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合集下载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色徽州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和雕刻装饰展现着艺术魅力,赢得世人瞩目,徽州木雕,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以砖木结构为主体的徽州古建技艺,经受大自然暴力的考验,数百年来依然耸立,从建筑学和美学两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生命力,它不仅体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与伟大,也表明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是徽州木雕一大特色。

木雕选用木质多为特种木材,如圆柏、梓、椿、银杏、楠木、榧、甲级杉树等,为炫耀木材质地的高贵,雕艺品均不油漆,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及自然纹理来充分体现徽州人的建筑风格和气派;同时雕刻的细部在自然成色中更是熠熠生辉,尽显匠心独韵。

家具方面,如床和衣橱,一般用朱漆和金箔装饰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鲜明生动。

徽州木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它的艺术特色能充分体现在刀刻形象上,应该感谢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徽州木雕作品绘画性很强,作品从正面观赏最佳,每地一块或一组献词是在一个平面上,采用阳刻的手法,依据画面的结构,逐渐递增使层次加深。

它们的形体受雕刻材料的实用板面所约束,处理层次基本上在允许雕刻深度的平面上变化,整体感很强。

从雕刻装饰角度,安装时也有技巧,这类雕刻在动工之初,设计者已有整体规化,特别是梁托,梁架,斗拱,雀替,檐条,月梁上的雕刻,需待雕成后方能安装,使用什么样的内容与形式,既要考虑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不损梁柱承重功能。

如大窗子下方栏板,天井四周上方横板,檐条等,板薄采用浮雕较多,雕刻戏剧题材如连环计里的貂蝉和吕布,白蛇传里的许仙与白娘子,庆功堂上的八千岁程咬金与众将官等多采用亮相式的手法表现,一天到晚在窗下或檐条上粉墨登场,也有表现动态的如打仗、比武、游艺等。

在窗子和屏门隔扇下方的雕刻花鸟走兽,虫芋、八宝博古等也都是采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但刻画的比较精细。

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粗大的月梁上采用圆雕,高浮雕、镂空雕,还要不妨碍它的承重力。

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

人文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徽州木雕的文化底蕴及其艺术特征□胡然然摘要:徽州木雕的题材与内容、创作方法与造型形式富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包含深刻的文化底蕴。

徽卅木雕受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与人文背景等因素影响,以“礼”与“理”、“孝”与“爱”、“忠”与“节”、"知”与“贵”、“传说”与“自然”为主要题材,具有意与形结合、实用与观赏结合、内敛与夸张结合、雅与俗结合等艺术特征。

关键词:徽州木雕艺术特征理学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中原民众向南方迁徙,最终有一些居民定居在徽州。

中原地区的文化、民风民俗等在徽州地区不断沉积,最终形成了中国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杰出代表一徽州文化。

徽州历史源远流长,徽州文化博采众长。

徽州文化是我国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兴盛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版画等各类形态的艺术形式。

其中,被称为“徽州三雕”的木雕、砖雕、石雕极具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间艺术瑰宝。

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背景、繁荣的徽商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

徽州木雕虽然出现在明清时期,但其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徽州木雕产生于民间,具有民间美术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徽州地区百姓朴素善良的情感、艺术审美理想和浓厚的宗族意识;徽州木雕的题材、创作技艺与造型特征富有鲜明的徽州地域特色,包含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一、徽州木雕的兴起徽商崛起是徽州木雕兴起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其倡导离土不离乡,普遍重视修建祠堂、修缮家谱、建设府宅,以荣宗耀祖、孝义传承。

这个时期,雕刻技艺被广泛应用于祠堂、府宅等徽派建筑,修建的徽派建筑中遍布木雕、砖雕。

早期,徽州木雕技术简单、风格粗犷;后期,随着徽商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对建筑雕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期的“徽州三雕”以多层透雕逐渐取代了早期较为简单的平面浮雕。

徽派建筑木雕

徽派建筑木雕

徽派建筑木雕徽派建筑木雕——天地间的千年艺术自古以来,中国的建筑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细的工艺闻名于世。

其中之一便是徽派建筑,而徽派建筑中的木雕更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徽派建筑木雕作为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徽派建筑木雕起源于中国的安徽省,尤其是黄山地区。

徽州人民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也为徽派建筑木雕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徽派建筑木雕注重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每一件作品都经过细致入微的手工雕刻而成。

这种传统的技艺不仅在设计上注重对称和比例的平衡,同时还利用丰富的图案和纹饰来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

徽派建筑木雕作品通常以人物、动物、山水等为题材,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徽派建筑木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的精细程度和丰富性。

通过雕刻,艺术家们能够将每一细节都呈现得栩栩如生,使得作品具有立体感和触感。

徽派建筑木雕的雕刻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磨砺和积累,艺人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将树木雕刻成栩栩如生的作品。

