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A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1目的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量产品制造过程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3 使用术语及定义3.1工时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单位:小时)。
计算方式为:加工(注:装配过程含包装)过程中所有工序工时定额的总和。
工时定额是公司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的基本依据。
3.2 工时定额由基本时间(Tj)和辅助时间(Tf)组成.其中:辅助时间又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用公式表示为: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序号项目主要内容备注3.2.1 基本时间(Tj)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3.2.2 辅助时间(Tf)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
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3.2.2.1 服务时间Tw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
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2.2.2 休息时间(Tx)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3.2.2.3 准备与终结时间(Tz)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
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制度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制度办法一、概述工时定额是指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一定时间内完成项工作的标准时间。
制定和管理工时定额的制度办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制度办法。
二、制定工时定额的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制定工时定额应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平均分配工作量,确保员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2.合理可行原则:工时定额应考虑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技术难度、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工时定额标准。
3.鼓励创新原则:工时定额不应限制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速度,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佳的工作成果。
三、工时定额制定流程1.评估工作任务:针对工作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开展评估工作,了解工作的复杂度、技术难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2.制定工时定额标准: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工时定额标准,并以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
3.试行与调整:制定的工时定额标准进行试行,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确定和发布:经过试行和调整后,确定最终的工时定额标准,并在全体员工中进行公告和解释。
四、工时定额的管理措施1.监督与检查:建立上级对下级工时定额执行的监督与检查制度,确保工时定额的实施情况。
2.培训与提升:针对工时定额制度的内容和标准,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员工对工时定额的认识和理解。
3.反馈与改进:收集工时定额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制度,完善工时定额管理。
4.激励与惩罚:对于超出工时定额的优秀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时定额未完成的员工进行惩罚措施,建立激励机制。
五、工时定额的调整1.任务调整:当工作任务发生变动时,需要对工时定额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工时定额与实际工作内容相匹配。
2.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作方式和方法可能会发生改变,需要对工时定额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工作情况。
3.反馈意见:收集员工对工时定额的反馈意见,通过评估和分析,定期对工时定额进行调整和改进。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对工作中表现突出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员工给予奖励和回报,通过与绩效挂钩的薪资体制淘汰不能胜任所需岗位资格的员工,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公司工时定额由技术质量部负责核算拟定,经厂长批准后实施。
2、实施中若要修改时由生产部经理提出,技术质量部核定,经厂长批准后实施。
3、未经厂长批准的任何工时定额及其修改均无效。
4、生产部操作员每次生产前必须向库管员领料,大件产品工序间可以由库管员在现场进行交接,库管员在《派工单》上填写领料数量。
严禁工序间私自交接,一经发现则对后工序领料人罚款20元/次。
5、《派工单》上操作员加工的每批产品若无质检员签字的公司将不予核算工资。
6、计件员工当日发生的临时计时工时应在《派工单》上写明具体完成的工作事项由生产部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有效,否则不予计算工资。
7、学徒工(试用期员工)每日工作后亦应填写《派工单》,全面记录当日工作情况。
本管理办法从下发之日起执行,并随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修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综合部。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a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1.目的:规范生产职能部门的工时与产能的关系,通过工时定额管理,有效控制,预估产能与实际产能相符合。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生产职能部门。
3.定义:无4.权责:4.1此管理办法由经营规化室,能过惧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善,联系有单国家标准制定。
4.2此办法由执行单位的工艺员细化到每一工作并推行到位。
4.3此办法由执行单位的技术部门对执行过程跟踪查核,对执行中的异常及时与经营规化室沟通,进行完善。
