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里的植物 课件
九年级科学太空种子
太空种子能否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 传统育种10多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而用化肥、农 药来增产副作用大。太空育种只须4年,就可培育出优 良、稳定的品种,潜力极大。又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在1996年利用返回式地面卫星搭载的种子,经过5年选 育,获得产量高、口味好、果型大的新品系太空黄瓜96 -1,亩产在6000公斤左右,单果平均长40厘米,重 1000克,最大单果可长达52厘米,重1800克。太空黄瓜 96-1可以在极嫩时采摘,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口感 比普通黄瓜更鲜脆,既可以做迷你型黄瓜,又可以在长 大后收获大果型黄瓜,并且表现出抗霜霉病及植株高大、 健壮的特性. •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知道太空育种时间短,果实等作 物不但口感好、产量高,而且抗寒、抗病能力有所提高, 所以说太空种子是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分工:6人翻阅书籍,3人上网 查资料,2人整理, 2人做课件。
什么是太空种子?
• 种子被装在特制的容器内带入太空,远离 了地球和大气层,那里的高真空、微重力 及交变磁场环境,激发种子内部各种生理 生化物质的活性,诱发其染色体畸变,从 而导致其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由于太空 环境太复杂,所以种子上天后都要经过连 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 考验和权威部门的审定才能称其为太空种 子。
太空搭载植物部分记录:
• • • • • • • • 国土普查卫星(1987.08.05):番茄种子等 国土普查卫星(1996.10.20):仙客来、百合、串红、 醉蝶、金鸡菊等 神州一号(1999.11.21):葫芦、茄子、鸡蛋花等 神州二号(2001.01.10):黄瓜、番茄、甘蓝、青菜等 神州三号(2002.03.25):葡萄、树梅、冷被石竹草、 葛藤等 神州四号(2002.12.30):水稻、小麦、棉花、玉米、 蔬菜等 由以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是载人航天飞船主要的不是 注重于太空种子而是航天员,所以神州五号和神州六 号都没有带到种子上太空.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太空里的植物》 人教版
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太空里的植物》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关于太空里的植物的画作。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来表达他们对太空植物的想象。
通过这节课,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美丽,并将这种美丽融入到他们的艺术作品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美丽,并将这种美丽融入到他们的艺术作品中。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太空植物。
2. 如何让学生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1. 画纸2. 铅笔3. 水彩颜料4. 画笔5. 橡皮擦6. 图片素材(太空植物)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太空植物的图片,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象中的太空植物是什么样子的?”2. 讲解: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创作太空植物。
3. 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的内容,自己动手尝试创作太空植物。
4. 讲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绘画技巧。
板书设计1. 太空里的植物2. 子绘画技巧、想象力、创造力3. 内容: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创作太空植物。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创作一幅关于太空里的植物的画作。
2. 要求学生在画作中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太空植物。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太空里的植物,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形状,并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创作太空植物。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并创作出独特的太空植物。
11.太空里的植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人教版
太空里的植物(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太空中的植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将学习太空植物的特点,如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并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太空植物的想象。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空植物的特点,增长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太空植物。
教学难点:1. 太空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结构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能出现想象力不足、线条和色彩运用不熟练等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太空植物图片、教学PPT、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水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太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生长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太空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太空植物的奇特之处。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太空植物,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4. 练习: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太空植物的奇特之处以及绘画技巧。
板书设计:1. 太空里的植物2. 内容:太空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结合课堂所学,画一幅太空植物的图画。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太空植物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太空植物,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耐心讲解、示范,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作品富有创意。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太空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结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1太空里的植物 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1太空里的植物课题背景
本课程是一年级下册美术的第11课,教材为人教新课标。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探索太空里隐藏的植物景象,并了解它们是如何适应在无重力环境下生长的。
教学目标
•了解太空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特点
•学习如何画出太空里的植物形象
•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用图片展示太空中植物的形象或通过视频展示。
引导学生讨论太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限制。
引发学生问题:“植物在太空里生长会有什么困难?”
