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2)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含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含答案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

解决动点问题,关键要抓住动点,我们要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攻破题局,求出未知数等等。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

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尽量用x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

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数轴上动点问题数轴上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大家对这类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问题引入: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考点】数轴;比较线段的长短.【专题】数形结合.【分析】(1)由于OA=OB,可得点B所对应的数是点A所对应的数的相反数;(2)先求出AB的距离,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解;(3)先求出AC的距离,得到点C所对应的数,由KC=KA,得到点K所对应的数.【解答】解:(1)∵OA=OB,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B所对应的数是1;(2)[1﹣(1)]÷3=3÷3=1.故该点的运动速度每秒为1.(3)1×9=9,9÷2=4.5,∴点C所对应的数为﹣1+9=7,点K所对应的数为﹣1+4.5=3.故点C所对应的数为7,点K所对应的数为3.【点评】考查了数轴和路程问题,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本题虽有几题,但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练习:1.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恰好相等?例题精讲: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种问题的剖析,不如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侧的数减去左侧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
间的距离 = 右侧点表示的数-左侧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因为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所以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
b 个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行程就能够直接获得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
单位后表示的数为 a - b ;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

3.数轴是数形联合的产物,剖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联合图形进行剖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
段的和差关系。

三点,分别代表-24 ,- 10 ,10 ,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 A 、 C 两点同时相向例 1 .已知数轴上有 A 、 B、 C
而行,甲的速度为 4 个单位 / 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 的距离和为40 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 6 个单位/ 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
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 A 、B、C 的距离和为 40 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可以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
出相遇点;若不可以,请说明原因。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初一数轴动点问题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初一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这可真是让好多小伙伴又爱又恨呐!数轴动点问题啊,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数轴上窜来窜去,把咱搞得晕头转向。

不过别怕,咱有办法对付它!首先啊,咱得时刻牢记那个数轴,就像孙悟空有了金箍棒,这可是咱的宝贝武器。

把数轴上的点啊,线段啊啥的都在脑子里过一遍,这样咱心里就有底啦。

然后呢,对付动点,咱得跟它拼速度!仔细盯着它跑,看看它咋跑的,速度多少,可别让它跑丢咯。

一旦掌握了它的运动规律,咱就成功了一大半啦!再就是,多画画图,别怕麻烦。

咱就把那动点的轨迹在纸上给它画出来,就像给它拍照片一样,让它无处可逃!嘿,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啦。

还有啊,设未知数也很重要哦!把咱不知道的都用个字母表示出来,这样就能建立起各种等式关系啦。

就好比是给这个小精灵套上了一个枷锁,让它乖乖听话。

有时候啊,这个动点就跟那捉迷藏似的,藏得可深了。

但是咱别慌,静下心来慢慢找。

把条件一个一个都利用起来,一点点抽丝剥茧,总能找到它的。

咱也得小心陷阱哦,别一不小心掉进了出题老师挖的坑里面啦。

多检查检查,看看自己是不是掉进坑里啦,如果发现不对劲,赶紧爬出来,可别越陷越深哦。

说起来,我刚开始学数轴动点问题的时候啊,也是被它搞得焦头烂额。

那动点跑得比我脑子转得还快,简直要把我逼疯啦!但是咱不能放弃呀,我就死磕,一道道题做过去,慢慢就找到感觉啦。

总之呢,初一数轴动点问题虽然有点难搞,但是只要咱有耐心,有技巧,就一定能把它拿下!加油吧小伙伴们,相信你们可以搞定这个调皮的小精灵!让我们一起在数轴的世界里畅游,把那些动点都收服啦!。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一、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1. 用字母表示动点。

- 在数轴上,设动点表示的数为x,如果已知动点的运动速度v和运动时间t,则经过t时间后,动点表示的数为初始位置加上运动的距离。

如果向左运动,距离为-vt;如果向右运动,距离为vt。

2. 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 数轴上两点A、B,若A表示的数为a,B表示的数为b,则AB=| a - b|。

3. 分析运动过程中的等量关系。

- 例如相遇问题,两个动点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点间的初始距离;追及问题,快的动点比慢的动点多运动的路程等于两点间的初始距离。

二、题目及解析。

1. 已知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5,B点表示的数为3,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 求t秒后点P表示的数。

