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合集下载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生产论内容介绍: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第五节规模报酬第一节企业及企业目标问题:既然市场能够配置资源,为什么还会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一、两种资源配置手段:1、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并非免费午餐:交易成本(1937 科斯企业的性质)2. 看得见的手——管理管理取代市场机制的调节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问题:是否企业的规模越大越经济?计划经济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企业的边界在哪里?注意:技术进步不断改变企业的边界。

二、企业的目标:经验研究: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有多重目标。

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利润:96.9%;增长:86.2%;成本效率:81.5%;长期生存:74.5%;短期生存:55.4%;管理乐趣:53.8%微观经济学中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利润最大化。

第二节生产及生产函数一、生产者生产者亦称厂商(Firm),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厂商可以采用个人、合伙、公司等组织形式。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被假定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1、生产(Production):是指厂商把其可以支配的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物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或:将投入(Input)转变为产出(Output)的行为或活动。

2、生产要素:(1)劳动、(2)土地、(3)资本(4)企业家才能三、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1)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Q = f ( L, K…N, E )Q = f ( L , K )(2)在理解生产函数时必须注意A、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第4章 生产理论

第4章 生产理论

问题: 请画出我国的劳动力比外国便宜,资本比外国贵,实现相同的产量图形?如果两国都没有扬长避短,这个图形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中国像美国那样买那么多资本,美国人像中国那样买那么多劳动力,中国等成本线只能在C点。这就实现不了既定的产出。美国等成本只能在D上。如果我们将短期低成本的优势当作长期的终极目标,而不迅速提高工资,我们会在科学技术上被人家彻底淘汰。
问题9: 何谓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它与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有何异同?
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等比扩大所有的投入要素,其产出经历规模产出递增,规模产出不变和规模产出递减三个阶段。
规模收益可分为三个阶段: a.规模收益递增 ----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小于产出扩大规模。 b.规模收益不变----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等于产出扩大规模。 c.规模收益递减---- 生产要素扩大规模 大于产出扩大规模。
(四)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上升,平均产量也上升;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后,总产量的上升趋于递减。
(五)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上升,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 产量弹性等于零时,总产出最大。
(一)等产量曲线 表明在生产要素不同组合条件下形成相同产量的轨迹。等产量曲线的特点与无差异曲线相同,因为等产量曲线就是产量的无差异曲线,而无差异曲线则是效用相等的曲线。但等产量曲线为客观技术条件决定,无差异曲线则由主观判断决定。
(二)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同一个平面图上可以画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问题1: 经济活动中的长期和短期与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概念有什么不同?
(二)短期与长期 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不是就时间的长短,而是就生产要素是否全部可变而言的。 只要有一个生产要素不变就是短期,不管实际时间有多长;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变则是长期,也不管它的实际时间有多短。不同的行业固定资本投入规模不同,长短期不一样。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生产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生产论
❖ 科斯定理的意义就在于市场机制本身,他为市 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依据。
[资料] 罗纳德·H·科斯
[资料] 罗纳德·H·科斯
❖ 1910年生于伦敦威尔斯登。 ❖ 1929年在伦敦经济学院习。 ❖ “普兰特不仅影响他的思想,
还改变了他的一生。”
❖ 依靠塞尔旅行奖金,他来 美国度过了1931~1932年。
第一节 厂商 二、企业的本质
第一节 厂商
二 企业的本质
❖ 科斯通俗地以“走失的牛群损害庄稼”为例加 以说明: “牧场主和农场主对自己行为的调整, 其结果都使自己占有的资源得到当时条件下最 有利的使用。”
❖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创新在这些方面,其中心问 题是通过个人之间的共同协议而进行经济交易 的协调问题,有关合约被用来解释在一个预见 不到的世界中个人之间的合作问题。
[资料] 生产的三个特性
[资料] 生产的三个特性
❖ 首先,生产不仅是创造 了物质,更是生产效用 (或者说是价值);
❖ 其次,生产不等同于劳 动,生产往往要靠多种 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 最后,生产的结果是创 造出新的价值,经过生 产提高了对人的效用。
[案例] 鲁宾逊的生产函数
[案例] 鲁宾逊的生产函数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四章 生产论
主讲人:韩松
*自我介绍*
* 自嘲*
一介学究,惶惶似狗。 东拼西凑,闲来插柳。 或存疏漏,等着挨揍。 钱财无有,知识半斗。 交流携手,相逢美酒。 余望何求?潮起云收。
第一节
厂商
第四章 生产论 目录
目录
厂商的含义; 企业的本质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定义; 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
[视频] 企业与社会

