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过热器 再热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过热器再热器
第一节过(再)热器的作用及特点
1.过热器的作用:
将饱和蒸汽加热成具有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并保证在一定负荷变化范围内
维持气温的稳定。过热汽温度为540~555℃间。
2.再热器的作用:
将气轮机高压缸排汽加热到与过热汽温度相仿的温度,然后送回中低压缸继
续做功,以提高汽机尾部蒸汽干度。
3.在对流过热器前,要布置大量的对流管束
中压锅炉——过热器直接布置在炉膛出口少量凝渣管束之后;
高压锅炉——必须把一部分过热器受热面布置在炉内(辐射式、半辐射式过热器)
第二节过(再)热器结构型式气温特性
1.结构型式:按传热方式分为:对流、辐射和半辐射式三种;
2.对流式过(再)热器在对流烟道内吸收对流热。(蛇形管+连箱连接)
○1根据烟气、蒸汽相对流向分为逆流、顺流、混合流三种
顺流:温压最小、耗材多,安全(高汽温对低烟温);
优缺点:逆流:温压最大、耗材少,安全性差;
混流:介于两者之间;
○2根据结构型式分为立式和卧式:立式:疏水困难、支吊容易;
卧式:疏水容易、支吊困难;
○3根据管圈数分为单管圈、双管圈、多管圈:大容量锅炉——多管圈,可降低蒸汽流速;○4根据管子布置结构分为顺列和错列
αs< αc ,但顺列吹灰容易,错列吹灰困难。
总原则:高温水平烟道立式顺列;低温竖直烟道卧式错列。
对流式过(再)热器
质量流速问题:
为保护金属管道,工质应有一定的质量流速。质量流速增大,对金属的冷却能力增强,但同时也增大了流动阻力。
一般,过热器内允许压降<10%Pgr,再热器内压降<0.2~0.3MPa。
因此,过热器内工质质量流速ρw=800~1100kg/(m2.s)
再热器内工质质量流速ρw=250~400kg/(m2.s)
烟气速度问题:
因此:烟速上限受磨损限制,与煤中Ay,灰分特性,及烟温有关。
炉膛出口之后水平烟道中,烟温较高,灰软,磨损较轻,烟速可在10~12m/s,
而在烟温较低时,一般情况下烟速小于9m/s。
3.辐射式和半辐射式过热器
在炉膛内吸收辐射热。
注意的问题:工作条件恶劣(可采用的措施:布置在炉膛上部、作低温受热面、高质量流速)
半辐射式也叫屏式过热器)
前屏:布置在炉膛上部(大屏、分割屏)
特点:热负荷高、热偏差大,流动阻力大,工质流量小,易发生超温现象;
防超温措施:管子较短的长度、较大的管径、内外圈交叉作用: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减少烟气扰动和旋转,改善过(再)热蒸汽的气温特性。后屏:布置在炉膛出口;
前屏横向节距s1比后屏大;
4.为什么要分级、分段?原则是什么?
○1为了减小过热器的热偏差,可以将过热器受热面分成几级,并在各级之间用中间集箱进行充分的混合。因为在同样热偏差的情况下,分级以后,由于每一级中工质的平均焓增减小,而使焓增偏差的绝对值减小,因而使热偏差的影响减小。将过热器分级后,在蒸汽过热的过程中,随着蒸汽温度增加,其比热容不断下降,因而在最末级过热器中,工质的比热容最小,使得在同样热偏差的条件其温度偏差最大,而最末级过热器的工质温度又最高,工作条件最差,因而末级过热器的焓增更要小些,这样对减小末级过热器汽温调节的惯性也有好处。(为什么要分级分段?(来源于网络))
○2分级分段的原则要求:
a、单级焓增小于60~100KCal/kg。
b、各级中气温选择应与采用的钢材许用温度吻合(气温超过400℃需采用
合金钢,否则可采用20#碳钢)。
c、考虑气温调节的反应速度。
5.减温器布置问题
减温器的作用:在一定负荷变动范围内,保证气温稳定。
原理:采用热量交换降低蒸汽焓值。
布置方式:地点的选择???。末级过热器焓增一般小于30~70KCal/kg。
6.过、再热器的汽温特性
汽温特性--汽温与锅炉负荷的关系
第三节热偏差
1、热偏差φ:过(再)热器中各并联的管子由于结构、热负荷、工质流量大小不一致引起的工质焓增不同的现象,叫热偏差(受热管中吸热温升的不均匀程度);
定义式:φ=ηqηF / ηG (热力不均系数ηq、结构不均系数ηF、流量不均系数ηG)
2.热偏差影响因素:
○1热力不均系数ηq:受热面污染(积灰、结渣);炉内温度场、速度场分布不均;
烟气走廊、屏式受热面的热力不均系数ηq大;
○2流量不均系数ηG:1管子连接方式Z型、U型、多管型(ηG:Z型最大、U型居中、多管连接型最小)2)热力不均引起流量不均:ηq变大→ηG变小→φ=ηqηF / ηG变大○3结构不均ηF:管材厚度、长度、弯头数量等。
3.减小过(再)热器热偏差的措施:
○1分级布置,级间采用中间连箱进行中间混合;
○2烟道宽度方向进行左右交叉流动;
○3多管引入、引出;
○4内外圈交换布置;
○5减小屏前、管束前的烟气空间的尺寸;
○6适当均衡管长和吸热量,增大热负荷高的管径;
○7将分隔屏(前屏)过热器中每片屏分组;
○8消除炉膛出口烟气的余旋造成的热偏差。
第四节汽温调节
1.运行中汽温影响因素:
1、锅炉负荷(对流特性,D增大,汽温升高;辐射特性,正好相反)
2、过量空气系数(α增大,w增大,汽温升高)
3、给水温度(t gs升高,B下降→汽温降低)
4、污染情况(炉内污染,汽温升高;过热器污染,汽温降低)
5、饱和蒸汽用量(增加,增加)
6、燃烧器运行方式(摆动燃烧器喷嘴向上→汽温升高)
7、燃料种类或成分变化(Q ar增大→辐射热增大,对流热减小→汽温降低
煤粉变粗、水、灰增大→汽温升高)
2.蒸汽温度调节方法
1、蒸汽侧调温
表面式减温器:用锅炉给水冷却蒸汽(两者不直接接触),对水品质无要求;
(常用)喷水式减温器:蒋降温水(可自制冷凝水)直接喷入过热蒸汽中,使其雾化(笛形管式、旋涡式、文氏管式)100摄氏度(多级)吸热→降温汽—汽热交换器:用过热蒸汽来加热再热蒸汽→降温(管式、筒式)
30—40摄氏度
2、烟气侧调温
烟汽挡板调节:改变烟气流量→调节蒸汽温度(并联:再-过;再-省)
摆动燃烧器:改变燃烧器倾角上、下调节→炉膛辐射传热量Q f与对流Q d比例→汽温调节(-30o~+30o)
烟气再循环:将省煤器的烟气(250~350 o C)由再循环风机抽送回炉膛;
降低水冷壁的温度,提高对流受热面的吸热量Q d;
再循环率r越大→再热器出口汽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