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合集下载

第2章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

第2章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


如果需要空调制冷工作, 发动机必须要启动;因为空调 压缩需要发动机驱动皮带的旋 转而产生压缩动力。 须需要润滑,这润滑油就是冷 冻机油。
在压缩机内部机械摩擦下,必
发动机→机油
压缩机→冷冻机油
冷冻润滑油通又称:冷冻机,
简称:冷冻油
它可以在高、低温工况下均能
正常工作的特殊润滑油。
而失去密封性能。
*6,R12含有氯,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我国在06年全面禁止使用R12。
2.1.2 R134a制冷剂的性质
R134a学名:四氟乙烷 不含氯,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小;且热物理和传热性能优于R12.
无毒、无味、不燃烧,与空气混合不爆炸等优点。 1,热物理性(见P24 表2.1) 项目 与现有冷冻机油的溶合性 R134a 差 R12 好
冷冻机油与制冷剂混合,并随
制冷剂一起循环在各部分,起 到对压缩机润滑和密封作用。
2-2-1 冷冻机油的选用与注意事项
一,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
1,冷冻机油与制冷剂要能互溶
若两者不溶,则冷冻机油从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中分离出来形成油塞阻碍 制冷剂的流动,增加噪声。
2,冷冻机油的凝固点要低,要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
凝结在压缩机低部,失去润滑作用而损坏压缩机。
3,冷冻机油要有适当的黏度和良好的黏温特性
黏度过大,压缩机损耗能量越多。 黏度过小,不能建立所需要的油膜。
二,冷冻机油使用注意事项
1,不同牌号的冷冻机油不能混合使用,否则会引起变质。 2,冷冻机油吸水性强,使用后的冷冻机油壶应该马上拧紧。 3,不能使用变质的冷冻机油 4,加入冷冻机油要加到规定的用量。
练习
1,目前,我国汽车空调中使用的制冷剂主要有——和——两种。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蓄冷剂和润滑油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蓄冷剂和润滑油

2.物理化学性质的要求 (1)制冷剂粘度和密度要小,以减少系统中的流 动阻力。 (2)制冷剂应有较强的换热效率,并能提高其换 热效率。 (3)具有一定吸水性,以免系统形成冰塞。 (4)具有化学稳定性,在工作压力、温度范围内 不燃烧、不爆炸,高温下不分解,小腐蚀金属、非 金属,与润滑油不起化学反应。 (5)对人的健康无害,无刺激作用。 (6)在半封闭和全封闭压缩机中,电动机绕组与 制冷剂和润滑油接触要求有很好的绝缘性能。 3.经济要求 , 制冷剂易得到,而且价格要便宜。
(二)常用载冷剂 根据不同的载冷温度和载冷剂的凝固点,常用 的载冷剂有水、无机水溶液或有机物。 1.水 水是一个非常好的载冷剂,但由于其凝 固点温度是0℃,所以只能作为空调中6~7℃的冷水 来使用。 2.无机盐水溶液无机盐水溶液可用作小于0℃ 的载冷剂。常用的盐水是由氯化钠、氯化钙和氧化 镁配制成的溶液。 3.有机盐载冷剂 有机盐载冷剂有甲醇(冰点为-97℃),乙醇 (冰点为-117℃)。甲酵、乙醇易燃烧,在使用地应 设置消防器具。
二、润滑油的性质 1.粘度 粘度是一项主要指标。粘度大会使摩 擦功率增大,粘度小不能建立润滑所需的油膜。在 制冷压缩机中应使用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的润滑油。 2闪点 润滑油被加热到其蒸汽与明火接触发生 闪光的晟低温度,称为闲点。闪点可引起油变质碳 化、着火与爆炸。R12、R22、R717压缩机润滑油闪 点应在160~170℃以上。
(二)对制冷剂的要求 1.热力学性质的要求 (1)在标准蒸发温度下的压力应高于或接近 大气压力,以免空气进入系统。 (2)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制冷剂冷凝压力不 宜过高,阻免设备的强度要求提高,而且导致 压缩机功耗增加。 (3)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可减少 制冷剂的循环量, 可缩小压缩机的体积,但 小型压缩机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例外。 (4)制冷剂临界温度要高些,即在常温下能 够液化。同时其凝固温度要低些,以获得较低 蒸发温度。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2.1.3 舰船常用制冷剂
• 1. R12 • R12是目前舰船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制
冷剂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①无色无味,使用时较安全,无毒,不会
燃烧,对金属没有腐蚀。 • ②R12的溶水性差。 • ③R12的另一个特点是和润滑油的互溶性。
2. R22
• 氟利昂22(CHF2CL,R22):是氟利昂制冷剂 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主要以家用空调和低温 冰箱中采用。R22的热力学性能与氨相近。标 准气化温度为-40.8℃,通常冷凝压力不超过 1.6MPa。R22不燃、不爆,使用中比氨安全可 靠。R22的单位容积比R12约高60%,其低温 时单位容积制冷量和饱和压力均高于R12和氨。 近年来对大型空调冷水机组的冷媒大都采用 R134a来代替。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 在舰船制冷与空调中的制冷系统中,制冷剂、载 冷剂和冷冻机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制 冷系统中分别承担着制冷工质、冷媒和润滑油的 作用,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一一详细的讲述。
2.1 制冷剂
• 制冷剂是在制冷装置内不 断发生状态变化,以传递 和转移热量,完成制冷循 环的工作介质。蒸汽压缩 式制冷机是目前制冷系统 中比较常用的制冷装置。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蒸汽压 缩式制冷机的基本原理。

