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药剂学概述-周建平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5ca444b4daa58da0114aee.png)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周建平
![药物制剂处方设计--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周建平](https://img.taocdn.com/s3/m/2891f164f5335a8102d220c4.png)
5. 辅 料
• 非药用(应少量、常规):SLS、防腐剂、色素等 • 型号:MCC、PVP、HPMC等 • 质量:不同厂家、分子量分布、批间和批内稳定性、贮
存时间、含水量、干扰吸收等(包括如:胶囊壳等) • 相互作用:药物-辅料、辅料-辅料、辅料与制备条件等
6. 体内和临床试验
☆生物利用度:药物入血的速度和程度 ☆生物等效性:AUC、Tmax、Cmax等参数 ☆体内外相关性(吸收速率和释药速率)等
• 动物与人体无绝对相关性(特别是DDS) • 口服较严格;注射剂仿制不需要;内源性物质可免做
四、缓控释制剂质量控制
• (1)释放度研究 • (2)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3)生产重现性控制 • (4)缓控释药品的仿制
药用新辅料
• 纤微素衍生物:HPMC、 HPMCP、HPMCAS、 CCNa、 l-HPC等。
西米替丁不同晶型理化性质
晶型
熔点,℃ 溶出速率比
晶癖
A
147~152
1
片状
B
152~154
0.68
针状
C
81~83
1.29
棱状
D
146~147
.076
方晶
• 表面自由能→结晶间颗粒的结合力不同→流动性、可 压性差异(见下表)
晶型
亚稳定和 不稳定型
稳定型
表面 自由能
高
低
流动性 差 好
变形性 聚结性
好
件下,可以制备得到该化合物的任一晶型。但事实上许多高能态 晶型结构极不稳定,在室温条件下快速转变为稳定晶型,因此, 只有那些在室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晶型具有临床使用意义。 为什么药物合成追求稳定晶型,而药剂制剂却常追求高能态晶型?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d525349cf84b9d528ea7a48.png)
9. X Zhu, C Zhang, XY Tang, XL Wu, QN Ping, Prepar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Gambogic Acid-loaded Micelles Based on Chitosan Derivatives. Drug develement and Industial Pharmacy, 2008,34:2-9. (IF 1.049)
11. XY Tang, P Zhang, H Ye, C Zhang*, Wenbin Shen, Qineng Ping, Water-soluble Gambogic Acid PEGylated Prodrug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in vitro Hydrolysis. Pharmazie, 2008,63:711-717. (IF 0.775)
14. C Zhang, Y Ding, LLYu, QN Ping, Polymeric micelle systems of hydroxycamptothecin based on amphiphilic chitosan derivatives. 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07,55:192–199. (IF 2.019)
工业药剂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理论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3b47901a8956bec0975e394.png)
工业药剂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对象:药物制剂专业本科一、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工业药剂学》是一门药物制剂的工业实践的科学,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通过工业药剂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和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
2、课程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常用剂型的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和规范,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药剂学的意义,了解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3、教学方法要求: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多种新型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浓厚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常用剂型的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和规范,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药剂学的意义,了解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4、学时安排理论课:68学时,实验课:515、教材选用情况使用教材:[1]崔福德. 药剂学.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考教材:[1]屠锡德,张钧寿,朱家壁. 药剂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平其能. 现代药剂学. 第1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Ansel HC. Modern Pharmaceutics. 4th Ed,Marcel Dekker,2002[4]李亚琴,周建平. 药物制剂工程. 第1版.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多媒体教学)[基本内容]本章为绪论,其内容包括:工业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药物剂型的分类及特点;药典、处方及GMP、GLP和GCP等重要概念与意义;药剂学的发展。
