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1.1
眼的屈光学基础理论
病因学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化正 视眼短些。这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 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从眼轴的长短 来看几乎都是远视,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 性的。之后,随着婴儿身体的发育,眼的前后轴 也慢慢增长,待到成年,人眼应当是正视或者接 近于正视。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在 (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停止发育,眼 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因而到成年时仍保持 婴儿或幼儿的眼球轴长,称为轴性远视眼。反之, 发育过程即成近视眼。真正屈光度为零的正视眼 是少数。
不能躺着看书或暗淡灯光下看书
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机 眼与荧屏距离适宜,良好的照明
做眼保健操,加强调节功能训练
定期检查视力
远视
当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 屈折后,焦点位于视网膜后,不能形成一个清晰 的图象,而只能形成一个模糊的光圈。
• 远视眼的光路图
远视眼看远、看近光路图
• 发病率图表
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等5部委(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
• 近视眼的病因 • 近视眼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 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眼可能属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也有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中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而以环境因 素的作用为主。 • 2、发育因素: 婴幼儿时期眼球较小,常为 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球各屈 光成分协调生长,逐步达到正视,若视网 膜过度发育将导致近视眼的形成。
• 散光的光路图 光学原理,即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 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 光状态。
眼屈光学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一、调节学说:
眼睛在看5米以外的物体时处于无调节状态。 根据D=1/F公式计算。(D为调节屈光度,F为焦距) 看近三联动:人的眼睛在看近时调清近处目标,睫状肌 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增厚,把眼球后的焦点拉近至 视网膜上——此为调节。
镜不能使平行光线形成焦点,后三者统称为散光
透镜。
球面透镜
定义:指前后表面均为球面,或者一面为球面、 一面为平面(平面可看作为半径无穷大的球面)
的透镜。
球面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透镜及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统称为球镜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又叫 正透镜,“+”表示
凹透镜:有会聚作用。又叫 负透镜,“—”表示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二、眼肌牵拉学说:
黄斑部是眼球壁最薄弱处,眼睛看近时,内直肌, 上斜肌收缩牵拉,眼球向内,向下旋转,导致后 巩膜窿起,长时间引起近视。 可使眼球向外旋转,如果学习桌斜面或斜面看书 效果更好。 通过眼球运动,减轻调节肌,辐辏肌长时间看近 的超负荷发挥。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 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体 而改变眼的屈 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调节与集合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
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
有利于远视。近视时环形睫状肌收缩→放
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
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曲率变大两 种作用下增加屈光力。
眼用棱镜
球面透镜中 凹透镜可看作由顶对顶的三棱镜组成 凸透镜可看作由底对底的三棱镜组成
视力定义及表示方法
视力:眼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记录法: 小数记录法 五分记录法 小数记录法与五分记录法的对应关系: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1.5 4.0 0.5 2.0 4.1 4.2 4.3 4.4 4.5 0.6 0.8 1.0 1.2
眼屈光学.ppt
是否 有动态屈光参与 分类
假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第2节近视眼的分类
病理性近视
轴性
单纯性近视
屈光成分
曲率性近视
屈光性
屈光指数性近视
第3节近视眼的发病原因
近视眼的病因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长时间的视近、照明、营养、坐姿 握笔不正确 微量元素、有机磷农药的影响。 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中国和日本发病率高黑 种人近视眼发病率就低)
