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方法浅谈
2 . 适 应教 材 内容 的需 要
教 学方 法受 教 材 内容 的制 约 ,因此 在选 择教 学 方法 时 ,应
1 . 全 面掌握 学 生 :根据 本课 教 学内 容 、 目的和要 求 ,以及
本 班学 生 文化 层 次 、性 格优 点和喜 好特 长 等等 能够 获得 全面 提 高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的教 学方 法 ,其 标 准 是 应能 有 效 地 为 激 发 思 维 、开发 智力 、引导 创新服 务 ; 2 . 合 理安 排 主 次 :教 学方 法 的先后 顺 序 、层 次搭 配 、深 浅 程 度 ,以及如何 相互 补充 ,相互 配合 ;
与课 程 、教 师与环 境 、学 生 与环 境之 间都存 在 信息 交流和 相 互作 用 。因而使 整 个课 堂教学 呈现 出组 织性 、规律 性和 科学 性 。成为 一 个 统 一的灵 活系 统 ,运 用这样 方 式方 法来实 施 教学 ,课堂 教学 就 会生 动活 泼 ,充 满活 力 ,高效课 堂不 再是 单调 、沉 闷和程 式 化 ;在 新 一 轮基础 教育 改 革实施 之 时 ,为了 更好地 上好 《 品德 与社会 》课 ,提 高课 堂教学 质 量 ,培养学 生的 学 习能 力 、思 维能 力和 创新 能 力 ,同时也 为 了适应 新课 程改 革 的需 要 ,结 合 自己多 年来 课堂 教学 经验 以及 本校 教学 实际 ,对 于 《 品 德 与社会 》课 堂教学 的 方法 , 经 过几 年的 实践探 索 ,初 见成 效 ,学生 在 《 品德 与社 会 》课 中积极 参与 ,乐 于思考 ,学 习效 果大有 提高 。 关 键词 :教学 方法 教学 目标 针对 性 适应 性 则
《 品德 与社会 》课 堂教学 能 不能 实 现教 学 目标 ,受 四种 因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例如 , 教学《 逛商场》 这节课时 , 定好 了调 查计划 , 进行 分组 , 采 并 有
2 ・ 4
张莉莉 :品德与社会》 《 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访小组 、资料收集小组 、V拍摄小 I 除了完成教学 目标 , D 中, 还以小组讨 I 的重要性 , 强调教学对真实生活的适 组、 报告撰写小组, 然后让他们分别 I 论和汇报的形式 , 让孩子们分享安全 l 评价内容由单纯的知识评价转向 应。
习需要 。 通过特定的模拟实践体验社
2活动体验, . 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会生活 , 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 中受 到
课程标准指 出: 儿童的品德和社 教育 , 逐步 提高学生认 识社 会 、 与 参
3关注社会 , 堂教 学源 于生活 . 让课
件 , 活多样地选用教学 活动和组织 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灵 l 体验和 社会 、 适应社会 的能力 。 形式 , 助学生 “ 得丰 富的情感 体 感悟 , 帮 获 l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 验, 形成 积极的 生活态度 、 良好 的道 成 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因 l
务 : 是 在 大 街 上 走 一 走 , 真 观 察 践 、 一 认 l 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发展他们主 地 组 织 学 生 开 展 社 会 调 查 、社 会 服
社会参 观等活 动 , 让学 生走 出学 生活 中的残疾人 , 收集有关 残疾 人的 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获取新知 务 、
相关 资料 ;二 是真 正扮演 一下残 疾 识 的能力 , l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 校 这 个 小 课 堂 ,走 进 社 会 这 个 大 课 人, 感受 他们的生 活 , 如将 眼睛 闭上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J 让他们从 自己的 堂 , 体验现实生活。 行走 , 抬起一条腿 上楼梯等 。 课堂上 ,l 界出发 , 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 世 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探究品德与社会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实践方法与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应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在日常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各种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分享与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设置文明礼貌、友善待人的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的内容和理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应结合实践活动进行。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可以参观社区中的公共设施,了解社会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学生可以参与植树活动,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应结合情感教育进行。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情绪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感人的影片或故事,让他们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情感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和开展小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水平。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及研究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践及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社会行为。
本文将从实践和研究的角度,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对学生个体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学,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关心集体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从小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遵守纪律、尊重他人,还能够学会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等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促进。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开展可以促进学校的德育目标全面落实,使学校教育更加全面、均衡,这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推动学校教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近年来,虽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手段和方法相对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导致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缺乏兴趣和动力。
浅谈《品德与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
小组成员 研究课题
研 究 形 式
知先生曾说过 , 创造始 于问题。 小学生具有与生俱来
是课 程 目标 的核 心 。 它没 有统一 的教 材教 参 , 但 它 与
各门学科都是彼此交融 的, 下面谈谈 《 品德与社会》 课程如何与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合 , 丰富《 品德与
社 会》 的教学 。
一
由于课 前作 了调查 , 了解 到学生对 塑料 制 品有 了一 定 的感 性认 识 , 他 们知 道生 活 中随处 可见塑 料
下 发 以下 表格 :
( 生 活中的塑料制品 ) 学习用品 玩具 家庭用 品
1 . 损 害城 市 、 乡镇形 象 ; 2 . 破 坏土 壤 , 影 响农 作物 生长 ; 3 . 危及动 物安 全 ;
4 . 影响航 运及 水质 ;
通过课 堂讨 论 , 同学们 客 观地提 出了塑料制 品 所存 在 的危 害 , 这些 问题 的确 有深入 调查 研究 的价
减 少塑 料带来 的污染 ”又 是下一 环节 一个 很 好 的研 究课 题 。 三、 走进 生活 , 培 养学 生创新 能 力 卢梭 说过 , 不要 教 他这样 那样 的学 问 , 而 要 由他
室、 走出传统知识授受方式的束缚 , 去解决 自己提出
的问题 , 从 被 动转 为 主动 , 充分 调 动 了学 生 的参 与 积
极性 。 他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到书店 、 图书室 , 上网、 采访有关部门等多种渠道查找获取有关资料。从而
完成 本小 组所 选课 题 的研究 报 告 ,以详 实 的资 料证 明塑 料给人 类 带来 的 弊端 。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
一
生走近生活 , 去感受周围的人或 者事物 , 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
节 目、 文化活动来 引导学生参 与到品德与社会课 中来 。 除此 之外 ,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 要求教师做课堂 的引导者 , 发挥学生 的 教师还可 以采取合作学 习的形式 , 提高学生 的集体 意识 , 引导学生
2 0 1 4 - 0 1
方 法 交 流
浅谈小学品德与茬会课 的有 效教 学
文, 彭 昌选
摘
要: 目前, 在小学教学中, 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 , 其可以培养 学生乐于探讨 、 热爱生活的优 良品德。 因此 。 就 小
学 品德与社会课 的有效教学进行 了相应 的探讨。 关键词 : 小学 ; 品德 与社会课; 有效教学
( 0 6 ) .