[基本要求]1、了解药剂学的发展;2、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药物剂型的分类;3、重点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4、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和GCP等重要概念与意义。
工业药剂学PPT课件
![工业药剂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5b1e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0.png)
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 生物有效性:是指药物制剂进入体内后,能够被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并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预期的药理作 用的能力。生物有效性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03 药剂学的制备技术
CHAPTER
药物制剂的制程工艺
药物制剂的制程工艺是工业药剂学中 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将原料药转化 为可供临床使用的药物制剂的过程。
固体饮料的生产
固体饮料是将液体饮料经过干燥工艺制成的粉末或颗粒状制品,具有便于携带、保存方便 等优点。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混合、干燥和包装等步骤。
营养补充剂的生产
营养补充剂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保健品,具有补充全 面营养、预防疾病等作用。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混合和灌装等步骤。
04 工业药剂学的应用实例
CHAPTER
药品制剂的生产实例
01
片剂的生产
片剂是药物与辅料经过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具有稳定、方
便、剂量准确等优点。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混合、制粒、干燥、
压片和包衣等步骤。
02
注射剂的生产
注射剂是直接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对生产环境要求极高,需要严格
控制微生物和尘埃粒子数。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料的准备、配制、灌装、
干燥是通过加热或蒸发的方法去 除药物制剂中的水分或其他溶剂,
以防止霉变和促进稳定。
药物制剂的制程工艺
01
成型是将制得的颗粒制成最终的 药物制剂,如片剂、胶囊剂等。
02
包装是将药物制剂进行适当的包 装,以保护其质量和安全性,并 便于运输和使用。
药物制剂的包装与储存
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 能够保护药物制剂不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如空气、湿气、光线等。
周建平--工业药剂学
![周建平--工业药剂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563be4b8f67c1cfad6b8cc.png)
主要内容:继承药剂学基本内容,加强制剂加工技术(单元
操作)及设备等内容
制备工艺的优化方面
(五)质量控制的作用及意义
• 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仅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品,无等 外品); • 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 的物质; •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为确保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对药品质量进行全 面控制。
• 提高企业声誉,提高我国医药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生 活水平,发展经济具有较大的意义。
稳定性研究: 贯穿药物原料的合成、产品更新、新产品开发、 制剂设计及制剂生产等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新药 申报中必不可少)。
药品不稳定:
不仅造成企业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难以保 证药品在临床使用中是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企业 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处方设计、制备工艺
对药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1.处方组分的影响
二、Drug Delivery System
• 药物传递系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无论口服 缓控释给药系统、经皮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等都 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技术基础。 • 近二十多年间这些系统在理论研究、剂型设计及制备 方法等多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品种不断增加,在临 床治疗中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 DDS并不能取代“普通”制剂的作用(特别是速释制剂: 分散片、口溶片、滴丸及微滴丸等),必须同时重视 两者的发展和提高。
原料来源、批号、晶型(有效、无效)、水分等;辅 料来源、批号、水分、杂质等。
现代药剂学新进展
![现代药剂学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639c3c0f61fb7360a4c6531.png)
1.1 速释型口腔给药系统