- 解:点P从A点出发,A点表示的数为-5,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经过t秒后,运动的距离为2t,所以点P表示的数为-5 + 2t。

- 求t秒后点Q表示的数。

- 解:点Q从B点出发,B点表示的数为3,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经过t秒后,运动的距离为-t,所以点Q表示的数为3-t。

- 求t秒后PQ的距离。

- 解: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5 + 2t,点Q表示的数为3 - t,则PQ=|(-5 +2t)-(3 - t)|=|-5 + 2t - 3+t|=|3t - 8|。

2. 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3,点C在点A右侧,且AC = 5。

点M从A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点N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 求点C表示的数。

- 解:因为点A表示的数为1,AC = 5,且C在A右侧,所以点C表示的数为1+5 = 6。

- 求t秒后点M表示的数。

- 解:点M从A点出发,A点表示的数为1,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经过t秒后,运动的距离为t,所以点M表示的数为1+t。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数轴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其解题过程需要运用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数轴的基本概念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用数值表示,通常以0点为起点,向右为正方向,向左为负方向。

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我们需要了解数轴上的几个重要概念:1. 点:数轴上的任意一个位置都可以称为一个点,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2. 线段:数轴上两个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线段,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D等。

3. 方向:数轴上从左到右的方向称为正方向,从右到左的方向称为负方向。

4. 距离:数轴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它们在数轴上的距离。

例如,在数轴上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就是AB线段的长度。

二、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1. 确定起点和终点数轴动点问题通常是要求在数轴上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起点和终点。

确定起点和终点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解决问题。

2. 确定运动方向在确定起点和终点后,我们需要确定运动方向。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来确定运动方向。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说明运动方向,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运动方向。

3. 分析运动路径在确定起点、终点和运动方向后,我们需要分析运动路径。

运动路径通常是沿着数轴上的线段进行的,因此我们需要确定数轴上的哪些点是运动路径上的点。

在分析运动路径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运动中可能出现的转弯等情况。

4. 计算运动距离在确定起点、终点、运动方向和运动路径后,我们就可以计算运动距离了。

运动距离就是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线段长度来得出。

三、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1. 画图解题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和推理。

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问题,确定起点、终点、运动方向和运动路径等。

画图时,我们可以使用纸笔或数轴工具等,以便更好地展示问题。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月朔数教数轴上动面问题解题本领之阳早格格创做
数轴上的动面问题离没有启数轴上二面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月朔年级教死对于那类问题的分解,无妨先精确以下几个问题:1.数轴上二面间的距离,即为那二面所对于应的坐标好的千万于值,也即用左边的数减来左边的数的好.即数轴上二面间的距离=左边面表示的数-左边面表示的数.
2.面正在数轴上疏通时,由于数轴背左的目标为正目标,果此背左疏通的速度瞅做正速度,而背做疏通的速度瞅做背速度.那样正在起面的前提上加上面的疏通路途便不妨曲交得到疏通后面的坐标.即一个面表示的数为a,背左疏通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背左疏通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分离的产品,分解数轴上面的疏通要分离图形举止分解,面正在数轴上疏通产死的路径可瞅做数轴上线段的战好闭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面,分别代表-24,-10,10,二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二面共时相背而止,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几秒后,甲到A、B、C的距离战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二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二面共时相背而止,问甲、乙正在数轴上的哪个面相逢?
⑶正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战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正在数轴上相逢吗?若能,供出相逢面;若没有克没有及,请证明缘由.。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动点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在七年级数学中是一个相对较难的部分,但掌握了一些技巧后,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理解题意:首先,要确保完全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应该重新阅读题目,或者请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2. 设定变量和方程:对于涉及动点的问题,通常需要设定一些变量来表示动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题目描述,建立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

3. 数形结合: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图形或图表,这样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4. 找出关键点: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找出关键点(如速度、时间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关键点可以帮助确定动点的移动路径和方向。

5.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题目的描述和已知条件,建立数学模型。

这可能涉及到代数、几何等知识。

6. 求解方程:一旦建立了数学模型,就可以开始求解方程了。

这可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计算,所以需要细心和耐心。

7. 检查结果:最后,检查结果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如果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需要重新检查解题过程。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更有效地解决七年级数学中的动点问题。

