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先进事迹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第1篇:返乡创业先进事迹---誉于一身的新农民。
紧抓机遇大造林常言道:发展农业,一靠科学,二靠政策。
2002年冬,刘子健通过看报、看电视,知晓了国家退耕还林的惠民政策,立即紧抓这一机遇,联合其在皇图岭笔田村的姐夫XXX,通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跨乡租得一块为期30年、面积达450亩、名叫胡冲茶场的大荒山作为创业基地。
紧接着,他又在本村的长湖岭上向村租赁30年、面积50亩的荒芜茶场作补充,实施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项目。
为此,他竭尽了家中多年的积累,并采取从信用社贷款及合股筹资办法,当年筹集资金30多万元,雇用2台推土机整地一个多月,后又雇用民工达1200多个工日,全部栽种了良种油茶,成为当时全乡最大的造林户。
尔后,刘子健年年严格按照林业部门的要求,每年精心对油茶林进行2次抚育,使林木长得绿绿葱葱,充满生机。
2---用的生态立场之路。
“以短养长”闯新路林业生产是项生长周期长、利益见效慢的行业。
不少造林大户常因前期投入大、资金来源枯竭,陷入难以为继困境。
有的人只好中途亏本向外拍卖;又有的人只好无可奈何地中途废弃。
为了做出一番成绩,刘子健顶着巨大的压力,从2007年开始,全家移居长湖岭山头,一年四季吃住在山上,坚持以场为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型农场建设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探索出一条以综合养殖辟收、速生水果催收、油茶穗条增收和油茶生产助收的现代生态农庄。
去年自繁公猪1头,母猪30头,产仔猪600头,年出栏牲猪800头,牲猪销售总收入达到228万元,除去饲料等成本,形成利润46万元;出售鸡2万羽,出售鸭万羽,总收入82万元,创利润20万元,综合养殖场总利润达到66万元。
50亩速生水果林“新世纪梨”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实现了两年挂果,去年进4---城固县董家营镇莫爷庙村人,现任大巴山食品厂总经理,先后被评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带头人、“十大青年创业者”;他所创建的大巴山食品厂解决了当地40多名青壮年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农民工再就业做出了贡献。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精选5篇)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
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
下面小编整理了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精选5篇),仅供参考。
大学生返乡创业优秀事迹材料1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现了年轻人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热潮。
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一批批优秀青年特别是90后回到家乡,投身发展,默默耕耘,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编织和实现了创业梦想,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助力农村。
淄博市博山区赤上镇聂家峪村的黄xx就是其中之一。
辞富居贫,从青岛到聂家峪村“他能够决定回来,放弃在青岛月薪过万的工作,最终决定回到这个贫困的山村,让我非常感动和鼓舞,也坚定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四年前,池上镇聂家屯村书记黄远才“不置可否”了第一个在村委会最困难的时候从青岛大学毕业学旅游的大学生黄xx。
说到这里,他面前的这个七尺男儿有点感动。
“用普通人自己的话说,他决定回来做,他真的不顾一切地出去了!”位于淄博市博山区赤上镇的聂家峪村,是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面积3600亩,耕地不到400亩,153户353人。
过去赤上镇一直有一句话,三个山谷最穷,包括聂家峪村。
有一句话很夸张:穷人没有饭吃只能吃蔬菜,村里小溪里的水被染成绿色。
周围村子的女孩都不愿意在这个村子结婚,怕没饭吃会饿死。
聂家峪村两委在尝试乡村旅游转型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要转型为乡村旅游,必须引进人才。
引进专业人才不容易。
村里没有资本,也没有高薪。
再加上农村艰苦的条件,最后的结论就是没有人会来这里打工!当时,黄元才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弟弟黄xx。
2015年春节期间,黄远才和黄xx一起吃饭。
表哥试探性地问表哥是否会考虑回国创业。
谈了半个晚上,表哥不同意表哥的要求。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黄远才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想法,而是时不时地把村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表弟:村民们不停地种树,到处集资,为村里最后一个项目做准备。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
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范文返乡创业好青年事迹材料1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
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
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
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
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
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
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返乡创业就是外来人员或者本村出去人员返回村里,开始经营某些产业,开展种植业,养殖业。
用新的创业思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去创新当前农业的发展模式。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乡创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杨宏斌,男,现年40岁,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村民,现任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从1997年部队转业回乡,到2012年创办怡露水业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注册创办怡露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怡露门窗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建立合水县怡露种植专业合作社。