在徽派建筑木雕中,艺人们还会运用色彩绘制,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活。

这种精湛的工艺技巧使徽派建筑木雕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木雕在中国民间应用广泛,无论是寺庙、府邸还是寻常民居,都可以见到其身影。

徽派建筑木雕作为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观的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木雕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细的制作工艺,为徽派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每一件徽派建筑木雕作品都是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它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追求和创意表达,传递着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除了在建筑中的应用,徽派建筑木雕还深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徽派建筑木雕作品以其纯正的传统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艺术品市场的热门之一。

知名的徽派建筑木雕作品,如古代宫殿内的屏风、檐板、柱子等,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拍卖市场上都大受追捧。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介绍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与特色

徽州古建筑中木雕之美在于其高超的雕刻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徽州木雕是指徽州古建筑中的雕饰部分,那些隔扇、窗扇和拦板、梁、柱、斗拱、雀替等,到处都是精雕细刻的木雕艺术,构成徽州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

徽州木雕艺术具有中国正统文化思想,又带有地域文化的烙印。

在徽州木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正统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贯穿于其中,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徽州木雕艺术特色1. 徽州木雕展现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

徽州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区域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徽州木雕同时又洋溢着浓郁的祥和之气。

徽州木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

表现远景的木雕作品构图紧凑,层次分明。

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将人物身材雕刻的较为短小,衬托人物的脸更加饱满生动,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明代,徽州木雕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

清朝以后,由于追求木雕装饰美感,使有些作品因过于精工而趋向繁琐。

明初为发展期,明中叶至清中叶为鼎盛期,清末至民国间为衰落期;明代的风格呈古朴特征,接近汉画像砖风格,造型浑圆结实,简朴中富有变化,用线粗放刚劲,人物形象略有夸张,其间雕刻工艺有浅浮雕、深浮雕和圆雕几种。

清后期又一改明代的质朴,趋向繁复精巧,增加了透雕、凹雕、线刻和多层雕刻等手法。

到民国时,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强的写实性,民间的拙味相对减弱。

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清代更为注重情节和典故,如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更加普及,内容更为丰富多样。

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徽州木雕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所特有的生气勃勃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当时的强盛,这种热情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庶是契合的。

明清时期古朴的艺术风格中,人物造型非常生动,造型准确,栩栩如生。

2. 徽州木雕强调主观的艺术表现手法。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裁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

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

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

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论徽州古民居装饰木雕图像的文化内蕴的论文徽州木雕历史悠久,产生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清末民初,其地域范围是黄山脚下的徽州古邑。

它是徽文化土壤下诞生的一朵奇葩,扎根于江南传统的文化氛围中,是儒学与程朱理学相融合、渗透的结晶。

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山水与淳朴民风孕育了徽州木雕这样的自然而不造作的艺术产物,作为徽州民间艺术的代表,木雕承载了徽州人民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结合。

“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它能够真切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徽州木雕也不例外。

徽州民居装饰木雕的发展是融合了木质材料、木雕匠人、加工工具、社会环境、当地民俗、历史条件发展起来的。

雕刻上的图形除了能够反映当时人们的大众审美与形式美的要求外,还反映出时代性、区域性及风格传承的延续性。

而在图像深层次的内涵表现下,包含着艺术匠人创作的情感传达以及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徽州木雕的装饰目的背后,通过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究它的深层意义及指向性。

从徽州木雕的类别划分、图像来源、发现和解释图像的传统意义,直至解释木雕作品图像背后的深层涵义———象征意义。

通过对徽州木雕图像的研究,揭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木雕———在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展现,从匠人们创作作品里,发现当时徽州的民风民俗,以及徽州人的文化理想和想象力。

一、徽州木雕产生的社会环境及图像类别徽州古称歙州,地处长江以南,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植被众多。

明代文豪汤显祖有诗赞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条件下诞生了徽州木雕,而它之所以自成一派又极富装饰性,是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依据的。

首先,客观原因在于徽州地区多林地和山地,森林覆盖率高,盛产木材,其中不乏有珍贵木材,如: 楠木、紫檀、樟木、青檀和杉木等。

原材料的富足和使用的方便,使得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木雕的发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

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特色徽州三雕是徽州建筑中的三大传统雕刻艺术,包括木雕、石雕和砖雕。

这三种雕刻艺术相互配合,融合于徽州古建筑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建筑文化和美学风格。

徽州木雕徽州木雕是徽州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主要包括柱雕、屏风、门窗雕等。

徽州木雕的特色在于丰富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在徽州木雕中,最受欢迎的是大型的柱雕,他们通常作为梁柱上的装饰,比较复杂的柱雕可以有很多层次的分化,在某些视角看起来非常立体。