4.4执行单位的经理、课长负责本办法实施状况的监督。
5.要求:5.1机加工序工时定额与产能。
5.1.1机加工序工时定额相关要素。
<1> 加工处数或次数:a.加工数是指同一加工工序在一件产品上各加工部位的总数;b.加工次数是指同一加工在一件产品上做同一加工动作的次数;c.一次加工动作完成的加工部位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数处。
<2>单位(min秒):某一加工工序动作一次所需的时间。
<3>总工时(min秒):完成产品相关零件某道工序所需时间的总和。
总工时=单位工时X加工处数或次数<4> 标准作业人员数:是指在确定的产能下,完成某一加工工序所必需的作业和。
5.1.2 机呀各工序标准作业人员数计算式:标准作业人员数= 产能X单位=时X处数(或次数)27005.1.3 加工次数若不等于加工处数进,应按加工次数计算产能或标准作业计算人员数。
5.1.4 各工序单位工时:<以下数氢来源预处理技部测试结果><1>机加切管单位工时分为两种:直径大于Ф31.8mm为10秒,直径小于或等于Ф31.8mm为8秒。
<2>机加弯单位工时管角度、半径、管径不同、以及管材壁厚不同,按难易程度分为三咱:8秒;12秒23秒;(具体定额由生技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3>完成一次冲裁单位工时按装夹,缺料的难易程度分为两种:8秒;12秒;<4>去毛刺单位工时按一次打磨时间,定为:8秒。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工时定额也可称“时间定额”,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
如对车工加工一个零件、装配工组装一个部件或一个产品所规定的时间;工时定额通常包括单位工时工资定额和单位工时成本定额(材料定额、变动制造费用定额和固定制造费用定额),工时定额虽然在理论上比较完整,但在日常的应用中却很少见到。
我对工时定额也是一知半解,工时定额的制订应当是以单位工时的产量(产值)为基础来制订工资和成本标准,这个产量(产值)应当是以产能为基础,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情况下的一个标准产量(产值),它的制订过程也要结合常见的计件工资及成本定额等,它的主要优点是便于进行成本分析和责任的落实,但对于多品种的生产企业不太合适,也不方便将工资与产量、成本等指标的挂钩。
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三、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1、经验估工法。
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
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
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
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四、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
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
工时定额及工票管理办法
湖北江山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工时定额管理流程,完善工时定额管理制度,健全工时定额管理体系,提高工时定额管理水平,为公司生产组织、劳动组织、薪酬分配、成本核算、对外报价提供准确的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先进合理的工时定额对加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内部经营结算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基础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公司每位员工都应认真贯彻和自觉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第三条基本原则(一)定额水平平均、先进、合理原则。
(二)专人负责,集中管理原则。
(三)适时修订,逐步平衡原则。
(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五)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原则。
第四条工时定额达额率工时定额达额率是生产工人在一定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定额工时与实作工时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工时定额达额率=完成的定额工时/实作工时×100%。
工时定额达额率是反映企业工时定额水平的重要指标。
公司产品工时定额水平按以下原则进行确定:单台(N≤5台/批)试制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50%;小批量(5台/批<N≤10台/批)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30%;中批量(10台/批<N≤30台/批)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20%;大批量(〉30台/批)产品工时达额率为110%;第二章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第五条组织机构(一)公司成立工时定额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主管工时定额的副总经理成员:定额员、相关工艺人员、车间主任其职责如下:1、负责整机新产品定额工时的评审;2、负责产品定额工时修订方案的评审;3、产品或零部件工序工时争议较大,定额员认为有必要提交讨论时,由工时定额小组进行讨论裁决。
29.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1目的1.1为了规范和加强产品工时定额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产品工时定额管理作用,通过对工艺定额工作的管理,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建立激励机制,为各生产部门工资核算、生产定员及成本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生产。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产品制造全过程,凡能计算考核工作量的工种和岗位均应制定工时定额。
3术语与定义3. 1工时:是由工艺工时、固定宽放工时、管理宽放工时三部分组成的。
3.1.1工艺工时:指在一定的生产组织、工艺技术条件下,完成生产一件合格产品各工序所耗费的最佳(最合理)时间。
3.1.2固定宽放工时:生理需要而产生必要休息及其它时间。
3. 1.3管理宽放工时:因设备故障、生产组织、零部件质量、作业环境、劳动强度、场地布置、技术复杂程度及作业延时等因素而产生的时间,应随管理能力的提升而逐步降低。
3. 2工时类别:包括量产产品工时、新产品试制工时、工装模具制作与维修工时、技术改造工时、配件工时、返修车工时、其它零活工时。
3. 2. 1量产工时:正常批量生产的产品且入库的产品的总工时。
3. 2. 2新产品试制工时:是指生产单位根据制造工程部或各基地投产准备小组下发的新产品试制、生产准备汁划进行的单件或小批量产品试装而发生的工时。
3. 2.3工装模具制作与维修工时:工装、器具、专用设备自制或维修及其它小改造发生的工时。
3. 2.4技术改造工时:生产线调整及土建、设备改造等技改或重大生产准备项LI所发生的工时。
3.2.5返修车工时:指入库后的商品车,再次出现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而暂时无法销售的车辆(即市场退回故障车),由指定生产部门进行返修而发生的工时。
