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15课

合集下载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 杨 礼 赞茅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知识; 2、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清文章的抒
情线索; 3、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
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 情感,并赏析关键语句; 4、学习象征、对照与及烘托的艺术手法, 复习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 法。
学习目标
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 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 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 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作者是从 哪些方面进行 具体描写来突 出白杨树的? 白杨树外形的 总特征是什么?
干 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
白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成为一束 杨 树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没有斜生的
楠木
白杨树
对 照
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 形成鲜明对照;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 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固执派的界限, 表明自己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 的热爱。
巩固练习
1、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 吗?说说理由。
①不矛盾。
②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 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 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 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 民。
• 象征这个表现方法的基本作用有二:一 是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 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一是帮助作家把 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奇妙地告知给读者。
• 《白杨礼赞》属于后者。这方法帮助 《白杨礼赞》冲破了国民党政府的“审 查”。我们今天运用象征的写法一般说 是属于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收到更好的文学教育效果。
皮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分层作业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15课《白杨礼赞》分层作业基础巩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tǎn)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____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shào)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虬.枝( )②婆娑. (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平tǎn( )②shào( )兵(3)依据语境为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A.至少宛然 B.最多竟然 C.最多宛然 D.至少竟然(4)对下列句子语气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为感叹语气。

B.“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为祈使语气。

C.“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为陈述语气。

D.“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为疑语气。

【答案】(1)①qiú suō(2)①坦哨(3)A (4)B【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虬枝(qiú zhī):盘屈的树枝。

婆娑(pó suō):盘旋舞动的样子。

(2)本题考查字形。

平坦(píng tǎn):没有高低凹凸。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共40张PPT)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课件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 (共40张PPT)

◇希特勒宣扬诺尔曼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以此发 动战争,给其他民族、人民带来痛苦的伤害。
六、知识运用
以“我应当怎么活着”为主题,共同探讨这一重大 的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深入思考 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示:可以用一句简要的话或名人名言来概括, 也可以用一两句歌词来表达)
七、小结
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 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 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 淡。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 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 会有用的人。 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 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
八、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 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五、建构新知
(3)名人:
◇观音愿承担世上所有的痛苦和罪孽,耶稣为解救 整个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 复兴而活着。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而活着。
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 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 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 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理解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 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渴望爱情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崇 高 而 伟 大 的 情 怀

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和《永久的生命》PPT优选课件

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和《永久的生命》PPT优选课件

冰心:“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 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一九九七年九月,当她去世的噩耗传来,印度政府为她 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 街头,为她的离去流下哀伤的眼泪。
“深深的苦海”指人类生存环境充满苦难,“濒临绝 望”说明没有完全绝望,面对人生的苦难,虽然免不 了磕磕碰碰,免不了各种阻碍,但是在这三种激情的 支配下,作者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
(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含义:
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 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 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 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2、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总提人生追求
分述追求理由
总结表明态度
文章总体结构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我 (渴望)爱情
爱的结合能见到天堂


了解人类的心灵

什 (追求)知识 么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
为 它


饥饿中的孩子
活 (同情)苦难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3、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该年的诺贝尔 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 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文学 家
4、起草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 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成为保卫世界和 平的坚强战士——国际和平战士
思考:1、支配作者一生的是哪几种激情?
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 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情感脉落,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2.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体会和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脉落,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诵读古诗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导入新课这首诗写了一种白杨树。

大家看他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白,白的那样朴素;绿,绿的那样富有生机,催人奋进。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第一次看到白杨树时,就惊奇地叫了一声,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一篇散文《白杨礼赞》。

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白杨,礼赞白杨。

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茅盾 (198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921年曾与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虹》,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茅盾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于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目的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文学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作者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当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同时,他也看到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现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 墨客所歌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 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 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15 白杨礼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 2.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 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难点)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 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素养)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象征 1.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意义不是事 物本身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2.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部 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文章立 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表达象征意义之 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 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3.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想、 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白杨树
不平凡
外部形态
内在气质
精读细研 白杨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黄绿错综”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写其色彩 写其辽阔 写其平坦
生长在高原上:雄壮、伟大;倦怠、单调。
精读细研
读第3段,找出白杨外形的“不平凡”。
外形
品质
干 笔直 丈把高 无旁枝
枝 笔直 向上
靠拢
叶 宽大 片片向上 不斜生
皮 光滑 有晕圈 淡青色
精读细研
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 的不同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共56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共56张PPT)

