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品质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品质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4e7128c8d376eeafaa3155.png)
步骤四 关注背景 探究主题
主题: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
坊的冲击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拥有最好的 手艺却遭遇最悲惨的命运的一个底层人物 的塑造,赞扬了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 ,宁可饿死也不肯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 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 形象,揭露工业革命市场竞争带来的诚信 危机。
小说鉴赏方法:
步骤四 关注背景 探究主题
这样做就改变了自己。格斯拉就不是格斯拉了。 穷苦的鞋匠这一生只认准一件事情——制作靴子, 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努 力把这件事做到了尽善尽美,即使是死亦会无憾。 虽穷,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执著。
所以,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因为格斯拉先生 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面浮华 的虚荣的虚伪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 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料,反而将 靴子越做越结实经穿,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 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法都与这个社会 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
• 5段:用皮革比喻老实、执著的性格,巧妙地把人物的外貌和职业、 性格糅合在一起。刻画出人物的朴实严肃、迷恋理想、不擅交际。
(外貌描写)
• 8、10段: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来看,他对顾客没有太多言语,但对 他的皮革和靴子却异常热情,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制作靴子之上了, 刻画出人物的忘我敬业、聚精会神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 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到伦敦。我所去的第一个店 铺就是我的老朋友的店铺。【第43节】(尊敬关爱)
步骤四 关注背景 探究主题
讨论:照例说,这样一个品质高尚、技艺
精湛的鞋匠不但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且应该 享有生活中最美好的内容的权利。然而,他得到 的是什么?是饥饿,是死亡。请结合文章的写作 背景思考,你有没有办法改变他的命运?能不能 改变他的命运?为什么?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精选课件PPT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精选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fb9e7f6bd97f192379e952.png)
谢谢聆听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得知我要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记得初中时候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织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织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你别动,碗很烫。”我便又坐下来。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今日我却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5课《滕王阁序》 (共239张PPT)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第5课《滕王阁序》 (共23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d1d16c83c4bb4cf7ecd1db.png)
文体知识
•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
序》。
•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 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
《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 宴会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
(杜甫)
——初唐四杰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 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 卧。及寤,援笔成篇,不 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新唐书·王勃传》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 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 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袖而起; 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 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 垂不朽矣!”遂即亟宴所,极欢而罢。可见当时王勃年 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三四式”
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二一四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三二 式” 都督/阎公/之雅望 “二二三式” 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 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六四对六四: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 /于海曲,岂乏/明时?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宝剑名称 也指剑
❖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过
即“知何”, 遇到 知道什么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县令,这里指 交趾县的县令
高二语文_长亭送别_ppt课件
![高二语文_长亭送别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ce0f15c281e53a5802ffad.png)
阅读下面的曲词,完成1-4题。
[正宫· 端正好] [ 耍孩儿] [四煞] [一煞] [收尾]
1.对[正宫·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 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 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 "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 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 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 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 娘之间展开的冲突。这是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 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 的冲突。 《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 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长篇巨制 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全剧共 五本二十一折。因此它避免了其它元杂剧由于篇 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 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划人物。 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
分析[滚绣球]中的三个“恨”的内容。 了
1恨相见得迟
恨刚摆脱相思之苦, 又要被迫分离
恨
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恨柳丝难系,斜晖无情,只希望马儿 慢行,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 3此恨谁知 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 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
离越 别“ 时恨 的” 复越 杂深 感广 情, 表 现
【幺篇】 “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让 人想起哪句词?
都是写愁高手。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 物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 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 照又进一步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 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均意境 完整。)
高二语文《逍遥游》完整PPT课件
![高二语文《逍遥游》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34ee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2.png)
01
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对自
由、人生等命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02
自身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评估
我认为我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提前预习、认
真听讲、及时复习等,这些都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03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计划
高二语文《逍遥游》完整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逍遥游》简介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 书的代表。
该篇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 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 的“逍遥游”。
05
课堂互动与讨论环节
学生提问及教师答疑环节
学生可就《逍遥游》中的难点、疑点 向教师提问,教师将针对问题进行详 细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看 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小组讨论
讨论内容
《逍遥游》中的自由精神体现在 哪些方面?如何理解这种自由精 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种 自由精神?
