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株: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从自然界中经分离的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分离物,或在实验室中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
型:型是同一细菌种内显示很小生物化学与生物学差异的菌株,常用于细菌(尤其是致病菌)中紧密相关菌株的区分。型是细菌亚种的再细分。
亚种:在一个种内,根据少数几个稳定的变异特征或根据遗传性状区分成小群,从而把一个种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群,这些小的分类单位称为亚种。
双名法: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两部分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的词的字首须小写(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在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卵圆形或圆柱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菌落:由一个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酵母菌:典型的真核微生物,其细胞直径为细菌的10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模糊看到酵母细胞内的种种结构分化。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和香肠状等多种,多为单细胞。细胞大小:1-5×5-10μm。只有假丝酵母由母细胞和芽细胞构成集合体,可形成假菌丝。
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
噬菌斑:噬菌体标本经过适当稀释再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在细菌菌苔上可形成圆形局部透明区域,即噬菌斑,指在含宿主细胞的培养基上,噬菌体使菌体裂解而形成的空斑。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称做溶源性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都整合于宿主染色体中(如λ噬菌体),亦有少数是以质粒形成存在(如P1噬菌体)
溶源性或溶源现象: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噬菌体DNA 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现象。
营养类型:是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基团移位:被运输的基质分子在膜内经受了共价的改变,以被修饰的形式进入细胞质的运输机制。
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上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或加入相应化学物质以杀死或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为选择性培养基。
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入能与目标菌产生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肉眼辨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分批培养: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让其随时间自然生长直到养分耗尽。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在微生物的整个培养期间,通
过一定的方式使微生物能以恒定的比生长速率生长并能持
续生长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恒浊器连续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根据培养器内微生
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
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
恒化器连续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控制培养液的
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最高生长速率的条
件下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
有氧呼吸:指在有氧条件下,能源性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
原力[H]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电势不同的传递体,将氢传递
给环境中的分子氧产生水的产能方式。(以分子氧作为最终
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能源性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
原力[H]经过部分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交给胞外的氧化物
将其还原的一类产能方式。(以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
机氧化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回补途径:是指能补充兼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
的中间代谢产物的反应途径。异养微生物中最重要的回补
途径是同化二碳化合物的乙醛酸循环和甘油酸循环。
酶活性调节:以酶分子结构为基础,是指细胞通过调节胞
内已有酶分子的构象或分子结构来改变酶活性,从而调节
所催化的代谢反应的速率。酶活性调节的方式主要有激活
和抑制两种。
酶合成调节:酶合成的调节是通过调控酶的合成量来调节
代谢速率的一种机制,从本质上看是发生在基因水平上的
代谢调节,是一类间接,缓慢的调节方法。
巴斯德效应:酒精发酵时,在通氧的情况下,由于进行呼
吸作用,酒精产量大大下降,糖的消耗速度也减慢,这种
有氧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被称为巴斯德效应。巴斯德效应
的本质是能荷调节
二次生长现象(葡萄糖效应):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乳糖和
葡萄糖的培养基上,发现该菌优先利用葡萄糖,在葡萄糖
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因而产生了在两个对数生长期之
间隔着一个生长延滞期的“二次生长现象”。研究其原因发
现葡萄糖的存在阻遏了分解乳糖酶系的合成,所以这一现
象又称为葡萄糖效应。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
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
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
基本无害的措施。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
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种,泛指细胞内(或病毒粒内)遗
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
发或诱导产生。
诱发突变:诱发突变简称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
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
段。
诱变剂:凡具有诱变效应的任何因素,都称诱变剂。
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
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
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选出少数符合目的的突变株,
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有性杂交:在真菌中,对于具有有性生殖过程的霉菌和酵
母,主要是通过两个有性孢子之间的结合,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涉及整个染色体的基因重组。
准性杂交:对于不进行典型有性生殖的某些真菌,通过两
个体细胞之间的结合,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实现涉及整个染
色体组的基因重组,即准性杂交。
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
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
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接
合。
转化:指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
因型细胞的游离DNA,并将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基因组
中,从而获得后者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
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
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退化: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是某物种原有的一系
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复壮:狭义复壮: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
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
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
状的相应措施;广义复壮: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
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的
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突变个体。也称生产
育种
互生:又称代谢共栖,两种可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
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
一方的生活方式。
共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甚至形成特殊的共生体,它们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
分工,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了新的结构
竞争: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两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溶
解氧、生活空间等共同要求的环境因子的相互争夺、相互
受到不利的影响
拮抗/抗生:两种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能产生某种
特殊的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甚至杀死另一
种微生物的现象。
寄生: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微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依
靠摄取后者细胞的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并使之遭受损害甚
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活性污泥:由活性细菌、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与污废水
中有机和无机固形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在污
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和毒物的能
力。
好氧活性污泥法:又叫曝气法,由英国人于1914年创建,
已成为处理有机废水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可使污水的
BOD5减少90~95%。它是利用含有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污
泥,在通气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微生物处理法。
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
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的和无机
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好氧活
性污泥的特性:活性污泥有沉降性能;有生物活性,具有
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有自我繁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