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全文)
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XX】R473XX】BXX】1672-3783(20XX)11-0254-01 骨折是外科创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主要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骨折患者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感染,褥疮,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等等,因此,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一般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钙、高铁、高维生素饮食,以供给足够营养。
幸免进食牛奶、糖等易产气的食物。
2病情观察紧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及时执行医嘱,给予补液,扩充血容量等。
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及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3疼痛的护理除创伤、骨折、手术切口引起的疼痛外,骨折部位畸形愈合、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缺血等都会引起疼痛。
手术切口疼痛,一般以3日内为甚,以后减轻。
骨折后继发感染疼痛,发生在创伤后3日,进行性加重或波动性加重。
组织缺血疼痛,肢体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肢体远端缺血体征。
及时清创,整复,固定,及时告知医生伤口引流情况,保持敷料干燥,按要求给予伤口护理。
缺血性疼痛,及时解除压迫,松解过紧的包扎和固定。
此外,受伤24小时内可以冷敷,24小时后热敷;患肢固定,并抬高,减轻肿胀引起的疼痛;疼痛难忍,遵照医嘱适量使用止痛药物。
4体位选择骨科不同部位骨折,常要求采纳不同的体位及肢位。
护理翻身时,要求维持患肢对线和保持肢体的正确固定位置。
肱骨骨折,要保持患者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利于静脉回流可消除局部肿胀,取半卧位或侧卧时健侧卧位,前臂呈屈曲状,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绷带挂在颈部将前臂置于胸前,肘关节弯曲90 度;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患肢外展中立位,穿防旋鞋,防止足外旋和内收;四肢骨折: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注意指(趾)端血循、感觉、运动等情况,防止肢体过低加重肿胀;保持患肢功能位;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忌将患肢抬高,幸免动脉压降低,肢体血液灌注量减少,加重组织缺血缺氧。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ppt精选版
36
临床表现
❖ 受伤后出现大腿疼痛、肿胀、皮下淤血, ❖ 局部出现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患肢活
动受限。 ❖ 检查时,局部有压痛,有异常活动、骨擦音。
股骨干骨折出血多,出血约500 ~1000ml, 出血多者可伴有休克。
ppt精选版
37
辅助检查
❖ X线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 6.了解骨折的治疗、护理、预后及术后功能 锻炼的相关内容。
ppt精选版
50
(四)、护理措施
❖ 一、一般护理 ❖ 1、饮食:三高、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 2、舒适的环境:安静、洁净的环境。温度、
湿度适宜。
ppt精选版
51
❖ 二、病情观察
危重病人应尽快送入ICU病房,保持呼吸 道通畅及维持循环功能。如果条件不具备, 应用各种监护设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 命体征。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和及时执行医嘱
ppt精选版
19
ppt精选版
20
三、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 伸直型骨折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 内的骨 折,并且远端向背侧移位。多见于中老年有 骨质疏松者。
ppt精选版
21
病因病理
❖ Colles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 着地,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所致。骨折远 端向背侧以及桡侧移位。
ppt精选版
55
❖ 3.如出现持续疼痛,用药后仍不缓解,或肢体有 感觉异常,应告知家属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 4.指导并教会病人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 法、分散法等。
❖ 5.在进行治疗或护理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尽量 少移动肢体,以免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若必须 移动病人,应事先向病人说明原因,取得配合。移 动时对损伤部位应托扶保护。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措施
。
• 采取合适的体位和肢位
骨科不同部位骨折常要求采用不同的体位和肢位
在护理翻身时,要求维持患肢对线和保持肢体的 正确固定位置
• 患肢的确切固定(见第四十三章第三、四节)
。
• 减轻疼痛
护理措施
一、致痛因素
1、手术切口疼痛在术后3天内较剧烈,以后渐轻
2、骨折疼பைடு நூலகம்经整复固定后明显减轻
3、骨折后继发感染所致疼痛发生在创伤3日后,
。
• 科学指导功能锻炼
1、帮助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认真制订锻炼计划 3、医护人员的指导
健康教育
。
• 注意安全、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提高身体协调性、防
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危险
• 帮助患肢确立健康信心 • 逐步培养患者自主性锻炼和护理能力 • 患者配用外固定出院,向其详细说明正确配用方式、护
理知识、观察方法及来院复查
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 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 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 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 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 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 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 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
