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教学教案—05群体心理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教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教学教案

教学参考《管理心理学》课程说明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管理类学时:48学分:3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个人、群体、组织的行为活动规律,用科学和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学科,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

管理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科学管理的要求越累越高。

学习管理心理学,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工作效率,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理论;能够理解管理过程中个人和群体的心理规律;学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分析并解决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该课程介绍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理论基础,还有具体的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这三个阶段。

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技术学、社会测量论等。

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个性与管理、知觉差异与管理、激励与管理、需要、动机与管理、群体心理与管理、组织心理与管理与领导心理与管理,还加了一个现代人特别需要的内容,就是员工心理健康与管理。

3.教学目的和要求《管理心理学》课程通过介绍能够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理论,阐述管理心理学的规律,揭示管理心理学的特点,使学生认识管理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同时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难度适中,重点是掌握心理学的现象及其规律,通过案例的渗入,要求学生在了解管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管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

由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授课老师在上课时需注意结合案例,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讨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管理心理学概述: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个体心理特点、动机、情绪和态度对管理的影响。

3. 群体心理与行为:探讨群体凝聚力、冲突、决策和领导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4. 组织心理与行为: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5. 管理心理学的应用:介绍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3.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

4.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4. 团队项目: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管理心理学》教材及相关读物。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各类管理心理学案例,供课堂讨论和分析。

4. 视频资料:选取与管理心理学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5. 在线资源:提供与管理心理学相关的网站、文章和研究报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进程:第1-4课时: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5-8课时:分析个体心理特点、动机、情绪和态度对管理的影响。

第9-12课时:探讨群体凝聚力、冲突、决策和领导等方面的心理现象。

第13-16课时:研究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一、引言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和组织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与管理学相结合,帮助学习者了解人类心理在组织中的作用,并提供指导和策略来改善管理和领导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管理心理学课程的教案,帮助教师设计并实施一门高效且有意义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探索人类心理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

3. 开发和提升学生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心理学概述: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2. 个体差异与心理特性:讲解个体在管理环境中的差异以及个人心理特性对管理行为的影响。

3. 情绪与情绪管理:探讨情绪对个人和团队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教授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4. 动机与激励:介绍动机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激励员工提高工作表现。

5. 意识与无意识:讨论人类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6. 沟通与交流:探究沟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7. 团队与领导力:分析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8. 决策与问题解决:教导决策过程和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战略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变革与创新:探讨变革和创新对组织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在管理场景中进行创新实践。

10.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组织的文化和价值观如何塑造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

11. 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教授管理伦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管理者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

12. 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将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教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深入理解。

2. 小组和团队活动:通过小组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技能。

群体心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群体心理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群体心理学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群体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3. 分析群体心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4. 学会运用群体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群体心理学的定义与基本理论。

2. 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从众、服从、认同、领导等。

3. 群体心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

4. 群体心理学在组织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群体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群体心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群体心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二、讲授新课1. 群体心理学的定义与基本理论- 介绍群体心理学的概念,阐述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讲解群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从众、服从、认同、领导等。

2. 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 分析从众现象,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讲解服从现象,分析服从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 介绍认同现象,阐述其与群体行为的关系。

- 讲解领导现象,探讨领导者的角色和影响力。

3. 群体心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分析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差异,探讨群体心理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 举例说明群体心理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三、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从众现象?- 你认为服从现象有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如何在群体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讲授新课1. 群体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运用群体心理学知识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 分析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2. 群体心理学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运用群体心理学知识改善人际关系。

- 分析群体心理对个人社会交往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群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群体心理