第5节圆锥角膜的处理方法
角膜接触镜 尤其硬性高透氧接触镜,为角膜圆锥的治疗的最
佳方案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力疲劳
散 光 眼 的 临 床 表 现
视觉降低
其他症状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觉疲劳:散光眼由于在视网膜上
并无清晰完整的物象存在,患者会不 断的调整调节功能,试图得到清晰的 视物因此势必会造成视觉疲劳。
金冠眼镜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一、正视眼
二、非正视眼 ①近视 ②远视 ③散光 ④屈光参差 ⑤两眼像不等
三、老视
正视眼
非正视眼
屈光性 老视 轴性 复合性
近视
远视
散光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正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曲
折,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非正视眼是指点眼睛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第2节远视眼的屈光情况
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焦点,而在视网 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
第3节远视眼分类
成因分类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3 米角 4 5
以棱镜度表示集合角
15
(1)正视眼: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同步联动,两者关系 协调。 (2)屈光不正:调节与集合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近视:调节量小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远视:调节量大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16
(1)集合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屈光不正者,如近视眼、高 度远视眼、屈光参差等。
17
(3)散开功能不全:多为身体疲劳引起的功能性障碍,一 般为功能性。 临床症状:远距离作业时,常出现眼部疲劳、头疼和间歇 性同侧性复视等,当一天工作完毕身体困乏时,上述症状 尤为突出。 (4)散开功能过度:是视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视近时 可恢复至正常。 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患者在向远处眺望、向外侧方 注视时,会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 在太阳光下,常将一眼闭上,待身体倦乏时,视干扰更为 严重。
临床症状:由远距注视变为近距注视时视力变模糊、无法 长时间阅读、眼酸、眼疼、交叉性复视、疲劳。 另外,观察运动物体有困难,如坐高速火车看外面迅速闪 过的景物即会头昏不适,这点常被疑为耳科前庭功能障碍 所致的“晕车”。
(2)集合功能过度:易发生在未矫正的远视眼或近视眼戴 镜初期。
临床症状:常出现阅读困难,短时间阅读后即有眼部不适、 头疼、视力模糊,如集合过强成为痉挛状态,会引起复视。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动态屈光度:近点距离的倒数。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 明视的线性范围。 (4)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折光力。 以屈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 调节力(D)=1 / 调节距离(m)
3
(5)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为注视远点时与注
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
本例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光镜常有中间距离视觉的模糊。
7
如果年龄相同
不论其静态屈光状态
即不论正视眼或非正视眼
其调节幅度基本相同
但其调节范围、视物时使用的调节力却不相同。
8
(1)调节不全(调节不足) :是指调节幅度低于同年龄调 节平均水平下限,而呈现调节机能不充分的状态。 最小调节幅度公式计算: A=15-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X A —最小调节幅度 X — 被检者年龄 (2)调节痉挛: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致使睫状肌 张力异常增加,导致持续性的痉挛状态。
在正视眼或轻度远视眼呈现调节痉挛时即为“假性近视”。
(3)调节麻痹者:多呈散瞳、羞明等。 (4)调节反应不良(调节灵活度不良):是指调节聚焦能 力下降,无论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都不能立刻看清物体。
9
随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而致视近困难的
现象。
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更不属于屈光不正。
18
(4)集合近点距离:由集合近点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中点 的距离为集合近点距离,一般为8〜10cm。
(5)集合范围:为集合远点与集合近点之间的距离。
(6)集合程度(集合幅度):即集合能力,是双眼内转并 保持融像的最大内转量,为集合近点集合力与集合远点集 合力的差值。 (7)集合角:两眼视轴由无限远处转向眼前目标集中注视 时,所形成的角。可以用米角、棱镜度和圆周度来计量。
(完整版)眼屈光学
区分推进法测调节近点、集合近点
推进法(push up)测量调节幅度是以不能通过提高调节来保持清晰, 以“模糊”为测量终点。集合近点(NPC)的检查终点不能集合保持双眼 视、融像打破,以“破裂”(不能保持仅看到一个视标)为测量终点。
近点距离
1 屈光不正度 调节幅度
p(m)
