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课件)
小儿推拿(课件)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儿推拿》第1章,主要介绍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小儿推拿进行简单疾病治疗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中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难点:手法操作的熟练度和治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视频、推拿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推拿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小儿推拿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3. 示范: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小儿推拿的操作手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推拿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利用推拿模型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实践心得,分享学习体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儿推拿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治疗原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小儿推拿手法,为你的朋友或家人治疗一个简单的疾病。
2. 答案: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手法力度和方向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了解小儿推拿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探索推拿手法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法。
小儿推拿教案设计如上所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儿推拿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儿推拿》第1章,主要介绍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手法、常用穴位及治疗原则。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儿推拿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小儿推拿进行简单疾病治疗的能力。
小儿推拿教学大纲
小儿推拿教学大纲一、引言小儿推拿是中医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特殊推拿疗法,适用于儿童的各种疾病预防与治疗。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小儿推拿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准确、全面,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小儿推拿技术。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小儿推拿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操作技巧;3. 熟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能够准确判断和分析儿童不同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案;5. 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重视案例分析与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和合作。
四、课程内容1.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理论基础- 小儿推拿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理论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2.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与技巧- 推拿手法的分类与操作要点-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3. 小儿推拿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常见小儿疾病及推拿治疗方法- 相关案例分析与讨论- 实践操作演示与实验4. 小儿推拿的安全与保健- 小儿推拿的安全注意事项- 掌握小儿推拿的保健技巧和方法- 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五、评估方式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包括课堂学习情况、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小儿推拿学》2. 参考书目:- 《中医推拿学》- 《小儿针灸推拿学》- 《儿科推拿手册》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期12周,每周3节课,共计36学时。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设施:教室、推拿床、相关模型和工具;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频设备等。
九、其他注意事项1.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基本推拿技术;2. 学生上课需穿着专业推拿服,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 教师需严格遵守课程计划,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十、结语本小儿推拿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儿推拿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儿推拿教材
小儿推拿教材《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为金职伟业自主研发的专业教材,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现正式上市发售。
一、教材介绍小儿推拿教材-金职伟业《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内容联合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湘雅医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北京高校多位专家教授编写而成。
金职伟业新出版的《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教材以培训人员就业为向导,以培训人员就业为向导,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小儿推拿为基本课程主线,强调实践性能操作,使培训人员具备从事母婴保健的职业能力。
二、教材内容小儿推拿教材内容,涵盖小儿推拿师必须掌握的中医儿科学基础、推拿手法学基础相关知识。
全书分为4部分,共10章,分别对小儿推拿基础知识、人体解剖学基础、中医学理论基础、经络腧穴学基础、而科学基础知识,初级小儿推拿保健师需要掌握的单式手法、复式手法,中级小儿推拿保健师对于小儿常见病症,如感冒、腹泻、便秘等病症的辩证及推拿手法,高级小儿推拿保健师在治疗小儿疳积、近视、惊风、肌杏斜颈等病症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三、培训介绍小儿推拿教材-研发《小儿推拿保健师教材》的金职伟业,是经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办公室批准,负责全国招生、培训工作。
目前,已在湖南、贵州、广西、山东、宁夏、山西、上海开设有多家分校,更多城市正在全面布局中。
中国健康服务业岗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是由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培训项目。
四、课程介绍小儿推拿教材-了解了金职伟业的母婴教材,及金职伟业培训的基本情况后,小编再给您介绍下金职伟业已有的具体课程情况。
其中除了基础的月嫂、育婴师、催乳师、小儿推拿师、产后康复师技能培训以外,金职伟业还有所有项目的提升课程和师资培训课程。
五、开放加盟-全国100个分校等你来小儿推拿教材-目前金职伟业面向全国推出月嫂培训学校加盟、催乳师培训学校加盟、小儿推拿师培训学校加盟、产后康复师培训学校加盟,您可选择单项目和组合项目加盟的模式。
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 参考书籍
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参考书籍一、概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小儿推拿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
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小儿推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的考试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首要目标。
为了帮助这些学习者顺利通过考试,本文将介绍一些初级小儿推拿师证书考试的参考书籍。
二、《小儿推拿原理与技法》1. 本书由国内著名小儿推拿专家撰写,内容权威可靠。
2. 分析了小儿推拿的原理和概念,对初学者理解小儿推拿的核心概念有很大帮助。
3. 书中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技法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
4. 适合初学者阅读,通俗易懂,是学习小儿推拿的入门经典。
三、《小儿推拿实用手册》1. 该书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小儿推拿教材,深受学习者的喜爱。