案例
分析提示:
这个现象反映了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之外的另一重 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 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群体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会降低生产效率 ,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群体生产效率也会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 的群体更容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 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 ,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 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 ,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更低。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三)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个体成员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愿意 留在群体内的力量,也指成员之间的吸引力。它表现为成员对群体 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如果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强度,成员 之间协调一致,这个群体就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相反,成员互不信 任,对群体不认同,甚至人心涣散,则表明群体的凝聚力很弱。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2.群体凝聚力的作用
群体的控制力增强
1
群体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
2 3
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一致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1 领导因素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2 群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3 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4 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2 教学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管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二章:组织行为与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2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行为的概念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行为对管理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策略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管理策略的应用能力第三章:领导心理与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掌握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2 教学内容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领导心理对领导行为的影响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领导心理的概念和特点角色扮演法:模拟领导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3.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四章: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理解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员工激励的概念和理论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激励对员工绩效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绩效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激励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绩效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第五章:组织文化与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2 教学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文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决策心理与行为6.1 教学目标了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掌握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心理对组织决策的影响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决策心理的概念和过程决策模拟法:模拟决策心理和行为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论和方法6.4 教学评估决策模拟: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决策心理和行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七章:沟通与冲突管理7.1 教学目标了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理解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2 教学内容沟通的概念和过程沟通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沟通的概念和过程角色扮演法:模拟沟通和冲突管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沟通和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7.4 教学评估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沟通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沟通和冲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八章: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8.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理解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掌握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的概念和来源压力应对模拟法:模拟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8.4 教学评估压力应对模拟:评估学生对压力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九章:团队建设与管理9.1 教学目标了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理解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团队的概念和特点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对团队建设的理解小组讨论法:探讨团队管理与激励的理论和方法9.4 教学评估团队建设活动:评估学生对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团队管理与激励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章: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变革对组织的影响掌握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2 教学内容变革的概念和过程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变革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变革对组织的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0.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变革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变革管理和组织发展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一章:员工培训与开发11.1 教学目标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掌握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员工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和意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小组讨论法:探讨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1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二章:领导力发展与传承12.1 教学目标了解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理解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掌握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领导力发展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领导力传承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领导力发展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领导力传承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三章: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13.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理解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掌握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战略的概念和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资源在组织战略中的作用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战略和心理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战略的基本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心理资源管理和组织战略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14.1 教学目标了解情绪的概念和影响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掌握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2 教学内容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情绪的概念和影响情绪管理模拟法:模拟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情境小组讨论法:探讨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4.4 教学评估情绪管理模拟:评估学生对情绪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十五章:组织伦理与责任15.1 教学目标了解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理解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2 教学内容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组织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组织伦理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性小组讨论法:探讨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15.4 教学评估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的基本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织伦理和责任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2. 组织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3. 领导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5. 组织文化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6. 决策心理与行为的过程和影响7. 沟通与冲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8. 压力管理与人际关系处理的理论和方法9. 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0. 变革管理与组织发展的理论和方法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过程和策略12. 领导力发展和传承的理论和方法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4. 情绪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的理论和方法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难点:1. 管理心理学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应用2. 组织行为管理的实践应用3. 领导心理和行为的实践操作4. 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的策略制定5. 组织文化的塑造和维护6. 决策心理和行为的理性与感性平衡7. 有效沟通和冲突解决的实践技巧8. 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处理的平衡策略9. 团队内部动态管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10. 变革管理的实施策略和应对阻力11.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个性化需求满足12. 领导力的连续性和发展传承13. 组织战略与心理资源的匹配和利用14. 情绪管理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处理15. 组织伦理与责任的管理实践和道德判断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各个层面,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实践中。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

楼芸《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与管理一、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群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群体成员有一定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规范二、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1、初级群体: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比如家庭、邻里、朋友等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2、次级群体:以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如学校、企业等(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1、正式群体:按照正式的社会规范建立起来并受正式规范制约和控制的社会群体,包括永久性正式群体和暂时性正式群体2、非正式群体: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似为基础形成的群体(三)内群体和外群体1、内群体:我群。

经常参与且具有情感认同和归属感的群体。

2、外群体:他群。

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社会群体。

三、群体行为的基本规律(一)从众行为与偏常行为1、从众行为:人们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使自己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行为2、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其他成员利益的主动行为,应该及时预防、纠偏(二)社会助长、干扰与惰化行为1、社会助长: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也叫做共同行为者效应2、社会干扰: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3、社会惰化: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使个人活动积极性下降的现象,比如“三个和尚没水喝”(三)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1、群体思维:注重保持群体的内聚力更甚于务实地思考事实的思维方式2、群体极化:群体成员中原以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四)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1、模仿: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人受他人影响而效仿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行为2、暗示: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的行为3、社会感染: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四、群体绩效与管理在管理实践中,一些群体比另一些群体更有效、更和谐,工作成绩更突出。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学时安排:共计32学时,每学时45分钟二、教学内容1. 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个体心理与行为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规律动机与激励理论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3. 群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概述群体动力学团队建设与管理4. 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心理适应组织效能与领导力5. 管理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心理学案例,让学生在分析与讨论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4.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表现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案例分析考核,占总评的6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

