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中山 非遗

中山 非遗

中山非遗中山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也是广东的辖地级市,古时的中山市也被称为是香山寺,中山市看名字便是清楚这名字是来自于孙中山先生。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舞蹈:醉龙舞醉龙舞又称“剪龙”、“转龙”,流行于现中山、珠海、澳门一带,因起舞时要“醉态朦胧”,故名。

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即传说中佛祖释加牟尼的诞辰,中山民间就要舞醉龙并吃栾樨饼。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崖口飘色是具有中山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一起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以及民间文化的创造力。

民间歌曲:中山咸水歌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汉族传统渔歌,又称“白话渔歌”,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的汉族民歌,也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民间习俗:小榄菊花会小榄菊花会是清代嘉庆甲戌年,由“菊试”、“菊社”等民间组织自发组织起来的赏花盛会,在盛会上各家族会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会期几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有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后发展成为每10年一度的“黄花会”。

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花会。

传统手工工艺:凉茶凉茶是汉族特色茶饮,是中草药植物饮料的通称。

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

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着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汉族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民间歌曲:白口莲山歌白口莲山歌是广东省中山市汉族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白口莲山歌是中山客家人的传统优秀民间音乐,是岭南地区汉族音乐的重要元素,是中山民歌的瑰宝。

中山乡土文化

中山乡土文化

中⼭乡⼟⽂化中⼭乡⼟⽂化中⼭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古称⾹⼭县,1925年,改名为中⼭县,以纪念孙中⼭先⽣,是中国唯⼀以伟⼈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丰富多样的乡⼟⽂化。

中⼭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民歌、舞龙狮鹤凤、崖⼝飘⾊等。

中⼭是民歌之乡,民间流⾏的民歌有咸⽔歌、⾼棠歌、⼤缯歌、客家⼭歌、鹤歌、姑妹歌、渔⿎、龙⾈、⼩调⼉歌等,其中以咸⽔歌和⾼棠歌最有特⾊,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于坦洲镇等⼤沙⽥区。

中⼭著名咸⽔歌,是⼈们为调剂⽣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的⼀种对歌酬谢的习俗。

各地多半在农忙之前或收获之后,搭起歌台,进⾏⽐试;中秋节时,还把船摇到江⼼,连成“中⼭咸⽔歌擂台”。

醉龙舞蹈是中⼭民间特有的⽂化,最早源于西区的长洲村。

每年农历的四⽉初⼋浴佛节祭祀后,群众将舞动醉龙,翩然巡游。

中⼭舞龙分为⽊龙、⽕龙、⾦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

时⾄今⽇,威风凛凛的醉龙舞其实更代表着回望传统与⽂化继承。

南朗镇崖⼝村的崖⼝飘⾊,源出于当地流⾏的⼀个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崖⼝⼀位谭姓青年因家境贫穷到邻乡做帮⼯,与邻村⼀位⽼郎中之⼥结为夫妻。

有⼀年发⽣海啸,把崖⼝⼀带淹没,后发⽣瘟疫。

谭⽒夫妇死⾥逃⽣,在娘家避疫中得⽼郎中传授祖传秘⽅后,⽇以继夜上⼭采药免费为村民治病,治好村中很多⼈,被村民赞为神医,誉为“活菩萨”。

但过度劳累终于把怀孕的谭妻累倒,导致流产⽽死,其夫也因上⼭采药失⾜跌下悬崖伤重⾝亡。

崖⼝村民为他们举⾏隆重葬礼,在五⽉初六⽇出殡那天,村中⼀位纸扎艺⼈为纪念这位⽆私妇⼥,按其⽣前模样扎制1个纸⼈,貌似菩萨,由其4个⼉⼦抬着纸⼈参加送葬。

此后,崖⼝各村乡民在每年农历五⽉初六⽇举⾏巡游兴起了“耍菩萨”祭祀谭妻。

后村中⼈认为,⽤⽵、纸裱扎的“菩萨”巡游太呆板,⽽且在巡游完毕后将菩萨焚化实在浪费,后村中习武之⼈从舞狮技艺中的“骑膊马”得到启⽰,将“耍菩萨”演变为在⼀个⽊板中竖上铁枝,将⼩孩固定在铁枝上扮演“菩萨”,由⼈抬着巡游。

中山风土人情简介

中山风土人情简介

中山风土人情简介
中山,古称“香山”,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与香港、澳门、珠海一衣带水,南与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顺德区接壤,西与中山市小榄镇、坦洲镇为邻。

全市东西宽63公里,南北长73公里,总面积1487平方公里。

市人民政府驻西区街道。

中山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

中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中山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素有“百越之地、广东之源”之称。

中山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明末清初史学家陈确、现代作家罗尔纲、当代书法家方毅都是中山人。

中山是广东省辖地级市,由中山市代管;辖东区、西区、南朗镇、石岐街道4个街道办事处和东升镇、五桂山镇2个镇;中山市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珠三角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77.8亿元。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代著名的“香山十三寺”之一的香山寺就坐落在我市境内。

