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功能含义与结构动机: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指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得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结构:学习需要和内驱力①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

辩证关系②学习需要也是学习期待的前提之一。

学习期待与诱因③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种类(一)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二)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奥苏泊尔;认知内驱力指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经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长者(家长、教师)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学习过程:①~动机对~行为有启动、定向、维持的作用;②~结果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效果:①两者关系一致,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提高成绩;②两者关系不完全成正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学习行为不仅受学习动机的影响,还受其他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

总之, 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①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②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斯金纳行为主义因此,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明确他们所期待的奖励。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缺失需要(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的需要)一旦产生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减少;成长需要(自我实现、审美、认知和理解的需要)不断产生,很少得到完全满足。

因此,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并使学生感到被人接纳和尊重,才有可能使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被激发,乐于创造和探索,乐于自我实现。

动机的归因论:维纳归因论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因此,有利于了解个体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根据学习行为及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结果来预测个体可能得学习行为。

教育心理学第4章 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第4章   学习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Ts)和逃避失败的动机(Tf)
Ts=Ms×Ps×Is, Tf=Mf×Pf×If, Pf=1-Ps, T=Ts-Tf=(Ms-Mf) ×[Ps×(1-Ps)] 如果Ms大于Mf,T为正,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 两类人:力求成功者和逃避失败者 力求成功的人的目的是要获取成就,他们会选择最能体现成就感的任务, 概率50%的任务是他们的偏好。逃避失败者会选择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 难的任务,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害怕失败。因此,教育中要区分这两类人, 给予不同的任务。
基 本 需 要
强化动机理论



由行为主义提出,强化不仅促进了学习,也激 发了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由于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 力量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强化使得联结 更加稳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强化 强化与惩罚对于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该理论过于强调外在力量(外部强化),忽 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强化)

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跟别人比) 先前的观念或因果图式(跟自己过去比) 自我知觉 教师或者权威人物对学生行为的期待、奖惩和归因
教师反馈影响学生归因
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印象
教师对学生 表现的评定
教师归因
教师的反馈
语言的
(错误改正)
教师的行为
(赞许、训斥、愤怒、 同情、鼓励、安慰、 帮助)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 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 动力。简单的说就是追求成就感的动机。

麦克里兰的研究发现:
成就动机高的人
喜欢对问题承担自 己的责任, 能从任务中获得满 足感, 喜欢从事具有开创 性的工作, 并且能在工作中勇 于作出决策

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docx

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docx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上课时间:年月日上课地点:本次课标题: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激发知1、学习动机概述识点2、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内容教1、掌握以下概念:动机、学习动机、强化、认知好奇心、成就动机、学目成就归因。

的2、知道强化的注意事项,认知好奇心的分类与激发,正确的成就归因。

与要求重点: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重2、强化运用时的注意事项点与难点:难点正确的成就归因教讲授使多媒体学讨论用方教法具教学过程设计备注一、导入每位老师都认同,对于学习的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然而,学生眼中的学习呢用图画和图片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

探讨:为什么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被动、沮丧二、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 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

◇ 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

动机的作用 / 功能:◎激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动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探讨: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三)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一)外部强化行为主义提倡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获得奖励(如高分、奖品、赞扬、给予权利或荣誉称号等)的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将不会产生动机;被惩罚(训斥、被嘲笑、剥夺权利、低分等)的学生则可能逃避学习。