1 F(D) Amp(D)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
第二节 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 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 屈光(refraction)。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 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 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2.硬镜(RGP) 基本参数:直径、基弧(镜片后表面曲率 半径)、度数
3.角膜塑形镜(OK镜) 球面、非球面(≤-6.00DS,≤-1.50DC) Toric RGP、圆锥角膜片、不规则 镜…
三.屈光手术(surgery) 1.角膜屈光手术:PRK, LASIK, LASEK, 飞秒,
SMILE飞秒…
轴性近视 :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 在正常范围。
视网膜成像区别: 轴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改变,未矫正的轴性近视眼视网膜像大于轴
性远视眼;屈光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相等,未矫正的屈光性近视、远 视眼和正视眼的视网膜像均相等。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轻度近视 ≤ -3.00 D 中度近视 -3.25 ~ -6.00D 高度近视 > -6.00D
2)中度 +3.25~+5.00D 3)高度 >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 睫状肌麻痹眼光时难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眼屈光学
第一章 总 论
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眼的屈光系统
第一节 概述
课程的性质
《眼屈光学》这门课阐述了视生理光学的基本 理论,并从生理光学深度介绍了各种眼屈光不正 和双眼视异常、弱视的临床症候,检查方法及其 矫治,为学习验光配镜学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视光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 生考取“眼镜定配工”和“眼镜验光员”国家职 业资格证书“直通车”的主干课程。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考工论》
——春秋末年,齐国的工业技术官书 《考工论》,是我国古代研究科学技术的最 早文献。其中就有用凹球面镜取火的记载。 《淮南子》
——西汉时的《淮南子》对用凹球面镜 取火的记载更详细。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博物志》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梦澳笔谈》
——沈括指出,鸟在空中飞行时,投到地面的影 子是正的,并跟着鸟的飞行方向移动。但如果光先 照鸟,再穿过窗上的小孔,所成的影子是倒的,看 起来鸟的影子也是倒着运动的。
画图
第二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谈古——经典的几何光学 《梦澳笔谈》
集合储备的测定 1 眼位检查 1 双眼视功能的图表绘制 1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1
视力表的绘制 1
第一节 概述
教 材
理论教材 《眼科屈光学》 编 著 徐广第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实验教材 《屈光学实验》 编 著 宋慧琴 天津职业大学校内讲义
参考书
第一节 概述
❖ 《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级)》 海洋出版社出版
第一节 概述
课程的要求
了解与屈光不正分布有关的因素,熟悉正视眼的屈 光状态及非正视眼的屈光状态,掌握远视眼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远眼与调节;掌握近视眼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近视眼的矫正;掌握散光的定义、 分类、光学情况;掌握屈光参差的类别、成因及临 床矫正原则。
第四节知识点:眼屈光学知识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外界物体本身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楚缩小的倒像。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一〕眼屈光系统的组成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所组成。
其与空气的境地及各屈光介质相互间之境地面大约均为球面,因此眼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数个透镜所组合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故也具有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图1-4-1〕。
其数值如下:前焦点〔距第—主点位置〕-17.05mm后焦点〔距第二主点位置〕+22.78mm第—主点:1.348 mm第二主点:1.602 mm第—结点:7.078 mm第二结点:7.332 mm上述两主点和两结点位置均极为接近,故可分别视为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即下文述及的简化眼状态。
其中结点是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任何光线通过此点不被屈折。
〔二〕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度24.387mm;眼总屈光力〔静止时〕+58.64D。
——〔三〕简化眼〔简略眼,简约眼〕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依上述眼的光学常数所模拟的人眼屈光模型称模型眼。