—— 1 —1 —。

中山民风民俗

中山民风民俗

中山民风民俗饮食:1.咀香园杏仁饼咀香园杏仁饼创始于一九一八年,产于广东中山市。

因其外形似杏仁,故称。

已有八十余年历史,原属家庭自作自食;以后创制成为产品,外形改为圆形小饼。

先选取一级绿豆,经传统工艺精选制成绿豆粉;配以上等菊花精制而成。

饼身松脆,饼心香甜,入口松化,风味独特。

中山杏仁饼,以咀香园生产为正宗,规模最大,质量最佳,故又称咀香园饼。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及港澳地区。

2.中山乳鸽中山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厚、肌肉饱满而著名。

中山各宾馆、酒家制作的红烧乳鸽,更加受人欢迎。

中山地区历来有养鸽的习惯。

由于地处侨乡,一些华侨从国外引进优良鸽种,与本地优良鸽种杂交,所以乳鸽特别肥大肉厚。

中山乳鸽在饲养方法上也比较讲究,当幼鸽破壳而出,即以稻谷让大鸽吃后轮流向幼鸽灌浆。

约至十五天,乳鸽进入盛长期,需采用稻谷、麦米、绿豆,芝麻等精饲料饲喂。

到二十五天左右,乳鸽便可以长到一斤上下,这时用作烹调,肉质最上乘。

中山红烧乳鸽的制作,是先去掉鸽身嫩毛和取出内脏,将肉壳浸进刚滚的白卤水(配以丁香、大小茴、八角、花椒、桂皮、草果、绍酒、糖等)中约十分钟,让肉熟上味。

然后捞出并在鸽身上涂上一层脆皮糖浆(麦芽糖),掠干水分,放在油篱上,用勺将烧滚了的油反复往鸽身上淋浇,并翻动鸽身,使受浇均匀。

待鸽身起金黄色,皮脆,呈现玻璃透明状时便可上碟,并配以淮盐、隐汁,以便吃时调味。

这样制作的红烧乳鸽,皮脆肉滑,甘香爽口,食而不腻,色香味俱佳。

中山乳鸽除了红烧以外,还有炖、焗、炸、炒等多种制法,都是席上的佳肴名菜。

3.脆肉鲩脆肉鲩(huan四声)原产是在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江水库,是用水库的矿泉水,喂精饲料运用活水密集养殖法养育成的名特水产品。

因其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而得名,养出来的鱼,外形如旧,但肉质已变,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味道更为鲜美,还具肉质软滑、爽脆与众不同的特点,尤以鱼肚部分最佳,因这种鱼肉质带有韧性,固烹调制作繁多,生炒切片炒口感更佳、蒸(不要整条蒸)、炖、火锅(广东人较多),等各具风味。

中山:传统节日

中山:传统节日

中山:传统节日中山民性爱国爱乡,勤劳敦厚;富进取精神,为了谋生不惜背井离乡、远涉重洋艰苦创业;办事灵活求实,头脑敏锐,较少保守思想,力求创新;民风平和有礼,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崇尚正义,惟富有者多豪奢、爱面子、讲排场、慕虚荣。

根据中山人的民性民风,人民政府曾在80年代拟定“团结、爱国、求实、创新”为中山人精神。

传统节日春节即农历新年。

建国后习惯称农历新年为春节年初一,民间从子夜起至凌晨,多以香烛、斋菜等祭祖,燃放爆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新春联,取意为除旧布新、迎春接福。

在春节期间,男女老少都注重打扮,相互见面都讲些祝贺的话,长辈要给晚辈或未婚者“利是”(红包)。

许多家庭都习惯在年初一吃斋菜素食,小榄还喜吃糖饼甜食;饭后给长辈和至亲拜年。

是日城乡各地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

年初二俗称“开年”、“开(做)祃”(口语称开牙)。

民家多宰雄鸡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

这天全家吃荤,且较平时丰盛。

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俗呼赤口日。

建国前,民家喜欢在早晨开门往外泼水和洒米、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

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

今已无此陋习。

年初七俗呼人日,即人的生日。

许多人家习惯在当天煲粥炒粉作午饭。

小榄居民则在早上吃以各种肉类和蔬菜煮成的生日粥;也有吃用莲子、百合、花生、芝麻、橄榄仁、粉丝、干果等煮成的生日糖茶。

客家人则喜用萝卜丝和米粉搅合煮成萝卜糕作午膳。

从1988年起,中山市城区石岐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日,兴起一种以慈善助人为主题的称为“慈善万人行”的新民俗。

当晚,城区内外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配以“飘色”、舞狮、舞龙、舞鹤以及其他民间艺术队伍组成万人大巡游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西郊起步,沿孙文路步行至孙中山纪念堂。

沿途万人空巷,灯饰辉煌,一派热闹祥和的节日气氛。

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灯节。

旧俗在过去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这天到祠堂里或土地坛挂花灯,叫开灯或挂灯,到清明时才取下烧掉,叫结灯。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中山虽然立县的历史不很长,但除了传统的岁时节日、时令节日、其他节日的习俗外,尚有红白喜事之习俗。

