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
简要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巡视检查第三章变形监测第四章渗流监测第五章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第六章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附录一总则附录二巡视要求附录三变形监测附录四渗流监测附录五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附录六监测资料的整理、整编和分析打印刷新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SDJ336—89主编单位:《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批准部门: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的通知能源技[1989]577号《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
试行中有何意见,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1989年3月20日简要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对已运行的大坝,其安全监测的重点是“变形、渗流” (效应量)以及“环境量”(原因量)的监测。
PPT文档演模板
16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变形监测量正、负号之规定
兼用垂直位移监测效果较差。 线体超过500m效果欠佳。 浮船的浮液易蒸发,线体易受干 扰、碰壁。东北严寒地区在冬季 线体挂霜影响观测。
大气激光准直受气流、阳光、温 度等影响较大,精度低,使用效 果差。 真空激光准直测量速度较慢,波 带板翻转易出故障,激光发射管 易损坏,管道抽真空及真空度监 测自动化问题未完全解决。
PPT文档演模板
2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标准
标准的特性-前瞻性
标准是“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 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不 仅反映了 制定标准的前提,而且反映了制定标准的目的。 同一类技术活动在不同地点不同对象上同时或相 继发生,具有重复性,人们根据积累起来的经验 制定标准,以便更好地去指导或规范未来的同一 种实践活动等。
实现监测自动化 主要监测项目、监测部位和监测方法(3)
坝 型
监测项目
坝体渗透压力
坝基渗透压力
渗流量
土
石
坝
绕坝渗流
表面变形
内部变形
监测部位
监测方法
备注
典型横断面、基础地质条 件复杂处、运行中出现问 题的部位
测压管
下游坝脚或有选择 有选择 典型横断面或有选择 典型横断面或有选择
量水堰
测压管
利用自动跟踪全站仪, 采用边角或测边交会法 观测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一、前言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监测工作而制定的。
混凝土坝体的监测是确保坝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坝体监测。
二、术语和定义1.混凝土坝体: 指由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的坝体。
2.监测: 通过对坝体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报告等工作,了解坝体的变形、应力、温度等情况。
3.监测点: 在坝体内设置的定点,用于监测坝体内的变形、应力、温度等情况。
4.监测仪器: 用于监测坝体变形、应力、温度等情况的仪器设备。
三、监测内容1.变形监测(1)监测点布设: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形式和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②监测点应覆盖坝体的重要部位,如坝顶、坝肩、坝基等。
③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免相邻监测点间距过大或过小。
(2)监测方法:变形监测的方法包括:①水准测量:通过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监测点的高程变化。
②测斜仪监测:通过测斜仪监测监测点的倾斜变化。
③全站仪监测:通过全站仪监测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3)监测频率:变形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坝体的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应不少于月度监测。
2.应力监测(1)监测点布设:应力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应力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形式和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②应力监测点应分布在坝体的关键部位,如坝体的高应力区、缝隙区等。
③应力监测点应分布均匀,避免相邻监测点间距过大或过小。
(2)监测方法:应力监测的方法包括:①应力计监测:通过应力计监测监测点的应力变化。
②应变计监测:通过应变计监测监测点的应变变化,进而计算出应力变化。
③压力计监测:通过压力计监测监测点的压力变化,进而计算出应力变化。
(3)监测频率:应力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坝体的情况进行确定,一般应不少于季度监测。
3.温度监测(1)监测点布设:温度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坝体的结构形式和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
及要求及要求(一)大坝变形监测施工与观测方法及要求1.技术标准和规范:承建工程变形监测仪器设备的检验、率定、埋设安装与施工期观测,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文件、承包合同要求。