2.2 冷系统对冷冻机油的要求
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运用也有着长足的发 展史,从18世纪后期一直到现如今,都在不 断进步。
2.1.1 对制冷剂的要求
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要求:
2.1.2 制冷剂的种类及命名
3. 碳氢化合物 此类制冷剂包括甲烷、乙烷、丙烷和乙烯、丙
烯等。
4. 多元混合溶液
所谓多元混合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 按一定比列相互溶解而成的溶合物。其中共沸 溶液在固定压力下蒸发或冷凝时,其蒸发或冷 凝温度不变,而且它的汽相和液相有相同的组 分。共沸溶液代号第一个数字均为5,目前实际 使用的有五种(R500、R501、R502、R503和 R504)。

第2讲:制冷剂、载冷剂、冷冻机油及压焓图

第2讲:制冷剂、载冷剂、冷冻机油及压焓图

第2讲:制冷剂、载冷剂、冷冻机油§2-1 制冷剂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用英文单词(Refrigcrant)的首位字母“R”作为代号。

它是一种在制冷循环过程中利用液体气化吸收热量,又在外功的作用下,把气体液化放出的热量传给周围介质的物质。

它易于气化,又易于液化。

在制冷装置中,没有制冷剂就无法实现制冷。

高压制冷剂。

按可燃性和毒性分类,分为不可燃、可燃、易燃、低毒、高毒等组别。

●制冷剂的选用原则制冷剂应具备一些基本要求,可以从热力学、物理化学、安全和经济等方面来考虑。

(1)热力学的要求①在大气压下,制冷工质的蒸发温度(沸点)t0要低。

这样不仅可以获取比较低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蒸发温度t0下,使其蒸发压力P0高于大气压力,以避免空气进入制冷系统影响换热设备的换热效果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蒸发压力高于大气压力,系统一旦发生泄漏时容易发现。

②要求制冷剂在常温条件下,要有比较低的冷凝压力P k,以免对处于高压下工作的压缩机、冷凝器及排出管道等设备的强度要求过高。

通常按正常蒸发温度t0和常温下的冷凝压力P k将制冷工质分为以下三种:a.高温制冷工质(或称低压制冷工质):t0>0℃,P k<2~3kg/cm2。

如R11、R113、R114等,这些制冷剂适用高温环境下空调系统用的离心式压缩机。

b.中温制冷工质(或称中压制冷工质):0℃>t0>-70℃,P k<15~20 kg/cm2。

如氨(R717)、氟利昂12(R12)、氟利昂22(R22)、氟利昂500(R500)、氟利昂502(R502)等,这类制冷剂使用范围比较广,适用于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制电冰箱、食堂小冷库、空调用制冷系统、大型冷藏库等制冷装置中。

c.低温制冷工质(或称高压制冷工质):t0<-70℃,P k>20kg/cm2.如氟利昂13(R13)、氟利昂14(R14)、氟利昂23(R23)、氟利昂503(R503)等,这类制冷剂只适用于复叠式制冷装置中的低温部分或在-70℃以下的低温制冷设备。

制冷剂的命名..