例如:婚娶嫁俗、产育生子、成年冠礼、生日祝寿、死丧葬仪等等的风俗,这些习俗还是极富地方色彩和较为丰富多彩完备的,从中也可反映中山历史上的民间风尚习俗。

自有人类的出现,就有了原始的文明,而红白喜事习俗等礼仪,是始终贯穿于每个人得人生过程中的。

这些礼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也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这些红白喜事礼仪习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是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区,与其他汉族地区的习俗一样,都是崇尚红色,因此,在生辰、寿礼、婚嫁等礼仪中,都喜欢用红色来点缀,以表示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而白色则是汉族传统的丧服颜色(这与白族、鲜族等喜爱白色是不同的含义),表示悲哀和死亡。

但由于汉族有笑丧、哭丧以及避讳的风俗习惯,即避悲为喜,所以通常把丧礼称之为“白喜事”,也因此在历史上行成了“生、寿、婚、丧”四礼,习惯上统称为“红白喜事”,后来逐渐形成为“红白喜事”之习俗而世代沿袭。

1、婚姻习俗:中山历史上的婚姻习俗,与人口氏族的迁徙史、宗族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氏族的宗族律例、家族族规等村规族例的传承,以及所谓姑表亲、兄妹亲等近亲婚姻陋俗或不科学的习俗都有着很深的因果关系。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氏族等关系,婚姻习俗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区域性的共同之处。

据《香山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版记载:“婚礼用槟榔以当委禽(古代泛指订婚的定聘),不通谱无聘书,惟香山司、黄圃司独以此为重。

贫不能备礼者,无聘书亦必通谱、冠礼。

临娶始行三加礼,绅宦家时,一行之不行亲迎,花烛之夕设酌洞房,亲朋劝酒曰煖房,亦曰送房。

其有观新妇索酒食者曰闹房。

娶之明日拜舅姑行庙见礼,又明日婿从妇至其家拜见外舅姑。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精)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精)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国家级:民间舞蹈:醉龙舞项目简介: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

源起宋代,盛于明清。

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

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

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

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

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习俗传至当地。

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纱龙舞、草龙舞等,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从1996年开始被挖掘整理,由于主要传承人年事已高等原因,使其处于濒危状态。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项目简介:南朗镇崖口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约18.6公里的珠江出海口西侧。

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当地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

据清同治七年出版的《香山县志》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

”文字记载的就是南朗崖口飘色的盛况。

这一岁时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

崖口飘色原为民间岁时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色彩。

崖口飘色主要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与一般飘色不同,南朗崖口飘色以最有当地特色的“秋千色”为主,色芯、色脚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飘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更具人性化。

中山市本土传统文化内容五百字

中山市本土传统文化内容五百字

中山市本土传统文化内容五百字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

方言文化:
中山市的语言状况较为复杂,主要使用汉语方言,包括粤方言、闽方言及客家方言。

其中使用粤方言的人数最多,占总人口的84%,主要分布在北部冲积平原区和中部的石岐地区。

节日文化:
中山市拥有农历三月初三、元宵节、端午节、七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之外,还有四月初八浴佛节、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龙舟赛、小榄菊花会、飘色巡游等大型的民间盛会,其中菊花会是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赏菊画菊,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

嫁娶文化
中山传统婚俗流程:媒妁缀合、合年庚、相睇、送“利是”、男家下聘礼、女家受礼称“纳聘”、查三代、上头、祭祖、迎亲、出阁、过火盆、拜堂、摆喜酒、闹房、回门。

中山现代结婚流程:女方亲友送嫁妆—迎亲—向女方父母敬茶—出门—到男方新房—向男方亲戚敬茶—晚上迎宾—入场—致谢—敬酒—送客一三天回门。

饮食文化:
中山菜以制工精细、选料考究的技巧,将地方饮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山传统的本地菜式以粤菜为主,在五桂山的客家人中还保留有传统的客家菜式。

中山还形成了两种特别的饮食习惯,它们是饮茶和打甂炉。

中山的饮茶和北方的不同,并不是以品茶为主,而是以吃各种广式点心为主。

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
中山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种非遗项目在中山市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中山市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绚烂的色彩。

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岭南音乐、岭南木版年画、中山客家花灯等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中山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其中,岭南音乐是中山市非遗项目中的重要代表,它传承了岭南地区独特的音乐艺术,包括粤剧、木鱼、颬铃、打击乐等多种表演形式,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项目,中山市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非遗项目的经费支持、建立非遗基地、开展非遗传统技艺的培训等。

同时,中山市也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

中山市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正在取得显著成效,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中山市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山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相信在中山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山市的非遗项目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中山市的文化传统增添更多的魅力和活力。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

