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添加不同剂量β-胡萝卜素对鸡蛋蛋黄颜色影响观察
摘要 : 选择产蛋高峰期的 圈养高产罗曼蛋鸡6 0 0 羽 ,随机分成6 组 ,每组 1 o 0 羽 ,在其 日粮 中分别按每 只每天添加O mg 、
.
中添 加 B 一 胡萝 卜 素确 实 可 以提 高蛋 黄 颜 色 ,但 也
不是越多越好 , 只有添加适度的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 收 稿 日期 : 2 01 7 - 0 6 — 2 7)
】 4 .
垦 坌 皇
( mg /  ̄、 日 ) 7级 以 下 8 ~ 9级 1 0 ~ 1 1级 1 2 ~ 1 3级 1 4级 以 上
罗 氏 比色扇 1 把。 1 . 2 试 验地 点
萍 乡市 畜牧 研究 所长 谭试 验场 1 . 3 设 计与 分组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法。试验共设 6 组, 且 [ 1 O m g 、
色 的试 验 , 并做 了观 测记 录 。
1 试 验设 计与 方法
1 . 1 材 料
供 试鸡 : 产 蛋高 峰期 的高 产罗 曼蛋 鸡 6 0 0羽 。 B 一 胡 萝 卜素 : 由武汉 汉佰 兴 生 物科 技 有 限 责任
公 司生 产 , 批号 : 0 0 2 0 1 6 0 6 1 7 。
每 天从 每个 实验 组鸡 群所 产鸡 蛋 中 随机抽 取 8 枚 ,用 罗 氏 比色扇 比色法 观 测 蛋黄 颜 色变 化 情况 ,
连 续观 察 2个月 , 并 做好 记录 。
表 添加不 同计量 1 3 一 胡萝 I 、 素对蛋鸡蛋黄颜色影响表
产 圈 养 蛋鸡 日粮 中 添加 B 一 胡萝 卜 素 以提 高蛋 黄 颜
益生菌和中草药在改善蛋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和中草药在改善蛋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宋翔;郭杨丽;程福亮;徐海燕;谷巍【摘要】随着生活水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需求不再局限于量上的满足,而更多关注于质的提高.鸡蛋是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如何安全绿色的提高蛋品质是重中之重,因而蛋品质的研究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研究,中草药和益生菌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在防病、治病的基础上,还具有提高蛋品质的作用.选重点汇总和探讨了这两种添加剂在改善蛋壳厚度,蛋壳颜色,蛋黄颜色,蛋黄比率,蛋白粘稠度,降低鸡蛋胆固醇这些指标中的重要作用,为蛋品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期刊名称】《畜禽业》【年(卷),期】2018(029)010【总页数】3页(P16-17,20)【关键词】蛋品质;益生菌;中草药【作者】宋翔;郭杨丽;程福亮;徐海燕;谷巍【作者单位】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0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过去的追求经济、实惠逐步转变为为现在要求食品安全,绿色消费。
鸡蛋营养价值很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动物蛋白,人们对蛋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往往通过感官来评价鸡蛋的质量。
蛋品质指标包括蛋壳厚度,蛋壳颜色,蛋黄颜色,蛋黄比率,哈氏单位,蛋白粘稠度,胆固醇等,这些指标对蛋产品的销量和价格有重要影响。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具有无毒、无耐药性,无残留等诸多优点,具有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抗菌促生长作用,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
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要是乳酸菌类和枯草芽孢杆菌类产品。
中草药添加剂具有资源广、成本低,毒副作用小或无,动物体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鸡蛋暗斑是鸡蛋表面出现的一种不均匀雷纹和暗斑,其主要成因是鸡蛋长时间放置在热、潮、气密度不稳定的环境中,导致鸡蛋内的水分挥发,气隙内压力改变,所产生的蒸气在化学反应催化下形成的结果。
这种暗斑对鸡蛋的品质和营养价值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给鸡蛋市场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试图探究鸡蛋暗斑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1. 鸡蛋暗斑的成因(1) 水分和气密度不稳定:鸡蛋内的水分和气密度的不稳定是鸡蛋暗斑形成的主要成因。
持续高温或低温环境会导致鸡蛋内部压力改变,蒸气压力会增加或减少,这就可以为色素沉淀和色素聚集反应提供条件。
(2) 氧化反应:鸡蛋表面出现暗斑还可能是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
氧化反应主要是指鸡蛋表面的脂质物质被氧化,这也会导致鸡蛋蛋白变质,并进一步诱发蛋黄和蛋白质的反应,形成较大的暗斑面积。
(3) 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引起鸡蛋暗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鸡蛋表面受到污染后,细菌如Salmonella typhimurium就会产生鸡蛋表面沉积物质,其颜色会变成不同的色调,逐渐形成暗斑。
(1) 控制环境:由于水分和气密度的不稳定是鸡蛋暗斑形成的主要原因,环境控制非常重要。
保持存储鸡蛋的温度和湿度稳定,避免长时间(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贮存。
(2) 消除氧气:氧气是引起鸡蛋蛋白和蛋黄氧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消除氧气是预防鸡蛋暗斑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低氧气技术,可以减少氧气与蛋黄和蛋白反应,从而减缓鸡蛋暗斑的形成。