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的风雨历程,也取得了创业的丰厚回报。
2014年,怡露水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实现利税65万元,安排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60人,为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不甘贫穷,立志创业。
杨宏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
1975年出生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孙家寨沟行政村宋堡子自然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儿时的贫困经历,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的从军生涯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品质。
1997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回到家乡合水县孙寨沟村,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当时,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全国涌起创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新浪潮。
经过深思熟虑,他踏上了漫漫的打工路。
二、努力创新,艰辛创业。
在北京一家门窗工厂,他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先从最基本的工序开始,慢慢积累经验、增强技术。
经过九年的磨砺,他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2006年他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门窗加工公司,万事开头难,当时处于“三无”状态的他,经过几年的努力,凭着过硬的产品品质和优质的服务理念赢的了客户的信赖,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伴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他组建了过硬生产及销售团队。
北京公司总资产1400多万元,年创利润200万,并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
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就业,为了开阔眼界,为了走出去,可是有人却用行动表明自己的目的-读书是为了改变家乡。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5位山西籍回乡创业创新的青年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返乡创业的故事李路飞三年创业之旅,从北大校园到山西,从金融到文化,李路飞的创业路程,有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共赢共享的成功在长治90后李路飞的身上,有着诸多头衔。
三年创业之旅,从北大校园到山西,从金融到文化,李路飞的创业路程,有着创新与传统的结合、共赢共享的成功,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给创业者的鼓励与启迪。
响应号召回乡创业2014年10月,在北京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李路飞和3位北大校友加入双创浪潮——创立一塔湖图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文化创业服务和战略投资。
在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2015年,李路飞积极响应山西省委、省政府晋商晋才回乡创业的号召,从北京回到家乡,成立了山西一塔湖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先后成功运营九牛寨乳业、长治市左右为你众创空间等多家企业。
其中,客旺鑫来连锁便利店就是左右为你众创空间孵化的38家企业之一。
“如果不是一塔湖图,我的创业计划就是一场梦。
”这是来自客旺鑫来连锁便利店创始人平华鹏发出的心声。
平华鹏一直想创业,却苦于找不到方向。
于是,他找到李路飞为他的项目“把脉问诊”“对症出方”。
仅仅数月时间,平华鹏逐步确定了项目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并借助一塔湖图的平台融到资金180万元。
2016年7月9日,客旺鑫来旗下1号店在壶关常平凤凰城开业。
“预计一年内可达到100家,直接或间接解决就业300多人。
”“投资的不只是金钱,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一份精神共鸣的支持,一起同舟共济的信心。
”平华鹏的话,道出了众多创客的感受。
也正是因为如此,平华鹏信心满满地期待着自己下一步梦想的实现。
开设创业大讲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李路飞在工作之余还开设了“路飞创业大讲堂”,引导了长治一批创客。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推销不怕丢面子,创业不怕丢银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返乡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坚定创业的决心。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农民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一从搬砖工做起,千万大老板返乡种菜“一个农民进城,赚了1000多万元,又回老家流转了?1500亩地种菜去了。
”这是一位朋友对袁胜华的介绍。
第一次见到袁胜华,是在汉口循礼门的一家西餐厅。
据说,这是他第一次吃西餐。
很少西装笔挺的他,显得有些不自在。
几次从裤兜里掏出烟来夹在指间,憨笑着问路过的服务员:“抽烟是不是要罚款?”那神态,像极了担心被老师批评的小学生,让人忍俊不禁。
“你就把我写成一个中国农民就好了。
”他爽朗地一笑,有了些许放松。
从搬砖头的小工到包工头——木地板生意抓住市场机会“我初中毕业,就是个农民,当过建筑小工,挖过矿……”袁胜华毫不避讳地对记者说。
现年42岁的他,出生于湖北竹溪。
1986年初,13岁的他跟随父母举家迁移到武汉市蔡甸区大集街。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五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替父母承担养家重任。
记者面前的袁胜华中等个头,身材清瘦。