2. 技法讲解
•了解基础的素描技巧,如线条、轮廓和范围的确定,透视关系的构建等;
•学习移色法。
移色法是指在纸张上绘制色彩分布的轮廓线框,再用淡色加强轮廓线周围的颜色,并渐渐染色,直到画面达到平衡。
3. 指导绘画
引导学生选择太空中的植物形象进行绘画。
引导学生绘制太空中的场景背景和植物,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4. 总结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作品的感受和创作过程中的体验,以展示表现力和创造力。
作业
1.提醒学生在家中练习基础素描技巧。
2.请学生自由创作一幅太空植物素描作品,将作品分享给同学以展示表现力和创造力。
参考资料
•人教新课标
•美术教学参考书籍
教学评估
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学习基础素描技巧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画太空中的植物时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太空里的植物∣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太空里的植物∣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太空主题画作中植物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材料
1.画纸、彩色笔;
2.展示图片(太空/植物)。
2. 教学步骤
(1)启发学生
•展示图片:“太空中的植物”;
•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植物在太空的生长环境;
•引导学生想象太空中的植物长成什么样子。
(2)表现方法
•讲解画植物时需要注意的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在画纸上表现太空中的植物。
(3)自由创作
•让学生自由创作太空中的植物;
•教师鼓励学生创意,不要局限于传统的植物形态。
(4)展示作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表现太空中植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太空中植物;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美术课的教学,我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拓展了他们的创作思维。
在太空主题画作中,植物是常见的元素,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表现植物的方法不仅能够增加乐趣,更让学生能够在创作中感受到美和生命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希望学生不仅仅是模仿,更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美术作品。
同时,在教学展示环节,也能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太空种子
太空水稻,产量比普通水稻增加20 %-30%,营养价值高且芳香四溢。
太空大豆,产量比普通大豆能高出30 %-40%。
太空食品安全吗?
• “大家担忧太空食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受 90年代对转基因食品过度关心引起的,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因为航天育 种并没有经过人为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作 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一种诱变技术, 它使作物本身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 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本质上只 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自然变异,不存在安全问题。
太空种子的特性
• 搭载的种子经过优选繁育,可获得在地面 诱变育种中难以得到的效果,是快速培育 优良农作物的有效新途径。实验表明,太 空种子与常规杂交方法育出的种子相比, 明显的优势与特点是:植株增高增粗,果 型增大,产量高,病情指数下降55%,生 长速度是原来的5-7倍。一般的杂交种子种 植两三代就退化了,而太空种子种10代也 不会退化。
の后果/她霍沫没什么主动去争/去抢/所以她当然也没什么在爱情来临の时候主动拱手相让の道理/因为爱情是自私の/而现实是残酷の/至此/霍沫终于别再纠结于矛盾与痛苦之中/成功地实现咯良心上の自我解脱/同时对于因为那各牵手而 初尝幸福滋味の格外珍惜/也令霍沫在品味幸福の同时悟出壹各真理:原来幸福就是那么简单/原来幸福就在自己の手中/它是可以由自己来掌握/只是需要积极努力地去争取/人生の上壹次幸福还没什么来临就永远地离开咯她/遭遇咯那场天 灾人祸令温室中成长の霍沫尝尽咯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感谢上苍/让她有机会承蒙十三爷の恩情/感谢上苍/由于十三爷与王爷手足情深/令她有缘与他相遇/令自以为此生与幸福绝缘の霍沫还能在今生今世再度被老天眷顾/得到那样壹各千 载难逢、稍纵即逝の机会/那是天意/她若是为咯成全年姐姐而白白地放弃近在咫尺の幸福/那就是违背天意/老天爷会责
一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11 太空里的植物∣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11 太空里的植物∣人教新课标一、设计意图在本课时中,我们将带领一年级学生们一同探索太空中的神奇植物。
通过此次课程,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们深入了解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特点,感受不同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并启发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涉及知识点•太空中的植物特点•涂色技巧(调色、填色、画外线)2. 教学重点•对太空中的植物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植物和自然的热爱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并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媒介,引导学生们进入太空世界,了解太空环境的特点,以及太空中的植物有何不同于地球的特点。
引导学生们对生物的适应性进行思考。
第二步:示范老师通过试图示范,教学如何选择颜色、如何掌握涂色的技巧,并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自由涂绘。
第三步:实践学生们根据示范以及引导,自行涂色。
教师在一旁引导,关注学生们的涂色技巧,鼓励学生们加强练习。
第四步:交流展示学生们可选择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整个教室充满欢声笑语,分享个人的美学感悟。
四、教学设置1.教具准备•大幅太空图片、视频素材•涂色纸、颜料、画笔等涂色工具2.布置时间一节课45分钟3.教学地点教室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们亲自寻找和了解关于太空世界下的植物,在作家中加入自己的感想,并与同桌分享。