中山市红白喜事习俗<一>中山虽然立县的历史不很长,但除了传统的岁时节日、时令节日、其他节日的习俗外,尚有红白喜事之习俗。

例如:婚娶嫁俗、产育生子、成年冠礼、生日祝寿、死丧葬仪等等的风俗,这些习俗还是极富地方色彩和较为丰富多彩完备的,从中也可反映中山历史上的民间风尚习俗。

自有人类的出现,就有了原始的文明,而红白喜事习俗等礼仪,是始终贯穿于每个人得人生过程中的。

这些礼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也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这些红白喜事礼仪习俗,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是以汉族为主的聚居地区,与其他汉族地区的习俗一样,都是崇尚红色,因此,在生辰、寿礼、婚嫁等礼仪中,都喜欢用红色来点缀,以表示喜庆、欢乐、祥和的气氛;而白色则是汉族传统的丧服颜色(这与白族、鲜族等喜爱白色是不同的含义),表示悲哀和死亡。

但由于汉族有笑丧、哭丧以及避讳的风俗习惯,即避悲为喜,所以通常把丧礼称之为“白喜事”,也因此在历史上行成了“生、寿、婚、丧”四礼,习惯上统称为“红白喜事”,后来逐渐形成为“红白喜事”之习俗而世代沿袭。

1、婚姻习俗:中山历史上的婚姻习俗,与人口氏族的迁徙史、宗族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氏族的宗族律例、家族族规等村规族例的传承,以及所谓姑表亲、兄妹亲等近亲婚姻陋俗或不科学的习俗都有着很深的因果关系。

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氏族等关系,婚姻习俗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区域性的共同之处。

据《香山县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版记载:“婚礼用槟榔以当委禽(古代泛指订婚的定聘),不通谱无聘书,惟香山司、黄圃司独以此为重。

贫不能备礼者,无聘书亦必通谱、冠礼。

临娶始行三加礼,绅宦家时,一行之不行亲迎,花烛之夕设酌洞房,亲朋劝酒曰煖房,亦曰送房。

其有观新妇索酒食者曰闹房。

娶之明日拜舅姑行庙见礼,又明日婿从妇至其家拜见外舅姑。

中山市级非遗文化名录

中山市级非遗文化名录

中山市级非遗文化名录包括多个项目,以下列举其中一部分:
陈天觉故事
狮舞(黄圃醒狮)
曹步䦁花
古镇佛家拳
曹步周家拳
横栏五沙蔡李佛拳
中山罗梁武术
古籍修复技艺(中山港口)
骨木镶嵌雕刻技艺
木雕(大涌高浮雕)
中山民间牙雕技艺
酱油酿造技艺(中山酱油酿造技艺)
神湾菠萝种植和食品制作技艺
隆都九大簋传统烹饪技艺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石岐外感茶制作技艺)
大环华佗信俗
坦洲水上婚嫁习俗
刘氏毫火针疗法
石岐蔡家拳
张溪大棍
濠头郑家棍
中山罗梁醒狮
圣狮凤舞
马南宝勤王故事
中山民谣
黄圃三六九墟市习俗
粤绣(雪花仿真绣)
石岐乳鸽菜式烹饪技艺
神湾禾虫捕捞和烹饪技艺
中山装制作技艺
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
港口龙艇制作技艺
龙瑞粥品传统制作技艺
以上只是中山市非遗文化名录中的一部分项目,完整名单建议前往中山市政府官网查询。

这些非遗项目反映了中山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山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随笔:颂扬中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中山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随笔:颂扬中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中山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随笔:颂扬中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英文回答:The customs in Zhongshan are rich and diverse, reflecting the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ity.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known as Duanwu Festival, which is celebrated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participate in dragon boat races and eat traditional sticky rice dumplings called zongzi. It is believed that these activities can ward off evil spirits and bring good luck.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in Zhongshan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People gather to admire beautifully decorated lanterns and solve riddles written on them. This festival symbolizes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 and the coming of spring.Additionally, the locals in Zhongshan have a strong tradition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deeply rooted in Confucianism. They highly value respecting and caring for their parents and ancestors. An example of this is the annual Qingming Festival, also known asTomb-Sweeping Day, where people visit the graves of their loved ones, clean the tombstones, and offer food and flowers as a sign of respect.中文回答:中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

中山的民间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

中山的民间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

中山的民间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一、传统绘画艺术:中山地区的传统绘画艺术流派繁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中,岭南画派是中山地区最为著名的绘画流派之一。

岭南画派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以其写实的技法、细腻的笔墨而闻名于世。

它以山水、花鸟等题材为主,通过精心描绘,展现了中山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二、民间音乐舞蹈:中山的民间音乐舞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了龙狮舞、广场舞、锣鼓队等。

其中,龙狮舞是中山地区最为独特的一种表演形式。

龙狮舞通过舞龙和舞狮两种形式,展现了威武、灵活的形象,以及中山人民勤劳、开朗的精神风采。

三、传统手工艺:中山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以制陶、木雕、刺绣等为主。

其中,制陶技艺在中山地区历史悠久,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山制陶工艺讲究选材、制胎、上釉、烧制等环节,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雕刻,制作出的陶器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传统戏剧表演:中山地区的传统戏剧表演形式有粤剧、木偶戏、皮影戏等。

这些传统戏剧在中山久享盛名,承载着中山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粤剧是中山地区最为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优美动人的舞蹈而闻名于世。

五、民俗节庆活动:中山地区的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寿康节、佛诞节、元宵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山人民的团结、勤劳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些活动,中山人民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民间艺术形式。

在中山地区,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从传统绘画、音乐舞蹈、手工艺制作到戏剧表演和民俗节庆活动,都展现了中山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山的文化底蕴,也为中山人民带来了欢乐和艺术享受。

中山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地方特色,也是中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中山有哪些独特的传统节目或表演?

