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超精华)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概念:透镜是透明物质制成的、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并由此产生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二、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每个透镜都有一条主光轴,主光轴用点划线表示。

(4)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靠近主光轴,即通过凸透镜的光将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的方向比入射光的方向更偏离主光轴,即通过凹透镜的光将向远离主光轴方向偏折。

四、焦点和焦距(1)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凸透镜: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叫实焦点 ,用“F”表示。

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凹透镜:凹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发散 ,且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所以叫做虚焦点,用F表示,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五、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Ⅰ凸透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2)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课时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课时训练】及答案

第1节透镜1.在下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2.关于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物体通过凹透镜只能成虚像(C)物体通过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物体通过凹透镜只能成缩小的像3.当物体由极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增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减小(C)像物间距离先变小,后变大(D)像物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4.一光源置于凸透镜前,在镜后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将透镜的上半部遮住,则()(A)仅生成光源下半部的像(B)仍生成光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C)仅生成光源上半部的像(D)仍生成光源完整的像,且像的亮度不变5.下列各小题可供选择的答案是:(A)缩小正立的虚像;(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放大倒立的实像;(E)不能够在像,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物体置于凹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2)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3)物体置于凸透镜的焦距之内()(4)物体置于凹透镜的焦距之内()(5)物体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上()(6)物体置于凹透镜的焦点上()(7)物体置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6.通过透镜看到物体的虚像,则()(A)该透镜一定凸透镜(B)若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之内(C)该透镜一定凹透镜(D)若看到的是缩小的虚像,则物体一定在透镜的焦点之内7.把物体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在两者连线的正中间放一凸透镜,这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沿着连线再移动透镜时,则在光屏上()(A)还可以出现一个缩小的像(B)还可以出现一个放大的像(C)出现放大或缩小的像都有可能,但要知道怎样移动才能判定(D)以上说法都不对8.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管实像和虚像都能在光屏上得到(B)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C)人们看到虚像是由于虚像发出的光射到人的眼睛里(D)实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9.在凸透镜主轴左侧两倍焦距处放一点光源S,若使透镜绕其光心位置旋转一微小角度(S稍微离开主轴),如图所示,则点光源S 的像的位置将( )(A )不变 (B )沿原来的主轴移动,比原像位置远离光心(C )偏离原来的主轴 (D )沿原来的主轴移动,比原像位置靠近光心10.有关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当物体移近光心时,则像将远离光心(B )放幻灯时,幻灯片向透镜移按时完成,则像了移近透镜(C )拍照时,物离照相机越远时,底片应离镜头越近(D )虚像不能用光屏显示,但可以用照相机拍摄11.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但不能呈现在屏上(B )实像能呈现在屏上,但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C )实像是由于光线会聚而成,能用照相机拍照(D )虚像不是光线会聚而成,但能用照相机拍照12.如图所示Ⅰ、Ⅱ是在透镜主轴PQ 上的占光源S (图中未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发散光线,图中L 是透镜所在的位置,O 是透镜的光心,M 为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A )若发光点S 在M 上,则透镜为凸透镜(B )若发光点S 在M 的左侧,则透镜为凸透镜(C )若发光点S 在M 的右侧,则透镜为凸透镜(D )透镜L 必定为凹透镜13.对同一种色光,下列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14.红色、绿色和黄色的三束平行光分别沿主轴射向同一玻璃凸透镜,通过透镜后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分别是红f 、绿f 、黄f ,则( )(A )红f =绿f =黄f (B )红f <黄f <绿f (C )绿f <黄f <红f (D )红f >绿f >黄f15.一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在距透镜4倍焦距处,由于物体移动,此像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3倍焦距处,则( )(A)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大了(B)物与像之间的距离变小了(C)物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变小了(D)像变小了16.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之外,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中有一条光线经过主轴上两倍焦距点A,如图所示,那么,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在另一侧与主轴交于()(A)点F与两倍焦距点B之间(B)两倍焦距点B处(C)两倍焦距点B之外(D)与另一侧主轴不相交参考答案1、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2、B3、A4、B5、(1)A (2)C (3)B (4)A (5)E (6)A (7)D6、B7、D8、B9、B10、C11、A12、C13、C14、C15、D16、B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基础巩固题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的像(填“缩小”或“放大”).2.投影仪的镜头是,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形成一个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3.放大镜也是,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上方,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会看到的物体的像.4.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就做成了水滴.用它观察课本上的字,字被水滴了.5.、、都是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经过照相机的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放大的虚像.( )(2)投影仪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 )(3)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4)投影仪银幕上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7.下列不是凸透镜应用的是( )A.潜望镜 B.放大镜C.投影仪 D.照相机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缩小虚像原理制成的B.物体不管离放大镜多远,都能成放大的像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D.投影仪上的螺纹透镜是用来成像的强化提高题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c.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0.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c.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D.光的反射成实像,折射成虚像11.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C.幻灯机 D.投影仪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凸透镜,胶片得到缩小实像B.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利用它来成像C.放大镜实际就是一个凸透镜,所以凸透镜就叫放大镜D.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像14.如图3.2—1所示的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15.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要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16.