五章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五章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2、内在不经济(规模内在不经济):是指厂商 由 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
引起内在不经济 原因主要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 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等
§5.5 规 模 经 济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 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是由于厂商的生产 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5.1 生 产 函 数 四、技术系数
1、定义: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
2、分类:
(1)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 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 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表明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相互替 代。这种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配合 比例生产函数。
第五章 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最优投入组合
第五节 规模经济
§5.1 生 产 函 数
一、生产及生产要素
1、生产
(1)定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和 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
§5.2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四、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生产的三阶段: 第I阶段:APL产量递增阶段,即APL 从0增到其最大值 点。 第II阶段: APL产量递减,但MPL仍大于零。 第III阶段: APL产量继续下降, MPL为负值, TPL也 呈现下降的 趋势。 2、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第II阶段
(3)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条等产量不相 交。
(4)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s
D 公众 相对效用决 定的偏好或 无差异曲线 生产要素的供给 要素价格 $ $ 企业 生产函数把 投入和产出 联系起来
s
引致需求
D
2012-7-9
生产要素市场
3
第一节 生产与厂商的生产目的
一、生产的含义
生产是生产者把投入的资源转化为产品的 过程。投入的各种资源称为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及其报酬 劳动 资本 土地 企业家才能 工资 利息 地租 利润

简记为:Q = f(L) 这就是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2012-7-9 15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概念 总产量(Total Product,TP) 是指一定量的某种生 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 是指平均每单位
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
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MP 1 P 1

MP2 P2

MP3 P3

MPn pn
P1X1 + P2X2 + + PnXn = C
2012-7-9 31
六、生产扩展线
生产扩展线(Expansion Path)是不同等成本线 与等产量线相切的切点的连线。沿着生产扩展线来 选择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厂商能实现既定产量条件 下的最小成本或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
其中L、K、N、E分别代表劳动、资本、土 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 通常假定投入只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 素,则:Q=f(L,K) 2012-7-9 10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 AL K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4.3.3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 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K MRTS L
K dK MRTS lim L0 L dL
证明:
MRTS等于两要素边际产量之 比。
4.4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 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 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可用成本方程 加以表示:
C=PLL+PKK
等成本线
K C/PK
O
C/PL
L
等成本线的移动
K C/PK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PL
L
4.5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者均衡)
在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最优 生产要素组合可分为两种情况: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K A C
K1
E
Q3
Q1 B
D
O L1
Q2
L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MPL MPK PL PK
均衡条件的意义
对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情况,它 表示:厂商可以通过对这两要素投入量的不 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成本无论用 来购买那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 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对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情况,它 表示:企业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 调整,使得花费在两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 货币成本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产量曲线

【经济学】 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课件

【经济学】 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课件
生产理论 7
4.边际技术替代规律的几何含义 ➢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也就意味着等产量线上的切线斜率绝
对值递减,使等产量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 点。
K
S K1
△K1
K2
△L1 T
△K2
C
△L2
0
L1 L2
L3
L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生产理论 8
长期生产理论(II):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 一、成本约束 ➢ 二、最优投入组合
1. 规律内容: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 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2. 经济解释: 随着一种要素如劳动L的增加,另一种要素资本K的减少,
增加的要素L所占用的另一种要素K的份额不断减少,而减少 的要素K所占用的对方要素L却越来越多。导致:要素L的产出 能力(或要素L的生产效率)越来越弱,要素K的产出能力(或要 素K的生产效率)越来越强。因此,增加一单位L所增加的产出 越来越少,为了达到不变的产量, L所能替换的要素K越来越 少。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 一、长期生产函数 ➢ 二、等产量线 ➢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 四、生产的基本规律(II):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五、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生产理论 1
一、长期生产函数
➢特点: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 变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写为
K
R R1
E
S1
S
q0
0
L
满足最优要素投入组合必要条件的均衡点是等产量曲线与
等成本线相切的切点E,点R和点S所需成本高于点E耗费的成