(3) 紫外线处理:紫外线能硬化鸡蛋表面的蛋壳对气体的渗透性,抑制蛋白化学反应进一步发生。
紫外线作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5分钟以内,过长的时间反而会加速鸡蛋暗斑的形成。
鸡蛋暗斑的产生影响了鸡蛋的质量,因此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于保障鸡蛋市场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通过科技手段来降低鸡蛋暗斑发生率,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鸡蛋暗斑问题。
微生物色素研究进展
缺点:提取的产品质量较差,纯度较低,有异味 或溶剂残留,影响产品的应用范围。
3、碱提取法
碱提法主要是应用碱对多种生物物质的影响作用,
其提取效率虽不如有机溶剂提取率高,但从经济 角度和安全性考虑仍有应用价值。
4、酸提取法
用酸法提取微生物天然色素也是一种比较 常用的方法,提取效果也比较好。
微生物发酵法
3 β-类胡萝卜素的生产菌
克拉克须霉菌 三孢布拉霉 红酵母
克拉克须霉菌
该菌通过诱变比较容易获得 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 成途径不同阶段的酶缺失突变株,因此是研究β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代谢调控等方面 的好材料。
但是此菌种的产量低,培养72h的生物量仅为45g/L, β-类胡萝卜素产量仅为2.6mg/L,没有经 济价值。目前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使用。
四、微生物色素的发展趋势
利用遗传育种技术对野生菌株进行改造,选育适合工 业发酵的高产量菌株。正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把在 食品和医药上有价值的微生物色素基因组,转移到已 证明对人类无毒害,要求培养条件价廉,色素提取技 术简便的实验菌株中, 以解决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
五、天然色素提取方法
400倍稀释的红曲色素的溶液中,添加100mg/kg抗坏血酸、 亚硫酸钠或过氧化氢,经48小时,其溶液的颜色仍和最初颜 色相同,没有变化。 ❖ 着色性好:红曲色素对蛋白质或含蛋白质较高的原料的着色性 很好。这些原料一经着色后再用水洗也很难洗去。 ❖ 安全性好
红曲色素的安全性很好。动物试验表明,食用红曲色素制 作的食物均未发现任何急性、慢性中毒现象。
β-类胡萝卜素的应用——化妆品领域
在口红、胭脂等化妆品中添加β-类胡萝卜素色泽 丰满自然 ,又能保护皮肤起抗氧化作用。
鸡蛋蛋黄颜色解析
蛋黄颜色变浅的原因蛋黄颜色是由脂溶性色素在卵形成期间沉积到蛋黄中形成的。
鸡没有合成这些色素的能力,它们存于蛋黄中是由于在饲料中摄入的缘故。
鸡蛋蛋黄颜色浅,原因有很多。
1.日粮叶黄素含量不足。
一些饲料原料叶黄素含量较低(小麦、大麦、稻米或它们的副产品),如果在蛋鸡日粮中它们的使用比率较高的话,蛋黄颜色将较差。
2.疾病导致的利用率降低。
不管日粮着色剂供应情况如何,疾病如球虫病、隐孢子虫病、营养吸收障碍、IBD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均会负面影响色素沉积。
3.饲料受毒枝菌素污染会降低蛋黄着色,因为毒素影响鸡的代谢和吸收途径。
4.饲料原料如玉米、玉米蛋白粉中的叶黄素发生氧化。
大多数叶黄素容易氧化。
随着储存时间增加,原料中的叶黄素含量逐步降低。
在玉米蛋白粉(表面积较大)和去壳谷粒比例较高的谷物中尤为明显。
5.蛋黄发育时间不充分。
蛋黄完全着色需要10天。
因为色素沉积随卵巢中卵泡的发育而增强。
卵泡发育(主要小囊产生)需要10天,因此完全沉积色素也需要这段时间。
要获得满意的蛋黄色素沉积,一般建议在产蛋前饲喂含色素饲料两周,使颜色完全生成。
6.维生素A缺乏。
许多类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原的活性,它们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有效的蛋黄色素沉积必须考虑到维生素A的状态。
如果维生素A过量饲喂,相互竞争吸取,将降低蛋黄的色素沉积程度;如果蛋鸡存在维生素A不足,类胡萝卜素就会转化为维生素A以满足蛋鸡的营养要求,从而降低色素沉积程度。
正确的维生素A添加量可以平衡这两种影响,推荐在蛋鸡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最低不少于10,000IU/kg,最高不超过15,000IU/kg。
蛋黄颜色加深,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以采取增喂补充蛋黄增色剂等措施,加丽素红和加丽素黄均可有效增强着色程度。
加丽素黄是一种含有胡萝卜素阿卜酯的天然着色剂,每吨饲料仅需30克就可以使饲喂玉米的蛋鸡蛋黄颜色从RYCF4-6提高到RYCFll-12。
加丽素黄仅在日粮中黄玉米含量小于35%才需要使用。
卵磷脂的生产
项目五卵磷脂的生产A背景卵磷脂属于一种混合物,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甘油三酸酯以及磷脂。
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
卵磷脂有时还是纯磷脂酰胆碱的同义词。
1.基本介绍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然而,真正了解卵磷脂的人却很少。
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通用药品名称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
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
2.研究进展磷脂最早是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Gol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照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
1861年Topler又从植物种子发现了磷脂的存在。
1925年Leven将卵磷脂(磷脂酰胆碱)从其他磷脂中分离出来。