但为便于理解和有用,乃依光学原理将其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替代,〔图1-4-2〕,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mm,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二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即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外表前方7.08mm处;前焦距一17.05mm,后焦距十22.78mm,总屈光力为十58.64D。
简化后的模型服即称简化眼。
〔④〕眼球的轴及角〔图l-4-3〕1.光轴〔眼轴〕:通过角膜外表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眼的结点、盘旋点均在光轴上。
该轴于巩膜后面相交点为眼球后极。
前后极的距离即眼轴长度。
2.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
3.固定钢:眼外注视点与盘旋点的连线〔盘旋点:设眼球在眶内是围绕一中心点转动,该中心约位于角膜后门.smm处〕。
眼屈光学
注意:一般由于患者的远用屈光度已被完全 矫正,因此观察6m处物体时,调节已放松为 零,也就是没有可以放松的调节性集合,所 以应该不会出现模糊点.若出现了模糊点则说 明患者的远用屈光矫正存在正镜不足或负镜 过大的失误,应重新核查远用处方,在模糊 点缺乏的情况下,破裂点代表着负融像集合 的极限
(7)、把双眼旋转棱镜刻度调回0点,嘱患者 仍然注视6m处视标,同时以每秒1△的速度匀 速增加基底向外的棱镜度数,如上所述,令 患者报告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并记录棱 镜总量。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
(6)、如果患者看不清40cm处的视标,说 明患者的调节广度不足2.5D,此时在眼前增 加正镜片,缓慢增加,直到刚刚能看清视标, 记录所加正镜片的度数。调节广度等于2.5D (40cm处的视标产生的调节)减去增加的正 镜度数。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
(7)、遮盖右眼,打开左眼,重复(4)-(6) 步,测量左眼的调节广度。 (8)、打开双眼,重复(4)-(6)步,检查 双眼的调节广度。
远距离水平聚散力的测定
通过棱镜的引入使双眼视网膜物像分离,促 使患者运用水平聚散力来补偿物象分离,维 持双眼视,籍此,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集合 功能。
(1)、完全矫正屈光不正 (2)、投射单一独立的视标于6m处,此视标为 患者视力较差眼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 (3)、放置旋转棱镜于双眼前,棱镜度刻度初 始设置为0,并位于垂直位,如图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
(5)、如看清,说明患者的调节广度至少为 2.5D,此时在患者眼前以-0.25D为一档缓 慢增加负镜片直到患者所看的视标变为持续 模糊,记录最后清晰时增加的负镜度数。调 节广度等于增加的负镜度数绝对值加上2.5D (40cm处的视标产生的调节)。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
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
4.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2)视疲劳。 (3)内斜视。 (4)眼底变化。
5.远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手术。
7
1.近视眼的患病率: 不同民族有明显的差异。1995年调查:小学15%〜20%、 中学40%〜50%、大学60%〜70%。 2.近视眼的成因: (1)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 (2)环境因素:视近负荷、作业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 件、光污染、视觉环境的改变等。
8
3.近视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聚焦于视网膜前。 远点:在眼前有限距离。 4.近视眼的分类 (1)按度数分类 ,低度:0.00〜-3.00DS, 中度:-3.25〜-6.00DS, 高度:>-6.00DS (2)按屈光成分分类,轴性近视眼、曲率性近视眼、屈光 指数性近视眼。 (3)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单纯性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 (4)按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调节性近视眼(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眼、混合性近视眼(中间性近视眼)。
9
5.单纯性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降低。(2)视疲劳。 (3)眼位。 (4)眼底。
6.近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角膜塑性术。(4)屈光性手术
7.近视眼的预防 (1)优婚优育。 (2)良好环境。 (3)预防近视眼并发症。(4)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10
1.散光眼的成因 (1)曲率原因。(2)屈光指数原因。
R′
远 视 眼 的 远 点 球 面
20
(2)传统的眼镜矫正机理一一改变入眼光线聚散度
眼镜之所以矫正人眼屈光不正,是改变了到达眼的光线的 聚散度。
(3)“远点球面说”
矫正透镜的后焦点与眼的远点重合,使远点球面与视网膜 黄斑部共轭,使眼能够看清楚物体。
眼屈光学
正视眼的远点在无限远
调节
调节是由于睫状肌收缩,晶 体悬韧带松弛晶体依靠自 身的可塑性和弹力向前凸 出,增强屈光力所致 视远 不需要调节,视近需要调 节
屈光不正
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不能准确地在视 网膜上结成焦点,称为非正视眼或屈 光不正。 近视 屈光不正 远视 散光
近视
定义
无限远的平 行光线通过不
– 正视眼所见
散光眼所见
老视
