荐摄入量,可以评估其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或者过剩。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分析个体的营养状况,以评估其营养摄入和代谢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一、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初步了解个体的体重状况、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二、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蛋白质代谢情况和维生素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三、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法是通过调查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包括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调查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通过这些调查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能量摄入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膳食不均衡或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
四、功能评估法功能评估法是通过评估个体的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肌耐力、肺活量、步态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能力、身体功能状况和代谢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运动不足或代谢异常等问题。
五、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将以上各种评估方法综合起来,综合分析个体的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从而全面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评估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功能评估和综合评估等多种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者群体营养状况的一种方法,能够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摄入的营养是否充足。
通过科学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为人们提供合理的膳食建议,预防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的发生。
一、主观评估方法1.1 饮食记录法饮食记录法是通过记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进食的种类、量和频率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个体的饮食结构,但存在个体主观因素和漏报情况。
1.2 24小时回顾法24小时回顾法是通过让个体回顾前一天的饮食情况,包括进食的种类、量和时间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个体主观因素,但存在个体回顾不许确和遗漏的情况。
1.3 饮食频率调查法饮食频率调查法是通过问询个体某种食物的摄入频率,来评估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快速了解个体对某种食物的偏好程度,但无法准确反映实际的摄入量。
二、客观评估方法2.1 生物学指标法生物学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生物学指标,如血清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水平,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个体的营养状态,但受到生理和疾病因素的影响。
2.2 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法是通过计算个体的体重指数(BMI),来评估个体的体重状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区分体重中的脂肪和肌肉比例。
2.3 皮褶厚度法皮褶厚度法是通过测量个体多个部位的皮褶厚度,来评估个体的脂肪含量。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个体的脂肪分布,但存在测量误差和操作技术要求高的问题。
三、综合评估方法3.1 营养素缺乏症状评估法营养素缺乏症状评估法是通过观察个体浮现的各种症状,如贫血、夜盲症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发现个体的营养不良情况,但无法准确反映营养素的摄入量。
3.2 营养学问卷法营养学问卷法是通过让个体填写营养学问卷,包括饮食结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了解个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但存在信息填写不许确和主观因素影响的问题。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膳食摄入和营养代谢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营养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并为制定营养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等方式,向被评估者提问,了解其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体重变化、饥饿感等信息。
常用的问卷调查工具有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饮食日记等。
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但存在被评估者记忆不许确、主观性强等缺点。
2. 专家评估法:由专业的营养学家或者医生根据被评估者的体格测量、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信息,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适合于个体的营养评估,但受评估者和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客观评估方法1.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皮褶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体脂肪含量、肌肉量和体重变化情况。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有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皮褶厚度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反映身体形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营养状况。
2. 实验室检测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头发等样本,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维生素、尿液中氮代谢产物等。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将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更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1.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指标,对被评估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等。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但不能直接评估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体重、身高、日常饮食摄入量、生物化学指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的一种方法。
营养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一、体重评估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体重评估方法有体重指数(BMI)和体重变化率。
1. 体重指数(BMI):BMI是通过计算个体的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来评估个体体重状况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m)^2。
根据BMI值的大小,可以将个体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分类。
2. 体重变化率:体重变化率是通过比较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体重变化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计算公式为:体重变化率 = (当前体重 - 初始体重)/ 初始体重 × 100%。
根据体重变化率的大小,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肥胖问题。
二、身高评估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身高评估方法有身高百分位和身高标准差。