2. 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小儿推拿的具体操作步骤,对初学者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3. 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对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4. 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儿推拿的技术要领。
四、《小儿推拿学习指南》1. 该书是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小儿推拿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儿推拿的理论、技法、实用技巧以及典型病例分析等方面。
2.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小儿推拿的案例和实例,有助于学习者理论通联实际,更好地掌握小儿推拿的实际操作技巧。
3. 书中的内容科学、严谨,符合小儿推拿的实际操作规范,是学习者学习小儿推拿的不二选择。
五、《小儿推拿师考试指南》1. 该书是专门针对小儿推拿师考试而编写的参考书籍,内容丰富、全面,覆盖考试的所有内容。
2.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考试辅导资料,包括模拟试题、考试技巧等,有助于学习者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3. 书中还介绍了小儿推拿师考试的出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应对考试。
六、结语学习小儿推拿,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熟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推拿教案1:儿科推拿学概论
推拿教案1:儿科推拿学概论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教材为《儿科推拿学》,是一门专门介绍儿科推拿理论与技术的专业课程。
教材内容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用于中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的学生为中职医学专业学生,他们对医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儿科推拿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弱。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习惯于实践操作,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科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儿科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儿科推拿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职业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儿科推拿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法。
教学难点:儿科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儿科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法,能正确运用儿科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准备1.教材:《儿科推拿学》2.活页教材:儿科推拿技术操作流程3.教学视频:儿科推拿手法演示4.教学器材:推拿手法模型、按摩器材5.教学课件:PPT八、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行为: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状态,通过提出与儿科推拿学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科推拿吗?”、“儿科推拿有什么好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一些儿科推拿的成功案例或者视频,让学生对儿科推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推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学生行为: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案例或视频,了解儿科推拿的相关知识。
设计目的:通过问题讨论和案例或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回顾医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行为:教师在白板上列出儿科推拿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推拿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逐一详细讲解。
12本小儿推拿必读古书籍
12本小儿推拿必读古书籍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能够帮助儿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在学习小儿推拿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古书籍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将介绍12本小儿推拿必读的古书籍,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小儿推拿理论和实践经验。
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创作的一本医学著作,其中涉及了小儿推拿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本书,学习者可以了解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针灸学著作,其中也包含了小儿推拿的相关内容。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小儿推拿与针灸的联系和应用。
4.《小儿腧穴按摩疗法》这本书是中国著名小儿推拿专家杨继洲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学习小儿推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小儿推拿经络穴位图解》这本书是一本图解类的小儿推拿参考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经络穴位和按摩手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更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技术要点。
6.《小儿推拿经络学》这本书是小儿推拿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经络理论和应用。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小儿推拿与经络学的关系。
7.《小儿推拿按摩学》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按摩技法的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和按摩技巧。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实用的小儿推拿技术。
8.《小儿推拿经络穴位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经络穴位手册,包含了小儿推拿常用的经络穴位和按摩手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快速查找和学习小儿推拿的关键技术。
9.《小儿推拿诊疗学》这本书是小儿推拿领域的诊疗学著作,详细介绍了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方法。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小儿推拿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0.《小儿推拿按摩配穴手册》这本书是一本小儿推拿按摩配穴手册,包含了小儿推拿常用的按摩手法和配穴方法。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
张寄岗推拿-儿科按摩教材张寄岗著青岛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程与讲座下载地址内容目录第一章 概述 (8)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 (8)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 (8)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8)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 (8)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 (8)第二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9)一、小儿的生理特点 (9)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9)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9)二、小儿的病理特点 (9)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9)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10)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10)第三节 儿科四诊 (10)一、望诊 (10)(一)望神色 (10)(二)望形态 (11)(三)审苗窍 (11)(四)看指纹 (13)二、闻诊 (13)(一)听声音 (13)(二)嗅气味 (14)三、问诊 (14)(一)问年龄 (14)(二)问病情 (14)(三)问个人史 (15)四、切诊 (15)(一)脉诊 (15)(二)按诊 (15)(三)辨斑疹 (16)第二章 推拿手法 (16)1、运推 (16)2、揉法 (16)3、拿法 (16)4、按法 (17)5、摩法 (17)6、振颤 (17)7、捣法 (17)8、捻法 (17)9、掐法 (17)12、捏脊法 (17)第三章 常用穴位 (17)第一节头面部 (17)1、开天门 (17)2、分推太阴、太阳 (18)3、掐(揉)天庭至承浆,共包括七个穴位 (18)4、揉两耳摇头法 (18)5、百会:揉、颤、搓擦(由后向前) (18)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 (18)1、脾穴 (18)2、胃穴 (19)3、板门 (19)4、肝穴 (19)5、心穴 (19)6、肺穴 (19)7、肾穴 (20)8、小天心 (20)9、肝顶穴 (20)10、分阴阳 (20)11、合阴阳 (20)12、内八卦 (20)13、四横纹 (21)14、四缝 (21)15、小横纹 (21)16、内劳宫 (21)17、运土入水 (21)18、运水入土 (21)19、乾坎艮入虎口 (22)20、由中指端刮推至横门 (22)21、艮宫 (22)22、大肠 (22)23、小肠 (22)24、天门入虎口 (22)25、列缺 (23)26、三关、六腑 (23)27、天河水 (23)28、总筋 (23)29、神门 (23)30、内关 (24)31、二马(二人上马) (24)32、外劳宫 (24)33、一窝风 (24)34、阳池(成人外关穴) (24)35、两扇门 (24)38、外八卦:与内八卦相对应 (25)39、五指背皮(手背皮) (25)40、中冲(心顶穴) (25)41、少商穴(鬼哭穴) (25)42、十王(十宣、五脏顶) (26)43、端正 (26)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26)1、天突、俞府、膻中 (26)2、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 (26)3、中脘 (26)4、神阙 (27)5、气海 (27)6、关元 (27)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27)1、肺俞 (27)2、命门 (27)3、龟尾及七节骨 (28)4、长强 (28)5、涌泉 (28)第五节 穴位的组合及应用 (28)1、滋阴清热 润肠通便 (28)2、温中散寒 健脾止泻(虚寒泄泻) (28)3、温化寒痰、宣肺止咳(昼轻夜重、晨起加重) (28)4、清化热痰、肃肺止咳(昼重夜轻) (29)5、益气固表止汗 (29)6、解表发汗散寒退热 (29)7、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29)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29)第四章 小儿常见病的治疗 (30)第一节 夜啼 (30)一、病因病机 (30)1、脾脏虚寒 (30)2、心火亢盛 (30)3、惊恐 (30)二、临床表现 (30)1、脾脏虚寒 (30)2、心火旺盛 (30)3、惊啼 (30)第二节 鹅口疮 (30)一、病因 (31)1、心脾积热 (31)2、虚火上浮 (31)3、脾虚湿泛 (31)二、症状及治疗 (31)第三节 惊风 (31)急惊风 (32)一、病因病机 (32)1、外感时邪 (32)2、痰热积滞 (32)3.暴受惊恐 (32)二、分型与治疗 (32)1、风热惊风 (32)2、暑热惊风 (32)3、疫毒惊风 (32)4、湿热惊风 (32)5、痰滞惊风 (33)6、惊恐惊风 (33)慢惊风 (33)一、病因病机 (33)1、脾阳虚 (33)2、脾肾阳虚 (33)3、肝肾阴虚 (33)二、分型与治疗 (33)1、脾阳虚 (33)2、脾肾阳虚 (33)3、肝肾阴虚 (33)第四节 泄泻 (34)一、病因病机 (34)1、感受外邪 (34)2、饮食所伤 (34)3、素体虚弱 (34)二、分型与治疗 (34)1、寒泻 (34)2、湿热泻 (34)3、伤食泻 (34)第5节 呕吐 (35)一、病因及临床表现、治疗 (35)1、饮食停滞 (35)2、胃中积热 (35)3、脾胃虚寒 (35)4、胃阴不足 (35)5、肝气犯胃 (35)第六节 便秘 (35)一、病因病机 (36)1、胃肠积热 (36)2、阴虚肠燥 (36)3、气血亏虚 (36)3、气血亏虚 (36)第七节 疳积 (36)一、病因病机 (37)1、饮食不节,肥甘伤脾 (37)2、喂养不当,营养失调 (37)3、内有宿疾,转化成疳 (37)二、临床表现 (37)1、脾疳 (37)2、肝疳 (37)3、心疳 (37)4、肺疳 (37)5、肾疳 (37)第八节 发热 (37)一、病因病机 (38)1、外感风寒、风热之邪 (38)2、阴虚 (38)3、气虚 (38)4、食滞 (38)5、惊吓 (38)二、分型与治疗 (38)1、外感发热 (38)2、阴虚发热 (38)3、气虚发热 (38)4、惊吓发热 (39)第九节 百日咳(咳嗽) (39)一、病因病机 (39)1、内蕴伏痰 (39)2、外感时疫 (39)二、临床表现及分期 (39)(1)初咳期 (39)(2)痉咳期(发作期) (39)(3)恢复期(后期) (39)第十节 汗证 (40)一、病因病机 (40)1、表虚不固 (40)2、营卫失调 (40)3、气阴两虚 (40)4、脏腑积热 (40)二、临床表现 (40)1、阳虚自汗 (40)2、阴虚盗汗 (40)第十一节 遗尿 (40)一、病因病机 (41)2、肺脾气虚,膀胱失约 (41)3、肝经湿热,火热内迫 (41)二、临床表现 (41)1、下元虚寒 (41)2、肺脾气虚 (41)3、肝经湿热 (41)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小儿推拿简史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
小儿推拿教材
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小儿推拿(课件
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小儿推拿在其他儿童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积累临床经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
1.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的熟练掌握
2.常见儿童疾病推拿治疗的方法
3.教学过程中的演示与实操
2.实操演示和练习部分不少于30分钟,让学生充分掌握手法技巧。
3.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部分控制在10分钟以内,避免拖堂。
三、课堂提问
1.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鼓励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并解释原因。
3.按法:用拇指或掌根在患儿体表上垂直用力按压。作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
4.摩法:用手掌或指腹在患儿体表上做环形摩擦。作用: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5.掐法:用拇指指甲在患儿体表上轻轻掐压。作用:提神醒脑,调和阴阳。
6.揉法:用拇指或掌根在患儿体表上做圆形揉动。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为了熟练掌握这些手法,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之外,加强实操练习,熟悉各种手法的作用和操作要领。
二、常见儿童疾病推拿治疗的方法
针对常见儿童疾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推拿治疗的方法如下:
1.感冒:以推法、拿法、摩法为主,主要在患儿背部、颈部、胸部、头部等部位操作,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提高免疫力。
2.咳嗽:以按法、揉法、摩法为主,重点在患儿胸部、背部、喉咙等部位操作,以调节肺气,缓解咳嗽症状。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并跟上教学进度。
小儿推拿全套培训教材(视频文字解说)
小儿推拿全套培训教材(视频文字解说)
1小儿推拿第1节课
2小儿推拿教学第2节课
3小儿推拿第3节课学习:穴位
4小儿推拿第4节课
5小儿推拿第5节课黄疸阳黄治疗
6小儿推拿第6节课黄疸阴黄治
7小儿推拿第7节课(外感咳嗽)
8小儿推拿第8节课视频学习:不明原因咳嗽
9小儿推拿第9节课:(胎火湿热型湿疹的治疗)
10小儿推拿第10节课(湿疹:脾虚湿蕴型的推拿治疗)11小儿推拿第11节课(夜啼:脾胃虚寒型)
12小儿推拿第12节课:(夜啼:心火烦躁哭闹)
13小儿推拿第13节课(夜啼:惊骇恐惧、积滞哭闹)14小儿推拿第14节课(风寒感冒的治疗)
15小儿推拿第15节课(风热、暑邪、流感的治疗)16小儿推拿第16节课(感冒发热的治疗)
17小儿推拿第17节课,发热:阴虚发热
18小儿推拿第18节课(腹泻:夏秋季寒湿泻、湿热泻)19小儿推拿第19节课,腹泻:脾虚导致的腹泻
20小儿推拿第20节课(便秘)。
小儿推拿教材
张济岗张继刚小儿推拿教材--儿科按摩1 概述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17-- 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儿疾病的方法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着问世,但是最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同时不少的小儿推拿专着有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厘正按摩要术等,使小儿推拿理论更为完善,为当时婴幼儿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今天小儿推拿疗法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三、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小儿推拿疗法对于小儿一般的常见病都可适用,如:外感、发烧、咳嗽、气喘、腹泻、呕吐、厌食、疳积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小儿急慢惊风、麻疹、水痘、麻痹等症也都有开窍镇静、透发解肌及增长肌肉的作用;凡皮肤破损、溃疡、创伤等外科疾患不宜采用推拿疗法;四、推拿操作注意事项1 推拿室的要求:清洁卫生温度适宜空气流通2 医师的要求:经常修剪指甲,操作前洗手3 辅料的应用4 推拿用手5. 时间的长短2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1 小儿的生理特点1.脏腑娇2.