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的创建与探索
四不像企业定义

四不像企业定义“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是指不像大学、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业、不像事业单位的新型研发机构,为进一步促进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落实,济南市天桥区委编办主动上门服务,及时跟进指导,“四注重”进一步推进“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法人登记工作。
一是注重学习调研,确保精准把握相关政策。
认真研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学习“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法人登记业务办理流程、所需证明材料及填报格式等相关内容。
联合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实地到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调研,切实掌握“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有关法人登记的第一手资料。
结合本区实际,编制《设立登记服务指南》,为“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法人登记工作夯实基础。
二是注重跟进指导,确保熟知业务操作流程。
对“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提交的《事业单位章程(草案)》及时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一对一”指导其完善修改,并重新提报。
主动上门服务,详细讲解如何规范填报相应表格、如何出具证明材料及如何通过网站申请法人设立登记业务等内容,进一步服务了“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法人登记工作。
三是注重专业评定,确保机构运行科学合理。
邀请山东省科学研究院新材料所、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等专家教授组成专家论证小组,对济南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实际运行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通过专家现场质询、项目组成员答疑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并形成评价意见和结论,切实保障“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科学有效运行。
四是注重宣传引导,确保营造良好干事氛围。
大力宣传法人登记工作的相关政策以及《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意义及作用,强化法人责任意识,为“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外准确公示“四不像”机构单位信息,确保公众知情权,广泛接收社会监督,充分提高单位工作效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新型研发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新型研发机构的意见和建议标题:新型研发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引言: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对于创新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等方面给出新型研发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一、组织架构的优化1.建议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减少冗余层级和繁杂的管理体系,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
2.建议设立跨部门的项目组,促进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跨学科的创新。
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建议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合作和人才引进等,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2.建议鼓励员工参与学术研究和学习,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以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三、创新机制的建立1.建议建立开放、包容的创新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创新方案,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2.建议设立专门的创新基金,用于支持优秀的创新项目和人才,提供资金和资源的保障。
四、技术研发的重要性1.建议加强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建议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成果,实现技术的共同进步。
五、知识产权的保护1.建议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管理,确保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
2.建议加强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六、创新文化的营造1.建议营造积极、开放的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和创新,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建议建立奖励制度,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和成果,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
七、市场导向的研发方向1.建议将市场需求作为研发方向的重要参考,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确保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2.建议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
八、国际合作的重要性1.建议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成果,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研发机构的建设越发重要。
传统的研发机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研发机构建设模式与路径。
本文将从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建设模式和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提升自身竞争力而建立的一种全新的研发组织体系。
它不仅要具备传统研发机构的科研能力,还需要具备开放性、创新性和适应性。
新型研发机构不仅仅是一个研发实体,更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平台,能够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1. 开放式研发机构模式开放式研发机构模式是指通过开放的合作平台,将外部创新资源纳入研发过程,实现共享创新成果。
这种模式下,研发机构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开放式研发机构模式能够快速获取外部优质研发资源,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产生更多创新成果。
2. 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是指研发机构与企业、高校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研发机构可以利用企业市场需求进行导向,顺应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高校也可以通过与研发机构合作,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3. 创新生态共建模式创新生态共建模式是指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研发机构与企业、高校、政府等各方携手共建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1. 资源整合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整合各类研发资源,包括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的资源。
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2. 人才培养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研发机构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研发机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急需建立一种新型的研发机构,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讨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1. 跨界合作模式传统的研发机构通常是独立的组织,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
在当今社会中,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新型研发机构应该建立一个跨界合作的模式,与其他相关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