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
从作业和测验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 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但仍有个别学生需要进一步 加强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
THANKS
感谢观看
庄子主张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人为的干预和破坏 。
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背景
高二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7b38bb58fafab068dc023f.png)
艺术特点
1、按时间顺序剪裁、刻画人物。
作者只选取和报道他与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写场 景是为了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们对 他的爱戴;写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思想 和政治气魄,以及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建设所描画的宏伟蓝图。
THANKS
FOR WATCHING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这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勾起了我 们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同志的无限怀念和深深敬意,那么他 老人家又是怎样设计中国的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的呢?下 面让我们学习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 (节选)》,了解他老人家1992年视 察深圳时的一些情景,进一步感受伟 人伟事。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葱茏 舟车劳顿 炯炯 神采奕奕 鳞次栉比 欣欣向荣 侃侃而谈 万无一失 萦绕
1992年,是中国确立经济改革和实施现代化计划为 永久主题的重要年份,邓小平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9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他的经济改革政策在那 里得到贯彻执行。尽管中国1987年就已开始实行经 济改革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内就走 这条路线是否正确仍然存在争论。邓小平1992年初 视察深圳等地,以及其后发布有关这次视察的讲话文
学习通讯写作时具体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 面区别:
1.通讯报道的时间比消息长(及时性不如 消息,一般可推迟至一、两个月)。
2.通讯的容量比消息大,要比较完整地报 道事情来龙去脉(有时要等结果,比如某
高二语文阁夜PPT优秀课件
![高二语文阁夜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4e2fa47fd5360cbb1adbc0.png)
•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 应转悲
•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 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 然有无穷之思”。
吟咏诗韵
• 我看到了
• 我听到了
• 我想到了
• 我感受到了
诗歌的意境
• 意境:雄浑开阔 • 风格:沉郁顿挫 • 感情:悲怆 悲凉 • 诗人的人格:忠君爱国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阁夜》杜甫
学习目标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 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 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 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 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本诗朗读的注意事项
• (1) 押韵 • (2) 节拍 • (3) 对仗 • (4) 平仄 • (5) 感情
押韵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押ao韵 偶句押韵
节拍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平仄
岁暮阴阳催短景,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峡星河影动·摇。 •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野哭千家闻战伐,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感情
•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 的平缓
•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 也应引亢高歌
关心人民疾苦 忧国忧民
•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 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 然有无穷之思”。
吟咏诗韵
• 我看到了
• 我听到了
• 我想到了
• 我感受到了
诗歌的意境
• 意境:雄浑开阔 • 风格:沉郁顿挫 • 感情:悲怆 悲凉 • 诗人的人格:忠君爱国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阁夜》杜甫
学习目标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 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 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 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 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本诗朗读的注意事项
• (1) 押韵 • (2) 节拍 • (3) 对仗 • (4) 平仄 • (5) 感情
押韵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押ao韵 偶句押韵
节拍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平仄
岁暮阴阳催短景,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峡星河影动·摇。 •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野哭千家闻战伐, • 仄仄平平仄仄·平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感情
•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 的平缓
•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 也应引亢高歌
关心人民疾苦 忧国忧民
高二语文边城PPT 课件
![高二语文边城PPT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6ebd36cf84b9d528ea7af6.png)
《边城》的情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 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 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 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 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 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 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 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 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 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 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 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傩送唱了一夜的歌
翠翠: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 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傩送的爱 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是一个理 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来源:泸溪县绒线铺的女孩子;
青岛崂山见到的戴孝女孩;
自己的妻子
(“用身边的新妇做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 样”)
特点:年龄小和爱情描写的矛盾;成长过程
的描写;虚幻的梦境和现实的联系。
• 【教学重点】 • 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
的人性特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课时】1课时
等等等等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 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七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 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 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 翠翠说等他一辈子 等过第一个秋 等过第二个秋 等到黄叶滑落 等等到哭了 为何爱恋依旧 她等着他的承诺 等着他的回头 等到了雁儿过 等等到最后 竟忘了有承诺 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 看在爷爷的心里是断肠 那年头户对门当荒唐的思想 让这女孩等到天荒 那时光流水潺潺 一去不复返让这辛酸无声流传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5142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f.png)
家文子就提出了宇宙的概念。当然,这是一个基础的世界、时空的概念,跟我们现代认知中的宇宙,
可能并不一样,那么古人心中的宇宙是怎样的呢?