定义
• 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 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 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大约40-45岁开始, 出现看近困难,这种这种情况称为老视, 俗称老花。
•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论屈光状态如何, 每个人都会发生老视。但原有的屈光状态 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时间,未行矫正的 远视者较早发生老视,近视者发生较晚或 不发生。
按病因分
• ⑴轴性近视:眼球的前后径明显延长的一 类近视,见于大多数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 近视。⑵ 曲率性近视:某一屈光体的表面 曲度增强、曲率半径变小而使屈光力增强 所引起的近视,如圆锥角膜、球形晶体 等。 (3)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房水、晶 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而使屈光力 增强所引起的近视,如糖尿病所致晶状体 改变、核性白内障等。
近视眼的矫正示意图
临床表现
• 近视眼是眼球的前后轴过长,或眼的屈光 力量过强而引起的屈光力大于眼球轴长的 一类屈光不正。其光学焦点落在视网膜之 前,远点近移,因此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 是看远不清。
正视眼所见
近视眼所见
远视
定义
是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
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在视 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 物象
散光眼的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屈光系统的演化
太阳与眼: 眼睛是由太阳的存在而产生,并且是适应太 阳的各种特性所演化的感觉器官 --视网膜 的视觉二重性 光与眼的进化 生物进化主要取决于环境和遗传两大因素素。 随着动物的进化,动物的眼由简单到复杂, 并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适应和演化
眼屈光系统的演化
双眼视觉的演化: 随着动物的进化嗅觉器官逐渐退化 而视觉器官则不断进化,动物的嘴 和鼻逐渐向后退缩,眼睛逐渐向前 突出。两眼向头的前方移动,使双 眼视野的比例慢慢增加,逐渐向双 眼视觉发展,为准确地捕获跑动的 被猎动物创造条件。
一 、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开普勒(Kaple):德国天文学家,1611年 开普勒(Kaple):德国天文学家,1611年 ):德国天文学家 提出人眼的屈光系统是一个高倍凸透镜, 提出人眼的屈光系统是一个高倍凸透镜,认 为外物与视网膜上的像呈倒像关系, 为外物与视网膜上的像呈倒像关系,曾一度 引起世人哗然。 引起世人哗然。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房 水:充满前后房中的无色透明澄清液体,为眼球 屈光系第二介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 1).房水屈光率为1.336,角膜构成了房水透镜 的前曲面,角膜的前曲率半径和房水的折射率等是 构成角膜屈光力的重要因素。 2).供给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等营养代谢所必 需物质,及代谢物的运输排泄。 3).维持眼内压及眼球正常紧张形态(正常眼内 压平均为18—23mmHg)。
我国屈光学发展
(二)眼镜史 世界上最先使用眼镜的是中国人。 世界上最先使用眼镜的是中国人。元朝 ( 忽必烈时代 ) 官吏戴 凸透镜阅读文件。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 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 凸透镜阅读文件。马可 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可能在他回国 告诉威尼斯的工匠设法仿制,因而传入欧洲。 后,告诉威尼斯的工匠设法仿制,因而传入欧洲。 《中国眼镜史考》认为中国南宋时,即 13 世纪前半叶已发明 中国眼镜史考》认为中国南宋时, 了眼镜。 了眼镜。第—副眼镜可能是宋朝的一位狱官所发明 副眼镜可能是宋朝的一位狱官所发明 扬州汉墓中发现了水晶放大镜,可将物体放大四五倍, 扬州汉墓中发现了水晶放大镜,可将物体放大四五倍,从而把我 国的眼镜史从南宋又上溯了 1200 年 年开了精益眼镜公司开业, 中国眼镜业”的开始, 1911 年开了精益眼镜公司开业,为“中国眼镜业”的开始,以 反对德国人在中国开设了眼镜店,称为“ 反对德国人在中国开设了眼镜店,称为“高德洋行
模型眼
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 前焦点—— -17.05mm(距第一主点) 后焦点——+22.78mm(距第二主点) 第一主点:1.348mm, 第二主点: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
三对基点
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眼轴长:24.387mm ;眼总屈光力:58.64D (静态时)
眼屈光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我国屈光学发展 屈光学发展未来
第一节 眼屈光学及发展简史
屈光(Refraction):即屈折、 屈光(Refraction):即屈折、折 ):即屈折 射。 眼屈光学即是从光学的角度来研究 眼的光学构造; 眼的光学构造;在正常和病理情况 下的成像原理以及屈光成像异常的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眼屈光系统的演化
物体既然在视网膜上成为倒像,为什么我们看 到的万物都是正的呢 ?--人眼物象的倒转 Stratton 试验 --眼的倒 像是事实,人们 看到外界物体是正立的也是事实。这两个相反 的实际现象如何统一起来,要用视觉心理学, 即锻炼或经验来解释。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1.
