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合集下载

0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_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0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_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文章编号:1671-1505(2006)03-0339-14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生产项目(2004)的部分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5-11-10 改回日期:2006-01-10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地层、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3贾进华1 张宝民1 朱世海2 朱运成2 李占银2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河南濮阳457001摘 要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油气勘探的发现,使志留系研究重新受到重视,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勘探的基础地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野外露头、井下地层岩性段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不同岩性段的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微相特征,恢复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不同时期的岩相古地理格局。

根据志留纪地层发育和沉积特征,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分为柯坪—塔中和塔东地层分区,并进一步划分为柯坪、巴楚、塔中、塔北、满东和英吉苏6个地层小区。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主要发育碎屑潮坪(夹风暴)沉积体系、无障壁滨岸海滩—陆棚沉积体系、碎屑潮坪—滨岸砂坝复合沉积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4种类型,经历了海域范围逐渐缩小、古气候由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过渡的过程。

盆地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物源主体来自塔东和塔东南地区。

平面上西部水体较浅而开阔,东部较闭塞,海侵方向来自北部和西北部。

塔里木盆地志留纪古环境和古地理特征反映了在沿海岸带附近发育潮下潮道与砂坝砂体,尽管单砂体厚度较薄,但多套单砂体纵向上叠置可以形成砂体相对富集的砂层组,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圈闭的地质条件。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纪 地层 沉积特征 岩相古地理第一作者简介 贾进华,男,1965年生,199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P51212 文献标识码:A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faciespalaeogeography of the Silurian in T arim B asinJia Jinhua 1 Zhang Baomin 1 Zhu Shihai 2 Zhu Yuncheng 2 Li Zhanyin 21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Development ,Pet roChina ,Beijing 1000832Geologic L ogging Depart ment of Zhongyuan Pet roleum Ex ploration B ureau ,Puyang 457001,HenanAbstract A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re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Sil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due to the discovery of petroleum in the interval ,but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basic geologic problems which hinder the exploration 1Based on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lithologic members between the field outcrops and the wells ,the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sedimentary facies and microfacies of these members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1Then ,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the Sil 2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has been reconstructed 1According to the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ary devel 2oping features ,the Sil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Keping 2Tazhong and Tadong strati 2第8卷 第3期2006年 8月古地理学报JOURNAL OF PALAEO GEO GRAPHYVol 18 No 13Aug 1 2006graphic regions ,and be subdivided into six stratigraphic sub regions including Keping ,Bachu ,Tazhong ,Tabei ,Mandong and Y ingjisu 1Mainly four types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were developed in the Silurian in the Tarim Basin 1They were the shore 2neritic shelf system ,detrital tidal flat (interca2lated tempestites ),detrital tidal flat 2shore composite and braided delta systems 1Sedimentary facies are dominated by detrital tidal flat ,shore beach ,offshore subaqueous sand bar ,neritic shelf and braided delta 1The Tarim Basin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marine domain gradually decreasing and paleo 2climate changing from warm and humid to hot and dry during the Silurian 1The topography of the Sil 2urian basin was higher in the south and lower in the north and the sediments mainly came from Tadong and Tadongnan areas 1There were a relatively shallow and extensive waterbody in western area ,and a relatively euxinic body in eastern area 1Marine transgression was from the north and northwest 1The palaeoenvironmental and palaeogeographic characters show that subtidal channel and bar sandbodys were developed along the shore 2line 1Although the single sandbody was thin ,relatively abundant sand 2body assemblages can be formed by the vertical stacking of many sets of single sandbodys 1Thus the ge 2ologic conditions for forming litho 2stratigraphic traps are favorable 1K ey w ords Tarim Basin ,Silurian ,stratigraphy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About the f irst author Jia Jinhua ,born in 1965,graduated from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 2sciences (Beijing )and obtained a doctoral degree in 19931Now he is a senior engineer in Research In 2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etroChina ,and is engaged in sedimentology ,reservoir geology of petroliferous basin 11 引言在塔里木盆地最初的油气勘探中,志留系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在志留系砂岩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油气发现和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志留系重新引起了勘探家们的关注。

五亩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分析

五亩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分析

五亩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作用分析作者:宋红伟余郑生余哲庆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2期摘要:五亩盆地是灵宝盆地边缘的一个次级盆地,长期以来学者对其含煤性均未明确答复,对其煤类及煤质特征亦未进行专项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该盆地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对该盆地穿时地质体项城组所赋存的劣质长焰煤的演化过程、聚煤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该盆地沉降中心与富煤带空间位置上存在差异,分析了项城组劣质煤属于异地煤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印证了古近纪全球性干旱气候带的客观存在。

概况五亩盆地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南侧,地处小秦岭和崤山隆断区之间,呈北东向展布,是灵宝盆地边缘的一个次级盆地。

长期以来,人们对该盆地的含煤性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地质工作者虽然把所含煤层(线)的发育作为该盆地充填地层项城组的一个标志层,但是对该煤层(线)的发育情况、分布范围及煤质特征没有清楚认定。

通过对盆地含煤层段进行地质勘查、钻探验证和地球物理测井,认为该盆地局部含有多层劣质煤层或煤线。

煤样分析结果表明,其煤层(或煤线)不具备工业价值,但对该区古新世一始新世的气候特征、沉积环境及构造变动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构造背景五亩盆地位于渭河断陷盆地带的东部南缘。

新生代以来,渭河断陷盆地带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图1)并接受巨厚的松散层堆积。

五亩盆地位于华山隆褶区与崤山垄断区之间,区内发育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砂砾岩及第四系黄土层,成岩作用差,未遭受变质作用。

构造活动表现为古近纪至新近纪的构造倾斜及表壳脆性断裂活动。

盆地边缘基本受朱阳一大营断裂(灵宝一三门峡断裂的一部分)和五亩断裂控制(图2),在纵断面上具有北部深且陡、南部浅又缓的特征,形成掀斜式盆地。

事实上,基底断块的掀斜运动正是中国东部中生代末期一新生代早期发生的扩张裂陷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翻。