制冷剂的命名..

国际上对各类制冷剂的使用规定
CFC:1996年禁用,发展中国家到2006年 HCFC:2016年冻结在2015年的水平,,工 业化国家2020(其它国家2040)年禁用。
中国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时间表
家电行业: 1999年实现40%新生产冰箱、冷柜的替代; 2003 年完成70%新生产冰箱、冷柜的替代;
R22溶水性强于R12, 不易发生冰塞。
R717溶水性极强,不发生冰塞。
R12与油互溶(液、气态) R22条件性溶油(>8C易溶, <8C不易溶)。 R134a难溶普通滑油,使用专用油。 R717微溶于油。
1.201
0.895 4.04 0.078
R12 CCl2F2 120.0 -29.8
112 4.12 1309 0.971 0.615 165.3 -155 0.182
0.743
0.561 4.08 0.093
R134a CH2FCF3 102.0 -26.5 100.6
3.94 1206 1.189 0.791 219.8 -101.0 0.164
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
举例

R717
二氧化碳 R744

R718
(2)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Freon])
分子式 CmHnFxClyBrz n+ x+ y+ z = 2m+2 [Halocarbon Refrigerants]
编号 R(m-1)(n+1)x(a,b…)Bz
同分异构体 溴分子数,为0,B可省略
含氯的氟里昂(CFC、HCFC)在高空分离出 Cl离子,破坏臭氧层[Ozone Layer],使 太阳光紫外线失去对臭氧层的屏蔽作用。 对臭氧层破坏性的强弱用臭氧消耗潜能值 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表示。 产生温室效应的影响大小用全球变暖潜能 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表示。

第2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

第2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

第2章制冷剂和载冷剂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气化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制冷,又在高温下把热量放给周围介质,重新成为液态制冷剂,不断进行制冷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是利用制冷剂的集态变化来达到制冷的目的,因此,制冷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

2 . 1 制冷剂制冷剂的种类有几十种,但在工业上常用的不过10余种。

2 . 1 . 1 对制冷剂的要求1.对制冷剂的要求(1)用常温的水或空气做冷却介质时,制冷剂相应的冷凝压力不太高,以减少制冷装置的承受能力。

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其相应的蒸发压力不低于大气压力,避免制冷系统的低压部分出现负压,防止空气渗入系统。

同时,冷凝压力和蒸发压力之比不要过大,以免压缩终了的温度过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过低。

(2)通常要求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量要大,这样可以缩小压缩机的尺寸。

(3)由于在临界温度以上,无论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制冷剂液化,因此,制冷剂的临界温度要高,便于用常温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凝。

凝固温度要低,以获得较低的蒸发温度。

便于用一般的冷却水或空气进行冷凝。

压缩终了温度不要太高,以免压缩机的润滑条件恶化。

(4)制冷剂的粘度和密度应尽可能小,以减少制冷剂在系统中的阻力。

(5)导热系数要大,可以提高热交换设备的传热系数,减少传热面积,使热交换器耗用的金属材料减少。

(6)对制冷装置所用的材料无腐蚀性,与润滑油不起化学作用;高温下不分解,热稳定性好。

(7)对人体无害,无燃烧和爆炸危险,使用安全。

(8)易于取得,价格便宜。

(9)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

(10)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小完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制冷剂是很难寻觅的,各种制冷剂总是在某些方面有其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又有其不足。

