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理血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 理血剂

方剂学 理血剂

第十二章理血剂概说一、含义——理血药为主组成,具调血作用,治疗血分病证的方剂,称理血剂。

二、作用——调血1.活血祛瘀:①加速血行②消散瘀血2.止血:制止出血,使血归经。

三、主治——血分病血热证——凉血清热血寒证——温经散寒血虚证——虚则补之血瘀证——活血祛瘀血溢证——止血归经四、分类1.活血祛瘀——瘀血证(因瘀血导致的病证)。

特点:疼痛-刺痛、钝痛(牵拉痛、刀割痛)、夜痛(肩周炎)。

包块-肝脾肿大,宫外孕,痈肿,外伤瘀肿。

瘀斑-皮下瘀斑,蜘蛛痣(早期肝硬化的标志),巩膜蓝斑。

舌象-紫暗,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紫黑。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一级方)。

2.止血——全身出血证(咳、咯、吐、衄、便、尿、崩漏、外伤等)。

代表方: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一级方)六、使用注意1.辨证求因,准确选方(寒热虚实)。

2.剂型:新瘀证急,多用汤剂,取其力大效速;久瘀证缓,外伤出血,多用丸散,性缓力小,急速止血。

新伤,开汤剂(便于加减),加云南白药、三七粉、七厘散;陈伤用丸散,服用时间长。

3.上部出血忌升提,下部出血忌沉降。

4.大出血(止血为当务之急)有虚脱先兆者,当补气固脱(急则治标)。

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5.孕妇,月经过多,慎用活血祛瘀方(性多破泄)。

月经期慎用,因为月经期中医认为属正气亏虚阶段。

第一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红花桃,芎芍膝归生地草,柴胡枳桔活行痛,胸中血瘀不作痨。

一、关于血府-《内经》:“脉者,血之府也”。

王清任错把胸下膈膜低处的空隙认为是血府(王清任: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本方能逐“血府”瘀血,故称为“血府逐瘀汤”。

二、组成:三、作用特点1.专于肝经:专入肝经,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的瘀血中多用之。

长于胸中:桔梗配枳壳,载药上行。

2.气血兼顾,重在活血:佐以行气(桔梗、枳壳、柴胡)。

3.祛瘀不伤血(当归、生地),行气不耗气(炙甘草)。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 色鲜红或晦暗。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十 灰 散《十药神书》 咳 血 方《丹溪心法》 小蓟饮子《济生方》
槐 花 散《本理方》 黄土汤《金匮要略》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病机
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 血色暗淡,或吐血、衄血,及妇人 崩漏。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 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 黯淡,苔白,脉缓
病机
气虚血瘀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 黄芪四两(120g) 君 当归尾二钱(10g) 臣
补气 活血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 自利,甚者谵语烦躁,其人如 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 ,痛经,脉沉实。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破瘀泄热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解
大黄四两(20g)
破瘀泄热

桃仁五十个(20g)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温 经 汤 《金匮要略》 生 化 汤 《傅青主女科》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组成 五灵脂 蒲黄 各等分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6章 理血剂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第16章 理血剂

第十六章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的,具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及制止出血等作用,以治疗血分病变的方剂,称为理血剂。

血分病变有血瘀、出血、血虚、血热等方面。

血瘀宜活血化瘀,出血宜止血、血虚宜补血、血热宜营凉血。

其中补血和清营凉血的方剂分别在补益剂和清热剂中叙述,本类主要介绍活血化瘀和止血两个方面。

血分病变,情况非常复杂,治疗时应注意主次,随机应变,做到祛邪不忘扶正,止血不忘祛瘀,避免逐瘀过猛反伤正气,止血过急反致留瘀的弊害。

一、活血祛瘀剂活血祛瘀剂是在活血祛瘀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作用。

治疗上需根据体质强弱,患病新久以及病情轻重缓急来组方遣药。

处方以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因为气行则血行,故常配伍理气药为辅;对于久病虚人,又多选择补益气血之品相配。

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温经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苜4.5克牛膝9克【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内阻,兼挟肝气郁滞,症见头痛、胸痛、胁肋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心悸、失眠、易怒等。

舌质暗红,边有瘀斑、唇色及目眶紫黯,脉象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由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疏肝、彳亍气、养血之品而成。