五亩盆地的形成时代,目前尚有争议。

一则认为形成于古近纪始新世,一则认为形成于中生代末期网。

笔者根据沉积特征及区内地震反射波时间曲线,认为其形成于中生代末期,成型于古近纪古新世一始新世,然后受区域构造升降运动的影响,于渐新世沉积间断,到新近纪重新接受沉积。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纪含煤岩系聚煤规律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纪含煤岩系聚煤规律

文献标识码 :A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纪含煤岩 系聚煤规律
张少丽 程 , 遂欣, 张炜
( 新疆维吾 尔 自治 区地 质调查院 第三地 质调查 所 新疆 鸟鲁本齐 8 0 0 30 0

要: 过对塔里 术西南 缘含煤盆地侏罗系 内沉积物的厚度 、 相、沉积相及其组 台分带 特征研究 , 岩石 ( ) 通 岩 结台 层
1 . 盆地 的形成 与演 化 .1 1

布雅含煤盆地 区域相 当于民丰—若羌盆地西 来长期存在的隆起 . 西南缘侏罗纪聚煤盆地就是形成 段民丰断陷. 与前述两个盆地的特征不同+ 位于铁克力 于铁克力克隆起和莎车隆起之间…. 晚古生代末海西运动使北昆仑洋闭合, 西南缘整 克断隆以东和麦盖提斜坡以南公 格尔一桑株塔格隆 其西北缘以北民丰断裂为界, 与 体抬升, 自东向西退出, 海水 由古生代的海相沉积转变 起以北的断陷型盆地'
东段 为中生代前期成陆 、后期下降海浸的海相沉积区. 且 铁克力克断隆相邻, 以且末断裂与麦盖提斜坡 为 E 民丰断陷呈南宽北窄的 沉积范围局限. 西南侧 的铁克力克断隆进一步抬升、 界 受 民丰弧形断裂的控制. 另 西起布雅一皮西, 东至安迪尔, 0 -5 , 长204 0l南北 - i l 侧 由于差异升降作用的影响, 车凸起 . 、 莎 印支 燕 梯形,
结构、构造 、矿物成份 、古生物 、垂直层序lgg闻形 态等 成因标 志, , t X  ̄ 进行沉积相分析. 了含煤 盆地古地理类型 总结 属于 内陆 山问盆地型 的山问瑚盆 亚型, 聚煤规律为富煤带, 当于煤层聚集带 , 中心 与凹陷 中心一致, 累计 即相 富煤 煤层 厚度与地层厚度 呈正相关关 系. 另一规 律是砂 泥岩 比值低的地 区即为成煤有利地带 , 累计厚度 与砂 泥岩 比 值呈 负相关

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3、聚煤盆地类型 (1)坳陷型聚煤盆地 ★盆地基底界面特征:
①连续沉积界面;
②遭受长期风化剥蚀的间断面。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基 底脆性断裂变形不明显。
★盆地形态特点:
①坳陷型盆地的几何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湾口形; ②其横剖面有些是对称的,有些则不对称;
③盆地的规模可大可小,大者可达数十万km2。
一、聚煤盆地特征
3、聚煤盆地类型 (1)坳陷型聚煤盆地 坳陷型聚煤盆地亦称波状坳陷盆地。
盆地的基底特征:基本上为一连续界面,聚煤期地壳运动以 宽缓开阔的波状隆起和坳陷为主,煤系就形成于波状坳陷内。
★成因:
①地壳薄化引起的区域沉降;
②壳下物质活动引起的热沉降; ③区域构造应力场造成的地壳波状变形。
一、聚煤盆地特征
二、同沉积构造与煤层的形成
1、聚煤盆地基底先存构造 (4)识别标志 ①基性或酸性岩浆岩带或呈串珠状分布的岩体连线。
聚煤作用有时在整个沉积盆地范围内发生,有时只发育于大
型沉积盆地的边缘地带,常见:随着沉积盆地的演化,含煤层段 和聚煤带在盆地范围内发生时空迁移,含煤层序和非含煤层序在
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交替,共同构成盆地的地层格架。
一、聚煤盆地特征
2、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 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古构造等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1)植物遗体的大量堆积是聚煤作用发生的物质基础。 地史期植物的演化表现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 突变期,在 较短的地史时期中有大量新旧属种的更替,是植物进化的飞跃阶
一、聚煤盆地特征
3、聚煤盆地类型 (2)断陷型聚煤盆地 ★形态特征:
①盆地呈狭长几何形态,其延伸方向与控制性断裂的展布方向相 一致;
②盆地的横剖面一般不对称,沉降中心靠近主盆缘断裂一侧。 ③单个盆地的范围有限,但常常按一定方位和组合型式成群成带 出现,构成盆地群,且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和煤炭储量。 ④煤系形成主要受断裂作用及基底断块旋转、沉陷的控制。 ★盆地的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断陷聚煤盆地在演化过程中,常 常发生超覆扩张和退缩分化。通常表现为由盆缘断裂一侧向盆地单斜 基底一侧超覆。

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

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

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支东明;刘敏【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丰富的低阶煤炭资源.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利用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的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区内含煤岩系由底到顶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5个体系域;各沉积体系内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由山向盆呈有规律变化,其中的扇间洪泛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和滨湖沼泽是主要的成煤微环境;古地貌与古沉积环境决定了区内煤层的宏观分布和发育程度,而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4【总页数】4页(P386-389)【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聚煤规律【作者】支东明;刘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新疆项目部,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6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北天山山前冲断带,呈近东西向带状展布。

区内发育有丰富的低阶煤含煤岩系。

这些低阶煤含煤岩系的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中、高阶煤聚煤盆地存在较大差别[1-8]。

早在20世纪70年代,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带内即已开始了煤田地质勘查工作,至90年代,随着美国粉河盆地低阶煤层气开发取得突破[9-11],区带内的煤层气研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12-15]。