并且使用要求、运行条件和机器种类及容量不同,对于制冷剂性质要求的考虑侧重面也就不同,所以应该按照主要条件来选择相应的制冷剂。

目前所采用的制冷剂都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在选用制冷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条件符合即可选用。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课件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课件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人们 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将推 动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市场的增长。
VS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制冷剂和冷冻 机油的研发将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将为 市场带来更多机会,推动制冷剂与冷冻机 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化学性质和应用领域,制冷剂可 分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混合 物等。
制冷剂的发展历程
早期制冷剂
早期的制冷剂如氨、二氧化硫等 由于易燃易爆、有毒等缺点,现
已被淘汰。
氟利昂时代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系 列制冷剂逐渐成为主流,因其稳定 、无毒、高效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制冷设备。
新型制冷剂
02 制冷剂的工作原理
制冷剂的循环过程
压缩过程
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 缩,压力升高,温度上
升。
冷凝过程
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冷 凝器,放出热量,冷却
后变为液体。
膨胀过程
制冷剂在膨胀阀中压力 降低,体积增大,温度
降低。
蒸发过程
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吸收 热量,蒸发为气体,带 走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剂的物理性质
05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关系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相互作用
01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吸收热量,通过蒸发和冷凝过程实现热量 转移。
02
冷冻机油在制冷系统中起到润滑、密封和冷却的作用,保证制
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制冷剂与冷冻机油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选择合适
03
的制冷剂和冷冻机油对于制冷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高效能冷冻机油
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科研人员 正在研发具有更高能效的冷冻机油。 这些新型冷冻机油能够减少摩擦、降 低能耗,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六、 冷冻机油
3.凝固点 润滑油在试验条件下,冷却到停止流动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用 于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凝固点应越低越好。一般凝固点应低于-40℃。当 润滑油与制冷剂互相溶解时,凝固点将会降低。
4.闪点 润滑油(在开口盛油器内)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火 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制冷压缩机所用的润滑油其闪点应比最高排气温度 高15-30℃,以免引起润滑油的燃烧与结焦。通常对氨、R12和R22用的润 滑油,其闪点应在160-170℃以上。
4.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大。这样在制冷量一定时,可以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 的尺寸。
5.导热系数要高,粘度和密度要小。以提高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降低其在系统中的流动 阻力损失。
6.绝热指数k要小。由绝热过程中参数间关系式可知,在初温和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 K↑→T2↑。可见,k小可降低排气温度。
R134a不含氯原子,标准蒸发温度约为-26.5℃,凝固温度约为-160℃,在
常温下冷凝压力0.771Mpa。 它不宜采用合成泡沸石作为干燥剂。 R134a对普通橡胶有更强的易膨胀湿润特性,所以密封材料宜采用氢化丁晴
橡胶、氯化橡胶。另外R134a本身无润滑性能,因此对润滑油有更高的要求。
四、制冷剂的命名规则
-50
-60
固体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钠盐水:共晶点-21.2℃、共晶浓度22.4% 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
氯化钙盐水:共晶点-55℃、共晶浓度29.9%
五、载冷剂
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 ,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 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 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 3.高压低温制冷 冷凝压力Pk≥20Kg/cm2(绝对),T0≤-70℃。 如R13(CF3Cl)、R1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

制冷剂及载冷剂制冷压缩机ppt课件

制冷剂及载冷剂制冷压缩机ppt课件

3)R22
对大气臭氧层有轻微破坏作用,并产生温室效应。 它是第二批被列入限用与禁用的制冷剂之一。我国 将在2040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使用。
R22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中温制冷剂,属安全性制冷 剂。化学性质不如R12稳定。
R22 能部分地与润滑油互溶,R22对金属的作用、 泄漏性与R12相同。
R22广泛用于冷藏、空调、低温设备中。在活塞式 、离心式、压缩机系统中均有采用。由于它对大气 臭氧层仅有微弱的破坏作用故可作为R12的近期、 过渡性替代制冷剂。
件,为机体润滑创造良好条件;且在蒸发器和冷凝 器的热换热面上不易形成油膜阻碍传热。 ➢ 缺点: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过多,并且能使蒸发器 中的蒸发温度升高、制冷量减少。 制冷剂部分或微溶于油 优点:从压缩机带出的油量少,故蒸发器中蒸发温 度较稳定。
缺点:在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面上形成很难清除的油 膜,影响了传热。
对臭氧层破坏严重,已被禁用; 2 不完全卤化氯氟烃(HCFCs):如R22、R123——
对臭氧层破坏大为减缓,禁用期可延迟; 3 不完全卤化氟烃(HFCs):如R134a、R32、
R125——无Cl,对臭氧层无破坏,可用。
共性
1)热力性质
分子量较大、密度高、流动性差,在制冷系统中循环 时流动阻力大;
➢ 绝热指数小,压缩终温较低;
➢ 传热性能较差;
2)物理化学性质:
溶水性极差,系统中应严格控制水的含量;
➢ 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小;
➢ 对天然橡胶、树脂、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有腐蚀(膨 润)作用;
➢ 遇明火时,卤代烃中会分解出氟化氢、氯化氢或光 气;
3)安全性 ➢ 无味、渗透性强,在系统中极易渗透 4)经济性 ➢ 价格高
临界温度高
➢ ——便于用一般冷却水或空气对制冷剂进行 冷却、冷凝;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制冷原理与装置(第2版)》课件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及润滑油《制冷原理与装置(第2版)》课件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一、制冷剂的发展、应用与选用原则
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它在制冷机 系统中循环流动,通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变化与 外界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蒸气制冷机中的制冷剂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 量,在低温下气化,再在高温下凝结,向高温 热源排放热量。所以,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 能够气化和凝结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使 用。多数制冷剂在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下呈气 态。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乙醚是最早使用的制冷剂。它易燃、易爆,标 准蒸发温度(沸点)为34.5℃。用乙醚制取 低温时,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因此,一旦 空气渗入系统,就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1866年,威德豪森(Windhausen)提出使用 CO2作制冷剂。 1870年,卡尔·林德(Cart Linde)对使用NH3作 制冷剂作出了贡献,从此大型制冷机中广泛 采用NH3为制冷剂。 1874年,拉乌尔·皮克特(Raul Pictel)采用SO2 作制冷剂。SO2和CO2在历史上曾经是比较 重要的制冷剂。
总目录
返回本章
返回本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就 一直在寻找新的制冷剂。作为制冷剂应该符合如下 要求: 1、热力学性质方面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2)汽化潜热大,则单位制冷量q0以减少系统中的 制冷剂循环量。 (3)气体比容要小,单位容积制冷量qv比较大, 以减少压缩机的几何尺寸。 (4)比功w和单位容积压缩功wv小,循环效率高。 (5)绝热指数小,等熵压缩的终了温度t2不太高, 以免润滑条件恶化(润滑油粘性下降、结焦)或制 冷剂自身在高温下分解。 (6)循环的热力学完善度尽可能大。

