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重点
眼科重点
一、名解(5×2):1、视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视觉中枢的传导通路。
临床上通常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至枕叶视皮层的神经传导径路。
2、眼压:眼球内部的压力,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
3、暴盲:眼外观端好,猝然一眼或两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内障疾病。
4、近视:指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
5、远视:睫状肌处于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
6、弱视:眼球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这种视力低下的眼球,称弱视眼。
7、老花(老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的调节力逐渐衰弱,近视力减退,造成阅读与近距离工作困难的生理现象。
8、睑腺炎: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又称麦粒肿。
9、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又称散粒肿。
二、简答/论述(3×10/1×20):1、五轮学说:肉轮胞睑(睑结膜)属脾血轮两眦属心气轮白睛(前巩膜球结膜)属肺风轮黑睛(角膜)属肝水轮瞳神(瞳孔)属肾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单纯性(非增殖期)1期:有微血管或并有小出血点2期:黄白色渗出,红色出血斑3期:白色棉绒斑或并有出血斑。
增值期4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并有玻璃体出血5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6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3、葡萄膜炎: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葡萄膜的炎症,它包括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
*1)前葡萄膜炎:(1)体征①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
②角膜后壁沉着物③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带状变性④房水闪辉⑤房水细胞⑥虹膜改变⑦瞳孔改变⑧晶状体改变⑨玻璃体及眼后段改变(2)鉴别①急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为主,分泌物多,眼痛较轻,视力无变化,瞳孔大小正常,且能传染流行,无前房炎性反应。
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4、视网膜动脉阻塞和视网膜筋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是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的阻塞引起的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表现为无痛的视力下降甚至盲目。
眼科学知识要点
眼解剖1.成年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
2.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3.角膜组织学上从外向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其中可再生的有:上皮细胞层,后弹力层。
4.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
5.脉络膜由3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学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
6.瞳孔:虹膜的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7.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成为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8.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9.眼睑从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0.结膜分为三部分: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1.每只眼有6条眼外肌,4条眼直肌和2条斜肌。
12.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方→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
眼检查远视力的检查方法及标准1.检查条件★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光线充足★受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视力表1.0行应与受检眼在同一高度2. 检查方法先右后左双眼分别进行检查自上而下依次辨认视标至看清视标为止正常视力为1.0眼前部的检查项目1.检查项目(一)角膜—大小、形态、光泽、透明性、知觉等,有无异物、浸润、水肿、溃疡、瘢痕、血管翳及角膜后沉着物(KP)等检查方法: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曲率计检查、Placido板(二)巩膜——有无黄染、充血、结节、压痛等检查方法:聚光灯检查,裂隙灯检查(三)前房——深浅、房水有无浑浊、积血及积脓等(四)虹膜——颜色、纹理,有无结节、萎缩及新生血管(五)瞳孔——大小、形态、位置及运动,有无粘连(膜闭或闭锁)及对光反射(六)晶状体——透明性、形状和位置,有无浑浊和脱位2.检查注意事项(1)检查时要按顺序,自前向后,自表面向深层,双眼比较检查,以免漏诊。
眼科学重点
1、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2、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眼的附属器、视路、视皮层以及眼的相关血管神经结构等。
3、角膜:(1)上皮细胞层,厚约35um,损伤后可再生,不留瘢痕(2)前弹力层,12um,损伤后不能再生(3)基质层,500um(4)后弹力层,10-12um(5)内皮细胞层,5um,受损后不能再生,有周边细胞移行4、眼球壁中层,有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5、视网膜分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其中,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1)视锥、视杆层,由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组成(2)外界膜,由邻近的光感受器和muller细胞的结合处形成(3)外核层,由光感受器细胞核组成(4)外丛状层,由视锥、视杆细胞的终球与双极细胞树突及水平细胞突起相联接的突触部位(5)内核层,主要由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及muller细胞的细胞核组成(6)内丛状层,主要由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相互接触形成突触的部位(7)神经节细胞层,由神经节细胞核组成(8)神经纤维层,由神经节细胞轴突即神经纤维构成(9)内界膜6、泪道,是泪液的排出通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组成7、每眼眼外肌有6条,即4条直肌、2条斜肌。
