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脑梗死治疗讨论发言稿范文
![脑梗死治疗讨论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f05e8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e.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脑梗死的治疗问题。
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谈谈对脑梗死治疗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
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诊断。
早期治疗是指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以挽救脑组织。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综合治疗则是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梗死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
其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溶解血栓;神经保护剂如胞磷胆碱、神经节苷脂等,可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手段。
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溶栓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以最大限度地挽救脑组织。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瘤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瘤夹闭术等。
4.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最后,关于脑梗死治疗的注意事项,我总结以下几点:1.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脑梗死的认识。
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结合。
3.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18790c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f.png)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指南规范脑梗死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脑CT、MRI、颅内血管造影、脑电图、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
其中,脑CT和MRI 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用于确定梗死部位、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
颅内血管造影可用于明确病变的位置和程度,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可用于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血脂和血糖等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危险因素。
三、治疗原则: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恢复脑功能、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病变部位、病变程度、病变类型和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等因素。
四、预防措施: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预防等。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戒烟限酒等不良嗜好,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药物预防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
预防措施的实施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血液检查是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的重要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流变、血生化等。
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脑CT可以显示病灶的低密度、局部脑组织肿胀和致密动脉影等特征。
脑MRI能更早地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
DSA、MR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可以寻找脑血管病的血管方面的病因。
脑脊液检查一般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
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但在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
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脑梗死双抗治疗
![脑梗死双抗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f32b6f3c281e53a5902ff57.png)
脑梗死双抗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双抗治疗,是近年来大家经常使用,但常常滥用的一个治疗方案。
2021年AHA/ASA美国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指南中,第64页对双抗的适应症做出了如下的推荐:
•发病早期应用,最好发病在12-24内,最多不少超过7天。
•对象是非心源性的小卒中(NIHSS≤3)或高风险TIA (ABCD2评分≥4)。
•双抗的时间是21-90天。
急性脑梗死或者TIA患者的双抗治疗,一直是神经科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是,目前双抗有滥用的趋势。
对于脑血管病,双抗和单抗治疗疗效对比的临床研究由来已久,既往没有遵循上述三个原则的研究均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领域,得到理想结果的研究有CHANCE研究、POINT研究、THALES研究,这些成功的研究在患者的选择中,都遵循了非心源性小卒中、早期、短程的双抗原则。
所以,无论你周围的人,使用双抗多么的泛滥。
始终要明白,双抗治疗的最佳策略和适宜人群一定是:非心源性的小卒中或高风险TIA、早期、短时间应用。
为此,2021年AHA/ASA美国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指南还专门
对非心源性卒中和TIA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做了一个流程图,具体如下,点击图片可以查看大图:
在2021年AHA/ASA美国脑梗死和TIA二级预防指南发布的同期,AHA/ASA还专门汇总了脑梗死和TIA双抗和单抗治疗的现有证据,同期发表了双抗与单抗对比的系统回顾。
该系统回顾的结论再次强调:
对于小卒中或高风险TIA患者,在发病后早期应用,且治疗时间小于90天,双抗比单抗更为有效。
然而,如果治疗时间延长,发病后晚期应用,双抗不比单抗更为有效,且增加了出血风险。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治疗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23527563b3567ec102d8a8f.png)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治疗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
但大面积脑梗死往往占位效应明显,引起颅内压增高、小脑幕切迹疝甚至生命危险,单纯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果断的开颅减压,往往能更有效的抢救生命。
作者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成功抢救9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脑疝患者,其中2例非功能区脑梗死同时行梗死灶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41~68岁(平均56岁);7例有高血压病史,其余2例外伤引起。
头颅ct检查:梗死面积直径均>4.0cm。
2例为大脑半球梗死,4例梗死面积大于2/3半球面积,3例梗死面积大于1/2半球面积,保守治疗3d内意识恶化昏迷,单侧瞳孔散大,由神经内科转入本科手术治疗。
其中2例外伤患者梗死灶内可见出血。
手术距瞳孔散大时间2~6h,术前均有偏瘫。
术前头颅ct检查:中线移位≥1.5cm 4例,<1.5cm ≥1cm 8例;2例合并出血。
1.2 手术方法:行病侧额颞顶去大骨瓣开颅减压术,骨瓣范围包括额、颞、顶;咬平前、中颅窝底,骨窗大小约12cm×14cm;颞肌严密止血,沿蝶骨嵴方向先弧形后放射状剪开硬膜;缝吊硬膜,合并出血给予电凝止血或切除出血病灶;保留基底血管,将肌瓣直接贴敷在缺血脑组织表面,并与硬膜做简单对缝固定后放置引流管后关颅。