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巧。

初一数学培优专题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培优专题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培优专题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

抓住动点,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求出未知数等等。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

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尽量用x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

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①数轴上动点问题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是数形结合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题精讲: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⑵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实用文档之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实用文档之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实用文档之"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
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 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数轴动点问题知识点及四大考法完整版 (2)

数轴动点问题知识点及四大考法完整版 (2)

1、 动点三要素:① 起点:最初的位置② 方向:向右就加,向左就减③ 速度:=×速度时间运动距离位置公式:=±×位起点速度置时间例如: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沿数轴向右开始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则t 秒后A 点对应的数为?解答:12t +练1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沿数轴向左开始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则t 秒后A 点对应的数为______练2点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沿数轴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则t 秒后A 点对应的数为______2、距离表示:距离右左①相对位置确定:=−②相对位置不确定:=距离右左左右=−−例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3,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解答:312例2: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1,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x,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x−解答:1练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4,则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练2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b,则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3、 中点公式:已知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 ,则A 、B 的中点M 对应的数为2m a b +=中点公式进阶:已知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A 、B 的中点M 对应的数为m ,则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b a m =−例1:点A 为3,点B 为7−,则A 、B 的中点是多少?解答:()3227+−=−3、 中点公式:已知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 ,则A 、B 的中点M 对应的数为2m a b += 中点公式进阶:已知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A 、B 的中点M 对应的数为m ,则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b a m =− 练1点A 为10−,点B 为6,则A 、B 中点对应数为____ 练2点A 为10−,A 、B 中点为2,则点B 对应数为____考法1:相遇问题、相遇时,t是多少?相遇时P对应的数为多少?P Q考法2:距离问题当t为何值时,PQ之间的距离为6?考法3:定值问题若Q点运动方向改为向右,那么在运动过程中,PQ PA−是否为定值?考法4:中点问题若P Q、出发的同时,点M从原点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3个单位每秒,则t为何值时,P Q M、、中,任意一点是其余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考法1:相遇问题P Q、相遇,t是多少?相遇时P对应的数为多少?分析:相遇表示同一时间到达同一位置,分别表示P、Q 位置,利用位置相等建方程即可解析:t秒后,点P位置为2t+,点Q位置为102t−P、Q相遇,则1202t t=+−解之得:83 t=248313+=,故相遇时,P点对应的数为143练习若P点运动方向改为向左,那么P Q、相遇时,t是多少?相遇时P对应的数为多少?考法2:距离问题当t为何值时,PQ之间的距离为6?分析:分别表示P、Q位置,再表示距离建方程,需注意的是P、Q相对位置不确定,故需加绝对值解析:t秒后,点P位置为2t+,点Q位置为102t−则()810223P ttQ t+=−−=−令386t−=,解之得:21433 t=或故21433t=或时,PQ之间的距离为6练习当t为何值时,PQ之间的距离为2?考法3:定值问题若Q点运动方向改为向右,那么在运动过程中,PQ PA−是否为定值?分析:分别表示PQ、P A的距离,再代入PQ PA−计算,看结果是否为定值即可,本题相对位置确定,故表示位置时,无需加绝对值解析:t秒后,点P为2t+,点Q为102t+,点A为2则()()++t t=−=+,22t10PQ t228=−=tPA+则88PQ PA t t−=+−=故PQ PA−为定值练习Q点运动方向仍为向右,BQ的中点记为M,则PM的长是否为定值?考法4:中点问题P Q 、出发同时,M 从原点出发,向右运动,速度为3个单位每秒,t 为何值时,P Q M 、、中任意一点是其余两点中点?分析:分别表示P 、Q 、M 的位置,再分三类讨论,每一类根据中点公式列方程即可解析:t 秒后,点P 为2t +,点Q 为102t −,点M 为3t①若P 为QM 中点,则310222t t t +=+−,6t = ②若Q 为PM 中点,则221230t t t +−+=,94t = ③若M 为PQ 中点,则232102t t t +=+−,127t = 练习考法4中,点P 方向改为向左,其余条件和问题均不变,则t 为何值?。

动点问题初一压轴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压轴题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初一压轴题解题技巧动点型问题关键是动中求静,仔细阅读题干在多个条件中提取关键信息。