应执行的现行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但不限于):(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2)《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4)《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2.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应按照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设计图纸、仪器设备清单进行。
仪器设备购置、加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报送:(1)仪器设备购置、加工计划:(2)仪器设备检验、率定计划。
仪器设备运抵施工现场后,应会同监理工程师开箱检查验收,应向仪器设备供应方索取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计量检测证。
仪器、设备检验合格后应妥善保管。
3.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造孔施工与埋设安装:倒垂孔、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应在施工部位形成后进行。
按照设计坐标、高程进行钻孔孔位定位、放样。
钻机就位,应认真进行校正。
经校正安装固定的钻机,主轴必须严格垂直,钻孔孔位定位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
钻孔施工过程中应每进尺1 m~2m,采用倒垂浮体组配合弹性导中器进行钻孔垂直度检测,以控制钻孔质量,进而指导调整钻孔施工。
倒垂孔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完成后,其保护管有效孔径必须在大于100mm。
钢管3标、钢、铝管双金属标钻孔垂直度应满足保护管安装埋设的要求。
钻孔进尺满足设计要求后,应通知设计、地质、监理工程师,参加钻孔终孔验收,并进行单项工程阶段性验收签证。
终孔验收后,及时进行倒垂孔保护管、钢管标、钢、铝管双金属标安装埋设。
各类金属管材、材质型号、加工均应满足设计要求。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DL T5211-2005]条文说明
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目次范围总则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设计内容监测系统设计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监测仪器采集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范围本标准关于大坝的定义中坝肩和近坝岸电站厂总则为了统一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的技术要本标准均加以规凡经均纳入本标准的使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计一般规定本标准本着经济可靠的基在进行安逐工程安全监测有别于工程中的特定对象监测它必须考虑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测无论是针对面上或是点上的监测布置即其监测成果能为评估工程结构物的本标准没有采用少而精这样缺乏实际指导作用且容易引用于工程安全监测的仪器电容振弦式等传感器本标准在仪器设备选用原则设计内容自动化监测系统本标准针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特点这些规定包括自动化实施自动化监测的项目和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置监测以及自动化系统运行方为自动化监测系统建立一个良好的监测系统设计分布式是我国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三种基本数据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分布式采分布式采集方式已基本上取代了集中式和混合式采集方式因此本标准有广泛适用性的数据采集并冠以智能型开放型但作为行则不宜取用含有个性色彩的词汇而应采用能充分表达鉴于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的监测仪器大多为非标准输出的仪器设备通信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现场网络可以采用国内自动化监测系统目前大多都采用它仅是串而不涉及接插系统厂家需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高层通信协鉴于自动化采集系统产品现场网络构建的差异性本标准未光纤和无本标准中的无线是泛指采用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的方式它可以是专用无线电台也可以是或采通风设计上以确保采集设备监测管理站是基本采集系统的终端节监测管监测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数监测管理站与监测管理中心站可以是局域网络通信此时监测管理站是局域网络中的一个远程节点监测管理站应配备有计算净化电源和防雷设备等一套基本网络通信软件和监测管理中心站负责整个工程监因此监测管理根据工程规模和用工作站净化电源和防离线分对于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还应考虑网当采用线当对现场通信要求很高或现场电磁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质量时可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当现场通信的线路很长时监测管理站可采用局域网或当距离较远应用实践表明电源供应对大坝监故本标准专列一条大坝监测自动化系统不同于一般工业测控的系统因此系应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设备系统环境要求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对电源要求统一管理但对于线路很长的工程通当自动化系统设备与大负荷设备不间断电源当交流电源掉电出于经济的考虑的蓄电池容量系统功能要求在自动化监测系统中工程安全监测管理软件是一个重监测管理软件的构成各本标准只规定了基本的功能要求有条件和有更多需求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还应可接受人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数据系统性能要求本标准对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各项采集性能指标作了一般由于采集系统是针对适用于静态量测的大坝监测仪器研这些性能指标规定但对于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某些监测对