进入21世纪以来,先后钻了21口煤层气专层探井,系统录取了含煤岩系的各种资料,为深入开展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现有资料,系统研究并总结了区内低阶煤含煤岩系的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以期对开展低阶煤煤层气勘探有所裨益。

准噶尔盆地南缘聚煤期构造及沉积演化可以分为聚煤前盆地的填平补齐(C2—T)、盆地聚煤(J1—J2)、聚煤后期盖层形成(J3—N)和盆地改造(Q)4个阶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_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_上奥陶统生物礁滩特征及储集体预测
1 生物礁滩的形成
1. 1 生物礁滩的形成条件 早奥陶世, 塔中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主,
发育一套白云岩和灰岩。早奥陶世末期, 加 里东运动 产生南北向挤压, 塔中隆起出现, 塔中 1 号断裂开始形 成; 中奥陶世至晚奥陶世( 良里塔格组沉积期) , 塔中地
区仍以碳酸盐岩台地为主[ 1] , 而塔中 1 号断裂的下降 盘则变为斜坡- 槽盆 相, 以砂泥 岩沉积为主; 晚奥陶世 ( 桑塔木组沉积期) , 形成混积陆棚相沉积[ 2, 3] 。在该地 质背景下, 塔中地区中、上奥 陶统发育了多种生物礁, 其类型主要为骨架礁、障积礁和大量灰泥丘[ 4] 。
图 1 塔中地区生物礁滩与构造、沉积相分布关系图
1. 2. 2 古地貌的控制作用
由于抬升剥蚀, 塔中隆起最高处缺失中、上奥陶统。
塔中古隆储集体的平面分布, 在台
高差显著, 由地震剖面可看 出, 从周缘到隆起主体, 古 内缓坡和地貌坡折处, 水深浅、能量高、营养物质丰富,
图 3 塔中地区礁滩储集体发育模式图
层段、礁体类型、岩性、地貌环境、沉积相、以及钻遇井 位等特征。综合分析以上特征, 生物礁滩发育早期为 水体能量高、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 发育晚期为水体 较深、水动力条件弱的环境。两期的发育模式见图 3。 早期礁滩主要分布于塔中 1 号断裂带附近的台缘相, 在 Z1 井 ) T Z23 井的台内低隆处 见台内礁滩, 偶见台 内点礁( T Z 35 井) , 在地貌上发育于古凸起、台内缓坡 或者地貌变化坡折带; 晚期丘滩主要分布于 10 号断裂 带附近的台缘相, 在台内低隆亦见台 内滩( T Z23 井 ) Z1 井) , 古地貌上发育于塔中凸起或台内低隆等部位。
早 期
中、上 奥陶统 下段
骨 架 礁, 障 积 礁, 生 屑 滩,

虎林盆地构造·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分析

虎林盆地构造·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分析

虎林盆地构造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分析杨振邦;周卉丽【摘要】The Hulin coal basin is situated in the eastern Heilongjiang coal hosting zone, a fault depression typed sedimentary basin. Basic structural features have controlled and impacted by the Dunhua-Mishan deep-fracture zone, so that a coal basin developed sub⁃sequently with relatively simple structures. Principal part of the basin extended northeasterly, thus a mainly Mesozoic and Cenozoic de⁃posits sedimentary basin. Main coal-bearing strata have Paleogene Hulin and Neogene Fujin formations. Coal seams in Hulin Forma⁃tion mostly have complex structures, with thicknesses from thin to thick. Generally, coal seams in the center of coal-rich zone are thick⁃er, then gradually thinning outward up to pinch out.%虎林煤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赋煤带内,属于断陷型沉积盆地,基本构造特征为受敦-密深断裂带控制和影响,是在其后期发展形成的煤盆地,构造相对简单。

虎林盆地主体为北东向展布,是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沉积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古近系虎林组和新近系富锦组。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塔里木盆地具有陆壳和刚性的基底 ,是塔里木板 块的核心稳定区部分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是典型的克 拉通盆地 , 经历了震旦 —奥陶纪克拉通边缘坳拉槽 、 志留 —泥盆纪周缘前陆盆地和石炭 —二叠纪克拉通 边缘坳陷与克拉通内裂谷三个复杂的构造演化阶 段 。震旦 —奥陶系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 岩 , 其中盆地东部库满坳拉槽为厚度大于7 000 m 的 深海盆地相欠补偿和超补偿碎屑岩 , 中西部克拉通 内坳陷则为厚 4 000~5 000 m 的台地相碳酸盐岩和 碎屑岩 。志留 —泥盆系为陆缘隆起周缘和前陆盆地 沉积 。石炭纪为克拉通内坳陷与边缘坳陷 , 形成广 大浅海台地沉积 。早二叠世塔里木为特提斯洋俯冲 形成的弧后克拉通内裂谷 ,形成陆相火山岩系 。
塔里木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为 1. 8~2. 0 ℃/ hm , 大地热流值为 40~50 mW/ m2 ,具有低地温梯度和低
收稿日期 1999 - 04 - 20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晚第三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 陆碰撞
塔里木盆地是塔里木板块的核心稳定区 , 其构 造发展受板块活动的控制 。塔里木盆地演化史可分 为 7 个阶段 ,其中发现了 9 个构造变动事件 ,它们以 隆起和不整合为特征 , 往往是盆地演化史的转折 点。
1. 2. 1 前震旦纪 ———基底形成阶段 主要构造变动事件在前震旦纪末 , 使盆地基底
三叠纪塔里木盆地周缘均为陆缘隆起 , 盆地受 南部特提斯板块活动控制 , 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盆 地内可分为库车前陆坳陷 、新和前缘隆起 、中部类前 陆坳陷 、塔西隆起 ,组成一个大型的前陆盆地 。主要 沉积为陆相湖泊 、河流及三角洲相沉积 。 1. 2. 6 侏罗纪 —早第三纪 ———断陷盆地阶段