科普一下四肢骨折的常规护理
科普一下四肢骨折的常规护理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外科创伤疾病,一般是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四肢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青紫、肿胀、骨骼畸形、功能障碍或出现骨擦音。
如果不能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正确护理,容易造成感染、畸形愈合、褥疮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
接下来,主要介绍四肢骨折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调整饮食结构确保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调整。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钙、高维生素为主。
避免食用糖、牛奶等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②在生活上,加强对患者的照护,确保患者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做好患者生活起居、个人卫生和饮食的协助工作。
创造舒适的康复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2、病情观察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
根据医嘱及时扩充患者的血容量,并给予补液。
如果有必要,需要24小时监测和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压和体液进出情况。
如果是危重患者,需要立即送入ICU,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可行胸外心脏按压、予人工呼吸、吸氧;若患者出现休克,需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3、疼痛的护理四肢骨折会因为骨折、创伤、手术切口引起疼痛,同时,缺血、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固定问题也会使患者感到疼痛。
一般在手术后3日内患者会感到切口疼痛,之后痛感会逐渐减轻。
在3日后,患者的疼痛感出现波动性或进行性加重,可能是因为出现继发性感染所引起的;如果患者肢体感到剧烈疼痛,并持续加重,可能是肢体远端出现缺血问题引起的组织缺血疼痛。
因此,需要及时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创口清理、消毒、调整、固定;确保创口辅料保持干燥,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在患者受伤24小时内,对创口及周边组织进行冷敷,24小时后进行热敷。
如果患者出现缺血性疼痛,及时检查固定和包扎情况,使其放松减轻压迫;如果患者疼痛难忍,可以遵医嘱使用止疼和镇静药物。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1.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和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5.卧硬板床,上肢骨折可例外,抬高患肢并置于功能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6.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
7.对有慢性病的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遵医嘱给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二、术前护理1.配合做好各项检查、药敏试验、配血等,术前一天病人理发、剪指甲、沐浴或擦浴、更换清洁衣服,术晨备皮。
2.属指导需在床上大小便的病人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并戒烟。
3.遵医嘱完成皮肤准备、禁食水、术前给药等。
4.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C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停止手术。
5.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根据需要适当应用镇静药。
6.术前取下假牙,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将病历、术中带药和放射片交给手术室工作人员。
7.根据不同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备好术后用物。
三、术后护理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根据病情更换卧位。
2.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温度、血运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测生命体征。
评估疼痛情况,采取适宜的止痛方法。
颈椎手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3.脊柱手术后体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及缝线张力最小的体位。
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
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4.术后禁饮,肠蠕动恢复即可饮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再逐渐进饮食。
5.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
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可拔除引流。
四、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病人多吃富含钙食物,如新鲜牛奶、鱼虾、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全身和局部的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活动计划应根据病人锻炼后的不同反应而予以修定。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意外的创伤、剧痛、肢体畸形、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并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病人神志、生命体征的观察,病情危重并发休克时遵医嘱快速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3、疼痛护理:
(1)加强观察,分辨疼痛的原因。
(2)针对不同的疼痛原因,对症处理,切忌盲目给予止痛剂。
(3)药物镇痛。
(4)疼痛轻者,通过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
