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合集下载

导致心源性晕厥的8大类病因

导致心源性晕厥的8大类病因

导致心源性晕厥的8大类病因作者:来源:《健康管理》2016年第12期心源性晕厥是指由心脏疾病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意识障碍综合征。

心源性晕厥的病死率可达 18%~33%,在临床上应引起特别关注。

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诱发的晕厥,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易造成反射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伴或不伴有原发性窦房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晕厥。

治疗须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

该类患者如应用治疗伴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拮抗剂和胺碘酮等作用于细胞膜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会加重或诱发窦性心动过缓的药物而导致心脏停搏性晕厥。

这类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常见。

由于老年患者常会合并多种疾病,所以停用这些药物是预防晕厥的重要手段。

若药物治疗不理想,需进行心脏起搏。

目前经导管消融治疗发展快速,但主要应用于慢快综合征的治疗中,而未在晕厥治疗中受到重视。

二、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密切相关。

患者以次级起搏点维持心律。

次级起搏点起搏频率较慢,一般在25~40次/分。

当次级起搏点延迟起搏时,使脑灌注不足而引发晕厥。

暂时性严重的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除应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外,还可以采用临时心脏起搏。

有研究表明,起搏治疗可显著提高心脏阻滞患者的生存率并防止晕厥复发,起搏治疗有可能挽救束支阻滞和间歇性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而致晕厥的患者。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很少引起晕厥,但室性心动过速常引起晕厥。

引起晕厥的主要因素包括心动过速的频率、血容量、体位、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及外周血管反射性代偿作用、正在应用的药物等。

导管消融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晕厥者的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的晕厥较常见。

药物引起的Q-T间期延长,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心脏正常或有心脏病心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性晕厥应首选药物治疗,如胺碘酮或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心功能差者则应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地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地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

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常用心内电生理程序刺激方法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 T)的鉴别诊断是电生理工作者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

如间隔部旁路、希氏束(His)旁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的鉴别,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附近房速的鉴别等等,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本文简要介绍3种实用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希氏束旁起搏希氏束旁起搏是通过改变心室与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的激动顺序,观察SA(刺激信号至A波)间期、HA间期或心房激动顺序是否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用于明确是否存在旁道逆传,尤其是间隔部旁道的鉴别诊断。

电极放置及起搏输出设置:将4极心室标测电极(极间距为10mm或更短)置于右室流出道后,回撤至近端电极记录到清晰的A-H-V图形,此时远端电极位于希氏束前上方1-2c m处用于起搏。

若难以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可在起搏状态下轻撤导管至间断夺获希氏束或近端右束支。

起搏输出:5-10mA,脉宽2ms;起搏时通过呼吸变化引起的导管位置轻微变化或起搏输出的调整(逐渐增高或减低),观察体表QRS波形态和宽度,以及SH间期,确定心室与希氏束的激动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起搏脉宽勿设置过宽,因过宽时刺激脉冲信号的方波将影响其后局部电位的判断和测量。

Nakagawa和Jackman教授将希氏束旁起搏分为9种类型。

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为心室起搏伴间歇性希氏束夺获,本文仅介绍常见的几种类型。

首先应明确,不存在旁路(逆传)的情况下,①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的H A间期将不发生改变或仅有细微变化(可能为测量误差或房室结逆传时间不等引起);②发生希氏束夺获前后,希氏束电极上SA间期改变与SH间期改变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两条仅是排除旁路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应结合心房逆传激动顺序等共同分析诊断。

(1)与夺获时相对照,希氏束未夺获时,逆传A波激动顺序和SA间期无变化,若HA 间期缩短,则提示旁路逆传存在(图1),无论是否发生希氏束夺获,逆传均经由旁路激动心房。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发作方式


机制
左室特发性VT

心电图特点

发作时为RBBB形+电轴左偏,胸导S波逐渐加深,R/SV6<1。 QRS波群时限0.12-0.14秒。 频率150-180BPM。 复律后有电张调整T波,同形室早。 可能为折返激动