05第二章制冷剂与载冷剂(4)精品PPT课件

05第二章制冷剂与载冷剂(4)精品PPT课件
➢ 凝固温度低可以得到较低的蒸发温度。
2008.1.30 23.10.202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三、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 好处:
在换热器表面上不会形成油膜; 润滑油可随制冷剂一道渗透到压缩机各个部 件,形成良好的润滑条件;
✓ 坏处:
溶解使润滑油粘度降低,影响润滑作用; 制冷剂的压力—温度特性偏离,使蒸发温度 升高; 沸腾时泡沫多,使蒸发器的液面不稳定。
的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可以分为三类:
✓ 全卤代烃,分子中只含有氯、氟、碳原子,称为氯 氟烃,简称CFCs;如R11,R12,R13等;
✓ 氢氯氟烃,分子中除氯、氟、碳原子外,还有氢原 子,简称HCFCs,如R22;
✓ 氢氟烃,分子中没有氯原子,而有氢、氟、碳原子, 简称HFCs,如R134a。
2008.1.30 23.10.2020
➢ 蒸发压力:在一定的蒸发温度下的蒸发 压力最好接近或稍高于大气压力。
➢ 冷凝压力:常温下制冷剂的冷凝压力不 应过高。
2008.1.30 23.10.202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力,引起下列 问题
空气容易渗入制冷系统中
➢ 空气本身热阻较大,将影响蒸发器和冷凝器的 传热效果;
➢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空气中含有水分,有可 能造成制冷系统的“冰塞”,水和空气会对金 属发生腐蚀,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2008.1.30 23.10.202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一、制冷剂的发展
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30年到1930年,主要采取NH3、CO2、 SO2、 空气等天然制冷剂,有的有毒,有的可燃,有的效率很
低。当出现了CFCs和HCFCs制冷剂后,实现了重大的第一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二、制冷剂的选择 3. 物理化学性质要求
一些制冷剂的安全分类
二、制冷剂的选择 3. 物理化学性质要求
制冷剂毒性等级
二、制冷剂的选择 3. 物理化学性质要求 一些制冷剂易燃易爆特性
二、制冷剂的选择 3. 物理化学性质要求
三、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1. NH3
三、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 氟利昂