直肌为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
斜肌为上斜肌、下斜肌8、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9、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分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血管,视网膜黄斑区中央为无血管区10、睑板腺囊肿切口与睑缘垂直11、干眼的诊断指标:临床症状、泪膜不稳定、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泪液的渗透压增加12、结膜炎分类发病快慢:超急性、急性(少于三周)、亚急性、慢性(多于三周)病因: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病变形态:乳头性、滤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和肉芽肿性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局部给药为主,必要时全身用药。
眼科学重点
名解:1、前房角(angle of anterior chamber):前房角前外侧壁为角巩膜缘,后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端,两壁在睫状体前端相遇,组成前房角。
前房角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途径(对维持正常眼压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房角解剖结构或房水排出功能异常时,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的发生)2、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sion):眼压超过正常水平,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神经和视野的损害,通常眼压在21-30mmHg3、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白内障囊外摘出(包括超声乳化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称为~,白内障术后发生的又称为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4、近视(myopia):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5、巩膜葡萄肿(staphyloma):由于巩膜的先天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抵抗力减弱,在眼压的作用下,巩膜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称为~6、交感性眼炎(sympathetic ophthalmia):系穿通性眼外伤或内眼手术(称诱发眼或刺激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肉芽肿性(非化脓性)葡萄膜炎后,另一眼也发生同样性质的葡萄膜炎(称交感眼)。
7、翼状胬肉(pterygium):睑裂部出现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向角膜呈三角形侵入,形成翼状,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俗称攀睛或胬肉攀8、甲状腺相关免疫眼眶病变(thyroid related immune orbitopathy,TRIO):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最常见原因。
本病是指眼眶炎症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但临床上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低下或正常9、房水循环路径:睫状体睫状突上皮产生后到达后房,通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
眼科学重点
解剖和生理:眼球、附属器、视路、视中枢【眼球壁】:有外层(角膜、巩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角膜cornea】:作用为屈光(43D)、屏障、感觉。
感觉神经来自于三叉神经眼支、交感、副交感。
特点为透光性、免疫赦免、敏感性。
分层:上皮细胞层(可再生)、前弹力层(不可再生)、基质层、后弹力层(可再生)、内皮细胞层(屏障作用,防止防水渗透)。
角膜缘:角膜与结膜、巩膜的移行区,前界为角膜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末端连线,后界为巩膜内缘与前界的平行线。
在外2/3可见放射状排列的乳头状突起,称Vogt栅,其中有角膜缘干细胞。
【巩膜sclera】:与角膜、结膜共同构成眼内容的外屏障;避光;眼外肌的附着点。
【葡萄膜uvea】:富含色素的血管性结构,由前往后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虹膜】:瞳孔对光反射:光→瞳孔→视网膜的黄斑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和中脑顶盖区。
由此发出纤维→同侧对侧缩瞳核→第3对脑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
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由副交感神经的动眼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
【睫状体ciliary body】:前接虹膜根部,后以锯齿缘为界移行于脉络膜。
分为无色素睫状上皮(分泌房水)、色素上皮、基质、睫状肌、睫状体上腔。
【脉络膜choroid】:分为脉络膜上腔、大血管层和中血管层、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ruch膜。
【视网膜retina】:由内层的神经上皮和外层的色素上皮(营养)组成,前界为锯齿缘,后为视盘,内侧为玻璃体,外侧为脉络膜。
视盘optic disc:又称视乳头optic papilla,是视神经传出眼球的部位,有视网膜中央动脉、中央静脉通过。
中间的小凹称视杯。
黄斑:视网膜后极上下血管弓之间的区域,富含叶黄素,是视锥细胞聚集之处。
神经视网膜的分层:①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层;②外界膜;③外核层;④外丛状层;⑤内核层;⑥内丛状层;⑦神经节细胞层;⑧神经纤维层;⑨内界膜。
眼科学重点
眼科学重点1.角膜组织结构及特点。
①上皮细胞层: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无角化,自角膜缘干细胞分化,再生能力强;②前弹力层:为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不可再生;③基质层:由近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其间有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并有黏蛋白和糖蛋白填充;④后弹力层:为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可再生;⑤内皮细胞层: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不可再生。
2.角膜缘部位重要解剖标志和重要组织结构。
角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3.视网膜组织结构。
①视锥、视杆层:由光感受器细胞的内、外节组成;②外界膜:为一薄网状膜,有邻近的光感受器和Müller细胞的接合处形成;③外核层:由光感受器细胞核组成;④外丛状层:为疏松的网状结构,是视锥、视杆细胞的终球与双极细胞树突及水平细胞突起相联接的突触部位;⑤内核层:主要由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及Müller细胞的细胞核组成;⑥内丛状层:主要是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与神经节细胞相互接触形成突触的部位;⑦神经节细胞层:由神经节细胞核组成;⑧神经纤维层:由神经节细胞轴突即神经纤维构成;⑨内界膜:为介于视网膜和玻璃体间的一层薄膜。