方中桃仁、红花、川苜、赤芍、牛膝活血祛瘀,为主药;配柴胡、枳壳、桔梗疏理肝气,以加强活血效果,为辅药;更佐生地、当归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缓和急迫。

共使活血而无耗血之滤,理气而无伤阴之弊。

【临床运用】凡虫瘀血内阻之病,皆属本汤所主,特别是心痛、胁痛、头痛及伴有失眠,易之症而舌见瘀点瘀斑者,最为适合。

近有用治脑震荡后遗症,眼科前房积血、眼底出血的病症者。

孕妇及无瘀者忌用。

温经汤《金匮要略》【组成】吴茱萸9克当归芍药川苜人参桂枝阿胶(洋化)丹皮生姜甘草各6克制半夏6克麦冬(去心)9克【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症见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逾期不至,或一月再行),小腹冷痛,久不受孕,口唇干燥,五心烦热等症。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一、组成柴胡半两(15克)、瓜蒌根、当归各三钱(各9克)、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各6克)、大黄酒浸,一两(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9克)。

二、用法除桃仁外,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复元活血有柴胡,蒌根归草与甲珠;桃仁红花大黄配,跌打损伤正宜服。

四、功用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五、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六、方解本方证为跌打损伤,瘀血停滞于胁下所致。

血瘀气阻,故痛不可忍。

治当活血祛瘀为主,兼以疏肝行气通络。

方中重用大黄荡涤留瘀败血;柴胡疏肝调气;两药合用,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

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

穿山甲破瘀通络;瓜蒌根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能清热润燥,正合血气郁久化热化燥之治,共为佐药。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各药合用,使瘀祛新生,气行络通,则胁痛自平。

故张秉成说:“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

”故方名“复元”。

本方以活血祛瘀为主,行气之药较少,故运用时可酌加行气止痛之品,以加强疗效。

由于本方活血祛瘀止痛之力较大,亦常用于各种外伤,软组织扭伤所致的积瘀疼痛。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跌打损伤一证,必有血积于两胁间,以肝为藏血之脏,其经行于两胁,故无论何经之伤,治法皆不离于肝。

且跌仆一证,其痛者在腰胁间,尤为明证。

故此方以柴胡之专入肝胆者,宣其气道,行其郁结。

而以酒浸大黄,使其性不致直下,随柴胡之出表入里,以成搜剔之功。

当归能行血中之气,使血各归其经。

甲片可逐络中之瘀,使血各从其散。

血察之处,必有伏阳,故以花粉清之。

痛盛之时,气脉必急,故以甘草缓之。

桃仁之破瘀,红花之活血。

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

”(《成方便读》)。

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理血剂
姜、红枣、麝香 功效:通窍活血 主治:头面上部瘀血所致的头发脱落,酒糟
鼻,耳聋,白癜风,紫印脸等,以及妇女 干血痨,男子痨病,小儿疳积,肚大坚硬, 青筋暴露属瘀血者。
2.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 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 枳壳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 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亦治久泻有瘀血 者。
运用
辨证要点: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 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随证加减
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 莪术;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血瘀 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蟅虫、水蛭。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附方:
1.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
随证加减:妇科常合四物汤;兼气滞,加 香附、乌药、枳实、青皮;跌打损伤所致,加 当归、赤芍、红花、三七;血热火旺于上之吐、 衄,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
使用注意:表证未解,当先解表。 孕妇禁用。
附方: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产妇腹痛,拒按,按之有块,固定
功用:凉血止血 方解:
大小 荷侧白茜 棕 丹大栀藕萝京
蓟蓟 叶柏茅草 榈 皮黄子汁卜墨
叶根根 皮


臣1
臣2

配伍特点:集凉血、清降、祛瘀于一方,以 凉血止血为主。
运用 辨证要点: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
随证加减
气火上逆,血热较盛,可加大大黄、栀 子用量,作为君药,加牛膝、代赭石,引 血下行。
吴桂 当川丹 阿白麦 人半生 甘 茱枝 归芎皮 胶芍冬 参夏姜 草 萸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活血祛瘀)——活络效灵丹(《医学衷中参西录》)一、组成当归五钱(15克)、丹参五钱(15克)、生明乳香五钱(15克)、生明没药五钱(16克)。

二、用法上药四味作汤服。

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现代用法:水煎服)三、歌括1.活络效灵丹活络效灵主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存;癥瘕积聚腹中痛,煎服此方可回春。

