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节语文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本知识+课后练习(答案不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本知识+课后练习知识点(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

统编九年级语文(下)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舒婷,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
二、写作背景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推动下,舒婷写下了这首诗。
三、词语解释胚芽:比喻刚萌生的事物。
簇新:极新、全新。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伤痕累累:指物体受损害后留下的痕迹。
疲惫:非常疲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四、问题探究1.“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用第一人称来写,写出“我”向“你”(祖国)的倾诉。
“我”代表着与祖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表达了“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
同时用“老水车”这个意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然存在着来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却依然具有活力的特点。
2.怎样理解“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这几个意象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
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语显示出祖国所遭受的苦难。
“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表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3.“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赏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在空中飞舞的神。
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希望比作“飞天”袖间的花朵,虽美丽诱人,但尚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用此意象来比喻人民心中的渺茫的希望。
4.第三节诗列举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意思?列举了“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
这些意象代表了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腾飞的憧憬和祝愿。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看》教学课件(附教学反思、板书)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 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一项,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 言的表达效果。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 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我看∶春草、青草、绿潮→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我看:飞鸟、流云、大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现实生活的追求
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总之,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 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 。
教学反思
这首诗意境优美,体验独特。介于此,教师在教读此诗时,首先帮助学 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 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诗句所展现的美好画面。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 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 ,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进一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 感。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 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 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 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 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 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3、九叶诗派 这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 》《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 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 被称为九叶诗人。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2篇)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文学常识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____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这首诗作于____年,当时作者年仅____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九年级语文第一节课教案

九年级语文第一节课教案一、教师自我介绍(包括相片和qq群)二、暑假自学、考试分析、今年中考语文分析三、故事导入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抱头痛哭。
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设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
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
”说完便飘不过去。
(——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
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能够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
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水平。
)小结: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第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第三、注重方法,培养水平四、培养兴趣、勤学乐学夸美纽斯曾说过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知识点归纳(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本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本知识知识点(1)本诗是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首抒情诗。
(2)本诗通过多组意象的组合,抒发了经历了文革动乱的一代青年对曾经饱受风霜、深受灾难而正在崛起的祖国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祖国日益富强的殷切心意。
(3)全诗共分四节,有四个意象群,每个意象群都包蕴着特定的思想感情。
第一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的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废、贫脊、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
第二节,“飞天”与未落地面的“花朵”组成的意象群,象征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一再失落。
第三节,“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涮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组成一组富于生机和活力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
第四节,“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表示自己要成为祖国的希望、未来,“伤痕累累的****喂养”象征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表达要为祖国献身,作者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和她代表的一代人决心献身于祖国的热忱。
这四个意象群,第一节的“蜗行”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行的艰难与缓慢,表现了诗人为祖国的过去而悲伤之情;第二节写祖国的“希望”总是在贫穷与悲哀中失落,表现了诗人的遗憾之情;第三节的“黎明”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祖国正如东升的旭日喷薄而起,诗人为祖国的新生和美好未来而欢呼;第四节的“沸腾”展现中国人民无比的信心、干劲和创造力,表现了诗人要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而献身的热情。
实际上作者逐层推进地展现了祖国的历史面貌和自己对祖国不同时代、不同命运的深厚情感。
(4)本诗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题,全诗共四节,每节都用一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独特感情,虽无一词一句的直抒胸臆,却包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这种象征达意的方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敬业与乐业》课件

故事:百丈禅师的例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2.思考作者引用名言和故事的目的。
名言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无业游 民,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都对他们无可奈何, 由此看来,有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必 要。百丈禅师的例子强调每天都要有事可做。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这里的“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 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 值的事情;不止限于成人的工作,也 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小组交流
2.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 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深入探究——文章精讲
1.请从前文的总结中,找出能反映出作者演讲意图的句子。
“敬业与乐业”四个 字,是人类生活的不 二法门。
如果在一段当中出现这样几个词 语,如“总之、总而言之、所以说、 归根结底”等,这些词语所引出的那 句话很可能就表述了作者的观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五节
拓展延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节选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 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 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 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1课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课件