,
(5)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动作轻柔,在移动病人前先做好解释工作,在移动过程中重点托扶损伤部位。
4、采取合适的体位,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并保持功能位。
5、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有无肢端剧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等现象,如有不适及时对症处理。
6、预防感染:遵医嘱及时处理开放伤口,并应用抗生
素及全身支持疗法。
7、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8、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3.临床表现同一般骨折,肘后三点 关系维持正常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8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9
二、肱骨髁上骨折
• 处理原则:
持续骨牵引
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
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10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11
三、Colles骨折
1.指桡骨下端3cm范围内的伸直型骨折, 以中、老年有骨质疏松多见 2.病因:间接暴力
操作中的配合
1)摆好体位,一般取功能位 2)覆盖衬垫 3)浸透石膏 4)石膏包扎 5)捏塑 6)包边 7)标记 8)干燥 9)开窗:石膏未干前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38
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
3、操作后的护理
石膏干固前的护理:
(1)加快干固: 24-72h,灯烤
(2)搬运:手掌平托、避免折断
(3)体位:卧硬板床,8-10小时翻身
二.肱骨髁上骨折
三.Colles骨折
四.股骨颈骨折
五.股骨干骨折
六.胫腓骨干骨折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4
一、锁骨骨折
• 好发于锁骨中外1/3处,多为斜形骨折 ,应注意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损伤 。
• 骨折后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
上、向后移位,远端因受上肢重量的
影响而向下移位。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24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25
六、胫腓骨干骨折
1.发生于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部位的骨 折,以青壮年和儿童多见,为长骨骨折 中最为多见的一种。
2.病因:多为直接暴力所导致
3.临床表现同一般的骨折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一、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
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
1.病因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段导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由于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上传,加之身体倾倒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肱骨中下1/3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2.临床表现①伤侧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及功能障碍。
②体检有假关节活动、骨擦感、患肢短缩等。
③并发症:桡神经损伤和肱动脉损伤。
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桡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治疗原则与护理一般采取手法复位,复位后可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
切开复位后:用加压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作内固定。
术后指导病人进行患肢的主动运动,包括手指、掌和腕关节活动,以减轻水肿,促进静脉回流;伤后2~3周,开始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防止肩关节僵硬或萎缩。
二、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的骨折。
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
1.病因与分类根据暴力来源和移位方向,可分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
伸直型较常见多因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到肱骨下端,导致伸直型骨折。
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压迫或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造成前2.临床表现①肘关节明显肿胀、压痛,功能障碍;有时可出现皮下淤血或皮肤水疱。
骨擦音、反常活动②可伴有正中、桡、尺神经损伤——猿手,爪形手,垂腕。
③肱动脉挫伤或受压——因发生血管痉挛可致前臂缺血,出现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治疗原则与护理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发生于桡骨远端约3cm内的骨折,以老年人多见,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
1.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典型的畸形表现是侧面观“餐叉样”畸形,正面观“枪刺样”畸形。
四肢骨折护理要懂得
四肢骨折护理要懂得骨折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种病症,多由创伤和骨骼疾病所致,如果骨头所受的外力大于骨头本身的强度,骨头就会出现整体或局部的折断,也就是骨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被打破。
在日常生活、运动和工作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骨折,在骨折之后要尽量避免患肢运动;同时还要保证饮食均衡,这样对患者的病情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们就来为大家做一下关于骨折后如何做好护理的科普。