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与优势,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2. 开放式创新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应该倡导开放式创新,鼓励内部员工和外部专家、学者、企业等多方参与。
通过开放式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促进创新和技术的不断更新。
开放式创新还可以带来更多的想法和思路,有利于解决复杂的科研难题。
3. 敏捷式研发模式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建立一种敏捷式的研发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敏捷式研发模式注重快速响应、快速迭代和快速验证,能够更快地推出产品和技术,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路径1. 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研发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等,以保障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入研发机构,培养一批专业、高效的研发人才。
2.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产品和应用的转化,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形成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建立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科研机构、高校院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特征、制度创新与发展挑战

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特征、制度创新与发展挑战近些年来,一种在属性、机制和功能上不同于传统科研机构的称之为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在中国蓬勃兴起,并且已经成为地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2018年,新型研发机构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望正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员。
新型研发机构在中国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情境因素,其中我国创新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传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供给能力不足、企业群体研发能力较弱、聚焦引进和消化的技术需求是关键的四个因素。
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特征是集成科研、孵化、资本等功能的微创新生态模式。
新型研发机构有其特定的制度创新内涵。
包括(1)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政府、母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制度性通道;(2)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构建微创新生态,为创新要素的整合提供了一个混合制度空间,显著提高了创新效率;(3)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独特的组织能力,实现科研和产业化活动,即科研、投资、孵化等不同能力的协调和整合。
展望新型研发机构未来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着治理挑战、能力挑战和竞争挑战三大挑战。
总体上,新型研发机构已经度过以数量扩张为显著特征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以提升能力和绩效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下一步,要通过收窄认定条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内外部治理、加强考核评价、促进与其它创新主体协调发展等手段,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兴起1996年12月,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清院)。
不同于传统的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主的研究机构,深清院一开始就采用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有着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导向。
后来,深清院提出了著名的“四不像”理论,即:研究院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研究院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研究院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研究院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研发机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环境、资源和市场的变化,传统的研发机构模式也面临着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讨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创新活力十足、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机构。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1. 开放式创新传统的研发机构往往是封闭式的,研究人员在孤立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缺乏对外部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而新型研发机构更倾向于开放式创新,与各种机构和个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创新的互动和跨界融合。
这种开放式创新模式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研发效率和水平。
2. 多元化组织结构传统的研发机构通常采取严格的层级式管理,决策和资源配置都由高层管理人员来决定。
而在新型研发机构中,更注重多元化和平等化的组织结构,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
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激发团队创造力,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质量。
3. 跨界融合新型研发机构更注重跨界融合,通过与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和解决复杂的科技难题。
这种跨界融合模式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交叉传播,推动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知识相互融合,形成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路径1. 推动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比如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 加强人才培养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来支撑和保障研发工作的开展。
应该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激励他们参与创新研发,提升研发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大科研投入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来支持研发工作的开展。
企业和政府应该加大对研发机构的科研投入,提高研发机构的研发实力和水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与特征探解

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与特征探解作者:暂无来源:《广东科技》 2014年第23期文/李栋亮【专家简介】李栋亮,男,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科技战略与规划、科技体制与政策等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10多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曾参与了省部(广东省与科技部)联合重大调研活动——广东省新型科技创新机构调研(2011、2012),作为主笔参与撰写的《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把握新兴产业话语权—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新兴源头创新机构发展的调研报告》获得了国家科技部万钢部长的批示。
近年来,我省涌现了诸如深圳光启理工高等研究院等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与企业和市场密切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这些研发机构以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全新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科技资源,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紧密融合,成功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路子。
本文欲通过对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的研究,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提供经验借鉴和建议。