4.视路构成。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后上方为第三脑室。
5.视力的定义。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
可分为远、近视力。
临床上≥1.0的视力为正常视力,发达国家将视力<0.5称为视力损伤。
6.视野的定义。
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7.睑腺炎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眼科学重点
1.青光眼临床表现:先兆期:在急性发作之前,感觉有轻度头痛、眼胀、恶心、视朦、一时性虹视,休息后自行缓解,称为先兆期。
以后这样小发作越来越频繁,最后终于急性大发作。
①眼胀痛、头痛。
视力显著下降、恶心、呕吐②混合充血③眼压高达50mmhg以上,触诊坚硬如石④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⑤前房浅,前房角闭塞⑥瞳孔散大,呈竖椭圆形,对光反应消失⑦虹膜色素脱落,呈扇形萎缩⑧晶体的改变:青光眼斑⑨眼底视盘充血,静脉充盈,视盘附近视网膜偶尔有小片状出血,有时可见动脉搏动⑩滴甘油后作前房角镜检查,可见前房角全部关闭,虹膜与小梁网紧贴。
2.白内障的治疗:⑪药物治疗:主要为抗氧化剂,效果不确切;白内障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翻译后修饰的首攻晶状体蛋白质和保护机制;晶状体分子伴侣功能及其作用;晶状体上皮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评价抗白内障药物⑫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①手术适应症:1)视力的原因:影响生活质量;医疗的原因:眼部疾病;2)美容的原因:无功能②术前检查:1)全身;血压;血糖;血、尿、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和肝功能;注意眼心反射;2)眼部;视功能(远近视力、色觉、定位);屈光检查-解释视力下降;眼压;晶状体混浊程度-裂隙灯;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角膜内皮计数等③手术方法:1)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切口大;玻璃体脱出;角膜失代偿;无法植入IOL。
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优点:切口比囊内摘除小;晶体后囊膜完整;有利于植入后房型IOL;缺点:切口大5.5-6.5mm;术后散光;后发性白内障。
3)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优点:切口小,仅2.5-3.0mm;角膜散光小;可植入折叠型IOL;视功能恢复快;缺点:手术复杂,难度大,学习曲线长;依赖器械,费用高。
3.角膜炎临床表现:⑪症状:炎症本质,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下降⑫体征:睫状充血,角膜浸润,角膜溃疡,前房反应⑬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眼科学重点
1.角膜云翳:角膜瘢痕位于基质浅层,呈淡灰色边界不清的混浊。
2.角膜斑翳:角膜瘢痕位于角膜基质深层,呈灰色边界清楚的混浊。
3.拮抗肌:同一眼作用方向相反的眼外肌互为拮抗肌。
如内直肌与外直肌,上直肌与下直肌,上斜肌与下斜肌。
4.视野:视野是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角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距注视点30度以内范围的视野称为中心视野,30度以外范围的视野称为周边视野。
5.生理盲点: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故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6.阿-罗氏瞳孔(Argyll Robertson):常双眼发生,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瞳孔常缩小偏位。
以神经梅毒为多见,脑外伤、中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和脑炎等也可引起。
7.Stevens_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皮肤-黏膜-眼综合征。
有假膜性结膜炎,角膜炎,皮肤多形性红斑,口腔、外阴部溃疡,关节炎,虹膜炎。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8.达伦-富克斯结节(Dalen-fuchs):为交感性眼炎的典型病理变化,即由梭形细胞、含有色素的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多见于赤道前络膜和睫状体的色素上皮与玻璃膜之间。
9.近视眼: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
10. 高眼压症: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mmHg,临床上,部分患者眼压虽已超过统计学正常范围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
1、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特点表现为视力减退或消失,瞳孔扩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视野改变,也会伴有夜盲,色觉障碍等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色淡苍白,边界清楚,视杯可见筛孔,视网膜血管一般正常,筛板后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以及外侧漆状体视路损害(萎缩下行)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盘苍白晦暗边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视网膜动脉变细.血管伴有白鞘.后极部视网膜可残留硬性渗出或未吸收的出血。
眼科学重点总结(详细版)
眼科学基础一、.眼球的构成.二、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理特征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均匀无细胞成分,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瘢痕3.基质层:占角膜厚度90%,由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与前弹力层厚度大致相等,修复能力强5.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生理特点:排列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富含感觉神经,感觉非常敏锐角膜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快速修复,不留瘢痕三、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四、瞳孔光反射路径.传入路:与视觉纤维伴行,在外侧膝状体前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至中脑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一部分纤维绕中脑导水管,到同侧E-W核,另一部分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E-W核传出路:两侧E-W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至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纤维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瞳孔括约肌五、视网膜的组织学结构.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六、眼眶骨的构成.: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颧骨七、泪器的组成.八、六条眼外肌的名称及功能.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九、视路的定义及组成.定义: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组成: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视中枢眼睑病一、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二、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眼科学重点