一、四肢骨折的术前护理在骨科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按照一般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这包括对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护理措施。
在手术前,还需要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对于肢体骨折的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固定受伤的部位,以避免加重创伤。
同时,也需要注意病人的疼痛和不适症状,并及时为其进行相应的疼痛缓解和舒适护理。
2、对于开放性骨折的病人,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伤口的处理和护理。
在伤口处需要用消毒纱布进行遮盖,以避免感染和二次污染。
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得随便用探针拭探伤口,以免引起伤口的进一步损伤。
如果伤口继续渗血,病人应该立即报告医生或进行压迫止血,并在必要时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3、对于开放性骨折的病人,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外,还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的常规注射。
这将有助于预防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保障病人的健康和安全。
一、手术后体位的指导在肢体骨折手术中,应使用柔软的枕头、托架等将患肢抬高至超过心室的高度,并维持其功能体位;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肢肿胀的作用。
下肢骨折的患者则需要在6小时之后才能进行轴线翻身,避免出现褥疮,在医生的指导下起床。
对于内固定的患者,建议尽早离开病床,在移动过程中,尽量避免让患腿承受过多的重量,避免摔倒。
假体植入术后3个月,在关节周边的软组织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减少屈髋部的弯曲程度,减少双腿的内收,以免发生脱位。
二、手术后的镇痛方法要学习如何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多听听歌,多和别人沟通,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无意的创伤、剧痛、肢体畸形、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恐惧、焦灼、吃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并帮助解决其生活困难,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病人神志、生命体征的观察,病情危重并发休克时遵医嘱快速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并确凿记录出入量。
3、疼痛护理:
(1)加强观察,分辨疼痛的原因。
(2)针对例外的疼痛原因,对症处理,切忌盲目给予止痛剂。
(3)药物镇痛。
(4)疼痛轻者,通过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
,
(5)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动作柔和,在移动病人前先做好解释工作,在移动过程中重点托扶损伤部位。
4、采取适合的体位,合适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和疼痛,并保持功能位。
5、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经常巡视病房,观察病人有无肢端剧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等现象,如有适应及时对症处理。
6、预防感染:遵医嘱及时处理开放伤口,并应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
7、加强病人的生活护理,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8、功能锻炼: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
硬、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石膏固定的护理
1、抬高患肢,上肢要吊胸前,下肢要垫枕头。 2、观察肢端血循活动情况,要警惕石膏过 紧。如有疼痛、麻木、肿胀厉害时,及时通 知我们,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症。 3、预防褥疮,经常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 面的皮肤,石膏边缘、足跟、肘部等处经常 按摩以促进血循环。不可向石膏内塞垫。 4、保持石膏清洁。 5、观察出血情况,除了观察石膏表面外, 还要检查石膏边缘及床单位有无血迹。
功能锻炼以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病人不发生 疲劳为原则。 锻炼后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 肿的可以坚持锻炼。 如肿胀较重伴有疼痛,应抬高患肢,减少活 动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如果肿胀疼痛加重,经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 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或骨折部位突发疼痛 时,应暂停锻炼,并进一步检查,警惕发生 新的损伤。
(2)骨折中期 伤后2周至8~10周左右,主 要要进行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 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每日2-3次作关节 的全范围活动。
(3)骨折后期 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已达临 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此项功能锻炼的主 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活动和负重,使各 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和肢体正常力量。
6、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迅速恢复肢体的正常
功能,从而恢复独立生活。而病人实际却往往因为
惧怕疼痛或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不敢或难以进行功
能锻炼。因此家属要积极的督促病人早期进行功能
锻炼。
具体锻炼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主要形式 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 舒张,每日数次,每次5-20min。 上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 下肢肌肉锻炼的方法是用力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 以及用力使踝关节背伸。
四肢骨折病人护理