1. 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概况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的真正发展大致起步于20世纪末期(见图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目前在全省已有122家,在推动科技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据统计,2013年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研发经费支出达41亿元,近3年专利申请量达7599件,高于传统国有科研机构的申请量。
全省新型研发机构共拥有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2个,吸引了23个创新科研团队,集聚了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6000多人。
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立足于促进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年通过技术改造、合作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等方式,成功孵化了1000多家企业,服务3万多家企业转型升级;通过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快速转换,催生了超材料、生物技术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2. 广东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主要模式对122家新型研发机构的统计表明,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和建设主体不仅仅限于政府部门,还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产业联盟甚至创投基金等不同类型的社会主体(见图2)。
“三无”“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粘合”科研与市场

“三无”“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粘合”科研与市场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的“三无”单位,“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四不像”单位,新型研发机构是它们的正式称号。
从整天埋头实验室到转型联系企业跑市场,从高校主管科研的副院长到辞职当起新型研发机构带头人,从每年百万元的科研经费到自负盈亏的经营压力……近年来全国多地出现了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有效缓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矛盾的同时,培养了一批既懂科研又懂市场,能够很好“游走”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中国式硅谷人才”。
新型研发机构成各地“新宠”在东莞,新型研发机构已经达到27家之多,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而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成为东莞全市创新转型的核心支柱。
在江苏,由省政府牵头成立的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只用了短短不到3年时间,就成为一家拥有23家专业研究院所的产业技术攻关平台。
该院执行院长刘庆说,仅汽车一个领域,孵化的企业去年销售总值就超过20亿元,而累积投入则只有6亿元,收效比达到1比3。
在广东,由于清华深圳研究院成果丰硕,院长嵇世山正在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建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目标就是给深圳以外的其他珠三角城市更多科技创新资源支持。
三大趋势孕育“研发产业”未来尽管模式各不相同、规模大小不一、产业各有侧重,但较为成功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普遍具有实体化、资本化、国际化三大共性发展趋势,而这也为传统高校和科研院所跳出市场化门槛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实体化——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学所、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都拥有一支600人以上的独立科研力量,其中80%以上人员都来自于市场招聘,可以组成数个甚至数十个团队与企业进行对接。
资本化——在全面对接资本市场的基础上主动“断奶”,通过“投资公司+孵化器”方式推动研发项目可持续发展,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国际化——研发资源和研发人才配置国际化程度较高,主动惠及国际创新资源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这一点在电子信息、半导体、新材料等国际竞争较为激烈的关键性领域更为突出。
融合创新共研共建类似题目

融合创新共研共建类似题目题目: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为抓手探索科技体系融合创新模式我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应的两套科技体系要实现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亟需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科研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新的突破和探索。
本文对近年来呈现出较强的创新竞争力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特征和在跨越创新障碍方面优越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两大科技体系融合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和已有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以军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性质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核心,打造由企业群、园区、投融资和政策体系等构成的创新生态,形成“平台+环境”的两大科技体系融合创新的模式。
近年来,在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出现了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在机构的性质、目标、导向、功能、运行等方面不同于传统体制内科研单位,介于大学、院所、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被称为“四不像”机构(不像大学、不像科研院所、不像企业、不像事业单位),但却在短时间内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转化应用成效,在一些“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攻关上有新的突破,呈现出很强的科技与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潜力,为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出了一条新路。
当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应的两大科技体系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既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兴军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推进两大科技体系融合过程中,目前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痛点、难点,尤其在军地科技力量协同的形式与协同创新的机制、军地科技成果双向转移和应用转化等方面,缺乏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做法和经验为我们推进科技体系融合创新、科技资源互通共享和成果双向转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启迪。
目前国内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运行机制、成果应用与产业化等方面,将这一机构模式应用于科技领域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主要根据对当前两大科技体系融合中的实践和问题的广泛调研,提炼了新型研发机构在解决融合障碍上的优势,结合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针对当前推进军地科技体系融合创新的紧迫需求,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新型研发机构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专门从事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机构。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之需求,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建设模式1.1 “产、学、研”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
它将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企业的参与最大化地得到利用,研究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实践,成为市场打破。
1.2 “企业孵化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将原先分散在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和资源集中起来,建立与企业自身战略需要相适应的研发团队。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企业能够自主控制研发方向和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1.3 民间组织模式民间科技组织也可以被视为新型研发机构,它包括非营利性、非官方性和非政府机构等。