数学思想是分类思想,将提取出的关键信息加以整理分类。

数形结合思想及转化思想,将关键信息的数字与图形相结合,使数学问题一目了然。

将上述各思想融会贯通即可有效解决初中动点问题。

线段动点问题也是有四大类型题目,我们只要把这些题目掌握,做压轴大题也能拿分。

解决线段动点一般需要注意:1.要找清楚点在点段上可能存在的位置2.通常可用设元法,表示出移动变化后的线段长,在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

我们先以一道经典中考题为例讲解:(1)根据点A=-10,OB=3OA可得OB=3OA=30,又由于B在数轴右侧,所以B为30.(2)第二问我们要考虑多解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为A在O 左侧时,也就是还没有运动到原点右侧,设x秒后距离相等。

可以得:10-3x=2x 解的x=2s,所以第一种情况是2s之后。

距原点的距离相同。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上篇文章讲的追赶问题,由于M速度比N快,所以可以看作是先让N走了10,然后M开始追赶N。

这个时候有方程:10+2x=3x,解的x=10s。

所以这个题目要注意两种情况的思考,这也是考生在考试时最容易忽略的。

(3)题目规定了是N没有过了B点。

使得AM=2BM,AM=3X,BM=30-2X。

我们这个题目没有必要考虑两种情况,因为AM距离为3x,不管是在左侧还是在右侧都是3x,所以有方程3x=2×(30-2x)解的x=60/7.当x=60/7时,M运用的距离为3×60/7.但是求得是M的位置,由于M的起始位置是在-10,所以算出AM 还得减去10,才能得出M的位置。

题型一:线段上动点与中点问题的结合(1)MN线段的求法是在学习线段的时候接触的,主要是用中值去做,这里还有几个变形题目,只要MN分别为AD、BD中点,且AD+BD=AB,便可得MN=MD+ND=1/2(AD+BD)=1/2AB=8(2)第二问和第一问的唯一不同是D是动点,而非不变的定点,这个证明解法和第一问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们第一问中根据线段关系的加法,可以看出最后的结果和D点并没有关系,所以不管D点是动点还是定点,都不会影响最后的结论。

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1. 引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七年级学生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动点问题需要灵活运用数轴的知识,并结合图形和逻辑推理进行解题。

本文将从数轴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2. 数轴的基本概念我们需要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

数轴是用来表示实数的一条直线,通常以0为原点,向右为正方向,向左为负方向。

在数轴上,我们可以标记点,并用实数表示这些点的位置。

点A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用实数a表示。

3. 动点问题的应用在数学问题中,动点通常表示一个在数轴上移动的点。

动点问题可以涉及到时间、速度、距离等概念,需要我们通过数轴上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来解题。

举个例子,一个小车从数轴上的点A出发,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向右行驶,另一个小车从数轴上的点B出发,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左行驶,问它们相遇在何处?4. 解题技巧在解决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简化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数轴模型来清晰地表示动点的位置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列方程等方法来理清思路。

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哪些角度来审视问题,多角度思考有助于找到更合理的解题方法。

5. 举例说明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解题技巧。

假设动点A和动点B分别在数轴上以一定的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我们需要求它们相遇的时间。

我们可以先建立数轴模型,标记动点A和动点B的初始位置和速度。

我们可以列出动点A和动点B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得到它们相遇的时间。

6.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七年级数学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解题技巧。

我们也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建立清晰的数轴模型,以便更快速、更准确地解决动点问题。

7.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运用,更是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体现。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完整word版)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关键:化动为静,分类讨论。

解决动点问题,关键要抓住动点,我们要化动为静,以不变应万变,寻找破题点(边长、动点速度、角度以及所给图形的能建立等量关系等等)建立所求的等量代数式,攻破题局,求出未知数等等。