强化: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教育心理学(熊应) 课件第4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熊应) 课件第4章学习动机
评价:把人的动机的情感和认知两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型加以表述, 揭示出影响成就动机的变量和规律,是对传统动机理论的一种突破,这对
Page 17
动机理论的发展以及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三、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 行为及其结果的原因做出解
释或推论。
代表人物有:海德、罗 特、维纳
海德观点: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控 制环境的需要。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归因), 因此有两种归因:环境归因(个人不负责)和个人归因 (个人要负责); 人在归因是常常使用两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 分为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 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大小, 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 性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发挥作用的时间, 可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 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可 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 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Page 7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竞赛对成绩的影响
切拨曼(J·C·Chapman)和费得(R·B·Feder)在实验中,让五年级两 个等组的儿童进行10天(每天10分钟)的加法练习,竞赛组的成绩每天都在 墙上公布,并为优胜者贴红星;无竞赛组只做练习,无任何诱因。结果竞赛 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
1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Page 16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自己 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活动 任务,并努力达到成功的一
种内在推动力量。
代表人物有:默里、麦 克里兰、阿特金森
阿特金森的基本观点: 1.某种行为倾向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其 关系可用公式表达: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X期望X诱因); 2.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的动 机(避免失败者); 3.力求成功者对成功率在50%的任务积极性最高;避免失败者喜欢选择非 常容易和非常困难的任务。 4.教育启示:针对力求成功者,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的任务,并安排 竞争环境;针对避免失败者,安排少竞争环境,并对其成功给予奖励或强 化,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指出其错误;增强学生力求成功的成分,尽量让 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需要2 学习期待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学习期待是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二)学习动机的分类1.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 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4.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作用的大小,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5. 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1 认知内驱力2 自我提高内驱力3 附属内驱力(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大多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但并不总是一致的2.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 型曲线。

、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理论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二)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1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2 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3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既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是50% 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4 避免失败者则往往通过各种活动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里烦恼,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四)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因分为六种原因: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

教育心理学之四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之四学习动机

近景性OR远景性
1、应付测验 2、得到老师的赞赏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为社会做贡献
结论:效果明显?稳定?持续作用?
维度三:作用大小
主导型学习动机 辅助性学习动机
(西方)动机来源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学习者内部或外部因素)

第一轮观察中,让儿童在教室里自由玩耍,记录下 他们用于图画活动的时间(儿童可以在多种活动中自由 选择); 第二轮观察中,要求儿童从事图画活动,并依照下 述条件将儿童随机分作3组: (1)预期奖赏组,向儿童展示他们从事图画活动将 得到的奖品; (2)非预期奖赏组,儿童不被告知将得到奖励,但 他们画完图画后将得到与预期奖赏组儿童同样的奖品; (3)无奖赏组,儿童从事图画活动不受任何奖励。 记录下各组儿童用于图画活动的时间。
成就动机
3、对群体的承诺 从众受个体和群体之间结合力量强弱的影响。 承诺: 所有促使个体留在群体内部的力量, 不论积极或消极的力量。
树倒猢狲散。
自我实现的需要
2002年诺贝尔奖
02生理医学诺贝尔奖 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得主:悉尼· 布雷内、 罗伯特· 霍维茨、约 翰· 苏尔斯顿
02经济学诺贝尔奖 弗农· 史密斯、丹尼 尔· 卡尼曼 02文学诺贝尔奖 凯尔泰兹
评价
该理论 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 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 自觉性与主动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成 长 需 要
自我实现 的需要
审美需要
认知需要 尊重需要
缺 失 需 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
评价
教育意义: 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 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讲解

教育心理学第4章学习动机讲解
精品资料
▪ 低估自己的能力要付出代价 ▪ 这些代价更多的是限制自身发展而不是灾难
性的。人们对开发自身潜能机会的丧失和限 制自己参加活动,使自己失掉许多奖励性经 历。 ▪ 如果他们(tā men)尝试去完成有意义的任务, 缺乏勇气的自我怀疑是有效完成任务的内部 障碍。 ▪
精品资料
▪ 最有效的效能评价,可能是在任何时候都对 自己都作出稍微超出能力的评价。这种自我 评价,引导人们去从事具有(jùyǒu)现实挑战 性的任务,并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动力。
动作的过程
精品资料
自我实现的人
▪ 假如你想知道一个人一英里能跑多快或怎么 才能跑的更快些,你不会去研究一般的跑步 (pǎo bù)者,你研究的是跑得特别快的人, 属于“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人”的那种人。
精品资料
▪ 完全案例:林肯 、爱因斯坦、詹姆斯、斯 宾诺莎等
▪ 不完全案例:五位(wǔ wèi)当代人 ▪ 潜在的或可能的案例:20名朝着自我实现方
行为
人及其主体(zhǔtǐ)因 素
精品资料
环境
▪ 自我效能感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决定因素,它 对行为的影响,在一定(yīdìng)程度上独立 于支持行为的各种技能
精品资料
▪ 结果取决于行动,行动依赖于他们对自己在 既定情境中行为水平的判断:


那些认为自己不适宜走曲折山路的司
机,会想像出车祸和身体(shēntǐ)受伤的结
精品资料
自我(zìwǒ)效能感作用
▪ 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 性。
▪ 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miànqián)的态度 ▪ 3.影响行为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 4.影响活动的情绪
精品资料
自我(zìwǒ)效能的来源

08-09周盼盼:第四章《学习动机》教案

08-09周盼盼:第四章《学习动机》教案

第四章学习动机学习目标1. 了解学习动机的概念和结构,举例说明学习动机的类别,了解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2. 概述几种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说明这些理论对教学的启示;3. 联系教学实际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与方法。

导入材料:人为什么要学习?《励学篇》宋真宗刘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求知?求财?求为?求位?求趣?【趣闻轶事】他为什么不踢可乐罐了一个小朋友每天在路边踢可乐罐,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非常的难听,但这个小朋友很喜欢听,幼儿对于声音的感受和我们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于那种噪声非常大的玩具枪才会非常喜欢。

这个可乐罐每天响,大家都受不了了,就纷纷让这个小朋友不要踢了,可这个小朋友对于这个难听的声音非常着迷,一定要踢。

住在这里的一个老人听到了,就对这个孩子说:你踢得真好,这样吧,你每天踢,我一天给你一块钱。

小朋友一听很高兴啊,更有劲啦!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老人只拿了五分钱,说:我没有钱啦!从今天起只能每踢一次给五分钱啦!小朋友眼睛一瞪:五分钱够什么用!我才不给你踢呢!从此就不再踢了。

儿童不想学习的时候常常会说“我不给你学了??”第一节学习动机的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一)定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

辨析:动机、需要、内驱力、目的等概念(二)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需要更为基本。

1. 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2.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3. 诱因: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教师提供的奖品、学习成绩。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一)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二)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动力来源)(三)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奥苏伯尔“学校情境动机论”)1. 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一、导入每位老师都认同,对于学习的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然而,学生眼中的学习呢?用图画和图片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

探讨:为什么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被动、沮丧?二、学习动机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

◇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

动机的作用/功能:◎激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动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探讨: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三)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一)外部强化行为主义提倡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获得奖励(如高分、奖品、赞扬、给予权利或荣誉称号等)的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将不会产生动机;被惩罚(训斥、被嘲笑、剥夺权利、低分等)的学生则可能逃避学习。

强化: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强化的依随性——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种依随关系称为强化的依随性。

普雷马克原理——又叫“奶奶的规则”,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

运用强化的注意事项: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

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课件第四章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以分为高尚的 与低级的学习动机或者正确的与错误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以分 为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近景的直接 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 结果的兴趣。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 的前途相连的。
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的构成因素有三种:推力、拉 力和压力。
推力指个体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需求,具体表现为求知欲、 好奇心、兴趣、爱好等,也就是内在动机;
拉力指外界因素对个体的吸引力,包括荣誉、地位、财富、名 声等,也就是外部动机;
压力指客观现实对个体的要求,迫使其从事学习活动,考试、 家长与学校的要求、社会现实都可以成为压力,压力实质上是个 体对外在诱因的主观感受。
三、成就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感的内在推动力, 换言之,是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 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于 1963 年对麦克里兰的理论做了进一步深 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动机强度(T)= 需要(M)× 期望(P)× 诱因(I)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作用是复杂的。教师掌握学生学 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zp教育心理学4-6

zp教育心理学4-6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 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感到某种欠 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驱使有机 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力量。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指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 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的诱因。
(五)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心理机制) 1.同化性: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没改变,直接将 原认知经验应用于与其本质特征相同的学习中 2.顺应性:对原经验调整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适应外界变化 3.重组性: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习者需要重新 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 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 于新情境。
(二)课堂上有效概括的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 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三、错 误 观 念
错误观念: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 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 (一)性 质 1.广泛性 3.顽固性
2.自发性 4.隐蔽性
(二)错误观念转变的条件 观念转变: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 解之间存在冲突,因而对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 做出调整和改造的过程。 1.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 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 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 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 (三)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 1.诊断错误观念 2.引发认知冲突 3.理解新观念 4.应用新观念 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第三节 为迁移而教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心理”,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理解幼儿在认知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