徽州木雕的艺术特点是细腻、精致、富有讲究。

他的形状多为福禄寿喜、龙、凤、麒麟、鲤鱼、狮子等图案,崇尚自然主义。

在制作木雕时,徽州木雕工匠首先要选择正宗的桧、松、柏、梓等木材。

然后他们会先用简易的线稿勾勒出大致的雕刻形态,然后用挖刀、刻刀、削刀等工具开刃雕刻。

徽州木雕由于几百年历史,以至于今天仍然保存了很多极具历史价值的原始造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徽州建筑的精髓。

徽州石雕徽州石雕是徽州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徽州石雕的艺术特点在于精致、厚重、高耸,更加符合它在建筑中的作用和位置。

徽州石雕的题材一般以佛教寺庙中佛的形象、忠诚恭敬的狮子、西施婵娟、花鸟等作为主要图案。

而在雕刻技艺下,徽州石雕难以复制。

在制作石雕时,徽州石雕工匠需要先准备好原始的石料,在石头表面刻划出粗略的外形,然后在上面进行细致雕刻。

工匠需要用刻刀磨刀、挥刀斋数、用大力推动、反复琢磨,雕刻出细腻的线条和立体的形态,让每一个石雕千态百变、生动逼真。

徽州砖雕徽州砖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独特艺术形式,是涵盖在墙体中的浅浮雕,是他们上层几何构造中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他们作为门窗、望楼、墙壁等的装饰。

徽州砖雕的特点在于精致、繁琐、刚健,他的题材以动物、人物、图案、花鸟等为主,其中动植物和人物以及文化古董和文化艺术为主。

任何一个建筑的墙壁中,都能看到徽州砖雕惊人的魅力,砌筑师傅们的匠心独照创造了引人入胜的雕刻,使这些艺术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律、神态和姿态。

徽派木雕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徽派木雕实践考察心得体会

一、前言徽派木雕是我国传统木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徽派木雕的艺术特色和制作工艺,我近期有幸参加了徽派木雕实践考察活动。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和实践操作,我对徽派木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徽派木雕的艺术特色1. 独特的造型风格徽派木雕造型独特,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造型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故事等,如八仙、龙凤、狮子等,形象生动,寓意吉祥。

2. 精湛的雕刻技艺徽派木雕在雕刻技艺上具有很高的水平,雕刻手法多样,包括浮雕、透雕、圆雕等。

在雕刻过程中,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将木雕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3. 丰富的题材内容徽派木雕题材丰富,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又有山水风光、花鸟鱼虫等。

这些题材内容不仅展现了徽州地区的风土人情,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4. 独特的装饰手法徽派木雕在装饰手法上独具匠心,如镶嵌、贴金、彩绘等。

这些装饰手法使得木雕作品更加精美,更具艺术价值。

三、徽派木雕的制作工艺1. 选材徽派木雕选材讲究,多选用楠木、樟木、杨木等优质木材。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适合进行精细的雕刻。

2. 设计在制作徽派木雕之前,工匠们会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用途进行设计。

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作品的造型、题材、装饰手法等因素。

3. 切割切割是徽派木雕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工匠们掌握一定的技巧。

切割过程中,要确保木材的尺寸、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4. 雕刻雕刻是徽派木雕的核心环节,工匠们运用各种雕刻手法,将设计转化为现实。

在雕刻过程中,要注重线条的流畅、形象的生动和细节的处理。

5. 装饰装饰是徽派木雕的最后一道工序,包括镶嵌、贴金、彩绘等。

这些装饰手法使得木雕作品更加精美,更具艺术价值。

四、实践考察心得体会1. 感受徽派木雕的魅力通过实践考察,我深刻感受到了徽派木雕的魅力。

徽派木雕作品造型独特、雕刻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

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

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
徽州三雕是徽州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指木雕、石雕、砖雕三种传统工艺。

徽州三雕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也融入了徽州地方文化的精髓。

在徽州三雕中,木雕是最为著名的一种。

木雕的工艺流程经过了“择材、开料、刻制、上色、打蜡”五个环节。

在择材方面,徽州木雕器具选用的一般是楠木、红木、檀香木等。

开料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将木料切割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刻制环节需要使用各种大小的雕刀,将木料雕刻出各种形状。

上色需要使用各种颜料,精细地描绘出木雕器具的色彩。

最后,打蜡可以保护木雕器具,防止受潮、变形等。

石雕作为徽州三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技艺也十分精湛。

石雕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石材,如大理石、方硕石等。

石雕的过程需要使用各种大小的锤子和凿子,将石头雕刻成各种形状。

在雕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石头的硬度和材质,使得作品具有更好的观赏效果。

砖雕是徽州三雕中最为特别的一种,它是将传统的砖雕工艺与徽州地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砖雕需要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砖块,如花砖、砖雕片等。