第四章生产论2

第四章生产论2
劳动的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L :平
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
产量。
APL
TPL(L, L
K)
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L:增 加最后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
产量。
MPL
TPL L
ML P lL i0m T LLP dfdL L
第四章生产论2
三、厂商的目标 假定厂商(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实
现成本一定时的产量最大化或产量一定时的 成本最小化。
本课程所介绍的生产理论仍然将厂商(企业) 视为一个转换投入—产出的黑箱,用生产函 数来考察其投入—产出关系。
第四章生产论2
第二节 生产函数
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中,企业被看作是一 个生产函数。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表示在一定 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 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所能生产的 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Q f(X 1 ,X 2, ,X n)
第四章生产论2
式中,X1, X2, … , Xn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 所使用的n种生产要素的数量,Q表示最大产量。
第 四章
01
生产论
第四章生产论2
主要内容
企业的性质 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两种具体的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规模报酬
第四章生产论2
学习目标
学习本章后,应当知道: 生产函数的含义 里昂夫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短期内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等产量线的含义及其特征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生产者均衡(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条件 规模报酬

024 第三章 生产论——等产量线

024 第三章  生产论——等产量线

第四节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
函数
一、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1.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可变
Q=f (X1 X2X3…… X n)
Xn 可变要素Q 最大的产量2. 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二、等产量线
1、概念: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Q=f(L、K)=Q0
等产量线的几何图示:
等产量曲线K R
O k 1L
L 1L 2E
A
k 4k 5Q 3=150
L 4B
D
C Q 2=100
Q 1=50
L 3L 5
k 2k 3
2、等产量线特征
(1) 等产量曲线与原点距离的远近表示产量的高低
(2) 等产量线上所有点代表生产相同的产量
(3) 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相交
(4)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概念: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2、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MRTS
= -△K/△L
LK
= -dK/dL
由于
︱△TP L︱=︱△TP K∣
MRTS
= -△K/△L
LK
因此
MRTS
= MP L/ MP K
LK
3、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过程中,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_生产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_生产论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 过程。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边 际产量变动三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
Q
G
B
TP

O
ⅡⅢ
A E
F AP
L1 L2 L3 MP L
来的全部产量。 TPL f (L, K )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
量。 (如劳动力L)
AP = TP/L
APL
f (L, K ) TPL
L
L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劳动力L) MP = TP/ L
技术水平
如果生产技术发生了变化……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
长”VS“联合收割机伴随音乐,倘佯在诗情画意的田
野上”
一、技术变革 生产过程改进、旧产品革新、新产品发明
二、作用——生产函数发生移动 使用相同数量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 用更少的投入获得相同数量的产出
1.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 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金字塔
(1)企业家:顶层 冒着一定风险,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风云中抓 住机会成就事业的人。“四有”+高等教育
(2)管理者:中层 落实企业家的意志和决策。“上传下达”
(3)工人:底层 把原料变成产品的执行者
2.厂商(企业)的本质
(一)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 在自己家地下室生产自己所需产品,经济吗?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B
C N Q TPL
APL MPL
中国 ·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China
经管学院 • 朱连心 business School. Prelector Zhe
五、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间的关系
Q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当边际 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 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 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 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说明边际产量 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1)劳动: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资本:实物形态和资本形态的资本。
(3)土地:土地本身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森林、
江河、湖泊和矿藏。

(4)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中国 ·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China 经管学院 • 朱连心 business School. Prelector Zhe


一、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
厂商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
际替代率等于两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

二、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厂商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 际替代率等于两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
中国 · 海南大学 Hainan University, China
经管学院 • 朱连心 business School. Prelector Zhe
用边际产量表示MRTSLK:
A
ΔK ΔL
MPL•ΔL= -MPK•ΔK
B
Q L
MRTSLK=-ΔK/ΔL = MPL / MPK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生产者均衡

第四章生产者均衡
第二个阶段 平均产出递减,总产 出增速放慢;
第三个阶段 边际产出为负,总产 出绝对下降。

MP=0 TP最大
一 步 图
Q MP>AP
G
AP
B MP<AP TP

AP
MP<0
TP



A
MP=AP
E AP最大
F AP
L
O
L1 L2 L3
MP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1.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 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
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须等于因为减 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只有这样,产量才
能维持不变。
/ △L·MPL /=/ △K·MPK /
整理后就是/ △K /△L / = / MPL / MPK /