3. 2.6配件工时:公司为满足营销公司配件需求而指定部门制造的零部件(如装配驾驶室总成等)所发生的工时。
3. 2. 7其它零活工时3. 2. 7.1生产线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零部件质量问题需车间内部返修而发生的工时(质量原—1—因山各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确认);3. 2. 7. 2生产运行中,因零部件质量、缺外协件、配套件、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线补偿工时(停线原因由相关责任部门确认,并发布);3. 2. 7. 3改善工时:指在正常工作日加班时间或非正常工作日内,围绕改善所开展的活动发生的工时:即生产人员参与人数与实际活动时间的乘积。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了使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工时定额管理已成为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工时定额准确地记录和展示每个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量,为企业提供了精准、可比的标准,从而为管理者和工人提供了具体的基本设定。
因此,制定有关工时定额管理规定办法,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及其经营管理工作中使用的工时定额管理。
三、管理目标及内容1. 目标通过工时定额管理规定,旨在:1.确立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标准;2.建立科学的工作量评估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3.实现管理目标和本质中工作量的标准化,提高效率和效益;4.鼓励创新,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内容工时定额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如下:2.1 工时定额制定2.1.1 工时定额获取工时定额应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获取。
具体来讲,应该收集大量的生产数据并进行分析,包括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工时,从而得到准确、实用的工时定额。
2.1.2 工时定额制定的核心要素制定工时定额应该充分考虑以下核心要素:1.工作的性质;2.生产条件;3.现场操作手册和工艺制度;2.2 工时定额分析和评估2.2.1 工时定额数据分析工时定额数据分析应该从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岗位、工种、人员等维度,从而为定额的制定和评估提供可靠性数据支撑。
2.2.2 工时定额评估工时定额评估应该包括准确度的评估、维度间的比较、时间的变化。
同时,也应该引入复核制度,确保评估过程中的准确性。
2.3 工时定额实施2.3.1 工时定额实施前的准备在工时定额实施前,应该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员工对新制度的培训、设备的准备、材料的配送等。
2.3.2 工时定额的启用和应用工时定额应该在企业内部逐步地被推广和应用,同时实现健全的管理体系,使整个制度得以更好地实施。
利用新的定额体系,需要建立新的管理软件,整合和更新原来可能存在的管理信息系统。
某某公司生产部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某某公司生产部工时定额管理办法背景某某公司生产部要求所有的生产工作必须按照工时定额进行计算和管理,以确保生产进度的顺利推进和达成生产目标。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明确某某公司生产部工时定额管理的具体办法和规定,确保生产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实现生产目标。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某某公司生产部所有的生产工作。
定额制度工时定额计算方法每项生产任务的工时定额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1.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确定具体的生产过程和操作步骤;2.对每个操作步骤进行时间测算,并计算出相应的工时数;3.对所有操作步骤的工时数进行加总,即可得到生产任务的总工时数。
工时定额管理方法生产管理人员在安排生产工作时,必须按照工时定额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和按时完成。
工时定额调整方法对于工时定额的调整,必须经过生产管理人员的申请和管理部门的批准。
调整的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生产工艺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
工时定额计算与分析工具为了方便管理人员计算和分析生产任务的工时定额,公司生产部将采用以下工具:1.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具有自动化计算工时定额的功能,可以根据生产任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智能调整;2.生产数据统计软件:该软件可以统计和分析不同生产任务的工时定额,帮助管理人员了解生产任务的工时变化情况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情况。
工时定额报告和绩效评估生产管理部门必须定期向公司高层汇报生产任务的工时定额和绩效情况。
公司高层可以根据工时定额报告和绩效评估结果,对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处罚和奖励制度为了促进生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将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处罚和奖励。
具体制度如下:1.对于未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或生产任务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生产管理人员,公司将进行相应的处罚;2.对于积极推进生产进程,并完成生产任务质量符合要求的生产管理人员,公司将进行相应的奖励。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暂行)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工时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定岗、定员,成本核算,工资待遇,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强化工时定额管理,使定额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工时定额的适用范围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定型产品、新产品、产品返修及零星作业定额工时的制定及修订。
第三章工时定额制定第三条人力资源部是工时定额制定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是先进、合理、公正、公平。