1. 身高百分位:身高百分位是通过将个体的身高与同龄人的身高进行比较,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根据个体的身高百分位,可以判断个体的身高是否低于或者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
2. 身高标准差:身高标准差是通过将个体的身高与同龄人的平均身高进行比较,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
根据个体的身高标准差,可以判断个体的身高是否低于或者高于同龄人群的平均水平。
三、日常饮食摄入量评估日常饮食摄入量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日常饮食摄入量评估方法有食物频率调查法和24小时膳食回顾法。
1. 食物频率调查法:食物频率调查法是通过问询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各种食物的摄入频率和量来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通过分析个体的食物频率调查表,可以了解个体是否存在饮食不均衡或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的问题。
2. 24小时膳食回顾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是通过问询个体在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量来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指标来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以便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和营养干预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1. 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体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为:BMI = 体重(kg)/身高²(m²)。
根据BMI值的范围,可以判断个体的体重状况,如:BMI<18.5为体重不足,18.5≤BMI<24为正常体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2. 膳食记录膳食记录是通过记录个体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摄入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和摄入频率等,来评估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能量摄入情况。
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食物记录表的形式进行,可以辅助计算膳食中的营养素含量。
3. 营养问卷调查营养问卷调查是通过询问个体的饮食习惯、进食行为和饮食偏好等,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
常见的营养问卷调查包括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和营养素摄入频率问卷等。
4. 生物化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是通过检测个体体内的生理代谢产物或指标,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和功能状态。
常用的生物化学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摄入和吸收利用情况。
5. 营养评估工具营养评估工具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平台,根据个体的饮食记录或营养问卷调查结果,自动分析和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工具通常会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评估结果和建议。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维度和角度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和营养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数据,制定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以提高个体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的过程,它是了解人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营养评估方法,可以匡助人们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保持或者改善健康。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营养问卷和营养评分。
一、体格测量:1.1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称重仪器进行测量。
正常体重范围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1.2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身高测量仪进行测量。
身高与年龄和性别相关,可以用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
1.3 体脂测量:体脂含量是评估个体体脂肪水平的指标,可以通过皮褶厚度测量、生物电阻抗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估。
正常体脂含量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有所不同。
二、生化指标:2.1 血液指标: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如血红蛋白浓度、血清蛋白、血清钙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化验仪器进行测量,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照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2.2 尿液指标:尿液中的一些指标,如尿蛋白、尿酮体等,可以反映个体的蛋白质和能量代谢情况。
通过尿液分析仪器进行测量,可以匡助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2.3 其他生化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生化指标,如血清维生素水平、血清微量元素浓度等,也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三、膳食调查:3.1 24小时回顾法:通过让个体回顾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膳食信息,但受个体主观记忆和失真的影响。
3.2 食物频率问卷:通过问询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时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和频率,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习惯和摄入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信息,但对个体的主观记忆有一定依赖性。
3.3 膳食记录法:通过让个体记录一段时间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可以详细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达到营养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营养评估方法是评估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工具和指标体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体格测量、生化指标测定、膳食调查等。
一、体格测量方法1. 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体重测量方法是使用称重器进行直接测量,也可以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值计算出体重指数(BMI)。
2. 身高测量:身高是评估个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身高测量方法是使用身高尺进行直接测量,也可以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值计算出身高体重指数(BMI)。
3. 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是评估个体体脂肪储存量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皮褶厚度测量方法是使用皮褶测量仪进行直接测量,可以测量多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并计算出总体脂肪厚度。
4. 上臂围测量:上臂围是评估个体肌肉量和脂肪储存量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上臂围测量方法是使用软尺进行直接测量,可以测量上臂最粗的部位的围度。
二、生化指标测定方法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评估个体贫血程度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是采集静脉血样本,使用血红蛋白测定仪进行测定。
2. 血清蛋白测定:血清蛋白是评估个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血清蛋白测定方法是采集静脉血样本,使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