这些组织通常包括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专业组织和科技爱好者组成的业余组织。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组织灵活,能够快速反应市场变化,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设路径2.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政府应举办人才培训班、开设研修课程,鼓励优秀人才进入新型研发机构工作。
同时,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也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2.2 加强资金扶持新型研发机构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
政府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到研究开发中。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财政支持,制定专项资金政策,优化资金使用环节,增加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投融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3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出台一揽子政策扶持,以资金扶持为核心,引导各方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平台。
同时,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鼓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科技创新面临哪四大桎梏

科技创新面临哪四大桎梏作者:锡权商意盈朱涵殷晓圣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15期“论文也好,‘帽子’也罢,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正循环。
工作做得好所以拿到更多的资源从而取得更大成就,而不是通过一些手段拿到资源然后招了很多人才做了一些小事情。
”一些新型科研机构既有体制内优势又集聚市场资源,希望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但这些新型机构亟需法律保障和容错免责。
就在科技創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日益凸显之时,成果转化难、论文至上、缺乏容错机制、薪酬待遇低等四大桎梏仍在束缚科创成果的涌现。
多位一线科研人员表示,种种捆绑、桎梏和“雷区”,难以让科研人员安心“沉”下去,让科创成果更多“浮”上来。
转化桎梏:“不卖是一张废纸,卖了可能是资产流失。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迈过“最后一公里”不易,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始终是我国科研的短板之一。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3200家高校院所中,共有688家设立技术转移机构,且只有307家认为技术转移机构在成果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意味着,作为产出科研成果的高校院所,还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
究其原因,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政策风险是制约因素之一。
例如限于市场约束,科技成果转化价值难以认定,还被要求“保值增值”。
浙江某高校一位学院负责人说,一个成果企业愿出10万元,但如果有关部门认为这个至少该值50万元,那就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大家不能放心大胆做转化。
“不卖是一张废纸,卖了可能是资产流失。
”北京某高校一名科研人员表示,我国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同时有关文件也明确提出,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由国家下放到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事业单位。
成果转化直接与高校学术声誉绑定,这使各单位出台的细化政策更严格,不利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多位受访者建议,科技成果属于难以量化的无形资产,只有进入市场之后才能实现价值。
新型研发机构定义

新型研发机构被称为“四不像”: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既是企业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张倩认为,新型研发机构首先是开放的平台,能够整合人才、技术、研发等环节,为高校科研所和资本牵线。
其次是产业组合能力,机构要具备整合能力,不只有专利,还要产融互动,撬动社会资本投放到科研项目上,实现科研、产业和资本的三方对接。
“新型研发机构”最大的特点是:专注于产业价值链的前端和终端,也就是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环节,中间的生产制造委托外包。
它依托经营平台,筹集研发经费,利用市场机制管理运行研发平台,研发活动围绕企业经营主业,高度聚焦于特定科技领域,研发经费充足并可持续,研发团队强大并具有整合外部科技资源的能力。
可以说,“新型研发机构”运营的市场平台反映其企业属性,而研发平台反映其研究机构的特点。
“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具有企业和研究机构两者的特点,因此,它既可以被看成是企业,又可以被视为研究机构,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在“新型研发机构”身上变得越来越模糊。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能力的竞争,即企业拥有的各种平台之间的竞争。
仅有研发平台,就是传统意义上研究机构的概念;仅有市场平台,就是传统意义上企业的概念;只有生产平台,就是传统意义上工厂的概念。
“新型研发机构”是传统企业与现代研究机构在一个企业框架下的深度融合,市场平台向研发平台提供创新需求和资金支持,研发平台向市场平台提供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契合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的客观规律,提高创新效率,是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最活跃的重要力量。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研发机构在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要创立一家高效、灵活的研发机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探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1. 开放式研发模式传统的研发机构往往是封闭的,只针对内部员工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
而新型研发机构则更加倾向于开放式研发模式,即与外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可以为研发机构带来更多的创新灵感和新的技术方向。
2. 灵活的组织结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中,更注重灵活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研发机构往往是按照部门划分的,而新型研发机构则更倾向于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组织。
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
3. 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模式上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人才结构。
除了技术人才外,还需要招聘市场营销、销售、金融等多种背景的人才。
这样可以更好地融合各种人才的优势,提高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路径1. 规划与定位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定位。
需要确定研发机构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只有通过深入的规划,才能确保研发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保持竞争力。
2. 技术资源的整合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需要整合各方面的技术资源。
可以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同时也需要与产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一体化的研发平台。
3. 人才培养与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需要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团队。
通过培养内部人才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可以确保研发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4. 创新机制的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需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机制。
这包括项目管理、研发流程管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只有建立了高效的创新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