命名: 命名:R5**
**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R502…… R507 **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 为发现的顺序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 ②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 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 ,
相变温度改变, 相变温度改变,气、液相组分不同。 液相组分不同。
命名:R4** 命名:
(2)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 )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
1)会使冰山融化、海水满溢,危急人类生存。 )会使冰山融化、海水满溢,危急人类生存。 2)会使细菌滋生,传染病蔓延,危害人的生命。 )会使细菌滋生,传染病蔓延,危害人的生命。 3)会导致极端气候出现,严重破坏地球生存环境。 )会导致极端气候出现,严重破坏地球生存环境。
二、制冷剂的选择 1.对环境亲和度的要求 1.对环境亲和度的要求
针对温室效应, 年签署《 针对温室效应,1997年签署《京都议定书》。 年签署 京都议定书》 该议定书明确规定如下6种气体要控制与消减其排量 种气体要控制与消减其排量: 该议定书明确规定如下 种气体要控制与消减其排量:
1)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 2)甲烷 4 )甲烷CH 3)一氧化二氮 2O )一氧化二氮N 4)氢氟烃 )氢氟烃HFC 5)全氟烃 )全氟烃PFC 6)六氟化硫 6 )六氟化硫SF
分子式: 分子式:CmHnFxClyBrz

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

B
1.给定压力下,二元溶液的沸 腾温度介于两个组分蒸发温度
之间。
T (℃)
二元溶液的特性:
1
ξ
图 2-2 二元混合溶液的温度-浓度图
二元溶液的特性:
2. 给定压力下,蒸发过程的蒸 发温度或冷凝过程的冷凝温度并 非定值。
TA 2 3' 1 湿蒸气区 TB 液相区 0 ξ' ξ 饱和液线 ξ" 3
A
p=常数 过热蒸气区 干饱和气线 3"
• 常温下冷凝压力不应过高,不超过2MPa。
(3)单位容积制冷能力大 qv 越大,产生一定冷量时,所需制冷剂的体积循环量越小。
例外:小型容积型压缩机或离心式压缩机,尺寸过小会带来 制造困难,希望qv 小一些。
(4)临界温度高
5000
R32 R410A
单位容积制冷能力(kJ/m3)
4000
蒸发温度:0℃ 冷凝温度:50℃ 再冷度:0℃ 过热度:0℃ R717
B
泡点:某组分比下溶液开始蒸发
的温度,点1; 露点:某组分比下溶液开始冷凝 的温度,点2; 温度滑移(temperature glide):
T (℃)
1
ξ
图 2-2 二元混合溶液的温度-浓度图
露点和泡点之差。
二元溶液的特性: 3. 给定压力下,湿蒸气区中 两相组分浓度不同,但溶液 的总质量和平均浓度不变。
制冷剂的贮存
• 装存专用的钢瓶中,钢瓶定期进行耐压试验;
• 装存不同制冷剂的钢瓶不可调换使用;
• 存有制冷剂的钢瓶不可暴晒或置于高温处;
• 钢瓶表面标有装存制冷剂的名称;
• 钢瓶表面颜色标示: 氨——黄色; 氟利昂——银灰色
第2节 润滑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物液体。它们适用于不同的载冷温度。
各种载冷剂能够载冷的最低温度受其凝固
点的限制。
1.水
水可以用于蒸发温度高于0℃的制冷装 置中的载冷剂。由于水价格便宜、易 于获得、传热性能好,因此在空调装 置及某些0℃以上的冷却过程中广泛地 用作载冷剂。 水的缺点是只适合于载冷温度在0℃以 上的使用场合。
2.无机盐水溶液
查尔斯· 泰勒 (Charles Tellier) 二甲基乙醚
威德豪森 (Windhausen) CO2 1866年
乙醚 1834年
卡特· 林德 (Carl Linde) NH3 1870年
混合制冷剂 二十世纪 五六十年代
汤姆斯· 米杰里 (Thomas Midgley) 卤代烃 1929-1930年
第三节 载冷剂
直接冷却系统
间接冷却系统: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是通过 载冷剂传给制冷剂
载冷剂的特性
优点:
(1)减小制冷机系统的容积及制冷剂的充灌量; (2)热容量大,被冷却对象的温度易于保持稳定, 蓄冷能力大; (3)便于机组的运行管理,便于安装。
缺点:
(1)增加了动力消耗及设备费用; (2)加大了被冷却物与制冷剂之间的传热温差, 需要较低的制冷机蒸发温度,总的传热不可逆 损失增大。
2.传输性质方面: (1)粘度、密度尽量小。 (2)热导率大。 (3)物理化学性质方面。 ① 无毒、不燃烧、不爆炸、使 用安全。 ② 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 ③ 对大气环境无破坏作用。 (4)对材料的作用 ——“镀铜”现象。 (5)与润滑油的关系。 (6)对水的溶解性。 (7)泄漏性。 (8)抗电性。 (9)安全性。 (10)来源充足,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在大气臭氧层问题提出来以后,为了能 较简单地定性判别不同种类制冷剂对大气臭 氧层的破坏能力,氯氟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 可表示为CFC,氢氯氟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可 表示为HCFC,氢氟烃类物质代号中的R可表 示为HFC,碳氢化合物代号中的R可表示为HC, 而数字编号不变。例如,R12可表示为CFCl2, R22可表示为HCFC22,R134a可表示为 HFCl34a。