四、 联 系学生生活 。 充实教学 内容 在品德与社会课 的开展过程 中, 教师应该注重学 生学 习和生
-
( 作 者单 位
・编辑
重庆 市铜 梁县 石鱼镇 小学 )
张珍珍
4 -・ {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寺 ・ 夺 ・ 夺 ・ 夺 ・ 夺 ・ 寺・ ・ 争 ・ 夺 ・ 夺 ・ 夺 - 夺 ・ 夺 ・ 幸 ・ 夺 ・ 孛 ・ 夺 ・ 夺 ・ 夺 ・ 争 ・ 寺 ・ 夺 ・ ・ 夺 ・ { ・ 争 ・ { ・ 夺 ・ 幸 ・ 夺 ・ {, ・ 争 ・ 夺 ・ ÷ ・ 夺 ・ 夺 ・ 夺 ・ 争 ・ 夺 ・ 争 ・ 夺 ・ 争 ・ 幸 ・
2 . 充分组织课中教学 学生成为教学进程 的推动者 , 挖掘他们 潜力 , 使 他们在 自主决定 、
自主选择 、 自主组织的过程中享受体育带来 的乐趣 。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关键时期。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经验中感知、体验和认识社会,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在小学阶段,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会经历许多人际关系的互动,例如与家人、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相处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从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等品德观念。
学生在家庭生活实践中,可以体验到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关爱,通过与他人相处的实践,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还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职业和社会群体,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贡献,从而培养出敬业、奉献的品德观。
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园艺实践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植物种植知识,自己动手实施,从中学会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养护技巧,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并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设计和组织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在实践中萌生活力——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
笔者以为 。 我 们 更 要 从 具 体 的课 堂 教学 开 始 人 手 , 毕 竟 校 内课 堂
才 是 我 们 进 行 教 育教 学活 动 的主 阵 地 。 诚 如 笔者 在 前 面所 述 , 我
们 的课 本 内容 就 来 源 于具 体 生 活 ,它 其 实 和 我 们 的 真 实 生 活 与
的 过程 中 , 将 具 体 的 理论 知识 与社 会 实 践 紧 密 联 系 起 来 , 一 方 面
深 刻理 解 了这 些 理 论 知 识 的 具 体 内 涵 。另 一 方 面还 懂 得 了 它 在 具 体 实 践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同时 。 还 有 利 于 这 个 学 科 的兴 趣 培 养 ,
过 程 中加 强课 本 知 识 的 社 会 实践 化 , 将 书 本 知识 与 具 体 的 社 会 实践 活 动 紧 密联 系起 来 , 在 课 本 知 识 中徜 徉 社 会 , 在 社 会 实践 中深 化
书本 知 识 。
关键词 : 品德与社会
社会实践
教 学 策略
中图 分 类 号 : G6 2 2
翻 开 品 德 与 社 会 学科 的教 学 课 本 ,我 们 会 发 现 里 面 有 很 多
社 会 状 况 是 一致 的 ,只不 过 我 们 教 师 在 传 统 的 教 学 方法 的影 响
下, 销 蚀 了 这个 学 科 内容 的多 样 性 与精 彩 度 。面 对 这 个 现 实 , 我
诸如 “ 做一做 ” 、 “ 活动 ” 、 “ 社会小调查 ” 之类 的教学版块 , 它 们 一 般 都 与 具 体 单 元 具 体 章 节 的具 体 内容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是 这 些 内容 的有 效 延 伸 与 实 践 拓 展 。 具 体 的 教学 过 程 中 , 很 多 教 师 都认 为 这些 内容 无 足 重 轻 , 属无病呻吟 , 也 有 的一 瞥见 实 践 活 动 版 块 的 要求 , 便 由衷 地 反对 , 认 为 其 实 施 起来 存 在 着 诸 多层 面 的 难 度 与 障 碍 ,尤 其 在 当前 安 全 意 识 与 任 务 压倒 一 切 的 情 况 之 下 。所 以, 教 材 中编 者 的这 些 良 苦 用 心 一 般 都 被弃 如 敝 屣 , 不加理 睬, 任 其 自生 自灭 。 达 不 到具 体 的教 学 效 果 , 也 使 得 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之我见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理论与实践结
合之我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我看来,这种结合非常有必要,可以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小学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品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个人在社会中体现自己价值的关键。
小学品德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注重实践。
只有将品德教育与社会学科的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小学社会学科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更要注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不同面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
再次,将小学品德教育与社会学科的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这时候他们需要用以前所学到的知识和道德准则去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就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小学品德教育与社会学科的实践结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内省思考能力,促进他们个性化、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重要。
只有将品德教育与社会学科的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将品德教育落到实处的目的。
同时,这种结合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化、自主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常规及教案
教育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常规及精选教案在当今社会,教育品德和社会素养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出现。
教育品德和社会素养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本文将从教育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常规以及精选教案方面探讨该问题。
一、教育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常规1.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在教育品德和社会素养的教学中,必须承担起带头作用。
教师的行为和言行必须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的品德和社会观念。
2.定期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不同的人和事物,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政府机关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撰写实践报告。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育品德和社会素养的教学,需要营造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如故事讲解、视频教学、道德模范事迹宣传、学生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品德和社会素养的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如研究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社会,提高社会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精选教案1.教案1《美德展台》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行为的概念;2)了解道德行为对自身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讲解道德行为的概念和重要性;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道德行为并进行展示;3)学生向其他同学演示他们的道德行为,在观看之后,其他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反馈;4)教师总结道德行为对自身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弘扬美德。
2.教案2《小小新闻记者》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小学阶段是孩子品德和社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会意识,是每个小学教师都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意义以及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小学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明习惯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促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个性,形成有益的社会人格。