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水位由于有些自动化测量设备中有测量控制部件在进行测量时需耗费较长时间因此系统采样本标准的采样时间不包含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时间监测仪器大坝安全监测所采用的仪有些自动化测量装置甚至是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采集设备因此在编制本标准时不可避并对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监测仪器作出采集计算机采集计算机是监测管理站的主要设备由于监测管理站通常设置在现场且肩负随时监测数据采集装监测管理可考虑以监测管理中心站的工不得采用数据库服务器兼系统运行维护对自各工程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安全监测的但不得低于本标准必须对系统进行经特别是应仔细检查线体运行可应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混凝土坝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结构,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监测技术和规范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监测技术的选择。
在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
常见的监测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位移监测、应力监测、温度监测、裂缝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
在选择监测技术时,需要考虑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最佳的监测技术方案。
二、监测设备的布设。
在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中,监测设备的布设至关重要。
监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监测点的合理性、覆盖范围的全面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的分析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预警。
同时,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判断混凝土坝的安全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四、监测报告的编制与管理。
监测报告的编制与管理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报告应及时、准确地反映监测数据的情况,对混凝土坝的安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数据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安全可靠,为混凝土坝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测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
在实际工程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加强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监测技术规范,为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六、结语。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是保障混凝土坝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关于_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_中仪器检验的讨论
关于《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仪器检验的讨论邵乃辰(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72)摘 要:针对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监测仪器检验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检验项目的计算方法;检验的测点数和分档数以及对1989年规范的修改等。
关键词:仪器检验;限差;分档;最小二乘法;规范;讨论中图分类号:TV69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1-2184(2006)02-0057-02 2003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了DL/5178-200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1](以下简称2003年规范),其中关于监测仪器的检验方法和各项限差的计算方法等和1989年的SDJ336-89《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2](以下简称1989年规范)基本一致,只是增加了钢弦式仪器检验的有关内容。
技术规范应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运用先进的技术来指导我们的安全监测工作。
技术规范又是一个具有法规性的文件,其内容应严肃、严格和准确。
笔者阅读了2003年规范中“附录E(规范性附录)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仪器检验及埋设”一节,发现有些问题值得讨论:如检验项目的计算方法不适应当前计算技术的发展;关于检验的加荷分档数和测点数规定不严格,前后矛盾;还有某些地方对1989年规范作了修改,但可能改得不当。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同行们讨论,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 关于检验项目的计算方法根据规范,差动电阻式仪器的监测物理量和电阻比之间是线性关系,其力学性能检验的关键是求得物理量和电阻比之间的理论直线,然后求取各档测点对应的理论值,再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进行各项性能的检验。
而规范上是这样确定理论直线的:将仪器量程上下限之间分为n-1档,共有n个测值(编号为0、1、2、…、n-1)。