而迄今为止最为丰富的大豆磷脂是在1930年发现的。
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最主要成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磷脂研究在生命科学和脑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
3.卵磷脂生产工艺丙酮提取法:是指利用含有卵磷脂的大豆油能够溶于化学溶剂丙酮的原理,在卵磷脂原料中不断的加入丙酮,逐步将大豆油去掉,从而留下卵磷脂。
此方法卵磷脂的提取效率较高,工艺成熟,因此成本较低,是大部分卵磷脂产品采用的生产方法,但是因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因此卵磷脂中会有化学溶剂丙酮的残留,并且大豆中天然的植物香味和色素也会被丙酮一同除去,所以产品颜色较白,气味较淡。
B实验项目原理卵磷脂可在植物的水化油或动物的脑和蛋黄中提取,尤以蛋黄中含量最高,卵磷脂不溶于极性溶剂,尤其是丙酮,故常以丙酮作为卵磷脂的沉淀剂. 丙酮可除去卵磷脂中的油,脱去多余的水,同时因细胞结构成份的破碎使蛋白质与脂质结合的某些化学键打开,促使某些结合酶释放到溶液中。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鸡蛋蛋黄颜色的研究
分光光度计法检测鸡蛋蛋黄颜色的研究作者:宋汉良熊爱军邢宏博许赣荣倪冬姣邹新华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年第04期摘要:為研究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蛋黄颜色色度值的可靠性,试验比较了不同萃取溶剂的萃取效果,并确定丙酮为蛋黄色素的最佳萃取剂。
全波长扫描得到蛋黄色素丙酮萃取液的全波长扫描图谱,在该图谱上,分别在波长为425 nm、450 nm和475 nm时有稳定波峰。
比较不同来源的鸡蛋蛋黄色素丙酮萃取液的扫描图谱,发现所有鸡蛋蛋黄色素扫描图谱上均有这3个波长所呈现的波峰,说明这3个波长是鸡蛋蛋黄色素的特征波长。
将分光光度计法与国际通用的罗氏扇形卡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定量上有一定的关联性。
即对于大多数鸡蛋样品,两种方法所得到蛋黄颜色的检测结果是相同的,但用罗氏扇形卡法检测鸡蛋蛋黄色度值时,在为蛋黄色度打分时仍然要靠人的主观判断;分光光度计法则完全通过分光光度计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的检测做到客观化和数值化,可杜绝人为判断带来的误差,提高客观评价蛋黄颜色深浅的可靠性。
关键词:罗氏扇形卡法;分光光度计法;蛋黄色度;品质中图分类号:S8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4-0133-06鸡蛋是受大众欢迎的营养食品之一[1],鸡蛋蛋黄的颜色一直为人们重视。
在我国,人们一般认为蛋黄颜色金黄、色泽较深的鸡蛋品质良好,深黄色的蛋黄对人的食欲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而蛋黄色泽较浅的鸡蛋则不受人喜爱[2-4]。
因此蛋黄颜色的深浅可作为判断鸡蛋品质的感官指标和质量指标[5]。
目前,国际上对蛋黄颜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罗氏扇形卡法[6]、蛋黄颜色视觉指数法[7-8]、Herman-Carver色转法(蛋黄颜色打分仪器)[9]、NEPA法、Fletcher环法和色差仪测色[10]等。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要求加以选择。
罗氏扇形卡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测定蛋黄颜色的工具。
蛋黄最新研究报告
蛋黄最新研究报告摘要该研究报告旨在概述有关蛋黄的最新研究进展。
蛋黄是鸟类和爬行动物卵巢中的黄色物质,富含丰富的脂肪、胆固醇、维生素和矿物质。
本报告将讨论蛋黄的成分、营养价值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研究结果。
1. 蛋黄的成分蛋黄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2、矿物质(如铁、锌、硒)等。
蛋黄中的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
此外,蛋黄还富含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
2. 蛋黄的营养价值蛋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它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并且富含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蛋黄中的维生素A对于维持视力和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矿物质如铁和锌在血红蛋白合成和免疫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3. 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蛋黄富含胆固醇会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
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蛋黄中的胆固醇对于健康的影响并不明确。
一项针对近20万人的研究显示,摄入每天一个蛋黄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此外,蛋黄中的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4. 对眼健康的影响蛋黄中的维生素A和其他抗氧化物质对眼健康至关重要。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并帮助防止夜盲症的发生。
其他抗氧化物质,如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对于保护眼睛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也具有积极作用。