第五条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是以产品图纸、工艺文件为依据,参照原机械工业部颁布的《机械行业劳动定额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用工时(技术)测定法、类推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定期资料分析法、经验评估法等。
第六条产品定额员负责制定公司各类产品、产品返修及零星作业的工时定额,对工时定额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七条工装制作(修理)、设备修理、热加工工时定额由人力资源部授权的部门(单位)分支定额员负责制定。
第四章工时定额管理第八条人力资源部是工时定额管理的主管部门。
第九条产品定额员负责工时定额的日常管理、统计分析工作,检查、督促工时定额管理、执行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
第十条公司所有执行工时定额的部门(单位)应严格执行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的工时定额,不允许擅自调整、更改。
第十一条各执行工时定额的部门(单位)应认真执行辅助工时,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辅助工时应据实出具和统计,不允许将辅助工时变更为其他工时。
第十二条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含配车、配磨、临时修理等)均应执行定额工时,不允许出现实销工时。
第十三条生产过程中改变原工艺确定的加工设备,工艺人员应下达《临时脱离工艺规程通知单》,定额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定额工时。
第十四条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因操作者自身原因造成返修不予支付返修工时;因上道工序加工质量原因产生的返修工时由上道工序操作者承担。
第十五条公司的各类产品依据图纸、工艺完善情况、生产组织差异,划分为常规产品和非常规产品。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与管理办法工时定额是衡量劳动生产率的标准,它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工时数。
合理的制定工时定额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消耗,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2,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制定产品工时定额应遵循科学、合理、准确、可操作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到生产工艺、设备水平、人员技能等因素。
4.3,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应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工作方法、工作环境等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4.4,工时消耗的构成工时消耗的构成包括直接工时、间接工时和辅助工时。
直接工时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的工时,间接工时是指与生产相关但不是直接用于生产的工时,辅助工时是指为生产提供服务的工时。
4.5,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包括经验法、测定法和标准法。
其中,经验法是根据经验和惯例制定工时定额,测定法是通过实际测定工作时间来确定工时定额,标准法是根据标准工作量和标准工作时间来制定工时定额。
4.6,工时定额的组成工时定额的组成包括基本工时、附加工时和特殊工时。
基本工时是指完成标准工作所需的最少工时,附加工时是指完成标准工作所需的额外工时,特殊工时是指完成非标准工作所需的工时。
4.7,新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新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应考虑到产品的新颖性、复杂性、技术难度等因素,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和制定。
4.8,临时工时定额的制定临时工时定额是指在特殊情况下制定的工时定额,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进行科学制定,并及时修订和调整。
4.9,工时定额的制定及签发流程工时定额的制定及签发流程应包括编制、审核、审批、签发、执行和修订等环节,各环节应按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工时定额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工时定额管理5.1,工时定额的修订工时定额的修订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技术进步等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和修订,确保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5.2,产品出厂前的返修产品出厂前的返修应按照工时定额进行统计和核算,确保返修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工时定额调整管理制度
工时定额调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时定额的制定和调整工作,提高工时定额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职工的工时定额的制定和调整工作。
第三条本管理制度所称工时定额,是指单位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标准工作时间。
包括日常工作、加班工作、周末和节假日工作等。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工时定额。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工时定额管理制度,明确工时定额的制定和调整程序、责任主体、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随意调整工时定额,确保职工的劳动保障和工作条件。
第二章工时定额制定第七条本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任务和职工的劳动需求,合理确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时定额。
第八条工时定额应当科学合理,具体明确,便于实施和监督,能够反映职工的实际劳动量和劳动成果。
第九条工时定额的制定应当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第十条工时定额应当按照岗位、工种、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分类制定,量化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
第十一条工时定额的制定应当综合考虑生产效率、劳动强度、技能水平等因素,科学确定标准工作时间。
第十二条工时定额的制定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
第十三条工时定额的制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民主的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确保工时定额的合理性和权威性。