建议家长参与该项作业,引导孩子认识到自然和科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旨在通过涂画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启发孩子对于自然的好奇,激发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课后总结及问卷调查来反思探究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收获,以便可以更好的调整教学,并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
太空课堂第三课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这也是“神十四”乘组3名航天员首次担任“太空教师”。
在天地互动中,3名航天员当起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导游”,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以及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太空授课让广大青少年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
问天舱成为全新“太空教室”“天宫课堂”第三课的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位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效载荷运行管理中心。
这里是我国空间站上科学实验的核心枢纽,被称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实验“大管家”。
科学家们每天在这里远程管理着400公里外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项目。
“太空教师”来了!3名航天员像鱼儿一样依次“游”入问天舱,开始带领大家感受神奇的太空微重力环境。
和前两次“天宫课堂”不同,这次太空授课是在全新的“太空教室”——问天实验舱举行。
蔡旭哲当起摄像师,陈冬、刘洋逐个介绍了问天实验舱中的科学实验柜。
“这个实验柜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科学手套箱。
一会儿我们要在这里进行植物样品采集操作。
”陈冬介绍,科学手套箱是一个通用基础科学实验设施,为科学实验提供了一个密闭、洁净的操作空间,让科学实验更加便捷可控。
生命生态实验柜就像动植物的“太空旅馆”,用于探究太空中的微重力和辐射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与衰老的影响。
“这个实验柜的成果,将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实现长期生活。
”刘洋说。
生物技术实验柜相当于太空中的一个小型生物实验室,陈冬介绍,它最厉害的地方是“全自动”——航天员只需将实验单元装载到实验模块中,启动实验,就可以开展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实验,并且可以像看电影一样实时观察细胞样品的变化过程。
科学实验柜的设计,凝聚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大量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实验柜都可以看成一个综合实验室。
太空植物培育的详细教案
一、背景介绍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枯竭,而人类的需求却越来越大。
这时,太空植物就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太空植物培育是指在空间站或是其他的宇宙航行器中进行的植物栽培,目的是满足太空旅行和地球资源短缺的需求。
二、太空植物培育的意义1.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
太空植物可以为宇航员创造一个自然的、绿色的、舒适的环境,带给人类新的视觉和心理的感受。
2.食品供应的保障。
太空植物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免疫力。
3.生态环境的改善。
太空植物可以成为地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环保空间。
三、太空植物的培育条件在太空中进行植物培育,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重力问题。
地球上植物根系往下,茎、叶等往上,这里的重力角色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而在太空中,这种力得不到体现,对植物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此外,太空中的温度、气压、光照等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供以下条件:1.合适的搭建。
在太空中进行植物培育,在搭建计划和实现上要做到公道、安全,保证太空站系统运转的顺畅与稳定。
2.准确的温度、气压和湿度。
这三个元素是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太空中的空气湿度需要保持在40%~60%,温度和气压的控制更是需要精确到每个小幅度。
3.恰当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太空中的光照是经过过滤的日光,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与生命期阶段制定光照值的变化,并且要保证光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营养物质的供应。
在太空中,植物的营养物质需要通过特殊的供应系统进行适时适量的加入。
1.选取适合的作物:一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简单易培养的作物,比如芥末、萝卜、麦类等。
待条件完善后,可以逐步选择一些适合在太空环境下生存的高等植物。
2.种植介质:选择生长介质,可以选择一些类似于营养泥的基础物质。
这个介质应该既能固定植物的根系,又要让植物的根系可以轻松拔出来。
3.补充氧气:由于太空环境的特殊性,植物需要额外的氧气来保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在太空跑道里额外加氧气。
九年级科学太空种子
背景:
我国每年净增人口1200万,而我们的耕 地面积每年都在减少,解决温饱对我们 来说仍是个大问题。传统育种10多年才 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而用化肥、农药 来增产副作用大。太空育种只须4年, 就可培育出优良、稳定的品种,潜力极 大。另外,太空莲等花特别地美、苹果 等果实口感特别地好,而且产量高、抗 寒、抗病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太空育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太空搭载植物部分记录:
• • • • • • • • 国土普查卫星(1987.08.05):番茄种子等 国土普查卫星(1996.10.20):仙客来、百合、串红、 醉蝶、金鸡菊等 神州一号(1999.11.21):葫芦、茄子、鸡蛋花等 神州二号(2001.01.10):黄瓜、番茄、甘蓝、青菜等 神州三号(2002.03.25):葡萄、树梅、冷被石竹草、 葛藤等 神州四号(2002.12.30):水稻、小麦、棉花、玉米、 蔬菜等 由以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是载人航天飞船主要的不是 注重于太空种子而是航天员,所以神州五号和神州六 号都没有带到种子上太空.
