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一、实施工学结合应考虑“四方共赢”这一问题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涉及企业、学生、学校、教师这四个方面的主体。
其中,企业是工学结合具体的承担方,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工学结合具体的管理者。
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一定要把“四方共赢”这一问题考虑到其中。
若这四方当中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工学结合就很难持续开展下去。
第一,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它主要关心的是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最终能否达到提高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之目的。
为保证能达到这一目的,学校事先应做好调查研究,制订出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并挑选合适的企业或工厂作为合作伙伴,否则工学结合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企业是工学结合具体的承担方,在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
可以说,若没有企业的支持是无法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
而对企业而言,它主要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即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成本是否下降、收入是否上升、工学结合结束后能否有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
学校与企业在协商工学结合的实施细节时,企业对学生在工学结合时能否顶岗、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尤为关心。
学校在组织开展工学结合时应多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按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办事,尽可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正常进行。
同时,企业不能把工学结合作为挑选员工、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手段而不考虑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第三,学生是工学结合的对象,若没有学生参与,工学结合就无从谈起。
一般而言,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收入情况,一部分学生则关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问题。
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工学结合的目标就十分重要。
第四,教师是工学结合的管理者,他们是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保障者,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否受到影响等问题。
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自觉性、自控力较差等问题,而不少企业因为太过关心经济利益的原因,常常忽视学校关于教学方面的要求。
浅析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程 ,调 整教 学大纲 ,强化 能力培 养,运 用现 代化教 学 手段 ,不 断提高 教学质量 。只有这样 ,学 校才能
、
业 人
以就 业为导 向,培养 “ 距离 ”上 岗的职 培养 出社会 各界所急 需 的实用型 人才,学 校也就 有 零 了较强 的生 命力和 Biblioteka 阔的发展 前景 。我 校在 课程设
因此 ,为 了确 保专 业设置 科学 、合理 ,必须进 行社 终 目的,就是 为社 会提 供高 质量 的应用 型人才 ;学 会调 查 , 弄 清 经济 社 会 、产 业 结构 、技 术结 构 、 生 的学 习 目的和最终 目标是 掌握知 识 、掌握技能 , 就 业结 构 的现 状和 发展趋 势; 明确今 后一个 时期 当 走 向社 会 、面 向市场 。为 了能更好地 让学生 完成 由 自然 人”到 “ 会人” 的转变 ,提高其 从学 校到 社 地 产 业政策 ,搞清有 哪些 主要 产业 、哪些是 支柱产 “ 业 、哪些是新 兴产 业; 同时要 进行人力 资源调 查 ,
职 业教育 是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的重要基 础,
置上 ,就 是根据知 识 的更新和 技术 发展 的状 况,推
是最 贴近 市场经 济的教 育 ,它 的 发展规模 、结 构和 出了三段课 程结 构, 即公共基 础课 一专业基 础课 一 特 色课 。在 语文 、数学 、外语 等公共 课程及 打字 、 速 度乃 至人 才的结构 ,必须 符合社 会经济 发展 的需
素质 技能 培 齐模 式
式 , 以培 养 专 业技 能 过 硬 、 综 合 素 质 高 、 深 受 社会 欢 迎 的优 秀职 业人 。
关键词 :就业
中职学校“以德为首,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要求思考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质和培养措施,提出应建立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强调既要重技艺又要重德育,以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德育 五育 “三全”育人【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B-0068-022014 年教育部颁行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内涵,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承担了为国育才的重任。
“立德树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应“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的建设者。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中职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比如,南宁四职校确定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特色求声誉”的办学思想;“厚德笃行,博学强技,特色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中职为本、校企合作、中高职对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具有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适应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岗位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了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素养、知识和能力等人才培养要求。
一、中职学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质(一)“德育为首”的内涵“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是中职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的人必须是“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浅谈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浅谈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摘要:目前中职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有点混乱。
不在少数的中职学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就中职学校如何合理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方面做些探究。
关键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近年来高校扩招,教育行业市场化,教育业这块蛋糕让不少谋利者蜂拥而来,纷纷争抢,私立职业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偏偏在这节骨眼上,中职学校的生源又锐减,各中职学校为了生存,打起了生源大战。
这样一来各中职学校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白刃战中都各自挖空心思去抢生源,而忽视了职业学校立校的根本——人才的培养。
学校花费巨额的招生费用去抢招学生犹如执牛尾,抓好人才的培养犹如执牛鼻。
我认为学校只重生源数量而轻人才培养,这是舍本逐末之作法。
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这不是错,这是好事。
看过“大国之崛起”纪实片的人都知道普鲁士(德国之前身)之所以成为全球之大国,就是得益于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
我国的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推行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提高公民文化水平,可事与愿违,效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历贬值,社会效益不明显。
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之,我长期工作在中职学校,现就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谈几点浅见。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职学校的立校之本。
现在不少的学校在招生规模和办学层次上花大力气,而没有注重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省的中职学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没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就无法彰显自身的办学特色,生存空间就会萎缩,甚至有可能会被淹没。
纵观全省中职学校,有明显专业特色的学校不多,倒是“综合性”(一个学校数十个大众化的专业)中职学校较多。