术后icu 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控制血压、脱水、利尿、神经营养、高压氧等治疗。
行气管切开3例,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
2 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瞳孔立即恢复正常、意识障碍程度改善7例;并发肺炎5例,气管切开3例。
随访6个月后患肢肌力恢复到ⅱ~ⅲ级5例例;运动性失语2例。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良好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
3 讨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肯定,其机制主要与解除脑干受压移位有关,同时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侧支循环形成再灌注,减少梗死面积。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a887235901020207409c68.png)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1 发病1-24小时或48小时阶段治疗:(1)3-6小时内适合溶栓治疗,可用尿激酶链激酶,t-Pa以及其它溶栓药物进行动脉或静脉溶栓治疗,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就国内情况,此项治疗在研究探索阶段,不宜广为应用,只能在有充分条件,以科研为主进行多中心临床试验治疗,取得经验后再推广使用。
(2)发病后1-48小时,不用溶栓治疗者,对各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依不同病情选用不同药物治疗。
诸如脑血栓形成可用丹参、川芎嗪加入生理盐水或706代血浆治疗,不用葡萄糖注射液,或蛇毒制剂克栓毒和降纤酶等。
也可选用抗凝剂治疗和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等。
(3)发病后12小时内或24小时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注射液,可用706代血浆,林格氏液加ATP 辅酶A、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加重酸中毒和加重脑损害。
(4)在上述急性期治疗的同时应加用钙离子拮抗剂,阻止Ca内流,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依血压情况选用尼莫的平,尼卡的平、氟桂嗪和肉桂嗪等。
(5)同时亦应加用自由基清除剂,神经细胞赋活剂,保护半暗带以减少神经细胞死亡。
可用维生素C、E、甘露醇、地塞米松等。
(6)可试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拮抗剂、抑制性氨基酸递质γ-氨基丁酸的增强剂。
辅酶Q10,维生素C、E及硫酸镁等。
(7)加强护理,注意病人体温和并发症,肺炎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适当降温和消炎,降低白细胞等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8)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容量,慎用或降血压药物,慎用或禁用血管扩张剂,可用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苷等。
(9)急重症脑梗塞可提早应用,脱水,降颅内压药,甘露醇,速尿、果糖甘油盐水、地塞米松等。
重症伴有脑疝或小脑大面积梗塞宜外科治疗。
2、3-14天阶段治疗(1)2-3天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是脑保护重要措施,应用甘露醇、速尿、果糖甘油盐水等,如有脑疝或小脑大面积梗塞则外科治疗为宜。
(2)继续应用第一阶段用药(4)、(5)、(6)等项并可依病情调整用药。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5e6dcb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7.png)
脑梗死临床途径(县级医院)一、脑梗死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脑梗死(063)。
(二)诊疗根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体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证明颅内无出血变化。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防止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畅通,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予以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减少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用降颅压方法,药品可选用 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予以物理和药品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 3-6 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途径原则住院日为 8-14 天。
(五)进入途径原则。
1.第一诊疗必须符合 10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含有其它疾病诊疗,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解决也不影响第一诊疗的临床途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途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2 )肝肾功效、电解质、血糖、凝血功效;( 3 )头颅、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状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血脂、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头颅。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品: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品:收缩压不不大于180 或舒张压不不大于110 时,可选用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等3.抗菌药品:按照《抗菌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85 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品。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实验成果调节抗菌药品。
4.溶栓治疗:尿激酶等。
5.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肝素等。
脑梗死治疗方案
![脑梗死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b11a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a.png)
一、概述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性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早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损伤,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早期救治(1)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脑梗死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循环。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尿激酶等。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 神经保护治疗(1)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以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时的细胞损伤,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
(2)自由基清除剂:自由基清除剂可以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常用药物有维生素E、维生素C等。
3. 脑水肿治疗(1)甘露醇:甘露醇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减轻脑水肿,常用剂量为0.25~0.5g/kg,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
(2)呋塞米:呋塞米可以增加尿量,减轻脑水肿,常用剂量为20~40mg,静脉注射。