很难想象,16岁的他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搬砖头、筛沙子,和水泥。
年纪虽小,但他却是工地上最活跃的一个。
不仅和工友们打得火热,还和工程监理们越走越近。
“做哪一行,都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上进心和目标。
”袁胜华坦承,他从来都不满足于仅靠做小工养家糊口。
仅一年后,他就成了小包工头,带领几十号比他年长的农民工。
监理们手上有工程项目,都乐于分一些给这个“脑袋灵光”的小伙子。
后来,随着工程越来越多,他的施工队规模越来越大。
如果不是因为妹妹的召唤,他可能会一直做建筑行业。
2000年2月,做建材生意的妹妹由于生意繁忙,请他抽空帮了一个月的忙。
无意之间,让他看到了建材行业的美好前景。
一个月后,他投入2万元,毫不犹豫地在汉口金太阳建材城拿下门面,做起了巨宁地板的代理。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企业家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材料一:刘强东刘强东是中国知名企业家,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他在2004年创立京东,并将其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
刘强东的创业故事中有一个亮点是他的返乡创业经历。
刘强东出生在中国江苏省一个农村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他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乡村的责任感促使他选择返乡创业。
此外,他也看到了乡村市场的潜力和信任度对于乡村消费者的重要性。
他认为农村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因此他决定将京东的线下业务扩展到乡村地区,并开设了农村物流中心和农村电商体验店。
刘强东的返乡创业策略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京东,在中国乡村市场,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同时也为乡村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他的返乡创业事迹被广泛报道,并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电商发展的典范之一。
材料二: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前任执行主席。
他以他的返乡创业事迹而闻名于世。
马云毕业后曾在北京外语大学担任英语教师,然而,他的梦想是建立一个连接中国制造商和全球市场的电子商务平台。
因此,他于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
然而,在早期的发展阶段,阿里巴巴遇到了许多困难,投资者对他的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资金也非常有限。
然而,马云没有放弃他的梦想。
他决定回到自己创业的家乡杭州,并在那里建立他的公司。
他认为杭州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地方,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马云的努力,阿里巴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马云的返乡创业事迹激励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来自农村地区的年轻人。
他的成功证明了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只要有信念和决心,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也成为中国返乡创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总结: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包括刘强东和马云。
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坚持和创新能力,也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这些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回到家乡,为乡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精选14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返乡创业青年事迹材料篇1和许多做农业项目的人不同,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庄主”xx,是一名“任性的”80后。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本来可以靠老爸逍遥快活,他却偏偏选择了当“泥腿子”。
从一开始踏入这一行,很多人就断定他“玩”不了多久。
如今,4年过去了,年轻的他脸庞上满是风霜的痕迹,给了当初质疑他的人有力的回应。
“任性”80后不承父业单干农业——种火龙果20万学费入门买教训春光明媚的4月,站在蔡甸玉贤镇松林村的水泥路上,满眼的蔬果和鲜花,空气中飘荡着甜甜的果香。
一排排农庄规划齐整、错落有致。
这是现在景秀大地生态农庄的样子。
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湖荒地,杂草丛生。
其实,xx背靠家族企业,父亲的公司还是湖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接父亲的班就有比普通人高很多的起点。
但是,大学毕业后,他尝试走自己的路。
卖过房子,做过网络,做过营销,还在政府部门上过班。
“后来接触到农业采摘园,觉得这一行大有潜力,于是决定从这一行入手。
”对于儿子“种地”,开明的父亲选择了默许。
“有些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做过很多事情后,我发现自己热爱土地,最喜欢农业。
”xx对记者说。
为此,他在蔡甸拿下1500亩地,开始打造自己的农庄。
五六年前,他就发现武汉市场上火龙果卖得很好,而且与本地橘子桃子等水果相比,经济效益高很多。
他了解到,正常一亩地火龙果产量可达2000公斤。
于是,xx决定种火龙果。
2011年,他投入20多万元试水,从山东引进红心火龙果。
“火龙果为热带、亚热带水果,我当时考虑,山东冬天的温度比武汉要低很多,在山东能生长按理在武汉也能生长。
”为了给幼苗保温,xx在幼苗上覆盖了4层保温膜。
回家创业个人先进事迹
回家创业个人先进事迹第1篇: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创业先进事迹--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袁文财创业先进事迹袁文财同志是湖南金糯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自一九九八年八月开始创办贵阳金糯咪冷饮厂以来,平均每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