太注重于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层次,表面上专业多,专业应有尽有,所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都可来读。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百分网【员工培训】编辑:陆玉梅发布时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思想,执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结合地方及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专业岗位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后,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三)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生源特点,建议专业课早介入,即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学院现有教学资源,使学生“动”起来。
(四)教学内容突出“是什么”,少讲或不讲“为什么”。
三、课程设置(一)学期每学年实行2学期制,每学期20周,其中,考试1周。
(二)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院实际,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三大类。
1、公共基础课程含德育课、文化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等必修课程。
2、专业技能课程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
结合中专学生好动不好静的学习特点,建议加大实习实训课学时。
3、职业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包含职业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拓展两类课程。
4、建议各系部开设专业课时,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以够用为度,每个专业确定3-5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课程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
潍坊科技工程学校中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对象与专业名称及代码(一)培养对象:符合中职教育条件的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毕业生(二)专业名称(代码):机电技术应用(051300)数控技术应用(051400)学前教育(160100)汽车制造与检修(051700)会计电算化(120200)计算机应用(090100)化工机械与设备(060400)建筑施工与预算(040100)市场营销(121000)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一、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将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最终体现就是专业能力。
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是成为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
二、社会适应能力1、掌握以职业道德为主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行为指南。
2、心理健康(心理调适能力)3、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4、法制观念三、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生理)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学生将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
四、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具有的其他基本条件除以上各项条件外,生存于社会所需的其他各项基本条件如适宜的恋爱观、家庭观,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巧,防止不法侵害的能力,敬老爱幼观念等等,也将成为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五、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
2、自我提高能力中职毕业生应当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
中职毕业生不仅要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同时应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物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无锡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探析
节 。 教 学 中 实 践 设计 环 节 不 够 , 在 内容 安 排 不 足 , 内 容 显 得 比较 陈 旧 。 并 3 2. . 3专 业 设 置 合 理性 不 高 很 多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在 设 置 专 业 时 没 有 进 行 市 场 考 察 与 论 证 , 区 域 经 济 结 构 的 和
确指 出 , 中等 职 业 教 育要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方针 , 变教育思想 , 立以全面素质为 转 树
基 础 、 能 力 为 本 位 的 观 念 , 养 与 社 会 主 以 培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要 求 相 适 应 、 智 体 美 等 全 德 面 发 展 , 有 综 合职 业 能 力 , 生 产 、 务 、 具 在 服 技 术和 管 理 第 一 线 工 作 的 高 素 质劳 动 者 和
我 国 中 职 教 育 自创 办 以 来 , 到 了 快 得
速 地 发 展 , 我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培 养 了大 批 为
域 性 交 通 枢 纽 和 著 名 的旅 游 胜 地 , 是 国 也 家批 准 的沿 海 开放 城 市 和 江 苏 省 重 点 发 展 的特 大 型城 市 , 市 总 面 积 4 8 k 。 全 7 8 m 从 无 锡 市 统 计 局 公 布 的 数 据 , 0 年 , 2 11 全 市 实 现 地 区 生 产 总 值6 8 1 亿 元 , 8 0. 5 按可 比价格 计算 , 比上 年增 长 1 . %。 常住 人 口 16 按 计 算 人 均 生产 总 值 超 过 1 万 元 , 到 1 7 0 达 0. 4 实 现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1 2. 8 元 , 二 产 2 9亿 第
养 目标 出 发 。 外 , 此 中等 职 也 教 育 在 培 养 学 在新兴行业 的技术人才培养上 有所欠缺 。 3 2 2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中 的 社 会 实践 内 .. 容 薄 弱
浅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
学校 为 了吸引 生源 , 组 织毕业 生 进行 升学 考试 , 使 很 大一 部分 成绩较 为优 秀 的学 生对 口考入 高 等职
业 院校 继续 学 习 , 获取 高一 层 次的学 历教 育 , 而只 有小 部分学 生 则 离 开 学 校 开 始 就业 , 有 重 升 学轻 就业 , 向“ 升 学教 育 ” 发 展 的偏 向 , 这从 根本 卜 | 违背
Vo 1 . 2 6 No . 1
J o u r n a l o f Ha n d a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Ma r . 2 0 1 3
浅 谈 中职 教 育人 才 培 养 定 位及 课 程 设 置
刘轶楠 李 杰
业水 平高 度发 达 的 国家 里 , 读 中等 职业 技工 学 校 的学 生 中有许 多是 大学教 授 或专 家 的子 女 。而我
国的教育 分 为普 通 教 育 和 职 业教 育 , 由于招 生 机
来算 , 这 个缺 口更 大 , 将达 5 0多 万 。但 是 由于 中
职教育 被看 作是 “ 次等 教 育 ” , 不 论 是 在 价值 的认
(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系 , 河北 邯郸 0 5 6 0 0 5 )
摘 要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社会各种企事业单位要求中职毕业生也应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发
展, 3前 - 的 中职教 育 由于各种 各样 的原 因不 能为社会 输送 所 需人 才 , " 成 为整 个教 育众最 薄弱 的 环节 。而在 职业教 育 中中职教 育是 不可或缺 的一部 分 , 针 对 当前 中等职 业教 育现状 , 提 出应进
・
8 0・
第2 6卷第 1 期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研究的学生绝大部分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由于对专业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涵不甚了解,所学专业不适合学生志趣取向等因素,致使很多学生易于产生怠惰心理。
基于以上特点,采用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研究,才能克服厌学情绪,唤醒学生的多元智慧,使研究变得生动,技能得到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认识不足,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中职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
一)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贴近市场办学是中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
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问 题