机制

能被早搏诱发,有缓传导区 拖带现象 在间隔部可记录到P电位

或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
并行心律性VT
机制
室内异位激动点自律性增高,有传入阻滞。
心电图特点
异位激动成组发生,间断出现,频率70-
130BPM。 每组异位激动第一个联律间期不等。 两次发作的间歇期恰等于心动周期的倍数。 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加速的心室自主心律
间期280-320ms 频率极快200-300bpm→VF 异搏定注射可能有效 ICD
双向性VT

病因 特点

洋地黄中毒,冠心病、中药中毒。


发作时,QRS波群主波方向上下交替或某些 导联出现电压交替。 额面电轴有左偏、右偏交替。 心率140-180BPM。
室速或是室上速。 洋地黄中毒为延迟后除极。

机制

特发性VT
右室特发性VT
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左室特发性VT 多起源于左室间隔
右室特发性VT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时正常,可有同形室早 发作时为LBBB形+电轴右偏或极度右偏(Ⅰ微小综合波, aVL向下,Ⅱ、Ⅲ、aVF主波向上)。 频率150-200bpm 阵发持续性 非持续,反复单形性 可有频率依赖作用(交感神经) 触发活动(Triggeredactivity)、cAMP介导的DAD,cAMP 使肌浆网钙震盈积放,细胞内钙超负荷。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论文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论文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摘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复杂,鉴别诊断困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是:①体表心电图上是由房早或室早诱发或终止室上速,房早p 波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②有逆性p-波可见,p-波在qrs波之后,r-p->p--r间期。

③室上速时qrs波时限≥0.11s,窦性心律时qrs波时限≥0.11s。

④心室率在160-200bpm之间,r-r间期相等。

【关键词】房室折返;心动过速;右束支;传导阻滞【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41-02患者男,85岁,主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余,心慌腹胀3天。

以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律失常,住院26天。

经综合治疗和胺碘酮、地尔硫卓、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自动出院后2天死亡。

心电图附于此本图为2012年3月8日记录的同步心电图。

上条为ⅱ导联,下条为v1导联。

前段四个心动周期p-qrs-t按序发生,p波形态相同,p波正立,p-p间期0.58s,心房率103bpm,是窦性心动过速。

p-r 间期0.14s。

qrs波ⅱ导联呈rs形,v1导联呈rsrs形,qrs波时限0.13s,电轴左偏。

r-r间期0.58s,心室率103bpm。

st段ⅱ导联抬高0.3mv,v1导联压低0.05mv,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上下两条第5个p-波提前发生,均正立,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随后的qrs波ⅱ导联与窦性基本相同,v1导联略有不同,r波宽大畸形时限0.13s,有明显错折,r-r间期0.32s,心室率188bpm。

st段中埋有p-波,并连续发生,r-p-间期0.22s,固定不变,p--r间期0.10s,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阵发性房室拆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讨论本图的特点是窦性心律时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疗指南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疗指南

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疗指南【概述】1.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指起源于希氏束以下水平的心脏传导系统或心室、至少连续3个或以上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6个和(或)以上的心室搏动。

非持续性VT临床表现、预后意义及处理原则相当于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临床上VT是指持续性VT,即持续超过30秒,或伴有血流动力不稳定者。

2.临床上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持续和非持续VT;单形和多形VT;器质性和正常心脏结构VT。

常见的可逆因素包括:心肌缺血、药物(尤其是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电解质(尤其是低钾、低镁)。

【临床表现】VT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有无基础心脏疾病及其严重程度、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故症状多种多样。

通常表现为心悸伴有心排出量减少和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眩晕、意识改变(如焦虑)、视觉障碍、出汗、先兆晕厥和晕厥,或者血流动力学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少数较慢频率的VT患者,尤其无器质心脏疾病者无明显症状,于体检或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无休止性VT长期发作导致原先正常的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称为心动过速介导性心肌病。

【诊断要点】1.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是VT诊断的主要依据,多数VT频率在100~250次/分之间,持续性VT多数在180次/分,小于100次/分者通常称为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