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全国城乡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经济也孕育而生。
袁文财同志借助这股东风,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一九九四年六月,凭着他过人的胆识,看准了当时没人看好的冷饮行业,跟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凑了1000余元启动资金,利用自己良好的社会关系,佘原料,租设备,聘请了几十个工人,在黔阳县安江镇创建他的第一间工厂---金糯咪冰厂。
他一边管理生产,一边开拓市场。
当时没有冷藏车,就自制简易的运输工具,不分昼夜,走村串巷,每天都超额完成工厂的销售任务。
在全体员工共同的艰苦努力下,当年就实现产值100余万元,创利税20余万元。
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
不但还清个人借款,还支付了工厂所有材料款和设备租金。
为今天的金糯咪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扩大生产规模,谋求更大发展袁文财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但是念过高中。
有近两年教师(代课)经历的他,有着他人没有的商业眼光和市场嗅觉,于一九九五年初,利用第一年全部盈利作为前期投入,在当时冷饮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湖北沙市,租厂房,购设备,创建了他的第二间冰厂,生产线规模比安江冰厂增加近一倍。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利税30余万元。
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企业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扩张,他本人也完成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次资本积累。
“搏击商海,诚信创业”是袁文财的商业信条。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质量是根本,没有可靠的质量保证,产品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次年二月,袁文财投资了近10万元购置一套先进的检验设备,聘请了专业人才,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家乡创业和就业。
以下是几个成功的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
1. 王利,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毕业后决定回到家乡,开一家小
吃店。
他在家乡的一个繁华商圈租下一间小店面,开始经营烤肉串和冷饮等小吃。
通过他的努力和勤奋,他的小吃店生意越来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现在,他已经拥有了多家连锁店,并成为当地小吃行业的佼佼者。
2. 张磊,一个外出打工多年的年轻人,在外面打拼了多年后,
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他在家乡租下一处土地,开始开垦种植。
他通过耕地、种植、收割等一系列劳动,将自己的田地打造成了一块富饶的果蔬种植基地。
现在,他的果蔬销往全国各地,成为了当地果蔬行业的龙头企业。
3. 李明,一个退役军人,退役后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他在家门
口开了一家小型的农产品超市。
他的农产品来自当地的农民,质量有保障,价格合理,很快就吸引了周边居民的关注。
现在,他的农产品超市已经扩大规模,成为了当地农产品采购的主要场所。
这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展示了年轻人回到家乡、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的美好前景。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1 -。
返乡创业党员带富先进能人先进事迹[5篇材料]
返乡创业党员带富先进能人先进事迹[5篇材料]第一篇:返乡创业党员带富先进能人先进事迹党员创业带富先进能人***,男,1979年生,打羊乡墨寨村人,现于打羊乡墨寨村养殖。
提到***,没有一个人不会想到他成群的鸡和鹅;提到鸡、鹅养殖,没有人不会想到***。
他的创业养殖在乡得到广泛传颂。
一、坚持学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09年返乡发展养殖的***,不忘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及业务知识水平,积极向养殖户学习,主动从村办公室借阅报刊杂志,一回到家乡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2010年6月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之后,更是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优秀同志学习。
说起***的养殖发展经历,可谓是一路坎坷。
二、不甘落后,探索致富路 2005年,24岁的***,不甘只在家中过靠天吃饭的传统生活。
要强的他从心里作出一个决定:一定要想出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定要想办法,走出一条发家致富的光明大道。
于是他开始尝试寻求一条能够做到这些的路,他毅然选择了到先进发展的浙江温州学习符合家乡发展的养殖技术。
一年后,***回到家乡寻求发展之路,他看出了西红柿种植量大、销售路窄的情况,便开始在上司、基长大量收购西红柿贩卖到都匀、贵阳、广西、湖南一带,随后又在都匀市农业局的支持下,在都匀种植了100亩西红柿,2007年-2008年又在上司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西红柿。
一头扎进西红柿的他,在西红柿堆了挣扎了三年之后,似乎发现西红柿并不能提供一条想要的致富路,又毅然选择放弃了奋斗了3年的西红柿,选择回乡走养殖之路。
2010年,他在自家的居住屋旁搭建了一个鸡棚,在独山、荔波偏远农村寻访纯种鸡,历时4个月,终于形成500只种鸡的养殖规模。
种鸡收集到之后,他并没有选择用饲料迅速催长种鸡的方法,而是选择了以生态放养养殖方式来培育他的心血,逐渐他的终于取得每天平均180枚鸡蛋的规模,为再扩大养殖规模,他节衣缩食买了一台孵化机,轮番孵化小纯种鸡。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
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事例农村青年大多数向往城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就业。
以下是一些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事例。
1. 李大伟:种植核桃李大伟是一位90后,他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山东省临沂市临港区创业。
他发现该区域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核桃,因此他租下了一块土地开始种植核桃。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已经拥有了2000棵核桃树,并且开始盈利。