高考导航
●
1.近义词辨析是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考查的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
用”的能力要求。
● 2.抓住其中的基本概念,把握概念间的基本联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这是高考现代文阅 读考查的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高考导航
● 1.课文中有很多意蕴丰富的句子,而仿写这类句子以及分析这类句子的含意,是高考语文的 常考题型,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课文中出现了比喻、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高考语文
需要考查的重要内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 《扬州慢》(淮左名都) 许多年过去了,扬州城依旧固执地荒凉在那里,二十四桥也依旧绵延 着久远的寂寞,桥下的河水清冷地流着,像一个久远的梦。波心也在动荡着旷古的哀愁。只有桥边的 红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像是在讲述着这河水流淌着的那神秘而伤残的梦。
高考导航
● 1.本单元诗歌的基础知识是高考诗歌阅读题考查的重点,考生应注意总结和把握。这合乎语 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课标解读
●
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
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作品,旨在大体了解现当代作家作品概貌,培养阅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以正确的价值观鉴赏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把握中国现当
高二语文《大学》课件
![高二语文《大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e49f786c85ec3a86c2c54f.png)
朱熹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 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 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 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 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 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 文化中的地位。
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 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与推崇,对古代教育, 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课题释疑
《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 1.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 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 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 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而是讲治 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 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 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 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第二段
所谓诚其意者(1),毋(2)自欺也。如恶恶
臭(3),如好好色(4),此之谓自谦(5)。故君 子必慎其பைடு நூலகம்也(6)。
【注释】 (1)诚其意:使意念真诚。 (2)毋:不要。 (3)恶(wù)恶(è)臭(xiù):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 较现代单指臭(chòu)味的含义宽泛。 (4)好(hào)好(hǎo)色:喜爱美丽的女子。好(hǎo)色, 美女。 (5)谦(qiè):通“慊”,满足。 (6)慎其独:在独自一人时也谨慎不苟。
• 并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大学》介绍:
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 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 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 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 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 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 为“四书”。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54张PPT)
![高二语文开学第一课课件(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653b8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ce.png)
古代诗歌特点
古代诗歌注重音韵、格律和意象的营造,语言简练、意蕴深 远,常常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鉴赏角度
现代诗歌鉴赏可以从主题、情感、意 象、语言等多个角度入手,理解诗人 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感受诗歌所表达 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方法
鉴赏现代诗歌可以采用诵读、品味、 比较等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思 考,逐渐领悟诗歌的内在美和深层含 义。
色。
选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读:分析童年生活描写及教
育思考。
选篇《藤野先生》解读:探讨 师生情谊与爱国情怀的表达。
选篇《阿长与<山海经>》解 读: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与感激之情。
朱自清《背影》等名篇欣赏
《背影》赏析
品味父子情深,感受朴实 真挚的文字魅力。
《荷塘月色》赏析
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体 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
SUMMAR Y
04
小说创作技巧探讨与实 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
人物塑造
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 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使其具有鲜
明个性和独特魅力。
情节设计