• 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具有快速起效,生物 利用度高(避免胃肠道和肝脏“首过效应”),提高 服药顺应性和临床疗效等特点。速崩和速溶技术是速 释型口腔给药系统的主要技术。
• 速崩技术系利用处方中崩解剂遇水快速膨胀特性,使 片剂快速崩解,促使药物快速释放,达到快速起效之 目的,采用该技术制备的片剂一般片型较小,硬度适 中。
交联/高聚物 已用于临床
肠溶和交联 已用于临床
岩藻糖胺
动物研究
解成小分子粘性物 及其衍生物 (定位和缓释)
酶依赖 结肠酶降解释药 果胶、多糖、
环糊精偶氮类高聚物等 临床研究
机械脉冲 外部控制释药
电磁/超声波
直接靶向 作用于M和巨噬细胞 靶向微球
动物研究 动物研究
3.2 脂质体技术新进展
• 脂质体(liposomes)是最早用于靶向给药的载体,因其生物相容 性好,载药及靶向效果明确,长期活跃在靶向制剂研究领域,随 着载体材料的改进和修饰,相继出现了多种类型的靶向制剂,如 免疫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隐形脂质体、pH和热 敏感脂质体等,主动靶向型脂质体是其主要研究方向。
• 该制剂的关键技术是:有效控制药物粒径(适合肺部 给药的微粒粒径约为5μ m)和改进吸入装置。研究近 况见下表
微粒制备技术
技术名称 气流粉碎 球磨粉碎 喷雾干燥 超临界粉碎 水溶胶 控制结晶
技术特征
微粒特征
高速运动粒子间碰撞粉碎 不规则
硬质球体间碰撞粉碎
不规则
药物溶液喷雾干燥
均匀球体
CO2超临界粉碎 溶胶快速沉淀
口腔速崩和速溶技术
技术名称
类型
技术特征
分散型
速崩
药物制剂研发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周建平)
![药物制剂研发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周建平)](https://img.taocdn.com/s3/m/daabe2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a.png)
药物制剂研发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周建平)药物制剂研发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周建平(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 210009)一、质量控制的作用及意义药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合格和不合格品)是用于防治、诊断疾病、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确保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控制。
提高企业声誉,提高我国医药品质量,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药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研究→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多单位、多部门协调)GLP→GMP→GSP→GCP→AGC(分析质量控制)应特别注意: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药品质量!发展方向:产品质量源于设计二、国内外药品质量差异性分析技术层面:处方及其制备工艺等硬件层面:设备及环境等软件层面:人员素质、企业管理等★原料差异性国外国内来源:固定价格导向标准:要求高(杂质、晶型等)一般质量:稳定差异性大储运:硬件设施好不规范例如:那格列奈(两种晶型、制备工艺要求)羟氨苄青霉素(二聚物、多聚物控制等)★辅料差异性国外国内来源:固定价格导向标准:全面、规范一般质量:稳定差异性大储运:硬件设施好不规范例如:HPMC(粒度、黏度、分子量及分布等)CMS-Na(吸湿性、崩解性、堆密度等)★处方差异性国外国内研究:精益求精粗旷有余手段、方法先进一般评价:科学客观满足最低要求质量导向价格导向例如:高质量原辅料的广泛使用(PVPP)粒度及分布、硬度、3种释药条件…★工艺差异性国外国内机械先进、程序化一般、人为化设备数字化经验化操作严格执行SOP SOP粗线条管理流程多参数控制仅含量、水分等例如:全自动设备及机器人的程序控制;动态监测(cGMP);批间、批内差异性评价等。
三、药物制剂研发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策略1、剂型选择问题:对药物剂型认识不足,趋利性等。
案例1:大剂量药物设计成口腔崩解片;水溶性药物设计成分散片等。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55093f69eae009581becd7.png)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4301980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 3 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ial pharmaceutics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物理学、高等数学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用药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之一。
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药物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技术和新机械设备;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制剂与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药剂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为以后在药剂生产、科研、管理理等方面做好准备。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1. 常见药物剂型的概念;2. 常见药物剂型的制备过程;3. 常见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常用辅料;4. 药物剂型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5. 常见新剂型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及原理;6. 药物制剂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及其原理。