4. 脑保护治疗(1)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常用药物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等。
(2)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受损的脑组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
5. 支持治疗(1)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2)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6. 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通过按摩、牵引、理疗等方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轻肌肉萎缩。
(2)作业治疗: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3)言语治疗:针对言语障碍患者,进行言语康复训练。
三、治疗方案调整1.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如病情恶化,可增加溶栓治疗剂量或改用其他溶栓药物。
简述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
![简述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ae7336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9.png)
简述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一、脑梗死的中医认识二、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1.气虚血瘀证2.肝阳上亢证3.痰湿阻络证4.阴虚阳亢证5.脉络瘀阻证三、脑梗死的中医治疗原则四、脑梗死的预防与调理正文:一、脑梗死的中医认识脑梗死是中风的一种,中医将其归于“中风病”范畴。
中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老体衰、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
其基本病机为气血失调、脑脉闭阻,导致脑髓失养、神明失司。
二、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1.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气短乏力,面色苍白。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2.肝阳上亢证症状: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3.痰湿阻络证症状:肢体麻木,胸闷头晕,舌体胖大,苔腻脉滑。
治法:祛痰化湿,通络活血。
方剂: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阴虚阳亢证症状: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秘口干。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剂:知柏地黄汤加减。
5.脉络瘀阻证症状:肌肤瘀斑,肢体疼痛,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脑梗死的中医治疗原则1.急性期:以熄风清热、豁痰开窍为主,兼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恢复期: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活血通络为主,兼以熄风潜阳、化痰祛湿。
3.后遗症期: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活血通络为主,兼以熄风止痛、化痰清热。
四、脑梗死的预防与调理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食物。
3.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总之,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患者在就诊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45b50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3.png)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引发脑梗塞。
脑梗塞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恢复脑部血液供应,阻止进一步的神经损伤,并降低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脑梗塞治疗的原则:1.快速诊断和治疗:脑梗塞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间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一旦怀疑患有脑梗塞,医生应当迅速进行临床评估和诊断,包括对病史、症状和体征的了解。
对于确诊的脑梗塞,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恢复脑血流和减少损伤。
2.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脑梗塞治疗方法之一、溶栓药物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从而减少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
溶栓治疗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通常为发病后3-4.5小时内。
对于合适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并减少残疾和死亡的风险。
3.抗血小板治疗:脑梗塞后出现的血小板聚集是导致血栓形成和再梗塞的主要机制之一、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
对于绝大多数脑梗塞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是常规的治疗措施之一,并建议长期使用。
4.抗凝治疗:对于病因明确为动脉栓塞的脑梗塞患者,如房颤引起的脑梗塞,抗凝治疗可用于预防再次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然而,抗凝治疗需要权衡风险和益处,并且可能存在出血的风险。
5.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梗塞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可以减少脑出血和再度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急性期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快速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以降低血压。
对于长期管理,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如ACEI和ARB是常用的治疗措施。
6.预防并发症:脑梗塞治疗过程中,预防并发症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7.康复治疗: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74d9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30.png)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
脑梗死的双抗标准通常指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目的是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和改善预后。
以下是关于脑梗死双抗标准的一些建议:
1. 药物选择:常用的双抗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2. 用药时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常在发病后24小时内开始双抗治疗。
这是因为脑梗死发生后,血小板会在梗死区域聚集,形成血栓,导致梗死面积扩大。
尽早开始双抗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
3. 持续时间:双抗治疗的持续时间因患者情况而异。
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患者,双抗治疗应持续数周至数月,然后逐渐过渡到单抗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如存在高危因素或梗死面积较大时,双抗治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4. 监测和调整:在双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双抗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脑梗死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接受双抗治疗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了解治疗方案、风险和预期效果。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