2020年深圳市公考《申论》题(一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深圳市公考《申论》题(一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材料1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材料240年来,深圳这座带有改革基因的城市敢闯敢试。
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工程招标制、住宅商品化、企业创办银行……经济社会各领域探索从这里起步,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从创造“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到如今跑出“三天一项制度”“一天51件发明专利”的创新加速度,“创”的劲头一以贯之。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确立深圳“核心引擎”的定位。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新的光荣使命,明确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难题及其解决对策

2020年8月中州学刊Aug.,2020第8期(总第284期)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No.8ʌ经济理论与实践ɔ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难题及其解决对策∗梁红军摘㊀要: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主战场㊂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目标实现多层次,组织运行企业化,科学发现㊁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有机统一等新特征,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虽然涌现出一批成功案例,但仍存在发展体量小㊁可持续发展能力弱㊁人才结构不合理㊁全社会认识不足㊁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难题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与建设,必须转变观念㊁创新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㊂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体系;新型研发机构;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G31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8-0018-07一㊁引言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世界发展大势所趋,更是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形势所迫㊂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环境日益复杂,创新模式也在发生历史性重大变化㊂各研发机构㊁高等学校及其研究人员,为创新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㊁知识和技术动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新平台㊁新模式探索,涌现出诸如产业技术研究院㊁卓越创新中心㊁未来科学平台㊁创新公共空间等新型研发机构㊂这些国家持续优化完善自身创新体系,谋求通过培植创新优势,赢得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㊂我国高度重视新型研发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致力于形成横跨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研发服务网络,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 大学㊁科研院所㊁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新型创新生态系统 ㊂①‘ 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广众包㊁用户参与设计㊁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组织㊁中介和服务外包业态㊂②国内广东㊁江苏㊁上海和北京等创新体系比较完善的省㊁市均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㊂从整体上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虽涌现出了一批成功案例,但仍存在发展体量小㊁可持续能力弱㊁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面临全社会认识不足㊁体制机制不健全㊁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难题㊂本文将正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与问题,提炼总结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并明确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措施㊂二㊁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与特征新型研发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的产物,是对传统科研机构的地域㊁组织与技术限制的一种突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㊂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较,新型研发机构的 新 ,主要体现在 三无四不像 ,即无行政级别㊁无事业编制㊁无固定财政经费来源,有培养人才的责任却不完全像大学㊁致力于研发成果的提供却不完全像科研院所㊁独立核算企业化运收稿日期:2020-02-20∗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重点项目 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82400410012)㊂作者简介:梁红军,男,河南行政学院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郑州㊀451000)㊂81行却不完全像企业㊁致力于公共研发事业的发展却不完全像事业单位㊂实践表明,新型研发机构有效摆脱了 政府是投入主体㊁领导是基本观众㊁得奖是主要目的㊁仓库是最终归宿 的传统发展模式束缚③,在投资主体㊁发展目标㊁运行方式㊁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呈现出很多不同新特质㊂1.投资主体多元化现有运营良好的新型研发机构,一般都由创新型企业㊁高校㊁科研院所㊁产业联盟或政府有关部门等共同组建,投资建设主体多元,运行机制灵活,各参与组建方共担创新风险㊁共享市场收益㊂作为国有事业单位的传统科研机构,人员编制固定㊁事业发展经费固定,参照行政或公务机关的体制机制进行管理,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㊂新型研发机构则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科研机构国有㊁官办特色,企业㊁高校㊁科研院所㊁产业联盟乃至创投㊁风投基金等主体,都可以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出资人,并在实践中形成了校(院)地共建㊁企业自建㊁联盟共建和民间自办等多种有效模式㊂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活动要向全体出资人负责,接受全体出资人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推动研发直接面向市场竞争主战场㊂2.目标多层次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和运营具有多层次的目标㊂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战略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重点产业领域前沿技术和地方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等开展研发活动㊂以技术研发成果为纽带,对创新链上的人才㊁资金等资源有效整合,推动成果向市场有效转化㊂吸引集聚重点创新领域的高端人才及团队顺利落户,培养造就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业人才队伍㊂结合地方或区域产业需求定位,发挥技术㊁人才优势,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开发㊁转让㊁咨询和培训等服务,推动科技型㊁创新型企业的筛选㊁孵化㊁加速和育成㊂3.运行企业化新型研发机构坚持投管分离,以市场化为导向,运行管理普遍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以事业部制代替课题组㊁股份制代替打分制㊁聘用制取代终身制,管理机制㊁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等不断完善㊂新型研发机构身处市场竞争主战场,根据自身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自主确定研发方向,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独立核算㊁自负盈亏㊂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秉持不定编㊁不定人,不以学历㊁资历论英雄,不拘一格选任创新型人才,充分调动和激发研发团队的创新积极性㊂4.发现、发明与产业有机融合新型研发机构注重从源头知识创新㊁技术工艺创新到产品生产创新的无缝链接,实现科学发现㊁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的高效联动㊂其创新目标和研发导向明确,从诞生起始就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科学发现推动技术发明,技术发明助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支撑科学发现,有效弥补了传统创新链条容易 掉档 断链 短板,推动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㊂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推动创新链㊁产业链㊁资金链和政策链的紧密融合,同步研发㊁逆向创新㊁交叉融合开发,确保研发成果产业化的通畅及产业发展对研发创新的适时反哺,为成功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坚实保障㊂5.