第一部分眼科学基础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的附属器2.成人眼球前后径24 mm,突出眶缘(眼球突出度)12-14mm,相差不超过2mm。
3.眼球壁: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纤维膜:角膜,巩膜4.角膜的横径约11.5-12mm,角膜营养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作用:1>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态2>透明性(眼视觉功能的基础)3>参与屈光,总屈光力为43D4>渗透作用,角膜无血管,营养物质及代谢物质因此进出角膜5>感知环境与外界刺激(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末梢)5.角膜的组织学结构1>.上皮细胞层:易受外界损伤,但修复快,24小时即可生长,不遗留瘢痕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修复,遗留薄的瘢痕(薄翳)3>.基质层:损伤后由瘢痕组织代替(斑翳、白翳)4>.后弹力层(Descemet’s membrane):修复能力强,能再生5>.内皮细胞层:不能再生,正常时防水屏障,损伤,水肿6.房水的主要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液循环7.角膜缘宽约1.5-2.5mm,瞳孔大小2.5-4mm,角膜缘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是许多內眼手术的所在部位,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8.屈光介质包括四种结构,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角膜9.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虹膜: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睫状体:产生房水,调节屈光脉络膜:遮光暗房,营养10.视网膜后极无血管凹陷区为中心凹,即临床上的黄斑,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射,中心凹为视觉最敏锐的地方,此处仅有视锥细胞;视盘是人的生理盲点,正常C/D≤0.3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1(RPE)和视网膜神经感觉层9之间有一潜在的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分离。
11.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的作用:1>营养(角膜、晶状体、玻璃体)2>维持眼压3>运输代谢产物4>屈光∴晶状体组成:晶状体囊、晶状体纤维营养来源:房水、玻璃体作用:1>屈光(╂19D)2>吸收紫外线3>调节∴玻璃体营养来源:房水、脉络膜功能:1>支撑2>屈光12.眼的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组成:1>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的通行结构有视N 眼动脉及交感2>眶上裂:有第Ⅲ、Ⅳ、Ⅵ颅神经和第Ⅴ颅神经第一支(眼支)、眶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3>眶下裂:第Ⅴ颅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及眶下静脉等通过4>眶上切迹与眶下孔:眶外上角有泪腺窝、内侧壁前下方有泪囊窝∴眼睑从外向内: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皮肤层:皮脂腺(Zeis腺)和变态汗腺(Moll腺)开口于毛囊肌层:眼轮匝肌---面神经(Ⅶ)支配,司眼睑闭合;提上睑肌---动眼神经(Ⅲ)支配,司提起上睑,提上睑肌中间为米勒肌(Muller肌)---交感神经支配睑板层:睑板腺(Meibomian腺)∴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穹隆结膜(此三部分形成以睑裂为结膜囊)∴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道包括:上下睑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眼科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视路:视网膜至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2.视力:指视器辨别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它反映黄斑中心凹的视功能,又称中心视力或视敏度。
3.色觉:指视网膜黄斑区分辨颜色的能力,是视锥细胞的功能之一。
4.视野(visual field):双眼正视前方固定不动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5.上睑下垂(ptosis):是指上睑的提上睑肌或Mü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6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
7.葡萄膜炎:发生在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和玻璃体的炎症8.交感性眼炎: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眼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称为诱发眼,另一眼称为交感眼。
9.青光眼:是一组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与眼压增高相关的常见眼病。
10.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玻璃体内及视网膜表面的细胞增殖、收缩,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变。
11.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
按形成原因分为孔源性、渗出性、牵拉性。
12.眼的屈光:当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后,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倒像的生理功能。
13.近视眼: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近视眼14.远视眼: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15散光:调节松弛,平行光线的焦点各子午线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散光16.屈光参差:双眼屈光状态不等,不论是屈光不正的性质不同或度数不同均称为屈光参差。
17.弱视:视觉系统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干扰,使视觉细胞无法获得光线的充分刺激,视觉发育受到影响所致。