在砖雕的过程中,需要对砖块进行手工雕刻,使之成为各种不同的图案和造型。

最后,还需要对砖雕进行上色和打磨,使得砖雕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感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徽州三雕的雕刻技法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对徽州地方文化和历史有深入的了解。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徽州三雕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浅谈徽州木雕

浅谈徽州木雕

浅谈徽州木雕作者:蒯正华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09期古徽州(今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其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人杰地灵。

皖南盛产竹木茶和举世闻名的文房四宝,还有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道教名山齐云山和钱塘江的源头新安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文化也孕育出各种艺术门类,其中徽州木雕独树一帜。

早在唐末,由于徽墨在全国名声卓著,而墨模是用木板精细凹雕而成,比一般的木板雕刻更见功夫,历代大量的墨模雕刻造就了一批雕刻艺术家。

元代的王桢在徽州首创了木刻活字排版印刷术和活字版韵轮,又涌现出一批刻工名手,他们不仅刻木活字,而且平雕刊刻各种书籍插图、画谱等。

徽州木刻版画,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比欧洲版画要早500年,明万历年间,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版画艺术走入巅峰时代,徽州也成为全国三大刻书中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版画艺术的黄金时期。

元末明初,徽商逐渐崛起,带动归乡置地营宅之风,为了彰显财富与风雅,在建筑木构建上以雕刻进行装饰的风尚应运而兴,而徽州木雕的兴衰也与徽州民居的兴衰并行。

明以降,徽商已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明星商人。

遵循儒家文化传统,发家致富后的巨贾们,返故土、广良田、起豪宅,竞以雕梁画栋进行装修,推动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的风气日盛,并形成当地的一种文化传统。

地方文化的基因,南北文化冲撞的开放,使得徽商在木雕艺术中更多的追求儒家文化的气息,促使徽州木雕成为具有鲜明儒家文化特色的木雕艺术流派。

因应用在徽派建筑上较多的缘故,故徽州木雕对材料的筛选也是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一般用银杏、香樟、松柏、红豆杉较多,木质酥软不仅有利于雕刻,更有利于保持房屋的湿度平衡。

而徽州木雕用于古典家具、挂屏等装饰性物件的雕刻时,则选择较为高档的材质,紫檀花梨、金丝楠木等名贵树种都有使用。

明初为徽州木雕的发展时期,颇袭秦汉遗风,以浅浮雕表现手法为主,用线简练挺拔,粗放刚劲,比较接近汉代画像砖的风格,古拙而朴素,人物形象适度夸张,造型浑圆结实,俭朴中富有变化;明中叶到清中叶为鼎盛时期,风格转而精细,发展了深浮雕、圆雕等手法,装饰味道更浓;到清代后期则慢慢趋向缜密、繁复、精细,更多地运用深浮雕、圆雕、透雕等,以多层次展现工巧奢华;清末至民国年间为衰落时期,以精细为时尚,有的人物因过分雕琢而使力度感削弱;到民国时期,构图上受平面绘画的影响,写实味浓而浑朴稚拙的意趣相对减弱。

【教案】专注与精益——体会徽州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选择性必修5+工艺

【教案】专注与精益——体会徽州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选择性必修5+工艺

课题《专注与精益——体会徽州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型欣赏·实践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二年级授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课选自2019 版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教科书《工艺》第三单元《保护与发展传统手工艺》,本课是基于教材大单元设计重组建构课程的第二课时,本主题教学从徽文化出发,引领学生发现、认识蕴藏在徽州传统手工艺中的审美、历史、文化价值,理解所承载的精神寄托,从徽州工艺所体现的专注、极致、坚守的工匠精神,以案例引路、作品解读、实践体验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最后达成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唤起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

问题情境:一组传统手工艺加工的工具照片,这些是什么?它们的使用者是谁?这些工具与传统手工艺品有何关联?呈现是什么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基本问题:走进徽州传统手工艺,体会理解其蕴含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包含哪些品质?小问题1、手艺人创作的状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创作技艺精湛的作品需要具备什么品质的工匠精神?3、致力于手艺世代相传的手艺人心声是什么?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与了解徽州传统手工艺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发现与生活文脉、自然及人文环境的联系,理解所承载的精神寄托;了解其文化内涵,理解并感悟背后所蕴含的工匠精神。

(图像识读、审美判断)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知徽文化,通过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的方式,探究调研徽州传统手工艺的工艺特色;结合具体案例探究文化内涵及蕴含的工匠精神;结合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感知工匠精神中的专注、极致、坚守的品质。

(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徽州传统手工艺的人文内涵,体悟徽州造物文化的精神内涵,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在生活和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形成正确、自信、发展的文化观。