他计划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将核桃销往全国各地。
2. 王小明:开农家乐王小明是一位80后,他在广州市工作了十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湖南省华容县创业。
他选择开办农家乐,因为他认为该县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很适合开农家乐。
他花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装修和改造,使农家乐更加舒适和美观。
现在,他的农家乐在周末很受欢迎,每个月的收入都在不断增加。
3. 张小红:开办土特产店张小红是一位85后,她在北京市工作了五年后决定回到家乡河南省夏邑县创业。
她发现该县的土特产很有市场潜力,因此她决定开办土特产店。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寻找好的质量和价格的土特产,她的店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包括地瓜薄片、麻辣豆腐干、河蟹等等。
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她的销售额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4. 李小鹏:养猪5. 王小丽:开办农民合作社王小丽是一位90后,她在上海市工作了三年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太原市创业。
她决定开办农民合作社,因为她认为该区域的农产品很不错,但缺乏专业的销售渠道。
她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组建一支专业的销售团队,他们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她的合作社已经有300多名成员,他们共同合作,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这些青年的例子充分说明,青年返乡创业是可行的,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加适合创业者。
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家乡创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xxx、女、汉族、生于1972年7月,镇村返乡女农民工。
2011年9月,她本着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宗旨,从山东返回老家创业。
通过了解近几年的各项惠民政策、实地考察、探索、镇政府的帮扶,借助村的天然优势,她的养殖创业项目大获成功,影响了附近群众创业的热情,带动了大家共同致富。
两年来该她多次获得市、妇联表彰。
一、毅然决然回乡创业她在外打工年头不算短,工资待遇也相对丰厚,但她始终抱着一颗自主创业的心。
她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就很难对外面的世界有归属感。
当初外出打工是因为经济实在困难,而在外这么多年也多少有点积蓄,面对回乡创业的艰难和经济上的危险,她拒绝了家人的劝说,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家乡。
她说:“在外干得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家好!我能在外面干出色,就能在家里干的更出色!”二、开拓思维肯干肯钻创业之路,且坚且险。
刚回到老家的她,面对自己要从事的项目一无头绪,以前的固定收入没了,好不容易找到好项目,却又缺技术和门路,最初的创业尝试经历了多次失败,但她越挫越勇,每天都到村里的图书屋看书学习,通过图书屋的电脑上网查资料、寻高人解惑。
为了解决饲料草的种植问题,她更是四处奔波,劳心劳力。
她创业成功,政府的政策扶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她自身开阔的眼界和肯钻肯干的精神,才促使她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属于她的事业。
三、辐射全村惠及他人“做事业不是一个人,没乡亲们帮衬咋行?我一家富起来不算啥,要大家都跟着我一起富才是真成功!”她的养羊场从最初的100只,发展到现在的小屋寒羊、波儿山羊近500只,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投资150万元,建有标准化羊圈,功能齐全。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
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而许多人在外打拼多年后开始意识到返乡创业的重要性。
返乡就业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人也开始关注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
让我们来看看某村村民王老师的故事。
王老师曾经在城市打工多年,积攒了一些经验和资金,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家乡开设一家农家乐。
经过市场调研和资金筹备,王老师成功开设了一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王老师的农家乐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农产品销售,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我们看看某村的年轻人小明的故事。
小明本来在城市一家公司上班,但生活压力大,加之对家乡的留恋,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创业。
在家乡,小明发现当地农产品品质优良,但销售渠道有限。
于是,他建立了一家电商平台,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出去。
通过网络销售,小明的农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让我们看看某村村委会主任李书记的故事。
李书记在外工作多年后,意识到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亟待推进。
他积极参与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带领村民种植优质农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将当地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李书记通过振兴当地农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以上这些返乡就业示范的主要事迹,充分展示了返乡创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新,他们成功地在家乡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帮助了许多村民实现了就业梦想。
