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趣地物态变化
煮饺子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知识
![煮饺子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e213be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d.png)
煮饺子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知识嘿,咱今儿来聊聊煮饺子这档子事儿里藏着的物态变化知识哈!
你想啊,那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一开始硬邦邦地躺在案板上,就好像冬天里被冻僵了似的。
这时候的饺子皮和饺子馅,那可都是固态呢!
然后咱把它们扑通扑通丢进那热气腾腾的锅里。
水在下面欢快地咕嘟咕嘟冒着泡,这水啊,是液态的。
饺子们就在这液态的水里翻滚着,嬉戏着。
随着水温不断升高,奇迹发生啦!饺子皮和饺子馅慢慢变热,吸收着热量,这不就是在进行着热传递嘛!你说神奇不神奇?
再接着,锅里的水开始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大量的水汽往上冒,这不就是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了嘛!就好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
你说这煮饺子像不像一场小小的奇妙冒险?饺子在里面经历着各种变化,从固态到慢慢受热,再到被水汽包围。
咱煮饺子的时候还得注意呢,要是火候没把握好,饺子可就不乖啦!水要是烧得太厉害,那水蒸气就呼呼地往外冒,跟发脾气似的。
等饺子煮熟了,捞出来,热气腾腾的。
你咬一口,哇,那鲜美的汤汁流出来,饺子皮也变得 Q 弹有嚼劲。
这时候的饺子,不就像是经过了一场洗礼,变得更加美味可口了嘛!
你看,就这么个煮饺子的事儿,里面都有这么多有趣的物态变化知识呢!咱平时生活里的这些小事情,其实都藏着大学问呢!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煮饺子啊,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能让咱学到知识呢!以后再煮饺子的时候,可别光想着吃啦,也想想这背后的奇妙变化哟!。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d5e2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1.png)
初中物理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这个词听起来挺复杂,其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简直就是我们的“老朋友”嘛!想想冰块放在桌上,慢慢融化,水变成了液态;再想想把水煮开,水蒸气冒出来,哇哦,变成气态了。
初中物理教的这六种物态变化可真是有意思,咱们就来聊聊吧。
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物态可是物理的基础啊。
固态就像冰块,硬邦邦的,给你个大棒子都打不动;液态就像水,流动性强,想倒哪儿就倒哪儿;气态呢,就是那些看不见的空气,随时随地,感觉不到却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咱们在夏天喝冰水,冰块一放下去,慢慢变成水,真是神奇,恍若魔术!这就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咱们称之为“融化”,不就是冰块的命运吗?咱们聊聊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这个就叫“蒸发”或者“沸腾”。
记得那次做饭吗?锅里的水开了,水面上冒出蒸汽,像是小精灵在跳舞。
其实这是水分子获得了能量,飞到空中变成气体,像是飞出笼子的鸟儿,自由自在。
别看它们小,力量可不小,打个喷嚏就能把你弄湿,哈哈。
再说说气态变成液态,咱们称之为“冷凝”。
比如,早上起来,看到窗户上有水珠,恍如小星星挂在上面。
其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了水滴,就像是大自然给咱们的礼物。
好可爱呀,真想把它们收进瓶子里留着!再说那冬天的雾,早上出门,整个人都被雾包围,仿佛走进了仙境,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固态变成气态,咱们称之为“升华”。
这个过程就像冰雪融化,变成水蒸气,瞬间消失。
你是不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记得小时候看过冰箱里的冰块,有时候放久了就会变得小得可怜,原来就是升华在作怪。
这种神奇的变化就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搞得我们目瞪口呆。
然后是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这个过程比较少见,但也很有趣。
比如冬天的雪花,从空气中飘下来,变成白色的晶体,落在大地上,瞬间变得洁白无瑕。
咱们总是期待下雪,能打雪仗、堆雪人,真是乐趣无穷。
雪花就是气态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华,变成了可爱的小精灵。
还得说说液态与固态之间的“冻结”。
记得小时候,妈妈把水放进冰箱里,第二天早上拿出来,嘿,冰棒来了!一口咬下去,冷冰冰的,真是清凉无比。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5670a85acfa1c7aa00ccea.png)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
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
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
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
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
![物态变化_趣味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e1ed5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7.png)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趣味实验,观察和了解物态变化的现象,探究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实验器材:冰块、热水、冷水、玻璃杯、酒精灯、温度计、剪刀、塑料薄膜、镜子、彩色笔、蜡烛、火柴等。
实验内容:一、冰块融化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其状态。
- 将玻璃杯置于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 将玻璃杯置于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冰块在冷水中逐渐变小,最终融化成水。
- 冰块在热水中迅速融化,产生气泡。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冰块融化速度加快。
二、水滴蒸发实验1. 实验步骤:- 在玻璃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观察其状态。