第三章工时定额调整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对各岗位的工时定额进行调整,按照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
第十五条工时定额的调整应当遵循程序规范、科学合理、依法合规的原则,确保调整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工时定额的调整应当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第十七条工时定额的调整应当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变动和不合理调整,确保职工的工作秩序和生活规律。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工时管理办法
工时管理办法篇(一):优秀的标准工时管理办法标准工时管理办法1.总则1.1.制定目的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合用范围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合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2.1.定义2.1.1.标准工时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者秒、人/件、小时、人/件)。
2.1.2.标准产量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普通为 8 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
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某标准人数某每日工作时间2.1.4.宽裕时间、宽裕率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某 100%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某 100%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某 100%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某 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6)评核系数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
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2.2.1.作业时间测算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行实际测算。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办法,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成本核算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生产车间。
3.定义3.1产品工时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品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3.2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职责4.1工时定额有生产部负责编制,总经理负责审批。
4.1.1负责制定公司产品工时定额管理办法,指导、协调、检查各车间工时定额的管理工作。
4.2总经理负责工时定额的审核。
4.2.1审定产品工时定额。
4.3生产部负责生产任务的安排和生产计划的实施,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合理配置人员,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标准工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责。
4.3.1根据产品工时定额、合理配置人员。
4.3.2负责统计汇总每月完成的定额工时、入库工时和数量、定期汇报给公司总经理。
5.产品工时定额制定5.1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5.1.1凡事可以计算和考核劳动量的工序,都必须制定公示定额。
其中包括机加工车间、焊接车间和装配钳工车间。
5.1.2定额水平先进合理,体现个各产品之间的综合平衡。
5.1.3定额的制定必须“快速、准确、合理、全面”。
5.2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办法。
根据产品的不同、组织生产的差异及对工时定额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
主要有:5.2.1经验评估法。
根据产品工艺或实样,结合设备、工具、工装设备、产品材料及其他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由工时定额管理人员凭以往的经验直接估算工时定额的方法。
5.2.2工时测定方法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计量,经过分析研究测量数据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
5.2.3统计分析法把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内生产该类产品所消耗的工时的原始记录,通过一定的统计分析整理,计算出平均先进的消耗水平,以次为依据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
标准工时核定管理制度
标准工时核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工时管理,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的工时核定管理,包括全日制员工、兼职员工、临时员工等。
第三条工时管理应遵循合理、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确保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同时保障员工的休息和健康。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工时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工时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实施步骤。
第二章工时核定第五条公司应制定标准工时制度,明确每周工作时间、加班情况、休息时间等具体规定,如下:1. 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2. 加班工作时间应经过员工本人申请,并得到主管的批准;3. 加班工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支付,并不得少于国家规定的标准;4. 每日必须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连续工作不得超过6小时;5. 员工有权利拒绝超时加班,并不得因此被公司处罚。
第六条公司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员工特殊需求,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如弹性工作制、远程办公等。
第七条员工的工作时间记录应当真实可靠,每日签到、签退时间应有明确记录,加班情况也应有相应记录。