2.宫外孕方官外孕方赤芍桃,丹参棱莪一齐熬;破血逐瘀消肿块,异位妊娠急治疗。

四、功用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五、主治气血凝滞。

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

六、方解本方所治诸证皆由瘀血凝滞所致,故宜祛瘀止痛为主。

方中当归活血养血;丹参助当归以加强活血祛之力;乳香、没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诸药合用,使瘀去络通,则疼痛自止。

本方祛瘀止痛之力颇强,为治疗血瘀所致心腹诸痛,癥瘕积聚,以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之有效方剂。

原方附加减法颇多,如腿疼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或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牛蒡子等,可供临证运用本方时参考。

近代有用本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宫外孕、脑血栓形成、坐骨神经痛等而有血瘀气滞者,总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

七、附方及方论宫外孕方(山西医学院用一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组经验方):丹参五钱(15克)、赤芍五钱(15克)、桃仁三钱(9克),此为宫外孕1号方,若再加三棱、莪术各五分至二钱(各1.5~6克),为宫外孕Ⅱ号方。

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消癥止痛。

主治:子宫外孕破裂,突发性剧烈腹痛,多自下腹部开始,有时可延及全腹部,并见月经过多,漏下不畅,血色暗红。

腹部检查:有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有时亦可有移动性浊音或软硬不一的包块(内诊:可见阴道窿部饱满有触痛,宫颈有举痛或摇摆痛,宫体有飘浮感或因被血液包围而触诊不清,附件有具体或不具体的包块)。

方剂学下篇—理血剂

方剂学下篇—理血剂
出血为标,火热迫血妄行为本。
方解:
君:大蓟、小蓟—性味甘凉,长于凉血止血,且能祛瘀
臣: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凉血止血

棕榈皮—收涩止血,与君药相配,既能增强澄本清源之力,又
有塞流止血之功

*清热凉血、收涩止血相结合
佐: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使气火降而助血止

栀子通利水道
瘀血的成因 气不行血
阴阳失调 外伤
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 寒凝血瘀 热灼血瘀 离经之血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一钱半 桔梗一钱半
赤芍二钱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用法:水煎,取汁温服。
牛膝各三钱 枳壳二钱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使邪热从二便而去

大黄泻下通便

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

藕汁—清热凉血散瘀

萝卜汁—降气清热以助止血
诸药炒炭存性,亦可加强收敛止血之力。
配伍特点: 全方集凉血、止血、清降、祛瘀诸法于一方,但以凉血止血为主,
使血热清,气火降,则出血自止。是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寄祛 瘀于凉血止血之内。
孕妇禁用。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四两
当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各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王清任与补阳还五汤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
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

《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理血剂失笑散:对于痛经、闭经、冠心病、宫外孕等属瘀血停滞证者疗效颇佳。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组成]桂枝茯苓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9g)[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3g),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共为末,炼蜜和丸,每日服3~5g)。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

妇人素有瘕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方解]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瘕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

证由瘀阻胞宫所致。

瘀血瘕块,停留于胞宫,冲任失调,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瘀阻胞宫,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见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瘀血内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等。

治宜活血化瘀,缓消瘕块。

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

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用之为臣;丹皮、芍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均为佐药。

丸以白蜜,甘缓而润,以缓诸药破泄之力,是以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瘕块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

二为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瘕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妇人良方》以本方更名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

”《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为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时,有催生之功。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血留滞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有癜块,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为辨证要点。

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等属瘀阻胞宫者,亦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

Page No.1WordsFromSlide第十一章理血剂一一、定义:(理血药、调血、血分病证)二二、立法:《内经》:“血实者宜决之”;“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三三、作用—调血1、活血祛瘀:①加速血行②消散瘀血2、止血,制止出血,使血归经。

WordsFromNotePagePage No.2WordsFromSlide四、主治—血分病(明确范围)血热证:血寒证:血虚证:血溢证:血瘀证:WordsFromNotePagePage No.3WordsFromSlide五、分类:1、活血祛瘀—瘀血证特点:A、疼痛B、包块C、瘀斑D、舌脉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失笑散、鳖甲煎丸2、止血—全身各部位的出血证—咳、咯、吐衄、便尿、崩漏、外伤。

代表方: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槐花散、咳血方WordsFromNotePagePage No.4WordsFromSlide六、使用注意:1、辨证求因,准确选用理血方。