如图3.2—2所示的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字的情景,看到的“原”字是正立、放大的像(填“实”或“虚”)这个玻璃瓶相当于镜.17.小明手中有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间厚薄的差别,天气又不好,又没有其他光源,无法判断能否会聚光.但盒子中间是透明的.小明手中还有一本书,在现有的条件下,你能帮小明鉴别出该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吗?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办法:理由:18.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后,决定练习使用照相机,他要为他们的探究小组拍张集体照,当小组的同学按位置站好后,他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请你给他出主意,他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19.如图3.2—3甲所示的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的示数,她的体温是℃.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3.2—3乙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进行读数时,若分别沿A,B方向观察,其中沿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应用了原理参考答案1.凸透镜会聚缩小2.凸透镜凸透镜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凸透镜放大4.放大镜放大5.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1)× (2)× (3)× (4)√7.A8.C9.C解析:放大镜成虚像,A错;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均成倒立的实像,B、D错.10.A解析: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呈在光屏上,A正确;虚像是沿进人人眼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B错;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成虚像,c错;光的反射成虚像,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成虚像,D错.11.Bl2.C13.ABD解析: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在一定范围内(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14.平面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15.倒立、放大的实下增大16.虚凸透17.办法:将盒子中间透明部分靠近书上的字,如果字被放大了,该透镜就是凸透镜,否则,就是凹透镜.理由:凸透镜可做放大镜,用来放大物体,凹透镜不能.18.使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同时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解析:要使所有的人都进入镜头,应该使每个人的像缩小一些,那么人与照相机的距离需要远一些,同时为在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胶片与镜头距离小一些.19.36.7 A 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填空题1.在图中的凸透镜焦距为15cm,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其像的位置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f,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的位置.5cm3.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 ,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5.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在凸透镜的右侧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图中O 点是凸透镜的中心,A 、B 、C 、D 四个点中有一点是凸透镜的焦点,且DO CD BC AB ===,根据成像情况可知,______点是凸透镜的焦点.6.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若在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 、b 、c 、d 四点中的_______点处,______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7.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烛焰的像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只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那么应将凸透镜_______移动.(选填(“向下”或“向上”)8.甲、乙、丙、丁是同一架可调焦距照相机的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如图(a )所示.用它们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一张照片,如图(b )所示A 、B 、C 、D .我们可以判定: 甲拍____乙拍______,丙拍_______,丁拍____.二、选择题1.一个焦距是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 处逐渐移向30cm 处的过程中( ).A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2.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A.5cm B.10cm C.15cm D.20cm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A.3cm B.5cm C.7cm D.14cm4.物体沿凸透镜主光轴从2倍焦距处匀速向外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速度将()A.像变大,速度变大B.像变大,速度不变C.像变小,速度变小D.像变小,速度不变5.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A.100mm以外B.恰为50mm C.50mm以内D.略大于50mm7.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A.屏上不能成像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9.在凸透镜前有一个物体,当它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30cm,它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了10cm,那么()A.物体可能在离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B.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C.物体一定在离透镜2倍焦距与焦点间移动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参考答案一、1.30 15 30 倒立 缩小 实分析: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物距u 与焦距f 应满足30cm cm 1522=⨯=>f u ,像距v 与f 的关系应是:f v f 2<<,即cm 305cm 1<<v .2.凸透 光屏 5 103.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使物体在凸透镜上成的实像呈现在光屏上4.同一高度 大于10cm5.D6.a , 照相机7.向上8.D B C A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相机中,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即像距大小顺序是甲、丙、丁、乙.用它们拍摄同一景物,在照片大小相同时,物距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丁、丙、甲,从而拍出的照片上像的大小依次是甲、丙、丁、乙.与(b )图中像的大小相对照,可得甲拍的是D ,乙拍的是B ,丙拍的是C .丁拍的是A .二1.D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相对于凸透镜向同一方向运动,且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本题中,物距逐渐增大,故像距逐渐变小,像也逐渐变小.2.B .分析:f v f 2<<,即f f 215<<,解得155.7<<f .3.A .分析:f u 2<,即f 20cm 1<,解得cm 5<f .4.C .分析:当f u 2<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物距u 增大(即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距减小(即像与物相对于凸透镜向同一方向运动),其像也随像距成正比地减小(即像与像距的变化情况宛全一样).但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而移动的时间又相同,由ts v =可知,像的速度会变小(减速运动). 5.B .6.D .分析:当f u 2<时,凸透镜成像的像距特点f u f v f 2,2>><<时,f v →.7.B .分析:“135”照相机使用的胶卷每一张底片的大小相同,半身像与全身像相比,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大,即半身像的像大.像变大,像距应变大(镜头外推可增大暗箱长),物距应减小.8.C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是由于物体射出的光,入射到凸透镜上时,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所有折射光线会聚形成的,当凸透镜被挡柱一部分后,还会有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还能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少了,因此像将变暗.9.B .第4节 眼睛和眼镜1、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热爱物理学习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热爱登山,我们可以不顾旅途的危险与劳顿,勇往直前。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1、名词(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FFFF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 2ffu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2)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2020初中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分章考点讲、析与提高)(解析版)