-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 将玻璃杯置于通风处,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现象:- 水温逐渐降低,水滴逐渐减少。
3. 实验结论:- 通风加速水滴蒸发。
三、蜡烛燃烧实验1. 实验步骤:-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和烛芯。
- 将镜子放在蜡烛旁边,观察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
2. 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烛芯逐渐变短。
- 火焰在镜子上的反射为绿色。
3.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过程中,固态的蜡变为液态,液态的蜡变为气态。
四、雾气形成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杯口,形成一个小空间。
- 向空间内吹气,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塑料薄膜上出现水滴,形成雾气。
3.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形成雾气。
五、彩色笔溶解实验1. 实验步骤:- 将彩色笔放入装有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
2. 实验现象:- 彩色笔的墨水逐渐溶解,水变颜色。
3. 实验结论:- 温度升高,溶解速度加快。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趣味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了解了温度、压力等因素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跨学科物理厨房中的物态变化
![跨学科物理厨房中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b5edb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4.png)
跨学科物理厨房中的物态变化《跨学科物理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哇塞!你们知道吗?厨房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物理知识呢!特别是那些关于物态变化的秘密,可有趣啦!比如说,当妈妈煮开水的时候,那咕噜咕噜冒泡的水,就是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这叫汽化!就好像一个个小精灵着急地从水里冲出来,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好奇地问妈妈:“水变成气跑掉了,那水不是越来越少啦?”妈妈笑着说:“对呀,所以煮东西的时候要看着锅,别让水都跑光啦!”还有还有,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淇淋,表面很快就会有一层小水珠。
这难道是冰淇淋哭了吗?哈哈,才不是呢!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淇淋,从气态变成了液态,这叫液化。
我一边舔着冰淇淋,一边跟爸爸说:“爸爸,这是不是就像冬天我们哈气,嘴里的热气一出来就变成了白花花的雾呀?”爸爸点点头说:“聪明的小家伙,这道理是一样的呢!”再想想,冬天窗户上那美丽的冰花,是不是像一幅神秘的画?这是因为室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户玻璃,直接从气态变成了固态,这叫凝华。
我看着那冰花,忍不住跟小伙伴说:“这冰花就像仙女洒下的魔法粉末,一下子就变出了这么漂亮的图案!”小伙伴也兴奋地说:“是呀是呀,真神奇!”还有呢,妈妈蒸馒头的时候,锅里的水先汽化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锅盖,又液化成小水珠。
这一上一下的变化,多有趣啊!我对妈妈说:“妈妈,这就像小水珠在玩蹦床,跳上去又落下来。
”妈妈听了哈哈大笑。
你们看,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是不是超级有趣?这不就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实验室嘛!我觉得呀,生活中到处都藏着科学的秘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好多好多好玩的事情。
所以说,物理知识可不是只在书本里,就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厨房里呢!我们一定要多多留意身边的这些奇妙现象,这样就能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啦!。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b8218c0de80d4d8d05a4f91.png)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因为持续地蒸发吸热,所以水温比气温要低。
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很多水,这些水会持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持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
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
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febd4e3da38376baf1faebf.png)
三一文库()/初中二年级〔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
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
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
物理物态变化顺口溜
![物理物态变化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5c0da0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8.png)
物理物态变化顺口溜
物态变化可有趣啦,咱来个顺口溜就好记多啦。
固态液态和气态,物态变化真奇妙。
熔化就像冰化水,吸收热量温度跑。
固体变成了液体,就像冰块在撒娇,温度一高就变样,成了一滩水来闹。
凝固呢是反着的,液体成固状态牢。
水变冰来很常见,热量一放就冻牢。
好比水在冬天里,冷得不行就变冰雕。
汽化有两种模样,蒸发沸腾都很俏。
蒸发慢悠悠地干,液体表面气就飘。
像那湿衣挂外边,不知不觉就干了哟。
沸腾可就热闹啦,液体内部气泡冒。
达到沸点就开闹,咕噜咕噜真热闹。
液化是气变液呀,遇冷就把身来掉。
水蒸气儿一遇冷,小水滴儿就来抱。
就像冬天哈口气,镜片上面雾缭绕。
升华有点神奇啦,固体直接变气跑。
樟脑丸儿变小了,那就是在升华掉。
不经过那液态哟,直接就往空中飘。
凝华和升华相反,气体直接固体造。
冬天窗户冰花妙,就是水汽凝华了。
从气直接变固体,就像魔法来变招。
这些物态变化呀,生活当中到处找。
明白它们的道理,物理学习没烦恼。
只要把这顺口溜,好好记住就得了。
没事就拿出来念叨,保准知识忘不了。
就像和物理交朋友,这顺口溜就是见面的小暗号。