二、填空题1.眼由眼球、视路、眼附属器组成2.眼球壁中层为葡萄膜从前到后由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组成。
眼科学重点
名词解释1、麦粒肿(P56):即外睑腺炎,指化脓性细菌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2、上睑下垂(P65):指上睑的提上睑肌和Muller平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上部角膜超过2mm。
3、巩膜葡萄肿(P136):由于巩膜的先天性缺陷或病理损害使其变薄、抵抗力减弱时,在眼压作用下巩膜以及深层的葡萄膜向外扩张膨出,并显露出葡萄膜颜色而呈蓝黑色,称为巩膜葡萄肿。
4、混合性充血(没找到具体位置):眼球充血分为浅层和深层两种。
前者呈鲜红色,称为结膜充血;后者是暗红色,称为睫状充血。
二者兼有的,称为“混合性充血”。
5、睫状充血(P172):是指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是急性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体征。
6、角膜白斑(P109):角膜炎第四期溃疡愈合后,瘢痕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称角膜白斑。
7、KP(P172):即角膜后沉着物。
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8、青光眼斑(P15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晶状体前囊下有时可见小片状白色混浊,称为青光眼斑。
9、继发性青光眼(P165):由于某些眼病或全身疾病,干扰或破坏了正常的房水循环,使房水流出通路受阻而引起眼压增高的一组青光眼,其原因一般比较明确。
10、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210):发生在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上,液化的玻璃体经视网膜裂孔进入神经上皮视网膜下,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
11、视路(P216):从解剖上将,应包括从视网膜光感受器至大脑枕叶皮质视觉中枢的整个视觉传导通路。
临床角度习惯将视网膜至视交叉之前、眼眶内的视神经单列出来。
12、屈光介质(P10):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3种透明物质,光线进入眼内通过他们到达视网膜,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
简答题1、房水循环途径(P152):房水自睫状突生成后,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外流:1)小梁网通道,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集合管至巩膜表层睫状前静脉。
眼科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为眼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眼球前泪膜(结膜表面)和角膜前泪膜(角膜表面)。
2、眼表疾病:OSD 泛指损害角结膜眼表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疾病。
3、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
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4、交感性眼炎: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
5、角膜后沉着物KP:炎症细胞或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被称为kp。
其形成需要角膜内皮损伤和炎症细胞或色素的同时存在。
6、睑内翻:是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7、斜视: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8、BUT:泪膜破裂时间,方法是在结膜囊内滴入荧光素纳溶液,被检者瞬目几次后平视前方,测量者在裂隙灯的钴蓝光下用宽型裂隙光带观察,从最后一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一个黑斑即干燥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
反映泪膜的稳定性,如短于10秒则表明泪膜不稳定。
P45二、填空1、目前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方法为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
2、沙眼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有睑内翻倒睫、上睑下垂、实质性角结膜干燥症、睑球粘连、角膜混浊、慢性泪囊炎。
3、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最主要的鉴别高眼压时房角是开放还是关闭。
4、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虹膜睫状体炎、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运动神经麻痹。
5、视神经萎缩根据眼底表现及神经损害的部位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
6、视网膜脱离可分为孔源性、牵引性、渗出性三大类型。
7、切开排脓时,内麦粒肿切口应与睑缘垂直,外麦粒肿应与睑缘平行。
8、眼球穿通伤治疗原则为初期缝合伤口、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必要时行二期手术。
眼科学重点
眼球结构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眼球壁由外向内分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眼球内容物为: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屈光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突出度:眼球向前方平视时,一般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受人种、颅骨发育、眼屈光状态等因素影响,但两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2mm。
角膜: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五层。
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途径。
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瞳孔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球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
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直接光反射,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层的协调作用。
房水循环:睫状体产生—后房—越过瞳孔至前房—再从前方小梁网进入schlemn管—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进入血循环(少部分由睫状带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和通过巩膜表面隐窝吸收)。
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区的视功能。
分为远、近视力,后者为阅读视力。
视野:指眼向正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反映了周边视锐度。