进行3次上下行循环检验,收稿日期:2004-05-08求取上下限量程6次电阻比测值的平均值,以这两点作定点,连接的直线为理论直线。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摘要:一、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概述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主要内容1.监测项目2.监测方法3.监测频率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意义和作用正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是为了规范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大坝安全运行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规程的概述、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概述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是根据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近年来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制定的。
规程对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项目、方法、频率、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主要内容1.监测项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对混凝土坝的监测项目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温度监测、裂缝监测、基础监测等。
2.监测方法规程对各种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仪器观测法、人工巡检法、遥测法等。
同时,规程还要求监测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3.监测频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对各种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监测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规程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监测单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完整的监测报告,为工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意义和作用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我国混凝土坝安全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确保大坝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5)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 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1994-08-27发布199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1总则 (2)2巡视检查 (3)2.1一般规定 (3)2.2检查项目和内容 (4)2.3检查方法和要求 (5)2.4检查记录和报告 (5)3变形监测 (6)3.1一般规定 (6)3.2表面变形 (6)3.3内部变形 (8)3.4裂缝及接缝 (10)3.5混凝土面板变形 (11)3.6岸坡位移 (12)4渗流监测 (13)4.1一般规定 (13)4.2坝体渗流压力 (13)4.3坝基渗流压力 (14)4.4绕坝渗流 (15)4.5渗流量 (15)5压力(应力)监测 (17)5.1一般规定 (17)5.2孔隙水压力 (17)5.3土压力(应力) (18)5.4接触土压力 (18)5.5混凝土面板应力 (19)6水文、气象监测 (20)6.1一般规定 (20)6.2水位、降水量、水温、气温 (20)6.3波浪 (21)6.4坝前(及库区)泥沙 (22)6.5冰冻 (22)7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23)7.1一般规定 (23)7.2资料整编 (24)7.3资料分析 (25)附录A 总则 (26)附录B 巡视检查 (28)附录C 变形监测 (29)附录D渗流监测 (32)附录E 压力(应力)监测 (36)附录F 地震反应监测 (37)附录G 泄水建筑物水力学观测 (38)附录H 波浪及异重流观测 (42)附录I 监测组织与仪器设备管理 (45)附加说明 (46)1总则1.0.1 为加强我国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工作,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主要适用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中的Ⅰ、Ⅱ、Ⅲ级碾压式土石坝。
Ⅳ、Ⅴ级碾压式土石坝以及其它类型的土石坝可参照执行。
1.0.3本规范的监测范围,包括土石坝的坝体、坝基、坝端和与坝的安全有直接关系的输、泄水建筑物和设备,以及对土石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 336-89(试行)主编部门:《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制组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水利部试行日期:1989年10月1日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北京能源部、水利部文件关于颁发《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的通知能源技[1989]577号《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编号:SDJ336-89)由水利电力部在一九八五年底组织有关单位开始编制,于一九八八精品文档年底前完成,一九八九年一月在能源部主持下由能源、水利两部共同审定,现已交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颁发试行。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包括有设计、施工、运行各阶段监测工作较系统的技术规范。