![脑梗塞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9228195cc22bcd126ff0ce7.png)
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①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②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
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
④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
⑤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
⑥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
⑦其他:发病后12h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重酸中毒和脑损害。
2.急性期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的护理。
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
另外,大多数患者、患者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患者的饮食。
由于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
3.脑水肿的治疗(1)甘露醇: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
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脱水剂之一。
脑梗死范围大或伴有出血时,常有病灶周围的脑水肿,近年来发现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依病情选用20%的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每6~8小时1次,静滴的速度要快,最好是静脉推注,要求在15~30min内注完250ml 20%的甘露醇,太慢起不到降颅压的作用。
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00ml/d以下,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在750ml/d以下,并分4~6次给药。
一般应用3~5天后应减少剂量,使用时间以7~10天为宜。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20405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a.png)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和处理措施根据病因,脑梗死可分为5型(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小动脉闭塞型(SAO)、心源性栓塞型(CE)、其它明确病因型(OC)以及不明原因型(UND)。
而根据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内神经元、胶质细胞的损伤。
为此,对于脑梗急性期治疗,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挽救缺血半暗带,避免或减轻原发性脑损伤。
“时间就是大脑”,对于有指正的患者,应力争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
具体治疗和处理措施有:一、一般处理包括吸氧和同期支持、心脏检测、体温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监测及营养支持等。
其中血压、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慎重、适度的原则。
在脑梗发病24小时内降压一般不应超过原有血压水平的15%,血糖水平建议控制在7.7-10mmol/L,避免引起血压、血糖急剧下降。
二、特异性治疗包括改善脑血液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扩容、改善脑循环等方法)、他汀及神经保护等。
1、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措施。
rt-PA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
现认为有效抢救缺血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小时内或6.0小时内。
2、血管内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等,在此不赘述。
3、抗血小板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大型试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试验(CAST)和国际卒中试验(IST)]研究了脑卒中后48小时内口服阿司匹林的疗效,结果显示,阿司匹林能显著降低随访期末的死亡或残疾率,减少复发,仅轻度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CHANCE研究证实早期(发病后24小时内)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21天可减少轻型脑卒中(NIHSS≤3)患者90天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
因此,对于未行的急性期患者应在48小时内之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00/d)。
如果发病24小时内,患者NIHSS≤3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4天以预防卒中的早期复发。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6c79c94431b90d6d85c74a.png)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1、1.2、保持安静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以后根据病情逐渐恢复活动。
当患者烦躁不安或频繁抽搐时,应适当给予镇静治疗。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重症监护。
1.2、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脑梗死患者还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甚至出现误吸呕吐物的情况发生,所以要适当的改变头的位置,来帮助患者呼吸正常。
对于严重呼吸苦难者,应尽早采用气管切开术,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是应充分考虑到气管切开后并发症。
1.3、保持充分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对于昏迷患者病后24一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者,应进行鼻饲,保证足够的热量。
适当的补充电解质,静脉补液遵循“量出为人”的原则。
在急性期禁止静脉输注高糖,以免加重脑损害。
1.4、防治原伴发病脑梗死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脏器疾病,在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其他原伴发病的治疗,并考虑到两者治疗上的相互影响。
2、脑梗死是什么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3、脑梗死的病理病因脑血管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根据常规把脑血管病按病因分类分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却未发生脑血管病,而一些不具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发生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和不良嗜好等。
1、葡萄汁、芹菜汁各1份,温开水服用,每天2-3次。
20天为一疗程。
使用于中风、高血压病人。
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方法多
![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方法多](https://img.taocdn.com/s3/m/4e80d0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8.png)
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方法多张皓楠,李静雯 (河北省香河县中医医院,河北香河 065400)急性脑梗塞属于一种脑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者循环障碍引起的脑部缺血和缺氧。
往往起病比较急,没有前期症状,有个别患者可能会有头晕头痛和肢体无力等症状。
中医对急性脑梗塞有着独特见解,归属于“中风”范畴。
与单一的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有多种方法。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方法。