而社会意识的培养则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公民意识等,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个体成长的促进小学品德教育和社会意识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意识是一个人成为合格社会成员所必备的素质。
通过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性格,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小学生也需要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3. 对国家未来的培养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品德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关乎国家的未来。
通过对品德与社会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国家建设者。
二、实践教学的意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与社会意识的有效途径,它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到社会责任的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品德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实践教学的效果与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等,带领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元文化和科技进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可以组织品德教育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文明礼仪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好的品德风采,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素养。
可以进行社区服务实践活动,如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爱老助学等,让学生体验到奉献他人的快乐和收获,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多参与集体活动、团队合作、游戏竞赛等,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在实施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做出相应的策略安排。
要注意设置情境,营造真实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体会
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体会《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贴近生活1﹑使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教师在教学中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使课堂走进生活。
如:在学习《与邻里和睦相处》一课时,让学生们广泛的讨论,让他们说说发生在自己身边邻里之间的感人小事,如爸妈不在家时邻居是怎样帮你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你们邻里之间又是怎样和睦相处的等等。
通过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自己明白与邻居相处,要互相谦让,互相信任,互相理解,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心帮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
让学生亲身感受、尝试、体验生活,。
2﹑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喜欢是最主要的,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应投其所好。
当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神州5号、神州7号、嫦娥一号来,学生们都津津乐道;提起北京奥运会、提起2008抗震救灾,他们都会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课上的一些内容。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简略课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最佳途径之一。
如:讲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刘翔、姚明、杨利伟等新闻人物的靓丽人生等等,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
又如我在上《生活中的快乐》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作为成年的我特别喜欢《喜洋洋和灰太狼》,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引出——“快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快乐”,请欣赏《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主题曲。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友爱、奉献、正直、诚信等道德品质。
我通过讲述相关故事、提出道德问题、进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把握正确的道德观念。
同时,我还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福利院、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关心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的道德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更加懂得感恩、友爱他人,从而形成了积极的社会意识。
二、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与品德品质的培养相辅相成,社会意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现象和事件,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同时,我还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如模拟法庭、辩论赛等,让学生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社会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评价等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规则制定和执行中,让他们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通过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让他们有意识地管理和提高自己。
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律的学习习惯。
四、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培养学生品德和社会意识的过程,教师应该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活动,如讲故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心得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心得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意识。
在我担任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一年来,我从教学中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收获,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几点反思心得。
首先,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观念。
在授课过程中,我强调了自尊、尊重他人、诚实、宽容等基本的道德价值观。
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这些价值观,并且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在道德意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讨论诚实的话题时,学生们能够分辨什么是谎言,明白诚实的重要性,并且在生活中也能够积极地践行诚实。
其次,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新闻事件,并带领他们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我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社区服务中心和参与环保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社会问题的存在,加深对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第三,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课堂上,我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合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小组展示活动,让他们通过合作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且在合作中收获了快乐和成长。