新课导入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
新课导入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
走近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人。中国 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 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的诗》等。
第六页,共二十九页。
背景资料
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 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 然地产生了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 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 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正是在这种感情的推动下,舒婷 写下了这首诗。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写作特色
2.想象奇特,意象丰富 诗歌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表明“我”和祖国水乳交融的关系,
这些形象不仅使诗歌内容流畅优美,而且也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写到祖国 的历史时,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 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概括了祖国历史上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写到祖国的新生时,诗人以“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 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作比喻,这一组组 形象,把生机勃勃的祖国新貌生动地描绘出来。
第七页,共二十九页。
字词梳理
疲惫( bèi ) 淤滩( yū )
新( cù)
绯红( fēi )
隧洞( suì)
干瘪(
)biě
驳船( bó)
纤绳( qi)àn 簇
胚芽(
)pēi 迷惘(
) wǎng
喷薄( bó )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疲惫 非常疲乏。 干瘪 干而收缩,不丰满。
纤绳 拉船用的绳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课件PPT

生字、新词
丰润( rùn ) qī
忧戚( ) bó
勃发( màn )
漫游( )
凝望( níng ) wǎng
枉然( ) yì
飘逸( yè)
摇曳( )
丰润: 丰足而滋润。
沉醉: 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凝望: 注目远望。 忧戚: 忧伤。
枉然: 徒劳无功,浪费时间。 勃发: 蓬勃生发;突然兴起;爆发。 飘逸: 洒脱自然。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叙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 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 诗歌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能使诗歌的内涵丰富。
3.请你赏析第二节诗歌中“吸入”一词的表达效果。 “吸入”,本义为“用嘴和唇的动作从人或兽的乳房吮吸乳汁 的过程;或特指把空气吸入肺里”,这里指鸟在深远的晴空里滑翔的 情状,好像是被晴空吸进了它的空间,将“鸟”的小和“晴空”的空 旷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我看”中的“我”,无疑指诗人穆旦,“看”即“看见”之 意。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等。
穆旦是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的一个代表,也是现代诗 人中非常成功的一个,他的创作被誉为“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 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穆旦以他年轻的活力,让他的诗歌具 有突出的现代特质。
声调的审美 最后一节诗诗句末尾字依次是“奔、游、曳、流、里、熄”, 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去声、阳平、上声、阴平,声调的变化应 和着情 感的流动,诗节热烈的情感逐渐平息,带有阴平的“熄”字 终结了诗歌语音的起伏变化,也终结了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乡愁》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1、《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作于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践踏的1938年,诗人艾青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坚定地汇入人民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一名时代的鼓手、吹号者。
全诗共六节。
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并运用一系列意象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诗人借助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隐含了献身之意。
第二节一问一答,诗人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捧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2、《乡愁》是一首抒情诗,表现了大陆和台湾分割的不幸历史,抒了了中华儿女思乡怀土、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烈而深沉的情感。
全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这首诗还曾被音乐家谱曲,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
(二)学法引导1、《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
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把握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并在朗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学习时要着重理解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
2、《乡愁》这首诗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概括出诗中提到的人生的四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课外阅读余光中其他的诗,如《乡愁四韵》等,体会这些诗歌中的思乡情绪。
(三)审美鉴赏1、情浓意深的形象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写于抗日救亡最艰难的岁月。
初中语文第一节课

