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总复习实词推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 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 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 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 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 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 “简”与“择”相对应,理解为“选择、选 拔” (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行旅:旅行,游览 (04山东、河北) “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否正确? “行旅”与“人物”处于对应位置,借助“人 物”可推知“行旅”当为名词“出外的商人”, 故错。
着眼于课内
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 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 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 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 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据 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120个。 熟读课文,悉知词意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1、以形释义法;2、以音猜义法
3、温故知新法;4、以今推古法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2、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 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 (chánɡ )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 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 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 “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 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 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2004年,高考湖北卷)
(2)谭谢不纳,母大困(06年广东卷)谢:道歉
“谢”理解为“道歉”是否正确? 谢:拒绝。人物比较,谭敬先是允恭的朋友, 不接纳允恭的母亲,而杜环只是允恭的朋友 的儿子,却收留,可见其善良厚道。
课堂练习:
1、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 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 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 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 之,以要一日之名。 (2005年,高考湖北卷)
2、再如“理”,从玉,凡形旁从“玉” 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 雕琢加工玉石 )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
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 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 “籴”是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 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
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善:友好,与……交好。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附”: 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当为“归附”的意思。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11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高三文言文复习(一)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引 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考试说明》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一项要求。 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 词意义的方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 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 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 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者我们 熟悉的一般词语、成语中的用法,来确定 文中实词的含义。
三、温故知新法
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07年 广东卷) “善”理解为“友好”是否正确?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在哪些课文语句或成 语中有相同的意义?
不以外夷见忽 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 日薄西山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知劲草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
四、以今推古法(借助现代汉语中 熟知的词语、成语来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 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 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六、随文断义法
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 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 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 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 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六、 随文断义法 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玩:玩味 郭有抄本,爱惜臻至……然每作一文,经营惨 淡,辄被涂污。……狐又尽泚之。录:抄录 1、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隹”—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有关; “女”——与妇人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攴(pū) ”与敲击有 关;“歹”——与死亡有关 ; “月”——与肉 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与鼻有关 “目”——与眼有关。
粜 (tià o)
——卖出粮食
练习: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 关。 ﹙绡:丝织品﹚ 例句: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缢:上吊,吊死﹚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缒:用绳子往下吊)
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西接黔蜀 (06年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日薄西山 bó 薄:接近
〖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 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 亡。
2、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促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 卫风· 氓》
பைடு நூலகம்
----屡试不爽
答案:C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 卫风· 氓》 乘:登上、登临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 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
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 授予官职。
除南清河太守。
日薄西山: 靠近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善才绳之. 绳之以法 约束、制裁 短兵相接: 兵器
积 累:
练习: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抚军亦厚赉成名。
千里马
烤肉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打
奖赏 钱财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
二、以音猜义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 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 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 试解来推断词义。
(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2007广东卷) (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2007广东卷) (3)(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 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全国题)
将:作统领带领解。“将兵”即“统领军队,带领军 队。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 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 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 “年幼”的意思。
3、91年18题“顽鲁者亦当矜怜,贤 俊者自可赏爱”中的“顽鲁”义: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愚蠢 孤立地看似乎都讲得通,但由于 这句话同下面“贤俊者自可赏爱”构成 整句。因此,你只需了解“贤”“俊” 是在古文中是“有才能”之义,就很容 易能选出 项这一正确的答案。 D
五、互文见义法
1、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 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 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 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 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 义。
互文见义法又称
同位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 等并列结构较多,其中位置对称 的词语一般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 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 未知,由易推出难。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3年11题)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
讽:劝告。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遇:优待。
务:致力。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笑;微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积 累: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氵(水)、灬(火)、 土、木、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 ——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豕 、犭、 鸟、虫 ——与动物有关。 辶(辵chuò、走)、彳(行)、(心)、(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讠(言)、忄(心) ——与语言、心理有关;
差错
〖解释〗屡次试验都不错。
3、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 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 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 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 诸将乞贷淬 严惩不贷 yán chéng bù dài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 绝不宽恕。 宽恕、宽免
95年试题12题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守不渝 中的“恪”同成语“ ”中的 谨慎而恭敬 “恪”,是“ ”之意。 “吾亦望汝副其心”中的“副”与 成语“ ”中的“副”,为 名副其实 符合 “ ”之意。 16题“或妄嗔怒”中的“妄”与成 轻举妄动 胡乱 语“ ”中的“妄”义同,为 “ ”之意
通五经,贯六义。
通:贯通、通晓 贯: 通晓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用 以: 任用
举类迩而见义远。
远 迩: 近
2、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 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 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 同义复词。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3)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 亲。(05北京卷)
恶:厌恶 与:结交、交好
(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作动词,理解为 “腰戴”
3、紧扣人物进行分析推断
(1)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理解为“以……为王”还是“让……为 王”?王:让……为王,使……为王
3、如: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解析:“蚤”:跳蚤。 无论怎么代入都无法理解。 解答:蚤——通“早”
课堂练习:
1、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从”----通“纵”
2、复之以掌
“复”----通“覆”
3、距关勿内诸侯 “内”----通“纳” 4、 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
三、温故知新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 断词义
5、互文见义法;6、随文断义法
7、成分分析法;8、逻辑分析法
9、代入检验法;10、组词法
一、以形析义法---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
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举例: 1、如“振长策而驭宇内。” “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 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 (竹质)马鞭 意思是“ ”。
1、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 影 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 开朗。
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 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 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 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 娶 推断为“取”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