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第七章 §1 聚煤盆地特 征
4.古构造是作用于聚煤盆地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1)从构造观点出发,可以把聚煤盆地看作一种特殊的 构造形迹,即是说聚煤盆地在大地构造格架中占据一定部位, 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构造样式,与周围的其它各种构造形迹 有着成生联系,可以归入某种构造体系。聚煤盆地是特定的区 域构造应力场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地球动力背景。
第七章 聚煤盆地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 聚煤盆地的分类 聚煤盆地的发展与演化 含煤沉积古地理 煤聚积规律
第一节 聚煤盆地的形成条 件
一、基本概念
1. 聚煤盆地:是地史期聚煤作用广泛发育的沉积 盆地。
地貌上:盆地积水洼地,适合于植物的繁殖、堆 积、形成泥岩层,并最终形成煤层。它是原始含煤沉 积盆地。
第二节 聚煤盆地的分类
NW 0
35
100
200
300
2
13
36 15 5
1
4
77 34 9 7 37 6 3 SE
8
K1h 3
14
K1h2 K1h1
400 J3k 1
500
0
1km
600 m
F1
内图6蒙-2 内霍蒙霍林林河下河含煤含段沉积煤断面段图 沉积断面图
(据李思田等,1988)
我国内蒙古霍林河煤盆地是一个半地堑聚煤盆地,盆地沿北东向延伸。
晚石炭世中晚期,海域范围最大,在盆地北缘山前地带发育厚煤层, 大约自晚石炭世晚期,由于内蒙-大兴安岭海槽渐趋封闭,盆缘隆起带多 河系携带的大量陆源碎屑注入盆地,开始了盆地范围的海退期。
第二节 聚煤盆地的分类
105°
110°
115°
120°
125°

新疆克孜勒陶矿区康苏组沉积相及聚煤特征

新疆克孜勒陶矿区康苏组沉积相及聚煤特征

新疆克孜勒陶矿区康苏组沉积相及聚煤特征新疆克孜勒陶煤矿区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勒陶-考库亚断陷盆地北部。

含煤层系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以湖泊三角洲相的滨湖沼泽相在断陷盆地沉积,主要发育黑色炭质泥岩夹煤层,粉砂岩及砂岩。

煤质属中灰、中硫、中发热量煤无烟煤。

煤层产状变化较大,煤层稳定性差,厚度变化较大,但主体向深部变厚。

煤层在靠近盆地边缘处较厚,往盆地深处煤层变薄。

标签:康苏组沉积特征聚煤特征克孜勒陶煤矿区新疆克孜勒陶煤矿区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南约60千米,近年持续的找煤勘探新发现煤炭资源约4000万吨[1]。

含煤层系沉积相特征和聚煤规律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基于近年勘探成果,分析了克孜勒陶矿区主要含煤层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沉积相,结合煤层产出特征探讨了康苏组上段聚煤特征,旨在为区域找矿提供参考。

1区域和矿区地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中,克孜勒陶煤矿区位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克孜勒陶-考库亚断陷盆地北部。

矿床所在区域夹持于亚尔瓦斯康考库亚断裂和克达坂加拉格尔达坂断裂之间。

区域上以古生代陆缘盆地沉积为主,其上为侏罗-白垩系山间坳陷盆地沉积,发育与区域主构造方位基本一致的北西-北西西向褶皱、断裂构成的基本地质构造格局,主体上处于西昆仑造山带山前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带。

克孜勒陶-考库亚断陷是新疆重要的含煤盆地,盆地呈狭长带状北西-南东向展布,长约133公里,南部宽至4.5千米。

库斯拉甫宽约2千米,向北增宽至14.5千米,库山河宽约4千米。

盆地受构造作用影响,褶皱和断裂构造普遍发育,对煤层有一定影响。

尤其在克孜勒陶矿区西北部、下侏罗统康苏组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变形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式向斜。

区内断裂构造主体以逆断层为主。

在克孜勒陶矿区,沉积地层自早到晚包括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康苏组,中侏罗统杨叶组、塔尔尕组和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

康苏组在矿区广泛出露,其上段是矿区的主要含煤层系,主要为滨湖-沼泽相沙-泥岩沉积。

在盆地西南缘,莎里塔什组与下伏上石炭统特给乃提达坂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盆地西北边缘,莎里塔什组与下伏中泥盆统克孜勒陶组、上泥盆统奇自拉夫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盆地东北缘,侏罗系地层与下伏中泥盆统克孜勒陶组及上覆白垩系等均呈断层接触。

塔西南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规律

塔西南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规律

塔西南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规律杜世涛;田继军;李佳秀;来鹏;石司宇;廖正凯【摘要】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简称塔西南)中-下侏罗统煤炭聚集规律,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以岩性特征、岩相变化等指示,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塔西南中-下侏罗世地层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相为主.通过分析沉积相组合特征、沉积界面特征及展布,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4个三级层序界面.结合聚煤盆地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稳定沉降扩展期为煤层发育的有利期,对应于湖侵和高位沉积体系.最后,根据层序控煤理论和钻遇煤层厚度展布特征,分析了克孜勒陶凹陷、叶城—和田凹陷与和田布雅凹陷内的聚煤规律.%In order to clarify coal accumulation law in Mid-lower Jurassic in southwest Tarim,through the procedure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evious studies,usingprofiles,drilling,well logging,core materials,by facies changesdirections,identifying sedimentary facies and establishing sequence framework,fan,fan delta,delta,lakes and swamps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identified.By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types of sedimentaryfacie,sedimentary bound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two sequence boundaries and four sequence boundaries were bining sedimentary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stabilized settlement expansion stage was benefitial for coal accumulation,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gressive and high deposition system.Finally,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equence structure type of coa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thickness distribution,the coal accumulation law in Kizilayaodepression,Yecheng-Hetian depression and Hetianbuya depression was identified.【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7(045)006【总页数】7页(P7-13)【关键词】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聚煤中心【作者】杜世涛;田继军;李佳秀;来鹏;石司宇;廖正凯【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煤层气研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2;P536层序地层学在油气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1-3]。