第八条公司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核定工时情况,并及时调整,确保员工工作量和工时的合理安排。
第三章工时管理第九条公司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人员负责工时管理,明确责任,落实监督管理。
第十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员工的工时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第十一条公司应向员工普及工时知识,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员工加班审核机制,确保加班工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第四章处罚与奖励第十三条对于违反工时管理规定的员工,公司可以给予批评、警告等处罚。
严重者,可执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四条对于工时管理优秀的员工,公司可以给予奖励,如表扬、奖金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企业工时定额管理制度(实用)
目录目录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劳动定额的管理 (1)第三章劳动定额的设计与水平 (2)第四章劳动定额标准的修订 (3)第五章劳动定额的执行 (4)第六章附则 (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定额管理,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从事熔炼、机加等生产或辅助生产部门。
第三条劳动定额是编制计划、组织生产、定员、开展经济核算、实行计件工资和奖励,以及衡量劳动效率的基础依据。
第四条凡能计算产品数量,检查产品质量的工作,各生产单位均应制定劳动定额(产量定额或工时定额),实行有定额的劳动。
不能实行劳动定额的,要本着有利生产、提高效率、节约用人的原则,确定岗位额。
第二章劳动定额的管理第五条劳动定额的管理体制,实行从公司到生产单位的两级管理模式,在劳动定额管理上分为:(一)公司定额管理。
负责各生产单位间具有共同性的、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项目的劳动定额编制和修订;负责平衡各生产单位的劳动定额水平;负责公司劳动定额汇总、实耗工时的统计和分析;负责整理和积累定额资料,研制劳动定额标准;负责对生产单位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以及对外相关报表的提供和分析工作。
(二)生产单位定额管理。
生产单位主要负责劳动定额的贯彻及内部劳动定额的管理,掌握和平衡各工种、各班组、各工序的定额水平;组织内部写实、测时及对工序劳动定额的修订工作;组织内部劳动定额执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负责新产品的工时定额拟定;负责建立定额月报统计台帐,月底对单位产品实耗工时、产品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定额完成率,并于次月5日前报人力资源部。
×100%第六条各生产单位应本着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内部定额管理制度,保证劳动定额的先进性与合理性。
第七条定额管理人员设置。
为了加强劳动定额的制定、修订和管理工作,各生产单位(包括辅助生产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1-2名专(或兼)职定额员,定额员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工艺和管理基础,熟悉本单位的劳动组织和生产情况。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工时定额管理制度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1.工时定额由技术部根据各工序加工复杂程度、精度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工时定额。
2.制定工时定额时应力求:先进、合理、公正。
3.非工艺工时由生产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合理地按排工时。
4.未制定工时的零部件由生产部门负责给定工时。
三.工时统计管理1.员工每天按工艺文件生产产品、经检捡人员确认合格后填写工时单、并双方签字。
2.批量产品每日应按件/工时_加工数量填报。
未完工序应在当日工时单上注明产品名称、标注未完字样,按要求签字上报,待加工完成后合计产品数量一次报清。
3.工时单上交时间:白班次日9时前、中班次日班前、夜班当天班后9时前,节假日顺延。
无特殊情况过时不候。
4.废品不计工时。
返修品、返修时间不计工时。
本人无法返修需按排他人修复的工时,由责任人担负。
四.工时更改制度1.当操作者对工时定额有异议时,应及时向班组提出异议、由班组长向工时制定部门提出复核。
如确需更改,由更改人在工艺单上更改并签字。
2.技术部门和有关工时管理部门应每半年对工时定额进行一次复核,确保工时定额科学、合理。
工时定额管理规定一、工时定额制定的目的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定。
二、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三、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1、经验估工法。
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企业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XXXX有限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1.目的为了加强劳动工时定额管理,使定额标准不断科学、先进合理,使工时结算有据可依,真正实现按劳取酬,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各车间定额工时或非定额工时的制定、修改、核算的管理。
3.职责3.1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贯彻及监督。
3.2 生产技术部各车间负责本车间工时定额的分解,落实到班组/机台/个人,并报生产技术部备案、实施。
3.3 相关部门参与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评审工作。
3.4 生产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工时定额的评审工作。
3.5 总经理负责工时定额的批准。
4.定额工时的制定与修改4.1 新产品工时的制定4.1.1新产品试制阶段,由生产技术部在编制产品工艺的同时,制定出零部件工时定额,相关部门/车间应积极参与工时定额的制定;4.1.2新产品批量投产后,有关车间主任、定额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可参照生产技术部制定的工时并根据实际加工情况及时制定出新产品的工时定额,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评审,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老产品工时定额的修改4.2.1若出现下列情况,可提请生产技术部修改工时:4.2.1.1同型号产品数量在5台以上,因产品设计一次性修改,引起工作量变化较大的;4.2.1.2因客户提出与公司目前常规制作工艺不符,引起工作量变化较大的;产品发生永久性更改后,工作量变化较大的。
4.2.2工时修改意见由车间主任提出,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可针对具体情况作一次性或永久性修改,并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非定额工时的核定5.1外出零星加工工时核定5.1.1外出工作或零星加工任务,以生产技术部“派工单”为依据。