立体视觉:又称深度觉,是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
视功能分为三级,同时视、融像视、立体视。
视网膜电图(ERG):是闪光或图形刺激视网膜时通过角膜电极记录到的一组视网膜电位波形,是视网膜综合电位反应。
眼压: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的压力。
正常眼压范围是10~21mmHg,正常人双眼眼压差不大于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不大于8mmHg。
睑腺炎:称麦粒肿,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眼科学》背诵重点
《眼科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视野: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映了周边视力。
据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2、视路:指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对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
3、等视线::视岛上任何一点的垂直高度即表示该点的视敏度,同一垂直高度各点的连线称为视岛的等高线,在视野学上称为等视线。
4、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5、屈光不正:当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不能在黄斑中心凹形成焦点,此眼的光学状态称为非正视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屈光不正。
6、正视: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集,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7、远视:当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集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
8、近视: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为近视。
9、弱视:在视觉系统发育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10、斜视:由于中枢管制失调,眼外肌力量不平衡,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视轴呈分离状态,其中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离目标,称为斜视。
11、老视: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逐渐减低,从而引起眼的调节功能逐渐。
大约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12、散光: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形成两条焦线或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眼科相关专业知识重点
眼科相关专业知识重点
眼科相关专业知识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 眼的解剖和生理:了解眼睛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于理解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这包括眼球的组成部分、视神经、眼外肌等。
2. 眼科疾病的诊断:眼科疾病的诊断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眼部检查和辅助检查。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等。
3. 白内障: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4.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力下降。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5. 视网膜疾病:视网膜疾病是一类影响视网膜功能的疾病,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
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6. 眼外伤: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的急症,如眼球破裂、角膜异物等。
眼外伤的处理原则是尽快进行清创、缝合等手术治疗,以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眼科相关专业知识的重点内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点也需要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临床实践和病例分析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眼科学考试重点—最新版
1、视觉器官包括:眼球、眼眶及眼的附属器、视路、眼部的相关血管和神经结构2、正常眼球前后径出生时 16cm,3岁时23cm,成年时24cm3、眼球由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组成。
4、眼球壁分3成,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外层包括角膜、巩膜、角膜缘、前房角。
5、角膜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6、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睫状肌是平滑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7、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为:①视锥、视杆层②外界膜③外核层④外丛状层⑤内核层⑥内核状层⑦神经节细胞层⑧神经纤维层⑨内界膜8、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它们与角膜一并称为眼的屈光介质)9、视神经管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10、眶上裂有第三、四、六颅神经、第五颅神经的第一支(眼支)、眼上静脉、部分交感神经纤维通过11、眼睑由外向内分为5层: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2、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13、泪器包括泪腺、泪道。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
14、视神经按其部位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
15、眼球的血液来自眼动脉,分为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和睫状体血管系统。
16、睫状血管包括:睫状后短动脉、睫状后长动脉、睫状前动脉。
17、眼球静脉回流包括:视网膜中央经脉、涡静脉、睫状前静脉。
18、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以三级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光感受器分视锥细胞(感强光和色觉)、视杆细胞(感弱光和无色视觉),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19、睑缘炎的病因:①鳞屑性睑缘炎②溃疡性睑缘炎③眦部睑缘炎20、眼睑肿瘤:良性肿瘤-毛细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眼睑血管瘤;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1、睑外翻分3类:瘢痕性睑外翻、老年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22、角膜炎病理分期:浸润期、溃疡形成期、溃疡消退期、愈合期。