太空尖椒,营养丰富,比普通红辣椒长出 2-3倍
体会: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不但让我们明 白太空种子的原理,而且也扩大了我 们的视野,也体现出我们组同学间的 团结力量分工合作,更加提高我们的 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我们的课外 活动增加色彩,还学到更丰富的课外 知识,对我们的学习也有极大的帮助。
;杏耀娱乐 杏耀娱乐 ;
分工:6人翻阅书籍,3人上网 查资料,2人整理, 2人做课件。
什么是太空种子?
• 种子被装在特制的容器内带入太空,远离 了地球和大气层,那里的高真空、微重力 及交变磁场环境,激发种子内部各种生理 生化物质的活性,诱发其染色体畸变,从 而导致其生物遗传性状的变异。由于太空 环境太复杂,所以种子上天后都要经过连 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 考验和权威部门的审定才能称其为太空种 子。
人教版美术教案:《太空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教案:《太空里的植物》教学设计教材:人教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第二册:《太空里的植物》课程类别:国家课程课型:造型.表现领域太空里的植物教材小学美术第二册分析:(人教版美术教案太空里的植物)自然界的植物可谓成千上万,小学美术第二册《太空里的植物》它们的外形也都千姿百态,颜色是那么地娇艳动人!那么你是否想过太空里的植物会是什么模样呢?人教版美术教案本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环境中的植物来想象,启发学生发现并运用黏土、彩泥或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通过作品的欣赏,太空里的植物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
让学生探究表现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
创造性地运用收集来的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思、所创,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能力。
体验想象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这样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情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学生状况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表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较弱,教师应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敢想、敢创造,敢于表现自我,正确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想象的乐趣,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发挥、提高。
设计理念:教师采用发散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及潜在的创造力。
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使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启发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技能目标:学生能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情感目标: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想象的方法,能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创作。
太空植物博览园项目书
太空植物博览园项目书亲爱的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一个超级有趣的项目——太空植物博览园。
我们都知道太空是一个特别神秘的地方。
有好多宇航员叔叔阿姨去太空探索。
在太空里啊,有很多神奇的事情会发生。
比如说,那些植物的种子到了太空之后,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和地球上的同类很不一样呢。
就像南瓜,在地球上的南瓜,我们见过的可能就是那种普通大小,能抱得动的。
但是太空南瓜呀,那可不得了。
我听说有一个太空南瓜长得超级大,像一个超级大的圆桌子,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围不过来。
这个大南瓜的皮啊,滑溜溜的,颜色特别鲜亮,就像被涂了一层金色的颜料。
如果把这个大南瓜做成南瓜灯,那肯定是世界上最酷的南瓜灯啦。
太空植物博览园呢,就是想把这些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种出来,然后让大家都能看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走进这个博览园,就像走进了一个魔法森林。
一进门,就能看到高高的太空玉米。
这些玉米的棒子啊,比我们的手臂还粗,玉米粒颗颗饱满,就像一颗颗晶莹的小宝石。
咬一口煮熟的太空玉米,那味道肯定特别香甜,比我们平时吃的玉米香多啦。
再往前走,会看到太空辣椒。
这些辣椒可不像我们平常看到的辣椒,它们的形状特别奇怪,有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螺旋一样。
颜色也不只是红色和绿色,还有紫色的、橙色的。
它们的味道啊,有超级辣的,就像吃了一团火在嘴里;也有甜甜的,就像吃了水果一样。
在博览园里,还会有一片太空花卉区。
那些花儿啊,花瓣的颜色就像彩虹一样绚丽多彩。
有一种太空玫瑰,它的花瓣特别大,一层一层的,像公主的裙摆。
花香弥漫在整个花卉区,我们只要一靠近,就像被香甜的味道包围了,感觉自己就像在花的海洋里的小仙子。
我们建这个太空植物博览园啊,可不光是为了好玩。
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好多知识呢。
我们可以知道太空的环境是怎么影响植物生长的。
比如太空里没有重力,植物就会朝着奇怪的方向长。
我们还能看到科学家们是怎么照顾这些特别的植物的。
而且啊,这个博览园可以让更多的小伙伴们爱上植物,爱上科学。
太空里的植物教案解析
太空里的植物教案解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也日益高涨。
在现代人类的太空探索活动中,种植植物已经成为了人类太空生存的必需品。
通过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逐步掌握了在太空中种植和生长植物的技术,为未来轨道站驻留和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基础。
那么,在太空中种植植物需要哪些步骤?又涉及哪些关键技术呢?本文将对太空里的植物教案进行解析并进行总结。
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一、太空里种植植物的意义在太空中,植物对于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可以为轨道站提供多种功能:1.产生氧气:在太空中,缺氧是一大难题。
通过种植植物,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并产生氧气,为人类提供呼吸所需气体。
2.产生食物:进入太空后,人类必须保证自身营养的供应。
在太空中种植植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如维生素C、维生素K等营养物质。
后期也可以提供新鲜果蔬。
3.净化空气:在太空中,由于各种原因,空气中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
通过植物的吸附和代谢作用,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
4.控制湿度:太空站内空气中的湿度需要严格控制。
通过植物的蒸发作用,可以调节空气中的湿度,保证宇航员的健康。
二、在太空中种植植物的准备工作在太空中种植植物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能够成功地进行种植:1.确定种植植物的类型:在太空中种植植物需要考虑太空环境的因素。
因此,需要选取适应太空环境的植物种类,例如:小麦、玉米、草莓、黄瓜、萝卜和菜类等,都是适合在太空中种植和生长的植物。
2.筛选适合的种子:在太空中种植植物需要筛选出具有适应能力的种子。
为了确保种子符合要求,需要事先进行检测和筛选,避免种植出现问题。
3.准备适合的土壤:太空中无法使用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土壤,因此,需要准备适合的土壤来种植植物。