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实践探索,构建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体制机制㊂有别于传统研发机构的行政领导体制,新型研发机构的理事会是决策机构,理事会聘任科学指导委员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对研发工作作出评估并提出建议㊂同时,许多新型研发机构集平台㊁服务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与市场同步研发㊁交叉融合开发,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发展㊂新型研发机构普遍采用合同制㊁匿薪制㊁动态考核和末位淘汰等现代管理制度,以全新的投资㊁运行㊁用人和研发机制,坚持市场需求决定研发方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转化㊂三、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面临难题随着新型研发机构 三无四不像 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尤其是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㊁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㊂在国家及地方认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④,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由早期的单纯数量增加,发展到数量㊁质量稳步提升的新阶段㊂但新型研发机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我国比较有影响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多集中在北京㊁上海㊁广东等发达地区或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虽然着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建设,但新型研发机构自91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难题及其解决对策主创新与产业化能力不足,依靠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区域创新要素㊁营建创新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㊂1.全社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认识不足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国全社会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㊁认定标准㊁独特作用等问题还缺乏深刻认识,新型研发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还不能准确界定㊂由于投资主体㊁组建模式和单位属性多样化,新型研发机构既要接受组建单位(高校㊁科研院所等)考核评价,也要受各出资方和地方政府的多重管理,这对如何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的分类考核㊁有效管理等工作提出了重要挑战㊂从政策层面看,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宣传扶持力度不够㊁精准性不强,第三方评估的机制尚未建立㊂同时,新型研发机构与现有孵化器㊁加速器㊁众创空间㊁技术转移中心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研发平台,在国家科技体系和产业发展中的不同定位,亟待从认识上加以理清㊂某些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盲目跟风组建新型研发机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过分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对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的研发成效㊁转化能力㊁人才梯队㊁创新文化等还缺乏长远规划㊂2.可持续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体制机制是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㊂现有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分散在一些综合性文件中,集中度和扶持力度不够,认定标准㊁评估方案和奖励资助等政策大多是临时性㊁地方性的,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新型研发机构过分依赖政府,伪市场化运行问题比较突出㊂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导向的成果转化仍然不够明晰,核心技术供给能力弱,利益共享与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可持续生存压力较大㊂同时,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尤其是企业还没有形成基于产业导向的协同创新态势,集聚迭代优质创新资源的能力亟待提升㊂地方政府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以项目补助㊁土地补贴等手段为主,金融类㊁人才类扶持政策举措少㊁方式单一㊁缺乏灵活性㊂同时,政府 放管服 改革不到位,服务对接有空当,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作用发挥有限㊂3.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能力亟待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大多分布㊁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政府㊁高校㊁科研院所和企业等主体的支持下,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各参与组建方输入技术㊁人才㊁资金等要素㊂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我国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能够独立健康运行,但仍然有数量众多的新型研发机构需依赖政府或其他主体的持续投入㊂财政资金扶持总量小㊁经费拨付滞后,吸纳社会风险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新型研发机构正常研发工作开展和高水平人才评聘产生消极影响㊂地处内陆腹地的湖北㊁陕西㊁河南等省份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与发达省市新型研发机构相比,它们高水平有影响的研发成果少,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㊁辐射力非常有限,对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需要着力增强㊂4.高水平创新人才支撑不够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㊂⑤与传统研发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人才总量少㊁聚集度低㊁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㊂受制于发展阶段㊁研发经费㊁创新体制㊁文化环境㊁社会保障等因素制约,我国新型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匮乏,尤其是能研发㊁懂技术㊁会管理和善经营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稀缺,高水平领军型创新人员和团队引进难㊁留住更难㊂虽然随着中央和地方层面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新型研发机构人才拥有了比较公平透明的成长环境,但综合性人才服务支撑体系仍有待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的归属感㊁成就感亟待大幅提升㊂同时,现有创新人才的奖励㊁扶持及社会服务优惠政策措施,还存在宣传渠道有限㊁传播方式方法陈旧等问题,全社会尊重知识㊁尊重创造㊁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还远没有形成㊂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典型案例与经验借鉴新型研发机构目标定位清晰,运作模式高效,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灵活,创新型人才持续得以集聚培育,成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生力军㊂总结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提炼其普遍性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㊂1.