3. 血清维生素测定:维生素是评估个体维生素供给状况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血清维生素测定方法是采集静脉血样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4. 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评估个体肾功能和水电解质平衡的指标之一。
常用的尿液分析方法是采集新鲜尿液样本,使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测定。
三、膳食调查方法1. 24小时膳食回顾法:通过询问个体在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量来评估其膳食摄入情况。
可以使用膳食调查表格记录个体的膳食信息,并计算出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2. 食物频率问卷法:通过询问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常食用的食物种类和频率来评估其膳食习惯。
《营养的评估》课件
CHAPTER
营养状况的评估
膳食调查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记录和分析个人的饮食习惯和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等信息,可以了解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膳食食史法等,可根据不同人群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膳食调查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并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
目的
收集基本信息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综合分析
01
02
03
04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等基本信息,以及饮食习惯、疾病史、用药情况等。
对被评估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和营养相关指标。
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被评估者的营养素水平。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调查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食物频率问卷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通过调查个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如每天、每周或每月等,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饮食习惯和食物摄入频率,从而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与膳食回顾法相比,食物频率问卷更为简便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
监测营养摄入与健康状况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通过询问个体在24小时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详细描述
24小时膳食回顾法是一种定量的评估方法,通过详细询问个体在24小时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和饮料的种类、数量、烹饪方式和来源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个体在一天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从而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与膳食回顾法相比,24小时膳食回顾法更加注重个体在一天内的膳食摄入情况,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日常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健康。
营养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士确定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1. 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一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来评估其体格状况。
常见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
BMI是根据个体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可以反映个体的肥胖程度。
腰臀比则是通过测量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来评估个体的脂肪分布情况。
体格测量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食物记录法食物记录法是一种通过记录个体的饮食摄入情况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个体需要详细记录每天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摄入时间,并结合食物成分表等工具来计算其摄入的营养物质含量。
食物记录法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但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记录和计算能力,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3. 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和某些营养物质的代谢情况。
生化指标法需要通过采集个体的血液或尿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昂贵,但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4. 临床评估法临床评估法是通过对个体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来判断其营养状况。
医生或营养师可以通过观察个体的皮肤、头发、口腔等部位的状况,以及询问个体的食欲、消化情况等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临床评估法简单易行,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5. 营养问卷法营养问卷法是通过向个体提供一份包含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饮水情况等方面的问卷,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个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相应的问题。
营养问卷法可以快速获取个体的营养信息,但依赖于个体的回答准确性和记忆力。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体内营养物质的供给是否充足,并进一步指导个体的膳食摄入和营养干预。
营养评估方法是根据个体的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利用一系列的指标和工具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1. 体重指数(BMI)评估法体重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根据BMI值,可以将个体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不同的营养状况。
普通来说,BMI值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2. 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是通过问询个体的膳食摄入情况,采集个体的饮食信息,以评估其膳食结构和营养素摄入情况。
可以采用食物频率问卷、24小时回顾法等方法进行膳食调查。
通过分析膳食调查数据,可以评估个体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判断个体的膳食质量是否合理。
3. 临床表现评估法临床表现评估是通过观察个体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状况、口腔健康、精神状态等,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例如,皮肤干燥、脱屑、口腔溃疡等症状可能与维生素缺乏有关;消瘦、水肿、贫血等症状可能与蛋白质、能量、铁等营养素缺乏有关。
通过对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
4. 生化指标评估法生化指标评估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分析其中的营养物质水平,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素吸收、利用和代谢情况,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5. 营养评估工具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营养评估工具可供使用。
例如,国际常规营养评估工具(MUST)是一种综合评估工具,通过对个体的体重、身高、膳食摄入和临床表现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估,得出个体的营养风险等级。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人群的营养评估工具,如孕妇营养评估工具、老年人营养评估工具等,用于评估特定人群的营养状况。
营养评价的名词解释