土壤需要符合一定的成分比例,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4.准备适合的灯光:在太空中,没有阳光的存在,需要使用特殊的灯源来提供足够的光照。
灯光需要符合植物生长的需要,例如:波长、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
太空里的植物讲课教案中班
太空里的植物讲课教案中班以太空里的植物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太空中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
2. 了解太空中植物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3. 了解太空中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4. 培养学生对太空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空中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应用价值和种类特点。
难点,如何在太空中种植植物,以及植物在太空中的适应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空中的植物,引起学生对太空科学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在太空中植物是如何生长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应用价值?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
通过课件或PPT介绍太空中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如重力、空气、水分、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介绍了NASA在太空中种植植物的实验。
3. 活动互动(2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太空中植物的应用价值和种类特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拓展延伸(15分钟)。
通过视频或实物展示太空中植物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太空中植物的知识,并激发他们对太空科学的兴趣。
5. 总结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并思考太空中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和未来发展前景。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太空中植物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太空中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以及植物的应用价值和种类特点,来激发学生对太空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太空中植物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同时,可以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太空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兴趣。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太空里的植物》 (1)
太空里的植物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3.引导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关于太空的课件、彩纸、吸管、橡皮泥、kt板等各种材料。
学生:彩纸、吸管等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放音乐及课件创设情境,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位太空人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在太空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互相交流想象中的太空植物。
要求学生想象出太空植物与常规植物的异同。
活动二:
每位学生在小纸上画出想象中太空植物的草图,并在小组内交流、修
改。
老师和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共同制作一棵太空植物。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创作方式,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制作或画出一种太空植物。
在作业过程中肯定学生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的创造和表现。
活动三:
作业完成后,以“探空植物博览会”的形式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并评选出“最受欢迎的太空植物”。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化废为宝,进行创作,正当环保小卫士。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学生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大班太空里的植物教案
大班太空里的植物教案引言本教案是为了帮助大班学生了解太空中的植物生长,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太空环境中的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特点,以及植物与太空的关系。
教学目标1.了解太空中植物生长的特点。
2.掌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3.理解植物如何适应太空环境。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种子(黄豆、小麦等)。
•透明容器或花盆。
•果蔬废弃物。
•水。
•食用油。
教学过程第一课:种子发芽的条件1.学生分组,每组给予一小袋种子(黄豆、小麦等)。
2.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并思考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观察点:–种子外观(颜色、形状等)。
–种子表面是否有保护层。
–种子大小是否均匀。
3.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种子分别放置于透明容器或花盆中,分别给予以下不同条件:–湿润的土壤(常规生长环境)。
–湿润的棉花。
–潮湿的厨房纸巾。
4.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情况,并进行讨论。
指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的条件。
第二课:太空中的植物生长1.引导学生思考太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提出以下问题:–在太空中,植物如何生长?–太空环境中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2.分组讨论,并汇总各组的观点。
指导学生思考植物在太空中生长的挑战和适应策略。
3.介绍太空中的植物生长实验,例如国际空间站上的植物种植项目。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方法和结果。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植物在太空中生长的挑战是什么?–植物如何适应太空环境?–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改善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第三课:太空中的植物观察与实践1.引导学生思考在太空中可以种植哪些植物。
提供一些太空种植的案例,例如:萝卜、莴苣等。
2.分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植物在太空中的种植方案,包括以下内容:–选择植物品种。
–设计合适的种植容器。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3.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种植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