MRTSLK = -△K/△L = MPL / MPK
五、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顶角A、B、C点代表最优组 合点。 如果资本固定在K1上,无论 L如何增加,产量也不会变化。
K
C
q3
B
q2
K1 A
q1
O L1
L
直角型
固定比例投入等产量线
单独增加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为0
(2)直线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之间可 以完全替代,且替代比例为 常数,
等产量曲线为一条直线。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拉绳实验中出现“1+1<2“的情况说明:有 人偷懒!而且在一起干活的人越多,偷懒 的现象也就越严重。
2.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771年,农学家扬格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同样大 小的实验天里施放了不同数量的肥料,收获时发现, 起初随着肥料的增加产量也增加,但是到了一定程 度后产量反而减少了。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

《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经济学原理》考试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要求应试者掌握好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领会其基本原理,并能较熟练地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运行中的相关现实问题。

具体考试范围如下:Ⅰ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论重点:什么是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主要知识点:西方经济学的涵义、稀缺性与选择、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曲线、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第二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主要知识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重点: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区别、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区别、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弹性的计算、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运用、经济模型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主要知识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两个基本假定、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节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需求的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律第三节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供给的概念、影响供给数量变化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定律第四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主要知识点:均衡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供求定律第五节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主要知识点:经济模型的含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第六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主要知识点:弹性的一般含义及计算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的五种类型、线性与非线性需求曲线点弹性计算与几何意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弧弹性类型、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几何意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第七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主要知识点:易腐商品的售卖、价格放开、最高限价和最底限价、税赋问题、谷贱伤农第三章效用论重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下需求曲线的推导、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点、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序数效用论下需求曲线的推导第一节效用论概述主要知识点: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TU和MU 函数及曲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推导、消费者剩余第二节无差异曲线主要知识点:关于偏好的公理性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第三节预算线主要知识点: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图形与方程、预算线的变动第四节消费者的均衡主要知识点: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几何图形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主要知识点:价格——消费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市场需求曲线、收入――消费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由收入――消费曲线推导恩格尔曲线第六节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主要知识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形分析、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分析第四章生产论重点:生产函数的含义和内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曲线、两个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产量最大化、规模报酬的含义与类型第一节厂商主要知识点: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质、厂商的目标第二节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生产函数的含义、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和公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几何图形)、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者进行短期的生产决策区间第四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主要知识点: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的含义与特点、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与公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第五节等成本线主要知识点:等成本线的含义、等成本线的图形与方程、等成本线的变动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主要知识点: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条件与几何图形推导、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与几何图形推导第七节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主要知识点:均衡条件及其数理推导第八节扩展线主要知识点:等斜线的含义与图形、扩展线的含义与图形第九节规模报酬主要知识点:规模报酬的含义、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及其相应的原因第五章成本论重点:机会成本,MC、 AC、AVC、AFC的含义及相互关系,MC与MP关系,AVC与AP关系,LTC、LAC、LMC的含义及推导,规模经济第一节成本的概念主要知识点: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和隐成本、会计成本、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正常利润、会计利润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主要知识点: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主要知识点:短期成本的分类、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系列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第四节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主要知识点:边际产量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第五节长期总成本主要知识点:长期总成本的含义、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由STC推导LTC、长期平均成本的含义、由SAC推导LAC曲线、LAC曲线的特点、LAC的形状与原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长期边际成本的含义、由SMC推导LMC曲线、长期成本曲线综合图(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重点:市场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推导、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主要知识点:市场与行业的含义、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主要知识点:几何图形分析、均衡条件MR=MC的数理推导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含义与图形分析、生产者剩余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关系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主要知识点: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分析、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分析、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第七节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主要知识点: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重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分析、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和长期均衡分析、古诺模型、博弈论的含义及其要素构成、囚犯的困境、纳什均衡第一节垄断主要知识点:垄断、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分析、垄断厂商长期均衡分析、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价格歧视的含义和条件、价格歧视的类型、自然垄断与政府管制第二节垄断竞争主要知识点: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D 曲线和d曲线各自的特征与相互关系、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分析、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非价格竞争第三节寡头主要知识点:寡头市场的特征、寡头的成因、古诺模型及主要结论、斯威齐模型的含义、博弈论的概念及基本要素、博弈的分类、博弈均衡、占优策略均衡、纳什均衡、囚犯的困境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重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第一节分配论概述主要知识点:四种生产要素、边际生产率分配论第二节引致需求主要知识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引致需求(派生需求)、“共同性”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的含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W及其利润最大化原理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函数、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的两个“潜在假定”及它们各自的含义第五节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主要知识点:多个厂商调整时m的要素需求曲线、单个厂商和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九章生产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重点:要素供给原则、工资对劳动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租金和准租金及经济租金三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土地供给曲线、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均衡、欧拉定理第一节对供给方面的概述主要知识点: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供给问题、效用最大化条件、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供给曲线第二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主要知识点:劳动和闲暇、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均衡工资的决定第三节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主要知识点: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生产服务源泉和生产服务本身、源泉的供给和服务的供给、源泉的价格和服务的价格、土地的供给曲线、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第四节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主要知识点:资本和利息、资本的供给、资本市场的均衡第五节欧拉定理主要知识点;欧拉定理第十章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重点: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含义和区别、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换(生产、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交换契约线、埃齐沃斯盒状图、生产可能线、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的关系、效用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第一节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主要知识点:局部均衡的含义、一般均衡的含义、一般均衡的存在性第二节经济效率主要知识点: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状态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主要知识点:埃齐沃斯盒状图、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契约线(或效率曲线)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主要知识点:埃齐沃斯盒状图、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契约线(或效率曲线)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主要知识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推导(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主要知识点:完全竞争经济中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生产和交换的最优条件Ⅱ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重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目标及其工具、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五大总量的关系第一节宏观经济学概论主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萨伊法则、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和政策工具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主要知识点: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在图4-6中,等成本线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区 域,
代表了在现有的成本条件下厂商能够购买得起的要素 组合的集合,如A点位于三角形区域内部,表明这一组合 厂商能够购买得起,但还有成本剩余;而B点位于三角形 区域外部,表明虽然这一组合包含了更多的劳动和资本 数量,但厂商给定的成本购买不起。可见,该三角形区 域决定了厂商可以选择的要素购买组合的范围。
二、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也称厂商预算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及既定生 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最大数量的两 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表示 厂商对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不能超出其总成本的限制。
设厂商给定的总成本为C,劳动的价格或工资率为w ,资本的价格为r,那么厂商购买的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 产要素的数量满足下面的方程:
3. 边际技术替代率
(1)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2)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在维持产量不 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 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 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 减规律。
上式经过适当变换,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
这表示厂商用每一单位的成本所能购买到的边际产量 相等时,生产者就能获得最大产量。当这一条件不满足时, 厂商总能通过调整两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而提高产量。
2. 既定产量下最小成本的要素最优组合
假设厂商的既定产量为Q0,则可用图4-8来分析既定产 量下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等成本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离原点较远的等成本线总是代表较高的成本水 平。 (2) 同一平面图上的任意两条等成本线不能相交。