2、剂型:新瘀证急,多用汤剂,取力大效速。

久瘀证缓,外伤出血,多用丸散。

A、性缓力小B、急速止血。

3、上部出血忌升提,下部出血忌沉降。

4、大出血有虚脱先兆者,当补气固脱。

5、孕妇、月经量多,慎用活血祛瘀方。

WordsFromNotePagePage No.5WordsFromSlide桃核承气汤一、组方:1、主要配伍:桃仁配大黄,量偏重2、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

WordsFromNotePagePage No.6WordsFromSlide二、主治—下焦蓄血证1、含义2、病机:瘀热相结,上扰心神。

3、主症: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舌紫暗,脉沉实(夜热,闭经,痛经)。

4、症状说明WordsFromNotePagePage No.7WordsFromSlide三、方解1、治法—破血祛瘀(逐瘀泄热)2、配伍桃仁:破血祛瘀大黄:攻下瘀热破泄同用—君桂枝:辛散行血,助桃仁祛瘀芒硝:泄热通便,助大黄攻下臣甘草:调和护胃,缓峻烈之性—使3、说明:为何用逐瘀泄热法?WordsFromNotePagePage No.8WordsFromSlide四、临床应用:1、范围原则:凡瘀热相结,以瘀为主的病证,必实证。

中医《方剂学》课件-理血剂

中医《方剂学》课件-理血剂


祛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瘀 ,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疏 肝
当归----补血活血

通 天花粉----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络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使
温经汤《金匮要略》
【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证。 病症分析:
月经不调,小腹冷痛


焦 蓄 血
小便自利----膀胱气化未受影响 烦躁谵语、如狂----瘀热上扰,心神不宁
证 妇人闭经、痛经----瘀血内结,经行不畅
脉沉实而涩----瘀血之象
配伍意义:
桃仁----活血破瘀 瘀热并治 君 大黄----下瘀泻热
逐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热 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3) 由于活血祛瘀剂性多破泄,故凡妇女经期、月 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
狂,甚则谵语烦躁,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 脉沉实而涩者。
病证解析:
少腹急结----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
下 至夜发热----热在血分
经有瘀块,月经先期
冲任虚寒,寒滞 胞宫,血凝气滞
虚 寒
一月再行或崩漏 ----瘀血内停,血不循经
, 久不受孕----胞宫虚寒,精冷不育
瘀 血
月经后期,闭经----瘀血内停,经脉不畅
阻 痛经----寒凝血瘀,经脉不畅
滞 证
唇口干燥----瘀阻,新血不 生,不能润燥
傍晚发热,手心烦热--阴血耗损,虚热内生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用可能引起流产。
理血剂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05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Chapter
理血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理血剂在中医方剂学中主要用于调节血 液运行,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作 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理血剂主要 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疗效。
02
03
槐花
侧柏叶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便血、痔疮出血等 症状。
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吐血、咳血等症状 。
补血药
熟地黄
阿胶
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 。
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 。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理血剂的概述 • 理血剂的常用药物 • 理血剂的配伍原则 • 理血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理血剂的概述
Chapter
理血剂的定义
01
理血剂是指以调理血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血行失常或血分有热所 致的病证。
止血药的配伍
总结词
止血药常与收敛药、温里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以增强止血效果,同时收敛耗散的阳气、温通经脉、补益气血 。
详细描述
止血药如白及、仙鹤草等常与收敛药如乌梅、五味子等配伍,收敛耗散的阳气,达到止血效果;温里药如附子、 肉桂等可温通经脉,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证;补益药如黄芪、党参等可补益气血,适用于出血导致的血虚 证。
、黄连解毒汤等。
理血剂的功效与主治

方剂学第十二章

方剂学第十二章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 大黄 桂枝 炙甘草 芒硝结下焦 少腹急结,( 闭经,痛经)
下 焦
瘀热扰心
其人如狂(神志错乱) 谵语烦渴

血 热在阴血分
夜间发热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泻热逐瘀
桃核承气汤
【方解】
君:桃仁─破瘀活血
瘀热并治
大黄─泻热通便,活血祛瘀
臣:芒硝─泻热软坚通便
桂枝─通行血脉;1、助桃仁、大黄活 血祛瘀;2、防方中寒凉太过(寒热并用)
佐使:炙甘草-调和
桃核承气汤
【运用】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
【组成】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舌本失养—— 语言不利 气虚不能固摄——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
禁 【病机】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补阳还五汤
【方解】
君: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促进血