2. 辅助资料:提供相关论文、案例、视频等,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在线课程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4. 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

六、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16周,每周1次课,每次45分钟。

2. 授课方式:教室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3. 实践环节:在第8周和第10周安排两天实践课程,共计8学时。

4. 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第2周进行理论知识考核,第3周进行案例分析考核。

七、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周:讲解管理心理学概述及个体心理与行为相关内容。

2. 第5-8周:讲解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相关内容。

群体心理课程教案

群体心理课程教案

群体心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群体心理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群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同理心。

教学重点:1. 群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4. 社会情感和同理心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2.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群体心理学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参与活动所需的材料:小组分工表、案例分析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群体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认为群体心理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群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群体动力、社会规范等。

2. 利用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群体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三、讨论与合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群体心理学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四、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个真实的群体心理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群体心理过程。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呈现分析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情感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群体心理学对社会情感和同理心的影响。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群体情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情感。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群体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2. 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团队合作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研究身边的群体心理现象。

2. 建议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群体心理学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报告。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的质量。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

《管理心理学》教案:第7章 群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教案:第7章 群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第七章:群体心理本章答疑时数:
每节题目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时分配
教学组织安排
第一节:
群体
1.了解群体的类型。
2.掌握从众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逆反心理和模仿心理等群体心理现象。
3.掌握群体对个体影响产生的社会助长或社会至弱、社会惰化现象和社会标准化倾向。
1.5
讲授
第二节:
群体绩效
1.理解群体结构、凝聚力和群体的有效性与群体绩效的关系。
2.掌握异质性群体、同质性群体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1
讲授
第三节:
群体动力
掌握群体动力的含义以及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的作用。
0.5
讲授
本章讨论题(思考题、作业):
1)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到群体之中,群体能满足个体哪些需要?
2)从众心理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举例说明社会助长或社会致弱现象。
4)8人群体的拉力是不是一个人拉力的8倍?为什么?
5)群体绩效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许多组织要划小核算单位?如何提高群体绩效?
6)凝聚力高是否群体效率也高,组织是否应追求很强的凝聚力?
7)何谓群体动力?B=f(P,E)表明了什么?
8)试述群体压力的作用。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教案

管理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体心理中的认知、动机、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群体心理中的群体动力、沟通、决策和领导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组织心理中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

2、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与具体的管理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组织行为和心理现象,并提出有效的管理策略。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的管理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角色扮演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管理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管理故事或实际的管理现象,引发学生对管理中心理问题的思考,从而引出管理心理学的课程主题。

2、基本概念讲解(约 30 分钟)介绍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解释管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管理学、心理学等。

3、个体心理(约 90 分钟)认知过程讲解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分析认知偏差对管理决策的影响。

动机与激励介绍动机的概念和类型,如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探讨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情绪与压力管理解释情绪的产生和表达,以及情绪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教授压力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

人格与职业发展讲解人格的概念和特质理论,如大五人格模型。

群体心理概述教案

群体心理概述教案

群体心理概述教案教案标题:群体心理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群体心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群体心理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3. 理解群体心理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材、参考书籍或网络资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3. 学习材料:学生手册、练习册或工作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或讲述,引导学生思考群体心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之间的差异。

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群体心理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群体形成、群体结构和群体动力等内容。

2. 解释群体心理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如集体认同、社会规范和集体效能等。

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群体心理因素。

2. 引导学生讨论群体心理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个小组任务。

2. 每个小组讨论一个教育场景,并探讨如何利用群体心理原理来改善教育环境。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群体心理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群体心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想法和观点。

3.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研究论文,以加深对群体心理的理解。

2. 提供一些与群体心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3. 学生手册、练习册或工作表。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表,评估他们对群体心理概述的理解程度。

这个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群体心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教育环境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3. 学时安排:共32学时,每周2学时4. 学分:2学分5. 适用对象:本科大三、大四学生,管理类专业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特点、研究对象和意义。

