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校本小课题阶段总结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训练,理解文章的方法应该怎样进行,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觉得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一、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1、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阅读过程。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接龙读等等,都是低年级经常运用的阅读形式“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等形式也是阅读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找一找”的形式,在课文中找一找刚认识的汉字或词语。“画一画”“圈一圈”是让学生把学过的字词画出来或者圈上,为将来“动笔墨读书”奠定基础;低年级学生的课本图文并茂,很多插图对学习汉字、了解课文内容都有很好的作用。“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是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为读图也是一种阅读。
2、开展朗读竞赛,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很鲜明,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朗读竞赛,就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就是这种成功才能极大地鼓舞学生,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组织小竞赛的时候,可以先关注读正确规定的字、词、句,甚至段。一首诗首先是读正确,无论读得怎样,重点是读得对不对,比一比,赛一赛,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流利、连贯方面的比赛,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比赛。这样的比赛要分层来进行,单项落实,这样的话就降低了难度,见效快,成功感强,容易调动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实现从课内拓展到课外
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阅读要求第九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教材是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范本,不是学生阅读的范本,仅依靠教材提供的篇章来完成阅读总量的5万字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因此,要关注落实课外阅读,开展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
二、要讲究读的艺术
1、初读:要读准,读通,读顺。
2、精读:要悟其义,感其情。
3、熟读:要成诵,要积累。
因此,低年级的阅读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会阅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研究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优化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保证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
质量,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下面我想结合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中年级段语文教材的学习,谈谈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理解。
一、潜心处理教材用心钻研教参
1、同样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而且均是随课文识字,这就意味着识字在阅读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际中怎样把握呢?我认为,首先,正确区分语文书后横线条里和方格中的字。横线条里的字有的是在本篇课文中首次出现,有的是以前出现过、却不要求掌握的,而一旦出现在横线条里就要求学生必须会认、会读,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检查的。对于一些繁、难字,要引导学生重点识记,既不可用时过多也不能一略而过。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段过渡上来,识字的任务很重,教师必须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把生字认准、认实,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有一定基础,任务量相对轻一些,所以教师在处理上可以稍微放手。方格中的字有的是以前就认识但不要求写的,有的是本节课刚出现就要求写的。只要是这里面的字,必须做到“四会”,即会读、会认、会写、会用。其次,要加强写字教学。在指导学生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特别是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讲求写字的质量。
2、阅读教学加强词句训练
(1)加强词、句的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中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首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如读词语,熟字组新词,反义词练习,形容词叠词的练习,词语的搭配练习,句式的练习等等,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练习,不断复习巩固,举一反三,防止形近字、同音字混淆。其次,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低年级学生会遇到许多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要弄懂词句的意思,我们不提倡以词解词、解句,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即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或者用一些图片、音像资料,将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如,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我查词典知道了“斩钉截铁”的意思)、《狼和鹿》(联系上文,
我明白了“居然”的意思)《恐龙》( “漫游”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往下读读看)、《放飞蜻蜓》(联系生活实际,我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意思)、《恐龙》(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再次,重视积累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观点: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如,三年级上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中反义词的巧用、《水上飞机》的过渡语、《恐龙》中围绕一句话写具体、《跟踪台风的卫星》中关于台风的描写等。
3、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
第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要重视示范朗读,中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即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勇于发挥示范作用。
第二,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初读课文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细读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出感悟;赏读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另外还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阅读后要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教师在这方面,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或仅流于形式,学生读书以后,有了体会、感受,却舍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交流。
第三,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要考虑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现在老师在引导全班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读完了课文后干什么,往往重视不够,使得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无事可做。“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个“整体”应该包括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朗读。有的老师要问,课堂上只有40分钟,哪有时间呢?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明确哪些是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内容,用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也不必要扳开揉碎、反反复复地去讲。现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读书的形式多样,但每次朗读的效果并不明显。有时候,老师试图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实际上还是牵着学生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