西藏昌都妥坝煤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西藏昌都妥坝煤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组成 。
妥坝组 主要岩石组合在宗西至灵芝桥东侧一带 ,岩性以灰 、 深灰 、 灰绿色砂岩 、 粉砂岩及页岩为主 , 夹石英砾岩和灰 、深灰色薄层状灰岩 ,局部含有胶磷矿 ;页岩中发育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管状虫迹 ,灰岩 中见 水平 层 纹 ;同下 二叠 统交 嘎组 和上 二叠 统夏 牙村 组均 呈假 整合 接触 ;加 色 顶一 带为 灰 色变质 长石 石 英砂 岩 与灰 色 、灰 绿 色板 岩互 层 ,夹深 灰 色灰岩 和灰 黑 色炭 质板 岩 ,发育砂 、板岩 构成 的韵 律层 ;岩石 均 已不 同程 度 的变质 和变 形 。交 嘎乡一 带该 组岩 性 除灰 色砂 岩 、页岩 夹砾 岩及 灰岩 外 ,还发 育少 量灰 绿 色细碧角斑岩 、 火 山角砾岩 、 凝灰岩 ; 此外 , 偶夹硅质岩及含上石炭、早二叠世筵等化石的砾状灰岩 , 厚 般 4 0 0 ~ 5 0 0 m;江达龙一带岩性与海通基本一致 ,但局部夹玄武安山岩及灰色砾状灰岩 ,其灰岩砾石 中产早 二叠 世蜒 ,厚 约 6 5 4 m;底 以砾岩假 整合 覆 于 中二叠世 交 嘎组之 上 , 顶部 常被上 三叠 统小 定西组 碱性 火 山岩假 整合覆
妥 坝组 为晚 二叠世 龙潭 期 的沉 积 。 妥 坝组 下部砂 岩 的粒度 分 布 曲线 ( 图 2)具有 发 育 的三 个
总体 ,跳跃总体含量在 9 7 %以上 ,悬移和滚动总体含量不到 3 %,分选差 。具分选较好 、偏态近对称及尖窄峰的特点。以 上 曲线 和参 数值 比较 接近波 浪带 海砂 的特征 。 图2 妥坝组粒度分布曲线 纵 观妥 坝煤 系分 布 的昌都地 区 ,妥坝组 岩性 变化较 大 ,厚 ( 1: 2 5万 八 宿幅 。2 0 0 7) 度 不一 。妥 坝煤 系 以陆源碎 屑沉 积为 主 ,夹有 碳酸 盐岩 ,局 部 还 有 中基性 、中性 火 山岩夹层 。其 多层砾 岩 、含 炭质 层 、煤 层及 煤线 发育 ,以及 产大量植 物 化石 等特 征 , 反映沉积环境属温暖潮湿的海陆过渡相之滨岸三角洲带一 碎屑潮坪一 潮坪泻湖相沉积环境 ;而其中夹含 的 碳 酸盐 岩层 及 其所 产笼、苔 藓虫 、腕 足类 等 生物 则 又具有 滨 岸碳 酸盐 潮坪 一 碳 酸 盐 台地 的滨海 一 浅 海清 水 沉积环境的特征。加色顶等地不仅发育砂 、板岩的韵律层 ,而且还有复理石印模 ,可能有大陆边缘断陷 盆地 中 的复理石 沉积 作用 的发 生 。 西藏在 晚二 叠世 早期 ,广 大地 区基本 上 升成 陆 ,演 化成 为广 大 的大陆 剥蚀 区 。仅存藏 东 昌都一 芒 康一 带 在 短暂 回返 之后 重新 沉 降接受 沉 积 ,由于构造 活动 的频 繁交 替 ,致 使该地 区的沉 积体 系 和沉积 环境 更 迭 频 繁 ,从 而形成 了陆缘 碎 屑沉积 和碳 酸盐沉 积交 替 出现 的一套 煤系沉 积地 层 ( 妥 坝组 ) ;在相对 活 动地 带还有安山玄武岩 、 基性玄武岩和凝灰岩的出现。晚二叠世时 ,昌都一 芒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 , 大量植物 出现 ,海相沉积层 中同时发育大量珊瑚 、腕足 、双壳类化石。海陆过渡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系沉积中盛 产华夏植物群落 ,为滨海沼泽一 浅海环境 。 晚二叠 世沉 积在 西藏仅 零 星分布 ,喜马拉 雅地 层 区 ,在聂拉 木 一 定 结一 带 ,为一 套页 岩沉 积 ,产 腕足 类 、牙形石 和孢 子组 合 ,沉积 厚度 很小 ,仅 8~2 0 m,为近 岸滨 海环境 ;冈底斯 一 念青 唐古 拉地 区 ,拉 萨 北 部 为一套 板 岩 、硅 质粉砂 岩 和火 山岩 ,厚 度大 于 1 8 0 m,产腕 足 、双壳类 化石 ,可能 为水 体流 动性 差 的 海湾或滞 留海盆沉积 ;嘎尔狮泉河一带可能为封闭海湾或碳酸盐局 限台地 ( 泻湖相 )的白云岩沉积 。羌

浅析上允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浅析上允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浅析上允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摘要:上允盆地聚煤区位于澜沧县上允镇境内,通过对矿区沉积古地理环境和沉积岩相进行研究和分析,基本掌握上允压陷盆地的聚煤规律和聚煤总体特征,有利于了解我省西部地区煤的沉积特点,对以后在滇西地区找煤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上允盆地;古地理环境;沉积岩相;聚煤规律及特征1聚煤区位置及交通聚煤区位于澜沧县上允镇境内,中心位于县城北355°方向,平距约90km,区内简易公路较为密布,214国道纵贯上允盆地,是通往普洱、景洪、临沧等地的交通要道,聚煤区至昆明有两条公路线路,一条由南向北经双江、临沧、祥云再向东经楚雄至昆明,另一条由西向东经澜沧再向北经普洱、玉溪至昆明。

东线至澜沧县城90km、至普洱260km,至景洪260km、至昆明670km;北线至双江70km、至临沧210km、至祥云365km、至大理420km、至楚雄485km、至昆明655km。