2. 个体心理与行为:个性心理、动机与激励、情绪与压力管理。

3. 群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动力、团队建设、领导心理。

4. 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变革。

5. 管理心理技术与方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管理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模拟管理场景,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5. 实践环节:课后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30%)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考查基本概念和理论(30%)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考查综合运用能力(40%)4. 综合评价:结合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实践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心理学》,,出版社,最新版2. 辅助教材:《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出版社,最新版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案例视频、在线测试等4. 软件工具:PowerPoint、Word、Excel等5. 教室设施:投影仪、电脑、白板、教学挂图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管理心理学概述2. 第二周:个体心理与行为(上)3. 第三周:个体心理与行为(下)4. 第四周:群体心理与行为(上)5. 第五周:群体心理与行为(下)6. 第六周:领导心理与行为7. 第七周:组织心理与行为(上)8. 第八周:组织心理与行为(下)9. 第九周:管理心理技术与方法(上)10. 第十周:管理心理技术与方法(下)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群体心理概述《管理心理学》

群体心理概述《管理心理学》
通过控制变量,观察群体互动 对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群体成 员的观点和体验。
组织应用
将群体心理理论和研究成果运 用于组织管理、团队建设和决 策过程中。
群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1 社会规范
群体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2 领导风格
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对团队成员的行为和动机产生重要影响。
群体心理概述《管理心理 学》
群体心理是研究群体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掌握群体心理对 于有效管理团队至关重要。
群体心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1 理解群体互动
群体心理研究人们在组织 和社交环境中的行为、态 度和情感。
2 促进团队合作
了解群体心理有助于建立 团队共识、协调团队成员 的行为和解决团队冲突。
3 提高领导效能
管理者了解群体心理,可 以更好地理解员工需求, 激励团队成员并达成共同 目标。
群体心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社会认同
个体与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行为产
集体效能
2
生重要影响。
群体成员对集体任务完成能力的信心和
期望。
3
群体协作
群体中成员之间的协调合作和角色互补。
群体心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实验研究
群体围绕共同目标的努力和奋斗 增强了群体凝聚力。
奖励机制
激励措施和奖励激励可以促进群 体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认可与赞扬
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群体成员 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群体心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
团队建设
了解群体心理有助于优化团 队结构,改善团队氛围,提 升团队协作效能。
决策优化
群体决策理论和方法可以提 高决策的多样性和质量。