营养评价的名词解释营养评价是指对个体或群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了解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它涉及到对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消化吸收、利用和代谢等方面的评价。
一、营养元素评价营养元素评价是对食物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的评估。
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通过了解每种营养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推荐摄入量等信息,可以评估一个人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营养元素,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
二、营养素消化吸收评价营养素消化吸收评价是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和速率进行评估。
人体对于不同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能力各不相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调查不同人群对特定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程度,可以了解不同人群在消化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并为饮食改进提供依据。
三、营养素利用评价营养素利用评价是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被利用的程度进行评估。
人体对不同营养素的利用效率各不相同,同时也受到饮食结构、肠道菌群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了解不同人群对特定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程度,可以了解个体或群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程度,并为饮食建议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四、营养状态评价营养状态评价是对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通常采用体重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尿液分析、皮下脂肪厚度、肌肉质量等多种指标来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营养状态评价,可以了解个体或群体是否存在营养缺乏、过量或不平衡的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饮食调整和营养干预。
五、营养评价的意义与应用营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营养状况,并制定相应的饮食建议和营养干预措施。
它对促进健康、预防营养缺乏症和慢性病、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营养评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饮食不足和不合理之处,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素的摄入量和吸收利用能力。
营养评价的结果也可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改进食品生产质量、优化产品的配方等方面。
在科学研究中,营养评价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调查数据和结果,为食品科学以及健康营养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营养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营养评估的方法有哪些营养评估是通过评估个体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和生活方式来判断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下面是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1. 食物消费频率调查(FFQ):通过问卷调查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食物消费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或每月摄入各种食物的频率和量,从而评估其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2. 营养生物学指标:通过测量个体体内的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这些指标反映了个体的营养代谢和吸收情况。
3. 身体成分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身体成分,如体重、身高、体脂肪含量、肌肉质量等来评估其体内脂肪和肌肉含量的情况,从而判断个体的体重管理和营养状况。
4. 24小时膳食回顾法:通过要求个体详细回顾并记录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从而评估其膳食结构和营养摄入情况。
5. 营养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个体的饮食习惯、饮食偏好、运动情况、饮食禁忌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评估其膳食结构和营养习惯。
6. 营养评分指标:通过根据个体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给予各种食物或食物组的不同得分,计算得出个体的营养评分。
常见的营养评分指标有食物得分法(FSI)、营养得分法(NSI)等。
7. 体质指数(BMI):通过计算个体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来评估其体重状况。
BMI指数可以反映个体是否超重、肥胖或体重不足,从而判断其营养状况。
8. 腰围和腰臀比:通过测量个体的腰围和腰臀比来评估其体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肥胖风险。
9. 营养素摄入评估:通过计算个体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的摄入量或标准进行对比,从而评估个体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是否合理。
10. 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测量:通过测量个体血液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来评估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和代谢情况。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膳食建议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饮食调查法:通过询问被评估者的饮食情况,了解其日常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以及饮食习惯等。
可以采用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调查法、饮食记录法等不同的调查方法。
通过分析饮食调查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2.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来评估其体型、肥胖程度以及肌肉量等。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
通过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体重状况和肥胖风险。
3. 临床评估法:通过观察被评估者的皮肤、头发、口腔黏膜等外部表现,以及检查其指甲、舌苔、淋巴结等内部表现,来评估其有无营养不良的表征。
常用的临床评估指标包括贫血、皮肤干燥、口腔溃疡等。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二、客观评估方法1. 生化指标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尿肌酐等。
通过分析生化指标的数值,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2. 影像学评估法:通过使用X射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来评估被评估者的体成分、器官形态以及脂肪分布等。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质量等。
通过分析影像学评估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体成分和脂肪分布情况。
3. 功能评估法:通过评估被评估者的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肺功能、心脏功能等。
通过分析功能评估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方法。
主观评估方法主要通过饮食调查、体格测量和临床评估等方式进行,客观评估方法主要通过生化指标、影像学评估和功能评估等方式进行。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评价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体所摄入的营养物质是否满足身体的需求,并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1.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体重状况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在18.5以下为偏瘦,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及以上为肥胖。