化方面 , 及教学模式 、 业 课程设置 、 以 专 师 人 才 的 需 要 , 才能 调 动 他 们 的 积 极性 , 院 学 因此 , 如果 将 职 教 与 成教 进行 合并 , 实 资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才 容 易找 到 良好 的 合 作 伙 伴 。 现 职 教 与 成 教 一 体 化 , 职 前 培 养 与 职 后 走 我 国中职教 育在 人才素 质要求 上 , 仍 产 学 合 作 教 育 一 方 面 使 用 人单 位提 早 短 期 培 训 并 重 的 道 路 , 职 业 学 校 面 向 经 使 然 存 在 厚 此 薄彼 , 或顾 此 失彼 的 弊 端 。 试 用 学 生 为 挑 选 合 格 人 才 提 供 方 便 ; 一 济 建 设 , 向广 大 从 业 人 员 , 岗职 工 , 另 面 下 大 例 如 , 面 理 解 素 质 教 育 , 面 的 理 解 方 面 , 为 学 生 寻 找 理 想 职 业 提 供 选 择 余 力 开展 职 业 培 训 , 样 , 方 面 对 中等 职 业 片 片 也 这 一 复 合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 面 的 理 解 复 合 型 人 地 。 学 合 作 教 育 使 学 生 提 前 进 入 劳 动 力 教 育相 对稳 定 的 专 业 设 置 是一 个 有 益 的 补 片 产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之间的桥梁,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中职人才的指导性文件,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完整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职毕业生,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国家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和培养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训和实习环节;注重技能的系统、实用性培养,贴近社会需求;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兼修,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注重工人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塑造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在技能特长和创新能力上的发展。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干课程规划,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要注重人文素质和通用技能的培养,专业教育课程要贴近具体职业岗位的需求;实训系统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和建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培训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进行评价。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多方合作。
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培养的人才更贴近实际需求;学校还要与社会各界,如政府、行业协会等建立联系,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学校还应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为学生升学提供更多机会。
总之,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是中职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它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国家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实际需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与企业、社会各界以及高等学校的合作,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同时,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但是,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现今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与这样的目标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
笔者对如何实现新时期的培养目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树立信心,挖掘自我潜力,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
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生,在“普高热”的浪潮下,好生源都被普通高中招收,剩下学习基础较差且有不良习惯的这部分群体被迫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这一学生群体中,有些在初中时学习和行为习惯差,被老师视为麻烦和累赘,甚至被老师放弃。
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自卑心理,感觉自己比考入普通高中的同学低一等,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感到迷茫。
信心的缺失,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良的习惯,让他们找不到自我潜力,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这样的状态下,实现培养目标,简直是天方夜谭。
因此,帮助他们去除坏习惯,培养新的、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成为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
学校和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理解,并帮助他们发现自我潜力,树立自信,为其自身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做人,让学生成就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其年龄是在16至19岁之间,处于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阶段,思想的可塑性很大。
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旦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即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很优秀,这样的人才培养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对社会存在负面影响。
无锡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无锡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探析摘要:无锡市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通过明确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产业发展的情况出发,探索一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之路,从而确定未来几年无锡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探析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225-02我国中职教育自创办以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2009年开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逐步现实免费教育,我国中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到目前为止,中职教育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于中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科学地确定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中职人才培养的关键。
要科学合理的确定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保证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1 中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概述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1.1 德育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养好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及心理素质。
1.2 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熟悉自己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具有与从事职业相匹配的专业能力、技能能力、方法能力。
1.3 知识理论基础方面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其中,文化基础知识主要是为了能继续学习以便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主要是为了适应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而具备的专门知识。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1. 引言中等职业教育(中职)在培养技术技能和工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地培养中职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职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现状分析在制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需要对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就业市场的需求、学校和行业之间的合作情况等。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可以明确当前中职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和关键问题。
3. 目标设定根据中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
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提高就业率、推动行业发展等。
制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指导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4. 内容设计4.1 核心课程设置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制定方案时,应该结合目标和行业需求,设计科目,尽可能地涵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可以采用分模块教学,将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模块等,以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实践教学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设计。