三、制冷剂的分类和命名
1.制冷剂的分类
(1)无机物制冷剂。如NH3、CO2和H2O等。 (2)卤代烃制冷剂(氟利昂)。如R12、R134a、 R22、R11、R123等。 (3)碳氢化合物制冷剂。如甲烷、乙烷、丙烷、 异丁烷、乙烯、丙烯等。 (4)环烷烃的卤代物、链烯烃的卤代物也可作制冷 剂使用,如八氟环丁烷,二氟二氯乙烯等。 (5)共沸制冷剂。如R500,R502、R507等。 (6)非共沸制冷剂。如R400,R402、R407等。
(1)共沸混合制冷剂
共沸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制冷 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制冷剂。它与单 组分的制冷剂一样,在一定的压力下蒸发时能保 持恒定的蒸发温度,且液相与气相始终具有相同 的组分。
( 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制 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制冷剂。在饱 和状态下,气液两相的组成组分不同,低沸点组 分在气相中的成分总是高于液相中的成分。非共 沸混合制冷剂没有共沸点。在定压下蒸发或凝结 时,气相和液相的成分不同,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臭氧层问题的提出
1982 年 , 英 国 南 极 探 测 局 公 布 哈 雷 湾 站 1980年初以来在南极春季观察到臭氧层空洞这 一消息。这个空洞面积非常大,基本上与美国领 土面积相当,于每年9月上旬出现,然后迅速减 少一半左右,并形成一个“臭氧空洞”,持续到 11月又逐渐恢复。这一报道引起全世界的震惊, 人们担心这是臭氧层破坏或解体的先兆。 1986年,美国公布了通过“雨云二号”卫 星得到的数据,证实了自1979年到1984年10月 在南极上空的确出现了总臭氧含量持续减少的情 况,这样显著的变化已经超出了由气候变化引起 的变化范围。直到这个时候,南极上空的臭氧空 洞才受到全球的关注。
臭氧层问题的提出
氟氯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这一发现对 使用氟氯烃的气溶胶行业来说可谓是当头一棒。 他们向两位科学家发难,公开诽谤他们的假说是 毫无根据的胡言乱语。罗兰德和莫里纳决心证明 自己的观点。他们在实验室使用英国洛夫洛克制 成的一种极低浓度有机气体检测器,进行了有关 的实验研究。他们在平流层发现了参与破坏臭氧 的几种化学粒子,并用3年时间对他们的假设进 行实验验证。在这期间,他们多次出席联邦和州 一级的听政会,表现出强烈的保护环境的社会责 任感。
作为制冷剂应该符合如下要求:
1.热力学性质方面: (1)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有合适的压力和压力比。 (2)通常要求单位制冷量q0和单位容积制冷量qv 较大 。 (3)单位质量所消耗的功w和单位容积压缩功wv 要小,循环效率高,经济性好。 (4)等熵压缩的终了温度不要太高。 (5)绝热压缩指数要小。
(6)气化潜热要大。
盐水,如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等的水 溶液。无机盐水溶液有较低的凝固温度,适合 于在中、低温制冷装置中载冷。它的主要缺点 是对一些金属材料有腐蚀作用。
图2—3
盐水溶液的相图(T—ξ图)
盐水溶液的密度和比热容都比较大,因此,传 递一定的冷量所需盐水溶液的体积循环量较小。盐 水溶液具有腐蚀性,尤其是略呈酸性且与空气相接 触的稀盐溶液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很强。为此需要 采取一定的缓蚀措施。 如在盐水溶液中添加缓蚀剂,使溶液呈中性 (pH值调整到7.0~8.5)。缓蚀剂通常采用二 水重铬酸钠(Na2Cr2O7· 2O)和氢氧化钠 2H (NaOH)。
一、制冷循环系统对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
优良的与制冷剂共存时的热稳定性;
有极好的与制冷剂的互溶性;
良好的润滑性; 优良的低温流动性; 无蜡状物絮状分离; 不含水和优良的绝缘性能。
Hale Waihona Puke 二、冷冻机油的分类冷冻机油主要可分为:矿物油、合成油。
矿物油又以其所含主要成分不同,分为石蜡基油 和环烷基油。
2.制冷剂的命名
(1)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7()。括 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是该无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卤代烃和烷烃类。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mH2m+2; 卤代烃的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2m+2 = n+x+y+z),它 们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m-1)(n+1)(x)B(z)。表2— 5为一些制冷剂的符号举例
一、载冷剂的要求
1. 载冷剂在工作温度下应处于液体状态;其凝固 温度应低于工作温度,沸点应高于工作温度。 2. 热容要大。 3. 密度小。 4. 粘度小;化学的稳定性好。对设备和管道无腐 蚀。 5. 载冷剂应不燃烧、爆炸、无毒,对人体无害。 6. 价格便宜,容易获得。
二、常用的载冷剂的性质
常用的载冷剂是水、无机盐水溶液或有