返乡就业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互补和共赢。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返乡就业,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
第二篇示例:返乡就业示范主要事迹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退伍军人回乡创业事迹
凭借着这份不认输的韧劲,杨永刚的茶产业蒸蒸日上。近几年,杨永刚多次开展退伍军人及茶农种植、加工、生产的技术培训。银柜山及湄江镇兰江村共发展茶园近6000亩。带领银柜山片区1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和创业之路,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的村民如今实现4000多元收入。
“怀感恩之心,做良心茶。”杨永刚说,这些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茶企业和个人种茶都有相当多的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还多次带领当地茶商到省外观摩调研并进行品牌宣传。在省市县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银柜山研发了十多项专利,其中有3项属于发明专利……这些都让他有了继续向前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杨永刚正着手打造有机茶。“按照今后市场的需求,我的茶叶要从做名优茶转向中低端茶叶加工,让更多的人品味到‘银柜山’的魅力。”
紧接着,杨永刚又自掏腰包20万元为双河组修通了5公里的石子路,以前兰江村村民卖茶靠背篼背,路修通了,10吨以内的货车可以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2011年,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又投资70万元支持杨永刚,将原先3米宽的道路拓宽至4.5米,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真是要感谢‘银柜山’哟,为我们修了路,家家户户还通了电,这几年我们村32户村民们有收入进账,从以前的木房住进了如今的砖房。”兰江村双河组村民夏中文高兴地说,自己靠卖茶收入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挣5万余元。
然而,挫折并没有打败军人出身的杨永刚,经过认真思索,他决定先到一家茶叶企业里找活干,重新熟悉茶叶行业。通过一年的学习观察,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做大茶叶产业,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品牌、基地,否则永远都只能帮别人打工。
说干就干,为了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茶山,杨永刚先后到过洗马乡灯龙山、马山镇清江茶山、余庆县的构皮滩以及凤冈县的一些产茶区,历时几个月跋涉,终于在兴隆镇庙塘村银柜山上找到适合的茶山。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
返乡创业事迹(精选5篇)返乡创业事迹【篇1】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
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
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__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汪云龙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
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
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
如今汪云龙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返乡创业事迹【篇2】宽敞的大院内放养着一大群体型健壮的藏香鸡,林周县卡孜乡托门村恰西组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里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回乡养鸡创业的女大学生扎西白珍在今年将原本只有50平方米的养鸡场扩建到了1000平方米,她计划在今年提高土鸡的养殖数量、增加产品品种让公司盈利翻番。
现年31岁的扎西白珍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主要学习林业技术。
大学毕业后,扎西白珍曾在拉萨市的一家保险公司任职,虽然在保险公司工作有着较好的前途,但在扎西白珍心中始终有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回乡创业,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
扎西白珍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
靠着父母资助她的10万元和申请到的5万元大学生创业补助资金,扎西白珍把本土养殖藏香鸡的优势与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相结合,于12月创立了林周霞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踏上了创业之路,现公司存栏藏香鸡已多达200余只。
扎西白珍告诉记者,她在内地考察期间发现内地养鸡场都修建了鸡棚,所有鸡都关在铁棚里进行喂养,关养的鸡虽然长势较快,产蛋率也较高,但鸡蛋的大小、口感、营养价值都和生态鸡有着很大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乡创业先进事迹
邵阳七十老人开网店卖玉竹药材年销1.2亿
2003年,有着精明商业头脑的刘克纯发现玉竹销售效益可观,
便在街上开了家玉竹收购店,收购鲜玉竹加工后再销售,生意很不错,但屡屡往返娄底、邵阳、长沙等地送货,很辛苦。
一次,一位
朋友对他说:“你可以把玉竹拿到网上卖呀!”一句玩笑话,点醒了
刘克纯。
2006年,刘克纯把产品挂到网上后,没想到有很多人来联系,
经过在电话中沟通,陆续有客户找上门来验货。
当时,每销售一公
斤玉竹,刘克纯就能赚4至5元。
记得有一天,他在七江镇贺家冲、大虎坪、平南、枫木冲等村收购了14吨玉竹,一转手差价就赚了7000多元。
网络为媒,如今,已是隆回县七江镇玉竹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刘克纯,带领社员,实现了栽培技术、产品销售跨国“联姻”,
合作社的玉竹产品,除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外,还时常跨洋
过海,出口美国、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等国。
2014年,七江镇
成品玉竹通过刘克纯的网站,售量突破1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种植户每亩获纯利6000多元。
刘克纯富了,也圆了广大玉竹种植户
的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