2. 膳食记录膳食记录是记录个体一段时间内所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和频率的方法。
通过分析膳食记录,可以评估个体的能量摄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以及饮食结构的合理性。
一般来说,膳食记录需要连续记录3-7天,包括工作日和休息日,以反映个体的真实饮食情况。
3. 营养问卷调查营养问卷调查是通过填写一系列问题来获取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情况的方法。
常见的营养问卷包括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问卷。
24小时膳食回顾法要求被评估者回忆过去24小时内所摄入的食物和饮料,以及摄入量和制作方法。
食物频率问卷则通过询问个体过去一段时间内摄入某种食物的频率来评估其摄入量。
4. 生化指标检测生化指标检测是通过测量个体体内的生化参数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血清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个体的营养摄入和吸收情况,以及某些营养素的代谢状态。
5. 体成分分析体成分分析是通过测量个体身体组织的成分来评估其体重状况和体脂肪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体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和皮褶厚度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测量个体的脂肪、肌肉和骨骼组织含量,从而评估其体重状况和身体组成。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重指数、膳食记录、营养问卷调查、生化指标检测和体成分分析等。
最全的营养评估量表
最全的营养评估量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结果判断:如果以上任意一问题回答“是”,则直接进入第二步营养监测如果所有的问题回答“否”,应每周重复调查1次。
评分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评分三:年龄超过70岁者总分加1总分值=营养状态受损评分+疾病的严重程度评分+年龄评分3.营养风险筛查结果评价:总分≥3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开始制定营养支持/治疗计划;总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风险筛查。
注:使用说明(2002)对于营养状况降低的评分及其定义:(1)0分:定义——正常营养状态(2)轻度(1分):定义——3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50%~75%。
(3)中度(2分):定义——2个月内体重丢失5%或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25%~50%。
(4)重度(3分):定义——1个月内体重丢失5%(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BMI<或者前一周食物摄入为正常需要量的0%~25%。
(注:3项问题任一个符合就按其分值,几项都有按照高分值为准)(2002)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及其定义:(1)1分:慢性疾病患者因出现并发症而住院治疗。
患者虚弱但不需要卧床。
蛋白质需要量略有增加,但可以通过口服补充剂来弥补;(2)2分:患者需要卧床,如腹部大手术后,蛋白质需要量相应增加,但大多数人仍可以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得到恢复;(3)3分:患者在加强病房中靠机械通气支持,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而且不能被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所弥补,但是通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可使蛋白质分解和氮丢失明显减少。
3.评分结果与营养风险的关系:(1)总评分≥3分(或胸水、腹水、水肿且血清蛋白<35g/L者)表明患者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即应该使用营养支持。
(2)总评分<3分:每周复查营养评定。
以后复查的结果如果≥3分,即进入营养支持程序。
(3)如患者计划进行腹部大手术,就在首次评定时按照新的分值(2分)评分,并最终按新总评分决定是否需要营养支持(≥3分)。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一种通过对个体的饮食、生理状况和生活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判断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它可以匡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营养摄入是否均衡,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营养调整措施,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目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有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饮食调查:通过记录个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和进食频率等信息。
根据饮食调查结果,可以评估个体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2. 体重变化:通过监测个体的体重变化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其营养状况。
体重的增加或者减少可能意味着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不平衡。
3. 病史问询:了解个体的疾病史、手术史、药物使用史等信息,可以匡助评估其营养状况。
某些疾病、手术或者药物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营养摄入和吸收。
4.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个体的身高、体重、皮肤状况、肌肉量、脂肪分布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其营养状况。
例如,身体质量指数(BMI)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体重是否正常。
二、客观评估方法1. 生化指标检测: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或者其他生物体液中的营养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血脂等,可以客观评估其营养状况。
这些指标反映了个体的营养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情况。
2. 营养问卷调查:通过让个体填写营养问卷,了解其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生活方式等信息,可以评估其营养状况。
问卷中通常包括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频率、食物偏好、饮食行为等问题。
3. 体成份分析:通过使用体脂秤、生物电阻抗仪等设备,测量个体的体脂肪含量、肌肉含量、骨密度等指标,可以评估其体组成情况。
体脂肪含量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与营养问题相关。
4. 营养计算软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营养计算,根据个体的饮食数据,计算出其摄入的各类营养素的量。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营养摄入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营养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不能单一依靠某一种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引言概述:营养评估是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其营养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情况,从而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本文将介绍营养评估的四种常见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客观评估、生化指标评估和体成分评估。
一、主观评估方法1.1 问卷调查:通过询问个体的饮食习惯、食欲状况、消化吸收情况等,了解其营养摄入的情况。
1.2 临床观察:通过观察个体的体态、皮肤状况、精神状态等,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迹象。
1.3 饮食记录:要求个体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包括进食的种类、数量和时间,以便评估其营养摄入的情况。
二、客观评估方法2.1 体重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体重,判断其是否存在体重过轻或过重的情况,从而评估其营养状况。
2.2 身高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结合体重数据,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判断其是否存在体重不平衡的情况。
2.3 皮褶厚度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皮肤褶皱的厚度,评估其体脂含量,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肥胖或消瘦的情况。