动点问题定点化是主要思想。

比如以某个速度运动,设出时间后即可表示该点位置;再如函数动点,尽量设一个变量,y尽量用x来表示,可以把该点当成动点,来计算。

步骤:①画图形;②表线段;③列方程;④求正解。

数轴上动点问题问题引入:如图,有一数轴原点为O,点A所对应的数是﹣1,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原点到达点B.(1)如果OA=OB,那么点B所对应的数是什么?(2)从点A到达点B所用时间是3秒,求该点的运动速度.(3)从点A沿数轴匀速平移经过点K到达点C,所用时间是9秒,且KC=KA,分别求点K和点C所对应的数.练习:1.动点A从原点出发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同时,动点B也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位长度.已知动点A、B的速度比是1:4 (速度单位:单位长度/秒).(1)求出两个动点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2)若A、B两点从(1)中标出的位置同时向数轴负方向运动,几秒时,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恰好相等?例题精讲: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 、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⑵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 点对应的数。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数轴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常见的考点之一。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便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一、问题类型数轴动点问题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单点问题:已知数轴上某个点的坐标,求它向左或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的坐标。

2.两点问题:已知数轴上两个点的坐标,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3.三点问题:已知数轴上三个点的坐标,求它们之间的距离或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解题思路解决数轴动点问题的基本思路是确定数轴上各点的坐标,并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题方法:1.利用数轴的对称性数轴上的点有左右对称性,如果已知数轴上某个点的坐标,可以通过对称关系快速得出它向左或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的坐标。

例如,已知点A的坐标为3,要求向左移动4个单位,则A'的坐标为-1(如图1所示)。

2.利用距离的性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它们坐标的差的绝对值。

例如,已知点A 的坐标为3,点B的坐标为7,要求它们之间的距离,则AB的距离为|7-3|=4个单位(如图2所示)。

3.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数轴上三个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或它们的相对位置关系。

例如,已知点A的坐标为3,点B的坐标为7,点C的坐标为1,要求它们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利用三角形ABC的周长公式求出,即AB+BC+CA=|7-3|+|1-7|+|3-1|=10个单位(如图3所示)。

三、解题技巧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以便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1.确定基准点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以便确定其他点的坐标。

通常情况下,基准点是数轴上的原点或已知的某个点。

例如,已知点A的坐标为3,要求向左移动4个单位,则可以以点A为基准点,通过对称性求出A'的坐标。

2.画图辅助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可以通过画图辅助来更好地理解问题。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初一数学中的动点问题主要是指在平面上有一个或多个点按照一定规律移动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 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动点的运动规律。

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运动等。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确定动点的运动方式。

2. 绘制示意图:根据题目所描述的动点运动情况,将其在平面上进行绘制。

可以使用坐标系来帮助理清思路,标出初始位置和各个时刻的位置。

3. 列出方程或条件: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列出相应的方程或条件。

例如,如果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如果动点做圆周运动,可以利用角度、半径和弧长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解:根据所列出的方程或条件,进行求解。

可以利用代数方法或几何方法进行求解,得到问题所要求的答案。

5. 检查结果:在求解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得到的结果应与题目所要求的答案相符合。

需要注意的是,动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适当的简化和近似处理,以提高解题效率。

另外,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理解题意、分析问题和建立模型的能力,这些是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数轴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主要涉及到数轴上的点随着某种规律的运动,需要求出它们的位置、距离、速度等问题。

这类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才能得心应手。

本文将介绍数轴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初中生轻松应对这类问题。

一、数轴的基本概念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

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标有数值,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数轴的中心点是0,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数轴上的点可以表示数的大小和位置,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

二、数轴动点问题的分类数轴动点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速度问题:已知物体的速度和初始位置,求出它在某个时间点的位置。

2. 距离问题:已知物体的速度和时间,求出它在这段时间内走过的距离。

3.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在数轴上相向而行,已知它们的速度和初始位置,求它们相遇的时间和位置。

4. 碰撞问题:两个物体在数轴上相向而行,已知它们的速度和初始位置,求它们碰撞的时间和位置。

5. 逆向问题:物体沿着数轴上的一段路程走,已知它的终点和速度,求出它的起点。

三、解题技巧1. 画出数轴图形在解决数轴动点问题时,首先要画出数轴图形。

画图有助于我们直观地理解问题,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画图时要注意,数轴上的点要标清楚,尺度要合理,不要让图形太小或太大。

2. 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在解决速度、距离、相遇、碰撞问题时,要先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

运动方向的确定有助于我们计算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速度的正负有关,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3. 确定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在解决速度、距离、相遇、碰撞问题时,要先确定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

初始位置和速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信息,一旦确定了它们,就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求出物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4. 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时间在解决速度问题时,可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在某个时间点的位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数轴上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

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

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动后点的坐标。

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

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