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形工艺基础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铸型温度
铸型温度越高,合金液与铸型的温差越小,充型能力越强。
(3)铸型中的气体
铸型的发气量大,排气能力较低时,合金的流动受 到阻碍,充型能力下降。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3、浇注条件
(1)浇注温度 (2)浇注速度
(3)充型压力
在一定范围内, T浇愈高,流动性愈好。
浇注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好。
l 0 l1 线收缩率: l 100 % al (t o t1 ) 100 % l0
式中: V0、V1——合金在t0、t1时的体积(cm3) l0、l1——合金在t0、t1时的长度(cm) aV、al——合金在t0至t1温度范围内的体积收缩系数和 线收缩系数(1/℃)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即浇注温度与合金熔点 温度(液相线温度)差
(2)在相同浇注温度下,共晶成分合金凝固温度最低,过热度大,推迟 凝固,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是在恒 温下进行结晶的。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合金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合金化学成分所决定的结晶特点。
其它成分的合金 (1)糊状凝固方式。 其它成分的合金是在一定范围内结晶的。 (2)结晶温度范围越宽,流动性越差。
2、合金的收缩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1)液态收缩:合金从浇注温度到凝 固开始温度间的收缩。T浇— Tl (2)凝固收缩:合金从凝固开始温度 到凝固终止温度间的收缩。Tl— Ts (3)固态收缩:合金从凝固终止 温度到室温间的收缩。Ts —T室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通常用体收缩率表示。 合金的固态收缩常用线收缩率来表示。 合金的总体积收缩为上述三个阶段收缩之和。
如各种箱体、机架、机床床身、发动机机体、阀体、泵体和缸盖等。
2、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
合金的种类不受限制,铸件大小、形状几乎不受限制。
3、成本较低。
(1)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2)可回收废品、废料; (3)铸件毛坯与零件形状相近,节省金属材料和切削加工成本。 (4)设备投资小。
二、金属液态成形的特点:
优点:同时凝固原则可降低铸件产生应力、变形和裂纹的倾向;这 种工艺因不设冒口,使工艺简化、并节约了金属材料。 局限性:容易在铸件中心区域产生缩松,影响铸件致密性。 同时凝固原则主要用于凝固收缩较小的合金(如灰铸铁), 以及壁厚均匀、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宽(如铸造锡青铜),但对 致密性要求不高铸件。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第一章 金属的液态成形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第二节 砂型铸造 第三节 常用合金的铸造 第四节 特种铸造
第一章 金属的液态成形
一、金属的液态成形(铸造):
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型腔中,待其凝
固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
二、金属液态成形的特点:
优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能最经济地制造出外形和内腔很复杂的毛坯或零件。
优点:
1、适用于收缩大的合金或壁厚差大的铸件,如铸钢、球墨铸铁、铝 青铜和铝硅合金等易产生缩孔的合金铸件。 2、冒口补缩作用好,铸件致密度高。
缺点:
1、铸件各部分温差较大,冷却速度不一致,易产生铸造应力、变 形及裂纹等缺陷; 2、冒口消耗金属多,切割费事。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3)防止缩松产生的其它措施
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强。
4、铸件结构
(1)折算厚度
折算厚度也叫当量厚度或模数,为铸件体积与表面积之比。折算厚 度大,热量散失慢,充型能力就好。铸件壁厚相同时,垂直壁比水平壁 更容易充填。
(2)铸件复杂程度
铸件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铸型的充填就困难。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顺序凝固原则:是在铸件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放冒口, 并 同时采用其它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到冒口之间建