嫩、形气未充腑指五脏六腑;形气指形体结构、精血、津液和气化功能;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出生以后,五脏六腑都是娇嫩的,其形体结构、四肢百合、筋骨筋肉、精血津液、气化功能都是不够成熟和相对不足的;具体表现在肌肤柔嫩、腠理疏松、气血未充、脾胃薄弱、肾气未固、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方面;这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小儿年龄的分期也往往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28天——1岁幼儿期:1岁——3岁幼童期: 3岁——7岁儿童期:7岁——12岁从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表现来说,五脏六腑的形气皆属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表现更为突出,而心、肝两脏相对有余;根据小儿五脏三不足两有余的特点,可以进一步认识认识小儿生理特点在脏腑中的表现:1小儿脾常不足这是针对小儿脾胃薄弱而言,脾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营养精微需求相对要多,而小儿脾胃薄弱,运化未健,若稍有饮食不节,饥饱不适宜损伤脾胃而生病,故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2小儿肺常不足这是针对小儿卫外功能不足而言,肺主皮毛,肺脏娇嫩,卫外不固,而易为外邪所侵,故小儿比成人更易患时行疾病,同时脾与肺为母子关系,脾之运化来赖肺气散步以滋养,肺之气化赖脾之精微而充养,小儿脾胃薄弱,肺气也薄弱,故小儿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3小儿肾常不足这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肾为先天之本,肾中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各脏腑之阴取自于肾阴之滋润,各脏腑之阳依赖于肾阳之温养,小儿生长发育,抗病能力以及骨髓、脑髓、发耳、齿等正常发育与功能皆与肾有关,小儿出生,发育不够成熟,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肾气未盛,先天有五迟五软等疾病,病后易出现肾气虚衰,阴盛格阳证,故小儿有肾常虚的生理特点;4小儿肝常有余小儿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属不足,所谓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生长旺盛易动肝风而言;5小儿心常有余所谓小儿心常有余同样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的病理概念,而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火易动而言;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指各种活动机能;发育指生长过程;小儿时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发育和气化功能都是稚弱而不够成熟完善的,但又是不断成熟和完善向成人方向发展的;这好比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机体对水谷精气的需要相对比成人迫切;二、小儿的病理特点1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易于感触,即小儿容易感染病邪,发病容易;小儿肌肤疏薄,脾胃不足,抗病力弱,加上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于感触病邪,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病证最多;易于传变,即小儿病后容易发生变化,传变迅速;小儿脏腑娇嫩,内脏精气未充,感邪之后最易传变;2、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虚实主要是指人体正--气强弱与病邪的盛衰而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小儿患病以后实证可以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虚实并见、正虚邪实、虚实错杂的证侯;寒热主要是主要是指疾病病理表现两种不同的证侯;小儿为纯阳之体,发育旺盛,易患时行疾病,并易从热化;但小儿毕竟脏腑薄弱,气血未充,邪气易实,正气易伤,故热病又易寒化;特别是阳虚之体,更易寒从内生,而出现阴寒内盛之征;-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又少七情之害,脏气清灵,反应灵敏,疾病比较单纯,故小儿患病以后,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仔细,也易康复;第三节儿科四诊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由于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疾病的表现形式也常与成人有所不同,所以儿科四诊有它自己的特点;在儿科四诊中,望诊最为重要;一、望诊一望神色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两个方面;1.精神状态凡精神振作,两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为气血调和健康的表现,虽或有病也多轻浅易愈;反之,精神萎靡,两目无神,面色晦暗,疲乏嗜睡,表情呆滞或痛苦烦躁、呼吸不匀,为有病且病情较重的表现;若神知昏迷、谵语则病情危重;2.面部气色一般以五色主病和五部配五脏的方法来进行望面色的;1五色主病①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若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面色惨白、四肢厥冷为阳气暴脱;面白无华、唇色淡白为血虚;外感初起,风寒束表,也可见面色苍白;②面呈红色:多为热证;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面颊红赤、唇红口臭,多为食积化热;午后颧红,多为阴虚内热;面红兼见皮疹或如涂丹,为风热挟毒,血分有热;③面呈黄色:多为脾虚或湿盛;面色萎黄,肌瘦腹胀,为疳积之证,属脾虚失运;面黄而垢,见于暑夏,或伴发热吐泻,为感受暑湿;面黄发热,舌苔黄腻,多为湿温;面目鲜黄如橘皮色,为黄疸,属湿热阳黄;面目晦黄如烟熏色,亦为黄疸,属寒湿阴黄;④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风或惊恐之证;面色青白并见乍青乍白、皱眉痛苦,多为里寒腹痛;面青晦暗、神昏抽搐为惊风或癫痫发作;面色青灰、两目呆视要注意惊风先兆;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滞;面色青灰惨白、呼吸微弱、冷汗肢厥为心阳欲脱之危证;⑤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水饮之证;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属阴寒;面色青紫发黑或兼见腹痛呕吐,应注意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惨暗,多属肾气衰绝,病情危重;2五部配五脏一般以左腮主肝,右腮主肺,额上主心,鼻主脾,颌主肾,结合五色之变化,来推测脏腑寒热虚实的变化;二望形态指观察病儿的形体与动态;1.望形体包括头囟、躯体、四肢、毛发、指、趾;检查时应按顺序观察;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皆是健康的表现;若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或囟陷、囟填、囟隆,解颅,鸡胸,龟背,神态呆滞者为病态;1望头部:头方发稀,囟门闭迟,或头大颈细,头发枯黄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多见于疳证、五迟证;囟门宽大闭迟,颅缝开解,眼珠下垂,是为解颅,或因先天不足或因风痰所致;囟门高隆,多伴抽搐呕逆为风火痰上攻;囟门凹陷,眼眶凹陷,多为腹泻耗伤气虚液脱;头面眼睑浮肿多为阳水;耳垂、腮颊肿胀,多为痄腮、湿毒蕴结所致;2望胸腹:胸骨突出形如鸡胸者为鸡胸,多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肌肉消瘦,肚大青筋或肚腹凹陷如舟,均属于疳证;肚腹胀大明亮有水为腹水之证;脐部凸隆为脐疝;脐部湿疹为脐湿;脐部湿烂红肿为脐疮;3望腰背:脊背弯曲后凸为龟背,多因先天不足,发育不良;腰背凹陷成坑或膨出,亦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失养,多属疳证;4望四肢:下肢浮肿为水肿;关节红肿为痹症;外伤或跌仆后,某一肢体肿大为扭伤,若痛疼难忍者应注意骨折;5望肌肤:皮肤面目皆黄为黄疸,色鲜艳者为阳黄,色晦暗者为阴黄;皮肤浮肿为水肿;皮肤干燥皱瘪为津液耗伤;肌瘦肤皱,面貌如老人者多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所致;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肌肤局部的变化情况,如红肿,化脓等,范围大者为痈,范围小者为疖;漫肿无头深入肌层而皮服颜色不变着为疽;若局部皮肤红赤如丹游走不定者为丹毒;6望指趾:爪甲的形色可推断气血的盛衰;正常的小儿气血充盈,爪甲红润光泽,如指甲苍白无华、质脆软为气血亏虚,指甲青紫为气滞血淤;指端肥大如杵状为肺气不足,心气失养;7望动态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动静姿态、变化;正常健康小儿身体各部位发育正常、活动自如,无痛苦不适的表现;若发育异常,活动不适,皆为病态;三审苗窍是指观察目、鼻、耳、口、舌、前后二阴的变化;苗窍是脏腑的窗口,审苗窍可知脏腑的变化;1察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审查眼目对于推测脏腑气血虚实寒热很有价值,首先要望眼神“神者,目中光彩是也”健康的小儿黑眼圈大,反应灵敏,神采奕奕,是脏腑气血充盈,精神充沛的表现;若两目无神,神色呆滞,或闭目不视,或欲闭不闭,欲开不开,反应迟钝,是脏腑气血受损的病态表现;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观察两目的白睛,瞳子,眼睑等的变化白睛红赤为热,或因风热外感,或因肝火上冲;白睛出血为热伤血络;白睛黄染均为黄疸;白睛有蓝斑为虫证所致;瞳子散大或缩小多为肝肾衰败,正气欲脱;两侧瞳子大小不等或不圆为内闭外脱之侯,黑珠下落,白睛显露多为肾衰水阻常兼解颅;黑睛白翳为肝肾不足,目睛上窜斜视为惊风之证;2察眼睑:眼睑下垂,开合无力为脾虚,睡中露睛,眼睑半开半合亦属脾虚;眼睑浮肿为风水;目眶凹陷为阴液耗伤;眼结膜苍白为气血不足;眼结膜红肿赤烂为风湿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畏光泪水汪汪常为麻疹先兆;3察鼻:鼻为肺之窍,鼻窍的的变化常反映肺系的变化;鼻塞流清涕为风寒郁表,肺卫失宣;鼻流浊涕为风热犯表,肺失清肃;鼻窍干燥或干裂为外感风燥肺失清润,亦为肺热伤津之证;鼻孔出血为鼻衄,多属于肺热伤络;鼻内生疮,糜烂多为肺火上炎;鼻翼煽动为肺闭之证;麻疹患儿鼻准部出现三五疹点为麻疹出齐之象;4察耳:耳为肾之窍,又为肝胆经所绕故耳窍的变化与肝胆肾的疾病关系密切;健康的小儿耳窍丰厚,颜色红润,乃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反之则肾气不足或体质较差,如早产儿的耳窍即较薄而紧贴两颞、耳周轮廓不清;耳内流脓疼痛为肝胆风火上扰;耳背络脉隐现,耳尖发凉兼身热多泪常为麻疹先兆;若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红热,常为痄腮;5察口:包括口腔、唇、龈、齿、咽喉等口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又手足阳明经脉环绕口唇,故口唇的的变化常说明脾胃的病变;唇色淡白为脾虚血亏;唇色红赤为脾胃积热;唇色深红为热盛伤阴;唇色青紫为气滞血淤,亦主寒证;口唇红肿溃烂为脾胃火热上炎;口舌生疮或糜烂,亦多脾胃火热上炎或兼心火;满口白屑状如雪花为鹅口疮,多为脾胃湿热上蒸;口腔两颊部粘膜有白色小点,周围红晕为麻疹粘膜斑,预示出麻疹;口角流涎波及两颐称为滞颐;齿龈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龈为阳明经脉分布之处,属胃,故齿龈的变化,常反映肾与胃的病变;牙齿逾期不出或稀疏细小,多为肾气不足;新生儿牙龈有白色的斑块影响吮乳俗称板牙,齿龈红肿溃烂多为胃火上冲;齿龈出血为胃火伤络或脾虚不摄;齿龈干燥为津液受伤,见于热病后期;牙关紧闭为惊风之证或惊风先兆;咽喉咽喉是肺胃之门户,常反映肺胃的病变;咽红常因外感所致,风热居多;咽红乳蛾或乳蛾脓点多属外感风热,内蕴积热;咽喉红肿且灰白假膜附着不易拭去者为白喉,由肺热阴虚复感时疫所致6察舌: 