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讲授实践第1章绪论 4 4 0第2章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4 4 0第3章液体制剂8 8 0第4章注射剂 4 4 0第5章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4 4 0第6章固体制剂8 8 0第7章皮肤递药制剂 4 4 0第8章黏膜递药制剂 4 4 0第9章缓控释制剂 2 2 0第10章靶向制剂 2 2 0第11章现代中药制剂 2 2 0第12章药物制剂设计 2 2 0(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药剂学、剂型、制剂、制剂学和方剂等名词的意义;2.掌握常用剂型及学习要求;3.理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4.了解现代剂型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药剂学、剂型、制剂、制剂学和方剂的概念。
工业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https://img.taocdn.com/s3/m/437351d30740be1e640e9a46.png)
(2)硫酸化物 通式ROSO3-M+
(3)磺酸化物 通式 RSO3-M+
碱金属皂:O/W 碱土金属皂:W/O 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
良好的乳化能 力,但易被酸 硫酸化蓖麻油、 破坏,一般供 月桂醇硫酸钠、 外乳用化能力很强, 十六烷基硫酸钠等 较稳定。主要 用作外用软膏 的乳化剂
§2 溶解度、溶解速度及影响因素
二、溶解度与溶解关系
(一)极性溶剂
(1)水-电解质:离子-偶极离子(水化) (2)水-极性药物:永久偶极-永久偶极(溶剂化) (3)水-极性不强的药物:氢键
(二)非极性溶剂
范德华力
(三)半极性溶剂
中间溶剂
§2 溶解度、溶解速度及影响因素
三、影响溶解度与溶解速度的因素
国外药典:美国药典USP(XXIV) 英国药典BP(1998版) 日本药局方JP(13版) 国际药典Ph.Int
二、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 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监控的通用 准则,是医药工业新建和改造的依据。
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应使用司盘80 58.1克,聚山 梨酯20 41.9克。 该混合物可作油/水型乳化剂、 润湿剂等使用。
§4 表面活性剂及应用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三)昙点 (Cloud Point)
§4 表面活性剂及应用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四)表面活性剂的毒性
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剂型:药物供使用之前制成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需要
工业药剂学设计PPT课件
![工业药剂学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6cba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f.png)
工艺流程优化
对原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 瓶颈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提 高生产效率。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 染问题,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生 产成本和环境负荷。
案例三:某药物的质量控制策略
总结词
针对某药物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策略,确保 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历史回顾
01
工业药剂学起源于古代,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一
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趋势
02
工业药剂学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以满
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未来展望
03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工业药剂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
发展前景。
02
药剂学设计基础
药物剂型
固体剂型
如片剂、胶囊剂等,主要通过 口服给药。
制备工艺
根据药物性质和剂型要求,设计合理的药 物配方,包括药物、辅料、添加剂等成分 的比例和用量。
制定科学的制备工艺流程,确保药物制剂 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同时优化工艺参数, 提高生产效率。
案例二:某药物的工艺优化
总结词
针对某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提 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
污染。
设备升级改造
生产环境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环析
案例一:某药物的制剂设计
总结词
剂型选择
针对某药物,从剂型选择、处方设计、制 备工艺等方面进行制剂设计,以满足临床 需求。
根据药物性质、临床需求和用药途径,选 择合适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液 等。
处方设计
靶向制剂
周建平-药品热原检查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介绍
![周建平-药品热原检查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53b845e8762caaedc33d48e.png)
供试液配制
1、固体样品注意称量、稀释时的操作,避免 热 原和其它污染。
2、样品稀释时应注意准确性并尽量减少误差。 3、配制时应注意含量或效价(抗生素)的折算
问题以及总量是否够试验之用。 4、稀释用的灭菌注射用水及氯化钠注射液宜