试行中有何意见。
,请函告能源部科技司或水利部科教司。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日简要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83)技水电字第273号文进行编制的。
在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司、电力生产司及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的组织领导下,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东北勘测设计院、南京自动化研究所、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天津勘测设计院、西北勘测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长江科学研究院、水电部第七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葛洲坝水电厂、新安江水电厂、刘家峡水电厂等16个单位派员组成编制组。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东勘测设计院、原西南电业管理局为编精品文档制组组长单位。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科研、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进分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30多年来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时实践经验;参考了《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 21-78)、《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D145-85)、《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范的内容。
在编制过程中,曾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性的专题讨论会,相应地进行了七次修改。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2020(实用版)目录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展历程2.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实施情况与意义4.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修订与完善正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2020 是对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的一项重要规范。
本文将从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施情况与意义以及修订与完善等方面对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程 2020 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展历程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1989 年,当时原能源部和水部颁发了《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即 SDJ336—1989。
经过 10 多年的试行,根据原电力工业部的要求,于 1998 年成立了规范修订组,开展修订工作。
2020 年,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被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416—2020,自 202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和规范的要求。
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主要涉及现场检查、环境量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裂缝监测等方面。
这些监测内容对于确保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现场检查:包括混凝土坝的结构、设备、管道等方面的检查,以及监测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
2.环境量监测: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环境因素的监测。
3.变形监测:指对混凝土坝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如沉降、位移、裂缝等。
4.渗流监测:指对混凝土坝的渗流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渗水量、渗流速度等。
5.应力、应变及裂缝监测:指对混凝土坝的应力、应变及裂缝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
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实施情况与意义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确保混凝土坝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坝安全评估与监控方法的改进
当前矛盾: 建坝规模、高度空前 安全评估方法:陈旧 重力坝,材料力学方法 拱坝,多拱梁法 抗滑稳定,刚体极限平衡 70年前老方法
1.仪器观测不能给出应力场和安全系数
1.1 仪器测点太少
1 2 3
总 共:20坝段 观测剖面:3个(应变计,温度,渗压计) 无 测 点:17个
3层,每层3~4测点
每点:3、5、7向应变计
水工结构书本:应力简单 实际应力:复杂 原 因:分层施工 温度变化 观测剖面应变计测点
图1 景洪重力坝三维 仿真计算第一主 应力包络图(MPa)
图2 陈村重力坝18坝段 顺河剖面第一主应 力包络图(MPa)
1.2 应变计有效率较低
因素:仪器埋设 基准值取值 自生体积变形 仪器维护 运行期,应变计有效率较低
裂缝多
47坝段施工期温度和应力结果(℃ )
施工期最大温度包络图(℃ )
施工期第一主应力包络图 (t/m2 )
运行期温度场
1990-2005年最低温度包络图(负温)
下游面负温区水平向深约4.5m