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4.3 考评制度制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考虑合理的考评制度。
考评制度应该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包括考试、实践项目评估、综合能力评估等。
5. 实施和改进制定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始。
实施方案时,应该做好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工作,确保参与方能够理解和执行方案。
应该建立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方案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6.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任务。
在制定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
还需要与行业合作,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
关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关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近年来,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人才培养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让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已迫在眉睫。
关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部在2000年《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008年教育部职成教司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变,但在人才的岗位定位上提出了“技能型人才”。
在当前职业教育大背景下,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化,即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的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转变与优化升级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但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咸阳某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就业单位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只是注重文凭,而是比较注重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更看重的是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
在基础素质方面,中职学生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具有勤恳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浅谈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
浅谈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提高,让受教育者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特性;再次,中职教育的层次与类型要求学生要能够成为中初级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最后,中职教育就业方向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
综合起来,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高素质”概括来讲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
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和职业岗位更换的`周期。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一个人在18-44岁期间,平均更换11个工作。
同时计算机或机器人正在辅助或取代大量的人工劳动,从而导致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长,而对那些只需要常规认知和低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在下降。
中职学生不仅要更换岗位还要面临职业技能的更新升级,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而专业能力就建立此基础上。
二、目标明确科学发展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进一步巩固“中国制造”的优势,为“中国创造”提供高技能配套人才。
就学生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帮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不断地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立足现实,找到客观科学有效的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1.夯实基础,着眼未来中职教育的三年解决不了学生一辈子的需要,学生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立足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同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三年也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全日制学习,所以,在这三年中为他们打好做人的基础(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涵养道德,)、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把思维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浅谈中职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
浅谈中职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工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美工技能人才的特点、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对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为中职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一、美工技能人才的特点美工技能人才是指在美术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在实践中,美工技能人才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针对美工技能人才的特点,中职教育应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使他们具备丰富的美术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美术创作和设计。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胜任各种美工技能人才的工作岗位。
三、培养模式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以实践为主导,注重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美术设计和创作,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美工技能行业的了解和接触,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四、对策措施中职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等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职美工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美工技能人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能够共同致力于中职美工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摭谈
发 展 的 科 学 知识 , 而且 要有 保 证 知 识 经 济 发 展 的伦 理 和道 德 素 质 , 也 是 这 知识 经济 时代 人的 素质 的一个 重要
组 成部 分:
二 、 康 的 生 理 和 心 理 素 质 健
面对 未 来 更 为 激 烈 的 竞 争 , 业 职 教 育 所 培 养 的 人 才 还 必 须 具 备 健 康 的 体 魄 和充 沛 的 精 力 , 样 才 能 适 应 这
一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事 业 拥 有 巨 大 的 市 场 和 无 数 等 待 开 发 的 领 域 , 藏 着 无 蕴
穷 的 就 业 机 会 ,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学 生 为
创 业 提 供 了无 限 广 阔 的天 地 。 为 此 ,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业 意 识 和 创 业 能 力 , 括 创 业 兴 趣 、 就 包 成 欲望 、 自信 心 、 争 意 识 、 险 意 识 以 竞 风 及 良好 的创 业 心 理 素 质 ,包 括 忍 耐 、 克制力 、 束力 、 应性 、 变性 、 约 适 应 独 立 性 、 断 性 、 韧 性 、 作 性 、 德 善 坚 合 道 感 、 任 感 的培 养 , 业 知 识 和 技 能 责 创 的掌握 , 创业 专 业 能 力 的提 高 。 职 业 教 育 要 把 培 养 学 生 学 会 做 人 , 会学 习 , 会生活 , 会 工作 , 学 学 学 学 会 创 造 的 “ 学 会 ”能 力 作 为 基 本 五 目标 , 别 要 认 识 到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已 特 不 再 是 一 个 终 结 性 的 教 育 。 提 高 中 要 等 职 业 学 校 学 生 的 文 化 素 质 , 着 重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中职校由扩张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现