5.1.2非本车间的责任外出工作,按7.5小时/天计算;属本车间责任(如质量问题、产品未完工出厂)不计工时。
5.1.3生产技术部安排的零星加工任务,以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时。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草案)1、目的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办法,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成本核算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
2、适用范围2。
1公司业务相关的间接人员及制造部直接人员的工时管理和运用。
2.2 生产工时周报表、月报表之统计分析.3、职责3.1工程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核定标准工时;3。
2 运营总监对标准工时进行决策、批准。
3.3 制造部经理、车间主任对标准工时的合理性有建议的职责。
4、阶段划分4。
1生产工艺的制定;4.2 标准工时定额的初步确定;4.3 标准工时定额的进一步确定,同时工时定额试执行;4。
4工时定额执行,标准工时定额调整。
这四个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5、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5。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5.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5。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5.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5。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5。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5.7应当使同一工种岗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职工在法定劳动时间内,经努力后能够完成劳动定额任务;5.8确保职工在法定劳动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所取得的计件工资,最低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6、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6。
1经验估工法。
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6。
2统计分析法。
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6。
3类比法.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6。
4技术定额法。
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7、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7。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1目的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量产品制造过程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3 使用术语及定义3.1工时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单位:小时)。
计算方式为:加工(注:装配过程含包装)过程中所有工序工时定额的总和。
工时定额是公司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的基本依据。
3.2 工时定额由基本时间(Tj)和辅助时间(Tf)组成.其中:辅助时间又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用公式表示为: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序号项目主要内容备注3.2.1 基本时间(Tj)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3.2.2 辅助时间(Tf)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
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3.2.2.1 服务时间Tw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
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2.2.2 休息时间(Tx)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3.2.2.3 准备与终结时间(Tz)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
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3 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 管理体系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公司授权人力资源科统筹公司劳动工时定额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
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在公司管理框架下,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织自己的工时管理体系。
4.1 职责分工4.1.1 人力资源科职责4.1.1.1 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
4.1.1.2 负责公司劳动工时定额政策、制度的制定、核查、申报等工作。
4.1.1.3 公司经营范围内各类产品及服务的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的具体管理工作。
4.1.1.4 负责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分析调研及宣传、培训工作。
4.1.1.5 根据工时定额核定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
4.1.2 产品设计及技术部门职责4.1.2.1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完整产品工艺技术资料,4.1.2.2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改进或革新后完整的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3 为工时定额的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1.3 生产部职责4.1.3.1 根据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对当期发生临时工时的派工、检查、验收、核准等日常管理工作。