舌诊是四诊中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反映心经的病变,而且反映疾病的表里进退寒热虚实脏腑气血的变化,察舌包括观察舌体、舌苔、舌质等;舌体舌体胖大,板硬麻木为木舌,皆多属心脾积热,;舌下肿起形如二舌为重舌;舌体伸出于外,收回缓慢为吐舌,舌体伸出于外,来回拌动不灵为弄舌,为心经有热或心气不足,或先天不足;舌体胖嫩而有齿痕多为脾肾阳虚或有水饮痰湿内阻;舌体肿大青紫可见于中毒;舌体强硬转动不灵多为肝热动风;舌体短缩干绛多为热伤阴液;舌质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舌质红绛紫舌上红刺为热入营血,阴血受损;舌质紫暗或有淤斑为气血淤滞;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者,常为猩红热舌苔舌苔色白为寒;舌苔色黄为热;舌苔色黑而燥为热盛;舌苔色黑而滑为寒盛;舌苔薄少为邪少;舌苔厚腻为邪盛;舌苔厚薄的变化,常反映疾病病邪进退的变化;7 察二阴:是指观察前后二阴,前阴包括生殖器和尿道口;男孩肾囊不松不紧,稍有色素沉着是肾气充沛、健康的表现;若阴囊松弛,多为体虚或发热之象;阴囊紧缩为寒,阴囊时膨时收,因啼哭膨甚者为疝气;阴囊肿大,明亮为水肿所致;尿道口红肿属湿热;女孩前阴红赤而湿多属下焦湿热;前阴瘙痒潮热应注意蛲虫;肛门灼热为下焦湿热;肛门脱出为脱肛,多因中气下陷;肛门开裂出血为肛裂;新生儿肛门及会阴部大片红赤为红臀,因为湿热所致;8察二便:是指观察大小便的变化;大便健康小儿的正常大便一般为色黄而干湿适中,一日一至二次或一二日一次;凡大便燥结或形如羊屎为里热内结或为阴虚内热;大便稀薄泄泻为腹泻,有寒热虚实之分;大便泄泻稀薄清冷夹有泡沫为风寒,大便泄泻黄浊臭秽为湿热;若暴注下迫则热盛;大便泄泻夹有白色凝块或食物残渣为食滞;大便泄泻清冷或溏稀兼见面白肢冷纳呆神倦为脾肾两虚;大便下利赤白粘冻,腹痛,里急解之不爽为痢疾,以湿热多见;婴儿大便下血或果酱样,哭闹不安,要注意肠套叠;小便一岁以内小儿小便较多;小便黄短涩痛主热为湿热下注,膀胱不利;小便清长,夜尿较多主寒为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浑浊如米泔之水为脾胃虚弱,乳食积滞;小便深黄而短为湿热内蕴,黄疸之证;小便深红而少为湿热伤络血尿之证;小便不利多见于水肿;小便频数属尿频,睡中遗尿为遗尿;四看指纹看指纹是儿科特有的一种诊断方法,用于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指纹是指小儿两手虎口至食指两侧的浅静脉,按部位分为风、气、命三关:风关——指掌第一节;气关——指掌第二节;命关——指掌第三节;诊察时,医生用一手握住患儿食指,用另一手拇指轻轻眼小儿食指桡侧从命关推向风关,以观察指纹显露情况;正常小儿指纹多数为红黄隐隐在风关之内,若发生疾病,指纹的显露则发生变化,主要有浮沉、色泽、部位几个方面;1.指纹的浮沉:浮指浮露易见;沉指沉隐难见;指纹浮露主表,主外感新邪;指纹沉隐主里,为病在里,或里实或里结;2.指纹的色泽:鲜红而嫩者主外感风寒;红艳而深者主外感风热;红而紫者主邪热炽盛;红紫而滞者主热瘀血滞;青色为惊风或痛证;色淡为虚;3.指纹的部位:指纹现于风关病轻浅易治;现于气关病转重转深;现于命关病情更为深重;若直透指甲,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多危重;二、闻诊闻诊是指医生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疾病的一种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听声音和闻气味两个方面;一听声音是根据小儿的啼哭、呼吸、咳嗽及语言等声音的高亢、低微的不同来分辨疾病的寒热虚实;1.啼哭声:正常健康小儿啼哭之声洪亮而长,有泪;腹痛引起啼哭,声音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若啼哭声尖锐阵作,伴呕吐及果酱样或血样大便,须考虑肠套叠;哭叫拒食,伴流涎烦躁,多为口疮;哭声嘶哑,伴吸气不利,多为咽喉肿痛;每每夜间啼哭为夜啼;2.咳嗽声:咳声重浊,痰液稀白,鼻塞流涕,为外感风寒;咳声轻扬,痰液黄稠,鼻流黄涕,为外感风热;干咳或咳嗽少痰,咳声高亢,声音嘶哑,痰稠而粘,为外感风燥;咳嗽气粗,痰黄伴喘,为痰热壅肺;咳嗽而喉间痰鸣,为痰湿阻肺;咳声低而嘶哑或干咳无痰,为肺阴不足;咳声低而微,面白痰稀,为肺气不足;实证咳声高亢,虚证咳声低微;另外,百日咳为连声咳嗽,咳嗽末有鸡鸣样回声;白喉或喉炎咳声多嘶哑或如犬吠样,多伴有吸气困难;3.呼吸声:正常小儿呼吸均匀平和,快慢适中;新生儿时期呼吸可偶见不均,若无病状,亦属正常;呼吸异常多反映肺肾的病变;呼吸气粗,甚则喘促气急、痰鸣,是肺气闭塞,多主邪实;呼吸气弱,喘促气短,为肺肾衰竭;哮喘无力,动则甚为肾虚不纳;二嗅气味指嗅病儿口中气味及大小便、痰涎、汗液、呕吐物等的气味;1.口中气味:口气臭秽,多为肺胃积热上蒸,可见于积滞、口疮、牙疳等证;口气酸腐,多因伤食;口气腥臭,多见于血证;口气腥臭兼吐脓痰带血,多属肺痈;2.大小便气味:大便臭秽异常,多因湿热积滞;大便酸腐,多因伤食;大便臭味不显,兼下利清谷,为脾胃虚寒;小便气味臊臭,多因湿热下注;小便清长少味,多属脾肾阳虚;3.呕吐物气味:吐物酸腐,多因食滞化热;吐物臭秽,多因肠道气机阻滞,粪气上逆;4.痰涎气味:痰涎腥臭多属肺痈;5.汗液气味:汗液热臭,多因积热熏蒸;汗液无气味,多因阴阳失调;三、问诊问诊是通过病儿或其家长、亲属、保育员等知情人员,询问患儿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一问年龄应详细询问患儿实足年龄,二岁以下应问明实足年月龄,新生儿应问明出生天数;在临床上一些疾病的发病年龄有以下特点:脐风、胎黄、脐湿、脐疮、脐血等见于出生一周内;鹅口疮、脐突、夜啼等多见于新生儿和乳婴儿;腹泻多发与婴幼儿;肾炎多见于幼童或儿童;某些传染病也与年龄有关,如:麻疹多发于出生六个月以后;水痘、百日咳、白喉等在学龄前期多见;十二岁以后小儿所患疾病基本上接近于成人;附:年龄分期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幼儿期——28天—1岁;幼儿期——1岁—3岁;幼童期——3岁—7岁;儿童期——7岁—12岁二问病情包括询问病症及其持续时间,病程中的病情变化,可以引发的因素等;1.问寒热:小儿发热可通过体温计测量或通过接触的感觉测知;小儿恶寒可以从患儿姿态的改变来测知;年龄教大的儿童可直接问出寒热的问诊内容,主要包括寒热的甚微、进退、发作的时辰、季节、持续的时间以及汗出的有无;发热有汗为外感风热;寒热往来为邪郁少阳;但热不寒为里热、为阳盛;但寒不热为里寒、为阳虚;大热大汗兼见烦渴为阳明热盛;发热持续,热势高,面黄苔厚为湿热蕴滞;发热而汗出即解,舌苔薄者为时邪外感;发热而汗出不解,或降而复升,苔厚腻者为食滞内伤;发热不扬,早暮热势高张,或有汗或无汗,多为邪实;午后或夜间发热,低热如潮,伴有盗汗,多为阴虚;若见于夏季发热,持续不退,兼见无汗多尿口渴,须考虑夏季热;2.问汗:问汗主要询问汗出的有无、多少、部位、自汗、盗汗、热汗、冷汗等;而上述汗出的情况是通过望诊观察和切诊触摸来完成的;外感风寒,发热无汗;外感风热,发热有汗;外感暑湿,发热而汗出不透;外感秋燥,发热而无汗,皮肤干燥;内伤饮食,食滞发热,则发热有汗,或手足汗出;自汗指不分寤寐皆自汗出,动则尤甚,多为阳气虚弱,营卫不和,表卫不固;盗汗指寐则汗出,寤则汗止,自己全然不觉,多为阴血亏损;热汗指汗出而热气蒸腾,多为里热熏蒸;冷汗指汗出湿冷,多为阳气虚衰;3.问头身:是指询问患儿头身各部位的痛痒不适和活动情况;4.问胸腹:是指询问患儿胸腹疼痛胀满等情况;5.问睡眠:是指患儿睡眠的时间,安睡的程度,以及神识为病的嗜睡、昏睡等;6.问二便:是指询问患儿一日内大便小便的数量、次数、性质、颜色,以及排便时的感觉;7.问饮食;是指询问患儿饮食和饮水的情况;8.问其他:指除上述之外,与疾病有关的诸方面:与发病有关的可能因素如事物、药物、外界刺激、异物异声、突然的惊吓等;三问个人史指询问患儿个人的生产、喂养、发育、预防接种史等;四、切诊切诊是指通过医生用手对患儿身体某些部位进行触摸的感觉以及患儿的反映,来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方面;一脉诊小儿寸脉部位较小,采用一指定三部的方法;小儿病脉,主要有浮、沉、迟、数和有力、无力六种;轻按即得为浮脉,主表证;重按才得为沉脉,主里证;脉来一息,五次以下为迟脉,主寒证;脉来一息,六七次以上,多为数脉,主热证;有力主实,无力主虚;二按诊按诊就是医者用手触摸和按压患儿的皮肤、头、胸、腹、背、胁、四肢等部位,以诊察病症的一种方法;1、按头面:包括检查小儿头面的大小凸凹紧张程度以及头囟和囟缝的闭开情况,头露骨的坚硬程度等;囟陷者:按之软弱,气虚较甚;按之干瘪,阴虚较甚囟填者:按之紧张为风火痰热上冲,肝火上亢;热盛生风之侯,因此可根据囟门的凸隆的程度和按触紧张的强弱来测知疾病的急缓,如:高隆而按之如弓者,病情凶险2、按颈腋:主要触摸颈项部及腋下有无结节包块3、按胸腹:检查胸部有无鸡胸,龟背等情况4、按腹部:主要检查有无包块,是否胀满,有无疼痛5、按四肢:主要检查四肢温凉,肌肉结实与软弱,关节活动,下肢皮肤凹陷等情况;四肢厥冷属阳气虚弱或阳气不达,手足心发热而兼全身发热多为外感发热或阳热之证;四肢肌肉软弱松弛为脾气虚弱气血失养;肌肉萎缩也为脾虚,或属疳证,或热病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肉瘫痪或软弱无力,肌肉萎缩松弛或关节僵硬,肌肉紧张均为热证伤津,耗气,气阴亏损以致筋脉失养产生后遗症;6、按皮肤:主要检查皮肤温凉及汗湿干燥情况;皮肤汗多为阳气不足;肤热无汗为热闭于内;肤热汗出为热熏于外;皮肤干燥干瘪不起为吐泄阴液耗脱之证;三辨斑疹斑和疹是见于皮肤粘膜的两种疾病体征;凡形态大小不一,不高出皮面,颜色红紫,压之不退色的称之为斑,凡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周围有红晕,压之退色称之为疹;一般来说,斑属于血分,为热入血分或气不摄血所致;疹属气分,为风热郁于肺卫发于肌肤,同时扰动营血所致;班和疹多见于外感温病和。
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一天突 二膻中 三乳根 四乳旁 五胁肋 六中脘 七腹 八脐 九天枢
第四节背腰骶部穴位
一肩井(膊井) 二大椎(百劳) 三风门(热府) 四肺俞 五脾俞 六肾俞 七腰俞(腰眼) 八七节骨 九龟尾(长强)
第五节下肢部穴位
一箕门(足膀胱) 二百虫(血海) 三膝眼(鬼眼) 四足三里(三里) 五前承山(条口) 六三阴交 七丰隆 八太冲 九委中
第二节小儿推拿治疗概要
一小儿推拿特点 二小儿推拿操作顺序 三小儿推拿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五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第一节单式手法 第二节复式手法
小结 思考题