经鲎试剂检查合格再用于稀释。
30.03.2021
整理课件
14
新兔预选
1、新兔→饲养7日以上 2、预测体温(条件同热原检查):测温
8次、间隔0.5小时。 3、中选条件:体温在38.0~39.6 ℃,
8次测温变化≤ 0.4 ℃(可供3周使用)
30.03.2021
整理课件
15
实验兔重复使用
1、结果符合规定的实验兔,休息48hr 2、复试用兔升温<0.6℃且供试品合格,休息48hr 3、使用次数未达10次的实验兔 4、复试用兔升温≥0.6℃且供试品合格,按新兔测温合
周建平
现任北京市药品检验所药理毒理室主任,主任药师。担任北京市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北京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药 检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第八界药典委员会委员。
周建平同志一直从事药品检验,尤其是药品的生物检定工作, 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代培了本单位和外单位多名进修 人员,自担任科室主任以来主要负责科室的药品检验的技术把关工 作,指导科室同志完成上级的检验任务,在工作中不断汲取药品检 验领域的新知识,不断培养骨干力量,现在科室已拥有一批技术过 硬的生物检定人员。本人多次承担中检所和药典会下达的复核任务、 标定任务及注射剂标准提高的工作。作为北京市药监局药理毒理审 评专家,经常参加新药审评工作,指导研究企业和本单位的科研和 把关工作。
热原测温仪或肛温计(测温探头或肛温计)
其它用品(7#针头、 12#针头、注射器、 直镊、配制容器、灭菌注射用水、氯化钠 注射液、酒精棉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是药学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学科之一: 新制剂和剂型(快速、缓控释、靶向等) 新技术和工艺(包合、固体分散、纳米等) 新机械和辅料(高效、流化制粒、新材料等) 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等 因此,随着药剂学的发展和进步,科学研究进一 步深化和专门化,分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已成 为必然。
药剂学分支学科
主要分支学科有:
(一)快速释药系统
rapid delivery system
• 快速释药系统系指采用现代药剂学制备技术,使药物
从固体制剂中快速释放的一类新制剂,主要用于胃肠 道和口腔等黏膜给药 • 该系统特别适合于:突发性疾病、特殊环境(如战争、 沙漠等)服药、特殊人群(如儿童等)以及需快速起 效的药物等 • 特点: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处方及工艺简单
(三)CD及衍生物包合技术
主体分子(CD)包裹客体分子(药物):无机
物、水溶性和大剂量药物不宜。 又称分子胶囊:适合难溶性、小剂量、易挥发 药物(提高水溶性、稳定性和AUC,降低挥发性, 液体药剂固体化)
制备方法:碾磨法、溶剂法(pH调节等)、饱
和溶液法(加热→冷却)、喷雾干燥等
包合技术可能存在的问题
基本含义:研究药物制剂和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 生产设备、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主要特点:吸收融合了材料、机械和电子等科学、粉体和化 学等工程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改善和提高普通制剂 的质量,实现新制剂和新剂型的工业化生产
主要内容:继承药剂学基本内容,加强制剂加工技术(单元
操作)及设备等内容
4.工艺参数差异:搅拌速度和时间等
(四)固体分散技术
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中,药物分散形式:1.分 子(固体溶液);2.无定型(共沉淀物);3.微 晶(低共融物) 随着载体量的增加微晶→无定型→固体溶液) 特点: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 和AUC;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制备方法:溶剂法、熔融法、溶剂—熔融法、 喷雾干燥、喷雾凝结(PEG)等
工业药剂学概述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 周建平
一、概述
药剂学是关于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科学,包括:
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理论等) 生产技术(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 质量控制(“制备”与“检测”的关系) 合理使用(剂型和制剂的选择等) 因此,药剂学知识贯穿整个药品研发、生产、销 售、监控、使用等领域→药学的主干课程
药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
研究→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多单 位、部门) GLP→GMP→GSP→GCP→AGC(分析质 量控制) 我们将着重注意:
研究及生产中如何控制药品质量
(六)稳定性与质量控制
药品稳定性主要包括: 1.物理(破乳、颗粒结块、析晶、胶体老化、崩介及 溶出速度改变等); 2.化学(含量或效价下降、产生色泽、聚合沉淀等); 3.微生物学(长霉、发酵等)稳定性三方面。 一般药品必须具备:安全、有效、稳定(药物制剂三 要素) 安全是前提(FDA首先要求提供安全性材料), 稳定是基础(影响疗效和毒副作用)。
(二)微粉化技术
对难溶性药物而言,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受其溶 解速度影响,增加药物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药物在 胃肠道中的溶出速度,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极大地降低药物粒子达到微米级(<10um)水平(表面
自由能↑、溶解速度↑、吸收和AUC↑)。 粉碎方法:水飞法、球磨机、胶体磨、微晶结晶法→ 气流粉碎机(流能磨:效率高,粒度分布较均匀,有冷 却效应,可无菌操作等)
特点:服用方便,降低峰谷比,毒副作用小
发展特点
a.某些抗生素(头gt;20h的药物(非洛地平、卡马西平、地高辛等→ 临床实用性); c.肝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心得安、地尔硫卓、维拉 帕米等→剂量问题);
d.复方缓释、控释制剂(伪麻+西替利嗪、非洛地平+