单形性VT的RR间期相对规则,多形性VT则可以极不规则。

多数VT的QRS波群时限大于120毫秒,起源于高位室间隔或束支的VT也可小于120毫秒。

仔细阅读记录图有时可见室性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常用采用Brugada标准鉴别宽QRS心动过速的方法为:所有胸前导联均无RS 形,诊断VT(否则进行下一步,以下同);心前区导联QRS有RS型,且RS大于100毫秒,诊断VT;存在房室分离,诊断VT;胸前导联V1和V6形态符合VT诊断标准,即V1呈RS型,RS大于70毫秒,V6起始为正向波,R/S大于1即诊断VT。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左右交替束支阻滞并2:1下传一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左右交替束支阻滞并2:1下传一例

摘要 患者男性 ,45岁,因反复心慌 ,心悸 2O余 年入 院。心动过速频 率 由慢转决过程中出现左束支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标测 His电 位后腔内电图示:慢频率的 VA<70 ,AV呈 2:1下传 ;快频率时,VA< 70 rns,AV呈 1:1下传。考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 2:1下传伴 交替性功能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遂行 熳径消融术成功。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 速;束支阻滞 ;2:1下传 ;
心 房 扑 动 DOI:10.3969/i.issn.1007—2659.2010.04 .023
患者男性 ,45岁 ,因反复 心慌 ,心悸 20余年 人院 。患者 自诉 20年前 出现阵发性 心慌伴 头晕 、乏力等不适 ,每次持续 约 3~15 r ain,自测心率约 160次/分 ,可 自行终止 ,未行特殊 处理 。以后反复 多次 发作 ,近几年发 作频 繁 ,一 直 口服药物 治疗 (具 体不祥)。人院体格 检查 :未见异 常。实验室 检查 : 血 常规 、肝 。肾功 能 、电解 质 、凝 血 功 能 正 常 。经 胸 心 脏 彩 色 超 声 提 示 心 脏 结 构 功 能 大 致 正 常 。心 电 图提 示 窦 性 心 律 ,心 电 图大 致 正 常 。停 用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5个 半 衰 期 后 于 入 院 第 3日行 心 内电 生 理 检 查 加 射 频 消 融 术 。 常 规 消 毒 铺 巾 ,穿 刺 左锁骨 下 静 脉 和 右 股 静 脉 ,放 置 冠 状 窦 电极 和 右 室 电 极 引 出
房室结折返性心 动过 速并左右交替束支阻滞并 2:1下传一例
·367 ·
圈 2 说 明 见 正 文
图 3 说明见正文
决于希一浦系统 的不应期 ,多数情 况下心 室能 1:1参与 ,少 见 情况下心室 以 2:1参 与。多年来 人们对 AVNRT在 下部存 在 一 条共同径路 已达成共识 ,在下部共 同径路发生 传导阻滞 时 AVNRT不 会 终 止 亦 不 影 响其 频 率 ,这 证 明 心 室 (房 )并 不 参 与折返也是与前 向性房室折 返性 心动过速最重要 的鉴 别点 , 因为后 者 一 旦 发 生 房 室 传 导 阻滞 ,心 动 过 速 立 即终 止 。 AVNRT开始 后心 室频率取决于希-浦 系统 的不 应期 ,心动过 速开始时心房率相对较快 ,下传心室的激动容易遇 到有效不 应期 相对 较长 的远 端 共 径 即希一浦 系 统 而 出现 2:1传导 阻 滞 。但结一室传导并非 固定 不变 ,希一浦 系统经过 短暂 的调 整 后 ,其有效不应期缩短 (即 电重构 ),来 自折返环 的每个 冲动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一)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常见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塞患者。 其次是心肌病变、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 (二)其它病因:代谢障碍、药物中毒、延长综合症、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脑心综合症等。 (三) 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室性心动过速
二、发病机理 (一) 心室折返:以下2 个概念反映此机理 1 心室晚电位(ventrical late potencial): 心室肌内存在缓慢的不同步传导,致心室肌某局部的电活动 延迟,位于QRS主体后的舒张期。(如心肌梗塞),用时间 叠加原理通过信号平均技术再经高通沪波处理,可记录到QRS 终末部ST段中的高频低振幅的电活动。
室性心动过速
(七)Brugada综合症: 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并V1~V3ST段抬高,或仅有
V1~3VST段抬高,出现类似R’波,并有室颤发作史。 ICD能有效地预防心脏性猝死。 在安置后,可试用胺碘酮或(和)β受体阻滞剂。
室性心动过速
(一)早搏型 最常见,一般均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可 持续或反复发作,以一室早开始,突发突止。
心电图特点:
1 室早开始,心室率多130~180次/分,QRS波增宽畸形,
2 节律规则或略有不规,
3 3 可见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4 4 偶有1:1室房逆传,QRS后有逆行P波,兼有不等
早期后除极:发生在动作电位平台期或3 相早期, 晚期后除极:发生在复极完成或接近完成即3位相后。
当后电位达阈值时则引起一次触发活动,若连续发生 则为心动过速。
膜电位震荡Hale Waihona Puke 钙离子内流有关。室性心动过速
三 室速分类 从病因学:器质性心脏病 全身疾病 特发性(发生在“正常心脏”)