中山有哪些独特的传统节目或表演?

中山有哪些独特的传统节目或表演?一、狮舞狮舞是中山传统节目中备受瞩目的一环。

它源于中国民间传说中神兽“狮子”的形象,舞者们通过身体的灵活运动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展现出狮子神韵的动态美。

狮舞通常由两人扮演,一人扮演前腿和头部,另一人扮演后腿和尾巴。

整套狮舞表演充满着独特的中国风俗文化特色,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二、龙舟赛龙舟赛是中山传统节目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作为中国传统的龙舟节庆活动,每年端午节期间,中山都会有盛大的龙舟赛事。

这项传统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深受中山人民的喜爱。

龙舟赛将划龙舟和赛龙舟两个环节相结合,既有参与者的体力与默契的考验,又有观众的欣赏和呐喊助威,将整个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三、京剧表演京剧是中山传统节目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

京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优雅的身姿、婉转的声腔和精湛的化妆技巧,在传统的面目背后融入现代的表现手法,更加突显了中山的文化传承。

四、杂技表演杂技是中山传统节目中一种富有创意和独特技艺的表演形式。

通过各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和特技,杂技表演既体现了中山人民对生命力和活力的追求,又体现了中山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精神。

杂技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对中山人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五、舞狮舞狮是中山传统节目中让人津津乐道的节目之一。

舞狮表演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和表演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采用了独特的表演技巧和动作动态,表现出狮子的神韵和力量。

在中山的传统节日或者庆典活动中,舞狮表演常常被当作开场秀,为整个活动带来了浓厚的喜庆气氛。

中山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目和表演形式,如狮舞、龙舟赛、京剧表演、杂技表演和舞狮表演等。

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中山人民的独特风情,更是中山古老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这些传统节目和表演,中山向世人展示了其雄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中山人民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美好。

端午节(黄圃赛龙舟习俗)

端午节(黄圃赛龙舟习俗)
“旺龙”:择潮水上涨的吉日良时进行,备好生果礼品,在龙船坞附近祭拜神灵。请法师做法祈祷。同时把 坊间供奉的庙神请到文船神楼中座镇,以煮好的黄皮叶水拂洒洁净船身。当坊中有名望者为龙头点睛后,舵手将 龙头龙尾安装于龙船上,全部桡手下船就位,用一只大红公鸡摘冠滴血于龙头上,交众桡手逐一从头上后传至船 尾,谓之“生鸡过头,消灾避祸”。还有一种形式是把一盆盛装了姜醋的砵头由各桡手从船头到船尾依次传递, 喻之为“添丁发财”。待向选手派发利是后,即鸣点鞭炮,众桡手便起桡划水,让龙舟在船坞附近前后进退两次 (三进二退),喻平安返家。随后借涨潮之势出海。旺龙期间,不允许孕妇及污秽之人观看。桡手在训练期间, 要禁欲,集中祠堂食宿 。按照中山市黄圃镇当地风俗,经过旺龙仪式的龙舟黄圃镇举办大型的龙舟比赛活动 。 2015年6月20日,黄圃镇端午节民间盛事赛龙舟举行 。 2019年9月19日,黄圃镇举行“味可道杯”非遗墟市嘉年华暨第六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传统手工花灯 亲子绘饰大赛,并展出黄圃赛龙舟习俗 。 2022年6月3日下午,2022年黄圃镇鳌山村端午游龙活动在村内猛岗涌启动 。 荣誉表彰 20世纪80、90年代,黄圃镇上举行大型龙船比赛“运马安”中获三次榜首,高标两面,第一名锦旗一面,锦 旗存放在北约庙中 。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传承谱系
黄圃赛龙舟习俗是集信仰、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反映出岭南水乡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传 承延续至今已成为维系中国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的重要场景 。
谱系简图 代表性传承人物 杨卓流,男,汉族,1945年出生,中山市黄圃镇人。2013年1月被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为市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文化轶事
黄圃五古坊中有这样一个流传,说北头坊有两艘龙舟,一艘称“瞌睡猫”,比赛时鞭炮声越响则速度越快, 另一艘“白鹤”则相反,鞭炮声越响速度越慢,谓“白鹤怕枪声 ”。

