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生存之道(中国的未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中国——生存之道

【摘要】“软实力”一词来源于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在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Soft Power”一文,宣告了“软实力”(或译“软力量”、“软权力”)概念的诞生。在1999年发表的“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一文中,他这样定义软实力: 软实力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它通过让他人信服地追随你,或让他人遵循某种将会促其采取你所期望的行为的规范和制度来发挥作用。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他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或者一个国家强化那种鼓励其他国家以寻求共存的方式来界定他们的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他就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实力或者军事实力。

【关键字】软实力,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利益。

【正文】在2002年发表的《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一文中,他认为软实力就是“ability of getting people to want what you want”。人们通常将这句话翻译为“同化他人的需要的能力”,但是有部分国内专家却认为,将这句话意译为“引导他人重新界定其需要的能力”更

为妥当。如果只是同化他人的需要,那么可能由于满足共同需要的事物具有稀缺性,反倒会强化软实力主客体间的竞争,这可能并不符合主体的利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目前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蔓延所导致的问题:由于西方国家民众的生活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在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情况下,让人口规模庞大的新兴国家(如中国)的民众都效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将会使全人类甚至整个地球都陷于灾难之中,因此,能够正确引导非西方国家以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待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方为可取之道。目前,许多拥有远见卓识的人已经开始为此进行呼吁。例如,以《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而闻名于世的美国教授贾雷德·戴蒙德在其新作《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中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他认为:“如果中国和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及当前第一世界国家,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地球必定无法承受。”

约瑟夫·奈在2006年发表的《软实力的再思考》一文中,将这一概念简要地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

在约瑟夫·奈看来,一国的所有行为类型(或者说能力类型)构成一个连续谱,谱线的左端是命令(能力),右端是同化(能力),从左到右,行为的强制性逐渐软化。其中,胁迫(能力)和诱导(能力)属于命令性行为方式——改变对方所作所为的行动(能力),而议程设置(能力)和吸引(能力)属于同化性行为方式(能力)——塑造对方期望的行动(能力)。所谓“设定议程”是指控制别国政治议程以使其目标变得不切实际,从而促使其撤销计划的行动。一国对国际制度和规则的决定力和影响力也属于这种能力。不过,约瑟夫·奈对软实力的讨论偏向于吸引力,而对于议程设置能力的强调缺乏一贯性——这使他招致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例如,南加州大学安那伯格传播学院院长,曾先后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和美国新闻署(U.S. Information Agency)高级职员的Ernest J. Wilson III就指出,当前围绕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讨论未将制定国际政治游戏规则的实力涵纳其中,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这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议程设置多少还是具有强制性的。如果说所谓“软实力”就是指吸引力,那么这样的“软实力”概念已经走到了上面谱线的最右端,“软”性十足。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建立在多种资源(或者说载体)的基础上的。在2004年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以及2006年发表的《软实力的再思考》一文中,他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与这一时期的观点相比照,在以往时期,

约瑟夫·奈还强调国际机制的作用,认为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软实力。

然而,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国融入国际社会的不断深化,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当前,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占有全面主导性的地位,西方国家如何看待中国,西方媒体、政治家和大众舆论如何看待中国,他们对中国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评价,他们的中国观中存在着哪些主要的偏差和误解,都应该是我们积极了解的重要信息。

国家软实力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而言的。国家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一般情况下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同等重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同等强大的情况下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在软硬两种实力中,硬实力是基础,是创造软实力的重要的物质条件;软实力能增加一个国家在世界受欢迎和认同的程度,有助于通过文化或是制度上的吸引力增强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但是,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强弱将是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在和平时期却常常会被忽略的因素。

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态度是严肃的,为推动本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取得进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中国推动本次会议取得进展的一个最重要举措,就是提出了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13日说,中方算过一笔账,从199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只下降26%,根据它们作出的承诺,到2020年这一指标也只会下降30%到40%。中国却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到45%,这种努力没有前提条件,也不与其他国家减排行动挂钩。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努力。“中国这么做,是从我们本国利益出发,也是从全人类利益出发,”何亚非说。此外,解振华说,中国还要提高能效,发展核电,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在建筑、交通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