典型案例(1)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㊂深圳先进院是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较早㊁成效比较显著的代表,由中国科学院㊁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等于2006年组建,2009年被02中州学刊2020年第8期正式纳入国家科研机构序列㊂深圳先进院致力于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㊁科研成果与产业接轨,探索形成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典型管理运行模式,坚持市场配置科技资源导向,构建基于课题组的蜂窝状科研管理模式,坚持 以用为本 ,对科研㊁工程㊁产业化和管理等四类人才实行分层㊁分级和分类考核,完善并推广教授 双聘 机制,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考核机制㊁末位淘汰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㊂深圳先进院围绕国家与深圳地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㊁开发和示范应用,探索形成了良好的科研㊁教育㊁产业与资本 四位一体 协同发展的微创新生态系统㊂源头技术创新的研究定位,人力与资源统筹的动态管理模式,以知识产权为科研导向和以市场需求为产业导向的双螺旋产业化战略,成为深圳先进院成功的重要法宝㊂(2)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简称东莞工研院)㊂东莞工研院是依托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政协同创新的典范,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㊁华中科技大学和东莞市政府三方合作共建,2015年5月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㊂东莞工研院按照对等投入㊁事业法人㊁平台依托㊁动态团队㊁集成创新㊁整合经营的原则建设,已探索出科技体制改革与市场有机融合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成为引领支撑东莞乃至广东产业研发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㊂东莞工研院是事业单位,但采用企业化运作,形成了无 级别㊁编制㊁运行费 ,有 政府支持㊁市场赢利能力㊁激励机制 的 三无㊁三有 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㊂在资本投入上,东莞市政府以资金投入为主,华中科技大学以科技成果㊁专利㊁人员团队㊁软件和仪器设备等投入为主,双方各占50%的股权㊂东莞工研院以知识产权评估入股,实行项目股份制,通过创业将创新和股权结合,建立新型成果利益分配机制㊂同时,东莞工研院坚持实行流动和固定编制相结合的人事制度,注重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㊁培育和使用,对员工进行科学严格考核,实施有效正向激励㊂(3)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简称深圳光启)㊂深圳光启由深圳大鹏光启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投入建设,是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超材料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研发,推动实现超材料的工业化生产㊂深圳光启以建设世界百年创新企业为目标,在技术创新㊁商业化模式创新㊁科技与资本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实践,成为依托开放在世界范围内聚集一流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典范㊂深圳光启确立了综合创新的 三层产业架构 ,即以核心技术㊁专利池和标准为基础组成顶层架构,通过源头创新产业化形成第二层架构,以资本㊁股权和联盟关系为纽带,开放协同创新衍生的应用产业群组成第三层架构㊂深圳光启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依托责任利益对称机制㊁制衡机制和协作机制等,推动各种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㊂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定期向学术与项目管理部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㊂在充分保证研发品质的前提下,深圳光启不断完善产品测试环境及流程,打造颠覆式创新的底层创新系统,确保研发成果快速进入产业化轨道㊂同时,深圳光启制定了一套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薪资福利体系,合理化员工收入,共同分享公司发展收益,有力助推了深圳市的创新型经济发展㊂(4)洛阳中科信息产业研究院(简称洛阳中科信院)㊂洛阳中科信院地处科教资源相对薄弱的中部内陆地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洛阳市政府共建,成立于2015年,属公益二类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18年被认定为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㊂洛阳中科信院秉持 建平台㊁聚人才㊁促发展 理念,在智能车辆㊁视觉计算㊁精准医学等领域,围绕产业需求部署技术创新,围绕技术创新配置创新资源,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㊂洛阳中科信院面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组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全面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允许科研人员及团队以现金出资方式占绝大部分孵化企业股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㊂洛阳中科信院与中国一拖集团等联合组建国家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依托股权投资基金,成功吸引较多的外部投资㊂同时,创新 一院多地 人才柔性引进思路,在北京设立分支机构,与洛阳伊滨区联合建设智能信息产业园区及学术交流中心,推动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企业聚集和创新发展㊂围绕洛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洛阳中科信院孵化创办了洛阳中科晶上㊁中科龙网㊁中科晶云㊁中科汇成㊁中科紫宸睿达等高新技术企业㊂据调研,洛阳中科信院退出在洛阳中科晶上公司的股权,实现增值919.44万元,增值率172.97%⑥,成为欠发达地区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型㊂12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临难题及其解决对策2.发展经验分析尽管我国不同区域或行业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发起缘由㊁研发特色㊁具体成长途径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在高水平成果研发㊁市场化转化和创新人才集聚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效,发展经验和建设规律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提炼㊂第一,民办官助科研体制有利于形成创新合力㊂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运营,突破了单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局限,从体制上看最鲜明特色就是 民办官助 ㊂新型研发机构的 民办 身份,有利于避免体制性㊁政策性束缚,调动各研发主体的积极性㊂新型研发机构根据研发团队的专业背景㊁研发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自主科技创新㊁核心技术控制和市场资源的整合需要确定研发方向,制定并实施市场化研发战略,吸纳集聚各种领军型创新型人才㊂我国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出资人,都有地方政府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身影,上述官方或半官方的资金㊁人才资源的注入,使其也具有 官助 特性㊂在开办运行初期,官方或具有官方背景的资金政策支持,有利于降低成本㊁分担创新风险,引导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增强创新活力㊁实现成果产业化㊂同时,民办官助的科研体制整合了各种创新要素,促进了国家及地方战略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㊂第二,科学㊁技术和产业一体化模式解决科技与经济 两张皮 问题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核心在于有效破解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的难题,不断增强创新活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㊂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表明,坚持产业化的科研导向,推动研发过程与成果转化的无缝对接,将科学发现㊁技术发明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发现㊁发明和发展一体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根治科技与经济 不紧密㊁两张皮 痼疾㊂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团队集科学家㊁技术家与企业家三重身份于一体,着力发展具有市场前景广阔和科研价值的战略新兴产业㊁高新技术产业,依靠创新产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㊂第三,用企业化方式提升科研管理效率㊂新型研发机构虽不是企业,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科研效率㊂深圳先进院突出 以用为本 对科研㊁工程㊁产业化和管理等四类人才进行考核,东莞工研院实行流动和固定编制相结合的人事制度正向激励员工,深圳光启依托责任利益对称机制㊁制衡机制和协作机制等降低成本㊁高效配置各种资源㊂它们的发展表明,广泛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使得 个人研发与团队研发目标 研发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 研发布局与产业链形成 研发项目与研发机构的发展目标 