2017年湖南省心电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题

2017年湖南省心电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题

2017年湖南省心电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起搏阈值的阐述,正确的是A.心肌纤维化不影响起搏阈值B.负极比正极的起搏阈值高C.心房起搏阈值一般应≤1.5V D.心室起搏阈值一般应≤5.0V E.高钾血症可使起搏阈值降低2、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B.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C.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D.T波呈对称性倒置E.以上都不是3、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是A.可见Epsilon波B.右胸导联QRS时间延长C.心室终末激动时间延长≥55ms D.QRS波群碎裂E.以上都是4、某患者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QRS-T波不易辨认,代之以频率约为400次/分的颤动波,诊断为A.窦性停搏B.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C.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D.心室扑动E.心室颤动5、磁铁试验的作用不包括A.检查起搏功能B.检测感知功能C.测定磁铁频率,以了解电池的状况D.测定起搏阈值E.终止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6、患者女性,29岁,听诊心律不齐,心电图检查见图3-7-3,应诊断为A.窦性心律不齐B.窦房结内游走心律C.窦性停搏D.窦房结心房游走心律E.二度Ⅰ型窦房阻滞7、患者男性,39岁,心悸1周就诊。

动态心电图记录如图3-14-13所示,正确的诊断是A.短阵房性心动过速B.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间歇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C.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D.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E.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干扰性PR间期延长8、左心房增大最早出现的X线征象是A.轻度肺淤血B.左心房耳部突出C.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D.心脏右缘出现双房影E.服钡见食管局限性压迹9、3通道动态心电图CM1导联的正极应放置在A.左腋前线第5肋骨B.右锁骨下窝C.胸骨右缘第4肋骨D.胸骨左缘第4肋骨E.胸骨左缘第5肋骨10、关于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标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 B.ST段呈水平型压低≥0.1mV C.ST段呈下斜型压低≥0.1mV D.持续时间≥1分钟E.2次发作间隔时间≥1分钟11、晕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可以表现为A.正常B.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C.窦性停搏D.严重房室传导阻滞E.以上都可能12、梯形图中A代表A.心房区B.心室区C.窦房区D.交界区E.窦房结13、患者男性,63岁,冠心病史20余年。