勘查区附近300km范围内目前暂无铁路(大理-临沧铁路正在修建中)通行,交通总体较为便利(见图1-1-1)。

图1-1-1 澜沧县上允盆地聚煤区交通位置示意图2沉积古地理环境及演化过程2.1沉积古环境:区域受双江-勐海拗陷带中部澜沧隆起带的影响,北东、北西向正断层相互切割形成了盆地的基底,主要分布前南华系澜沧群、石炭系变质)煤系地层沉积,形成了上允含煤盆地。

在芒岩系,后期接受了新近系中新统(N1m)煤系地层形成期间及之后,盆地边缘断裂继续发育并抬升,致使含煤盆回组(N1地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向斜盆地,其含煤盆地未被较大的断层切割、破坏,断层相对稀少。

2.2沉积发展过程简述:上允盆地属内陆山间坳陷盆地含煤建造,首先沉降和沉积地带为盆地中心,其坡降不大,地势相对开阔,离物源区较远,多为细碎屑岩和泥质物沉积。

新近系中新统底部为一套洪积河床相粗碎屑堆积物;其上为煤层);以上为湖泊相沉积的碎屑物泥炭沼泽相,含主要可采煤层一层(编号为M2为主,其沉积韵律具有一般山间盆地的三分性,即成盆初始期、扩张超覆稳定期及封闭期。

新疆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新疆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新疆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李翡;叶兰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
【年(卷),期】2005(017)002
【摘要】以1:5万地质填图和钻探验证为基础,经分析研究塔里木托云盆地的地层特征、聚煤期、古地理环境,从而建立起该区的沉积模式,总结出该盆地煤层发育于下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之中,含煤11层,煤层为不稳定发育,但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对进一步找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李翡;叶兰
【作者单位】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1
【相关文献】
1.黑龙江柳树盆地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 [J], 马立军;邵龙义;徐克剑;野兆瑞
2.视电阻率曲线(ρs)在研究聚煤盆地沉积环境分析及聚煤规律中的应用 [J], 张明波
3.新疆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J], 王智慧
4.祁连山东段宝积山-红会煤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J], 张泓;何宗莲;晋香兰;张
慧;李贵红;杨志远;贾建称;曹从军;甘知节
5.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山窑组中段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J], 梁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聚煤沉积古地理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沉积古地理及煤聚积规律

聚煤沉积古地理及煤聚积规律1 含煤沉积古地理一、含煤地层类型及成因标志1、含煤地层类型含煤岩系类型是指含煤岩系本身物质沉积属性的主要类型,即指含有煤层的一套沉积岩系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物质表现,因此是与其形成的古地理类型分不开的。

由于含煤地层在古植物演化的重要时期,是一定的古构造、古地理及古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因此,在地质历史上,随着上述四个条件朝着不利于聚煤的方向转化,含煤地层势必在纵向上和横向上过渡为不含煤的沉积岩系。

(1)以我国华北大型聚煤区为例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晚期,含煤地层在全区普遍发育;中二叠世至晚二叠世早期,仅豫西、淮南一带有含煤地层发育,向北则逐渐过渡为不含煤的、代表半干燥到干燥气候条件的,沉积杂色以至红色的陆相碎屑岩系;至晚二叠世晚期,豫西、淮南一带的聚煤作用也停止了,全区发育了杂色至红色的碎屑岩系。

可以看出,主要由于古气候条件的变化和华北地区整体构造变化,导致聚煤条件丧失而使含煤地层不发育。

(2)以广东的晚三叠世沉积为例粤西一带是内陆湖泊相含煤碎屑岩系,粤中至粤北一带是滨海一沼泽(海湾一泻湖)相含煤碎屑岩系,而到了粤东一带则是以浅海相为主的,不含煤而含铁、磷及碳酸盐的碎屑岩系。

可以看出,聚煤古地理条件的变化也是控制含煤地层发育的主要因素。

含煤地层的界限:含煤地层是沉积地层的一个特殊类型,因此含煤地层不是区域性的地层单位,其界限不一定和地层划分相吻合。

有些含煤地层是跨时代的,如我国北方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地层,即跨越了两个地质时代。

再者,由于含煤地层与非含煤地层之间经常为过渡关系,而聚煤作用往往在盆地的一定位置或范围内,因此严格确定含煤地层的上、下限及其在横向上的界限常是较困难的。

含煤地层的厚度:含煤地层的概念表明,只要含有煤层就是含煤地层,但是没有对所含的煤层的厚度进行任何规定。

因此,早期的煤地质研究者曾根据地层中煤层是否含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作为确定含煤岩系及其边界的标准。

这种标准不具备统一的对比价值。

新疆莎车县喀拉图孜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新疆莎车县喀拉图孜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河南建材2018年第3期新疆莎车县喀拉图孜矿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孙景龙1豆龙辉1郎海亮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83000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地质勘探队(830009)摘要:新疆莎车县是南疆严重缺煤地区,随着新疆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目前喀什地区煤炭生产矿井仅一处,能力为80×104t/a,并且时采时停,据资调查据分析喀什地区煤炭资源需求量约1300万吨,缺口为1220万吨以上。

随着近些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一路一带”战略,煤炭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根据近些年在该地区进行煤炭资源勘查所获地质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总结了新疆莎车县喀拉图孜矿区含煤盆地的聚煤特征、构造特征、煤层分布特征等,为喀拉图孜含煤盆地煤炭大规模开发和能源转换提供资源保障。

关键词:喀拉图孜;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分布特征;煤层喀拉图孜矿区横跨铁克里克地层小区和叶城地层小区。

位于莎车县达木斯乡境内,距莎车县城132km。

矿区面积为243km2,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杨叶组,主要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3、4、5和6号煤层,煤层在喀拉图孜向斜处煤层发育最全8层,且煤层厚度最大,中部喀拉图孜向斜分别向北和向东煤层层数逐渐减少,厚度逐渐变薄或尖灭,煤层结构由简单逐渐变为复杂。