咱把这物态变化的事儿,当成好玩的故事来唠,学起来轻松又美妙,再也不怕物理把咱考。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40165e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e.png)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态变化,令我们不禁赞叹自然的奇妙和科技的进步。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有趣的物态变化现象。
水的三态变化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物质,而它的三态变化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在不同的温度下,水会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当水在0℃以下时,变为固态,变成冰。
大家常看到的冰块、雪花就是固态的水。
当温度升高到0℃及以上,水就会变成液态,流淌在瓶子里。
当温度继续升高到100℃,水开始沸腾,变成气态,蒸发出来。
这样的三态变化,令人惊叹。
生命的物态变化除了水的三态变化之外,生命也经历着不同的物态变化。
人类的出生就是一个生命物态变化的示例。
一个小小的精子和卵子在孕育的过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生命体——人类。
而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也有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物态变化现象。
例如,成长中的变化,从婴儿变成小孩,再变成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是人类生命物态变化的一个体现。
热力学的物态变化除了水的三态变化,热力学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表现。
温度的变化是热力学物态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物质受到温度的影响,将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人们常见的热能物态变化的方式是汽车引擎使用汽油和空气,然后将化学能转换成热能进行工作。
当汽车引擎工作中,热能转化成动能,使汽车向前行驶。
再如,冬天的采暖也是热力学物态变化的表现。
当空气中温度低于22摄氏度时,人们就开始使用采暖设备来将热能传递到空气中,起到采暖效果。
身体的化学反应除了上述的物态变化,人类的身体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人类的肺部中,我们会吸入氧气并与体内的糖和脂肪反应,产生能量。
反应产生的能量会被身体利用,让人类感觉到生命力和活力。
再如,我们的骨骼还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生的骨细胞取代了旧的骨细胞。
这种化学反应的变化不仅会改变我们的骨骼结构,还会改变我们的身体整体构造。
物态变化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无论是从气态、液态和固态的水的三态变化,还是人类的物态变化,或是身体中的化学反应,我们都不能忽略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厨房中物态变化的例子
![厨房中物态变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8e2646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7.png)
厨房中物态变化的例子《厨房中的奇妙物理世界》咱平常下厨做饭的时候,可能没太留意,其实厨房那可是个充满了各种物态变化的小世界呀!嘿,别不信,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就说个最常见的吧,咱烧个水。
把水倒进锅里,打开炉灶,不一会儿那水就“咕嘟咕嘟”地开始冒泡泡啦,这就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来个华丽大变身,跑掉啦!这不就是“汽化”嘛,看着水汽腾腾上升,就好像水在锅里跳起舞来了,特别有意思。
还有呢,有时候做饭热气腾腾的,那厨房的窗户玻璃上就会蒙上一层水汽。
这就是气态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又变回液态小水珠啦,这就是“液化”。
看着那些小水珠,就好像玻璃在出汗一样,哈哈,有趣吧。
烙饼的时候也有奇妙现象哦。
和好的面团,那是软软的,可一旦放进锅里烙一会儿,就变得硬邦邦脆脆的了。
这可真是个神奇的过程,面团里的水分慢慢蒸发掉了,从柔软的状态变成了酥脆的,这也是一种物态变化哦。
再想想熬粥的时候,那热气飘满整个厨房。
等粥熬好了,放一会儿,表面就会结出一层薄薄的皮。
这是因为水分蒸发了呀,剩下的东西就变得浓稠起来,结成皮啦。
这就好像粥给自己穿上了一层保护膜一样,厉害吧!还有哦,咱冻在冰箱里的肉,硬邦邦的跟石头似的。
等拿出来化冻的时候,慢慢就变软了,这就是冰变成了水呀,也就是固态变成了液态,“熔化”啦。
你瞧,厨房虽然不大,但这里面的物态变化可真是千奇百怪。
我们每天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见证着这些奇妙的物理现象呢。
有时候感觉厨房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屋,这些物态变化就是魔法的一部分。
下次再进厨房,可别忘了留意这些有趣的现象哦,说不定你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呢!还真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厨房也不例外呀!哈哈,让我们在厨房中一边享受烹饪的乐趣,一边感受这奇妙的物理世界吧!。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2e40b765901020207409c7e.png)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
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
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子的外面结成了一个冰壳。
取出后掰开冰壳,发现里面的柿子都已经熔化了。
这有什么奥秘呢?解析:当水中含有杂质,如糖水、盐水等,其凝固点不在为0℃而是低很多。
柿子的含糖量很高,冻柿子的温度要低于0℃。
将其用凉水泡一会,水就会把热量传给柿子,从而使柿子的温度升高,而外面的水温将会下降。
又因为柿果液的熔点低于0℃,所以温度还没上升到0℃就会熔化,此时外面的水的温度虽然已降到0℃,但由于其温度仍高于柿子里的温度,故还会继续向柿子传热,这样与柿子表层接触的一层水就会结成冰。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86cf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d.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物态变化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嘿,咱们就聊聊这事儿吧。
大家都知道,物态变化主要分为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状态就像是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时而严肃,时而调皮。