四肢骨折病人护理【观察要点】1、评估疼痛性质和程度,有无肿胀、麻木感、活动障碍。
2、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如肢体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和色泽、有无肿胀。
3、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如伤口有无红、肿、热、痛、波动感。
4、评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护理措施】1、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生活护理: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生活要求。
3、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受伤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4、心理护理:对需手术的患者应讲明手术治疗的目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取得配合。
5、疼痛护理:区分辨别疼痛的不同性质及临床表现,以确定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在处理前可应用吗啡、杜冷丁等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6、患肢制动: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以免引起或加重疼痛。
7、抬高患肢:如出现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说明肢端血液循环障碍,须立即查明原因,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对血液循环不良的肢体,除对症治疗外,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严禁热敷、按摩、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8、预防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便秘等。
9、功能锻炼(1)骨折早期:伤后1—2周,主要锻炼形式是患肢肌肉等长舒缩运动。
(2)骨折中期:2周至临床愈合,主要形式除等长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渐恢复骨折上、下关节活动,由被动转为主动活动,不负重。
(3)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后,主要形式是患肢关节的活动和负重锻炼。
功能锻炼的原则:一切锻炼活动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全身局部兼顾;功能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剧烈为度;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主要以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训练负重行走能力;功能锻炼方法不应干扰骨折的愈合。
【健康教育】1、向患者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其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早期积极主动配合锻炼,以尽早恢复其肢体功能。
四肢骨折术后护理要点
四肢骨折术后护理要点
四肢骨折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抬高患肢,促进患肢的静脉回流,以利于肿胀消退。
2. 在术后48小时内对患肢进行冰敷,减少内出血,48小时后改为热敷、理疗以促进患肢肿胀消退。
3. 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勤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4. 对于合并有血管损伤的患者,需要告诫其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以免发生血管痉挛。
5. 对患肢进行妥善的固定,可以使用石膏或皮肤牵引的方法来制动患肢。
6. 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重点需要对伤口进行护理,如及时换药以防伤口感染。
7. 重视患者的康复锻炼,在医师指导下尽早进行康复锻炼,包括肌肉主动收缩和合理的关节运动等。
8. 营养护理,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保证患者有丰富的营养摄入。
9. 并发症预防护理,如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等,应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给予扩血管类药物。
10. 早期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功能为目标,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保持病房的干燥清洁,营造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及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休息姿势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护人员。
四肢骨折(包括颅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颅骨骨折分类 (图示)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颅底硬脑
膜损伤
骨折
脑脊液鼻 漏或耳漏
线性骨折
外力直接作用颅 骨可单发或多发,除头 皮全颅内出血及 脑损伤。
局部压痛肿胀
凹陷性 骨折
局部可扪 及局限性
下陷区
1.粉碎性凹陷骨折:多 发于成年人,颅骨全层 深入或内板深入颅腔, 甚至刺破脑膜、脑组织。 出现偏瘫、失语、癫痫 2.乒乓球样骨折:一般 发生在小儿,凹陷之颅
骨一般不刺破硬膜。
颅底骨折
颅底线型骨折多为颅 盖骨折延伸到颅底。 根据发生部位分:
颅前窝骨折 颅中窝骨折 颅后窝骨折
骨折 部位
瘀斑部位 脑脊液漏
眶周、球结
颅前窝
膜下(“熊 猫眼”征、
鼻漏
“兔眼”征)
颅中窝
耳后乳突区
鼻漏或耳 漏
颅后窝
耳后及枕下 部、咽后壁、
可能累及的脑 神经
1、2
7~8 9 ~ 12
处理原则 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 尺骨鹰嘴骨牵引。 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肘关节90 ~ 60°屈曲或半屈曲位
切开复位,直视下钢
尺
板螺钉或交叉克氏针
骨 鹰
内固定,若有血管神
嘴
经损伤应予以修复或
骨 牵
松解
引
三、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科雷
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内的骨折,多见于 中老年骨质疏松者。
特殊护理和健康教育
1、患肢制动,矫正鞋固定,使患肢呈外 展中立位
2、卧硬板床,更换体位时,应避免患肢内收、 外旋或髋部屈曲,防止骨折移位
3、尽量避免搬运病人,必须搬运时,注意将 髋关节与患肢整个托起,防关节脱位或骨 折断端新损伤