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包括起 因、经过、高潮、结局等部分,使 读者产生浓厚兴趣。
环境描绘
描绘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 境、自然景观等,为人物活动和情 节发展提供典型环境。
选读篇目
《关雎》、《蒹葭》等经 典篇目选读,领略《诗经 》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赏析方法
讲解如何从诗歌的意境、 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 行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内涵。
楚辞特点及代表作品欣赏
楚辞概述
01
简要介绍楚辞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浪漫主
古代诗歌注重音韵、格律和意象的营造,语言简练、意蕴深 远,常常通过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鉴赏角度
现代诗歌鉴赏可以从主题、情感、意 象、语言等多个角度入手,理解诗人 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感受诗歌所表达 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方法
鉴赏现代诗歌可以采用诵读、品味、 比较等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和深入思 考,逐渐领悟诗歌的内在美和深层含 义。
色。
选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解读:分析童年生活描写及教
育思考。
选篇《藤野先生》解读:探讨 师生情谊与爱国情怀的表达。
选篇《阿长与<山海经>》解 读: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
与感激之情。
朱自清《背影》等名篇欣赏
《背影》赏析
品味父子情深,感受朴实 真挚的文字魅力。
《荷塘月色》赏析
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体 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
SUMMAR Y
04
小说创作技巧探讨与实 践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塑造
人物塑造
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 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使其具有鲜
明个性和独特魅力。
情节设计
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包括起 因、经过、高潮、结局等部分,使 读者产生浓厚兴趣。
环境描绘
描绘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环 境、自然景观等,为人物活动和情 节发展提供典型环境。
选读篇目
《关雎》、《蒹葭》等经 典篇目选读,领略《诗经 》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赏析方法
讲解如何从诗歌的意境、 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 行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内涵。
楚辞特点及代表作品欣赏
楚辞概述
01
简要介绍楚辞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浪漫主
高二语文开学课(课件)
![高二语文开学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3bc5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9.png)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12.玩偶之家(节选)13.1迷娘(之一) 13.2致大海 13.3自己之歌(节选) 13.4树和天空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古诗词诵读——锦瑟古诗词诵读——书愤 古诗词诵读单元复习与检测 第一、二单元复习 第三、四单元复习 古诗词诵读复习 期末检测
● 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 ● 第一单元 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2、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4、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 5、 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 ● 第二单元 6、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7、 包身工/夏衍 8、 荷花淀/孙犁 小二黑结婚/赵树理 党费/王愿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独立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 2、反思。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大致思量一下, 对掌握和为掌握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3、好奇多问。 4、将自己思考的结论记下,与人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运用多种手法查找资料。 2、自编作品集。 3、自编小报。 4、自改作文。
02 教材解读和设想
根据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和要求,面对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强化训练,夯实基础, 落实日常教学,主要抓好以下的环节:
(一)狠抓古诗文背诵,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背诵单元有大量的背诵任务,需要强 化背诵,特别注重重点字词和文意的理解。
(二)在写作方面,积累时事素材,坚持每周课外练笔一次,每两周一次大作文 的训练。
加以归纳,可从“听” “读” “说” “写”“思”“行”六个方面入手。下面我们就 一一来介绍。
《高二语文第一课——夯实基础 行稳致远》课件(31张PPT)
![《高二语文第一课——夯实基础 行稳致远》课件(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b44f8b67ec102de3bd89a3.png)
•
敏察人才,随才器使,知人善任的齐桓公,
在建功立业的不同阶段都令麾下人才的到了最高的
利用。〝疾风知劲草,政荡识忠臣〞齐桓公深明伴
他筚路蓝缕创业艰辛的鲍敢贤德,所以才更明白鲍
叔举荐的长远眼光,他更深明鲍叔说德隆望尊,但
要开创霸业需要更贤达的经纬之才,因而他重用管
仲只问才能不问出处,整顿经济秣马厉兵,终令齐
•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虚怀若谷的齐桓公听得进金 玉良言,辩得明是非轻重,谏言者为忠臣,为君筹谋本 是人臣本分,鲍叔进贤不过履职罢了,至于是否能辨别 真伪,嘉纳忠言却是检验人君品质的试金石,试想若齐 桓公的暗弱昏聩,鲍叔进言也不过徒费口舌。昔日比干 七巧玲珑何尝不是忠言献策、苦口婆心。暴君商纣却是 我行我素,未有一言入耳,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正是因为 齐桓公的识大体顾大局,将国家之兴衰命运,置于个人 恩怨之上。鲍叔的进贤才能成功,管仲才不至于埋没狱 中志不得伸。〝听言则答,谮号则退〞本是人之常情, 正是齐桓公的善纳才让忠言逆耳有了用武之地,也是管 仲登上高位的前提。
以一周三——四篇;见到比较好的题目,没想到的答题点就会往本子上堆,会