(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教学重点 认识徽州传统手工艺与自然生态、风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感悟所蕴含的专心致志、 精益求精、坚韧不拔的工匠精神境界。

徽州木雕艺术管窥

徽州木雕艺术管窥

线、 细线 、 长线 、 线 的游走 律动 。徽 州 木雕 的画 面一 般很 少 短 留有大片空 白, 白处 往住 用树 、 、 、 、 或 云纹 等 图像 空 花 枝 叶 藤 来填补串联 。这种处 理并 不拘 泥于 客观 物象 , 一切 服从 装 饰
会文化 的合理 因素 。徽州木雕具有 深邃 的文化 内涵 和很 高的 和审美价值 。这些特点不是独 立的 , 而是相互 联系 的 , 此交 彼
很 明显 的例 子 。还 有 许 多 徽 州 木 雕 几乎 达 到 了 “ 近 乎 道 ” 技 的
徽州木雕 的出现 与流行 , 既与徽 州特殊 的地理 环境有 关 , 也 与特定的人文环境有关 。
从 自然资源上讲 , 徽州 山区盛产 木材 , 当地建 筑物绝 大多 数都 是砖木石结构 , 以木料使用 为多 , 尤 因此木雕 成 了古 代徽
但儒家伦理思想 又让 徽州 木雕 承载着 浓浓 的说教 功能 。
的雕刻工艺让徽州木雕呈现 出丰富的面貌。 徽州木雕常常运用优美 的线 条来表现 对象 。尽 管许多 木 雕 是以复杂的深 浮雕 、 圆雕 、 雕来 构成 物象 的结构 关 系 , 透 塑
徽州 , 作为一个 地域 的名称 , 其前身经历 了从 “ j天子都 ” “ 蛮夷 ” 之地 , 有着悠久 的历史 。尽管 千 百年来 , 朝代 的不 断更 迭变化 , 徽州地域的社会环境相对 稳定 , 但 这就为徽 州文 化体 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 了良好 的条件 。徽州这 一文化 区域 的形
的, 其题材 内容 与我 国其 他地 区的木 雕差 别不 大。但后 来 在 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 , 州木 雕 的主题 内容 在保 留地方 民俗 特 徽 色的同时逐渐揉进 了儒家伦 理 内涵 , 新安 理学 ” “ 在徽 州木 雕

徽州木雕的技术内涵与人文情怀

徽州木雕的技术内涵与人文情怀

徽州⽊雕的技术内涵与⼈⽂情怀2019-09-02⼀、徽州⽊雕简介徽州⽊雕是传统“徽州四雕“之⼀。

徽州⼭区盛产⽊材、建筑物绝⼤多数都是砖⽊⽯结构,尤以使⽤⽊料为多,所以,就有了⽊雕艺⼈发挥聪明才智的⽤武之地。

旧时,徽州⽊雕多⽤于建筑物和家庭⽤具上的装饰,其分布之⼴在全国⾸屈⼀指,遍及城乡,民居宅院的屏风、窗棂、拦柱,⽇常使⽤的床、桌、椅、案和⽂民⽤旦上均可⼀睹⽊雕的风采。

徽州⽊雕的题材⼴泛,有⼈物、⼭⽔、花卉、各种吉祥图案等。

以⼈物为主的有名⼈软事、⽂学故事、戏曲唱本、宗教神话等题材;以⼭⽔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胜;以动物、花⽊、图案为内容的,⼀般呈连续图样形式,亦能独⽴成画。

徽州⽊雕是根据建筑物体的部件需要与可能、采⽤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法。

⽊雕在徽派吉建筑上,通常⽤于架梁、梁托、楼层拦板等处雕花撰朵,富丽繁华。

⽊雕的边框⼀般⼜都雕有缠枝图案、婉转流动,琳琅满⽬。

⽊雕既美观,⼜实⽤,⼤凡窗⼦下⽅、天井四周上⽅栏板、檐条,采⽤浮雕较多;在梁托、⽃拱、雀替以⾄⽉梁上使⽤圆雕较多。

在家具⽅⾯,应⽤⽊雕较多的是床与⾐橱。

这些家具⼀般⽤⾼级⽊材制作,均⽤朱漆和⾦箔装饰⽊雕的表⾯,使其更加鲜明⽣动。

明代初年,徽派⽊雕已初具规模,风格拙朴粗犷,以平⾯浅浮雕⼿法为主。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的增强,炬耀乡⾥的意识⽇益浓厚,⽊雕艺术也逐渐向精朗细刻过渡,以多层透雕取代平⾯浅雕成为主流。