你看,固态的冰块就是个老实人,坚硬得像块石头,站得稳稳当当,完全不怕摇晃。
冰块在水中融化,瞬间变成了水,嘿,真是让人惊讶啊,水可就活泼多了,四处流淌,像个调皮的小孩,哪里都去得了。
再往下说,水蒸气可真神奇,水一热,立马就变成气态,瞬间从一个乖乖女变成了飞扬的少女。
想象一下,水在锅里沸腾,冒出的水蒸气就像是小精灵在跳舞,轻盈又自由。
谁能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水蒸气,其实在空气中无处不在,像个隐形人,既给我们带来湿气,又悄悄滋润着大地。
就像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总是让人觉得很温暖。
要说物态变化,那就离不开温度。
温度就像是个调皮的老师,控制着物质的行为。
天气一冷,冰块乖乖待在冷库里,天气一热,冰块就乐得融化,成了水。
温度高的时候,分子活动可就像开了车,疯狂得不行,碰撞得咣咣响,搞得气态的水蒸气满天飞,形成了朦胧的雾气。
天气一变,水蒸气遇冷又冷凝成水珠,滴滴答答,像是在唱歌。
说到冷凝,真是一场美妙的表演。
那些小水珠,慢慢从空气中聚集,仿佛在开派对,最后聚成一滴滴清水,挂在窗户上,真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想象一下,早晨的阳光洒在这些水珠上,闪闪发光,简直像是点缀了无数颗小星星,真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再来谈谈升华和凝华,这两个小家伙简直就是物态变化的明星。
升华就像是那种勇敢的冒险者,直接从固态跳到气态,省略了液态的那一层。
比如说,干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放在常温下,立马就变成气体,真是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凝华则正好相反,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就像在空中施了魔法,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毯子。
物态变化不仅仅是物理现象,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天气热的时候喝冰水,水从冰块变成了液态,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冬天里,看到窗外的雪花飘落,心里那份温暖与快乐,仿佛回到了童年,重温无忧无虑的日子。
6个物态变化的例子
![6个物态变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7cd966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09.png)
6个物态变化的例子
1. 哇塞,冬天的时候,河水会结冰,这可是典型的液态变成固态啊,就像我们的心情有时候也会突然“冻结”一样。
2. 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烧开水的时候,水变成水蒸气飘起来啦,这就是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呀,就像我们开心的时候仿佛要“飞”起来了呢!
3. 哎呀呀,秋天的早晨,草地上会有露珠,这其实是空气中的气态水变成了液态,这多神奇呀,不就像是我们的情绪有时也会突然“凝聚”起来嘛!
4. 你们想想,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固态冰直接变成了气态水蒸气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就如同我们的困难也会不知不觉地“消失”呢!
5. 哇哦,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雾气,那是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呀,多像我们有时候也能华丽丽地“变身”呢!
6. 哈哈,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可是气态水蒸气变成液态小水滴啦,这和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奇妙的“变化”不是很像吗!
我觉得这些物态变化真的超级有趣,就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着,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呀!。
6种物态变化的概念
![6种物态变化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891203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0d.png)
6种物态变化的概念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个有趣的话题:物态变化!这可不是什么深奥的科学,而是我们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有趣现象!就像变魔术一样神奇!2. 熔化:这个最好理解啦!就是固体变成液体。
想想冰淇淋放在太阳底下会怎样?对啦,就会变成一滩糊糊。
这就是熔化!就像冰雪遇到太阳公公的热情拥抱,害羞地变成了水。
3. 凝固:这是熔化的反过程,液体变成固体。
就像把水放进冰箱冷冻室,过一会儿就变成了冰块。
或者是热乎乎的蜡烛油滴在桌子上,凉了之后就硬邦邦的,这都是凝固现象。
4. 汽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最常见的就是烧开水啦!看到锅里冒出的白色水蒸气没?那就是水在经历汽化呢。
夏天晒衣服,水分慢慢消失也是汽化,只不过速度慢一些,我们管这个叫蒸发。
5. 液化:气体变成液体,就像是天上的云朵变成雨滴。
还有啊,夏天拿出一瓶冰镇饮料,外面会蒙上一层水珠,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啦!6. 升华:固体直接变成气体,听起来很神奇吧?其实很常见呢!晒在外面的衣服上的霜,不用等它先变成水,就直接变没了,这就是升华。
樟脑丸放在衣柜里慢慢变小,也是升华现象。
7. 凝华:气体直接变成固体,就像是冬天,寒冷的玻璃窗上结出漂亮的霜花,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冰晶,美得像童话世界!8. 这六种变化就像是魔术师的变身术!它们在自然界玩起了躲猫猫:水变成冰,冰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变回水,简直是大自然的游戏!9. 有趣的是,这些变化都需要能量的参与。
就像熔化和汽化需要吸收热量,就好比是物质在"吃饭"补充能量;而凝固和液化则要释放热量,就像是物质在"减肥"。
10. 这些变化在我们生活中可重要啦!没有它们,我们就没有好喝的冰镇饮料,没有香喷喷的热水澡,也没有漂亮的雪花!11. 物态变化还教会我们一个道理:世界上的物质都在不停地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
就像水不管变成冰还是水蒸气,它还是水,只是换了个样子来见我们!12. 所以说啊,这六种物态变化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变的魔术,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神奇和趣味。
6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6种物态变化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a38d5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3.png)