以题材、技巧等作为分类标准些试题的感悟。 语言文字运用:这玩意很玄乎(划掉),高三会有足够的专题训练给你做,如果你们没
有,可以自己找:漫画,标志,图表,敬谦,补写句子,压缩语段,新闻…………
做完之后,跟着老师的讲解反思一下就行,简单在题目旁边记录自己的 错误原因,保证下次不犯。
•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助 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 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 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 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 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高二语文高山仰止PPT教学课件
![高二语文高山仰止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3e57e63968011ca30091e6.png)
孔子和子路
• 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 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 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 鲁,后仕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 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孔俚 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kuǎi)聩(伯姬之弟) 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 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他命石乞挥 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眦尽裂,严厉呵斥道: “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 就义。
1、因为子贡的这段话,后代将“师门”又称为门: 墙
2、子贡擅长辞令,曾有“存鲁,乱齐,破吴,强 晋而霸越”之功,在维护老师的形象上,他是不 遗余力的,请你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子贡的说话艺 术。
明确:叔孙武叔借提高子贡而贬低孔子, 子贡清楚地认识到他的用心,巧妙地以 宫墙作比,指出他不得其门而入,对孔 子根本不了解,结尾用反语,表面平和, 实为坚决。
师之爱生,人之常情
7.11
行:出去做事 舍之则藏:舍,舍弃;藏,隐藏,隐匿 夫:语气词,吧 则谁与:与,共事(在一起,同……一起) 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孔子说话的用意何在?
在学生扬扬得意时,要及时泼冷水让他清醒, 而不是一味的赞赏,呵护,让他失去理智。
11.15
奚为于丘之门:奚,疑问代词,为什么,怎 么 ;为,动词,弹奏
指孔子的学说;焉,词尾, ……的样子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状语后置;使……博
• 学问高,道德修养高,循循善诱
2、子贡眼中的孔子
19.23
语大夫于朝曰:状语后置句;语,告诉,相告 子贡贤于仲尼:状语后置句, 以(之)告子贡:省略句, 赐之墙也及肩:至,到 夫子之墙数仞: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 百官之富:房舍 得其门 者或寡矣:找到;或许,也许 夫子之云: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不亦宜乎:用于委婉的反问句,“不是……吗” (语气较轻)或“岂(难道)不是……吗”(语 气稍重);宜,合适,相称
高二必修上语文课件
![高二必修上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531d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f.png)
活动:组织朗 诵、演讲、写 作等活动,培 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创新精
神。
安排:将综合性 学习贯穿于整个 学期的教学过程 中,每周安排一 定的时间进行相
关活动。
评价:通过观察 学生在活动中的 表现,以及对学 生作品进行评价, 以了解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提高教
学质量。
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
展示形式: PPT、海报、 视频等多种形
现代文定义:指近现代以来的文学 作品,与古代文相对。
现代文基础知识
现代文阅读技巧:掌握文章结构, 理解作者意图,注重细节分源自。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文特点:注重个性表达,语言 风格多样,表现手法新颖。
现代文鉴赏方法:从语言、意境、 情感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作品内 涵。
现代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理解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 和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 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现象
结合语境理解文言 文的主旨和思想感 情
注重文言文阅读中 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的培养
文言文写作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练习内容:选取经典文言文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翻译练习 练习方式:个人或小组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练习效果:巩固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创作一首以“梦想”为主题的诗歌,要求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和追求。
仿写一首以“孤独”为主题的诗歌,要求运用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孤独的感受和思 考。
写作基础知识
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作文的谋篇布局
作文的语言表达
作文的修改与润色
写作技巧指导
审题:认真阅读题目,明确写作要求 立意:确定文章中心思想,选取恰当的角度 选材:选择典型、真实、新颖的材料,紧扣中心思想 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崇仰、爱戴、学 如何对待英雄? 习英雄,让英雄不再遗
憾、流泪、伤悲……
时代呼唤英雄
• 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的人才是英雄? • 英雄一定要高大上吗?平凡人能否成为英雄? • 当今社会有无英雄?当英雄出现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率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国家领导人;守卫国土,每当国家有难出 现在第一现场救助的战士;为国家人民作出卓越贡献的袁隆平、于 敏、钱学森、屠呦呦、罗阳、聂海胜;带领海尔旺销全球的张瑞敏, 敢闯敢拼率领华为奋起反抗美国科技霸凌的任正非;艰苦训练为国 争光的奥运健儿;大医大仁解救民族危难的钟南山、李兰娟,疫情 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的军人;隐藏功名的张 富清,守岛战士王继才,排雷英模杜富国……