黄的是土, 未开垦的荒地, 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 黄土高原的外壳
那就是白杨树,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2020/3/22
37
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
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 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 不平凡 ,接下来并不 说明道理,而是在第二自然段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 了白杨树的 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四自然段起 承上启下 作用,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赞美,第五段描绘了白杨树 的 外形 和性格 ,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第七、八 段把白杨树和 北方农民 联系起来,点明了主题,最后 第九段以斥责 楠木 赞美白杨树结尾。
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 白杨树的段落, 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 有哪些相似点。
直那 的是 干力 ,争 笔上 直游 的的 枝一 。种
树 , 笔














上 游





2020/3/22
人它 工的 似干 的通 ,常 一是 丈丈 以把 内高 绝, 无像 旁加 枝过 。
22
2020/3/22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 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 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 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研读语段:七八段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意志
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品质
思考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白杨礼赞》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白杨礼赞》课件

象征手法
现在,我们且从比较简单的例证中获得一般的理解,如五星红旗象征新中国, 星条旗象征美国。因为国家是一种理念,不是一般的感情,所以是象征,而不是 抒情。在本文中,白杨树直接转化为一种政治和军事的理念,而不仅仅是感情。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白杨是一种理念的象征,本文即使有某些抒情的成分,也是 从属性的。
所有上述的句子,都不是直接的陈述,不是肯定的语气。一连串的以“难道”为开头的反问 句中,“难道”是委婉格修辞,是对读者想象的尊重和启发,比起肯定句,更具肯定的情感。这 里的反问,兼具了委婉和坚定双重功能。
象征手法
《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什么? 明确:象征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是在感性描绘中隐含理念,思想。象征与比喻 不同。如果是比喻,就是把白杨作为本体,去比作另一种东西,如白杨像闪光的 宝剑,本体是白杨,喻体是宝剑,二者共存。而把白杨直接说成是哨兵,那就不 能叫做比喻,而叫做暗喻。暗喻如果表现一般的感情,那还只是暗喻;如果表现 的是一种比较深刻的理念、思想,那就变成了象征。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教师点拨:强化情感的力度,不是感性的描绘,而是再次直接赞美,并且设置悬 念,引起读者的疑问:“不平凡”究竟表现在哪里?)
整体感知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 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段: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 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 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 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 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 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知识点+学案一二三原文知识点第15课《白杨礼赞》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蚀》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二、故事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文学常识抒情散文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四、理解词义1.礼赞:表示尊敬和赞美。

2.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3.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同“无边无际”。

4.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砥,磨刀石,宽平的意思。

5.潜滋暗长:暗暗的生长,不知不觉地生长。

滋,生长。

6.恹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7.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8.不折不挠:折磨不了,压迫不倒,形容意志坚强,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服、退缩。

9.纵横决荡:纵横驰骋,横冲直扫,冲杀突击。

这里是指到处同敌人进行激烈战斗。

五、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3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3PPT)

新知讲解
精读文本
第7、8两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形而神,赋予 白杨树人的品格,并揭示其象征意义。
第7段中,作者先抑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 同。紧跟着,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 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至于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8段则通过主旨句直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随处可见,平凡的几乎让人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然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高度赞 美白杨树的品质, 今天就学习这篇文章。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提取关键句段,理清文章脉络。
2、品味语言,感受白杨树的外在特征和精神魅
力。
【教学重点】
3.学习象征写作手法,探究白杨树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新知讲解
主题探究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描写了白杨树的
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精神品质,赞扬 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并通过对白 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坚持到底的北方农民及其所具有的中 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课堂练习
下列各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的是(
A.无边无垠(yín) 和(hé)风
新知讲解
作家作品
【茅盾】 (1896—1981),作家,社 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桐乡人。
新知讲解
作家作品
【代表作】 长篇小说《虹》《子夜》;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B.坦荡如砥
倦怠(dài)
C.旁逸斜出
晕(yùn)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文本解读

《散文二篇》文本解读1.文题诠释(1)《永久的生命》:重点理解生命前的“永久”一修饰词,任何生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是永久的呢?指引学生品读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就能找到答案。

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作者以此为题,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 看到这个问题,我相信许多人都曾千百次地追问过自己,我们常常会在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回答。

那作者又为什么而活呢?此题,无疑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再次思索,揭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帮助读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2.主旨(1)《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文章开篇明旨: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虽然活得苦,但作者觉得活得值得,还乐意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这体现了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3.内容解读(1)《永久的生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文章开篇先谈过去的时间不可逆转,在时光里,人会慢慢丢掉很多东西,会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迹,任何人对此都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都非常可怜。