三、生化指标评估方法3.1 血液检测: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糖等,评估其营养状况。
3.2 尿液检测:通过检测个体的尿液中的各项指标,如尿蛋白、尿肌酐等,评估其肾功能和蛋白质摄入情况。
3.3 矿物质检测: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中的矿物质含量,如钙、铁、锌等,评估其矿物质摄入情况。
四、体成分评估方法4.1 皮下脂肪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皮下脂肪的厚度或使用专业仪器测量体脂含量,评估其身体脂肪水平。
4.2 肌肉质量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肌肉质量,判断其肌肉发达程度,从而评估其体力状况。
4.3 骨密度测量:通过测量个体的骨密度,判断其骨骼健康状况,从而评估其钙质摄入情况。
结论:营养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综合多种方法的评估结果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营养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过度营养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维持身体健康。
营养评估评分标准
营养评估评分标准营养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工具。
通过对身体各项指标的评估和测量,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营养状况是否健康,进而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
营养评估评分标准通常由多个指标组成,如体重、身高、BMI指数、血液指标等,综合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体重是评估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摄入和消耗情况。
根据体重变化的幅度和速度,可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正常体重范围的个体通常意味着其营养状况良好,而体重过轻或过重的个体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的问题。
身高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身高的变化可以反映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身高的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生长指标。
通过比较个体的身高数据与同龄人的标准身高数据,可以评估个体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BMI指数(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是根据个体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的指标。
BMI指数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一个人的体脂肪含量和身体肥胖程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BMI指数可以将个体分为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四个不同的分类。
通过评估个体的BMI指数,可以判断其营养状况是否正常。
血液指标是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代谢和营养吸收情况。
常用的血液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的数值,可以判断个体的贫血情况、免疫功能等,进而评估其营养状况是否健康。
除了上述指标外,营养评估评分标准还可以包括其他相关指标,如皮肤状况、食欲情况、膳食摄入情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帮助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营养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评估身体各项指标的变化和数值,可以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是否健康。
营养评估评分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和改善个体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生理 易于消化吸收 抗原性弱 营养全面
价格低 安全 并发症少 方法简便
42
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术后病人体重恢复的影响:
体重基准线 0 -2 -4 -6 -8 -10 -12 入院 对照组 治疗起点 营养治疗组
观察起点
对照组:常规自备膳食 营养治疗组:常规自备膳食+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每天提供额外600千卡能量及24g蛋白质) 两组病人入选条件:体重较入院时下降5%以上 Beattie AH., et al. GUT 2000; 46:813~818
(半衰期8d)、前清蛋白(半衰期2d) 氮平衡:摄入氮与排除氮来评价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 解代谢状况
血浆氨基酸谱
16
免疫指标
淋巴细胞总数=周围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
正常值为≥1.5 ×109/L
迟发性皮肤超敏试验 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力
17
营养支持的基本指征
近期体重下降>正常10% 血清白蛋白<30g/L 连续7天不能正常进食 可能产生营养不良或手术并发症的高危病 人
占通常体重的百分比(%UBW) 体重改变=(通常-实际体重)/通常体重×100%
2、体质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2) 理想值 18.5-23 <18为营养不良的重要指标 >23为超重
13
人体测量指标
3、三头肌皮褶厚度(TSF) 间接判断体内脂肪量,是体脂贮备指 标 男:11.3-13.7mm,女:14.9-18.1mm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微量元素、Vit代谢紊乱
胃肠道功能改变 能量代谢
9
人体能量的需要
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E) 病人卧床时热量需要的基数,危重症病人能量代谢基 本特征 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 指人体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的状态,不受肌肉活动、环 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又称基础代谢率(BMR)
1990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肠功能的再认识
肠内营养进入发展期
38
1980s 对肠功能有重新认识
烧伤病人的肠源性感染 肠是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 肠源性细菌易位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39
肠屏障功能 (Gut barrier function)
粘膜屏障 (mucosal barrier)
3. 经 鼻 空 肠;
4. 胃造瘘; 5. 空 肠 造 瘘。 6. 经皮内窥镜下胃造瘘
50
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
经鼻胃管、胃造瘘管: 适用 胃肠功能良好者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 适用 胃功能不良、误吸危险大、 消化道术后需较长时间肠 内营养者
51
肠内输注装置
52
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五种方法
1.鼻胃肠管
25
护理措施
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 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
200ml/h,最好输液泵,用药前后冲管5分钟
2. 观察输注部位、病情和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3. 水、电解质、酸碱
定期监测和评价PN效果
26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穿刺时的并发症 气胸:同侧呼吸音减弱,加强观察、胸腔抽 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X线检查 血管损伤: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为局部出 血或血肿,应压迫局部 胸导管损伤:(左侧锁骨下)穿刺时有清亮 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拔除,必要时引流/ 手术处理
20
肠外营养
(二)输注途径
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CPN
指全部营养素通过中心静脉补充的方法
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PPN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指通过外周静脉导管输送营养要素的方法
21
22
输注的途径
中心静脉营养 >2W 或 需要的热量高而难以由周围静脉营养提 供时应用 优点:对血管内膜损伤小 周围静脉营养 <2W 或 肠内营养不足需辅以静脉营养的病人 缺点:引起静脉炎
了解
患者机体代谢的特点 能量与蛋白质的需求 肠内、肠外营养的应用
1. 2. 3.