4.1.3.2 负责劳动工时定额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统计分析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反馈工作。
4.1.3.3 根据工时定额审核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
4.1.4 各级工时定额使用部门的职责4.1.4.1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4.1.4.2 负责所在单位定额工时、实作工时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汇总各类产品的工时定额,建立工时定额完成统计台帐。
4.1.4.3 负责统计汇总所在单位每月完成各产品的定额工时、入库(完工)工时和数量,定期报送人力资源科。
4.1.4.4 负责各产品工时定额水平监测,按照公司产品工时定额修订程序,提出工时定额修订的建议。
4.1.4.5 负责对未纳入工时定额管理的临时性工时的统计、汇总及申报工作。
4.1.4.6 负责平衡当期产品和服务的工时定额状况,提报人员需求计划。
5 工时定额的管理要求及程序5.1 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5.1.1 定额的统一性的原则,同一产品、同一工序、同一作业单元,只有一个定额。
5.1.2 定额的公允性原则,力求定额制定科学合理,客观地反映劳动的时间度量。
5.1.3 定额的一致性原则,对同一类产品或服务,采用的方法和测量手段尽量保持一致;对同一种产品或服务,在进行定额修订时,尽量采用的方法和测量手段尽量与历史测量一致;工时定额的制定,应与标准的生产工艺一致。
5.1.4 可比性原则,工时定额的制定,除特殊情况外,应统一采用小时/万件或小时/千件等单位,便于横向和纵向比较。
5.2 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5.2.1 定额标准资料法:以系统成套的时间定额标准为基础,通过对产品、零件、工序、工步或操作的分解,找出一一对应的项目和时间值,最后汇总出产品的时间定额的方法。
5.2.2 工时测定法: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研究制定定额的方法。
5.2.3 统计分析法: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消耗统计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
5.2.4 类推比较法:以同类产品的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数据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
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5.2.5 经验估工法: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依照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技术资料和实物,并考虑所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等条件,分析估算定额的方法。
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5.3 产品工时定额制定的程序5.3.1 组建项目团队对工时定额的核定,人力资源科采用项目管理方式,组建工时定额制定项目团队,并临时组建专家组为工时定额的核定管理提供专业支持。
5.3.2 资料准备5.3.2.1 公司研发、技术、生产制造各部门应在产品稳定量产后45天内向人力资源科报送相关产品生产线设计年产量、设备台数、工位数、工位设计定员、设计平均每天产量和产品零部件工艺规程及产品图等资料。
5.3.2.2 公司技术、生产计划管理部门根据人力资源科的工作需求,提供相关产品的自制零部件生产单位、零部件名称、零部件件号、产量、作业时间等资料。
5.3.3 工时定额的制定5.3.3.1 项目团队根据产品生产线设计产量、设备台数、工位设计定员、生产节拍等资料采用合理的方法,初步制定产品工时定额,并编制写《产品工序(工位)工时定额汇总表》和《产品工时定额汇总表》,由人力资源科进行审核5.3.3.2 人力资源科对项目团队报送的《产品工序(工位)工时定额汇总表》和《产品工时定额汇总表》进行核定后,编制产品或服务工时定额及计件工资明细表报分管公司领导审核。
5.3.3.3 产品或服务工时定额及计件工资明细表由公司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实施。
5.3.4 工时定额的修订5.3.4.1 工时定额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变更,生产水平和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新技术、新设备(工装)的引进或设备(工装)有重大调整,对生产区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应进行修订,使工时定额水平逐步趋于合理。
5.3.4.2 定额修订由人力资源科组织实施,在影响工时定额的因素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人力资源科组织项目组对各产品工时定额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产品工时定额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
5.4 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图5.5 临时工时管理5.5.1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因临时用工,新产品开发、产品返修、维修等,没有纳入工时定额管理,而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按月度提供价值计量的,可纳入临时工时管理。
作为对正常工时定额管理的补充。
5.5.2 临时性工时的管理应基于生产部统筹安排,采取月结管理,发生时由生产部下达派工单,工作结束后,出工单位应于任务完成第二天填报《生产临时工时审批报告单》并报生产部,由生产部汇总核定工时,经工厂长审核后,由人力资源科二次审核确认,报经分管公司领导审批后,纳入公司薪酬管理。
6 工时定额的价值计量6.1 公司工时定额基准单价,由人力资源科根据公司安排,根据当地及行业水平结合公司生产效率、薪酬政策,根据公司经营状况核定和调整。
6.2 公司鼓励员工主动对生产工艺、加工方法、设备、器具进行改善、创新,对改善创新将按一定价值给予物质奖励,对改善创新对工时定额产生较大影响的公司将进行适度调整工时定额,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员工创新价值。
6.2 临时工时单价公司核定为一个工时值为7元。
7 工时定额日常管理7.1 各单位应根据公司工时定额管理总体要求及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工时定额的基础工作,无缝对接工时管理工作。
7.2 各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工时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做好产品工时统计,要按产品项目,分工序、工种、班次,及时、真实地填写员工所完成的劳动定额情况,做好工时定额的记录、统计、分析工作。
7.3 工时定额管理部门应加强工时定额管理,积极总结改进工时定额的测算方法,分析工时定额管理的各种问题,不断推进工时定额管理。
8 附则8.1 本办法解释权归人力资源科。
8.2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表2:产品工序(工位)工时定额汇总表附表3:产品工时定额汇总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