经济学生产论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讲解

经济学生产论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讲解

即最佳技术系 数
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 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 配合比例。 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06.05.2020
1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 绝对下降的过程。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中
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经济学生产论
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讲解
06.05.2020
1
本章要点: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有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06.05.2020
2
第一节 厂商
生产者
也称为厂商或者企业,它是指能够作出统一 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或者把投入转 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 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 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 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 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成立的前提条件:
技术系数可变
技术水平不变
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06.05.2020
17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生产理论
7
2、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


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上是对市场 的一种替代,以生产衣服的过程为例:
第一阶段:棉农种植棉花,卖给纺纱工; 第二阶段:由纺纱工件棉花纺成棉纱,卖给织布工; 第三阶段:由织布工将棉纱织成棉布,卖给成衣工; 第四阶段:由成衣工将棉布制成上衣。




衣服制成之前,需要三次交易,每次交易都有相应的交 易成本。如将这四个阶段由一个企业完成,则不需要中 间产品的交易,因而交易成本得以降低。由此可见,同 样的一个交易,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也可以通过企业进 行,两者的交易成本不一样。 思考:是否所有的交易如果通过企业就可以降低交易成 本,或者说企业没有交易成本?
C
D TPL
B
B'
C'
D'
APL
L2 L3
L4MP L L
31
六、生产的三个阶段
Q
1、第一阶段:APL上 升直到最大值阶段 2、第二阶段:生产者 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 区间 3、第三阶段:MPL由0 将为负值的阶段
C
第一阶段
D
第二 阶段
C'
TPL
第三阶段
D'
B
B'
APL
L2 L3
L4MP L L
32
35
1、等产量曲线的概念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
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它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
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
组合生产出来。
Q ( L, K ) Q
0
36
Q
2、产量曲面与等产量曲 线
Q f ( L, K )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理论