中山市民俗风情

中山市民俗风情

猜一猜
白里透红,形似吊钟, 表示新一年美好生活 的钟声,还表示“金 钟一响,黄金万两”。
• 中山人家里喜插桃花,寓意“大 展鸿图”。中山话“桃”与“图 ”同音,红桃即为鸿图,祈望来 年运。 • 猜一猜 • 男女青年插上一枝桃花?
国内外品种
• 河南洛阳牡丹 • 比利时杜鹃 • 西洋兰
洛阳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京城",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 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 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 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 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 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 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 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 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 倩姿芳容。
崖口飘色
崖口飘色从唐贞观年间的“耍菩萨”民间祭祀游行发展而来, 到明初改为小童扮演人物。
崖口麒麟舞
麒麟是古代相传的一种像鹿的吉祥物,素有“麒麟送子”的吉 祥象征,亦借喻为杰出的人物。
崖口麒麟舞
历史上的麒麟舞与龙狮鹤凤等民间舞一样,均为动物舞, 口麒麟舞出现在明代晚期,在“飘色”、“布绣”巡游的同 出巡。
中山民歌
中山历来是民歌之乡,民歌的历史非常久远。 但民歌源于何时难以考证。
钓鱼仔
钓鱼仔定是钓鱼郎? 我问你手执鱼丝有几多十壬长, 几多十壬在海底? 几多十壬在手上? 还仲有啰, 几多十壬在船旁。 我是钓鱼仔又不是钓鱼郎, 我手执鱼丝九十九壬长, 三十三壬在海底, 三十三壬在手上, 还仲有啰, 三十三壬在船旁。
牡丹仙子
牡丹仙子选拔赛

中山市的春节习俗具体有哪些_春节

中山市的春节习俗具体有哪些_春节

中山市的春节习俗具体有哪些每个地方在过春节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中山市,过年有哪些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山市的春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中山市简介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连广州,东邻香港、深圳,南接澳门、珠海。

中山市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香山县(现中山市)翠亨村诞生。

中山市又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60多万人,旅居世界五大洲的64个国家和地区。

中山市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及一大批工业园区,是外商投资和发展经贸合作的理想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中山市属滨海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季风气候比较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8°C,年均降雨量1747.4毫米。

中山市风光幽美,钟灵毓秀,她以优雅的城市风貌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和荣获联合国授予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荣誉。

建成了一山(五桂山)、六点(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中山温泉、长江乐园、石岐、小榄、中山港)的旅游网络;中山文化旅游步行街既保留了昔日的建筑风格,又增添了现代化色彩;中山海上庄园纳映日红荷连天碧色,园外,水交织帆影绰绰,一幅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呈现眼前,被命名为广东省生态旅游农业基地。

景观:中山故居、五桂雄峰、长江叠翠、孙中山纪念堂、广丰村旅游区等。

中山市过年习俗1、扫屋:扫屋,亦称为扫尘。

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大致与中原汉族地区的“扫房”习俗相似,是过年前夕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

“年廿八(即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洗邋遢”为中山人过年前的一句口头禅。

扫屋实质是以大扫除的形式来送旧迎新。

但是过去中山人扫屋,是颇为讲究的。

扫屋开始时,先扫门口,再拿起长扫帚或是鸡毛扫、竹枝等工具在门楣上下划几划、扫几扫,然后就从外到里一直扫进去,即从大厅扫到厨房、从屋顶扫到地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国家级:民间舞蹈:醉龙舞项目简介:舞醉龙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

源起宋代,盛于明清。

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祭祀后举行巡游活动。

早期舞醉龙没有音乐伴奏,只有呐喊声,后随舞狮鼓点,以“三星鼓点”为主。

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

原舞醉龙者是在拜祀过程中随意舞龙头、龙尾,称为转龙,后发展成为民间舞蹈。

在舞蹈中,舞龙者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

醉龙源于中山,流传于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尤其是从长洲等地移居到澳门的中山籍邑民,也将四月八舞醉龙之习俗传至当地。

醉龙舞由自发的即兴跳神舞蹈,发展到道具舞蹈醉龙舞,深受乡民的欢迎,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在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中,有各种各样的龙图腾舞蹈,如金龙舞、银龙舞、云龙舞、板龙舞、纱龙舞、草龙舞等,醉龙舞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以其特有的表演艺术,融汇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瑰宝。

醉龙舞于1951年后沉寂,从1996年开始被挖掘整理,由于主要传承人年事已高等原因,使其处于濒危状态。

2008年6月,醉龙舞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项目简介:南朗镇崖口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东南约18.6公里的珠江出海口西侧。

南朗崖口飘色是流行于当地各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于每年农历五月初六“龙王诞”举行。

据清同治七年出版的《香山县志》载:“每遇神诞日,张灯歌唱,曰打醮,盛饰仪从,舁神过市,曰出游,为鱼、龙、狮、象,鸣钲叠鼓,盛饰童男女为故事,曰出会景。

”文字记载的就是南朗崖口飘色的盛况。

这一岁时民俗活动一直沿袭至今。

崖口飘色原为民间岁时祭祀活动,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艺术色彩。

崖口飘色主要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为素材,与一般飘色不同,南朗崖口飘色以最有当地特色的“秋千色”为主,色芯、色脚不用固定在色梗上,出巡时随着秋千上下飘动,并且可以随时更换色芯、色脚,更具人性化。