⼊清以后,对⽊雕装饰美感的追求更为强烈,涂⾦透镂,穷根华丽,虽为精⼯,但有时反⽽过于繁琐。

现今,在古徽州所辖县内⽊雕精品仍然随处可见。

歙县黄村⼀家民宅,在梁、仿、榇、⽃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细刻,装饰着灵兽、百鸟、蝙蝠和回⽂图案,布局严谨,造型优美。

楼下围着天井的24层镂花隔后门,上半部是连续图纹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鸟隔板,连接上下两半部的中间横板,则雕刻着戏曲故事,内容皆出⾃《三国演义》戏⽂。

在堂前右侧登楼的门⼝上⽅,有⼀幅⽤浮雕与镂刻相结合的⽊雕画,背景是⼭⽯冈峦、⽵林曲径,画中有⼀位年轻妇⼈倚间眺望,有⼀个男⼦夹着伞,背着包袱,从⼭道上⾛来,这是⼀幅反映建肩远祖在外经商发边回乡的“商旅回归国“。

徽州木雕类文物保护及工艺传承研究

徽州木雕类文物保护及工艺传承研究

谢谢观看
四、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2、加强对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保护和修复。可以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 技相结合的方法,对破损的木雕门窗装饰纹样进行修复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传承与发展
3、促进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的创新和发展。可以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 生活方式,对传统徽州木雕门窗装饰纹样进行创新和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 和生命力。
基本内容
在这些传承方式中,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最为常见的。例如,著名的徽州 木雕艺人汪德洪就是家族传承的代表,他在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徽州 木雕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而师徒传承的代表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 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方新中,他师从多位木雕大师,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不断磨练技 艺,最终成为徽州木雕艺术的佼佼者。
基本内容
近年来,随着徽州木雕艺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也 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徽州木雕的技艺、风格和历史文化等方 面的深入研究,了多部相关著作和论文,为人们深入了解徽州木雕提供了宝贵的 资料。此外,一些研究机构还开展了针对徽州木雕传承人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和 提炼了他们的技艺特点和经验,为新一代的徽州木雕传承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基本内容
徽州木雕类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对于了解徽州地区的历史、文 化和民俗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还是徽州人民智慧 和技艺的结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木雕类文物的保护和传承逐渐受到 人们的。
基本内容
当前,徽州木雕类文物的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 速,徽州木雕类文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其次,由于保护意识的欠缺,部 分徽州木雕类文物在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当操作,导致文物损坏。此外,资金和技 术的不足也制约着徽州木雕类文物的保护工作。

细品雕梁画栋——探析徽州木雕

细品雕梁画栋——探析徽州木雕

细品雕梁画栋——探析徽州木雕陈亮【摘要】明中叶至清末,徽商崛起,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发迹的徽商们回乡修建祠堂、宅第、书院和馆舍,徽州古民居就在这种情形下鳞次栉比地发展起来。

徽州古建筑装饰上“三雕”中的木雕最令人称奇,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徽州木雕在选材上较随意,不苛求材质,主要讲究的是艺术性和情趣性。

徽州木雕的教化作用比装饰作用更为重要,实际上已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渠道。

鲜明的儒道思想,完整的构思设计,大胆的构图布局,巧妙的光影造型,优美的装饰效果,多元的雕刻工艺,不拘一格的材质,这些都成为徽州木雕的艺术价值所在。

【期刊名称】《中国艺术》【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92-93)【关键词】木雕;徽商;取材;题材;自然美;儒家思想【作者】陈亮【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05皖南徽州山区,居万山环绕中,素有“东南邹鲁”、“文物之邦”的美誉。

在这块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到处可见融湖光山色与古代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明清古建筑群。

徽州山岭起伏,气候温和,盛产松、竹、桐、茶叶等经济作物。

徽州人凭借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产品加工外运,换取日用必须品。

明中叶至清末,随着外出经商者越来越多,徽商慢慢崛起,遍布全国重镇,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徽商们致富后,为了光耀门楣和造福乡里,纷纷回乡修建祠堂、宅第、书院和馆舍,往往一掷千金,徽州古民居就在这种情形下鳞次栉比地发展起来。

由于明清时期在营建住宅上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之山高土地稀少的局限,徽商们不敢越礼去建造与官邸威严宏大争雄的住宅,因此在营建房屋时,就不得不在封建贵族华丽的府宅之外另辟蹊径。