2015年河北省心电学技术主管卫生资格模拟试题

2015年河北省心电学技术主管卫生资格模拟试题

2015年河北省心电学技术主管卫生资格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关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定义,正确的是A.是指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但患者无胸痛症状B.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C.是指患者有胸痛症状,但缺乏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D.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又有典型的胸痛症状E.是指心电图存在异常Q波,但患者无胸痛症状2、关于顺钟向转位是指A.额面QRS心电轴向右偏移B.额面QRS心电轴向左偏移C.正常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上D.正常过渡区波形出现在V5、V6导联上E.不确定电轴3、房性逸搏心律与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鉴别主要根据A.前者频率为40~60次/分B.前者延迟出现的QRS波群前有相关的异位P&#39;波C.前者QRS波群与窦性QRS波群相似D.前者最多见E.以上都不是4、关于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折返机制B.可呈右束支阻滞图形C.可呈左束支阻滞图形D.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好E.属于一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折返环A.只包括心房B.只包括心室C.只包括房室结内或房室结周围的慢径路和快径路D.包括心房和心室E.包括心房、房室结和心室6、关于右胸导联心电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右胸导联初始r波反映室间隔和右心室壁的初始激动B.正常人右胸导联r波振幅小于0.6mV C.正常人V3R~V4R导联不会呈QS型D.V4R 导联r波振幅增高,可作为右心室肥厚的一个诊断标准E.V4R导联ST段抬高≥0.1mV,提示右心室心肌梗死7、以下为动态心电图ST段下移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A.ST段的斜率是指J点的高度减去ST段终点的高度B.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下斜型下移C.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上斜型下移D.ST段的斜率=0时表示ST段为水平型下移E.ST段的斜率≤0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意义8、患者男性,73岁,因心悸、胸闷1个月就诊。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电生理特点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微折返所致,其 折返环为左束支分支浦肯野纤维和局部心 肌组成,易被维拉帕米阻断。心内电生理 检查75%的心动过速可被心室程序刺激诱 发,心室程序刺激+异丙肾上腺素的诱发率
可达90%。
鉴别诊断 QRS波:正常的QRS时限为 60~100ms,超过120ms就称为宽QRS。左 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是宽QRS 中相对较窄的一种类型,绝大部分患者室 速发作时QRS波呈右束支阻滞(RBBB) 形和电轴左偏,QRS波相对较窄,一般 ≤140ms,提示折返环位于左心室后间隔区 域,在该部位可以记录到左后分支电位, 在此部位消融可以成功。由于心动过速时 QRS波较窄,常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无关P波:仔细阅读心电图,如发现 无关P波,提示室房分离为室速诊断有力证 据,或可见室性融合波。 室上速伴差传: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 过速心电图的典型表现是胸导联QRS波呈 右束支阻滞形态伴电轴左偏,即呈现“右 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型心电图表现, 而室上速伴差异传导多表现为单一性束支 阻滞类型即“单纯左束支阻滞”型或“单 纯右束支阻滞型”。
心电图特征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左束支 的后分支(左后分支)区域内的微折返, 左后分支构成折返环的逆传支,而具有缓 慢、递减传导的异常浦肯野组织构成折返 环的前传支。心电图的典型表现是: 1.胸导联QRS波多呈右束支阻滞形 态,即V1导联为R、rsR’、rSR’等形 态,QRS波相对较窄,一般≤140ms。 2.V1~V6的S波逐渐加深,V5,V6导联 R/S通常<1。 3.电轴左偏。 4.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下,呈rS或
E-mail:qiuhuayan@ 责编/邱华艳
诊疗康 复
左室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饮食保健,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食疗方。

得了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同时又不能吃什么呢?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
*适宜食物:苹果,无花果,果汁,芹菜,油菜
*忌吃食物:油豆腐,油面筋,油条,羊油*一、饮食
中医辨证治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询问医生。

)
气阴两虚型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自汗、神倦乏力、纳呆,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略数。

[食疗药膳]
1、酸枣仁粥:酸枣仁20克(炒黄研末),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空腹食之。

2、圆肉糯米粥:圆肉20克,糯米6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粥,空腹食之。

3、莲子百合煨猪肉:莲子50克,鲜百合60克,瘦猪肉150克,同放入锅内加水,再加入葱、姜、盐、米酒、味精适量作调料。

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1小时即可,食莲子、百合、猪肉并饮汤。

每日1--2次。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吃什么好,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不能吃什么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饮食保健、食疗方面的问题,请继续关注疾病库频道,或者在站内搜索“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上面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湖南省2015年心电图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

