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容易停留在简单识记水平,难以建立起结构功能间的联系,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碳循环过程让学生探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等内容,并且与能量流动作比较探究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加入了温室效应的知识,让学生知道温室效应的产生、危害以及如何缓解,让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探讨”引入,而后讲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物质循环概念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但本身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其它各部分的知识联系也非常密切,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多设计问题让学生及时回顾原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知识,并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并启发引导联系事例,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识记、应用碳循环的过程;

(3)比较得出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

(2)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

(3)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碳循环的过程

2、教学难点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展示法、讲解法(讲述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七、教学用具:

导读评价单、图示

八、教学过程

1.用导言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和其他动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每天也要饮水,但是为什么氧气和水一直都没有被我们消耗完呢?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其实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描述定义

让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中有物质交流,这个物质交流是循环的过程,描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定义。

3.思考与讨论

(1)C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碳酸盐

(2)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体间的传递渠道?食物链(网)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②化能合成作用

4.碳循环过程讲解

(1)引导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将碳循环的几个主体引出

(2)引导学生描述几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3)数出途径,用“一来四去”记忆

(4)总结出碳循环的主要特点: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5)思考:碳在无机境和生物群落间的循环形式? CO2

(6)引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5.温室效应

(1)如果滥伐森林、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生态环境有何影响?(化石燃料燃烧使碳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出来,森林砍伐又使绿色植物吸收的CO2减少,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

(2)温室效应将带来哪些危害呢?(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我们应该如何缓解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

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一节完整的课,同时也是我第一次备课,在这个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第一次了解到准备一节课是多么的复杂。但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收获很大,基本上了解了教案的撰写过程,以及对于一节课应该如何下手如何进行。最重要的是明白了简单的想与具体计划之间的差距。

本节课是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3节,主要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本节课我首先从引导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开始,让学生先思考物质循环的可能的概念,之后从生态系统的定义引出循环的定义,之后是碳循环。本节课在碳循环的主体和过程上用了较长的时间,让学生对此有一个较深刻的记忆。从碳循环总结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形式,并让学生与能量流动作比较发现异同,这也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之后讲了温室消音,这个词学生们都听过,但是对于它有很多人都没有深入了解,在此讲温室效应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只是,并且可以跟碳循环产生一定的联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所带班级为太谷二中高三年级一个普通班,虽然以前已经学过该内容,但由于学生掌握不扎实而且所学时间间隔比较长,不熟悉甚至遗忘的现象很严重,所以在本节课进行的时候基本上还是按照新授课的模式进行。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探讨”引入,而后讲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物质循环概念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相互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布置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本节的教学内容不但本身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与其它各部分的知识联系也非常密切,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多设计问题让学生及时回顾原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本部分知识,并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并启发引导联系事例,了解温室效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能力目标: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解决方法]⑴物质循环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物质循环的存在。⑵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物质循环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解决方法]通过讨论,列表比较来学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详见教学过程,请点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导读单和课本内容采用学生先自学,再讨论,再展示解决的方法,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中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比较多,在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及展示图片的引领下,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十分活跃,在展示过程的掌控和时间安排方面还有些问题,本来一节课可以结束的内容,快下课时还没有进行总结归纳,拖延了时间,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在这方面引起重视,积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