眼科学复习重点
眼科学复习重点⼀、眼科学基础1.眼科学(ophthalmology)是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发⽣、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2. 正常眼球前后径出⽣时约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为24mm,垂直径较⽔平径略短。
眼球向前⽅平视时,⼀般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两眼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2mm 。
眼球由眼球壁(纤维膜、葡萄膜、视⽹膜)和眼球内容物(房⽔、晶状体、玻璃体)所组成。
3. ⾓膜(cornea) 位于眼球前部中央,横径约11.5~12mm 。
组织学上从前向后分为:①上⽪细胞层(再⽣)②前弹⼒层③基质层:④后弹⼒层(再⽣)⑤内⽪细胞层。
⽣理特点:透明性、敏感性、屈光性(43D)、代谢性。
4. 泪膜分为三层:表⾯的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形成;中间的⽔液层,主要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底部的粘蛋⽩层,主要由眼表上⽪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泪膜的⽣理作⽤是润滑眼球表⾯,防⽌⾓膜结膜⼲燥,保持⾓膜光学特性,供给⾓膜氧⽓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异物和微⽣物。
5.葡萄膜由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的中央有⼀2.5~4mm 的圆孔称为瞳孔(pupil)。
瞳孔括约肌受副交感神经⽀配,司缩瞳作⽤;瞳孔开⼤肌,受交感神经⽀配,司散瞳作⽤。
6. 瞳孔光反射(light reflex) 为光线照射⼀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的反射。
光照侧的瞳孔缩⼩称瞳孔直接光反射,对侧的瞳孔缩⼩称间接光反射。
7.睫状体的⽣理特点:睫状上⽪细胞分泌房⽔,调节晶状体的屈光⼒,虹膜睫状体有丰富的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构成⾎-房⽔屏障的重要部分。
8.脉络膜的⽣理特点:⾎运丰富,⾊素丰富,⽆感觉神经,免疫功能。
9.视⽹膜脱离是指视⽹膜⾊素上⽪层与神经上⽪层连接疏松,在病理情况下分开形成。
10.视⽹膜的组织学结构:①⾊素上⽪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11.房⽔⽣理功能:维持眼内组织代谢作⽤,提供必要的营养; 运输代谢废物;维持、调节眼压;屈光介质。
眼科学重点
1.眼球壁的分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2.角膜的分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3.房水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后房→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睫状前静脉→血循环。
4.简述房水流出途径。
答:房水自睫状突生成后,经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然后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外流:(1)主要通过小梁网通道: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巩膜内集合管至巩膜表层睫状前静脉;(2)葡萄膜巩膜通道:通过前房角睫状体带进入睫状肌间隙,然后进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最后通过巩膜胶原间隙和神经血管间隙出眼。
房水是由睫状肌分泌的。
5.屈光介质: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6.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7.眼外肌的神经支配:外直肌受第VI脑神经支配,上斜肌受第IV脑神经支配,其余受第III脑神经支配.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
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内直肌内转。
外直肌外转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
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8.视力检查:计算公式V=d/D,9.睑腺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临床表现:1.患侧眼睑红肿,疼痛,硬结,压痛。
2.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3.反应性球结膜水肿。
4.2~3天后脓肿局限,形成黄色脓点。
5.眼睑蜂窝织炎,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表现。
治疗:1.局部热敷,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炎症消散。
2.局部滴用抗生素眼水。
3.症状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
4.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
10.睑板腺囊肿的定义和临床表现:定义: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临床表现:1眼睑皮下肿块,无疼痛及压痛,无急性炎症征象2相应的睑结膜面呈紫红色。
3肿块较大,患者眼睑沉重感,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视力下降。
4可自行吸收或破溃。
5继发感染,临床类似内麦粒肿。
切口与睑缘垂直11.三种睑缘炎分类:鳞屑性、溃疡性、眦部睑缘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眼科学基础
1.成年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
2.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3.角膜组织学上从外向内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其中可再生的有:上皮细胞层,后弹力层。
4.巩膜厚度各处不同,眼外肌附着处最薄,视神经周围最厚。
5.脉络膜由3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学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
6.瞳孔:虹膜的中央有1个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7.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个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为中心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乃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黄色素而得名。
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成为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
8.
9.