实状况是学校在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在目标、师资、体系上
存在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及能力,改进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
在的问题两方面提出了改变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中职校培养目标现状办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092-
01
一、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职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时期,教育质量提升成为考核学校的重要目标,科学把
握人才培养目标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人才培养目标,对中
职校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教学是学校活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手段,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中职校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学校就
可以更科学地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职教育已从外延性扩展转变为内涵式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科学的培养目标对中职
校的教育起着引领作用。
管理者常以培养目标作为工作方向,从而制定培养措施,同时,学
校也会以培养目标来评估教育,检查学校各项工作。
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更能
够发挥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帮助管理人员选择各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有利
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从发展观来讲,培养目标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方向,帮助学生激发自我
潜力;培养人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中职校培养目标的落实,能够为学生发展制定出科学合理
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状况
1.中职校在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等方面做得不够
第一,专业知识重视不够。
部分中职校的管理者认为中职教育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无关,
对中职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但事实上,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能够获得专
业技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中职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掌
握更多的技术,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职业素养培养不够。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
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中职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中职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掊养不够,大多以讲座的形式来开展职业素养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具体,让学生无从做起。
职
业素养的培育系统不强,很多的中职校没有将职业素养纳入学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没有整
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社会能力培养不够。
中职学生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
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合作、社会及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能力有助于学生胜任工作岗位,
掌握社会知识,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力,是以后成长的基础。
2.中职校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在问题
第一,目标不完善的问题。
首先是目标制定不具体,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没有结合
到实际,制定得广泛、宏观,没有进行具体规划,不能有效地在中职教育活动中得到应用及
开展。
其次是目标制定过程随意,没有根据当地发展需要,出现同类型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同,不同类型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同,随意性大,培养目标缺乏规范性。
最后是目标制定与实际脱轨,部分中职校培养目标缺乏理性思考,导致中职生无法真正实现目标。
第二,目标实施上
的问题。
部分中职校在实施培养目标时没有落到实处,调整原有的范围及力度,对学生有利
的培养目标没有执行到位,选择性地执行对学校有利的一些目标,呆板机械地实施,造成培
养目标不够理想。
中职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要改变教师在执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变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引进高素质的学术带头教师,提升在校教师素质,从而促进培
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培养体系上的问题。
中职校培养目标的完成必须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师资、条件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培养目标来开展,但在现实中,由于专业发展的不
平衡,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设定目标随意性大,造成中职校培养目标不能得到落实。
再
就是中职校普遍追求规模,大力增加专业而忽视了内涵的发展,这种看起来专业多,规模在
增大,但师资设备等不到位,造成中职校办学无特色,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
三、改变中职校人才培养目标现状的办法
1.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及能力
第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普通技术技能已经不能顺应社会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是时代要求。
在智能工作条件下,企业工作内容更加复杂,简单机械劳动将被机器生产代替,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校要把优质资源引进来,让本校教师走出去,提高教师素质,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第二,要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及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应该是教会学生做事和做人,中职校要努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人生价值观,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思考中获得经验,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索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社会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更加需要团队力量,需要员工具有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由单打独斗发展到团队作战,从而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2. 改进在目标、师资、体系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单项技能培训,还要着眼于社会需求,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中职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只有对当地政策深入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好人力资源。
中职校要与各部门紧密配合,构建合理的目标,做到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才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校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作教师,并抓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的建设,组建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中职校要对教师教育教学有个认定工作,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给教师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确保教师有获得帮助的途径。
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将教师的新知识、新思维应用到教学中去,形成良好的赶、学、比、拚的教师队伍。
第三,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资源体系。
资源是物质基础,中职校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职校还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培养出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