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种文体阅读技巧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1879d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e.png)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生接触到的文体较为简单和生活化,主要包括叙事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诗歌、童话、寓言、神话等,这些文体通过富有生动形象的语言传递着知识和思想。
然而,不同的文体在阅读时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下面本文就详细介绍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叙事文阅读叙事文就是讲述故事的文章,它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综合描写刻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阅读叙事文时,学生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旨,全面了解角色的特点、心理状态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制作故事板绘、提炼中心句子等方法。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细节,尤其是对关键人物、情节、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二、说明文阅读说明文主要介绍事物的特征、性质和规律,同时对事物的知识体系进行阐述和解释。
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需要获得对该事物的全面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解读标题、主题句等来导出文章的主旨,同时配合阅读段落标题、首段、结尾,把握文章主旨,随时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画图、写关键词、制作图表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说明文的内容,结合个人生活实践,判断其使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应用文阅读应用文是针对特定的生活场景而写的文体,主要包括各类公告、广告、信函等。
阅读应用文时,我们要了解其作用和用途,以便对其准确理解其意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标题、关键字、意图等来把握其基本信息。
同时,应用文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如词汇、语法等,需要学生逐步分析、理解和掌握。
此外,阅读应用文还需要注意条件、条款,切忌盲目接受和签署合同。
四、议论文阅读议论文主要是用来论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以引导读者的思考,批判精神是阅读此类文章的重要要素。
在阅读议论文时,学生要逐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掌握论点的表现方式,注意发现表述的真相,并判断其是否符合事实真相。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意作者的立场、用意,感受其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以便对作者的观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技巧(初)
![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技巧(初)](https://img.taocdn.com/s3/m/03e4d301a76e58fafab0033e.png)
散文阅读
1、整体入手,理清思路脉络。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目的。 3、设身处地,体察作者情感。 4、辨识手法,揣摩表达作用。 5、品味词句,欣赏优美语言。
Hale Waihona Puke 小说阅读1、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透视描写,揣摩人物形象。 3、身临其境,分析环境描写。 4、前后关联,挖掘作品主题。 5、比较鉴赏,捕捉写作技巧。
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技巧 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散 文 小 说
说明文阅读
1、赏文题,明说明对象。 2、览全文,抓说明特征。 3、理思路,定说明顺序。 4、悟语句,挖说明方法。 5、析词眼,品说明语言。
记叙文阅读
1、筛选要素明“事情” 2、揣摩描写析“人物” 3、透视人事挖“主旨”
议论文阅读
1、把握论点,明确“需要证明什么”。 2、把握论据,明确“用什么来证明”。 3、把握论证,明确“怎样进行证明”。
小学不同文体阅读方法
![小学不同文体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11d3fb0ce2f0066f5332282.png)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不管哪所学校,哪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语文难教,难教在学生的阅读水平提不上去,每次考试尽管基本题大部分学生能得满分,但课外阅读题还是会失掉许多分。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阅读水平问题。
所以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就更不重视了,大家可以看看,有哪所学校会有有关语文的兴趣小组?其实,学生阅读能还是有办法提高的,只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并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例:一、阅读写人文章写人文章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任务的性格和思想品质。
学生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分析人物的外貌外貌又称为肖像,是作者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任务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小学四年级阅读中《我眼中的父亲》一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身有残疾,饱经风霜,却善良慈祥,对儿女极富爱心的父亲形象。
2、读懂人物的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分析人物的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
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目,并品味琢磨其他特别的地方,既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4、分析人物的心理任务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
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
心理轰动刻化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入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5、分析细节描写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活动、语言、神态等。
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34fc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1.png)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生是年龄较小、阅读经验较少的读者,对于不同的文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小学生需要有一些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信息。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叙事文叙事文是一种阐述故事情节的文篇,主要用来为读者描述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发展过程和结局。
在阅读叙事文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了解文本结构。
叙事文往往有明确的时间和事件顺序,这种结构称为时间顺序。
读者可以根据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理解故事发展过程,把握主线。
2. 注意人物情感变化。
在叙事中,人物通常具有自己的情感、态度、言行举止等特征。
读者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理解故事中各种冲突、转折和情感表达。
3. 推断故事意义。
在读完整个故事后,读者可以尝试从故事中寻找寓意和人生哲理等方面的启示,以增加自己的思想和文化水平。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科普文章,用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简单而又生动的描述,帮助读者理解和学习这种事物或现象。
在阅读说明文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词汇和概念。
说明文通常会使用一些科学术语和专业词汇,这些词汇要仔细理解否则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2. 注意文本结构。
说明文通常分为介绍性、定义性和解释性三种方式。
读者要根据文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文章内容。
3. 核对实验与结论。
在许多说明文中,还会附有实验数据表和结果,这个时候读者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结论来检验文中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说明或分析某一问题后,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和主张的文章。