运行期夏季第一主应力等值线
坝体内部出现拉应力区, 纵缝及施工缝缝面局部拉应力0.2MPa。
运行期冬季第一主应力等值线
施工阶段
1.了解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 2.预报运行期应力场 3.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运行阶段
安全评估切合实际
陈村拱坝
陈村拱坝:
坝高76.3m,弧长419m,28个坝段
施工:1958~1962
1968~1972完工 1978 加高1.3m 缺乏温控,未冷却即灌缝 水平裂缝:高程105m,长300m,深>5m
坝体表层混凝土受拉, 局部区域拉应力0.8MPa。
2015年全国水利安全生产知识(YSH)内含答案014
-
41、【单选】下列关于酒店紧急出口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查看房间门背后的楼层平面图
B.计算距离最近紧急出口及第二近的安全出口门的数量
C.确认安全出口是没有被锁上的
D.确认应急灯是发绿光的
-
42、【判断】由于专用攀岩绳和锁扣价格偏高,可以用建筑工人使用的安全绳和锁扣作为代用品。
23、【单选】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相关具体工作,将应急预案规划、编制、审批、发布、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
A.本级财政预算
B.预算统筹安排
C.同级财政预算
24、【判断】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不包括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A.错误
B.正确
25、【单选】《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性骚扰进行专门规定,以期从()预防和制止在工作场所骚扰女职工的行为。
A.50
B.100
C.30
D.20
-
20、【判断】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执行完毕后,案件材料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立卷归档。案卷立案归档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抽取、涂改和销毁案卷材料。
A.错误
B.正确
21、【判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规定,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
-
46、【判断】漂流过程中应注意沿途的箭头及标识,它可以帮助你找主水道及提早警觉跌水区
A.正确
B.错误
47、【判断】当感觉与对向驶来的车辆会有会车困难的时候,应及时减速靠边行驶,或停车让行。
A.正确
B.错误
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与维护技术规程
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与维护技术规程引言混凝土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广泛用于防洪、发电、灌溉和供水等方面。
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混凝土坝也面临着老化、损伤等问题,这就需要对混凝土坝进行安全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坝的安全监测与维护技术规程。
一、监测技术1.常规监测常规监测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坝体水平位移监测:通过安装水平位移测点,监测坝体的水平位移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变形情况。
(2)坝顶高程监测:通过安装坝顶高程测点,监测坝顶高程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坝顶的沉降情况。
(3)坝体温度监测:通过安装温度测点,监测坝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变形情况。
(4)坝体裂缝监测:通过安装裂缝测点,监测坝体的裂缝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裂缝情况。
2.非常规监测非常规监测是混凝土坝安全监测中比较高级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振动监测:通过安装振动传感器,监测坝体的振动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变形情况。
(2)应力监测:通过安装应力传感器,监测坝体的应力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变形情况。
(3)水压监测:通过安装水压传感器,监测坝体的水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变形情况。
(4)声波监测:通过安装声波传感器,监测坝体的声波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坝体的变形情况。
二、维护技术1.日常维护日常维护是混凝土坝保持安全运行的最基本要求,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坝面清洗:定期对坝面进行清洗,清除坝面上的杂物和泥沙,保持坝面的干净。
(2)检查坝体:定期对坝体进行检查,发现坝体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检查结果。
(3)维护坝面草皮:定期对坝面草皮进行修剪和养护,保持坝面草皮的绿化。
(4)维护坝顶设施:定期对坝顶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其正常运行。
2.定期维护定期维护是混凝土坝保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坝体检测:定期对坝体进行检测,发现坝体的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检测结果。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修订建议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修订建议
李光宗
【期刊名称】《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年(卷),期】1998(022)003