第五章 群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第五章  群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5.3.1 什么是人际关系
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人
与人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和相互吸引或互相排斥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一般可分为积极关系、中性关系和消极关系。不同类型
的关系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如积极关系会使当事人双方在交
➢ • ①领导因素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 ②群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 ③来自群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 • ④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 ⑤群体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等集体主义精神和情感
对凝聚力的影响 • ⑥群体的规模、规范与风气对凝聚力的影响
群体心理概述 5.1.3 群体的动态特性
群体人际关系 5.3.2 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关系是组织的成员与组织内外部成员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 种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联系。人际关系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01 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02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 03 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和自我发展与完善 04 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 面对有威望的领导者或专制型的领导者,别人对他的意见不敢提出异议,也没 有能力反驳,大家随声附和容易趋向表面一致的意见。
• 与外界隔绝的封闭而孤立的群体,其思考问题失去横向比较与客观参照,容易 闭关自守做出自以为是的判断,导致群体思维产生。
• 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一般成员唯恐承担责任,不敢或不愿意发表不同意见,也 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现象。
• ④群体中存在着一种无疑义错觉,认为弃权或缺席就是赞成,如果 一个人在群体讨论或决策中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士气是群体成员的群体意识,它与群体凝聚力有密切关系。士气高昂的群体,凝聚力必然就强;士气低落的群体,凝聚力就会下降。高昂的士气虽不一定提高组织的绩效,但要想提高组织绩效,提高士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2.影响团体士气高低的因素
①对团队目标的认同。
②合理的经济报酬和奖励制度。
③团队成员对工作产生满足感。
2.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二)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成员对群体的态度,或称为以群体为主体的意识。这是某一特定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对群体本身及所从事工作的看法。群体意识包括了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等成分。
影响群体意识形成的因素
1.特定群体构成
2.工作任务的特殊性
4.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
①群体规模。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调查发现,群体规模在7人左右为佳。
每个群体都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量。
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而对于群体行为准则的共同遵守,往往也是群体内大多数成员的意向或愿望。
2.群体压力的作用
①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体的存在与发展。
②群体一致的行为
(3)群体压力的影响因素
①个体的特点。
②群体的特点。
(六)竞争与合作
4.其他分类
命令型群体
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二、群体的形成与组成要素
(一)群体的形成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执行任务阶段
5.终止阶段
二、群体的形成与组成要素
(一)群体的形成
1.形成阶段
2.震荡阶段
3.规范化阶段
4.执行任务阶段
5.终止阶段
三、群体的动态特性
(一)群体士气
群体士气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和相互吸引或互相排斥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一般可分为积极关系、中性关系和消极关系。
二、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1.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
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
④如果成员的态度与感情是属于自我取向,而且工作本身又缺乏内在兴趣时,个人竞争的工作成绩将比群体合作好。
2.群体间的竞争
①竞争对每一群体内部的影响。A.群体内部分歧减少,其成员对群体更加忠诚;B.群体由一个非正式的、以游戏为主的群体转变为以工作和完成任务为主的群体;C.领导的方式逐渐由民主型转为专制型,而且群体成员心甘情愿忍受专制型的领导;D.每一群体都逐渐成为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群体;E.群体要求其成员更加效忠和服从,形成“坚强的阵线”。
②为每人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对他的评价全部放在大信封内。
1.群体内的竞争与合作
①如果工作比较简单,而且群体中每一成员都能独立完成工作所需的全部程序时,那么,在个人竞争下的工作成绩将比群体合作的效果要好。
②如果工作比较困难,而且有部分成员不能各自独立完成全部工作时,群体合作的工作成绩将比个人竞争好。
③如果群体中成员的态度与感情是属于群体取向,而且又有明确的群体目标时,群体合作的工作成绩将比个人竞争好。
②竞争对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影响。A.每一群体都更加把另一群体视为对立的一方,而不是中立的一方;B.每一群体都会产生偏见,只看到本群体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弱点;C.对另一群体的敌意逐渐增加,与对方的交往和沟通减少,结果使偏见难以纠正。假如强迫他们交往,例如,强制他们听取各队代表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时,两队队员都只注意倾听支持自己偏见的发言,对于对方的发言,除挑剔毛病外,根本不注意倾听。
②群体内部的一致性。群体内部的一致性就是指群体成员的共同性和相似性
③外部压力。外部压力会使群体间成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以抵抗外来的威胁,从而增加了群体成员相互合作的需要。
④群体的领导方式。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比专制型和放任型的领导方式更能使成员互助友爱,工更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1)觉察阶段
(2)表面接触阶段
(3)亲密互惠阶段
(2)参照测量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个人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但如果直接询问,则很难得到真实可靠的回答;此外,群体中最受喜欢的人不一定是最能发挥作用的人。于是他提出了参照测量法,参照测量法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让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时间分配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教学目的
及要求
掌握群体士气、压力、凝聚力、竞争、合作等概念掌握躯体的形成及要素
教学重点
与难点
群体士气和凝聚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第三节群体人际关系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四)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也称社会规范,是群体中成员共同认可的用来评判行为的标准。但群体规范并不是规定其成员的一举一动,而是规定群体对其成员的行为可以接受和不能容忍的范围。群体规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规范是非正式的,是约定俗成的。
群体规范的形成受模仿、暗示、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
(五)群体压力
1.群体压力的概念
3.人际关系影响个体行为和自我发展与完善
4.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及测量
1.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大体有以下三个心理阶段。
(1)觉察阶段
(2)表面接触阶段
(3)亲密互惠阶段
三、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及测量
1.群体人际关系的形成
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大体有以下三个心理阶段。
课程名称:管理心理学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教学内容提要
第五章群体心理
第一节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的定义和分类
(一)群体(Group)的定义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
(二)群体的分类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大群体和小群体
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④优秀的领导者及领导集团。
⑤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有效沟通。
⑥良好的工作与心理环境。
(二)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指成员对群体的态度,或称为以群体为主体的意识。这是某一特定群体内占主导地位的、对群体本身及所从事工作的看法。群体意识包括了理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工作态度等成分。
影响群体意识形成的因素
1.特定群体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