10.结膜分为三部分: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
眼外肌,4条眼直肌和2条斜肌。
12
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方→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液循环。
第四章眼睑病
1.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
手术治疗: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内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2.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炎症,以往称为霰粒肿。
治疗:①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无须治疗,待其自行吸收。
②大者可通过热敷,或向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其吸收。
③如不能消退,应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
3. 溃疡性睑缘炎大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眦部睑缘炎多数由因莫-阿双杆菌感染引起,特效药为0.25%-0.5%硫酸锌滴眼剂。
4.病毒性睑皮炎主要有两种: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所致的单纯疱疹病毒睑皮炎;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5.眼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基底细胞癌。
6.睑内翻可分为3类:先天性睑内翻,痉挛性睑内翻,瘢痕性睑内翻。
第五章泪器病
1.泪器在结构和功能上分为泪液分泌部、泪液排出部。
分泌部: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排出部: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2.泪溢:由排出受阻引起的泪液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成为泪溢。
流泪:泪液分泌过多,排除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外成为流泪。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染料实验、泪道冲洗术、泪道探通术。
其中泪道冲洗术采用钝园针头从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根据冲洗液体流向判断有无阻塞及阻塞部位。
第六章眼表疾病-----第七章结膜病
泪膜从外向内可分为:脂质层,水液层,黏蛋白层。
1.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由奈瑟菌属细菌(淋球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
(选)
2. 沙眼的概念和并发症: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晚期的并发症有: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
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3.俗称的“红眼病”为哪一种结膜炎?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选)
5.睑裂斑:是睑裂区角巩膜缘连接处水平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的球结膜结节。
6. .翼状胬肉鉴别诊断
①假性胬肉:由于外伤,手术及炎症引起,没有清晰的头体尾的外形特点;
②睑裂斑:很少侵入角膜,与长期户外活动有关;
③结膜肿瘤:良性一般很少侵犯角膜,恶性生长迅速且生长不规则。
第八章角膜病
1.角膜刺激症: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不包括?(选)
2.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HSV是一种感染人的DNA病毒。
(选)
3.角膜上皮不完整时禁用的药物有:激素类。
(选)
4. 角膜软化症--由VA缺失引起,睑裂区内外侧结膜上见到典型基底朝向角膜缘的三角形泡沫状上皮角化斑,称Bitot斑。
(选)
5.角膜炎症愈合期三种病理生理
①角膜云翳: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能看清后面虹膜纹理
②角膜斑翳:混浊较厚略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
③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
第十章晶状体病
1.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
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白内障等;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
2.皮质白内障按期发展过程分为4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不包括?(选)
3.眼部挫伤时,瞳孔缘部虹膜色素上皮破裂脱落,附贴在晶状体前表面,称Vossius环。
(选)
4.各种先天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如何?
前极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不大;
后极性白内障对视力有一定影响;
冠状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很少;
点状白内障一般不影响视力;
绕核性白内障,视力可明显减退;
核性白内障: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
全白内障视力障碍明显;膜性白内障视力损害严重。
5.后发性白内障(PCO):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
第十一章青光眼
1.病例分析题例题:某病人头痛、眼痛、畏光、恶心呕吐,瞳孔散大……
①诊断?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②该病的临床分期?该病人处于哪一期?
共分为6期: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
该病人属于-急性发作期
③治疗:
1°控制眼压:甘露醇,毛果芸香碱,碳酸酐酶抑制剂,噻吗洛尔。
2°手术治疗:虹膜周切+小梁切除术。
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指标有: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
不包括?(选)
第十二章葡萄膜病
前葡萄膜炎的并发症: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第十四章视网膜病
1.视网膜的分为两层:神经感觉层、色素上皮层。
神经感觉层有三级神经元: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2.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表现:视网膜水肿、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出血、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3.某青年男性,视力急剧下降,管周白鞘,伴视网膜浅层出血,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病)。
(选)
4.案例分析题例题:某病人糖尿病数十年,******,问:
①诊断为何种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②此病的临床分期?
③治疗: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定期眼压检查,根据DR所处阶段采取适当处理,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也可用玻璃体切割术。
5.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的分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
6. 哪种疾病可引起白瞳症?视网膜母细胞瘤-。
(选)
第十六章屈光不正
1.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弯曲度),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2. 相差多少以上可以形成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不等者,相差>2.50D
第十七章斜视与弱视
1.Kappa角:为瞳孔中线与视轴的夹角;第一眼位:双眼注视正前方时的眼位
视路病变中:双颞侧偏盲最常见
斜视角检查常用办法--角膜映光法
2.神经交互支配定律(Sherrington's law)眼外肌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收缩的同时其拮抗肌相应抑制。
配偶肌定律(Hering's law)两眼向相同方向注视时,相对应的配偶肌同时接受等量的神经冲动。
第十九章眼外伤
1.前房积血处理原则
1,卧床休息,半卧位
2,点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5天
3,扩瞳可增加再出血危险,5天后可散瞳
4,眼压升高时,应用降眼压药
5,适量应用止血药
6,必要时手术治疗--前房冲洗术
2酸性伤和碱性伤最严重?碱性伤(选)
第二十一章防盲治盲
基本视力损伤分类
视力损伤最好矫正视力
类别级别较好眼较差眼
低视力1级<0.3 ≥ 0.1
2级<0.1 ≥ 0.05 (指数3m)
盲3级<0.05 ≥ 0.02 (指数/1m)
4级<0.02 光感
5级无光感
我国几种主要致盲眼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沙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先天及遗传性眼病、视神经病、屈光不正/弱视、眼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