5. 对大脑健康的影响蛋黄中的脂肪酸和胆素有助于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研究表明,蛋黄中的磷脂酰胆碱有助于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
此外,蛋黄中的抗氧化物质对大脑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6. 建议的摄入量根据最新的研究,每天摄入一个蛋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并且可以获得其丰富的营养。
然而,对于某些人群,如有高胆固醇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可能需要限制蛋黄的摄入量。
在饮食计划中平衡摄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也是重要的。
目前国内外虾青素研究的进展
⽬前国内外虾青素研究的进展《⽣物⼯程进展》1999,V o l.19,N o.1⽬前国内外虾青素研究的进展施安辉 萧海杰(⼭东⼤学微⽣物系,济南,250100)红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的条件优的虾、蟹、鱼和鸟类的⽻⽑。
例如,⽕烈鸟的⽻⽑中就存在有⼤量的虾青素,在⼤马哈鱼的⾁中,虾青素占类胡萝⼘素的70%左右,有的甚⾄⾼达9918%。
虾青素的⾊泽为粉红⾊,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不溶性和亲脂性,易溶于氯仿、丙酮、苯、和⼆硫化碳,氧化后即为虾红素(as2 tacene)。
当前虾青素的获得主要是:从⽔产品的加⼯⼯业的废弃物中提取,培养藻类⽣产和利⽤某些酵母菌⽣产[1,2]。
近年来,F.Hoff2 m ann2latoche已完成了全反式虾青素的⼈⼯合成,并被批准⽤于⼤马哈鱼的饲料添加剂。
⼀、从⽔产品加⼯⼯业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当前,国外螯虾加⼯⼯业每年有1000万吨的甲壳纲⽔产品的废弃物,据美国报道,他们采⽤聚合剂提取系统从螯虾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虾青素酯和虾红素,其产率⾼达153Λg g (废弃物)。
这些物质或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或与蛋⽩质、脂类等结合的形式存在。
据分析,虾青素约占提取的类胡萝⼘素的90%以上。
应注意的是,废弃物中的⽯灰质成分不利于虾青素的提取,在提取前应尽量地除去⽯灰质。
近来,挪威海洋渔业⼯业采⽤青贮法处理废弃物的技术。
经过青贮处理后,回收率提⾼了10%,虾青素的纯度也⼤⼤地提⾼了。
饲喂实验,虾,虾青素的释放量提⾼,这是因为酸破坏了虾青素与蛋⽩质或⾻骼部分的结合,从结合状态游离出来。
从⽔产加⼯的废弃物中提取虾青素的⼯艺技术如下:⾸先,把废弃物置于双层⼄烯袋中,于零下70℃保存,⽤时粉碎成膏状物,即为螯虾粗粉。
按重量⽐1∶1加⼤⾖油于粉碎的螯虾中,搅拌均匀,并⽤铅铂把容器围起来避光。
40~50℃加热,不断地搅拌,最后加热到90℃停⽌,利⽤低温离⼼(0℃,11000r m in,10π),收集虾青素的油溶液分成双相的上层清液,⽤分液漏⽃分离,记录⾊素溶液的体积,⽤分光光度计来分析⾊素油提取物的光谱特征,在485nm处测定最⼤光吸收。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食品。
然而,一些鸡蛋会出现暗斑现象,即蛋清或蛋黄内出现黑点或黄色点状沉淀物。
这些暗斑对鸡蛋的品质和安全性有很大影响,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综述有关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
1. 鸡蛋暗斑的分类鸡蛋暗斑按照位置可以分为蛋清暗斑和蛋黄暗斑。
蛋清暗斑是指出现在蛋清中的黑点或黄色点状沉淀物,通常是蛋黄裂解后蛋清中释放的胆色素沉淀而成。
蛋黄暗斑是指出现在蛋黄中的黑点或黄色点状物质,在蛋壳上的位置通常对应着蛋黄的位置。
其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荷尔蒙治疗下的母鸡卵巢发育异常导致的内分泌紊乱所致,另一种是饲料中含有过多金属离子或其他有毒物质所致。
鸡蛋暗斑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1)卵巢壳膜破裂:卵巢壳膜破裂导致蛋清和蛋黄的混合,促进蛋黄裂解,产生蛋清暗斑和蛋黄暗斑。
2)营养因素: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鸡蛋质量有很大影响,不良饲料会导致鸡蛋发生暗斑。
3)环境因素:季节、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鸡蛋的质量,进而影响鸡蛋是否发生暗斑。
4)母鸡的健康状况:母鸡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鸡蛋品质,例如母鸡患病、受到应激等因素都会导致鸡蛋发生暗斑。
鸡蛋暗斑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2)脂类:暗斑中含有一定量的脂类物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等。
3)蛋白质:鸡蛋中含有各种蛋白质,蛋清暗斑中主要含有一些表皮蛋白和鸟清蛋白等。
为了控制鸡蛋暗斑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善饲养条件:改善饲养环境、饲料质量等因素,提高鸡的健康状况,减少鸡蛋暗斑的发生率。
2)控制卵巢壳膜破裂:采用适当的饲养方式和药物等手段,控制卵巢壳膜的破裂程度。
3)筛选优质母鸡:选择健康的母鸡进行饲养和繁殖,使鸡蛋更加健康、安全。
4)加入抗氧化剂:在饲料中加入抗氧化剂等物质,减少鸡蛋暗斑的发生。
总之,鸡蛋暗斑是与鸡蛋品质密切相关的问题,需要合理的饲养、科学的控制方法以及加强相应的研究,从而提高鸡蛋的品质、安全性。