6种物态变化的例子
1. 嘿,你知道吗?冬天咱们呼出的白气那可是气态变液态的典型例子呀!就像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不就是液化嘛。
就好比天上的云,不也是水汽聚在一起形成的嘛。
2. 哇塞,你想想,夏天冰糕拿出来一会儿就开始滴水,这可就是固态变成液态呀,是熔化呢!这就好像我们的心,遇到温暖的事情不也会渐渐融化嘛。
3. 嘿呀,你看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呢,这可是固态冰直接变成了气态水蒸气,这就是升华呀!这不就跟我们努力向上,直接跨越到更好的状态一样嘛。
4. 呀,下雨过后,地上的水慢慢消失了,这是液态变成气态呀,是蒸发呢!就如同我们的烦恼,慢慢也会消散掉的。
5. 哎呦喂,秋天早上草上的露水是咋来的呀?那是空气中的气态水变成液态水呀,是液化啊!就像我们的情感有时候也会凝聚起来呢。
6. 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多漂亮呀,这可是屋子里的气态水遇到冰冷的玻璃直接变成固态的冰呀,这就是凝华呢!如同我们的记忆有时候也会瞬间定格成美好的画面呀。
总之,这 6 种物态变化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啦!。
煮饺子时涉及的物态变化
![煮饺子时涉及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15444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4.png)
煮饺子时涉及的物态变化咱先说这饺子皮和馅。
在没下锅之前,那饺子皮是干干的,馅也是固态的。
就像一个个整装待发的小战士,安安静静地待在盘子里。
当把饺子下到锅里的时候,可就热闹起来啦。
锅里的水是液态的,温度还挺高呢。
饺子一进去,就像进入了一个大澡堂子。
饺子皮和馅就开始感受热量啦。
这时候啊,水的热量开始让饺子皮表面的水分变多,这其实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不过这个气态我们肉眼不太容易察觉。
而饺子皮呢,它里面的水分也开始增加,从原本比较干的状态慢慢变得湿润起来,这个过程有点像是固态的饺子皮在吸收液态水的滋润。
随着煮的时间变长,锅里的水一直在沸腾,这沸腾可是个很有趣的物态变化表现。
水在沸腾的时候,液态的水大量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咕噜咕噜地往上冒,就像在开一场热闹的派对。
饺子馅呢,也在发生变化。
它里面的油脂开始慢慢融化,原本是固态的油脂变得液态,和馅料里的其他成分混合得更均匀了。
这就像是馅料内部在进行一场小小的融合革命。
再看饺子皮,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开始变得透明,这其实是因为它吸收了足够的水分,里面的淀粉分子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也和物态有点关系呢,它从一种相对紧实的固态变得更加柔软,接近一种半固态半液态的感觉。
等饺子煮好了,把它捞出来。
这时候的饺子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的胜利者。
从下锅前的干干的固态,到在锅里经历了水分的吸收、油脂的融化、淀粉结构的改变,最后变成了一个饱满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美食。
这整个煮饺子的过程,物态变化无处不在,就像生活中的小魔法一样。
每次煮饺子,看着这些变化,就觉得特别神奇。
就好像这些小小的饺子在锅里演绎着一场独特的科学秀,告诉我们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有这么多奇妙的变化的。
而且吃着自己煮出来的饺子,那种满足感,也包含着对这些物态变化知识的小小得意呢。
炒菜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原理
![炒菜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03d68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d.png)
炒菜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炒菜里那些超有趣的物态变化。
这炒菜啊,可不仅仅是把食材弄熟那么简单,这里面藏着好多科学小秘密呢。
咱就说炒个简单的青菜吧。
刚把青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时候,那青菜叶子上可能还带着点小水珠。
这小水珠啊,是液态的水。
可是你看啊,在厨房放一会儿,这些小水珠就慢慢不见了。
这就是一个物态变化,叫做汽化。
啥是汽化呢?就是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偷偷地跑到空气里去啦。
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时候的青菜呢,可能还带着点冰箱的凉气,不过没关系,精彩的还在后面呢。
当我们把青菜放进热锅里的时候,那可就热闹起来了。
锅里的油啊,已经被加热得滚烫滚烫的。
这油在锅里是液态的,它被加热后会有一些小油滴溅起来。
这些小油滴可调皮了,就像一个个小炸弹,有时候还会溅到我们手上,可疼了呢。
不过这也说明油的温度很高啦。
这时候把青菜放进去,你能听到“刺啦”一声,就像青菜在和油打招呼呢。
青菜刚进去的时候,它里面的水分可就开始发生大变化了。
那些还残留在青菜里的液态水啊,遇到这么高的温度,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地变成水蒸气跑出来。
这也是汽化现象。
你看那锅里冒出来的白气,好多人以为那是水蒸气呢,其实啊,那是水蒸气遇冷又液化成的小水滴。
真正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根本看不见。
这就像水蒸气和我们玩了个捉迷藏,先变成气态躲起来,然后又变成液态让我们看到它的小身影。
再说说炒肉吧。
生肉是固态的,当把肉放进锅里的时候,肉的表面首先开始发生变化。
肉里的水分也是开始汽化,同时肉的颜色也在慢慢改变。
肉里的蛋白质啊,在高温的作用下,就像在做一场变身游戏。
它们开始变性,这个过程很复杂,但结果就是肉从软软的、红红的生肉,慢慢变成了有点硬硬的、颜色变深的熟肉。
这其实也是一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交织的过程。
还有啊,炒菜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盐。
盐本来是固态的小颗粒,当我们把盐撒进锅里的时候,盐颗粒就开始在锅里的高温环境下,慢慢地溶解在青菜或者肉渗出的水里。
坎儿井的物态变化
![坎儿井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bcfa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8.png)
坎儿井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排列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了不同的性质和特征。
坎儿井,作为一个常见的实验现象,展示了物态变化的奇妙之处。
本文将探讨坎儿井的物态变化,以及其相关实验原理和应用。
一、坎儿井的介绍坎儿井,又称坎儿泉,是由于涌出的水柱形状像儿童手指般小巧玲珑而得名。
它是一种常见于自然界的现象,如蕴含在地下的水源在斜坡上获得突破口时,便会以特殊的方式喷涌而出,形成坎儿井。