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

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

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中山过年习俗要吃什么不同的民族、城市、地区在今天庆祝的方式和风俗习惯都是不一样的。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山过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中山过年习俗贴春联迎新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了过年时家家户户放鞭炮、挂桃符的盛况。

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

新年到来之前贴上春联,意在避邪驱灾、祈福祝愿。

早在1947年,中山图书馆组织春节征联活动,征联联首为“书能益智宜多读”。

征联活动得到热烈反响,一周内共收到应征的下联共1207条,冠军对联是:“墨亦尊仁且漫排”.县文献委员会主委郑彼岸先生评述:墨子兼爱非攻之说,比儒家中心理论的仁尤为彻底。

自汉武推尊儒术,罢黜百家,墨学始浸微,然真理终有昌明之一日。

排斥异端是不智的,思想越开放,则社会越进步。

该联获奖的理由可以理解为反对思想禁锢,鼓励百花齐放,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现实意义的。

去年底,市文化部门也开展了2012年“中山第一联”征集活动,共征集了200多位楹联爱好者创作的近600副对联,采用联为:“岐水沐春风喜润物无声立德修身弘博爱,桂山迎旭日欣兴城有道安居乐业享嘉年”,横批是“幸福和美”。

按照惯例,该联将悬挂在兴中道北端市人大政协大楼上,成为城中心的一道风景线。

年初一吃斋菜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后辈向前辈送上祝福,前辈向后辈发放利市。

一家人在新年的第一顿饭,一般要吃斋菜,据说意为“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收获丰厚,每餐可以大鱼大肉。