鸡蛋品质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鸡蛋品质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徐淼刘忠刚黄竹姜丹解桂香王丽娟唐日益丁毅刘冰曹岩峰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09期摘要:鸡蛋的实际食用品质由蛋的品质优劣决定,鸡蛋品质的改变可直接或间接的改变鸡蛋的营养、食用价值以及实际的经济效益,如果蛋品质差的鸡蛋进入到百姓餐桌会使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因此,通过先进的实验室设备进行鸡蛋蛋品质的系统性检测,将成为蛋禽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工作,对蛋禽的饲养管理和选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鸡蛋;蛋品质;蛋壳颜色;蛋壳强度;哈氏单位中图分类号:S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9-0043-07随着人民物质水平提高,追求科学安全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高品质鸡蛋的消费需求有所加强。
研究发现,禽蛋作为理想的蛋白质,其营养利用率可达99.6%[1]。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65个鸡蛋,且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和收入的增加,预计2025年鸡蛋消费量还将持续上升[2]。
鸡蛋的实际食用品质由其品质的优劣决定,鸡蛋品质的改变可直接或间接的改变鸡蛋的营养、食用价值,通过提高对禽蛋的蛋品质检测手段,可以达到减少鸡蛋破损率、提升鸡蛋食用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3]。
因此,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鸡蛋品质的实验室检测常规指标、科学的试验方法以及现代先进技术在其中应用进展,以期为蛋禽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鸡蛋的蛋品质含义鸡蛋品质包括鸡蛋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鸡蛋品质的优劣对其营养成分、食用价值以及售价均有影响[4-5]。
表1[6-9]是通过对传统蛋品质的指标进行整合、归纳得出的具体参考指标。
2 鸡蛋的外在品质测定指标及测定方法2.1 蛋壳的品质蛋壳品质是鸡蛋重要的经济性状和外观性状[10]。
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不同地方的收购蛋的蛋壳破碎率:集约化蛋禽养殖场12.3%,小型养殖场7.6%,蛋商自行收购6.9%[6]。
现代实验室用于蛋壳品质检测的指标为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壳比例以及蛋壳颜色[11]。
微生物色素研究进展
三孢布拉霉菌
它属于毛霉目,笋霉科三饱霉属的菌种,生长十
分迅速,生物量高,培养48h每L发酵液可获50g 以上的干菌体。
产色素的能力强,培养5-6d,总胡萝卜素产量在
1g/L 以上,其中 80-90%为β-类胡萝卜素。该菌
是实现工业生产的好菌种。国际上实验室水平已
品包装
液固发酵(液-固发酵)
先用种子罐液体培养种子,代替固体种曲接种,后 用固体培养发酵,简称液─固法,适用于产量大的红 曲厂。它与传统工艺生产不同的是:纯种培养制种; 提高发酵厚度(占地面积少,节省厂房);采用通风
措施和自控设备装置来控制培养品温;利用烘干设备
进行成品干燥等。同时,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这种液 体种子培养法有利于实现机械化,缩短种子培养时间, 质量好,生长繁殖速度快等,提高了红曲质量,同时 有利于科学管理。
色或不呈色,但使培养基呈色,称水溶性色素。
微生物色素是一种次生代谢产物,一般是在菌体
生长后期开始合成,其合成过程可能是在培养基 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菌体的生长过程受到限制
时被启动的。
一般是菌体生长繁殖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菌体
失去合成这种物质的能力后照常生长。
微生物色素是由色素基因编码的酶决定的,具有种的 特性。色素合成酶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某一种酶的 催化活动被外界因素或内部因素抑制时,就会产生完 全不同的色泽。
点是地面培养红曲(或竹匾、曲盒培养),工具设备
简陋,代代相传。现在仍应用于小红曲厂家或农村家
庭副业红曲制造,如浙江省义乌、兰溪、金华等地农 村。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液态发酵(液-液发酵)
此法主要用于生产水溶性的红曲红色素,在我国有十多 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从种子培养到制曲都处于液体环境, 生产的色素发酵期短,色价高,水溶性好,产品收得率也较 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蛋黄中微量苏丹红IV
Technology 科技 分析与检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蛋黄中微量苏丹红 IV
□ 李锦城 深圳市测达农产品检测有限公司
摘 要:本实验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蛋黄中微量苏丹红Ⅳ的新方法,蛋黄样品经过预处理后利用紫外 - 可 见光检测器测定吸光度,并用外标法分析定量。当苏丹红 IV 在 1~12 μg/mL 时,其特征峰的吸光值与苏丹红Ⅳ含量呈良 好线性性关系。运用于蛋黄实际样品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 97%~105%,检出限低至 0.05 μg/mL,测定结果与其他方法 比对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度高等特点,能运用于蛋黄中微量苏丹红Ⅳ的快速测定。
3 结论
本文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现 了蛋黄中微量苏丹红Ⅳ的快速测定。 此法设备简单、成本低、耗时短、精 密度和准确度高,可应用于蛋黄中微 量苏丹红Ⅳ的快速测定。
参考文献 [1]Stiborova M,Martinek V,
Rydlora H,et al.Sudan Ⅰ is a potentialcarcinogen for humans: Evidence for its metabolic activation and detoxication by human
图 1 吸收光谱曲线
注:1. 加标蛋黄提取液;2. 纯蛋黄提取液;3. 苏丹红Ⅳ标准液
表 1 苏丹红 IV 的加标回收率测定
蛋黄颜色的着色机理及改善措施