二、坎儿井的物态变化原理坎儿井的物态变化背后有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主要涉及到压力和液体的状态变化。
当水源受到外部压力的作用,在地下积聚一定的压力后,当这个压力超过了地上的压力,水就会被压力驱动,喷涌而出,形成坎儿井。
三、水的物态变化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坎儿井的物态变化,我们需要了解水的物态变化。
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温度降到0度以下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变缓,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形成了固态的冰。
当水温度升高到0度以上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从而水变为液态。
当水温度升高到100度时,水分子运动的速度足够快,分子间的吸引力完全消失,水开始转变为气态的水蒸气。
四、坎儿井实验现象通过坎儿井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在液态时产生升腾现象,仿佛水柱在地面上“飞”起来。
这种现象的背后依然是物态变化。
当水被加热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弱,液体开始变为气体。
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分子间的距离也变大,从而导致液体体积变大。
通过喷嘴,加热的液体通过坎儿井的特殊结构,产生了剧烈的蒸气和液体喷涌,形成了坎儿井的奇异景象。
五、坎儿井的应用坎儿井的物态变化现象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可以应用于科学教育和科学实验中。
通过坎儿井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并观察到这一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物理学和化学实验室中,坎儿井实验也被用于演示气体的生成、改变体积等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实验。
滴水成冰的物态变化
![滴水成冰的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c5ac0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7.png)
滴水成冰的物态变化1. 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超级酷的现象——滴水成冰!听起来像魔法对吧?但其实这可是实打实的科学呢!2. 有一天,小明和他的好朋友小红在寒冷的冬天里玩耍。
小明突发奇想,说:"嘿,小红,你说我们往外面泼点水,会不会立刻结冰啊?"小红笑着说:"你傻啦,水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冰呢?"3. 小明不服气,跑回家拿了一杯水。
他兴奋地喊道:"看好啦!"然后猛地把水泼向空中。
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水还没落地,就变成了一串晶莹剔透的冰珠子!4. 小红瞪大了眼睛:"哇塞!这也太神奇了吧!水怎么会这么快就变成冰呢?"小明得意地说:"这就是'滴水成冰'啦!我在科学书上看到过。
"5. 这时,小明的爸爸正好路过,听到了孩子们的对话。
他笑着说:"孩子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滴水成冰'吗?"两个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喊道:"想!"6. 爸爸解释道:"这其实是一种很特别的物态变化。
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状态吗?"小红想了想,说:"液体、气体和固体!"小明补充道:"就是水、水蒸气和冰!"7. 爸爸点点头:"没错!平常我们看到水变成冰,都是慢慢的过程。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比如温度非常低的时候,水可以瞬间变成冰,这就是'滴水成冰'现象。
"8. 小明好奇地问:"那为什么要泼出去呢?放在地上不行吗?"爸爸笑着说:"好问题!这是因为把水泼出去,水滴会分散成很多小水珠。
小水珠表面积大,更容易被冷空气包围,所以冻得更快。
"9. 小红突然想到了什么:"哦!就像我们吹泡泡一样,大泡泡不容易破,小泡泡一下子就破了!"爸爸竖起大拇指:"聪明!你理解得很对。
物理 物态变化
![物理 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0d7eb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1.png)
物理物态变化《神奇的物态变化》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有一种超级神奇的现象,那就是物态变化!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就拿水来说吧,在寒冷的冬天,水会变成什么?会变成硬邦邦的冰呀!本来能流动的水,一下子就变得一动不动,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多神奇啊!这就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你想想,水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冬天一到,它就安静下来,乖乖地变成冰。
夏天的时候,把冰放在太阳底下,不一会儿,冰就开始融化啦,又变成了水。
这难道不奇妙吗?冰怎么就又变回了水呢?这就是固态变回液态的过程。
还有呢,把水放在锅里加热,慢慢地,水就开始冒泡泡,变成了水蒸气,这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像个隐身的小精灵,一下子就跑掉啦!这就是液态变成气态。
反过来,冬天的时候,你从嘴里呼出一口气,那白气是什么?那就是气态的水蒸气变成了液态的小水珠呀!这就像小水珠在和我们玩捉迷藏,一会儿藏起来变成水蒸气,一会儿又现身变成小水珠。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做实验。
我们把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放进冰箱冷冻室,然后就等着看它的变化。
等啊等,等得我都着急了,“这水怎么还不变冰啊?”小伙伴说:“别着急,再等等。
”终于,水变成了冰,瓶子都被撑得鼓鼓的。
“哇,太神奇啦!”我们都兴奋地叫起来。
还有一次,妈妈做饭的时候,我看到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冒泡,变成水蒸气,把锅盖都顶起来了。
我问妈妈:“妈妈,这水蒸气跑哪儿去啦?”妈妈笑着说:“跑到空气里去啦。
”物态变化可不光是好玩,它在我们生活里用处可大啦!比如说,我们用的空调,不就是利用物态变化来调节温度的吗?还有冰箱,也是靠这个原理来保鲜食物的。
你说,如果没有物态变化,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那肯定会乱套啦!所以说,物态变化真的是太重要啦!我觉得啊,物理世界里的这些现象真的是太有趣啦,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物理,弄清楚更多神奇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有趣的物态变化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徐建强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面列举一些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析,以期抛砖引玉。