1区域地质背景与古地理格局矿区位于塔里木板块与西昆仑造山带的结合部,经历漫长复杂的构造演化,具复杂的变质变形特征。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塔里木陆块作为砥柱,迫使矿区在横向上急剧变短,昆仑山脉西北部迅速升高,海水退却,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推覆活动强烈。

区内有石炭和二叠系沉积,未见三叠系沉积,说明三叠系以前矿区整体仍处于被剥蚀状态。

侏罗世时期首次出现陆相断陷盆地,说明矿区内已开始从海相向河湖相转变。

中生代末期—新生代早期,海水逐渐退出与大洋分开,形成封闭的海环境,至新生界时期,昆仑山脉继续抬升,海水从矿区完全退出。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纪含煤岩系聚煤规律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纪含煤岩系聚煤规律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纪含煤岩系聚煤规律
张少丽;程遂欣;张炜
【期刊名称】《新疆地质》
【年(卷),期】2002(020)001
【摘要】通过对塔里木西南缘含煤盆地侏罗系内沉积物的厚度、岩相、沉积相及其组合分带特征研究,结合岩石(层)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古生物、垂直层序以及空间形态等成因标志,进行沉积相分析.总结了含煤盆地古地理类型属于内陆山间盆地型的山间湖盆亚型,聚煤规律为富煤带,即相当于煤层聚集带,富煤中心与凹陷中心一致,煤层累计厚度与地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另一规律是砂泥岩比值低的地区即为成煤有利地带,累计厚度与砂泥岩比值呈负相关关系.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张少丽;程遂欣;张炜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第三地质调查所,新疆,乌鲁木
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第三地质调查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第三地质调查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2;P618.11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侏罗系沉积演化及聚煤主控因素研究 [J], 田继军;何静;韦波;陆星宇
2.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 [J], 支东明;刘敏
3.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聚煤条件分析 [J], 韦波
4.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聚煤条件分析 [J], 韦波
5.鄂尔多斯盆地(陕西部分)侏罗纪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 [J], 张三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浅谈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浅谈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托云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盆地内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了了解托云地区的沉积环境,通过整理文献、走访调查、归纳总结等方法,对盆地的地理环境、地层特点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

托云盆地的煤层发育不太稳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还是可以总结a出一定的规律。

希望通过以下总结,给以后的采煤工作带来方便。

标签:托云盆地沉积环境聚煤规律托运盆地位于新疆自治区的乌恰县,西邻阿赖山,东北连接萨拉依盆地,它属于塔里木盆地北面的褶皱带。

这里迄今为止还未有人进行过全面的勘察,直到2002年这里才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并填绘出1:5万的地质图。

但是这里但现在为止仍未取得显著地搜寻和开采成效,地质工作者仍需进行努力的探索。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以煤炭消费为主体的地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这时保障煤炭的充足供应就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煤炭的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而且一些大型煤矿的开采已经面临枯竭。

这时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来勘探和开采更多的煤炭,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形势下,西北地区就成为未来矿产开发的重要目的地。

2托云盆地地质构造基本特征2.1基本地貌托运盆地处于天山山系、昆仑山系和塔里木板块的交汇地带,构造基本走向是西北。

盆地及周边是晚白垩纪-老第三纪形成的岩浆岩,包含玄武岩、碱玄岩等多种岩石类型。

这里泥岩与灰色砂砾岩互层,还有夹炭质的泥岩、薄煤及煤层,岩性呈灰绿色,厚度在1500米以内,并且含有一定的瓣鳃类和大量的植物化石。

中新世乌恰群、侏罗纪地层等在这里都有分布。

2.2地层概述盆地结构可分为基底和盖层,基底是古生代以前的基底,主要有千枚岩和元古界绢云母石英片岩组成;盖层由古、中、新生代地层构成。

盆地内未发现可靠的三叠系,老地层之上只覆合有早、中侏罗世的灰绿色地层。

这种特征可能与这里曾受到天山和印支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回隆,受到风化侵蚀有关。

塔里木盆地某某区块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特征

塔里木盆地某某区块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特征

塔里木盆地某某区块志留系是重要的油气产层,前人针对该套储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由于钻井取心少、地层分层分歧多、沉积相指标少等原因,沉积环境研究一直不够精细[1-2]。

本文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对某某区块志留系开展了精细的沉积相研究。

1 地质背景某某区块北以塔中I断裂与满加尔坳陷相接,南与塘古孜巴斯凹陷隔塔中Ⅱ号断裂相望,东为塔东低凸起,西为巴楚断隆。

在早古生代整体海退的背景下,志留系沉积了厚层的以滨浅海环境为主的细碎屑岩。

2 岩心相标志通过大量的岩心、薄片资料观察,结合志留系野外露头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种沉积相标志。

2.1 颜色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醒目的标志。

岩心观察表明,研究区志留系储层颜色主要以灰色、灰绿色为主,反映弱还原沉积环境;局部也可见褐色,反映弱氧化沉积环境。

2.2 岩性及沉积结构岩心及薄片资料分析显示,志留系岩性主要以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为主。

颗粒分选中等到好,磨圆次棱-次圆级别以上占69%,反映出沉积区离母岩区较远,经远距离搬运,沉积区水体能量较弱。

颗粒接触关系以点-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多为孔隙式。

2.3 粒度特征从粒度曲线来看,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为两段型,即发育跳跃和悬浮组份,而滚动组份不发育,其中跳跃组分占80%左右。

2.4 沉积构造志留系沉积构造类型丰富,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变化。

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描述,层理类型主要有平行层理、羽状交错层理、波纹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块状层理等。

2.5 韵律性根据岩心观察分析,在不同级别的沉积期次中,可见到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三种旋回。

各韵律层组合厚度不一,小型数厘米,大至几米级,反映沉积物沉积过程中的沉积速率变化及沉积体迁移。

3 沉积环境特征通过岩心相标志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志留系总体表现碎屑岩潮坪的特征[1]。