俗称“罗汉斋”的斋菜一般用绍菜、木耳、芹菜、粉丝、虾米、冬菇等烹制而成。

从健康的角度看,初一吃顿斋菜对身体大有益处。

因为年前年后多半会饭局埋堆,趁此机会清理一下肠胃,是避免患上消化道节日综合征的上好方法。

不过有人却不以为然。

有位生意人说,最恨就是年初一吃斋的做法了,新年头就吃斋,不就是叫我这一年都要“吃斋”?睬佢都傻!此公这番言论,皆因广东话里的“吃斋”还表示冇料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民歌
中山历来是民歌之乡,民歌的历史非常久远。 但民歌源于何时难以考证。
钓鱼仔
钓鱼仔定是钓鱼郎? 我问你手执鱼丝有几多十壬长, 几多十壬在海底? 几多十壬在手上? 还仲有啰, 几多十壬在船旁。 我是钓鱼仔又不是钓鱼郎, 我手执鱼丝九十九壬长, 三十三壬在海底, 三十三壬在手上, 还仲有啰, 三十三壬在船旁。
崖口飘色
崖口飘色从唐贞观年间的“耍菩萨”民间祭祀游行发展而来, 到明初改为小童扮演人物。
崖口麒麟舞
麒麟是古代相传的一种像鹿的吉祥物,素有“麒麟送子”的吉 祥象征,亦借喻为杰出的人物。
崖口麒麟舞
历史上的麒麟舞与龙狮鹤凤等民间舞一样,均为动物舞, 口麒麟舞出现在明代晚期,在“飘色”、“布绣”巡游的同 出巡。
端午赛龙舟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端午 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赛龙舟
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初十的10天内,各村镇以船会 友,相互拜访,在河、涌举行竞渡活动。
石歧区水上龙舟
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下游,水网交错,因而赛龙舟成为中山一项源远流长 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据明代嘉靖《香山县志》开始记载:"端午为粽祀神 或采画龙舟,水中竞渡„„"可见端午赛龙舟在中山历史悠久。 石岐的龙舟,以紧邻河涌的张溪、南下、基边、员峰、西厂、上基、 大墩、岐头、厚兴最为盛行。每年的四月下旬,各乡选好吉日,在宗祠、 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后,由村内最年长的老人率众将上年埋藏在龙舟 坞里起出龙舟,洗净修补上油。然后由村中德高望重者用碌柚叶等为龙舟 净身,在龙舟插上龙头龙尾,并在龙头龙尾上簪花戴红进行龙舟下水仪式。 村中年轻力壮的近80名男子就会将龙舟扒到河涌上演练,谓之"出龙"。到 了五月初五,石岐各乡的龙舟就会在岐江河上进行赛龙夺锦,胜出者奖励 大埕烧酒和大只烧猪。当晚,在乡中大摆"龙舟饭"。参加龙舟竞渡和为龙 舟赛出力的人士都可以吃龙舟饭,吃完龙舟饭后,一番拜祭仪式后,将龙 舟重新埋到河涌的龙舟坞里,谓之"收龙"。
■链接龙舟体现"南越(粤)文化"
重阳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按照 易经》所述,“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是为“重九”即两 相重,故名重阳。
沙溪龙狮鹤凤舞
沙溪镇现有民间艺术队伍41支,参与“龙、凤、鹤、狮”舞 的表演者多达1200多人。
沙溪龙舟鹤凤舞
沙溪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鹤歌鹤舞、龙凤舞、 狮子舞等三大系列,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
猜一猜
白里透红,形似吊钟, 表示新一年美好生活 的钟声,还表示“金 钟一响,黄金万两”。
• 中山人家里喜插桃花,寓意“大 展鸿图”。中山话“桃”与“图 ”同音,红桃即为鸿图,祈望来 年鸿运。 • 猜一猜 • 男女青年插上一枝桃花?
国内外品种
• 河南洛阳牡丹 • 比利时杜鹃 • 西洋兰
洛阳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 京城",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洛阳是十三 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 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 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 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 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 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 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 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 倩姿芳容。
男女婚嫁坐花车
花市时间
• 春节前几天开始,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 月初一凌晨结束。
花市地点
• • • • • 沙岗墟公园 中山市体育馆 逸仙湖公园 紫马岭公园 孙文纪念公园
逸仙湖公园
花市的花
• 菊花、年桔、芍药、万寿菊、吊钟、桃花 、水仙花。
四季桔表示四季吉 利,果实累累,象 征发财吉利,金桔 可吃,香脆甘甜, 春节过后,用蜂蜜 将金桔浸泡起来, 可治疗哮喘。
牡丹仙子
牡丹仙子选拔赛
• 花海遨游,美丽绽放。为活跃文化市场,提高广大青年参 与牡丹花会的积极性,展示洛阳“牡丹之城”的形象,并 为优秀青年搭建走向成功的理想平台,特举办“花海遨游 · 美丽绽放--中国· 洛阳‘牡丹仙子’选拔大赛”。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 报名时间(仙子下凡):2010年4 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 月5日-5月5日 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 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 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 冠军——花王姚黄:奖金10000元 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 亚军——花后魏紫:奖金5000元 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 季军——洛 阳 红:奖金3000元 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
送郎一条花手巾
画眉唱歌似弹琴,妹子唱歌郎接音, 两人勤劳来生产,似盏油灯一条心。
送郎一条花手巾,郎爱妹子记在心, 手巾绣着七个字,努力生产赛赢人。 好花生在好花园,妹好难怪哥来缠。 只因亚妹劳动好,绣花织布又耕田。
亲妹难舍有情郎,难舍我郎劳动强, 亲哥驶牛妹送草,相爱甜过冬蜜糖。
大沙田的传说
啊依哟,啊依哟 一个仙女变成一个村姑 一个村姑种下一片金禾 一片金禾送给一村穷人 穷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望不尽的大沙田 听不厌的老传说(哟) 传给了爷爷传给了爹爹传给了我 潮水涨了潮水落(哟) 传说依然是传说 啊咧 啊咧 潮水涨了潮水落(哟) 传说依然是传说 啊咧 啊咧
慈善万人行
每年春节前开始一直到元宵节,中山各界将围绕“救死扶伤 扶危济困,敬老助残”这一主题,举行百万市民爱心大行 动,即全市性的慈善万人行活动。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又称年宵花市,是除夕中山全民性的鲜花集市。 每逢新春佳节,美丽的中山处处张灯结彩,盛世花开, 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迎春花市
屋前屋后种花 厅堂房内摆花 开业志庆送花篮 男女婚嫁坐花车
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具有850多年的历史,民族风 情浓郁,民族艺术丰富多彩。这个小城,既能感到现代文 明的强劲活力,又能领略到传统岭南民俗文化独特韵味。
慈善万人行
1988年的大年初七,为给中山福利院筹集资金,改善孤寡 老人的生活条件,由中山市文化局、民政局联合发起举办 第一届中山市敬八,沙溪人过浴佛节时,沙溪圣狮、象角 村民间艺术团都会自发地联合组织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 大巡游”。
沙溪浴佛节
浴佛节艺术大游行阵容鼎盛,达数千人、大灯笼、大铜 锣、铜鼓、喇叭、中西乐队、旗帜在前,龙狮凤鹤殿后, 中间位花篮、文武巡、飘色、八音、锣鼓架化妆表演等。
黄圃飘色
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中山北部重镇黄圃,其民间 艺术的代表就是飘色,而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
黄圃飘色
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黄 圃飘色,因历史的原因,随着破“四旧”等影响,于1961年 开始逐渐沉寂。
崖口飘色
南朗镇崖口村是中山市名闻遐迩的飘色之乡。而崖口飘色 很久以前就不存在了,不过当时不叫飘色,而称为“耍菩 萨”。
一群农夫办起座座工厂 座座工厂富了个个村落 个个村落就像缤纷花朵 芬芳四溢水乡南国 看不完的新鲜事 写不完的新传说(哟) 写在阡陌唱过江河醉在心窝 潮水涨了潮水落(哟) 传说不再是传说 啊咧 啊咧 潮水涨了潮水落(哟) 传说不再是传说 啊咧 啊咧 传说不再是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