【摘要】《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JS336-89(试行),自1989年颁发以来,在指导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工作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使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正规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尤其在监视混凝土大坝的运行状况、发现异常现象和维护加固等方面显得更重要。
该规范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一些需要充实和修订的条款,本文对规范的修订提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总页数】4页(P26-28,32)
【作者】李光宗
【作者单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管理与监测咨询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98.1
【相关文献】
1.<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修订建议 [J], 孙太之;阮宝民;高志强;徐忠效
2.《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的讨论 [J], 谭恺炎;杨怀祖
3.关于《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仪器检验的讨论 [J], 邵乃辰
4.《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修订建议 [J], 邢林生
5.《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的修订建议 [J], 邢林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意见的讨论谭恺炎杨怀祖(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试验中心,宜昌443002)摘要:根据国内安全监测实施的发展现状,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在整理大量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提出几点修订意见进行讨论,并对振弦式仪器率定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规范应力应变率定检验质量控制差动电阻式振弦式1 概述《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DJ336-89(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颁发实施10年以来,对我国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统一规范了国内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包括设计、施工、运行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比性,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规范”还很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安全监测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传感器、仪表到整个测试系统都有很大改变,尤其是近几年来振弦式传感器在工程上的大量应用,都给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规范”进行修订已迫在眉睫。
作者结合三峡工程安全监测实施情况对“规范”中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提出几点修订意见进行讨论。
2仪器埋设2.1仪器埋设施工(1) 单向应变计埋设仅规定了表层仪器埋设,对于深层仪器埋设,为了保证仪器角度及位置误差满足要求,宜在前一层混凝土上预埋锚筋,将仪器绑扎固定在锚筋(锚筋用沥青麻布包裹)上埋设。
(2) 应变计组埋设时应特别强调剔除大于仪器标距1/4~1/5粒径的骨料。
这是因为应变计埋设在混凝土内,对混凝土内部应变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混凝土中最大骨料粒径小于仪器长度的1/4~1/5,仪器所测应变可代表混凝土内点应变。
(3) 无应力计埋设时宜大口朝下,但在埋设时,应在振捣后将上盖打开并用干棉纱将筒内混凝土泌水吸干。
无应力计筒大口朝上时,虽然湿度可保持与周围混凝土一致,但上覆混凝土荷载将对筒内应力产生一定影响。
(4) 测缝计埋设时,为使仪器获得最大量限,又保证仪器埋设时不致超量程损伤,宜针对不同种类测缝计,视不同坝型、部位和监测目的,在设计技术要求上对仪器埋设时的状态进行明确规定。
2.2电缆施工及保护目前差动电阻式仪器系统均为五芯观测系统,采用恒流源进行测量的数字读数仪已取代了水工比例电桥,观测精度受电缆影响大为降低,所以“规范”中对水工观测电缆的芯线电阻及其差值要求应作适当修改。
具体指标可参考机械工业部通讯电缆的技术要求。
近几年来塑套电缆在水工观测上应用已较普遍,“规范”中要求使用专用橡皮电缆应予以修改。
电缆联接工艺对观测仪器的成活率和观测数据精度有很大影响,对于橡皮电缆宜采用硫化接头,亦可采用机械套管或热缩接头,塑套电缆应采用机械套管或热缩接头,一般采用机械套管(内填密封胶,两端O型止水)较热缩接头质量好,且易控制。
“规范”对电缆牵引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但尚需补充几点要求:(1) 电缆水平牵引应沿钢筋引线,并加以保护,若有条件可加槽钢保护。
因为混凝土在下料平仓振捣过程中,会给电缆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使电缆被拉断。
(2) 电缆牵引路线除与上、下游坝面距离应大于1.5米外,与坝体纵横缝及永久结构面距离应大于10厘米,以保护电缆不受仓面施工和灌浆影响而损坏。
对于埋设在坝面可能承受水压力的电缆应采取有效的止水措施,防止水沿电缆进行渗透。
3观测及质量控制仪器埋设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并记录观测数据,其观测数据反映被测物理量的变化,在连续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不变或变化很小,则观测数据的变化也相应较小,但在观测过程中,观测系统出现故障,或者观测人员出现过失则可能造成观测数据的变化较大,所以在现场观测时,观测人员应对连续观测的前后数据进行检查比较,当相邻两次观测数据的变化较大时,应即时进行检查并分析,确认观测系统是否正常、观测过程是否存在过失误差。