【2020初中物理】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分章考点讲、析与提高)(解析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讲、析与提高(解析版)对本章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和详解一、透镜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4.透镜光路基本概念:图(1)是透镜光路示意图.(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表示.C COF Fa.凸透镜光路b.凹透镜光路图(1) 透镜光路示意图(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表示,如图(2)a所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2)b所示.a.凸透镜光路概念b.凹透镜光路概念图(2)透镜光路概念(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表示,图(1)中就是“OF”之间的距离.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3)所示.图(3)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4)所示.图(4)平行于主轴的光线(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所示.图(5)过焦点的光线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胶片能感光,所以能成实像).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过平面镜使倒立,放大的像再倒立一次,这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的实像了.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3.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4.生活中透镜分类解析:见下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要颠倒放置.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5.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异侧.凸透镜成虚像情景: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6.实像与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2)承接方式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三、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是常见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详见下表(1).表(1)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图a)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图d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图b)u=f 不成像射出的是平行光线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v﹥f 放大镜(图c)a. u﹥2fb. f﹤u﹤2fc.0﹤u﹤fd.u=2f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需要牢记,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其规律.也可以背下下面口诀:“物大焦,倒立实,物越大,像越小;物小焦,正立虚;物为焦,不成像”.这里的“物”指物距,“像”指像距,“焦”指焦距.2.注意:(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2)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3.凹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始终成缩小、正立的虚像,如图所示.凹透镜成像光路图4.凸透镜与凹透镜比较:表(2)对凸透镜、凹透镜做出了比较,凹透镜、凸透镜的辨别、特点、典型光路和应用作出了系统性总结.注意:大家还要记住:虚像,物、像同侧;实像,物、像异侧.表(2)凸透镜、凹透镜比较表四、眼睛和眼镜1.眼睛: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1)眼睛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2)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凹透镜调节,所以近视镜是凹透镜.(3)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凸透镜调节,所以远视镜(花镜)是凸透镜.2.人眼的调节功能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主要是因为眼睛的调节作用.①眼睛的调节:主要借助于水晶体的作用.因为晶状体本身是有弹性的,可以靠周围肌肉的运动改变它的表面的弯曲程度,在观看远方物体时,晶状体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表面弯曲程度最小,这时眼睛的焦距最大.在观看较近处物体时,也是由于周围肌肉的作用,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变大,焦距缩短.因此,正常眼无论是看远处物体还是看较近处物体,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可见眼睛是精巧的变焦距系统,当物距改变时,它能靠改变晶状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改变眼睛的焦距.这种作用叫做眼睛的调节.②远点:眼睛的调节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眼睛的焦距最大,人眼能看到的最远点,成为眼睛的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穷远处.③当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大,眼睛的焦距最小,人眼能看到的最近点,成为眼睛的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约在离眼睛10cm处.也就是说靠眼睛的调节作用,正常眼睛看清物体的范围是从离眼10cm处到无穷远.④明视距离:在适当的照明下,通常的眼观察眼前25cm处的物体是不费力的,而且能看清楚物体的细节.通常把25cm称为明视距离.3.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4.近视眼近视眼是指眼球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产生远距视物模糊.所以近视眼的远点不在无穷远处,而在某个有限距离处,近视眼的进点也比正常眼近,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2)原因:近视眼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要凸一些,晶状体折光能力强.远处来的平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而在视网膜上是一个光斑了.(3)矫正方法:配戴适当的凹透镜做眼睛,使远处来的光先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可矫正近视眼视力.5.远视眼在完全静止的调节状态下,由远距离(指5米以上)目标投射的光线,集合在视网膜之后.这种反常的屈光状态称为远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比正常眼远写.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1)特点:远视眼只能看见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2)原因:晶状体比正常人要凹一些,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来的光线会聚点在视网膜后.①眼轴过短如小眼球;②眼轴正常而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过弱,如角膜的弧度过平以及屈光指数偏低等.(3)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了.配戴适当的凸透镜做眼睛,可矫正远视眼的视力.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对物体进行两次放大.普通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像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2.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它的结构特点是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远处物体的实像,由于物体离物镜非常远,所以物体上各点发射到物镜上的光线几乎是平行光束,这样的光线经过物镜汇聚后,就在物镜焦点以外,在离焦点很近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又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了放大镜的作用,目镜把经过物镜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成了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这就是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所成的虚像.对本章常考热点、考查方式和考题类型进行剖析1.透镜透镜是本章基础部分,也是学习本章的开篇,故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本节主要知识点有:透镜的概念(透镜的制成、透镜的分类、透镜的三条主要光线及其焦距、物距和相距)、透镜对光的作用.本节内容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透镜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像透镜的作用,透镜的三条主要光线作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等.