尽管如此,在生产论的研究中,经济学家仍然把利润最 大化作为企业行为的一个基本假设,因为,这一假设和其他 假设相比,具有更多的合理性。西方经济学家指出,利润是 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绝大多数产品市场都是高度竞争性 的,如果某个企业出于某种原因忽略了利润,进货成本比别 人高,生产方法落后,或者过分追求个人的奢侈享受,那么 该企业的成本会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成本,而市场价格是由后 者决定的。这样,高成本的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最后被市场 淘汰。所以在长期内,出于生存考虑,利润最大化目标是一 个现实而合理的假设。
2.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共同出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其优点包括:相对个人企业来说,筹资比较容易;分工管理的效 率较高。缺点包括:每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只靠 合伙人筹资,企业资金和规模仍有限;合伙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也 不稳定。一般来说,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多采用合伙制企 业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交易都要通过市场在很多的个人 之间进行,由此会产生交易成本,包括签订、监督、执行契 约及签约过程中偶然因素所造成的各种成本。另一种情况是 由一个企业完成每一种生产,如在企业内部制造一辆汽车,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关于汽车零部件的交易都可以在企业内 部完成交换,不需要通过市场进行,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 由此可见,企业之所以存在,或者说,企业和市场之所 以同时存在,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可以消除或 降低一部分交易成本。当然,也有些交易在市场上进行成本 更低,例如,企业通常在市场上采购常见的原材料,因为市 场上存在众多供货商,企业可以通过比较选择质量较好、价 格较低的原材料。
劳动的平均产(Average Product)简称APL,是指平均 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它的定义 公式为:

4 西经微观 第四章 生产论

4 西经微观 第四章 生产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 XuLi
17
二、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
– 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 被调整,称之为可变要素投入;还有部分 生产要素生产者无法对它们进行数量调整, 称之为不变要素投入。 – 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的要素投 入。 – 微观经济学中,通常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 的生产函数(L)来考察短期生产理论, 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L,K) 来考察长期生产理论。
25
7.5
7.5 7 6 4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
Q D
平均产量最大
总产量最大
C
边际产量最大
TPL
B O
问题:如何从 TP 曲线图解求出 AP、MP 曲线?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 XuLi
L
26
TP( L ) max AP L L
dQ L-Q d AP ( L ) d Q ( ) d L 2 0 dL dL L L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
XuLi
2
• • • • • • • • •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第五节 等成本线 第六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七节 规模报酬 本章小结 例题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 XuLi
3
一、厂商的组织形式
《西方经济学》(微观)第四章
XuLi
5
– 企业的本质: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 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企业和市场之所以并存,是因为有的交易 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而有的交易在 市场进行成本更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信 息的不完全性。(P100) 科斯:企业的规模应该扩张到这样一点, 即在这一点上再多增加一次内部交易所花 费的成本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所花费的成 本相等。(企业的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边际技术替代率
1: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类比于边际替代率 MRS) 概念: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 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 的投入数量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或 率的绝对值
No Image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几何含义:等产量曲线的斜

方式
A B
谢 谢!
L
K
1 2
4 2
产量为15单位的等产量线
K 5 4
A
3
2 1
No Image
B C Q[15]
5 L
0பைடு நூலகம்
1
2
3
4
K
5 4 3 2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Q[20]
1 Q[15] Q[10]
0
1
2
3
4
5
L
等产量曲线的特点(结合无差异曲线的 特点记忆)
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 低;离远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 越高
•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概念-----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 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 边际技术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
• 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 有适当的比例,这表明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 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为例, 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 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增加劳动 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 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 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 数量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 的了。
微观经济学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函数
Q=f(L,K) L----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K----表示可变要数资本的投入量
二:等产量曲线(类比于无差异曲线)
概念: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 与等产量曲线相对应的生产函数
Q=f(L,K)=Q0 产量的两种生产要数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 轨迹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 交 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K
5 4 3 2
Q[20]
1 0 Q[15] Q[10]
1
2
3
4
5
L
这条射线的含义:代表两种代表生产要
素投入数量固定不变情况下的所有不同组 合轨迹,射线的斜率就等于这一固定的两 要素投入比例
射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区别
一条这样的射线表示要素投入数量的不变 比例的组合和可变的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条等产量曲线表示不变的产量水平的要 素投入数量的可变比例的组合之间的关系
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表示为 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 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 量的增加量必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 素的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减少量。 即: ∣△L•MPL∣=∣△K•MPK∣ MRTSLK=-△L/△K=MPL/MPK MRTSKL=-△K/△L=MPK/MP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