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四肢骨折是指四肢的骨折,包括手臂、腿部、足部等部位的骨折。
这些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跌倒、运动损伤等各种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将介绍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措施1.安置好病人:将病人安置在舒适的位置,提供必要的垫物来支撑骨折部位,减轻疼痛和不适。
尽量避免翻转和移动骨折部位。
2.疼痛管理:给病人提供必要的药物,控制疼痛。
常见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和镇痛药。
同时,可以采取冷敷或热敷的方式来减轻疼痛。
3.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清洁病人周围的环境,保持床单、枕头等物品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二、固定四肢骨折的护理措施1.骨折固定:根据医生的指示,将骨折部位固定好,可以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内固定的方式。
2.保持清洁:保持固定部位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石膏,预防皮肤溃疡和感染。
3.促进血液循环:定时按摩,加强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
可以进行定期的肌肉活动和理疗,帮助康复。
4.动态观察:观察固定部位的局部情况,检查有无肿胀、红肿、蓝紫等情况,防止紧扎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三、术后护理措施1.观察手术部位:患者术后应常规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手术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3.动态观察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控制疼痛。
4.术后康复训练:根据康复师的指导,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和肌肉按摩等,帮助病人尽快恢复功能。
四、心理支持1.安抚情绪:四肢骨折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需要护士适时安抚患者的情绪,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2.提供信息: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医疗信息,使他们了解病情和治疗计划,减轻焦虑和不安。
3.家庭支持:协助患者和家属解决一些困扰,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确保病人顺利康复。
四肢骨折的护理
目录
CONTENTS
• 骨折概述 • 骨折概述 • 四肢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 四肢骨折的护理原则 • 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 四肢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 四肢骨折的康复护理
01 骨折概述
固定与制动
保持患肢的稳定,使用石膏、夹板等固定工具,限制患肢 的活动,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和感觉,及时调整固定位置,避 免压迫神经和血管。
04 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及预防
感染
感染是四肢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 之一,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骨
髓炎等严重后果。
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保持伤口清 洁、定期换药、合理使用抗生素
等。
术后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 发热等,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
时就医。
骨不连
骨不连是指骨折部位未能如期愈合,导致长期疼痛和功能障碍。
焦虑与抑郁的干预
识别焦虑与抑郁症状
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负面 思维模式,纠正不合理的信念,从而 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睡眠障碍的管理
01
02
03
睡眠环境改善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 睡眠环境,保持室内空气 流通、温度适宜。
骨不连的原因可能包括骨折部位血液供应不足、骨折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存在软组 织嵌入等。
预防骨不连的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定期复查X线片、适当的功能锻炼等。
血栓形成四肢骨折后,由于长 Nhomakorabea卧床和 制动,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 成。
血栓形成的症状包括患肢肿胀、 疼痛、浅静脉曲张等,严重时 可导致肺栓塞。
中期功能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j
j
一、锁骨骨折
❖ 锁骨骨折好发于锁骨中外1/3处,儿童多为青 枝骨折,成人多为斜形骨折。诊疗时注意臂 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有无损伤。
j
病因病理
❖ 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好发于青少年,常在跌 倒时手掌和肩部着地而发生,骨折部位常为 锁骨中外1/3处。
❖ 骨折后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而向上、向 后移位,远端因受上肢重量的影响而向下移 位。
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典型移位
j
病因病理
❖ 屈曲型骨折 由于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 地,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较 少见(如图)。
j
❖ 屈曲型骨折 由于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着 地,直接暴力使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较 少见(如图)。
❖
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典型移位
j
临床表现
❖ 受伤骨折后肘关节明显肿胀、功能障碍、压 痛,有时可出现皮下淤血和张力性水疱。但 保持正常的肘后三角关系。
j
辅助检查
❖ X线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j
处理原则
❖ 1.牵引 3岁以内的儿童用垂直悬吊皮牵引; 成人可采用骨牵引。