臣:当归尾─活血祛瘀
佐: 川芎、赤芍
活血化瘀,
桃仁、红花
助归尾之力
地龙─通经活络
补阳还五汤
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
使:甘草─调和诸药
血府逐瘀汤
【运用】
辨证要点:
胸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 涩或弦紧。
为血瘀胸中常用方
理血剂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
【组成】黄芪 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
气虚不能行血——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淡黯, 苔白,脉缓

13方剂学理血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13方剂学理血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十三章理血剂第一节活血祛瘀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核承气用硝黄,桂枝甘草合成方;下焦蓄血急煎服,解除夜热烦如狂。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大黄四两(12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芒硝二两(6g)【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其人如狂,甚则谵语烦躁;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抵当汤(《伤寒论》)组成: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各6g)桃仁去皮尖,二十个(5g)大黄酒洗,三两(9g)功用:破瘀下血。

主治:下焦蓄血证。

症见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喜忘,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易解;或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者。

抵当丸(《伤寒论》)组成:水蛭熬,二十个(4g)虻虫去翅足,熬,二十个(4g)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6g)大黄三两(9g)功用:破血逐瘀。

主治: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满,发热,小便自利。

下瘀血汤(《金匮要略》)下淤血汤䗪桃黄,产后腹痛逐瘀良。

组成:大黄二两(6g)桃仁二十枚(12g)䗪虫熬,去足,二十枚(9g)功用:泻热逐瘀。

主治: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

症见产后少腹刺痛拒按,按之有硬块,或见恶露不下,口燥舌干,大便燥结,甚则可见肌肤甲错,舌质紫红而有瘀斑瘀点,苔黄燥,脉沉涩有力。

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鉴别】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及下瘀血汤均以大黄、桃仁为主药,共具破血下瘀之功,用治瘀热互结于下焦之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适用于瘀血初结之时,血结不甚之少腹急结,至夜发热以及经闭等证,且配伍桂枝温通血脉,使全方凉而不郁;抵当汤配伍水蛭、虻虫,其破血之力更强,主治瘀结日久,蓄血较重之见少腹硬满,其人发狂者;抵当丸证瘀结深但病势缓,少腹满而不硬,故改抵当汤为丸;下瘀血汤配伍䗪虫,专以攻下血瘀为用,主治产妇因“干血著于脐下”而致腹痛、拒按、按之有块,以及血瘀所致经水不利者。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理血剂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细目一概述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理血剂主要适用于瘀血或出血病证。

凡是瘀血阻滞,或是血溢脉外,离经妄行者,均可用理血剂治疗。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必须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之品,均易耗血伤正,因而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勿使过剂。

此外,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以使祛瘀而不伤正。

(3)止血之剂多有滞血留瘀之弊,故临证用方时多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至于出血本因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者,治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

(4)活血祛瘀药性多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5)对于出血病人,应嘱其卧床静养为宜。

细目二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泄热破瘀微利效。

速记:大桃贵滞销。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所致之蓄血证。

治宜破血下瘀。

兼以泄热。

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荡涤邪热,活血下瘀。

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软化瘀结之邪热,与大黄配伍使邪热瘀结从大便而出;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桂枝与硝、黄同用,且硝、黄用量大于桂枝,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炙甘草护胃安中,缓和诸药的峻烈之性,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使蓄血除,瘀热清,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二钱甘草二钱速记: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府逐瘀汤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
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 (4.5g) 赤芍二钱(6g)
桔梗一钱半(4.5g) 牛膝三钱(9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水煎服
功用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证
复元活血汤
金元·李东垣《医学发明》
组成与用法
柴胡半两(15g)
瓜蒌根
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各二钱(各6g)
大黄一两(30g) 桃仁五十个(15g)
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功用】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胁肋瘀肿