丹 柯【
苏 联 】 高 尔 基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
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 在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 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底层社会成了他 的“大学”课堂。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 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 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 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 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主要代表作有
2.完成《50练》第3练。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 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 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 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 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 想压碎他们似的。
导学目标
• 1.对主题的探究和理解
• (通过小说三要素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探究主题)
• 2.艺术手法凸显主题的效果
• (浪漫主义等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 3.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 (当今社会有无英雄?如何对待英雄)
小说的三要素
•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 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等。
•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说明人 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 感情等。
相关高考题型
• 在高考全国卷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 通过探究小说的环境、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的来挖掘主题。
• 同时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语 言的情感色彩)。
三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所 以,把握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就是通 过情节、环境、对人物的描写认真探究 人物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请找一找在丹柯面 前有哪几个方面的困难。(丹柯是在怎样的情
• 《丹柯》是一篇以英雄为母题(大主题),以思 想为目的的小说。丹柯也是一位悲剧英雄,与鲁 迅笔下的不被理解的革命者秋瑾有着相同的悲剧 命运。
多元化、个性化的主题解读和感悟
点拨:假如本文是一则作文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立意(提炼出哪 些观点)?
• 1、时势造英雄 • 2、英雄的作用无可替代 • 3、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 4、遇到困难的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 5、应该如何对待像丹柯这样的英雄 • 6、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 7、英雄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 ……
族人:(只有一族人时)快乐、强壮、勇敢— (被驱赶困住时)衰弱、恐惧、胆怯—(接受 领导时)和谐、相信—(中途遇到困难时)疲 乏、抱怨、气愤、包围—(丹柯掏心照路时) 吓呆、着魔、勇敢—(到达自由天地时)快乐、 践踏
丹柯:勇敢坚定—领导族人—前面走—辩驳(质问) --掏心照路—领头前奔—倒下(牺牲)
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恐怖氛围, 凸显了人物形象,促进了主题的 形成。
作者笔下的族人有何共同点?对塑造丹柯有什么 作用?如何看待丹柯把心掏出来照亮人们前进的 道路这一情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形象?
• 族人自私自利,胆小是把族人写得自私自利,胆小怕事,越能体现丹 柯的勇敢无畏,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
③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 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 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④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 声讲起话来。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 有的黑夜全集中在这儿了。
况下出场的?)
外族的入侵----这些别的种族的人把他们赶到了林子深处。
环境的险恶----林子密密层层,阴暗潮湿、恶臭冲天。
族人的胆怯----他们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把他们的自由 献给敌人……已经没有一个人害怕奴隶的生活了……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族人先后有什么样的表现?丹 柯呢?(快速浏览课文,可用原句概括作答)
这种表现手法也可以叫做抑彼扬此(抑扬法),同时也
是对比。
• 作者通过想象与虚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人物
形象,丹柯这个勇士用自己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把人们带出了危险,从中读者可以体味到只要有伟大的 心灵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精读文本,抓重点人物描写,探究人物性格。
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 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 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所有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承担责任,一心为公,为国家民族
不懈奋斗,尽自己最大努力,热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是英雄。英 雄有大小,只要有心,你、我、他也可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英雄, 让我们先做一个家人心目中的英雄!