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和作图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概念的认识程度,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会不会利用三条主要光线作图.例题一:(2019·武威)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在本节中,指的是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在本节中,对生活中的透镜主要知识点是:成像原理、成像特点和使用;重点知识点是实像和虚像,这里需要重点掌握实像和虚像的异同.本节内容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不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生活中透镜的认识上.像放大镜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所成的像的性质;照相机使用方法和成像性质等.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认识程度,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使用方法等.例题二:(2019·河南)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解析】(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CD、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凸透镜成像规律本节内容是第五章重点,也是知识点、难点和考点集中的内容.涉及第五章的中考考题,本节要占到70%以上,所以本节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以及动态变化(物距、相距、焦距变化)时成像特点与变化情况.再次需要指明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实验作为必考的实验内容更应给与重视.本节内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内容,出现概率高,所占比例也较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上,主要有成像虚实、大小和位置,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考题出现,也有与其他知识点组合一个考题的情况.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概率很高,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三大类型,选择题出现的概率更高些.本节在中考试卷中所占分值在2—7分之间.例题三:(2019·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将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自己做出规律性的总结,如物距变化和像距变化的大小关系.(1)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判断物距变化时,像距及像的大小的变化;(2)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不论实像和虚像眼睛都能直接观察;(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可判断;(4)根据远视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判断像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光屏的移动方向.【解答】A、根据“无论实像或虚像,物靠近焦点像变大”可知,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所成的虚像将变小,故A正确;B、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不能看到发光体的像,眼睛靠近凸透镜也不能看到像,当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能看到像.故B正确;C、当蜡烛放在10cm处,物距u=40cm﹣10cm=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若在蜡烛和透镜间放一远视眼镜,远视眼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所成的像将靠近透镜,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故选:ABC.4.眼睛与眼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生活中的透镜位置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眼睛的构造与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成像规律和矫正方法.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会经常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视力的矫正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上.例题四:(2019·绵阳)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解析】(1)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2)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解答】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意可知,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起到了远视眼镜的作用,即是凸透镜;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由题意可知,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上半部分镜片是凹透镜,该部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答案为:凸;发散.5.显微镜和望远镜本节内容属于凸透镜的应用,和眼镜地位一样,只要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本节内容基本上就可以掌握.在本节中,主要知识点是:显微镜、望远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应用.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也曾出现,但所占分值不高,一般都会和其他知识点(尤其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考题.考题主要集中在显微镜或望远镜的应用上.例题五:(2017·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析】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此说法正确.远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差产生的.所以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此说法错误.照相机照相时,景物都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此说法错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应该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说法错误.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一定时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考点】透镜应用、视力矫正、投影仪、望远镜.6.考点分类:本单元考点分类见下表视力的矫正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透镜的应用一般考点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选择题、填空题,考查生活透镜的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作图作图题,考查凸透镜成像以及作图规律近视眼、远视眼成因选择题、填空题,考查近、远视眼成像特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透镜的应用冷门考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解答问题简答题,考查学生应用能力眼睛成像作图作图题,考查透镜应用作图以近三年各地中考真题为选材,对本章常考热点进行示例详解示例一:透镜:(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A.5cm B.10cm C.15cm D.20cm【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解答】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9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39cm>2f,解得f<19.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故选D.【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示例二:生活中的透镜:(2017•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解析】解决该题需掌握以下知识:(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2)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放大镜是凸透镜.【解答】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错误;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错误;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D、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故选D.。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最新整理)