在阅读议论文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把握文章大意。
由于议论文通常会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因此读者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基本态度。
2. 注意作者观点和利弊分析。
作者的观点是这篇文章的中心,阐明了作者的价值世界观,因此需要注意写作过程中的利弊分析和主张有关观点的表述方式。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5a32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0.png)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文章。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语文文体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
一、记叙文记叙文主要讲述故事和经历,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展开叙述。
记叙文一般分为开头、情节、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2.注意细节:记叙文中经常蕴含着一些细节的描写,学生可以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绘等细节,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3.理解情节: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发展,把握人物的动态,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
二、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对其中一种事物、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通常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等内容。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查找重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关键词和核心句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是对其中一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论证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辨析立场:明确作者的观点,分清正反两方面的论证,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四、诗歌诗歌是一种带有音韵、节奏的文学形式,注重表达感情和形象的美感。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朗读诵读:诗歌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时地进行朗读或诵读,感受其中的韵律。
2.感受意境: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和意境,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达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3.解读形象:诗歌中有很多形象的描绘,学生应该通过理解这些形象来理解整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总之,学生在阅读不同文体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不同的文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
![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507573787c24028915fc395.png)
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景类散文的阅读方法[阅读要点导释]一、抓住景物特点以景和物作为描绘对象在记叙文中是常见的。
写景,绘声绘色绘形,情寄其间;状物,核核如生,如在眼前,意蕴其内。
阅读这类文章首先应抓住景物的特点。
事物景象都有共性与个性,它们以类而聚,又以其独特的面貌相区别。
抓住景物的特点:(一) 抓住景物形态和内蕴的一致性;(二)抓住景物动与静、远与近、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三)抓住景物描写的层次;(四)抓住描写中的带有概括、指代、修辞、含蓄持点的关键语句。
我们绕过虎山,站在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欲步不前,一边却咯咽9c咳,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绩丽的黄锦底下。
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馈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静结合 Bl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c动中显静 D.静中显动2.“黄锦”“透明的白纱”“米黄花纹”各指什么?解析:第1题选B。
文中所写是坝桥两边的景象:水库的景观是耪中显动;桥下的七股大水是动中见静。
作者在此处采用的都是直接的正面描写,没有侧面描写。
第2题是:“黄锦”是作者对二、写景状物要注意观察点的变化看同一事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就不同,俯视、仰视、正视、侧视、斜视、干视,视觉形象就会呈现出千姿百态,万千变化。
观察点的变化不外两种:一种是定点观察,即以作者立足点作为固定点,或仰视,或俯视,或环顾,或远眺,或近域,然后按远近、高下、内外的顺序写;一种是移步换字,即按照作者足迹的移动,空间位置的变化写所见所闻。
抓住观察点的变化,就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抓住观察点的变化,就可以辨别景物的不同特征;抓住观察点的变化.就可以凸现出作者的情感色彩;抓住观察点的变化,就可以找出文章关键句、主旨句;抓住观察点的变化,就可以理出文章的线索。
三、抓住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在自然界,在人类社会,“景”或“物”的自身并不带有感情色彩‘但景物—旦被写入作品中,就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获得生命,并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75304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6.png)
小学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1.叙事文阅读方法:-预测故事情节: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和题图,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预测故事的发展情节。
-确定主题和主要人物:阅读开头部分,了解故事的主题和主要人物。
学生可以思考故事的核心内容和人物角色。
-分析故事情节:在阅读中间部分时,学生可以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主要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可以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以及他们的心理变化。
-总结故事主题和结局: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故事的主题,并思考故事的结局是否符合预测。
可以讨论故事中的教训和启示。
2.说明文阅读方法:-阅读标题和题图:先读标题和题图,了解文章的主题。
-了解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概念:学生可以首先阅读文章的开头部分,了解事物或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可以注意重点词汇和解释。
-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原理:阅读中间部分时,学生可以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特点、构造和原理,了解其内在的运行规律。
-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事物或现象的作用和意义。
3.记叙文阅读方法:-预测内容: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预测文本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和题图进行预测。
-理解人物和环境:阅读开头部分时,学生应理解人物的外貌特点、性格特点和环境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
-推断情节和解决问题:在阅读中间部分时,学生可以推断故事的情节发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可以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或思考故事中的难题。
-总结故事主题: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故事的主题,并思考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4.议论文阅读方法:-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首先阅读文章的标题和题图,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总结文章的结论:在阅读结尾部分时,学生可以总结文章的结论,并思考该问题的深层含义和影响。
通过以上的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阅读不同的小学常见文体,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
![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4dcd85680203d8ce2f24b3.png)
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不同体裁的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同,表达的方式千差万别。