南极臭氧空洞的变化
南极臭氧空洞的变化
二、卤代烃制冷剂的命名
《蒙特利尔议定书》
1.对CFCs,包括CFC11、CFCl2,CFCll3、CFCll4、 CFCll5 等氯氟烃物质: (1)对发达国家,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完全停 止生产与消费; (2)对发展中国家(CFCs人均消耗量小于0.3kg/ 年),最后停用的日期是2010年。 2.对HCFCs,包括HCHC22、HCFCl42b、HCFCl23等: (1)对发达国家,从1996年起冻结生产量,2004 年开始削减,至2020年完全停用; (2)对发展中国家,从2016年开始冻结生产量, 2040年完全停用。
气候变化问题
总而言之,在选用制冷剂时,除 了要考虑其热力学性质外,还需要考 虑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毒性、 燃烧性、爆炸性、与金属材料的作用、 与润滑油的作用、与大气环境的“友 好性”等。
第二节 常用和新型的制冷剂
氨:
它在蒸发器中的蒸发压力一般为 0.098~0.491Mpa,在冷凝器内的冷凝压力一般为 0.981~1.570 MPa,标准蒸发温度为 33.4℃,凝固温度为-77.9℃。氨具有较好的热力 学性质和热物理性质,单位容积制冷量大,粘性 小,流动阻力小,传热性能好。此外,氨的价格 低廉,又易于获得。 氨的主要缺点是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也有一 定的可燃性 。 氨的压缩终温较高 。 氨在矿物油中的溶解度很小 。 纯氨不腐蚀钢铁 。 氨能以任意比例与水相互溶解 。 氨的检漏方法:从刺激性气味很容易发现系统 漏氨;可以用石芯试纸或酚酞试纸化学检漏。
臭氧层问题的提出
氟里昂可以吸收少量的紫外线分解,氯原子 发生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据初步推测每一个氯 原子会使10万个臭氧分子发生分解。大气中的化 学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普遍使用了氟氯烃, 地球中氯浓度大大增加,进而连锁地破坏了平流 层中的臭氧层。这样得出的结论就是:紫外线会 穿透地球的保护层,从而伤害保护层下面的生物。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第一节
制冷剂:
制冷剂的种类和要求
是制冷机中的工作流体,它是制冷系
统中为实现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也
称为制冷工质,或简称工质。
一、制冷剂的发展史
蒸气制冷机中的制冷剂从低温热 源中吸取热量,在低温下气化,再在 高温下凝结,向高温热源排放热量。 因此,只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够气 化和凝结的物质才有可能作为制冷剂 使用。
(3)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 符号为R4(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 为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4)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 为R5( )。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为 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5)环烷烃、链烯烃以及它们的卤代物。其简写符 号规定:环烷烃及环烷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C”开头, 链烯烃及链烯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1”开头 。 (6)有机制冷剂则在600序列任意编号。
四、制冷剂的环保要求
图2—1
一些制冷剂的ODP值和H GWP值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