在整体装饰方面,对建筑内部雕刻风格的典雅、工艺制作的细致和内容题材的寓意等方面大下功夫,雕刻艺术因此日臻完美,特别表现在古建筑装饰的“三雕”上。

“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

“三雕”中的木雕则最令人称奇,是徽州文化的杰出代表。

论徽州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论徽州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的思想感情。 如: 龙作为汉民族 的图腾 象征 , 经常 出现在 徽州木雕 的作 品中 ,“ 龙 ”纹 变 化多端 ,有的左盘右蹙 ,有的腾空奔走。人 们取 “ 蝠”与 “ 福”之谐音 , 以蝠表示 、花鸟、 诗词 等 内容有 机的结合 ,与 当时的社会 环 境 、文化背景紧密联系 , 并发挥其想象力 , 通过木雕作品来传达审美观念 , 体现了人们 对人生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追求 。 工匠们以 刻刀替代 了画家的笔 , 一刀一凿替代 了画家 的勾勒 ,以精湛的技艺展现 了各种造 型 , 达 到 了艺术审美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 也是徽州 建筑具 备 了物 质上 的实用和精神 上审美 的
文史艺术 2 0 1 4年 9月 ( 中)
论徽 州木 雕艺术 的文化 内涵
宋士亮
( 新乡 职 业技 术学院,河南 新 乡 4 5 3 0 0 6 )
摘要 :徽州木雕历 史悠久 , 是 汉族民间雕 刻艺术之一 ,它集 中体现了中国传统 史化思想和 荧学观念。通过分析徽 州木雕的艺术特征 和艺术特点 ,了解其承栽的
双重功能 。
3 . 徽州木雕对现代设计 的一些启示 徽州 木雕 实现 了艺术 内涵 与文化 内涵
的统一 , 使木雕设计沿着文化品格 的方 向不 断取得发展。它积极吸收我国的传统儒家文 化的思想 ,表达了民俗 、人文、价值观等为 特征 的造 物思想 。工 匠们在木雕 设计 过程 中, 进行 了全面 的把握 , 对生态美 、 空间感 、 技术特点的统一规划 , 设计的木雕考虑 了房 屋的主次布局 、光线变化 、房屋功能 ,还充 分体现 了房屋主人的文化品位 。 徽州木雕首 先考虑的是居 民的使用功能 , 夏天散热、冬 天保暖 . 慢慢 的重 视到它 的美观 、 装饰功能 。 因此 ,在房屋的一些 比较惹人注 目的位置 , 木雕做工更为精细和复杂 , 而在一些次要的 位置 ,木雕做工相对简单。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

徽州木雕的底蕴和特色木雕是一种“民间工艺”。

古代徽州木雕具有其独特的底蕴和特色。

中国传统的儒学给徽州木雕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儒学思想的熏陶下,古徽州地区木雕的风格和素材都深受其影响。

古徽州的木雕,无论是官宦巨贾,亦或是普通民居,尽管形式种种、材料各异,但究其内质无不体现出了儒家文化的“忠义”、“仁礼”等精神内涵。

在古徽州,自宋以后,逐渐形成了“十室九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太平景象。

又因这里是理学的故乡,儒家观念影响深远,先儒名贤比肩接踵,普通老百姓中“肩圣贤而躬实践者”也很多。

故这里被比拟为孔孟故里,成了仁义礼治之邦,“东南的邹鲁”。

正是这种儒学主宰了徽州人的思想行为,让“孝道”、“忍让”、“崇王”、“恩荣”、“忠义”、“小康之世”等反映儒家文化内涵的雕刻找到了现实中依存的思想基础。

位于宏村中的承志堂,是一座保留比较完好的徽商宅第,在其前厅的额枋上就雕刻有大型木雕《唐肃宗宴官图》,前厅中门上亦雕有《百子闹元宵》,东西两边还雕刻有《三英战吕布》、《战长沙》、《长坂坡》等富有寓义的浮雕。

在后厅的额坊上雕的是《郭子仪拜寿》,南向梁坊上雕刻的是《九族共荣图》,即《百忍图》。

这些雕刻寓意明确,内容系统而完整,所雕刻的形象生动直观。

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古徽州木雕的独特文化底蕴。

除却那厚重的文化底蕴,徽州木雕独特的取材和雕刻手法更是其区别于中国各地木雕的标志。

古代,徽州地区由于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木雕通常选用当地所产的质地细美、纹理清晰、材质柔软、易于雕刻的木材,常见的如松木、杉木、梓木、樟木、柏木、白果等亚硬或软木。

徽州木雕对材质没有过分的讲究,却很注重画面的题材和工艺的精美,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也正是因为对材料要求不高,所以使得当地几乎每户人家都能用木雕来进行装饰。

徽州木雕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材料上雕刻,且雕刻刀法有考究。

因此,一把优质的雕刀就是基本工具。

木雕所采用的刀具形状基本大同小异,刀头形状大小尖圆都较常见,但其制成的材料各有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本文浅谈了徽州木雕的技艺精髓。

标签:徽州木雕技艺精髓
徽州雕刻是徽州木雕、石雕、砖雕、竹雕四种雕刻技艺的总称。

作为灿烂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雕刻其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时代而达极盛。