蛋 黄 颜 色 的 着 色 机 理 及 改 善 措 施
王景成 ,周佳 萍
(山东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山东 泰 安 2 11 7 0 8)
中图分类号:¥ 3 .:¥ 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 0 4(0 8 0 — 0 7 0 81 5 86 7 0 10 8 2 0 ) 6 0 1— 2
-一 , l : ’ : f l、_ 、 f j 1 : :I : t| = 1 : 、 : 1 j; j 1、 1 、 、 : 1 I ! — 、 矗
料 广 角 , 0 6 7 :1— 6 20( ) 2 1. [ ] D z ,O eeoI lxJR f c o oasu dfr ae o 8 aa A vjr ,Fo .Ef t fptsim i m t n e o p r r n ea d h a h s tso e nn ilt J np r ef mac n el t u fw a ig pges『] aoc o t a .A
1 蛋黄颜 色的 着色 机理
饲料 中的 叶黄素 在 体 内经过 消化 、吸收 、转 移 和酯 化后 ,最终 沉积 在 蛋黄 和 肉鸡 的皮 下脂 肪 。鸡 血清 中叶黄 素呈 自由态 ,而 在皮 下脂 肪 和蛋 黄 中均 以棕 油 酸二酯 的形式 存 在 ,表 明饲料 中二 酯形 态 的
蛋 黄 的颜 色来 源 于母鸡 采 食 的饲 料 中 的氧化 类
[1 WidshW 1] n i M,G t ra , t Efc o o sim c ot br G G Ro FX. f t fpt s e m h e a u
fr ae i o i a i n wi ifr n mo n sa d s u c so x o m t c mb n t t d f e t n o h e a u t n o re f _ e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鸡蛋暗斑是指鸡蛋内部,不同位置有不同大小、颜色呈现的斑点。
其成因主要是由于鸡蛋在孵化时出现的生理性变化,例如血管破裂、胚胎死亡、异物侵入等。
目前,对鸡蛋暗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鸡蛋暗斑的因素1.饲养因素:饲料种类、水质、养殖密度等饲养因素对鸡蛋暗斑的产生有影响。
例如,高密度养殖容易增加鸡蛋暗斑的发生率。
2.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也与鸡蛋暗斑的产生相关。
研究表明,高温、高湿对鸡蛋内胚胎水分平衡及代谢过程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导致鸡蛋暗斑的产生。
3.孵化因素:孵化温度、孵化时间、孵化方式等因素也与鸡蛋暗斑的发生有关。
例如,不当的孵化温度会影响胚胎发育,导致鸡蛋暗斑。
二、对鸡蛋暗斑的检测方法当前,常用的鸡蛋暗斑检测方法有三种。
1.经光学显微镜法:首先需要在鸡蛋表面制作一个小洞,然后将鸡蛋破开取出蛋黄和蛋白,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分析鸡蛋暗斑的大小和位置。
2.经UV照射法:通过紫外线照射鸡蛋,在特定条件下观察鸡蛋内部的暗斑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其数量和位置。
3.经图片处理法:对鸡蛋进行数字照相,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鸡蛋暗斑分布的数量和位置。
1.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减少鸡蛋暗斑的产生。
选择适宜的饲料,保持养殖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合理范围,避免养殖密度过高等。
2. 预防疾病: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细致周到的日常管理可以预防或降低鸡蛋暗斑的发生。
如检查饮水和饲料的卫生情况,加强鸡舍清洁卫生等。
3. 孵化控制:调整孵化温度、湿度和孵化时间,可以降低鸡蛋暗斑的发生率。
例如,将孵化温度控制在37.5℃左右,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孵化时间控制在21天左右。
总之,鸡蛋暗斑的研究需综合考虑饲养、环境和孵化等多方因素。
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来控制鸡蛋暗斑的产生,将有助于提高鸡蛋的产量和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
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鸡蛋暗斑是指鸡蛋表面出现的暗色斑点,这些暗色斑点常常会降低鸡蛋的质量和观赏性。
鸡蛋暗斑的产生原因复杂,既包括鸡蛋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因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鸡蛋暗斑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揭开了鸡蛋暗斑形成的部分机制。
本文将对鸡蛋暗斑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鸡蛋暗斑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鸡蛋内部的变化和外部条件的影响。
在鸡蛋的内部,蛋黄和蛋白中的一些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特定的色素物质,这些色素物质在鸡蛋表面沉积后就会形成暗斑。
而外部条件包括储藏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这些条件的改变也会影响鸡蛋暗斑的生成。
鸡蛋暗斑的形成与鸡蛋的品质关系密切。
暗斑对鸡蛋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类消费者的影响,二是对鸡蛋生产企业的影响。
暗斑降低了鸡蛋的观赏性,消费者往往不愿意购买带有暗斑的鸡蛋,这直接影响了鸡蛋销售市场。
暗斑也会影响鸡蛋的加工利用以及鸡蛋制品的品质。