(3)一对明月,完整无缺,落在山下,四分五裂。(崩)
(4)四面不透风,一人在当中,若是猜囚字,其实没猜中。(因)
(5)两个幼童去砍柴,没有力气砍不来,归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出来(幽)
(6)写时口要合,读他口张开,平时不露面,你笑她准来。(哈)
解缙的对联故事
(在笑声中师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教益?
生:要多读书,有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否则会出笑话,会丢人。
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板书:本本先生
讲:从前,有个遇事爱搬书本的教书先生。一次,有人死了岳母,请他写篇祭文。先生搬出《祭文大全》,边照抄一篇给那人,那人一看,祭文是祭岳父的,便很生气地问道:“我死了岳母,你怎么写了篇祭岳父的给我呀!”教书先生便用手指头戳着书,理直气壮地说:“这本本上写得清楚明白,不会有错,那一定是你家的人死错了!”
让学生猜这三件事三媳妇是怎么完成的?一个学生很快说出第一件事:煮的是一碗生菜。第二件事思考了一会儿有人说出来了:肉包骨是红枣,骨包肉是核桃。也有人说骨包肉是鸡蛋。我说:都对。你们很聪明。第三件事,他们讨论了一会儿,还是猜出来了大桥村、灯笼、扇子。表弟的姓想不出来,我点的,“冷”
(三)猜字谜
(1)两口坐在狗头上(哭)
(学生说读死书的坏处)
师:板书:我不敢娶
讲:清代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李某,不学无术却一心想升官发财。有一次,他去参加乡试,憋了半天也没写出一个字,眼看终场时间就要到了,他灵机一动,便再字上写了:“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戚”。可是,“戚”字不会写,只好借用“妻”来代替。他想:有了这个金字招牌,准能考中。
还有一个故事,重庆谈判时,蒋介石冲周恩来总理发脾气,说:“我简直在对牛弹琴!”周总理接语曰:“对!牛弹琴!”一字未改却很好的回击了对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故乡》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1.1闰土形象分析
一.分析闰土从少年到中年的形象变化
语言
活泼健谈
吞吞吐吐
神态
害羞、高兴
麻木、凄凉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1.1闰土形象分析
二、分析闰土形象变化的社会现实
1帝国主义的压迫、统治 2封建制度的罪恶 3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闰土前后的 变化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1.2杨二嫂形象分析
分析杨二嫂的形象变化
“豆腐西施” “擦着白粉” “终日坐着” 安分守己的妇女形象
“凸颧骨”“薄嘴唇” “尖利的怪声” “两手搭在髀间”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故乡 鲁迅
故乡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闰土 变 杨二嫂
肖像 语言 动作 神态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故乡 鲁迅
景
人
对比
二十年前 的故乡
今天 的故乡
向往中 的故乡
整体感知—— 生字正音
读准节奏和字音
xínɡ
sōnɡ
shuǎnɡ
五行缺土 松松爽爽
shé
折了本
mó
隔膜
xiāo suǒ
萧索
shì
世面
yìnɡ chou
应酬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我看》

以意逆志 意 逆 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读者的切身体会 接纳、揣测 考证、探究 追溯、反求
作者与作品所表达的本意
(一)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版)。它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 (清华大学)一起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 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 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 生命感悟。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丰润
沉醉
忧戚( qī ) 勃发
飘逸( yì ) 漫游
象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
意象
意象特点
诗句联想
春风 温柔、寂静、有力度
第一节 青草 ②_茂__盛__、__生_机__盎__然___
远水、 绿潮
有力度、葱郁
①_春__风_又__绿__江__南__岸__
青草池塘处处蛙 ——
第二节
意象 飞鸟 晴空 流云 大地
意象特点 自由、轻松 悠远、庄严 轻盈、自由 ④_深__邃__、__厚__重___
结构梳理
春风、青草、
思索人生
画 远水、绿潮 面
情 所看 我看 所思 致敬哲人 感
美 飞鸟、晴空、 流云、大地
热爱生命
美 拥抱自然
敬畏自然
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原野夕照的美丽图画,歌 颂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孕育生命、滋养万物的伟大, 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达 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
2024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国殇》教学设计4长春版