第四,品德与社会教学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融合。
例如,在讲解优秀人物的故事时,我既强调了他们的品德修养,也进行了相关文学作品的赏析。
在学习社会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品德与社会教育是人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理解、欣赏、热爱、感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
为了在品德与社会教育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案。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家庭作业和评估四个方面来谈人如何掌握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及教案。
一、教学目标品德与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素质。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站在学生发展全面、快乐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科学的、提高的、具有实践意义的。
要注重目标在学生心理中产生的优越感、成功感和成就感,是教师进行优质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要进行高效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点拨、启发、引导、体验式等。
本文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的、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性,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手把手教学法手把手教学法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训练、思想练习、文化辅导等,全面准确地帮助每位学生完成学习内容。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点,需要教师为其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有目标地训练,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3、思辨讨论法思辨讨论法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最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培养优秀品质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完成知识巩固与扩展的重要学习环节。
家庭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休息时间延伸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意义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以往的小学社会、思品学科教育,存在着较多的注重“结果”的弊端。
课程内容往往强加于学生,成为一种不可亲近和不可体验的东西,无法与学生的精神的完整性、体验的个体性、生活的独特性联系起来,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因而教育效果不佳。
而体验式教学,正是倡导:教学不仅是一个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凭借自己情感、直觉和灵性等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和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从“过程”教学的角度而言,体验式教学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极好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优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起着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
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使主体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到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观念的转换。
体验,又是教育中主体情感的生发剂,只有有主体体验参与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才能激发出真正的情感。
1、体验式教学能真正激发人的情感。
传统心理学把体验与感受作为同一种心理过程。
认识论视野中的体验与感受则不同:感受是主体的感情、价值、伦理等因素对作为客体的各种信息的选择、同化和净化;体验是主体把自身当作客体,从而获得关于客体的感性信息的一种感知方式。
体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心理体验,一种是实践体验。
所谓心理体验方式,是指认识主体在观念上把自己当作客体,使自己暂时根据客体环境、立场、观点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这种体验中去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
所谓实践体验方式,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中把自己暂时变为现实客体,不仅站在他所研究的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直接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首先,我意识到学生们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热情是可以激发的。
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小组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愿意积极思考和探讨品德与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更多相关案例和活动,以促进他们对品德与社会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其次,我发现学生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价值观培养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挑战。
由于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他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各有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学生对一些道德问题的误解和争论。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通过理性思考和讨论,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教学中,我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理解,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情感和社会关系,培养出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
最后,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方面,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
我发现,一些教材和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我尝试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形式。
这样做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通过提供有趣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社交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使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在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
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和观念正在形成,这个阶段就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最佳时期。
品德教育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同时也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加以强化。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品德教育场所,只有让学生亲自经历和感受,才能加深他们对品德的理解和认同。
小学生的品德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德心。
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班级合作,班委会的设立等,让学生懂得团结、互助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权益的观念。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志愿者活动,如帮助社区清理环境,探访孤寡老人等,增强学生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品德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一些分组研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组织一个小组,调查班级或者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和总结的能力,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小学品德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可以通过一些新闻报道、纪录片等,让学生了解一些环境问题、贫困地区的孩子等,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解决。