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位向冒口
的方向顺序地凝固。这样,铸件上每一部分的收缩都能得到稍后 凝固部分的合金液的补充,缩孔则产生在最后凝固的冒口内。
冒口:铸型中特设的空腔,用于储备多余金属液体以弥补 收缩引起的金属液体不足。
顺序凝固图解
温度 缩孔
浇注系统
型腔
3
2
1 距离
冒口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冒口 难以设臵冒口 的厚大部位
切除 安放冷铁
无缩孔的致密铸件 以加快该部位的冷却速度, 以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
冷铁:型壁上外设的铁块,用于加快该处的冷却速度。常用铸 钢或铸铁加工制成.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顺序凝固原则的优、缺点:
热应力的形成
热应力形成规律:
不均匀冷却,使铸件的缓冷处(厚壁或心部)受拉应力,快 冷处(薄壁或表层)受压应力。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机械应力的形成
机械应力是合金的线收缩(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等的机 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也称为收缩应力)。 机械应力(使铸件产生拉伸或剪切应力),是暂时存在的。
选用近共晶成分或结晶温度范围较窄的合金,是防止缩松 产生的有效措施; 加大铸件的冷却速度,如采用热节处安放冷铁,使处于液—
固两相区的截面变窄,从而减少缩松。
加大结晶压力,可以破碎枝晶,减少其对金属液的流动阻力, 从而达到部分防止缩松的效果。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三)铸造内应力
铸造内应力:铸件在凝固之后的继续冷却过程中,若固态收缩受到阻 碍,将会在铸件的内部产生内应力,称为铸造内应力。 铸造内应力有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两类。
二、合金的收缩
(一)收缩的概念
液态合金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 现象称为收缩。 收缩能使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变形和内 应力等缺陷。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1、收缩率
合金的收缩量通常用体收缩率或线收缩率来表示。
当温度自t0下降到t1时:
V0 V1 体收缩率: V 100 % aV (to t1 ) 100 % V0
1、热应力的形成
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铸 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相互制约引起。 热应力一经产生就不会自行消除,故又称为残余内应力。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弹—塑临界温度:指金属从弹性状态向塑性状态转变的温度。
在临界温度以上,金属处于塑性状态,应力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消除。 在临界温度以下,金属处于弹性状态,应力不能通过弹性变形消除。
(1)缩孔和缩松位置的确定
热节:在凝固过程中,铸件内比 周围金属凝固缓慢的节点或局部区域。
缩孔和缩松都易出现在铸件中冷却凝固缓慢的厚壁热节处。 热节部位的确定:画“凝固等温度线法”或“内切圆法”
缩孔位置的确定
a)等温线法 b)内切圆法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顺序凝固原则”
防止缩孔和缩松常用的工艺措施就是控制铸件的凝固次序,使 铸件实现“顺序凝固(定向凝固)” 。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1)缩孔的形成:恒温或很窄温度范围内结晶的合金,铸件壁
以逐层凝固方式进行凝固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缩孔。
缩孔形成过程动画
缩孔通常出现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其形状不规则,多呈倒圆锥 形,孔壁粗糙。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越大,浇注温度越高,越易形成缩孔。 铸件中因温差大而由低温到高温顺序凝固的厚壁部位,易出现缩孔。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1、合金的流动性:是指熔融合金自身的流动能力。
流动性差:铸件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等铸造缺陷。 流动性好:熔融合充满型腔的能力强,易于获得尺寸准确、外形完整
和轮廓清晰的铸件。
流动性的高低常用浇注螺旋形流动性试样的长度来衡量。
在相同的浇注工艺条件下,将 金属液浇入铸型中,测出其实 际螺旋线长度。浇出的试样愈 长,合金的流动性愈好!