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句承上启下,一“却”字可见情感明显转折。

生命有限我们没有时间去悲观,我们应该看到整个人类生命的永恒。

以小草生命的卑微、柔弱为例,表达个体生命虽短暂,但群体生命却不息。

岁岁年年春风依旧,年年岁岁小草相似。

再用初生小牛犊的美好来意蕴生命的快乐、永恒。

春天,小牛犊在山坡上跳跳蹦蹦,炫耀遍身金黄的茸毛,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在适合小牛犊自在生长的环境中,一只充满活力的,稚嫩可爱的小牛犊诠释了生命不止地繁衍和快乐、美好。

通过小草、小牛犊生命的不朽与美好让我们深刻体会“生命总是在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随处预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课件

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后,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过去的岁月固然令人怀念,但不必惋惜。因为生命是没有
终点的,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它能 够创造新的生命,并快乐地生长着。生命是易逝的,消逝的 成为过去,永不再来;生命又是长久的,它会以新的姿态, 迎接新的生命的来临。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更富热情地去 工作、生活,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唱出对生命的赞歌。
开头两段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了论述。首先,通 过对生命在时间中消逝的种种自然现象,让人对作者的这种观点 感同身受。接着,进一步提出人们在过去了的时间面前的无能为 力,即“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当然在时间面前的这种无 奈感并没有让作者意志消沉,他旋即看到了生命积极的一面,即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类文欣赏
紫藤 叶全新 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开始思索。惜春
的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我喜欢“人间四月天”这样的 句子。因为闰月,今年春天来得迟,虽然是四月,阴历还
在二月,但不知为什么,这棵紫藤却开花了。
十五年前种下后,便年年盼它开花,一直盼到第五个 年头,已经有朋友说这是不是一棵公紫藤?一棵月季花确 实有公枝和母枝,但一棵花树也有公树和母树吗?我再一 次为这种简单的无知而困惑。是第五年春天将尽的时节吧, 在高大疏朗的花架上,紫藤已按照我为它设计的路线,或 者说按照阳光的引领,将它的身体不可思议地伸长,并生 出无数枝节,尽一切力量抓住它的机遇,抓住它在这块注 定了的土地上被种下了的命运,开始繁殖绵延。现在它已 是一位清淑的少女,抬头望去,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 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这心思终于以最美丽的姿态 出现了,它开花了!
2. (吉林中考,T23) 如何理解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 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含意?

八年级上册15 白杨礼赞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5 白杨礼赞人教版
运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赞扬白 杨树的内在气质。以“好女子”和“伟丈夫”作 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独特风格和个性,很自然地 由赞美树过渡到赞美人。
合作探究
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却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 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 好处?
A.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其傲然挺立的 形象。
拓展探究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 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 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 风。
“虽……却……”和“哪怕……却……” 两个句式将恶劣的环境与白杨树顽强的生命力作 对照,突出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为下文由 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精读细研
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大声朗读,体会两组句子 的不同效果。
改成陈述句: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
一株或一排白杨树,你不觉得它只是树。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也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
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和外部形态,赞扬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赞美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朴质、坚强、团结向 上的精神和意志,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之情。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作者寄托在白杨树上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 象征,对我们战胜强敌、发展复兴有不可磨灭的作 用。让我们做白杨树那样的人,在生活的舞台上演 绎自己的精彩吧。
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 神和意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白杨树生长环境不平凡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腾,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外在形态
干,笔直
(正直)
枝,靠拢
(团结)
叶,向上
(进取)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团结抗战,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励,写下了这篇热情充满的散文。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皮,光滑
(质朴)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顺着感情的脉络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给课文划分层次。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点明题旨,直抒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总起全文。第二部分(第2—4段):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情感由“单调”转向对白杨树“傲然”耸立的惊叹。第三部分(第5—6段):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其高大、挺直和丫枝集合的特点。第四部分(第7—8段):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行”,点明其象征意义。第五部分(第9段):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照,以“高声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说“屏”》的教学内容。该课程从屏风的字词知识入手,详细讲解了生字注音、多音字以及形近字的辨析。同时,还深入阐述了重要词语的释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课程还介绍了作者陈从周及其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背景知识。在理解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结构。重点探究部分则引导学生从屏风的作用、分类和设置三个方面深入了解有关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探讨作者在介绍屏风时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屏风使用不当的遗憾。最后,通过漫谈式的说明风格,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有关屏风的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