2. 3.
眼睛要能看清楚外界的物体必须具备下面的三个基 本条件: 首先,眼的屈光系统是完全透明的,这样可使由外 界进入眼的光,从角膜到视网膜这个径路中没有任 何障碍; 其次,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恰好落在视网 膜的中心凹.其成像应清晰且需足够大; 第三,整个视觉分析器,也就是从视网膜、视神经、 视索、视放射到大脑皮层的整个视路中的相应部分, 必须完整并具有正常功能。
我国屈光学发展
梦澳笔谈》 《梦澳笔谈》 ——《梦溪笔谈》详细叙述了 《梦溪笔谈》 镜子的大小与曲度成像的关系。 镜子的大小与曲度成像的关系。凸面 镜的像小于实物,但可照出整个面孔。 镜的像小于实物,但可照出整个面孔。 (现在汽车和马路拐弯处竖立的反光镜 以及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弯曲度都 是上述理论的应用。) 是上述理论的应用。)
1.
2.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玻璃体:无色透明凝胶状组织, 玻璃体:无色透明凝胶状组织,填充于眼球 内腔,为眼屈光系终末之屈光介质; 内腔,为眼屈光系终末之屈光介质; 其具有与房水相等的屈光率(1.336) (1.336), 其具有与房水相等的屈光率(1.336), 玻璃体除有确定性的屈光生理功能外, 玻璃体除有确定性的屈光生理功能外,尚具 保持眼球正常形态与眼内压平衡之职能。 保持眼球正常形态与眼内压平衡之职能。 玻璃体内并无血管及神经组织, 玻璃体内并无血管及神经组织,有关其营养 素供应、新陈代谢物质交换等, 素供应、新陈代谢物质交换等,主由脉络膜 负责。 负责。
眼屈光系统的演化
人类对于眼前目标的细节既要看得清楚又要 把所在空间位置判断准确,两眼的集合和调 节约联合运动相应形成 。 个体发生学,即以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观察双 眼视觉的发展和佩利阿核形成之间的关系, 可以明显看到,胚胎初期两只眼泡位于头的 两侧时,佩利阿核尚未发生。其后眼球逐渐 内头的前方移动,则佩利阿核亦随之逐渐发 育,终于成为中央突出的佩利阿核。
3)晶状体表面的弯曲度, 也不完全一致。其后面 的弯曲度比前面要大一 些.前表面的弯曲半径 约为10 mm,后表面则 约为6mm。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晶状体核的屈折率为1.43,周边部为1.386,其平 均值为1.39。晶状体静止的屈光力为16.0—20.0D 晶状体对波长390nm—660nm之可视光线,均任其通 过透达视网膜; 随年龄增长,使晶状体核色泽由黄而渐变为淡褐色 的关系,是以对接近350m或其旁更短之短波光线常 做部分吸收,如对290nm紫外光则做大量吸收,届 时晶状体常发出荧光,并形成不透明变性蛋白质, 是为日光性白内障发生重要原因。
一、 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唐德:荷兰人, 唐德:荷兰人,眼屈光不正的奠基人 . 《屈光不 正与其结果》 散光与柱镜》 正与其结果》和《散光与柱镜》,于 l864 年 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眼的调节与屈光不正》 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眼的调节与屈光不正》。 他的这些著作为眼的屈光性视觉障碍及其矫正 方法奠定了基础 杰克逊: 杰克逊: 检影镜;交叉柱镜联
一、 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托马斯·扬 1773~1829), ),英国的物理学 托马斯 扬( 1773~1829),英国的物理学 家和内科医师。 家和内科医师。