❖ 2.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非手术治疗失败或合并 有神经、血管的损伤或伴有多发性损伤、不 宜卧床过久的老年人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
j
j
股骨干骨折骨牵引
j
六、胫腓骨骨干骨折
❖ 2.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手术指征者应切开复位, 用螺钉或钢钉固定。
j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
❖
(2)夹板固定
j
四、股骨颈骨折
❖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端与股骨基底部之 间的骨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与骨质疏松 有关。
j
病因和类型
❖ 老年人伴骨质疏松者遇扭转暴力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较少,需要较大暴力才能引起。
❖ 骨折断端易损伤正中神经及肱动脉功能,发 生缺血性肌挛缩。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神经支 配区感觉减弱与尺骨鹰嘴构成 的肘后三角关系
❖ 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 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 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在肘关节伸直时成 一条直线。
大于50度,为不稳定性骨折。 ❖ 外展型骨折角度小于30度,为稳定性骨折。
j
临床表现
❖ 受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移动患 肢疼痛加剧。
❖ 患肢有缩短、内收、外旋畸形。 ❖ 患髋有压痛,叩打足跟部或大粗隆部时髋部
疼痛。
j
辅助检查
❖ X线可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
j
处理原则
❖ 1.持续牵引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稳定性骨折。 ❖ 2.闭合复位内固定 对于内收型和有移位的骨
j
临床表现
❖ 局部疼痛、肿胀、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 畸形、异常活动、患侧肩下垂。
❖ 检查时可扪及骨折端有局限性压痛及骨擦音。
j
j
辅助检查
❖ 上胸部正位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和移位情况。
j
处理原则
❖ 1.三角巾悬吊 对无移位的锁骨骨折可采用三 角巾悬吊3周。
❖ 2.手法复位8字带固定 对有移位的锁骨骨折, 使病人维持双肩后伸的体位,然后采用横8字 绷带包扎固定。
❖ 3.有手术指征时,可考虑切开复位固定。
j
j
j
二、肱骨髁上骨折
❖ 肱骨髁上骨折 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多见于儿童。
j
病因病理
❖ 伸直型骨折 即受伤时肘关节呈伸直或半屈位, 手掌着地,间接暴力使骨折近端向前移位, 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较常见,以小儿多见。(如 图)
j
❖ 胫腓骨骨干骨折是指胫骨平台以下到髁上部 分发生的骨折。以青壮年、儿童多见。
j
病因病理
❖ 由于胫腓骨表浅,又是负重的主要骨,容易 受到直接暴力损伤,骨折线在同一平面,呈 横断、斜形和粉碎形骨折。由于胫骨前内侧 紧贴皮肤,直接暴力作用常合并有软组织损 伤,形成开放性骨折。间接暴力多由高空坠 落、滑倒所致,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j
j
三、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
❖ 伸直型骨折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 内的骨 折,并且远端向背侧移位。多见于中老年有 骨质疏松者。
j
病因病理
❖ Colles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掌 着地,腕关节背伸,前臂旋前所致。骨折远 端向背侧以及桡侧移位。
j
❖ 典型畸形:“银叉”畸形 “枪刺样”畸形
j
临床表现
❖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典型畸形,侧面看呈 “银叉”畸形,正面看呈“枪刺样”畸形。 局部压痛明显,腕关节活动障碍。
j
辅助检查
❖ X线可见骨折远端向背侧以及桡侧移位,近端 向掌侧移位,可同时伴有尺桡骨关节脱位。
j
处理原则
❖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手法复位在牵引下进行, 复位后背侧面用石膏托或特制小夹板固定腕 关节于旋前、屈腕、尺偏位。
❖ 临床上常常用来鉴别肘关节后脱位与肱骨髁 上骨折。
j
辅助检查
❖ X线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的类型。
j
处理原则
❖ 1.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 肘部肿胀轻、桡动脉搏动 正常者可行手法复位和石膏托固定 。肿胀明显者, 先行尺骨鹰嘴牵引,待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法复位和 石膏托固定。
❖ 2.手术 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行 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
❖ 1.按骨折线的部位分类 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 部骨折。头下型、经颈型为关节囊内骨折,股骨头 的血液供应中断,使骨折不易愈合,易造成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基底型是关节囊外骨折,由于骨折端 血供良好,骨折较易愈合。
j
j
病因和类型
❖ 2.按骨折线的角度分 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 内收型骨折线远端与两髂嵴连线形成的角度
❖ 直接暴力引起股骨干的横形或粉碎形骨折, 同时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
❖ 间接暴力引起股骨干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
j
临床表现
❖ 受伤后出现大腿疼痛、肿胀、皮下淤血, ❖ 局部出现成角、短缩、旋转等畸形。患肢活
动受限。 ❖ 检查时,局部有压痛,有异常活动、骨擦音。
股骨干骨折出血多,出血约500 ~1000ml, 出血多者可伴有休克。
折应尽早给予复位,经皮骨针或螺钉内固定 术。 ❖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应采用 ❖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适用于60岁以上的老人, 股骨头下型骨折有明显移位或旋转者。
j
五、股骨干骨折
❖ 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 部位的骨折。多见于青壮年。
j
病因病理
❖ 股骨干骨折常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 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