体裁不同,要求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
因此,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阅读效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速度。
下面分别谈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记叙文的阅读方法记叙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当前或过去或将来事情的经过。
简而言之,记叙文就是讲故事,包括人物或故事情节。
常见的记叙文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文学记叙文和说明记叙文:文学记叙文以虚构为主,如趣闻逸事、传说、寓言、传奇故事、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等;说明记叙文以事实为依据,包括历史、传记、新闻报道、日记等。
无论哪一种记叙文作者都要交代何人何时何地为什么、怎么样、干了何事等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Ws and 1H”。
这是我们在阅读记叙文时要首先了解的,接着按照线索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能理解整个故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记叙文的叙事顺序有顺叙和倒叙两种,有时候作者为了吸引读者会采用倒叙的方法,即不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而是从最重要、最能引人入胜的事件开始,然后再回过头来追叙故事的开端和经过。
阅读时要学会从事情本身的发展去理解故事情节而不要只看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位置。
另外,讲故事必定有其目的:或证明某一理论,或阐明某一概念,或赞美某种美德,或谴责某种罪恶等等。
我们在阅读时要通过作者的重要细节描写联系故事情节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对作者重墨泼就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
概括起来一句话:读记叙文的关键是抓情节。
抓住了故事情节,就理解了文章的脉络,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请阅读一篇记叙文,看看你能不能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A 篇)Compassion is a desire within us to help others.With effort, we can translate compassion into action.An experience last weekend showed me this is true.I work part-time in a supermarket across from a building for the elderly.These old people are our main customers, and it’s not hard to lose patience over their slowness.But last Sunday, one aged gentleman appeared to teach me a valuable lesson.This untidy man walked up to my register(收款机) with a box of biscuits.He said he was out of cash(现金), had just moved into his room, and had nothing in his cupboards.He asked if we could let him have the food on trust.He promised to repay me the next day.I couldn’t help staring at him.I wondered what kind of person he had been ten or twenty years before, and what he would be like if luck had gone his way.I had a hurt in my heart for this kind of human soul, all alone in the world.I told him that I was sorry, but store rules didn’t allow me to do so.I felt stupid and unkind saying this, but I valuedmy job.Just then, another man, standing behind the first, spoke up.If anything, he looked more pitiable.“Charge it to me,” was all he said. What I had been feeling was pity.Pity is soft and safe and easy.Compass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caring in action.I thanked the second man but told him that was not allowed either.Then I reached into my pocket and paid for the biscuits myself.I reached into my pocket because these two men had reached into my heart and taught me compassion.解析:故事采用顺叙的叙事方法,主要情节发展如下:One aged gentleman begged me to have the food on trust and promised to repay the next day.---- I told him the store rules didn’t allow me to do so.---- Another man wanted me to charge the food to him.----I paid for the biscuits myself.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段故事,让人觉得亲切可信,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fd034aa8956bec0975e309.png)
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读一篇文章的方法)2010-07-04 11:05:17| 分类:语文资料|字号订阅1、记事为主的文章。
记事,就是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
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这样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
其次,要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先后、地点转移等),掌握文章的层次结构,然后抓住文章重点,结合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写人为主的文章。
写人与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离事不活,事离人不转。
”它们的区别在于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记事的文章着眼于记一件具体的事,落脚于事情发生的详细过程;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动态等,写人的文章写事是为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服务的。
因此在阅读写人为主的文章时,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个性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
3、写景为主的文章。
写景文一般分为游记(参观访问记)、自然景象描写、周围环境描写三类。
阅读这类文章,首先要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空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时间推移顺序、景物不同类别等)理清文章的层次,看他侧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些。
特别要注意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4、状物为主的文章。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阅读时,首先要弄清描写顺序,看它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还是从整体到部分,或者按总——分——总的顺序,以把握整体印象。
其次,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cc22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f.png)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的文体对于学生的理解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将介绍小学语文中常见的各种文体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记叙文:记叙文是以时间为线索,叙述故事、经历或事件的文章。
阅读时,学生可以关注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时的想象、感受来体验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沉浮起伏,同时注意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说明文:说明文是以阐述、解释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阅读时,可以关注文中的事物、现象或概念的特点和关系,理清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生可以提前对文中的问题进行预测,在阅读过程中确定答案和理解文中的解释和说明。
5.诗歌:诗歌是通过韵律、声韵、形象等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体。
阅读时,可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押韵和节奏。