(四)靶向给药系统(TDS)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新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热点,发展较快,特别在脂质
体、微乳、微球、毫微粒和毫微囊等制剂方面。主要集 中在抗癌药物方面。可分为被动和主动靶向。 一级靶向(器官及组织靶向) 二级靶向(细胞靶向) 三级靶向(分子型靶向)
美托洛尔等) e.从12小时/次→24小时/次发展(硝苯地平、尼莫地
平、地尔硫卓等)
(三)经皮给药系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发展较缓慢,研究多、产品少,药用高分子材料(如 控释粘胶、微孔膜等)缺乏。
近代药剂学研究表明:该系统主要属皮肤控释型制剂,
易降介;某些增塑剂在高温下可能缓慢挥发或重新分布)
骨架型和包衣型DDS的主要问题
骨架型DDS在释药稳定性方面较包衣型DDS稳定、可 靠,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1.包衣型DDS存在“突释”的风险;由于目前我国包 衣设备在工程化参数方面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如微丸 包衣的粘连,包衣增重的测定等),经常出现批间差异; 但可调性较好。 2.骨架型则应注意骨架材料的混合均匀性及颗粒或粉 末的流动性(装量差异易造成压力差异而影响释药性), 可调性较差。
1.包裹率:CD中药量/药物投料总量×100% 2.泄漏性(如湿法制粒过程中,药物在溶剂中 的溶解e、析出等) 3.表面吸附(喷雾干燥等) 4.溶解度改变(亲脂药物降低,亲水药物增加)
小试→大生产过程中 应注意的事项
1.制备工艺:小试可采用碾磨法,大生产采用
溶剂法和饱和溶液法; 2.包裹率:连续>间断式生产(母液的利用); 3.结晶或沉淀时应注意药物的吸附;
物理药剂学→用物理化学研究药剂学有关技术的边缘学科 工业药剂学→药剂学核心(其它学科作为基础支持) 生物药剂学→研究体内药物转运机制和过程 药物动力学→用数学方法研究药物体内过程与药效间关系 临床药剂学→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剂(机械)工程学等
工业药剂学
Industrial Pharmaceutics
原料来源、批号、晶型(有效、无效)、水分等;辅 料来源、批号、水分、杂质等。
2.工艺流程、生产条件及操作人员的影响
科学性、合理性、稳定性、可控性、规范性
遵循的总体原则
a.采用高质量产品,严格按产品要求保存(如冷藏、避光、干 燥环境等) b.每批原辅料都需进行质量检查(不同时间进货,即使是同一 厂家同一批号亦需重新检查;长时间放置后亦需重新检查,特别是
微粉化可能存在的问题
1.粒子分布不均匀(*混合粉碎等);
2.表面电荷→难分散(*加润滑剂等); 3.晶型的转化(*气流粉碎、低温粉碎等); 4.易吸附、飞扬; 5.堆密度下降、流动性和可压性较差等
小试→大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均匀性:小试好,大生产可能出现较大的粒子差异 (除流能磨外)→造成质量不稳定; 2.混合性:小试易进行,大生产中应进行充分的过筛 混匀过程; 3.飞扬性:大生产易控制 4.吸附性:在连续生产过程中较少考虑 5.颗粒硬度和流动性存在差异:手工与机械;筛网等 6.机械差异:单冲和旋转型;流化和锅包衣等 7.大生产得率较高
法:DSC)
(一)骨架型和包衣型DDS
骨架型DDS:
由于药物高度分散在骨架材料中,可能存在缓慢的 物理化学变化(特别是固体分散体在一定时间后极易产 生晶型的转化或结晶的成长,导致溶出度或释放度下降) 包衣型DDS: 不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包衣膜在环境(如湿度、光线) 作用下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如EC在光照及有氧条件下,
稳定性研究: 贯穿药物原料的合成、产品更新、新产品开发、 制剂设计及制剂生产等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新药 申报中必不可少)。
药品不稳定:
不仅造成企业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难以保 证药品在临床使用中是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企业 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处方设计、制备工艺
对药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1.处方组分的影响
药剂学的发展
一、按历史发展分析:
1.古代药剂学(天然药物的原始使用) 2.近代药剂学(中药、西药的普通制剂) 3.现代药剂学 “三小”(剂量、毒、副作用)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三定”(定量、定时、定位)
二、按药物制剂和剂型发展分类:
第一阶段:普通(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第二阶段:长效→缓释(骨架、包衣、滞留等)
其控释作用主要由促渗剂决定。 主要为膜控释技术和粘胶骨架控释技术 特点:给药间隔长(1~7天/次),血浓平稳,可随时 中断给药。
发展特点
a.寻找安全有效、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促渗剂(挥发油,氨
基酸衍生物、表面活性剂,Azone和DMSO衍生物等) b.其它导入技术的发展(离子、电致孔、超声波及激光导入 技术等,但存在问题) c.大分子药物TTS研究开发(脂质体、微乳等) d.中药提取物(巴布剂、硬膏剂、糊剂等) e.粘贴及控释材料的研究(压敏胶、复合膜等)
发展特征
• 释放技术:速崩→速溶→快速吸收等 • 给药途径:胃肠道→口腔等黏膜 • 药物剂型:片剂→其他剂型(粉雾剂、滴丸)等 ☆典型制剂:
• 口服分散片(适合于大剂量、难溶性药物,特别是儿童服用)
• 口腔速崩片(适合于小剂量药物等,1min内崩解、无沙砾感)
• 口腔速溶片(适合于小剂量、溶解性药物等)
(二)缓控释系统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systems
该系统发展速度最快,技术较成熟,已具备一定的工
业化生产基础。 控制释药速度(水凝胶骨架制剂,水不溶性膜控包衣 制剂,渗透泵制剂等)→控制释药部位(胃内滞留型制 剂、肠包衣型结肠给药系统)→控制释药时间(脉冲给 药系统),一般采用口服或口腔给药。注射型正在兴起 (在体凝胶、毫微球体系等)
特点: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和药物剂量。
发展特点
a.脂质体(抗体和糖配基修饰,长循环、纳米隐形、pH敏感、热
敏感脂质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