课后作业
1.本文是巴金先生翻译的,他曾经讲过: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
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
作品的主题),说说其含义; • ②文中某某人物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③读了全文(某部分)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体会); • ④结合主旨,谈谈你对文中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
形象上作用的理解或看法。 • ⑤说说本文在情节上的构思特点,对表现主题有
何作用。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波三折”的情节
主 体部分
领导 前面走
辩驳
丹柯 (英雄) 拿出心
和谐
信任、推举
安详
怨恨
抱怨
苦恼
生气
怒、悯爱 更气
责难
族人 围攻 (众人)
领头奔
震慑
着魔
跟着冲
倒下(牺牲)
快乐
(胜利)欢呼
崇高美 悲壮美
对比、烘托
细读课文,找出几处典型的环境描写,说说所运用的手法 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 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 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 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小说主 读者的人
题的基 + 生体验、
本把握 阅读视角
丰富与 补充
多元化、 个性化的 主题解读 和感悟
主题:个性化的感悟
作品主题的多角度解读—反思族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 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 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 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 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 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 家。——郁达夫论鲁迅
作者采用铺叙、想象、夸张、比
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来描写环境, 表现环境的恐怖、阴森。运用浪 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 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 困难极其强大。在这样的环境中, 丹柯是怎样表现的?--“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敢地 鼓舞、带领族人直面这些困难。 又通过族人在环境面前的表现, 进一步表现了丹柯的勇敢无畏, 信念坚定,勇于探索的精神。即
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 人间》《我的大学》。《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 学史上崭新的、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的作品。
1、桠枝 yā
2、虬曲 qiú
3、黏泥 nián 4、篝火 gōu
5、宿愿 sù
6、泥沼 zhǎo
7、龌龊 wòchuò 8、疙瘩 gēda
9、胸膛 táng 10、合拢 lǒng
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巴金
老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丹柯呢?他说过: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
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
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
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
别人的一根头发。” 请就巴金老人的
这些话结合现实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写一
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勇于实践,永不言败的性格
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 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 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这篇小说的基本主题?
• 本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典型环境 和场景的描写,塑造了丹柯的形象, 歌颂了丹柯信念坚定、勇于探索、不 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 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憾、流泪、伤悲……
时代呼唤英雄
• 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的人才是英雄? • 英雄一定要高大上吗?平凡人能否成为英雄? • 当今社会有无英雄?当英雄出现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率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国家领导人;守卫国土,每当国家有难出 现在第一现场救助的战士;为国家人民作出卓越贡献的袁隆平、于 敏、钱学森、屠呦呦、罗阳、聂海胜;带领海尔旺销全球的张瑞敏, 敢闯敢拼率领华为奋起反抗美国科技霸凌的任正非;艰苦训练为国 争光的奥运健儿;大医大仁解救民族危难的钟南山、李兰娟,疫情 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的军人;隐藏功名的张 富清,守岛战士王继才,排雷英模杜富国……
丹 柯【
苏 联 】 高 尔 基
高尔基(1868―1936年)伟大的无产阶级
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早年丧父,寄居 在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当过脚夫、 锯木工、园丁、面包师等,底层社会成了他 的“大学”课堂。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 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 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 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 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主要代表作有
2.完成《50练》第3练。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 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 泥里。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 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不论是白天 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 想压碎他们似的。
导学目标
• 1.对主题的探究和理解
• (通过小说三要素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探究主题)
• 2.艺术手法凸显主题的效果
• (浪漫主义等多种表现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 3.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 (当今社会有无英雄?如何对待英雄)
小说的三要素
•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 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等。
•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 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说明人 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 感情等。
相关高考题型
• 在高考全国卷试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 通过探究小说的环境、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的来挖掘主题。
• 同时联系作品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语 言的情感色彩)。
三要素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所 以,把握小说主题的重要途径,就是通 过情节、环境、对人物的描写认真探究 人物的性格特征。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请找一找在丹柯面 前有哪几个方面的困难。(丹柯是在怎样的情
• 《丹柯》是一篇以英雄为母题(大主题),以思 想为目的的小说。丹柯也是一位悲剧英雄,与鲁 迅笔下的不被理解的革命者秋瑾有着相同的悲剧 命运。
多元化、个性化的主题解读和感悟
点拨:假如本文是一则作文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立意(提炼出哪 些观点)?