●用手直接拿刚出锅的鸡蛋时,感觉到烫,但当蛋壳表面的水蒸发完后再摸时,则更烫了,以致无法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解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
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
由鸡蛋内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这和把手沾湿了去拿更出锅的热馒头感觉不太烫一个道理。
●蒸馒头时总是上面的先熟,这是为什么?解析:蒸馒头是利用高温的水蒸气将热传递给馒头使其变熟。
刚从沸水中蒸发出来的高温水蒸气密度较小,能迅速升至蒸笼的顶端,所以蒸笼的最上层温度最高,馒头先熟。
●牙医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把一个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解析:用酒精灯火焰烤过的平面镜温度高于口腔内的温度,可有效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医生看不清牙齿,影响诊断。
●为什么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蹲下身子抱成团时,则觉得比站着暖和些?解析:夏季的气温较高,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
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
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水的蒸发速度就减慢了,水从身体上吸热的速度也随之减小,故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
●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的,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解析:刚出冰柜的冰棒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远低于嘴唇的温度,当其与嘴唇接触时,使嘴唇上的少量水分很快放热结冰,与冰棒凝固在一起,便粘住了嘴唇。
●为什么,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解析: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很大。
当户外空气低于0℃时,室内玻璃窗附近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将会放热,直接凝华成冰花,附着在玻璃内壁上。
虽然户外空气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水蒸气,但它的温度跟玻璃的温度相等,不具备凝华的条件,因此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壁。
●北方人冬天吃冻柿子时,先放在凉水中泡一会,发现柿子的外面结成了一个冰壳。
取出后掰开冰壳,发现里面的柿子都已经熔化了。
这有什么奥秘呢?解析:当水中含有杂质,如糖水、盐水等,其凝固点不在为0℃而是低很多。
柿子的含糖量很高,冻柿子的温度要低于0℃。
将其用凉水泡一会,水就会把热量传给柿子,从而使柿子的温度升高,而外面的水温将会下降。
又因为柿果液的熔点低于0℃,所以温度还没上升到0℃就会熔化,此时外面的水的温度虽然已降到0℃,但由于其温度仍高于柿子里的温度,故还会继续向柿子传热,这样与柿子表层接触的一层水就会结成冰。
这一过程要持续到柿子的温度上升到0℃为止,这时冻柿子就被一层薄冰包住了。
魔术表演给观众带来神奇的感觉,而一些魔术只是应用了简单的物态变化知识。
在此介绍几个简单的小魔术并加以解析。
●火烧手绢只见一个表演者让助手用火柴将手中的手绢点燃,并向空中扔去。
这时手绢在空中燃烧着。
待火熄灭后,却见手绢完好如初。
另一表演形式:把一棉布条,用水淋湿,在中间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着布条的两端,使其张开,用蜡烛的火焰烧有酒精的部分。
神奇现象出现了:在棉布条正对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像烛焰穿过了布条。
拿下布条一看,棉布条并没有烧焦。
解析:表演前把手绢用水浸湿(使手绢和酒精隔离),再放到酒精中蘸些酒精。
常压下,纯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会再升高,始终保持100℃,而布的燃烧温度超过100℃。
虽然酒精燃烧了,水被加热到沸点,但是在水的保护下,布不会被烧着,燃烧的只是酒精。
有兴趣者,可以尝试一下这个小魔术,教学时定会增加课堂气氛。
●煤火烧衣表演者脱下看似白帆布做的工作服上衣,把一个燃烧很旺的火红煤球,放在的衣服上,并把这个煤球用衣服包裹起来。
这时你一定认为衣服将会燃烧起来,但是过了一会,仍无火光出现,打开一看,煤球所烧之处安全无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令人费解吗?解析:其实这件衣服是用石棉做的,看上去跟帆布衣服相似。
由于石棉能耐一千度的高温,所以这件衣服是不会被烧破的。
●油锅捞钱江湖艺人经常表演,把手伸到沸腾的油锅里,出来的时候,手安然无恙,从中拿出一枚硬币,这便是“油锅捞钱”。
难道表演者的手真的可以耐高温吗?解析:其实这只是利用了不同物质沸点不同的道理。
江湖艺人的油锅里放的是油和醋,而醋的沸点只有60℃左右,远低于油的沸点。
翻滚的油锅里其实只有醋在沸腾,所以不会烫伤手。
生活、生产、科技与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山东省诸城市树一中学郑焕友隋海英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以固态、液态或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升华吸热。
在生活、生产、科技中物态变化吸热现象有什么应用呢?一、物质的熔化吸热的应用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清凉:夏天,我们在喝饮料的时候,常会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冰块在熔化时,要吸热,使饮料变的清凉可口。
冰的熔化冷藏:储存食品时利用冰熔化吸热,使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化雪冷: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冰熔化时吸热,使得气温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冷。
建造房屋的保温材料: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这种材料在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熔化,它熔化时吸收热量,使房间中的温度降低,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时它会凝固,凝固时放出热量,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使室温维持在一个适宜的温度。