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原则在说中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西医对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见解。
在西医上,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分类抗栓治疗及保护神经等。
其中,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通常在脑梗发生后3~6 h内进行效果会较好,对错过最佳溶栓窗口期的患者应及早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如果上述治疗方法没有明显疗效,或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有脑疝的风险,一般需进行外科治疗,如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我们都知道,西药对肝肾、消化道及神经系统有一定副作用,如阿司匹林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就没有最初服用时的效果,很多服用阿司匹林的脑梗塞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西药抗药性在“作祟”。
脑梗塞的病因非常复杂,西药的药理作用只能针对一个环节进行防治,做不到多个环节的治疗,所以最终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对病因持续治疗,作用效果持久,且能够对多方面病因同时有效;(2)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通过总结一系列经验,如炮制、药物配伍禁忌、证候禁忌、服药饮食禁忌等,最大程度减弱药物的毒副作用,进一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抗药性和依从性,保持药效的稳定;(3)口服用药的剂型、剂量科学,易于药力吸收,不会对身体造成大剂量的负担。
中医辨证施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塞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疗原则应以镇肝熄风、滋阴潜阳44为主。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5d8f26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1.png)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附件2 深圳市中医院脑病科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规范一、医疗流程(一)、神经科医生初步检查临床初步确认脑卒中,送往急诊CT,示未见脑出血,进行溶栓适应症及禁忌症表格得填写。
如患者家属有溶栓意愿,通知护理人员准备溶栓,启动溶栓流程。
(二)、急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肾功、凝血功能、D-二聚体,行心电图检查,进行NIHSS评分、HAT评分、格拉斯哥评分。
(三)、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或家属了解溶栓治疗就是目前唯一有效得急性期治疗药物,就是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得标准治疗。
每治疗100例约32例获益,3例出现出血,或溶栓治疗使患者获益得可能就是受害得可能得10倍,但单个个体溶栓治疗得获益尚不能准确得预测。
治疗越早,利弊比越好,要求患者家属尽快做出决定(每分钟死亡190万个神经元细胞)。
(四)、让患者家属签署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
如患者或家属拒绝溶栓,签署拒绝溶栓协议书。
(五)、根据患者体重算出阿替普酶剂量,按照0、9mg/Kg计算。
(六)、核对患者所有检查及化验报告、确认血压值、血糖值就是否适合溶栓。
若血糖高,静脉应用胰岛素尽快将血糖水平控制在8mmol/L以下。
溶栓过程中或溶栓后——维持血压低于180/105mmHg。
如果发现2次或持续性收缩压大于185 mmHg或舒张压大于大于110 mmHg (血压检查间隔至少10分钟),则给予乌拉地尔25mg缓慢静注。
如果血压仍大于185/110 mmHg,可重复给药(至少间隔5分钟)。
最大总剂量不超过50mg。
在静脉注射后,为维持其降压效果,可持续静脉点滴。
液体按以下方法配置:通常将250mg乌拉地尔加入静脉输液中,如用输液泵,将20ml注射液(=100mg乌拉地尔)加入输液泵中,再稀释至50ml。
静脉输液得最大药物浓度就是4mg/ml 乌拉地尔,输液速度根据患者得血压酌情调整。
初始输液速度可达2mg/分,维持给药速度为9mg/小时。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bb6753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9.png)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健康教育一、概述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治疗原则缺血性脑卒中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扩血管、抗凝、血液稀释疗法及扩容治疗等。
脑动脉完全闭塞者,在2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一颅内动脉吻合术等,以改善病变区的血供情况。
三、术前指导1、术前一天颅内血管搭桥患者需剃头,颈内动脉血管剥脱术患者颈部需备皮,介入手术前行双侧腹股沟备皮,清洁会阴区。
2、术前禁食水8小时。
3、术前一天晚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地西泮片四、术后指导1、心电监护期间不可自行调节,如有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电极片及导线脱落监护仪报警,及时告知护士。
2、术后遵医嘱吸氧,吸氧时切勿自行调节氧气流量,室内严禁明火及放置易燃物品。
3、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未缝合者,拔出动脉鞘后,穿刺部位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穿刺肢体制动24小时,穿刺侧膝盖不能弯曲。
伤口缝合者,制动8小时,8小时后可在床上自由活动,禁止下床。
4、伤口加压:伤口处沙袋加压2~4小时后可自行取下。
5、伤口敷料:常规术后24小时拆绷带,绷带拆除后2 天内禁止洗澡,防止感染。
6、缓解疼痛:术后给予使用镇痛泵。
7、自我观察:若出现肢体活动力减弱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8、引流管: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反折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
9、饮食:术后6小时后可进流食,术后第二天起可进半流食及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为宜,若进食时发生呛咳或呕吐时需禁食水。
五、出院指导1、遵医嘱服药,服药期间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坚持服药,包括抑制血小板凝集药、降血压药、降血脂药等。
2、以低盐、低脂饮食为宜,多食高纤维素食物,如粗粮、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
![急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dad6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b.png)
急性脑初中试题及答案1. 急性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是:A. 脑血栓形成B. 脑出血C. 脑肿瘤D. 脑炎答案:A2.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A. 突发性头痛B. 意识障碍C. 肢体无力D. 所有选项答案:D3.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A. 抗感染治疗B. 抗凝治疗C. 降低颅内压D. 以上都不是答案:B4.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 鼓励患者自行进食B. 给予流质饮食C. 立即进行气管切开D. 观察患者反应答案:B5. 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康复训练包括:A. 物理治疗B. 语言治疗C. 职业治疗D. 所有选项答案:D6.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高血压时,应采取的措施是:A. 立即给予降压药物B. 观察血压变化C. 限制盐分摄入D. 以上都是答案:D7.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包括:A. 定期复查血压B. 合理饮食C. 适度运动D. 所有选项答案:D8.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护理人员应:A. 避免与患者交流B.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C.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D. 忽视患者的情绪变化答案:C9. 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复发的措施包括:A. 控制高血压B. 控制糖尿病C. 戒烟戒酒D. 所有选项答案:D10.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语言障碍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 鼓励患者多说话B. 进行语言康复训练C. 避免与患者交流D. 等待患者自行恢复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卒中单元