• 1、时势造英雄 • 2、英雄的作用无可替代 • 3、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 4、遇到困难的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 5、应该如何对待像丹柯这样的英雄 • 6、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 7、英雄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 ……
族人:(只有一族人时)快乐、强壮、勇敢— (被驱赶困住时)衰弱、恐惧、胆怯—(接受 领导时)和谐、相信—(中途遇到困难时)疲 乏、抱怨、气愤、包围—(丹柯掏心照路时) 吓呆、着魔、勇敢—(到达自由天地时)快乐、 践踏
丹柯:勇敢坚定—领导族人—前面走—辩驳(质问) --掏心照路—领头前奔—倒下(牺牲)
环境描写渲染了阴森恐怖氛围, 凸显了人物形象,促进了主题的 形成。
作者笔下的族人有何共同点?对塑造丹柯有什么 作用?如何看待丹柯把心掏出来照亮人们前进的 道路这一情节?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塑造形象?
• 族人自私自利,胆小是把族人写得自私自利,胆小怕事,越能体现丹 柯的勇敢无畏,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
③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 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 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④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 声讲起话来。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 有的黑夜全集中在这儿了。
况下出场的?)
外族的入侵----这些别的种族的人把他们赶到了林子深处。
环境的险恶----林子密密层层,阴暗潮湿、恶臭冲天。
族人的胆怯----他们已经准备到敌人那儿去,把他们的自由 献给敌人……已经没有一个人害怕奴隶的生活了……
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族人先后有什么样的表现?丹 柯呢?(快速浏览课文,可用原句概括作答)
这种表现手法也可以叫做抑彼扬此(抑扬法),同时也
是对比。
• 作者通过想象与虚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人物
形象,丹柯这个勇士用自己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把人们带出了危险,从中读者可以体味到只要有伟大的 心灵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精读文本,抓重点人物描写,探究人物性格。
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 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 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所有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承担责任,一心为公,为国家民族
不懈奋斗,尽自己最大努力,热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是英雄。英 雄有大小,只要有心,你、我、他也可能成为别人心目中的英雄, 让我们先做一个家人心目中的英雄!
课后作业
1.本文是巴金先生翻译的,他曾经讲过: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
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
作品的主题),说说其含义; • ②文中某某人物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③读了全文(某部分)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体会); • ④结合主旨,谈谈你对文中环境描写在表现人物
形象上作用的理解或看法。 • ⑤说说本文在情节上的构思特点,对表现主题有
何作用。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一波三折”的情节
主 体部分
领导 前面走
辩驳
丹柯 (英雄) 拿出心
和谐
信任、推举
安详
怨恨
抱怨
苦恼
生气
怒、悯爱 更气
责难
族人 围攻 (众人)
领头奔
震慑
着魔
跟着冲
倒下(牺牲)
快乐
(胜利)欢呼
崇高美 悲壮美
对比、烘托
细读课文,找出几处典型的环境描写,说说所运用的手法 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 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 沼地上。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 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小说主 读者的人
题的基 + 生体验、
本把握 阅读视角
丰富与 补充
多元化、 个性化的 主题解读 和感悟
主题:个性化的感悟
作品主题的多角度解读—反思族人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 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 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 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 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 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 家。——郁达夫论鲁迅
作者采用铺叙、想象、夸张、比
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来描写环境, 表现环境的恐怖、阴森。运用浪 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 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 困难极其强大。在这样的环境中, 丹柯是怎样表现的?--“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勇敢地 鼓舞、带领族人直面这些困难。 又通过族人在环境面前的表现, 进一步表现了丹柯的勇敢无畏, 信念坚定,勇于探索的精神。即
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 人间》《我的大学》。《母亲》被公认为世界文 学史上崭新的、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的作品。
1、桠枝 yā
2、虬曲 qiú
3、黏泥 nián 4、篝火 gōu
5、宿愿 sù
6、泥沼 zhǎo
7、龌龊 wòchuò 8、疙瘩 gēda
9、胸膛 táng 10、合拢 lǒng
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
巴金
老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丹柯呢?他说过:
“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
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
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
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
别人的一根头发。” 请就巴金老人的
这些话结合现实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写一
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勇于实践,永不言败的性格
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 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 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自我牺牲,一心为公的高贵品质
这篇小说的基本主题?
• 本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典型环境 和场景的描写,塑造了丹柯的形象, 歌颂了丹柯信念坚定、勇于探索、不 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 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