湖南省2015年心电图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

湖南省2015年心电图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关于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折返机制B.可呈右束支阻滞图形C.可呈左束支阻滞图形D.射频消融治疗效果好E.属于一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以下可引起低钾血症的是A.频繁呕吐B.肾衰竭C.挤压综合征D.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E.溶血性疾病3、患者男性,52岁,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采用ESVEM 标准判断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其中表述ESVEM标准不正确的是A.室性期前收缩减少≥70% B.成对室性期前收缩减少≥80% C.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 D.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完全消失E.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4、动态心电图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通常采用ESVEM标准,判定对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治疗有效的标准是A.减少≥50% B.减少≥60% C.减少≥70% D.减少≥80% E.减少≥90%5、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临床表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B.LQT1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C.LQT2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运动、情绪激动、熟睡和唤醒之间D.LQT3型患者症状多发生于睡眠时E.根据体表心电图ST-T的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类型6、关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的描述,错误的是A.窦性P波规律出现B.PP间距逐渐缩短至P波脱漏C.长PP间距等于正常窦性PP间距的倍数D.传出阻滞的比例可为2:1、3:2、4:3等E.P 波形态一致7、正常成人的:PR间期为A.0.10~0.20s B.0.12~0.20s C.0.06~0.08s D.0.32~0.44s E.0.08~0.22s8、患者男性,15岁,心悸发作3小时就诊,记录到心电图如图3-12-4所示,应诊断为A.室性心动过速B.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心房颤动合并束支阻滞E.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9、下列关于窦性心律不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正常健康人B.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正常健康人C.窦性心动过缓者常伴窦性心律不齐D.窦房结内游走心律时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E.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10、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常规加做的导联是A.aVL、V1~V6 B.V3R~V5R、V1~V3 C.V3R~V5R、V7~V9D.V1~V3 E.V4~V511、患者男性,43岁,心前区不适。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症状?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症状?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尤其是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早期症状,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有什么表现?得了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会怎样?以及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并发病症,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症状:黑蒙、房室分离、胸闷、传导阻滞、心动过速*一、症状一、症状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

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动过速的频率较快,一般在200次/min以上。

同时,绝大多数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都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也常有不同程度的恶化。

因此,一旦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病人常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心慌、胸闷、胸痛、黑矇、晕厥,甚至发生心脏性猝死。

二、诊断体格检查主要是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常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体征。

1、呈持续性束支折返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时间0.12s,多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少数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2、常可出现房室分离。

3、室性心动过速时V-V之间有H波 H-V 间期长于窦性心律,延长可达80ms。

4、电生理检查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

5、通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者,多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以上是对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发症,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并发症:心力衰竭、心绞痛*一、并发病症常出现眩晕、晕厥、胸痛,严重者可发生猝死等并发症;常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症状,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BRV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由希-浦系统大折返引起
•多伴发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主要为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冠心病
•BBRVT 周长往往小于 300 ms,加之患者多数有心功能障碍,因此发作时可致晕厥
•唯一具有清晰明确折返环的室速
•希氏束(至少其远端)、希-浦系统和心室肌是折返环的组成部分
在窦性心律时,BBRVT患者常可见HPS的传导延迟, 表现为PR间期的延长或室内传导阻滞。

当适时的室上性激动下传, 正遭遇一侧束支的不应期, 则循另一侧束支缓慢下传, 激动心室后再沿着阻滞侧束支逆传回希氏束, 若可继续循另一侧束支下传并持续存在, 则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此时, 希氏束( 至少其远端) 、双束支、浦肯野纤维及部分心室肌构成折返环路。

当室性早搏刺激的短联律间期达到一定阈值时, 左束支的逆行传导进一步延缓以及右束支的前传兴奋恢复, 以至于来自左束支的逆传兴奋可经右束支下传, 完成一次折返过程。

持续性的折返即形成束支折返性室速。

室内传导正常的患者在常规心室期前刺激时,约50%可诱发BBR搏动。

取决于哪侧束支前向地传导冲动,束支折返激动时的QRS可呈现两种不同的心电图图形
BBRVT的分型: BBRVT的形态取决于折返激动前传的束支
•最常见的类型:LBBB 型,激动经右束支前传而经左束支逆传导折返
•少见类型:RBBB型,如激动经左束支前传而经右束支逆传导折返
•局限于左束支分支间折返性室速的 QRS 波形态亦可表现为 RBBB 型,如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参与的室速,其中伴电轴右偏者为折返激动由左前分支前传,左后分支逆传,而伴电轴左偏者传导方向相反
V3现象
Akhtar等描述了束支折返性室性早搏的发生机制
当心室程序刺激技术用作快速心律失常的诱发方法后,发现单个心室期前刺激(s2)引起心室搏动(V2)后,往往出现一个自发的心室反应V3,称为V3现象。