第一节单式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法 七运法 八捣法 九拿法
第二节复式手法
一黄蜂入洞 二揉耳摇头 三开璇玑 四按弦搓摩 五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 六二龙戏珠 七苍龙摆尾 八凤凰展翅 九赤凤摇头
笫十节厌食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节积滞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节疳证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节遗尿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八节近视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九节鼻炎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节小儿肌性斜颈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附录一小儿推 拿流派介绍
《小儿推拿》课件(2024
《小儿推拿》课件(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小儿推拿》教材第四章“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小儿推拿的适用范围、基本手法(如推、拿、按、摩等),以及针对不同症状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及其适用症状。
2. 培养学生具备观察、分析、解决小儿推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小儿推拿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儿童、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熟练运用和针对不同症状的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及其适用范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小儿推拿模型、按摩油。
学具:笔记本、笔、按摩手法图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小儿推拿治疗感冒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小儿推拿的适用范围和作用。
(2)详细讲解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咳嗽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练习基本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手法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2. 适用范围3. 咳嗽治疗手法七、作业设计症状:消化不良、便秘、发热要求:详细描述每种症状的推拿手法及操作步骤。
答案示例:(1)消化不良:采用摩腹、揉中脘、推七节骨等手法。
(2)便秘:采用揉天枢、推大肠、推下七节骨等手法。
(3)发热:采用推太阳、揉风池、清天河水等手法。
2. 提交方式:纸质版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儿推拿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生长发育、免疫力提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熟练运用和针对不同症状的操作方法。
2. 例题讲解:以咳嗽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学习小儿推拿必读的12本经典古医籍
学习小儿推拿必读的12本经典古医籍学习小儿推拿必读的12本经典古医籍学习小儿推拿要哪些经典古医籍?我们已经把学习小儿推拿必读的12本经典古医籍整理好,免费提分享大家。
也欢迎大家多多分享这篇文章,好书让越多人得到越好。
以下为学习小儿推拿必读的12本经典古医籍书单:1.《动功按摩秘诀》[清] 汪启贤、汪启圣——清代仅存孤本,集按摩导引、调摄诸法为一体,内容精湛系统全面,文字通俗易懂,功法简便可行,实可谓祖国医学中自我按摩导引学之专著。
2.《厘正按摩要术》[清] 张振鉴——内容宏富,持论简要,是一部较有价值的小儿按摩专书。
卷一辨证:主要阐述儿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包括按法、摩法、掐法、揉法、汗法、吐法、浴法、熨法等各种治疗手法及外治法共28种;卷三取穴:以图注形式介绍十四经脉穴位分布及24种按摩推拿手法;卷四列证:列述惊风、疳疾、呕吐等24种病证和证候的推拿疗法,兼及内治法和其他外治法。
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收录多家名医精论。
3.《小儿按摩经》 [明] 四明陈氏——于公元1601年问世,对后世小儿按摩学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小儿推拿广意》 [清]熊应雄——全书将推拿按摩之理论与小儿生理特点相结合、图文并茂,论述较详。
按摩手法轻灵而具体,十分切于实用,流传颇广。
上卷:总论推拿之理,及儿科疾病诊断方法,并附推拿手法图说20余幅;中卷:分述各种儿科常见病推拿疗法;下卷:附方,选录小儿病的内服、外治药方180余首。
5.《小儿推拿秘旨》[清] 龚云林撰——又名《小儿推拿活婴全书》。
在广泛搜集并总结前人有关小儿推拿按摩疗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家临床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卷上首先详细论述小儿变蒸、惊风、诸疳、吐泻四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其次叙述儿科的诊法、推拿手法、穴位及图并其他外治方法。
卷下将儿科多种疾病编成歌诀、并载述各种疾病的方药治法。
此书为现存推拿专著中年代较早而又较为完善之作。
对后世影响颇大。
《小儿推拿》课件(完整版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2.理论讲解(10分钟)
讲解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常用手法及适用病症。
3.例题讲解(10分钟)
以感冒为例,讲解推拿手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领。
4.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推拿手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病例分析(15分钟)
针对不同疾病,让学生分析并讨论推拿治疗方案。
4.摩法:用手掌摩擦小儿腹部,以产生热量,改善脾胃功能。
三、随堂练习解析
1.学生分组进行推拿手法练习,每组选择一种手法,互相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错误,强调操作要领。
3.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四、作业设计解析
1.作业题目:请针对以下病例,设计一份小儿推拿治疗方案。
病例:3岁儿童,发热、咳嗽、流清鼻涕,病程3天。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和适用病症的判断。
2.例题讲解:以感冒为例,讲解推拿手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领。
3.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推拿手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设计:针对病例设计小儿推拿治疗方案。
一、教学难点解析
1.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捏拿肌肉,力度要适中,避免造成疼痛。适用于小儿肌肉丰厚部位,如四肢、背部。
答案:结合捏法、揉法、按法、摩法等手法,具体操作步骤和时长参照教材。如:
-捏法:从颈部向下捏拿至肩井穴,往返3-5次,每次5分钟。
-揉法:用掌根轻轻揉按胸部、背部,每次5分钟。
-按法:按压风池、曲池、合谷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2分钟。
-摩法:用手掌摩擦小儿腹部,以产生热量,每次5分钟。
2.作业题目:简述小儿推拿在治疗儿童感冒中的作用。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45823(精选干货)
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45823张寄岗老师小儿推拿教材儿科按摩学(修订版)主编:张寄岗2009年8月目录第一章ﻩ概述 (1)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1第二节ﻩ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2)第三节ﻩ儿科四诊 (4)第二章推拿手法 (15)第三章ﻩ常用穴位……………………………………………………17第一节头面部 (17)第二节上肢部穴位 (18)第三节胸腹部穴位……………………………………………27第四节ﻩ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29第五节穴位的组合及应用 (30)第四章小儿常见病的治疗 (32)第一节ﻩ夜啼……………………………………………………32第二节ﻩ鹅口疮…………………………………………………33第三节惊风 (34)第四节泄泻……………………………………………………37第五节ﻩ呕吐……………………………………………………38第六节便秘 (40)第七节疳积 (41)第八节发热 (42)第九节ﻩ百日咳(咳嗽) (43)第十节汉证 (44)第十一节遗尿…………………………………………………46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小儿推拿简史一、小儿推拿疗法的含义小儿推拿疗法即医生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操作以求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的防病治病方法.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小儿推拿疗法是一门古老的医疗学科,是祖国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小儿防病治病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疗法有着其独特的风格、神奇的疗效,被愈来愈多的人们所接受。
小儿推拿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隋唐时期就有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如唐代《千金方》中记载了用五物甘草生摩膏方治疗及预防小儿疾病的方法。