皖南的山区盛产木材,房屋建筑以砖木石结构为主,其中木料的使用占据比例更大,这就为木雕艺人展示雕刻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徽州木雕作为徽州四雕之一,也是中国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木雕区别于其他木雕流派的特性是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艺术风格,徽州木雕的创作者多为民间艺人,雕刻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映射出古时徽州的社会生活情景、社会各个阶层的情趣,大多以删繁就简、细化局部的手法来表现所选取的题材,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联想。

徽州木雕的艺术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因材施教、因需造型,徽州木雕在设计局构图上善于采用谐音来寓意,例如荷花螃蟹则比喻为:和谐;青蛙荷花喻为:和鸣等。

此外徽州木雕还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的自然融合。

就取材方面,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书画经典、自然现象等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都是徽州木雕艺人取材的对象。

徽州木雕見证了徽商的兴起与衰落,同时也是徽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木雕是文化积淀,更是高品位的艺术,蕴藏着纯净、自然、真挚的儒家文化内涵,是徽州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木雕艺人技艺的传承与积累,徽州木雕形成了朴素简洁、淡雅清丽的艺术风格,适用于审美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值得我们不断地研摩学习的,从中汲取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徽州木雕艺术。

传承和发展徽州艺术木雕,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革新观念,提升审美水平。

也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不囿于原有的思想,不断地向前发展。

艺术家的观念决定了其作品的题材、表现形式及创作手法等。

表现题材、表现形式、具体的创作手法上应尽可能的丰富多样。

反过来,题材的丰富、表现形式的变化、雕刻手法的创新也会逐渐引导艺术家观念的变化。

一是要丰富题材。

徽州艺术木雕的表现内容主要是宗教人物、历史人物以及表示吉祥的动物、花鸟树木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事物层出不穷。

如果徽州艺术木雕的题材还是局限在传统的那些内容上,则难逃陈旧之嫌。

二是要把握好构思设计的关键。

所谓的“构思设想”是指创作者在实际的制造作品之前,对于想要制造的作品心中已经有了某种想法,或称之为意念或者想象,然后将这些创作意念进行整理、综合,最后付诸实践形成具体形式的艺术作品。

木雕艺术的构思与设计,通常是以两种情况进行的,一种是雕刻创作者根据以往的雕刻经验,心中有着具体的意象形式,然后用速写或者素描的方式表现出二维空间的轮廓,接着再雕刻成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雕刻作品;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创作者心中没有想要雕刻的具体意向形式,由于某一块木雕素材特殊的形状,引发了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创作灵感迸发,创作意念形成,从而构成完整的艺术创作,甚至在雕刻的过程中会发生创作者的创作意念随着素材的改变而改变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巧雕”。

创作品的完美与灵活取决于创作者的构思设计,构思设计所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远甚于后期的雕刻所花费的功夫,一件成功的木雕作品,构思与设计能力起关键作用,雕刻技术的优劣反而是次要的。

雕刻师要提高构思设计的能力必须要多见多闻多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扩张生活领域,开拓眼界,吸收最新的艺术资讯来丰富视觉经验与审美经验。

审材也是最能体现雕刻师的艺术修养的一方面,在雕刻之前,雕刻师要仔细观察木材的外形、木纹、特征、颜色等,并进行联想,要将木材的缺陷变成特色和优点,化腐朽为神奇,从而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三是要转变表现形式。

传统徽州艺术木雕的表现形式多为圆雕、浮雕、透雕等,材料都是单纯的木材。

现阶段当代艺术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艺术类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现成品介入雕塑,装饰介入雕塑,多媒体介入雕塑,雕塑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张,同时雕塑的展览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徽州艺术木雕可以吸收当代艺术的新思潮,将钢、铁等一些其他的元素融入到木雕作品中。

四是要更新雕刻工具和雕刻手法。

传统徽州艺术木雕多以精雕细刻为能事,有其一整套成系统的雕刻手法(如斧头功、修光功等),所用的雕刻工具有斧头、凿子等。

不同的工具雕刻出来的效果不同,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新的工具如电锯、电刨等或应用拼接等新手法。

创作手法的改变,必然使作品产生不同的效果。

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富民强,艺术爱好者对传统工艺美术有着强烈的热爱与追求。

逢此盛世,民间工艺美术有了新的飞跃,木雕艺术也不例外。

面对目前的实际情况,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现在木雕创作者的面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如何激发年轻人制作民间工艺的兴趣,怎样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保证民间美术事业顺利的传承下去,不至于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发生,成为木雕创作者在进行正常创作之外要思考尝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段泽民,柴彬彬.徽州建筑中的木雕艺术[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学报,2007(03).
[2]俞宏理编著.中国徽州木雕[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玥甄.徽州木雕的文化意蕴[D].中国艺术研究:,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