第一章一.声音是什么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

都可以作为声源。

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

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

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

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4.噪声的控制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

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存在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八年级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年份,涉及到许多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这里将对八年级上册物理各章知识点进行概述和总结。

第一章:物质和运动在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物质是指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运动是物质在时空中的变化。

同时,了解物质的种类及其性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二章:力和运动这一章节着重介绍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需要明白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物理量,包括引力、摩擦力、弹簧力等。

同时,了解运动的三个规律,即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能量和功在这一章节中,教育者让学习者了解能量和功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明白能量是指物体做工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

同时,了解功是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工作。

第四章:机械波和声波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机械波和声波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机械波是一种媒质传递能量的波动形式,如水波、声波等。

同时,要学习声波的特性,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

第五章:光的传播和光学仪器在这一章节中,学习者需要学习光的传播和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光的传播是一种电磁波的形式,包括反射、折射和散射等。

同时,了解光学仪器的种类及其原理,如凸透镜、凹透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第六章:电路和电流这一章节主要是介绍电路和电流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电路是指电流在电线、电器和电源之间的通路。

同时,了解电流的概念,包括电荷、电压和电阻。

第七章:电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在这一章节中,教育者让学习者了解电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如磁力线和磁场强度等。

同时,要学习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等。

第八章:核能与原子能在这一章节中,学习者需要学习核能和原子能的相关知识。

学习者需要理解核能是指原子核的能量,包括裂变和聚变等现象。

同时,了解原子能的应用,如核反应堆、核武器和核医学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②会用实验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③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难点:①学会作光路图;②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学具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邮票、直尺、手电筒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课前2min下发)。