2. 培养学生激发和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3. 让学生掌握指导幼儿学习策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理解,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2. 教学重点: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幼儿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时间:5分钟2. 理论讲解: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策略的指导。

时间:15分钟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针对幼儿的教学活动,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

时间:10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原理。

时间:15分钟时间:10分钟时间: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幼儿认知发展特点2. 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3. 幼儿学习策略的指导七、作业设计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分析合理,方案具有可行性。

2.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发展。

2. 教学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3. 教学活动: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探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二、第二章:学习理论1. 教学目标:了解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理解不同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应用。

掌握学习的分类和教学策略。

2. 教学内容:学习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行为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学习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桑代克的试误说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或案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学习理论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三、第三章:发展心理学1. 教学目标:了解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

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

掌握发展的心理理论和教育策略。

2. 教学内容: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心理发展过程: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

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心理需求: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等。

心理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的关联: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婴儿或幼儿的行为,让学生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和教育策略。

设计教学活动,考虑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教育支持。

四、第四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1. 教学目标:了解个体差异的基本概念和原因。

理解特殊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掌握个体差异的教育策略和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动机理论中指出,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

如前所述,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

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

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
激发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一、导入
每位老师都认同,对于学习的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过分!
然而,学生眼中的学习呢?
用图画和图片反映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态。

探讨:
为什么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被动、沮丧?
二、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有机体的行为被内驱力所激起,并指向一定的诱因就是动机状态。

◇使有机体产生动机的过程叫做激励。

动机的作用/功能:
◎激发功能
◎定向功能
◎强化功能
动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探讨:学习动机越强越好吗?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
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三)学习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
(一)外部强化
行为主义提倡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学校中获得奖励(如高分、奖品、赞扬、给予权利或荣誉称号等)的学生将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没有得到强化的学生将不会产生动机;被惩罚(训斥、被嘲笑、剥夺权利、低分等)的学生则可能逃避学习。

强化: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

强化的依随性——强化总是伴随着反应之后而出现,强化与反应之间的这种依随关系称为强化的依随性。

普雷马克原理——又叫“奶奶的规则”,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

运用强化的注意事项:
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前后关系不容颠倒。

必须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强化与他的学习行为之间的依随关系。

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

(二)认知好奇心
认知好奇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

认知好奇心——内在动机的核心。

婴幼儿时期的好奇心:
(1)感官探究
(2)动作探究
(3)言语探究
(三)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
成就动机——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测量方法:
☺投射测验
☺问卷测验
看图编故事。

对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坚持性、学习任务选择、学习成绩等。

归因——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推论。

成就归因——人们对在工作或学习中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或推论。

六种解释
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
运气、身心状况、别人的反应
三个特征
因素来源:内部的—外部的
稳定性:稳定的—暂时的
可控性:可控制—无法控制
韦纳——二维归因模式
积极与消极的归因模式
课后记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接上节课内容)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
(四)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
1、习得性无力感
(1)习得性无力感的概念
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力感产生的历程:
a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
b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
c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
d产生无力感
白鼠实验
(2)、习得性无力感的理论
2、自我效能感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人并非盲目活动,同时考虑事情的意义,与自身能否完成的能力。

只有确信有能力取得预想的结果时,他才会积极努力地去做这件事情。

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就叫做“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美】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自我效能感总是和某一特定的领域相联系。

(2)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4、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
消除无力感
(1)、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2)、改变学生的消极归因
(3)、转移学生对失败的注意力
增强自我效能感
a、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b、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c、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d、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
适当的自我归因
e、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f、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