研究鸡蛋暗斑的形成机制,对于提高鸡蛋的品质、促进鸡蛋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鸡蛋暗斑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方面,科学家们通过对鸡蛋内部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了鸡蛋暗斑生成的一些新物质。
这些物质包括酪氨酸氧化产物、铁矿物质、蛋白质糖基化产物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暗斑。
科学家们通过对鸡蛋储藏条件的控制,发现了一些新的方法来减少鸡蛋暗斑的生成。
适当控制鸡蛋的储藏温度和湿度,可以减少鸡蛋内部的化学反应,从而减少暗斑的生成。
在未来,鸡蛋暗斑的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鸡蛋暗斑的研究将更加重要。
科学家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鸡蛋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寻找新的抑制暗斑生成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研究手段也将为鸡蛋暗斑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鸡蛋的品质,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观察鸡蛋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等。
鸡蛋暗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研究。
鸡蛋重量与蛋黄色泽的调控
鸡 蛋 重 量 与 蛋 黄 色 泽 的 调 控
李迎新 ( 黑龙江省杜尔 伯特蒙古族 自 治县连环湖 镇畜牧水产中心 黑龙江杜尔 伯特 1 6 6 2 5 1 )
1 鸡蛋重量
环境温度 的高低 , 除影响蛋鸡的产蛋率外 , 对于
料受毒枝菌素污染会降低蛋黄着色。储存时间过长 , 饲料原料如玉米 、 玉米蛋 白粉 中的叶黄素发生氧化 , 也会使叶黄素含量逐步降低 。 如果维生素 A不足 , 类 胡萝 b 素就会转化为维生素 A以满足蛋鸡的营养要 求, 这样会降低色素沉积程度。建议在蛋鸡饲料 中维
升高 1 ℃, 蛋重下降 0 . 1 7 ~ 0 . 9 8 克, 平均 0 . 4克。平均 舍温在 2 7 . 5 ℃时 , 中小型蛋的比例为 3 2 %; 平均 舍温
在3 1 . 6 ℃时, 中小型蛋的比例为 6 7 %, 如期望得 到的 蛋重大 , 必须做好蛋鸡的季节性饲养管理工作 , 把鸡 舍 的温度控制在 1 9 ~ 2 3 ℃, 这时的蛋重最大 。
择不 当的钙质饲料要重 0 . 1 ~ 0 . 5 克, 同样对蛋重也有 定的影响。 在含钙量正常的情况 , 每提高 1 % 钙, 蛋 重约减少 0 . 4 克 。4 %的贝壳粉与 3 . 5 %的细小石灰石
并用 , 能获得最佳的蛋壳重量 。
于3 5 %才需要使用 ,但若添加 2 0 ~ 4 0 克加丽素黄可 使蛋黄颜色更鲜亮 。在实际养殖中, 还有许多天然增 色饲料添加剂 比较常用 。如金盏菊、 孔雀草 、 海带粉 、 螺旋藻粉 、 紫菜粉 、 蜂蜜 、 黑麦草 、 苋菜 、 胡萝 卜、 南
瓜、 黄玉米 、 牛粪粉等 添加剂都是 天然着色 “ 红 心蛋 ”、“ 三 黄鸡 ” 砷 。以上推荐使用的饲料 全无 毒 ,饲喂后所产的 灰 心食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尹兆正,童莲芳(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310029)
蛋黄颜色是衡量禽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都希望蛋黄呈全黄色。
从养禽业经济角度考虑,蛋黄色泽的鲜艳程度直接影响到禽蛋的商品价值。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于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爱好,增强禽蛋在市场上的商品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蛋黄色素成分及来源
蛋黄的色泽深浅主要取决于饲粮中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成分的多少。
优质黄玉米、玉米麸质粉、松针粉、苜蓿粉、万寿菊粉、辣椒粉及青绿饲料等都是富含天然色素的饲料,是增加蛋黄色泽所必需的。
因此,在家禽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如露康定(巴斯夫公司生产,成分为柠黄和、辣椒黄素、桔黄色素、斑蝥黄、隐黄素、β-脱水-8-胡萝卜素及其衍生物等,以此来弥补天然类胡萝卜素的不足。
这些色素成分在饲喂家禽后,都可以通过消化吸收,使有色物质沉积在蛋黄或皮层问,从而呈现出鲜艳的色泽。
二、蛋黄色素含量的测定和分级
目前,国际上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蛋黄色素的含量。
1、AOAC(1975年)等量胡萝卜素法
该法是将蛋黄样品重5克,用50毫升丙酮提取色素,待沉积过滤后,测定452纳米时的消光值(光密度),并用β-胡萝卜素标准曲线来估测蛋黄中氧化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含量,以每克蛋黄等量于多少微克胡萝卜素来表示。
该法常作为测定蛋黄色素含量最标准的方法,但最近
D.L.Fletcher等学者通过试验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力该法仅适于测定单一来源的叶黄素含量,而对于分析不同来源的叶黄素含量则欠精确。
2、色差分析法
将蛋黄样本放在10×50×10毫米的玻璃盒内,用白度仪分析测定被国际照明委员会所采用的色度系统中的主波长(DWL)、激励纯度(EP)、光亮度(L’)、红度(a)及黄度(b’)。
一般认为该法测定蛋黄色素含量较为精确。
除以上两种定量测定蛋黄色素方法外,目前国际上还常常采用外观法直接评定蛋黄色泽的分级指标。
这种方法是将蛋黄置于荧光灯下,用比色扇对此进行外观比色,分级指标采用扇形比色板上的比色指数来表示。
但目前各国的分级并不统一,有的分为15级,有的则分为24级。
如按照15级的规定,通常要求蛋黄比色指数在11~14之间。
饲喂不加任何着色剂的蛋鸡饲料,其蛋黄比色指数通常为10级。
如一公斤饲料中约含12毫克的叶黄素.再加入60克露康定,则可使蛋黄比色指数达到14级。
三、影响蛋黄色素沉积效率的因素
1、禽类品种。
不同品种家禽蛋黄中类胡萝卜素的沉积情况也不同。