综合现代沉积考察成果,将潮坪相划分为潮下带、潮间带和潮上带三个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潮汐水道、砂坪、砂泥混合坪和泥坪等四种微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塔里木托云盆地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托云盆地,位于中国西部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盆地内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为了了解托云地区的沉积环境,通过整理文献、走访调查、归纳总结等方法,对盆地的地理环境、地层特点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

托云盆地的煤层发育不太稳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还是可以总结a出一定的规律。

希望通过以下总结,给以后的采煤工作带来方便。

标签:托云盆地沉积环境聚煤规律
托运盆地位于新疆自治区的乌恰县,西邻阿赖山,东北连接萨拉依盆地,它属于塔里木盆地北面的褶皱带。

这里迄今为止还未有人进行过全面的勘察,直到2002年这里才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评估并填绘出1:5万的地质图。

但是这里但现在为止仍未取得显著地搜寻和开采成效,地质工作者仍需进行努力的探索。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以煤炭消费为主体的地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这时保障煤炭的充足供应就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煤炭的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而且一些大型煤矿的开采已经面临枯竭。

这时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来勘探和开采更多的煤炭,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形势下,西北地区就成为未来矿产开发的重要目的地。

2托云盆地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2.1基本地貌
托运盆地处于天山山系、昆仑山系和塔里木板块的交汇地带,构造基本走向是西北。

盆地及周边是晚白垩纪-老第三纪形成的岩浆岩,包含玄武岩、碱玄岩等多种岩石类型。

这里泥岩与灰色砂砾岩互层,还有夹炭质的泥岩、薄煤及煤层,岩性呈灰绿色,厚度在1500米以内,并且含有一定的瓣鳃类和大量的植物化石。

中新世乌恰群、侏罗纪地层等在这里都有分布。

2.2地层概述
盆地结构可分为基底和盖层,基底是古生代以前的基底,主要有千枚岩和元古界绢云母石英片岩组成;盖层由古、中、新生代地层构成。

盆地内未发现可靠的三叠系,老地层之上只覆合有早、中侏罗世的灰绿色地层。

这种特征可能与这里曾受到天山和印支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壳回隆,受到风化侵蚀有关。

3沉积环境
3.1陆地沉积地理大背景
塔里木地区从元古代至早古生代不断下沉,而且深深地受到了浅海台地相沉积的影响,所以形成了它大致南高北低的面貌。

托云盆地聚煤区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受其成因的影响,盆地的平面形态狭长呈带状。

3.2托云盆地沉积过程
托云盆地的煤层在侏罗统康苏组上段地层中,即杨叶组(J2y)和侏罗纪早、中侏罗世叶统康苏组(J1k),含煤11层。

侏罗世早期,沉积从中央向两边的厚度不断减少。

晚期的升降节奏因为变化而不再适合聚煤作用,所以在沉积的三角洲中也没有煤含量。

中侏罗世早期,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聚煤作用时期,但是由于受断裂影响,沉积物多以碎屑为主。

这一段时期恰恰是托云盆地的主要成煤期,地质的变化过程对形成的煤层和聚集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3沉积相分析
康苏组上段的成因类型有两个,分别为三角洲和泥炭沼泽。

后者沉积形成含煤段,且具有唯一性,岩性是煤层和泥岩;前者的岩性则为粉砂岩挤粒砂岩。

下段成因类型只有曲流河相沉积一个,河道及边滩沉积为粗砂岩,泛滥平原沉积为细砂岩。

下侏罗统康苏组有曲河流、湖泊及三角洲等多种类型,从古隆起向盆地中心方向观察,岩相演化具有明显的规律。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首先,可以得出托云盆地的古地理景观是由冲积扇到曲河流形成三角洲再经过湖泊沉积最后形成的。

其次,可以推断出盆地不同地区侏罗系的岩性和厚度差异很大,是由中生代到新生代时期盆地断裂活动的不均衡以及沉降差异不同所导致的。

最后,由图可以看出岩石类型、岩石相带和煤层聚集这三者的关系是很紧密的,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侏罗纪地层相对较薄的地方是煤层的主要聚集地。

4聚煤规律与找煤方向
4.1煤层发育特征
中下侏罗世喀拉苏群塔里其克组,中统克孜勒怒尔组和阳霞组是含煤的地
层。

我们可以依据煤炭聚集的先后分为A、B、C三种煤组。

通常情况下而言,A组的煤层呈层状延伸,变化比较大的就是它的走向。

如果顺着它的走向考察的话就会发下时常有尖灭、分叉或者合并的情况发生。

A组毫无疑问,新疆托云盆地属于A煤组,其聚煤情况比较好,但是煤层厚度差异和变化很大而且煤层稳定性也不太好。

这与就决定了托云盆地的煤炭发育状况较差,而且煤层的结构状况会由简单慢慢转为复杂。

这里煤层结构繁琐,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

4.2聚煤规律
托云盆地受到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赋煤区一般呈串珠状分布。

通过一些列的调查和勘探工作,在已知的十一层煤炭中,只有七层可供开采。

其他的煤层发育不稳定,情况比较复杂。

但是在这么丰富的煤炭资源下,现在也仅仅只有四个矿点而已。

这四个矿点都接近于盆地的东南方向,但是煤层的走向在南北方向上出现分叉,顶部消失。

所以,只能推断坳陷中相对隆起的地方煤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科学证明,聚煤区和无煤区都与附近的岩石相带有关,一般聚煤区多分布在多出冲积扇的交汇地带,无煤区则多分布在盆地中部或盆地边缘。

这个结论对以后的煤炭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3找煤方向
通过对塔里木托云盆地的构造了解,我们得知本地区的煤层主要分布在侏罗世喀拉塔里奇克组,所以勘探的时候,勘探人员可以遵循这一规律,进行下一步的计划和行动。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布置以后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制作出全方位、有重点并且还要统筹兼顾的策划方案,以此来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

5结语
因为西北赋煤区结构复杂,形式多样,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和疑问。

虽然现在在煤炭勘探和开采方面的技术都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是现在难以解决的,难么分析研究托云盆地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对于我国煤炭开采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信在科技的推动和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我国煤炭开采事业的道路会越来越通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