相传宋代《颅囟经》是最早儿科专著。
小儿推拿疗法独特体系的形成是在明、清时代,当时有许多有关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但是现存最早的是明代(1601年)《小儿按摩经》又叫《保婴神术》.当时在推拿治疗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这一独特的体系。
《小儿推拿》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儿推拿》教材的第三章至第五章内容,详细探讨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常用穴位及推拿治疗原则。
具体包括:1. 第三章: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掐、揉等手法。
2. 第四章:小儿常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迎香、神门等。
3. 第五章:推拿治疗原则,包括补虚泻实、清热解毒、调和阴阳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和常用穴位。
2.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3. 学会运用小儿推拿为儿童进行保健和治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熟练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常用穴位的定位和推拿治疗原则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推拿模型、穴位图、推拿油。
2. 学具:推拿练习布娃娃、穴位图、推拿油。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名儿童感冒咳嗽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第三章至第五章的内容,重点强调基本手法、常用穴位和推拿治疗原则。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感冒咳嗽为例,演示如何运用小儿推拿进行治疗。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推拿手法和穴位定位。
六、板书设计1.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2. 小儿常用穴位3. 推拿治疗原则4. 感冒咳嗽推拿治疗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或家人进行小儿推拿保健,记录操作过程和效果。
2. 答案: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描述推拿手法、穴位定位和保健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小儿推拿的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同时,关注儿童健康问题,将小儿推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儿推拿手法的熟练掌握和运用2. 常用穴位的定位3. 推拿治疗原则的应用4.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5.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反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儿推拿手法的熟练掌握和运用1. 详细讲解每种手法的作用、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儿科学专业规划教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小儿体质辨识 第三节小儿推拿治未病的方法
第十一章小儿常用 热敷方法
第十章小儿常用推 拿介质
第十二章小儿推拿 文献选读
一历史沿革 二介质的作用及机制 三小儿常用推拿介质种类 四介质的选用原则
一历史沿革 二作用原理 三常用热敷方法
一小儿推拿古籍辑要 二小儿推拿常用歌诀选读 三小儿推拿古籍赏析
谢谢观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头面颈项部穴位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第四节腰背部穴位 第五节上肢部穴位 第六节下肢部穴位
第六章常见脏 腑病证
第七章常见筋 伤病证
第八章其他病 证
第九章小儿推 拿治未病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发热 第三节咳嗽 第四节哮喘 第五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六节泄泻 第七节便秘 第八节呕吐 第九节腹痛
作者介绍
这是《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儿科学专业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读书笔记
这是《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儿科学专业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儿科学专业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第一节小儿肌性斜颈 第二节寰枢关节紊乱综合征 第三节落枕 第四节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第五节髋关节半脱位 第六节踝关节扭伤 第七节产伤麻痹 第八节小儿功能性脊柱侧弯 第九节先天性马蹄内翻畸形足
第一节胎怯 第二节脑性瘫痪 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第四节鹅口疮 第五节乳蛾 第六节鼻渊(附:腺样体肥大) 第七节斜视 第八节近视 第九节疝气
目录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小儿推 拿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小儿推拿的基础知识
完整小儿推拿课件
完整小儿推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小儿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小儿推拿基本手法”进行详细讲解。
具体内容包括:小儿推拿的适用对象、常用穴位及其功能、基本推拿手法(如推、拿、按、摩等),并结合实践案例,深入解析各种手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及其适用范围;2. 培养学生运用小儿推拿手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缓解小儿消化不良、提高免疫力等;3. 增进学生对小儿推拿学的兴趣,激发其深入学习的研究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儿推拿手法的精准运用和穴位定位。
教学重点: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及其适用对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视频播放设备、小儿推拿模型、穴位图。
学具:笔记本、笔、穴位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小儿推拿实践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儿推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穴位及其功能,同时结合PPT课件,展示各种手法在实际操作中的技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手法错误,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4. 例题讲解:以小儿消化不良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同时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练习,针对不同症状进行推拿手法的运用,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推、拿、按、摩等;2. 常用穴位: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等;3. 小儿推拿适用对象:婴幼儿、儿童;4. 实践案例:小儿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身边的婴幼儿或儿童设计一套推拿方案,缓解其某一症状。
2. 答案:根据症状选择相应手法和穴位,如消化不良:推天枢、中脘、摩腹;免疫力低下:推气海、足三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临诊时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仔细观察、辨证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由于小儿的肌肤娇嫩,故在治疗操作时,一般要借助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这些介质不仅有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还有助于提高疗效的作用。
临床选用介质时也宜辨证应用。
小儿推拿手法应用着重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年稍长的可参照成人推拿手法的要求。
小儿推拿治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手法的补泻,常用的补泻方法有手法轻重补泻、快慢补泻、方向补泻、经络补泻(又称为迎随补泻法或顺逆补泻)、次数补泻及平补平泻法等。
临证时要根据病证选择应用、以达功专力宏,方能体现补泻。
小儿推拿穴位大多数为小儿所特有,称之谓小儿特定穴。
多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且以手掌手背居多,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在小儿推拿穴位上,采用适当的操作次数、作用时间和刺激强度,则能使疾病尽快痊愈。
若次数、时间、力度太过,则可损伤皮肤或加重病情;若不及则无济于事。
故在临床上可根据患儿病症的虚实、年龄的大小等,酌情增减、灵活掌握。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临床上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清热、消导等方法。
对于治疗大寒、大热的穴位及泻法、重刺激手法等,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小儿正气。