痛不可忍

方解
大黄 --荡涤瘀血,导瘀下行 柴胡 --疏肝行气,引药入经 桃仁 红花--活血祛瘀 穿山甲 --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当归 --补血活血 瓜蒌根 --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甘草 --调和诸药
主证病机分析:
中 中风之后
风 经气大虚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后 遗
脉络瘀阻
语音蹇涩,下肢痿废
症 气虚不摄 小便失禁或频数,口角流涎,
苔白,脉缓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方解 君:黄芪——大补脾胃之气,
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 臣: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 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组成与用法
吴茱萸三两(9g) 芍药二两(6g) 人参二两(6g) 阿胶二两(6g) 生姜二两(6g) 半夏半升(6g)
当归二两(6g) 川芎二两(6g) 桂枝二两(6g) 丹皮二两(6g) 甘草二两(6g) 麦冬一升(9g)
水煎服。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
理 血 剂概

概述·定义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 以治疗瘀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血剂
分类与适应证
活血祛瘀
瘀血证
止血
出血证
使用注意
1.辨寒热虚实与标本缓急。 2.逐瘀太过,易伤正气。
止血太急,易留瘀滞。 3.注意理血剂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 4.注意活血与止血的关系。 5.孕妇、月经过多者,慎用活血化瘀剂。
酒 --活血通络
配伍特点:
升降同施 活中寓养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2.本方常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部挫 伤、乳腺增生症等属瘀血停滞者。
3. 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 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 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孕妇忌服。
温经汤
配伍用药:
以活血祛瘀为主,配伍理气药, 及补益、通络、消癥、清热、温阳药
(寒、热、虚、实)
逐瘀过猛,易伤正气
桃核承气汤
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与用法]
桃仁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二两(6g)
炙甘草二两(12g)
芒硝二两(6g)
作汤剂,芒硝冲服。服后当微利。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
起的多种病证。
3.由于方中活血祛瘀药较多, 故孕妇忌用。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随证加减:
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莪术; 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虫、水蛭
补阳还五汤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与用法】
生黄芪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6g)
赤芍一钱半(5g) 地龙一钱(3g)
川芎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
水煎服
功用
补气 活血 通络
主治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滞 脉络瘀阻
半身不遂 口眼喁斜
半身不遂

口眼喎斜 语言謇涩

口角流涎 小便频数
或遗尿失禁
舌暗淡,苔白
脉缓无力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

临床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证治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
2. 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 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随证加减:
语音不利,加菖蒲、郁金、远志; 口眼歪斜,合牵正散;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 偏寒,加附子; 脾虚,加党参、白术
月经延后,或经停不至
血色暗而有块
瘀血内阻 气机郁滞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主证分析:
瘀阻胸中,清阳不升 胸痛,头痛
肝郁气滞 急躁易怒
胸 中 血 瘀
兼 肝 郁 气 滞
肝胃不和 瘀久化热
胃气上逆 呃逆,干呕
犯胃
瘀热
入暮潮热扰心 心烦瘀阻 Nhomakorabea机 心失所养 心悸,失眠
舌脉:舌黯红,脉涩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方解 桃红四物汤(白芍易赤芍,熟地易生地)
炙甘草 --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
临床应用
1. 临床应用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 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 因本方为破血下瘀之剂,故孕妇禁用。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 附件炎、肠梗阻、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性脑出血等 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活血祛瘀而养血 四逆散(枳实易枳壳)
——行气和血而疏肝(肝经循行部位)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配伍特点
活血与行气相伍 祛瘀与养血同施 升降兼顾,使气血和调
临床应用
1证治要点: 胸痛,痛如针刺和(或)有定处,
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2.本方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
下焦蓄血证。
太阳不解,循经 内传,入腑化热
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
热与下焦血分相博 热在血分,热扰心神
热在血分,膀胱气化未 受影响
少腹急结 至夜发热 神志如狂 甚则烦躁谵语 小便自利 脉沉实而涩
方解
桃仁 --活血破瘀 大黄 --下瘀泻热
瘀热并治 君
芒硝 --泻热软坚 臣
桂枝 --通行血脉防寒性药物病伏血分
分述
活血祛瘀剂 止血剂
分述·活血祛瘀
适应证:
血瘀证(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疼痛:刺痛、拒按,固定不移; •肿块:质坚硬,固定不移,压痛,
体表色青紫,体内为癥积; •出血:色紫黯,挟血块; •紫绀与失荣:舌紫暗,或瘀斑或瘀点,脉涩
唇面指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分述·活血祛瘀
瘀血形成原因:
气滞血瘀、热结血瘀、寒凝血瘀、 外伤血瘀、气虚血瘀、痰滞血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