砂型 砂型 金属型(300℃) 砂型 砂型 砂型
1600 1640 680~720 700 1040 1100
灰铸铁的流动性最好;硅黄铜、硅铝明次之; 铸钢的流动性最差。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影响合金流动性的因素
合金流动性主要取决于合金化学成分所决定的结晶特点。
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好。 (1)逐层凝固方式。
缺点:
1、废品率较高。
2、铸件力学性能较差。 3、劳动强度大,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 4、大多数铸件只是毛坯件,需经过切削加工才能成为零件。
三、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型砂
零 件 图 铸 型 浇注 型 芯 合 冷却
铸 造 工 艺 图
模型 合金熔化 芯盒 芯砂
箱 凝固
落 砂 、 清 理
检 验
铸 件
模型(模样):模样用来造型,制得型腔以形成铸件的外形。 芯盒:型芯盒用来造芯,大多以形成铸件的内腔为主。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其材质广泛采用木材来制造,故又称为木模。在大批 量生产中其材质常用铝合金(又称金属模)或塑料来制造。
砂型铸造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合金的铸造性能:
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通常是指流动 性、收缩性、吸气性和偏析等。
一、熔融合金的流动性及充型
(一)合金流动性的概念
充型:熔融合金充填铸型的过程。 充型能力:是指熔融合金充满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完整的 优质铸件的能力。
+

+

T型梁结构
框架结构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铸件变形的防止
(1)减小铸造内应力或形成平衡内应力 (2)反变形法 (3)设防变形拉筋 (4)去应力退火
反变形法:为防止铸件翘曲变形,在制造模样时,按铸件可能产生变形 的反方向做出反变形模样,使铸件变形后的结果正好将反变形量抵消, 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铸件。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二)缩孔和缩松 1、缩孔和缩松的形成
液态合金充满型腔后,在冷却凝固过程中,若液态收缩和凝固收 缩所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足,则在铸件的最后凝固部位会形成一些孔洞。 大而集中的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称为缩松。
缩孔和缩松的存在会减小铸件的有效承载面积,并会引起应 力集中,导致力学性能下降,同时也影响铸件的气密性。
(2)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可有效减小机械应力)
型芯、砂型加入木屑、焦碳末等附加物,控制舂砂松紧度。
(3)去应力退火。(可消除残余内应力 )
将落砂清理后的铸件加热到(塑性状态,灰铸铁中、小件为) 550~650℃之间保温(3~6h后缓慢冷却)。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四)铸件的变形
1、铸件的变形
温度,T
共晶点
碳钢
铸铁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Fe-C合金的流动性与含碳量的关系
亚共晶铸铁随含碳量增加,结晶温度区间减小,流动性逐 渐提高,愈接近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愈好。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二)影响熔融合金充型的条件 1、合金的流动性 2、铸型特点
(1)铸型的导热速度
铸型材料的导热速度大,合金液的冷却速度加快,使流动性变差。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缩松的形成:结晶温度范围较宽的合金,以糊状凝固方式 进行凝固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缩松。
缩松形成过程动画
缩松大多分布在铸件中心轴线处、热节处、冒口根部、内浇口 附近或缩孔的下方。
铸件中因温差小而同时凝固的厚壁中心部位易形成缩松。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2、缩孔和缩松的防止
厚薄不均匀、截面不对称的细长的杆类(梁、床身)、薄大板 类(平板),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铸件材料的屈服极限时,铸件的弯 曲或翘曲变形最为明显。
铸件产生热应力与变形的规律: 内应力薄压厚拉 变形方向恰相反 ① 薄壁、细小部位:冷得快, 受压应力(凸出); ② 厚壁、粗大部位:冷得慢, 受拉应力(凹进)。
第一节 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基础
3、减小、消除应力的措施 (1)“同时凝固原则”及实施。
同时凝固原则:尽量减小铸件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使铸件各部
位同时冷却凝固,从而减小因冷却不一、收缩不一引起的热应力。
同时凝固的具体工艺:将内浇口开在铸件的薄壁处,以减缓其冷却;
再在铸件厚壁处放臵冷铁,以加快其冷却。
流动性
表1—1为常用铸造合金的流动性(砂型,试样截面8×8mm) 合金种类 铸铁 wC+Si=6.2% wC+Si=5.9% wC+Si=5.2% wC+Si=4.2% 铸钢 wC=0.4% 铝硅合金(硅铝明) 镁合金(含Al和Zn) 锡青铜(wSn≈10%,wZn≈2%) 硅黄铜(wSi=1.5%~4.5%) 铸型种类 浇注温度 /℃ 1300 螺旋线长度/㎜ 1800 1300 1000 600 100 200 700~800 400~600 420 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