用多媒体投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

(提示学生2min内翻书和查阅笔记温故对应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器材。

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透镜及其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认识本章的知识体系,回顾透镜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为下一步基础知识掌握做好铺垫。

后面的复习就是依照体系按专题展开的,这样容易理清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透镜专题一知识点聚焦:1.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基本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这个点叫光心。

(3)焦点:①凸透镜焦点: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实焦点)。

②凹透镜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手影的形成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答案:B解析: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利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答案:B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利用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答案:B解析:A.凸透镜是会聚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BC.由图可知,像距小于物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正确,C错误;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烛焰的位置向下移动,根据光线过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像的位置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B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B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C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错误。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时,物体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磨损,则与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 = 60min,1min = 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 = (s)/(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5.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则音调越高。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响度越大。

7.人们常常利用音色来判别声源。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 人耳感受到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0.超声波的应用:声呐、 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超声波测速等。

11.人们常利用次声波来:预报台风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

12.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第二章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物态变化:5.晶体的熔化条件:(1)晶体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晶体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7.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的温度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③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2)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液体的沸点;(2)继续吸热。

8.沸点与气压: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9.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第三章光现象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模型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也是模型法)。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第一章机械运动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位移: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可以为正、负或零。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为正、负或零。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为正、负或零。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为正,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为负。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增长。

- 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平均速度 = 总位移 ÷总时间。

3. 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增长。

- 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时间,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0.5 ×加速度 ×时间²。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有受到重力作用,速度始终在增加。

- 公式:重力加速度 g = 9.8 m/s²,下落时间t = √(2h ÷ g),下落高度 h = 0.5 × g × t²。

第二章压力与浮力1. 压力- 定义:物体受力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 公式:压力 = 力 ÷接触面积。

2. 浮力- 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 条件:物体浸泡在液体或气体中,其表面上下两侧受到的压力不平衡。

- 原理:浸泡在液体中体积相等的物体所受浮力相同。

- 公式:浮力 = 体积 ×密度 ×重力加速度。

第三章热学知识1. 热量- 定义:物体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单位:焦耳(J)。

2. 热平衡与温度- 热平衡:两个物体接触后,无净热量的交换,达到相同的温度。

- 温度:物体内微观粒子运动的平均速度。

3. 热传导与导热性- 定义:物体内部传递热量的方式。

- 导热性:物体导热的能力。

4. 科学家与热学- 华氏、摄氏、开尔文温度尺- 热能守恒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膨胀与热收缩第四章光学知识1. 光传播与光速- 定义: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299792458 m/s,称为光速。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1课时教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第1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

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如图所示,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花朵正立、放大的虚像。

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你知道小聪是怎样提示小亮的吗?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板块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实(选填“虚”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

2.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最清晰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知识板块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自主阅读教材P97~9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1)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答:(1)物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虚像;(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像;(3)凸透镜所成的像没有正立的实像、倒立的虚像和缩小的虚像。

物理高中各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各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中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1. 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是一个物体所在的地点;位移是物体在某段时期内从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差;路径是物体移动轨迹的总称。

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计算位移和路径。

2.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是一个矢量,加速度是速度的改变率。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3. 运动的描述定义均匀运动、变速运动和匀变速运动,学习如何描述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变化、速度变化和加速度变化。

4. 直线运动规律讲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与初末速度的关系。

学生需要能够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运动的图像化表示学生需要学会运动图像的绘制和分析,特别是v-t图和x-t图的绘制。

第二章:力1.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或者形状。

学生需要理解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力的分类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和剧烈等几种常见的力,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如何分解力、合成力以及推导合力公式。

5. 重心与稳定性学生需要掌握质点系重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稳定性。

第三章:功和能1. 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功。

2. 功率讲解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动能和动能定理学习动能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动能定理。

4. 势能和机械能讨论势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四章:波动1. 波的性质介绍波的概念、分类、特性和传播规律。