熟悉
营养评价指标 营养不良的类型与临床表现 营养支持基本指征 掌握 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5
营养支持的历史回顾
20世纪70年代 首选腔V置管
20世纪80年代 PICC
20世纪90年代 肠内营养 (当肠道有功能且 能安全使用时)
品名
特殊类 膳
瑞素
特点 蛋白 瑞高
瑞能
瑞代 食品 益力佳 低糖含纤维 适合糖尿病病人 益菲佳 高能量密度,高脂低糖 含20% MCT 茚沛 免疫增强型,含精氨酸,鱼油
高脂低糖 酪蛋白 含ω-3脂肪酸 专为肿瘤病人设计 专为糖尿病人设计
高能量,高蛋白
酪蛋白
50%酪蛋白 50%乳清蛋
食品 纽纯素 等热卡值,口感好
免疫屏障 (immune barrier)
生物屏障 (biological barrier)
40
肠内营养的优点
Advantages of EN Route
增加肠粘膜血流 直接为肠粘膜提供营养物质
保护
刺激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
肠粘膜
刺激肠粘膜增殖,促进肠上皮修复 刺激肠蠕动,维护肠道原籍菌
屏障
41
肠内营养的优点
10
营养不良的分类
营养不良:能量或蛋白质 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造成
的特异性营养缺乏症状
分类
• • •
消瘦型营养不良
低蛋白型营养不良
混合型营养不良
11
营养评状况的评估
一、病史
进食情况、体重下降程度、食欲、 腹泻、呕吐
二、人体测量指标 三、实验室检测指标 四、免疫指标
12
人体测量指标
1、体重:理想体重男(身高-80)×0.7 女(身高-70)×0.6 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IBW):±10%
2.手术胃肠造口
3.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
4.经皮透视下胃肠造口
5.腹腔镜下胃肠造口
53
管饲营养的投给方式
操作方法 适用范围 优点 缺点
一次投 给
每次100-300ml, 每次10-20分钟完 成,每日4-6次
每次2-3h完成, 间隔2-3h 每日4~6次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营养评估
Nutrition assessment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王莹娜
1
20世纪下半叶外科领域5大里程碑
• • •
•
•
Transplantation Medical Imagination TPN ICU Key-hole surgery
2
无肠女——周绮思
感染
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
层流环境无菌配制 在40C冰箱内,输前0.5-1小 时取出复温后再输 24小时内输完 TPN输注系统保持连续性 避免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 光及高温下而导致变
31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代谢性并发症
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输GLU太多太快,机体 不能及时利用
反应性低血糖:输注速度突然减慢,或大量输液突然 停止 高脂血症或脂肪超载综合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 少、急性消化道溃疡、肝脾肿大 20%脂肪乳250ml需4-5小时。应立即停止输入
白 纽纤素 含纤维,等渗等热能 酪蛋白 力摄 高蛋白,高铁,高钙 酪蛋白
组件 膳
46
47
肠内营养的选择
消化道功能完好 完整蛋白质
复杂碳水化合物
高脂肪 消化功能受损(胰腺炎) 吸收功能障碍(短肠、IBD) 要素饮食 特殊疾病 特殊疾病型
喂养途径,乳糖耐受能力
48
要素膳的特点
Feature of Element Diet
14
人体测量指标
4、上臂肌围(AMC)测定全身肌肉及脂肪的 情况。 AMC(cm)=上臂中点周长(cm) -31.4 × TSF (cm) 男:22.8-27.8cm,女:20.9-25.5cm 测量方法
15
实验室指标
肌酐身高指数:尿中肌酐排泄量,判断体内骨骼肌含
量
血浆蛋白质:血浆白蛋白(半衰期20d)、转铁蛋白
32
促进病人舒适的护理
体位 环境 控制输液速度 高热病人的护理
33
有生命的热情 在等待中相信自己 相信未来
3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护理四系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35
肠内营养
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素 包括口和喂养管注入营养 原则 当胃肠道功能允许时, 首选肠内营养
6
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碳水化合物 热 量 的 主 要 来 源 脂肪 能 量 主 要 储 存 方 式 蛋白质
电解质 微量元素、维生素
生 命 的 物 质 基 础
必 不 可 少
7
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手术、创 伤、感染
应激反应
适当营养支持
8
手术、创伤、感染 代谢变化的特征
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 脂肪分解 蛋白质分解
完全依靠全静脉营养 存活时间最长的人
3
TPN临床应用
1、机体基础热量需要 25~30kcal/kg/d。 2、葡萄糖 50~60% (的总热 量) 脂肪乳剂 30~35% 氨基酸 10~15% 3、RI/GLU=1/8~10 4、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3升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