于 1801 年用实验证明人眼不是用改变眼轴长短 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 的办法进行屈光度的调节;他还用头浸在水中的 办法, 办法,排除了改变角膜弯曲度调节屈光度的可能 性。 他曾提出颜色视觉的理论 用谢纳的针孔实验法为自己检查屈光不正
我国屈光学发展
屈光史: (三)屈光史:
对我国眼屈光学作出较大贡献的则应首推毕华德教授。 对我国眼屈光学作出较大贡献的则应首推毕华德教授。 年刘以祥所著大学丛书《近代眼科学》 1936 年刘以祥所著大学丛书《近代眼科学》中,对眼屈 光及调节作了较系统的叙述。孙桂毓的《眼的屈光学概述》 光及调节作了较系统的叙述。孙桂毓的《眼的屈光学概述》 是我国解放初期的眼屈光学专著 1982 年,中华眼科学会眼屈光学组成立
屈光介质 折射率 屈光力(D) 曲率半径(mm) 厚度(mm)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1.376 1.336 1.406 +43.05 +7.7(前) +6.8(后) 0.5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1. 2.
角 膜 :角膜屈光力为40.0 D-45.0 D 空气与房水之间的折射串差别较大, 因为角膜的表面弯曲度。实际上,角膜表面并不 是真正的球形,它的周边部要比中央扁平些,但 在看物时,只用到中央部分,因而可以把它当作 一个球体来看待 屈光指数N=1.376 角膜系透明屈光介质,具有凸球面反射镜的光学 作用,约有2.5%被反射。对波长660nm及390nm间 之可视光线任其透过,但对短于295m者,可吸收 之。
激光干涉视力计、激光散斑图: 激光干涉视力计、激光散斑图:用来诊断眼屈光不正 盲人激光手杖、盲人激光眼镜:为盲人提供理想的助 盲人激光手杖、盲人激光眼镜: 视器 激光全息术: 激光全息术:其再显现象可以显示三维空间的特点 激光干涉视力计的应用
第二节 眼的屈光系统
眼屈光系统的演化 眼屈光系统的成像 模型眼 简略眼
一、 眼屈光学发展简史
黑姆霍耳茨: 黑姆霍耳茨:检眼镜 ;证明调节功能是由晶 状体表面弯曲度的改变所实现 ;创立了三原 色学说 ; 古耳斯特兰德:把透镜的衍射应用于眼,于 古耳斯特兰德:把透镜的衍射应用于眼,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1911 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在黑氏色基 础上不断充实,完成了简略眼、 础上不断充实,完成了简略眼、精密模型眼 的制作, 的制作,并设计了很多精密的光学仪器
我国屈光学发展
屈光史: 三)屈光史:
胡诞宁应用眼遗传学研究得出, 胡诞宁应用眼遗传学研究得出, 中国人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 隐性遗传, 隐性遗传,低度近视为多因子遗 传 颜少明和刘蔼年设计了 ( 立体 视觉检查固 ) 和《双眼影像不 等检查图》 等检查图》
眼屈光学发展的未来
整个眼屈光学的发展与光学技术的发展有着 密切关系 :
(三)屈光史: 屈光史: 孙济中于 1950 年初设计 了用小数记录, 了用小数记录,《国际标 准视力表》 准视力表》用以检查远视 力。徐广第于 1955 年设 计了与上述远视力相对应 标准近视力表》 的《标准近视力表》 20 世纪 60 年代缪天荣设 计了视标增率均匀并可用 于统计的《 于统计的《标准对数视力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