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材料,保护火箭: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由于火箭头部与空气摩擦使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受热很容易熔化、汽化吸收箭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的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另外,高烧病人用冰块降温,夏天吃冰棒解热,冰镇啤酒都是利用冰的熔化吸热。
二、物质的汽化吸热的应用夏天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在地上洒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故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洗了脸后,脸上有水分,水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所以夏天天热,洗把脸就感到凉快。
擦酒精为中暑病人缓解症状:给中暑病人擦酒精,酒精容易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酒精蒸发快,从病人身上带走热量快,使中暑病人缓解症状。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快: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电风扇的工作,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沙漠冰箱: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当地居民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
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沙子,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中,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中洒些水,由于水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食物和饮料保持较低的温度,这样就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沙漠羊皮袋:在沙漠里旅行的人,常用一个羊皮袋来装水,由于羊皮袋中的水不断地渗出,然后蒸发,蒸发吸热有降温制冷作用,使袋中的水温度较低,虽然气温较高,但是水喝起来清凉可口。
夏天食物放在水缸中防变质:夏天,没有冰箱的农村家庭,为了防止饭菜变质,常把饭菜放入菜盆,再把菜盆放入水缸中,让菜盆浮在水面上。
由于水缸中的水不断蒸发吸热,使水缸内的温度降低,从而使饭菜的温度降低,不致于使饭菜变质。
手术麻醉:医学上有一种麻醉剂叫氯乙烷,它是一种透明、沸点为13.10°C的液体,使用时,将容器口对准需手术部位喷出,喷出的四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降温使需手术部位冷冻,使需手术部位麻醉,从而进行手术。
冰箱制冷: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一种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内的热搬运至冰箱的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如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工作时,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冷凝器)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的管子(蒸发器),在这里进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内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空调的制冷也是这个道理。
热棒: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防护措施,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
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路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不致于使路基变得松软不牢固。
热管: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强大的装置。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的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受热汽化变成气体,气体沿内管运动到另一端(冷端)。
而冷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气体就会因放热而液化,被冷凝的液体又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热端。
如此循环,热管的热量就不断地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
发射火箭保护发射架:如图所示,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为了保护发射台的铁架不被火箭向下喷射的高温火焰所熔化,工作人员在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
当高温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池中的水迅速发生汽化,水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不致于使发射台的铁架温度升的很高而熔化,从而保护了发射架。
三、物质的升华吸热的应用干冰冷藏食品: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来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舞台烟雾效果:在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由于向空气中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使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有的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白烟,这样就造成了舞台上的云雾效果。
人工降雨:人们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
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就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雨。
手术麻醉: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