2. 机械波讲解机械波的传播、沿直线传播和波面的变化,以及驻波和波的干涉等。

3. 声波讲解声波的特点、传播规律、声强、频率、光谱和音速等。

4. 光波介绍光波的特性、反射、折射、透射和偏振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备课资料(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备课资料(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底片。

正常眼视物时,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3.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知识点1:眼睛眼睛的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相当于一架可变焦的照相机。

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个可以改变焦距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一个光屏。

如图所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折射能力变弱,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折射能力变强,也可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眼睛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 cm处。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例】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答案:D近视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因此用凹透镜做镜片。

远视眼和老花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某点的光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用镜片的透镜焦度乘D=×其度数是正数D=×100=×点拨: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的光路示意图。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答案:C点拨: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会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变得发散,使成得的像向后移,所以撤去眼镜,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只有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才可以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因此正确选项为C。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器 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器 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器知识点
一、透镜的分类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折射面之间的关系,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有两种,即双凸透镜和平凸透镜;凹透镜也有两种,即双凹透镜和平凹透镜。

二、透镜的焦距
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于一点的距离,记作f,单位为米(m)。

根据透镜的形状、曲率半径和折射率可以计算出焦距的大小。

三、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成像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

对于凸透镜来说,成像公式为1/f = 1/v - 1/u;对于凹透镜来说,成像公式为1/f = -1/v + 1/u。

其中,v为像距,u为物距。

四、透镜的应用
透镜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中,例如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相机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透镜,例如近视眼镜、放大镜等。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器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学生们在学习中应理解透镜的分类、焦距计算、成像公式和应用,同时要掌握透镜的特性和光学原理,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学习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3.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综合应用.4.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动手体验:
(1)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
名言欣赏:
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视察和实验。 ——普朗克
凸透镜的应用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投影仪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倒立、放大、实像
③当f<u<2f 时
等于1倍焦距
不成像
④当u= f 时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视察蜡烛的像,视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小于1倍焦距
正立、放大、虚像
⑤当u<f 时
凸透镜焦距f = _____ cm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①当u>2 f 时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②当u=2 f 时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实像.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做2次实验,分别视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知识点精细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5.1透镜知识点精细梳理

5.1 透镜1.透镜的原理: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3.平行光: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1)会聚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物像等大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蜡烛,保持凸透镜不动,同时移动蜡烛和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的与蜡烛等大的像为止,则物距于像距的一半即焦距(3)观察虚像法: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光屏、凸透镜,将一较大的字贴在光屏上,头从凸透镜另一侧看光屏上的字,当出现该字正立放大的虚像后,逐渐加大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该字的虚像正好消失为止,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

(4)焦点入射法:在凸透镜的一侧放一光屏,另一侧放一点光源(如蜡烛、小灯泡),沿主光轴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与透镜直径相等的光斑为止,测出光源与透镜距离即为焦距。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体积相同的实心球甲和乙,在已经调好的天平右盘中放两个甲球,在左盘中放三个乙球,天平刚好平衡,则A.甲球和乙球质量之比为1:1 B.甲球和乙球的质量之比为2:3C.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为3:2 D.甲球和乙球密度之比不能确定2.小雪利用烧杯承载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的质量为40gB.液体的密度为1.00×103kg/m3C.液体的密度为1.33×103kg/m3D.当烧杯中装有60cm3的液体时,液体的质量为80g3.如图是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中的画面,拍摄的是合那高速公路的美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和方法。

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2.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描述。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知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投影仪能把小的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等。

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因素有关系?2.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可能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3.设计实验: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1、名词
(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
f
f
f
f
3、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形状
光学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花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 2f
f
u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2)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
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3)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4)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2f
照相机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2)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
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4)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像变小
(变大)
(5)成虚像时:
(6)当物体从远处向焦点靠近时,像逐渐变大,远离凸透镜
①当u>2f,物体比像移动得快
②当f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

(2)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3)明视距离:25cm 近点:10cm
2、近视眼:(1)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可以戴凹透镜来矫正。

(2)因为它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近视原因: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1)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可以戴凸透镜来矫正。

(2)因为它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原因: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

2、物镜:作用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3、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
4、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