1.定义 2.推荐意见
Ⅲ.卒中单元
1.定义
2.推荐意见
是组织化管理住院脑卒 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 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 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 肢体康复、语言训练、 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 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 系统。
Ⅲ.卒中单元
1.定义
2.推荐意见
收治脑卒中患者的医院应尽 可能建立卒中单元,所有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 尽可能收住卒中单元(Ⅰ级 推荐、A级证据)或神经内 科病房(Ⅱ级推荐)接受治 疗。
1.一侧肢体(伴或不 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 角歪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 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 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 疼、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Ⅰ.院前急救
1.院前卒中的识别
2.现场处理及运送
3.推荐意见
当前国际广泛使用 TOAST病因分型: 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2.心源性栓塞型 3.小动脉闭塞型 4.其他明确病因型 5.不明原因型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
1.是否为脑卒中?排除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1)6毒)理诊学断检流查程;2)血液酒精
水 平推;荐3意)妊见娠实验;4)动脉血 气分析;5)腰穿;6)脑电图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缺疗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1.急性起病;
1.评估和诊断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1)病史和体征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 时以上;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4查.脑CT或MRI排除出血
脏病变处理、血压 和体温调控。
3.推荐意见
需紧急处理的情况:
颅内压增高、严重
血压异常、血糖异
常和体温异常、癫
痫等。
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1.诊断 2.处理
3.推荐意见
对疑似脑卒中的患者 进行快速诊断,尽可 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 分钟内完成脑CT等评 估,并做出治疗决定 (Ⅰ级推荐)。
推荐意见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
查: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平扫脑CT或MRI 2.生化全套 3.心电图、心肌缺血 标志物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4.血常规
4)诊断 必 要5)时病可因选分择型的检查:
5.凝血四项 6.血氧饱和度 7.胸部X线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 死病灶。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4)诊断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Ⅰ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A级最高,D级最低)
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 或系统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 RCT;
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C级:未随机对照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实验,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
现的时间最为重要。其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 进展特征,心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用药史、偏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头痛、痫性发作、感染、 创伤及妊娠史等。
4)诊断 5)病因分型
一般体格检查:评估气 道、循环、呼吸等。
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1.诊断 2.处理 3.推荐意见
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1.诊断
2.处理 3.推荐意见
病史采集:
1.症状开始时间 2.近期患病史 3.既往病史 4.近期用药史 体格检查:
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密切监护生命基本
1.诊断
功能,如气道和呼 吸、心脏监测、心
2.处理
6)诊断流程
神经系统体检:
推荐意见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1.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
1.评估和诊断
2)多模式CT
1)病史和体征
3)标准MRI 4)多模式MRI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4)诊断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2.血管病变检查: 1)颈动脉双功超声 2)MRA 3)CTA 4)DSA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一.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 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 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4早,即: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 发。
推荐强度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2.一般处理 3.特异性治疗 4.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2.一般处理 3.特异性治疗 4.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
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1.评估和诊断 1)病史和体征 2)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3)实验室及影像检查选择 4)诊断 5)病因分型 6)诊断流程 推荐意见
1.处理气道、呼吸和 循环问题;
2.心脏观察; 3.建立静脉通道; 4.吸氧; 5.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1.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2.过度降低血压; 3.大量静脉输液。
Ⅰ.院前急救
1.院前卒中的识别 2.现场处理及运送
3.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 疑似卒中的患者,应 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 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 有条件的医院(Ⅰ级 推荐)。
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内容
1.院前急救 2.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3.卒中单元 4.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Ⅰ.院前急救
1.院前卒中的识别 2.现场处理及运送 3.推荐意见
Ⅰ.院前急救
1.院前卒中的识别
2.现场处理及运送 3.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