1.重点:
-理解《国殇》的文言文内容。
-分析《国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领悟《国殇》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难点:
-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对《国殇》深层主题的挖掘和理解。
3.解决办法: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分段阅读、讨论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国殇》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国殇》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多媒体资源: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关于《国殇》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实验器材:若课程中涉及实验操作,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保障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5.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适应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
2.互动讨论:我鼓励学生主动发表对《国殇》中人物、情节的看法,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我发现由于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时会影响到课程的进度。
2.学生差异: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
3.拓展内容:推荐学生观看与《国殇》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屈原》、《楚辞》等,以加深对文章背景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在语文世界里
——走进九年级的第一节课
亲爱的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神秘浪漫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你将感受到“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含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体悟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的博爱;你也会领略到“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无奈,“仰头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或许是在同时,你还会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忧伤,“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的厚重……
这个世界,虽然仅由横、竖、撇、捺、折五个兄弟姐妹友爱地组合而成,但它却有几千年的积淀,传承着一个优秀民族的文化血脉。
这个由横、竖、撇、捺、折,五种普普通通的笔划组成的世界,幻化出多少种美妙的组合,演绎出多少类奇异的神话!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这个神秘的世界,便是由汉语组成的世界!
本学年,你们将在我的带领下,去这个神秘的世界尽情地遨游!本学期,我们将一起登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红装素裹的多娇江山,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娇,数千古风流人物;我们将探访四月的大地,聆听春雨的诉说,播种秋天的希望;我们将欣赏星星为我们演奏的变奏曲,在深夜里凝望,在寒冷中希冀,在苦难中煎熬,在疲倦中沉思。
我们将在《傅雷家书》里,读到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爱意拳拳;在《给女儿的信》中,阅知苏霍姆林斯基给情窦初开的女儿的爱情箴言;我们还会聆听到维克多〃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大会上,那响彻环宇的呼喊……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我们将随着鲁迅先生一道,回到那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面对“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故乡,鲁迅先生将何去何从?终于,他“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般地乘着理想之船走了,鲁迅先生走上了他自己的路了,他去找一条新的生活之路了。
虽然前途仍不见光明,但他的那份执着,将伴随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的美好祝愿,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底。
我们还会随着杜小康一起,度过一段漫长的《孤独之旅》。
人生并不是天天都是快乐的、幸福的,有时痛苦与孤独会弥漫到你的心里,这时你也许会如杜小康那样“在夜里、在梦里想到母亲”,并哭着对我说“老师,我想爸爸妈妈了,我要回家”!可是,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可知,《丑小鸭》不经历孤独、寒冷、饥饿、冰冻,它便不会知道自己实际上是一只白天鹅,凤凰也只有在涅槃之后才会重生!
九年寒窗无人问,中考夺魁天下知;学海无涯须求索,出师一表榜有名。
亲爱的同学们,我深信,即将到来的九年级语文学习生活,将会在你们的记忆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为能伴你们度过这难忘的一年生活而高兴,为能执教你们的语文而幸福!
语文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精彩,语文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神秘?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们!但我深信,行走在这个世界里,你们可以从
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得知牛郎对织女深切的爱恋,可以从上下求索的行程中得知屈原对未来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可以从先人后己的言语中得知杜甫的博大情怀与宽广胸襟,可以从矛盾重重的内心中得知白居易对统治阶级贪婪成性的鞭挞与讽刺,可以从欣喜若狂的举措中得知李白的豪放性格与豪迈气概,可以从孤苦寻觅的镜头中得知李清照丧夫后的寂寞、凄惨与悲凉,可以从任劳任怨的工作中得知舒婷对祖国深沉的爱戴与无限的眷念。
在这一年里,你们应当多听,因为只有多听,你才能听到文天祥心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丹心汗青;你们要多写,因为只有多写,你才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你们要多读,因为只有多读,你们才会看到万里长城巍巍不倒的雄风……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时光弹指即逝!我深切地希望,在一年之后,你们每一个同学,都能用你们最满意的答卷、最称心如意的成绩告诉我:李老师,语文是我的最爱!语文,我爱“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