v2与V3的QRS形状相似。

V3的发生机制是大折返激动,由左束支逆传至希氏束、右束支,而由右束支-浦肯野系统下传至心室,引起心室激动
BBRVT 的体表心电图诊断标准
•无特异性表现
•近期或既往基础心律时,有HPS传导异常的表现,如PR间期延长,室内传导阻滞等
•心动过速发作时呈明显的室房分离
•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增宽,时限>140ms
•心动过速发作时的QRS波呈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
BBRVT 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标准
•基础心律时,His电图上可见 H-V间期的延长(>60ms)
•心动过速时可见 V 波前有固定的 His 或束支电位,且 HV间期可长于或等于窦性心律时HV 间期,亦可缩短,但缩短幅度≤10 ms
•心动过速时可见自发的 H-H 或束支电位间期的变化先于心动过速周长的变化
RBBB型BBRVT的诱发
•左束支的ERP短于右束支的ERP
•HPS内起初发生双束支阻滞后,由于裂隙现象右束支恢复其逆向传导能力
•左心室进行刺激时诱发,因为刺激部位离左束支近,期前刺激(S2)引起心室激动较易在左束支发生逆向阻滞(左束支尚未脱离前一个激动引起的ERP),因而冲动逆向传导便经由右束支-希氏束,而前向传导经由左束支
•一般行右室程序刺激可诱发BBRVT,其中绝大多数为 LBBB 型 BBRVT,在心室程序刺激未能诱发出 BBRVT 的病例,加用心房程序刺激可提高诱发成功率
原因是心房程序刺激容易产生右束支前传阻滞,左束支前传通畅而致使 RBBB 型 BBR-VT 容易发生
加用异丙肾上腺素的目的是加速房室结区的前传,而使期前刺激尽量能够在 His 以下部位发生传导延迟,从而有助于激动在束支间形成折返
特殊类型 BBRVT一例
窦律时并发RBBB及LAFH
RBBB型BBRVT
LBBB型BBRVT
鉴别诊断
•室内微折返性室速
•室上速伴室内差异传导
•心房-分支型折返激动性心动过速
•分支性室速
•发生在正常心脏的QRS呈RBBB型的室速
右室心尖部拖带鉴别方法
•心尖部末端 Purkinje 参与BBR-VT 的折返,在右室心尖部快速起搏拖带后PPI应接近室速的周长
• 18例BBR-VT,3例患者成功隐匿拖带,PPI–TCL均≤30 ms
• 59 例心肌内微折返性室速以及AVNRT ,心尖部拖带后平均 PPI 均显著延长
该试验仅能提示为 BBR-VT,并非 BBR-VT 的确证试验,因为如果心肌内 M-RT 恰巧位于右室心尖部位心肌区域,则亦可产生隐匿性拖带。

VT伴RBBB及电轴左偏一例
导管消融
•消融一侧束支可以彻底治愈BRVT
•消融RBB是治疗BBRVT的经典方法
•在某些特殊情况,如消融RBB之后LBB不能维持1:1的房室传导时,可以采用消融LBB,以保留RBB维持房室传导
•RBB电位判断标准为:
( 1) RBB电位至少较HIS电位晚20 ms 出现
( 2) RBB电位上没有无心房电位
•窦律时或心动过速时放电消融
•消融中随时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并备有心室起搏保护•消融终点是心动过速能否再被诱发
RBB消融后RB电位消失
BBRVT消融RBB后无休止分支室速
消融L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