另外,小儿患病,传变迅速,易生他变,临诊时必须谨慎果断,不可贻误病情。
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一章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手法有所不同,有的手法相似,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手法一样,但具体操作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捏法等)。
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不用于成人,如运法(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内八卦)等。
因此要很好的进行手法的练习。
手法的练习方法较多,但小儿推拿手法练习以进行人体操作为主,学龄前期以上及部分肥胖患儿可参考成人推拿的手法练习。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来说以推法、揉法、运法次数为多,而按法、捣法次数宜少,摩法时间较长,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按法和揉法也常配合应用。
在临床应用上,小儿推拿手法经常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的,例如补脾经、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清脾经、清肺经(向指尖方向直推),揉一窝风(用揉法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于人中穴)等等。
捏脊法等刺激性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影响操作治疗。
第一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
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本节主要介绍推、摩、按、揉、掐、捏、运、捣法等8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推法包括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四种。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边缘,或食、中指末节罗纹面,附着在穴位上作单方向直线推动,称直推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宜作直线推动,不宜歪斜,同时配用适量介质;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200-300次/分钟;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临床应用】本法主用于线穴、面穴等小儿特定穴的操作,如推三关、推大肠、推脾经、推肺经、退六腑等。
有调阴阳、和脏腑、理脾胃等作用。
在某些穴位上推动的方向与补泻有关,应根据不同部位和穴位而定。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两手食、中、无名、小指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称分推法。
【动作要领】作分向推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一致,用力勿忽大忽小;根据患儿病证的寒热虚实,调节两手用力的大小。
操作的频率200-300次/分钟。
【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面穴、线穴及平面部位穴位的操作,如分推膻中、分推腹阴阳、分推大横纹、推坎宫、分推肩胛骨等。
具有调阴阳、和脾胃、宣肺理气、止咳化痰、解表等作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动作要领】操作速度较运法快,用力较指揉法轻。
【临床应用】主用于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的穴位。
如旋推肺经、旋推肝经等。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合拢推动,称合推法。
【动作要领】此法操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用力要均匀,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宜使皮肤向中间起皱。
每分钟200-300次。
【临床应用】主用于大横纹的治疗,有行痰散结等作用。
二、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称摩法。
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动作要领】本法操作时手法要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频率大约每分钟120-160次。
【临床应用】摩法多用于头面部、胸腹部的“面”状及“点”状穴,如摩囟门、摩中脘、摩腹、摩脐以治疗肠胃疾患,对急性扭挫伤,可用摩法消肿。
本法具有理气活血,消肿退热,消积导滞等作用。
在某些穴位上摩法的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穴位而定,如顺时针摩、揉腹部有消食和胃通便之作用,逆时针摩、揉腹部有温中健脾止泻的作用。
三、按法以指、掌等节律性地按压施术部位,称按法。
按法一般以指按与掌按两种按法应用较多,常与揉法结合运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动作要领】1.指按法以拇指端或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作与施术部位相垂直的逐渐向下按压。
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量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
2.掌按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垂直逐渐向下按压。
施力原则同指按法。
按法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体组织的深部。
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
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
不可突施暴力。
【临床作用】按法同摩法一样,具有刺激强而舒适的特点,易于被接受,可补虚泻实。
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常在按后施以揉法,有“按一揉三”之说。
一般多用于面部,亦可用于肢体穴位;掌按法面积较大,沉实有力,舒缓自然,多用于背腰部、下肢后侧、胸部及上肢部。
四、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揉法。
亦可分别称之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根揉法、鱼际揉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压力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每分钟大约200-300次。
【临床作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祛风散热,理气消积等作用。
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及经穴,根据病情需要,亦可二指并揉或三指同揉,如揉二扇门以发汗解表,揉天枢、揉肚脐以调理大肠等。
鱼际揉和掌揉法适用于“面”状穴。
五、掐法用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
掐时要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注意不要掐破皮肤。
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故临床上常与揉法配合应用,称掐揉法。
【临床作用】本法适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以救治小儿急性惊症,如掐人中,掐十王等。
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
六、捏法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动作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
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提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作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临床作用】本法主要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用于治疗疳积,故称为“捏脊(积)”。
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之为“捏三提一法”。
本法具有调阴阳,和脏腑,培元气,强身体,健脾胃,通经络,行气血等作用。
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症,治疗小儿积滞、疳证、厌食、腹泻、腹痛、呕吐、便秘、惊风、夜啼等症。
七、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动作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为宜。
【临床作用】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线状穴、面状穴及点状穴等小儿头面及手部特定穴的操作,如运内八卦、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水底捞明月、运太阳、运板门等。
具有寛胸理气,调理脾胃、止咳化痰、清热安神等作用。
八、捣法用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捣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指间关节要自然放松,以腕关节屈伸为主动,捣击时位置要准确,用力时腕部要富有弹性,捣后指端立即抬起。
【临床作用】本法常用于点状穴,如捣小天心等。
具有镇惊安神、宁志明目及利尿清热等作用。
对小儿夜啼、惊骇恐惧、惊风、斜视、癃闭、口舌生疮等病症具有一定疗效。
第二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穴位主要应用特定穴,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