考虑到观测系统的允许误差、被测物理量的正常变化和现场观测的可操作性,根据以往工程的观测情况,对现场观测数据可作如下规定:⑴差动电阻式仪器系统电阻值观测数据前后相差大于0.2Ω,应进行检查并确认该数据,必要时应进行仪器分线电阻测量,若已知由于坝体降温、仪器埋设点距边界很近且边界温度条件变化等原因引起,应确认其原因,同时在原始记录上做好记录;电阻比观测数据前后相差大于5×0.01%,应反测电阻比,并对正反测电阻比进行质量控制。
⑵振弦式仪器系统温度观测数据前后相差大于1℃,应进行检查并确认该数据;频率读数时应同时记录其周期读数,并互相校核,其计算频率相差应不大于2 Hz 。
“规范”中质量控制一节是针对差动电阻式仪器观测系统的,牵涉到电桥、集线箱、五芯电缆等一些新型设备,情况已大有变化,应该重写。
这里拟就电阻比质量控制作如下说明: 电阻比质量控制采用正反测电阻比计算结果进行衡量,采用五芯观测系统后,Z正=R1/R2、Z反=R2/R1,Z正·Z反=1。
因为正反测电阻比是相对的,可假设Z正=(10000+A)×0.01%,一般0≤A≤500,则Z正+Z反=(20000+A2/(10000+A))×0.01%≈(20000+(A/100)2)×0.01%。
从以上可以得出:正反测电阻比的和与乘积都为常数(中值)。
在现场进行质量控制时,一般采用正反测电阻比的和进行控制比较方便。
由于国标GB/T3412-94规定仪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电阻比Z误差≤±2×0.01%,根据误差传播定律,正反测电阻比的和(Z正+Z反)最大允许误差≤(22+22)1/2≈2×1.414=2.818,所以正反测电阻比的和可按下式进行控制:Z正+Z反=(20000+(A/100)2±3)×0.01%其中A为正反测电阻比中较大的一个电阻比读数减去10000 。
4仪器率定检验“规范”附录五第一节中仅对几种差阻式仪器的率定进行了规定,由于监测仪器品种、型号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应全面修改。
首先,对于已定型的仪器,尽快组织编写国标或行业标准;第二,对于已建立国标或行业标准的仪器,其生产厂家应严格按产品标准执行;第三,工地现场安装埋设前的仪器率定检验的目的和要求应在规范中明确规定。
4.1工地现场检验的目的和要求⑴检验仪器主要性能参数是否合格,避免使用不合格产品;⑵检验仪器的稳定性,保证仪器的长期观测精度和使用寿命;⑶检验仪器出厂参数的可靠性,防止在引用参数上出现差错;⑷检查仪器是否损坏,防止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已损坏的仪器埋入坝内;⑸现场检验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应与相应国标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没有建立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应按企业标准执行;⑹仪器率定检验后经远距离运输颠簸,或率定检验后在不利环境条件下保存一年以上,埋设前应重新进行率定检验。
4.2检验项目及检验规则仪器出厂后埋设前,必须对每支仪器进行温度性能、力学性能、温度绝缘性能检验;对于承受水压力的孔隙压力计、压应力计等,应对其标称水压力下的绝缘性能进行检验,其余仪器均按3%数量随机抽样进行防水性能检验,且每一品种每批仪器至少有3个样品;观测电缆在使用前应抽样进行防水性能检验,按每2000米随机抽检两个样品(20m)作为1组进行检验,但每一型号每批电缆至少应有1组样品。
每支仪器的温度性能、力学性能、温度绝缘性能必须合格;仪器防水性能检验若有一个样品不合格,必须对每一支仪器进行防水性能检验,剔除不合格品;电缆的防水性能检验若有一个样品不合格,则该组不合格,应以原样品数量的2倍随机取样进行复检,复检必须全部合格,否则该批该型号电缆不合格。
4.3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检验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应遵从相应国标或行业标准。
首先,谈一谈差阻式仪器的检验问题: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408-94、GB/T3409-94、GB/T3410-94、GB/T3411-94、GB/T3413-94规定:端基线性度误差α≤2 % F.S. (F.S.代表满量程,下同),滞后α'≤1 % F.S.,不重复度α''≤1 % F.S.。
“规范”附表5.6规定重复性误差α3≤0.5 % F.S.,是82年版国标的要求,应予以修改。
这里孔隙压力计和压应力计的滞后误差α'≤1 % F.S.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因为仪器的灵敏度偏低,满量程电阻比变化量仅140×0.01%左右,上行与下行只要相差2个电阻比,滞后误差α'就会超标,这虽是一个涉及到差阻式仪器国标的问题,但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建议在规范中作如下说明:当电阻比满量程变化量低于200×0.01%时,上行与下行测值之差不得超过2个电阻比。
㈡“规范”附表5.8规定:计算0 ℃电阻R0'限差≤0.03Ω、R0'α'限差≤0.3℃、绝缘电阻绝对值R X(MΩ)≥200 M Ω,与国标94版规定有较大出入。
⑴94版国标规定实测0 ℃电阻R0变化量不应超过±0.1Ω,这是综合考虑仪器自由状态变化对电阻的影响和测量仪表的允许误差而确定的,所以“规范”附表 5.8规定R0'限差≤0.03Ω是不合理的,应改为R0'限差≤0.1Ω;⑵根据国标GB/T3408-94附录A,R0'α'(原文R0'K')=1/α+ΒT1×(1-Β/8×T12),是一个仅与钢丝材料一、二次电阻温度系数α、Β及试验温度T1有关的常数,一般同卷钢丝系数一致,不同卷钢丝是有差别的,一般对用同一批钢丝制造的每一支仪器试验测出R0',α',其R0'α'为同一常数者可以认定为同一卷钢丝,R0'α'相对误差允许0.3%,这是由R0',α'测量精度决定的。
也就是说对于平均的R0'α'≈340℃而言,其离散度允许±1℃,那么“规范”要求R0'α'限差≤0.3℃是不合理的。
这里R0',α'需要在埋设前通过温度率定计算得出,其R0'α'的限差要求实际上在温度检验误差≤0.5℃这里已作了综合考虑,所以“规范”中此条要求是重复的,宜取消。
⑶仪器绝缘电阻应改为≥50 MΩ,以符合国标要求。
㈢国标94版中对仪器计算参数及各项误差的名称及符号作了一些修改,规范也应相应进行修改。
㈣温度性能检测率定时,电阻温度计和差阻式仪器(孔隙压力计除外)分四档(0℃、20℃、40℃、60℃)进行,孔隙压力计取消60℃档。
任一测试点的实际温度与通过实测电阻比和电阻所计算的温度之间最大差值(即温度检验误差)应不大于±0.5℃,否则为温度性能检验不合格;然后用厂家提供的计算参数对每一测试点观测值进行温度计算,其与实际温度的最大差值称为厂家温度误差。
由于率定系统本身的误差及差异,仪器钢丝在国标允许范围内的变化,厂家温度误差大于0.5℃是可能的,例如CF-12型测缝计,假设温度系数不变,R0变化0.1Ω,则温度误差应在0.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