可以通过感受韵律和押韵的美感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也可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来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在阅读各种文体时,还可以使用以下的阅读方法:1.阅读前:在阅读前,可以先预读标题、段落大意和图表等信息,预测文中的内容。
通过了解文中的基本情况,可以更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并提前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2.阅读中:在阅读中,可以通过标记和侧重关注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段落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用笔在文中划重点,或者在旁边做写注释,帮助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还可以适时地自我复述或总结,来确保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3.阅读后:在阅读后,可以进行复述或总结文中的内容,复述时可以用自己的话重新叙述故事或阐明观点,来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还可以进行扩展阅读和讨论,比较不同文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拓宽思维和对不同文体的理解。
总之,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前期的预读和准备,中期的精读和理解,以及后期的复述和讨论。
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要求,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d6c4fee360cba1aa811da5c.p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一、文体分析小学阅读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一)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常见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二)说明文1.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的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3.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
不同文体阅读方法
![不同文体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6ff35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9.png)
不同文体阅读方法读不同文体的整本书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1.一般故事类一般故事类采用“略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我们可以尝试略读的方法,略读与一般速度的阅读是不同的。
在以一般速度进行阅读时,读者是将文章的每一部分,比如每一句子或段落都过目,而略读则要求有选择地省略文章的一些部分,如某些段落、句子,而只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略读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尽自己最快速度进行略读,只求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而不阅读细节。
文学巨匠高尔基就是运用了这种纵阅横览的略读法,每翻一页就像下台阶似的从上到下地垂直看,读完了多得惊人的书籍。
我国古人说的“一目十行”,指的就是这种阅读法。
一般说来,略读速度可以是一般阅读的两倍。
快速的略读速度达800字/分钟,至少也应达到400字/分钟。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略读速度,应根据所读的材料以及个人的理解程度而定。
在快速阅读时,迅速抓住故事本质,掌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能够把故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讲述出来。
运用略读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不影响对故事本身的理解程度。
2.科普知识类科普知识类采用“浏览法”。
所谓浏览,就是读书时视线快速地移动,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
如我们平时一般都看报纸,有的内容可能是你需要的,相当多的内容又可能是你不需要或不感兴趣的,采取浏览的方法,能使你快速得到一个总体印象,能节省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阅读时间。
浏览可以扩大知识面和了解最新信息,从而多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资料,以便需要时进行查找。
科普类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些说明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对这类文章不需要进行深钻细研,因此,也可以采用“浏览法”阅读此类文章。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608b0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3.png)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小学语文学习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是重要的一个部分,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本文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阅读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文体之一,它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阅读故事时,学生可以先看书的封面和简介,从中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和主要人物。
然后,可以迅速掌握故事的时间、地点和故事的主旨。
接着,可以边读边记录故事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最后,可以对故事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道德教育或生活启发。
二、诗歌鉴赏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文体之一,它与故事不同,更注重语言和意境的表达。
阅读诗歌时,首先要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意境,找出内隐的意思,并体会其中的美感。
接着,可以根据韵律和节奏感,把诗歌朗读出来,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美。
最后,可以对诗歌进行点评,理解诗歌表达的意义。
三、名言谚语阅读名言谚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富有哲理性和实用性。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言谚语,了解其中的哲理和道理,从中吸取智慧,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在阅读名言谚语的过程中,可以注意它们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更好地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思想。
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它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
阅读文言文时,学生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理解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还要注意生词、词语的音、形、义等方面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五、报告阅读报告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文体,它主要是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详细的报道和分析。
阅读报告时,可以先了解报道的主题和目的,再浏览标题、字号、表格和图片等内容,找出关键信息。
然后,可以对报告进行整体阅读,掌握其总体结构和大约内容。
最后,可以对具体段落进行深度阅读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报告所表达的观点和事实。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126cbc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2.png)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尚未完全掌握。
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帮助学生熟悉各种文体,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下面是一些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一、记叙文阅读方法:1.预读标题和图片,猜测故事内容;2.仔细阅读全文,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3.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关注人物的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4.归纳故事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把握。