小学品德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组织一些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店主,在班级中开设一个小超市,学生可以自己经营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同时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遵守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有效途径。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而社会的实践教学则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进而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本篇文章将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阶段。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教育引导和实践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小学品德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故事、引发讨论、开展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善良、正直、勇敢等美德,并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这些品德,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体系。
社会的实践教学是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了解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观。
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的意义,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志愿活动,与老年人交流合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学生也可以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社会意识。
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教学应注重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品德与社会实践教学不能脱离其他学科,应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在科学课上,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通过与课程的融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实践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从任教《品德与社会》课以来,在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勤奋努力下
积累了一些实际经验。
笔者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活动设计、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来浅谈几
点个人看法。
一课前活动准备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良好学习品德、热爱生活为目标的
课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不仅拓展到了课前,还延伸到了课后,这样给学生很多学习
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应让学生课
前积极准备,为课堂的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孩子们
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对这次活动主题进行了相应的资料搜集、课前体验、素材准备等丰富
多彩地活动。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上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噢!家乡》这课时,课前我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必要的指导、示范,
积极调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课堂上孩子们带来了家乡四季的照片、图片,还带来了地球仪、地图、家乡的土特产,甚至有的还带来了家乡风光介绍的 VCD光碟。
孩子们从 VCD光碟中找到了所需的内容,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始终,高效地完成了
本节教学目标。
我在感慨学生潜力的同时,更体会到课前活动准备的重要性。
二课堂活动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因为《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直接参
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让孩子更多地通过实践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在体验中有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共鸣。
所以,我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课堂活动,尽量做
到设计新颖独特。
1.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
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
”课堂游戏导入方式有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认真听讲,激发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
寓教于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庭》一课时,我首先把学生带到情境中,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你
的家庭是怎样组成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你都叫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我及时地给
予表扬和小小的奖励,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每一位学生都活起来,
投入课堂活动中,人人都是局内人。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动起来
《品德与社会》课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的儿童,孩子们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因此在设计教
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来进行。
只有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让学
生乐于接受,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便于每个学生愉快的动起来。
课堂中我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有时是实地采访调查,有时是快乐的教学游戏,有
时是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有时是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种种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起来。
孩子们是充满童趣的,我在设计活动时常常把自己也想象成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去设计吸引孩子的活动。
我教《遵守交通规则》时,首先组织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让一部分孩子举着自己制作的标志牌,另一部分手里拿着老师事先写好的有关标志名称的纸条,以找朋友的方式找一找,找到自己的朋友,这样在找朋友活动过程中,学生对交通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演一演在有信号灯的地方,交警怎样指挥,汽车、行人何时通过。
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这样学生们就能够主动地去遵守交通规则。
三课后实践活动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的长短。
因此,《品德与社会》课不应该局限于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情的发展,而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
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到实践中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品德与社会》课应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渠道,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所以,我在教学中灵活地安排了一些课后实践活动。
例如,我在教《自觉遵守规则》时,在学生懂得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乘公共汽车要排队、人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后,我让学生在课后实践活动中验证,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做人,成为了一名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现在,我和孩子们都喜欢《品德与社会》课,孩子们喜欢合作探究了,懂得实践了,热爱学习了,成为了全面发展的人。
在新课程的舞台上,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