但一般认为蛋黄色素沉积效率在遗传上的差异是比较小的,如Farnsworth和Nordskoy(1975)提出蛋黄色索这一性状的遗传力为0.45。
目前关于禽类品种对蛋黄色素沉着的影响尚有不少争议,如Saunlers(1964)发现白洛克鸡与来航鸡在吸收类胡萝卜素及蛋黄色素沉积方面存在差异,认为来航鸡沉积蛋黄色素能力较强,但以后Buned(1967)则提出上述两品仲在蛋黄色素沉积方面并无多大差异。
再如Kumar(1971)等运用蛋黄比色扇分析比较了洛岛红鸡与印度迪西鸡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分级指标,前者为
9.3,后者为11.2,差异很明显,但Giavarin(1977)等又研究提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
一般讲来,我国的地方品种鸡比引入品种鸡产蛋壳厚、色深。
2、家禽的日龄。
对产蛋鸡,随着日龄的增加,肠道吸收类胡萝卜素的功能逐渐减弱,这种现象可以从老母鸡产的蛋,其蛋黄色泽日益变浅得到证实。
3、日粮成分。
Donoran(1961)等发现,日粮中过量的维生素A(25000国际单位/公斤)会降低蛋黄色素的沉积效率。
Hayes(196)研究认为,在日粮含高水平维生素A (>26455国际单位/公斤)情况下,添加3%的动物脂肪即可有效地防止蛋黄色素的减少。
另外,日粮中钙水平过高,也能降低蛋黄色素的沉着。
如Centeno(197)试验发现,日粮钙水平由3%提高到4%时,相应的蛋黄比色指数降低了一个卑位。
而当日粮中含有天然维生素E较多,或添加化学合成的抗氧化剂时,则可以加强蛋黄色素的沉积作用。
4、饲养方式。
Guenthner(197)等发现同样喂给笼养鸡与平养鸡含类胡萝卜素44毫克/千克的日粮,前者的蛋黄色素沉着比后者深,其它也有过类似报道。
这些研究均认为,笼养比平养情况下所得蛋黄比色指数要高两个单位。
但目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两种饲养方式下的饲料,更确切地说是类胡萝卜素的摄入量的差异造成的。
但有一点也不能被忽视,即平养条件下可能存在某些抑制蛋黄色素吸收和沉着的未知因素。
5、禽类的健康状况。
各种影响饲料在消化道内的酶解因素或消化道内某些部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都会影响类胡萝卜素在禽体内的沉积。
患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特别是球虫病、沙门氏菌感染、慢性呼吸道病等)时,都可导致家禽色索沉积作用的降低。
6、抗生素及药物。
关于抗生素及药物对蛋黄色素沉积的影响一直是有争议的。
Berg(1963)等报道,给平养白来航鸡注射青霉素或四环素,可使蛋黄色素沉着得到加强。
而另外一些学者如Guenthney(1973)则认为,无论采用四环素或青链霉素混合物,对蛋黄色素沉着均无多大作用。
至于某些抗球虫类药物如磺胺喹沙琳等,Marasich(1962)等发现其对蛋黄色素沉积作用不大,但Ruff、Aritton(1976)则报道认为,抗球虫药物对蛋黄色素沉着有利。
四、保持和加深蛋黄色泽的方法及其研究
由于消费者对蛋黄质量要求与日俱增,针对如何提高蛋黄色泽,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美国学者Damron,B.L等在蛋鸡日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增色剂,结果发现对产蛋量、蛋重、饲料利用率等无明显影呐.但通过色差分析法,认为β-胡萝卜素能提高色素的沉积能力,蛋黄颜色明显加深。
印度《动物科学》、英国《家禽科学》等杂志介绍,在产蛋鸡基础饲料中加入某些植物或植物粉末,如埃及三叶草(苜蓿植物)、金盏花瓣粉(菊科植物)等,均可显著增深蛋黄色泽。
1977年日本公开特许136795专利报道,将新鲜紫菜放在液体培养基中,经适当时间后取出烘干,再加入蛋鸡基础饲料内,6天后蛋黄色泽明显加深。
澳大利亚学者Statham, M(198)研究了蛇麻草(一种使啤酒带苦味的草)作为蛋黄色素添加剂的作用,认为它比苜蓿粉更能使蛋黄色素变深,而产蛋量则大致相同。
意大利生产了一种用甲醇液培养的酵母,其中含水分 3.8%、蛋白质
59.3%、脂肪4.8%、纤维1.0%。
用此对18周龄的蛋鸡进行了37周的饲养试验,日粮中含量各为5%、10%及15%,结果发现蛋黄色泽随其含量的提高而不断加深,但产蛋量、蛋重等则与之呈负相关。
许多学者还研究了辣椒粉对蛋黄色素的沉着作用。
Carlson(196)报道,日粮中含有1%的辣椒粉,即可获得所需要的蛋黄色泽。
研究表明,辣椒粉对于蛋鸡产蛋卒、饲料利用率等并无多大影响,但蛋黄色泽却明显地随其在日粮中含量升高而加深。
我国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采用聚合草与基础饲料1 : 1的比例进行饲喂仙居鸡试验,发现蛋黄呈深黄色。
聚合草蛋白质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于喂饲家禽。
五、日粮中类胡箩卜素含量的研究探讨
尽管人们对天然及合成类胡萝卜素的蛋黄色素沉积特性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确定日粮最适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以获得理想的蛋黄色素问题上,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伺料,其类胡萝卜素利用效率也不同,且鸡的日龄、品种、健康状况以及日粮等因素也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利用。
有报道认为,每吨饲料只要含有7~8毫克的叶黄素,即可得到需要的蛋黄色泽。
Fletcher(1978)等也报道,采用含8.8毫克/千克合成桔黄色素和17.6毫克/千克β-脱水-胡萝卜素的日粮喂食蛋鸡,也可获得较理想的蛋黄色泽。
此外,目前对于日粮中的黄类胡萝卜素与红类胡萝卜素的相对比例问题尚有不少争议,如Braunlich(1970)提出二者的最适比例是5 : l,而Karunajeewa(1978)则认为在二者比例为3 : 1的情况下,能取得满意的蛋黄色泽。
国外饲料生产者往往通过在日粮中供给过量的合成类胡萝卜,来考虑
解决蛋黄色素来源的不足问题。
这些相对高水平合成类胡萝卜素的日粮产生的蛋黄色泽,通常要比市场所需高两个或更多的比色指数。
可以预期,随着今后对类胡萝卜素水平的更多研究,其在日粮中的含量是可以适当降低的。
但目前尚需对天然和合成类胡萝卜素棍合后在蛋黄中的沉积效率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5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