二、议论文阅读方法:1.仔细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辨析论点的正误,提出自己的看法;4.总结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三、说明文阅读方法:1.预读标题和图片,猜测文章内容;2.仔细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目的和主要内容;3.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发展思路,注意事物的属性、特点和功能;4.归纳文章的关键信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四、诗歌阅读方法:1.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朗读时注意语调;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和思考;3.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比喻,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4.总结诗歌的主题和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五、寓言阅读方法:1.仔细阅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了解寓言所要传达的道理;2.理解寓言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比如动物象征着不同的人物特点;3.归纳故事的寓意和主题,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把握。
六、科普读物阅读方法:1.预读标题和图片,了解文章的主题;2.仔细阅读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科学知识;3.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推理方法,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4.总结文章的结论和启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5f193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9.png)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阅读记叙文的方法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其要素、人称、顺序和思路线索,以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利用记叙文的知识划分文章段落和层次,概括段意、层意,理解详写、略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
3.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并加以分析体会,理解其内容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记叙文的特点及有关知识,例如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文章结构的安排方式(按时间推移、地点变换或事情发展过程)。
2.正确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特别是对于写人的记叙文,需要理清文章围绕人物写了几件事或几个片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或片断中的言行,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意思。
3.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语句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例如,《枣核》的最后一句话"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通过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记叙文,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正确理解记叙文中的语言含义和思想感情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
要理解具有概括性作用的语句,这样的语句往往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同时,理解内含丰富、表达凝炼的语句也很重要,需要结合上下文和作者思想状况以及时代背景来理解。
此外,理解在语言环境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也很关键。
在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包括文章的体裁、记叙文六要素、找主题句以及概括文章内容。
要掌握解题技巧,进行综合概括。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其目的在于传达科学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
根据说明对象和目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明文阅读指导说明文的阅读步骤:跟议论文很相似,通常每段都有个中心句,这些中心句通常是事物的特征,所以是文章的重点。
后面的题大都围绕这些去答题。
一.说明顺序及作用.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2.作用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1.常见的说明方法十种: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摹状貌、下定义、列数字、画图表、引用。
2.作用格式:举例子:通过举事例,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有力。
【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引用诗句)】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比作,从而更加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绘,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下定义: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有力。
画图表: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引用实例,作用格式同“举例子”;引用数字,作用格式同“列数字”;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闻趣事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在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三.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准确、严密{在准确严密的基础上平时、生动}。
出题类型:1.加点词的作用或表达效果2.用另一个词能否替换3.加点词能否删去4.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作用格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加点词语的意思及作用,有这个词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准确,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说明文开头的作用:1.引出说明对象2.吸引读者3.引出下文五.说明文标题的作用:1.点出说明对象2.吸引读者往下读3.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征六.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说明中心的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小说阅读指导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3、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3.局部内容的理解〈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
2.推动情节。
3.渲染气氛。
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以特定环境为题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
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
(结合人物、主题答)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臵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
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
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
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
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
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
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
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
③细节描写。
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在平常学习中要注意总结规律.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臵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
(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7、常见考点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臵:(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