等相一致,能够有效提升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㊁产业化能力和运营水平㊂它们都比较注重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注重内生创新激励机制及生态环境的构建,深度参与或主导行业标准制定,谋求构建技术体系并形成标志性㊁领先性研发成果,以在全球范围内掌握该领域技术产业发展控制权,激发并保护研发团队创新意识与创造热情㊂第四,多元社会化组合增强创新实力㊂新型研发机构是由产业㊁政府㊁高校㊁科研院所和资本等多方面组成的一个多元社会化的创新体㊂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参与组建方不仅投入各种创新要素资源,参与组织各类研发活动,还通过理事会在创新动员方面发挥不同优势,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合力㊂为广泛争取政府政策㊁资金支持,它们以国家或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参与国家或区域重大科技产业项目研发,通过竞争方式获得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与经费支持㊂同时主动与社会资源尤其是各种资本深度融合,在新产品开发㊁产业孵化培育㊁产业链构建和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搭建最广泛的协同创新伙伴平台㊂第五,国际化战略融入国际创新前沿㊂经济全球化㊁区域一体化是时代发展潮流,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从开始设立到发展壮大,都秉持立足国内㊁放眼全球的国际化发展战略㊂深圳先进院㊁东莞工研院和深圳光启等新型研发机构都具有强大的科技竞争力,不仅是因为它们直接拥有一批国际化一流创新人才㊁研发成果㊁技术产业化方案,更重要的是,它们开创了引领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方式方法㊂它们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依据自身专业背景和水平,以参与或合作研发具有国际领先的项目为起点,致力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㊂坚持从同步到引领国际研发合作趋势,加快提升研发水平,取得更多的产业化成果㊂在各种国际或区域研发创新合作中,坚守 以自我为主㊁以源头创新为主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㊁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为主的原则⑦,不断搭建多层次㊁宽领域合作研发平台㊂坚持走出去开拓和引进来服务相结合,推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培养,汲取全球智力和创意,推动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能力达到国际水平㊂22中州学刊2020年第8期。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天津市级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屮论》題(天津市级卷)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2.请在題本、答題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墳写自己的姓名和疽考证号,并用2B 鉛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墳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題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材料11949年3月23日下午,西柏坡阳光明媚,毛泽东同志从住了10个月的小院里走岀来,正好碰到迎上来的周恩来同志。
他望着远处连绵雄伟的太行山,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
”周恩来答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时指岀:“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o 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对于中国发展来说,“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量度中国步伐的显著路碑。
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十三五”规划完成,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标识,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管子•乘马》言:“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地方政府为何青睐“四不像”研发机构

位, 却 : 企业对它 们趋之 若鹜 、 地方政
府将它f 『 J 视I . J 珍宝
新型研 发机构 的井 喷式 发展 , 不 仅 为破斛科研 与市场对接“ 两张皮” 瘸 疾 提供 _ r , 路径 ,也 为实规科技 卡 ¨
地方政府为何 青睐“ 四不像" 研发机构
沈子 星
企业 “ 踏破l 。 槛” 、 地方 政府 “ 求 贤若 渴” 、 剖新 人才 “ 炎
放 异彩 ” , 新型 研发 机构餍 现 出勃勃 生视 与旺盛 活 力 、
今
墓
・ 窄 俯息 ’ 台“ 云端 ” 式 交付商 Ⅲ 对_ r 光 I n j 占. 意味 着这家深圳年 轻 的新 型创新机构 , 依托超材料技 术 . 在新型窄 创新 卜实现 了质的 琶 跃: 对 于东莞市 l n 占, 迈出了“ 从( j 到 I ” 颠 覆式创新的历 史性一步
型研 发机构正好满足这 一需求 。 作 为 目前 运作比较成熟 、经济 和
社会效益 都比较突出的代表性新型研 发机 构 ,广东 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 术 研究 院 、 中科院西安光学 所 、 江苏 产业 技术研究 院都拥有一支 6 0 0人 以上 的 独立科研 力量 ,其 中 8 0 %以上人 员部 来 自于市场 招聘 .可 以组成数个甚 至 数十个 团队与企业进行对接 。与之 相 对应 的则是部分缺乏独立 团队 的新 型 研发平 台发展相对缓慢 。由于 多重原
若 渴” 、 创 新人 才 “ 大放 异 彩” , 新型 研
发 机构展 现 出勃勃 生机 与旺盛 活力 。
科技赋能 新型研发机构助县域产业转型的鲁山探索

科技赋能新型研发机构助县域产业转型的鲁山探索作者:清研鲁山科创中心课题组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第02期縣域是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国大多数县域工业仍是立县之本、强县之基。
在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经济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创新。
但我国大部分县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生活配套等因素的影响,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不完善、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城区与县域之间尚未形成有效机制促进优势资源的共享流通。
而河南省鲁山县独辟蹊径,通过与新型研发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
搭建河南首个县域科创平台鲁山县隶属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国家级脱贫摘帽县,在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进入巩固脱贫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引擎是什么?毋庸置疑,抓手是发展工业,引擎是创新驱动。
但鲁山县存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集聚效应不突出等问题,亟待具有创新活力的能量赋能产业发展。
清研(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清洛研究院”)是位于洛阳市的重大新型研发机构,依托清华大学机械系设立,成立7年来已建立起集研发创新、中试熟化、加速孵化、产业化、资本赋能为一体的全链条孵化育成体。
2020年6月,鲁山县与清洛研究院合作设立了清研鲁山科创中心,旨在建立鲁山县产业发展需求与新型研发机构资源对接的供需平台,并通过成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为鲁山县的产业培育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新型研发机构的“新型”二字主要体现在“四不像”上,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而是科研机构的形态、充分市场化的企业组织。
清洛研究院属洛阳市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跨区域在平顶山鲁山县设立河南省首个县域科创平台,是对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的又一次新突破,也是对县域科技创新的一次新尝试。
打造特色产业培育的“发动机”惊险的玻璃栈道、刺激的水滑道,近年来在各景区迅速普及的这些先进旅游设备都与鲁山县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运行机制研究周丽【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7【摘要】文章基于大学职能扩展论、知识网络复杂论、开放系统论和协同创新论,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高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产业链主体族群,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在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的过程中,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以其“四不像”的灵动创新特质,致力搭建高科技创新产业链上多族群沟通与合作平台,共同打造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商业模式,促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证券化、高端化和国际化,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合作的价值增值通道。
“四不像”创新理论给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设计其运行机制一个基本结论:既具有大学的属性,又不局限于大学的传统职能;既是科研机构,又区别于传统的科研机构;既有企业的市场化特质,又不将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既是事业单位,又具有传统事业单位不具备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Based on theories of functional extension in universities, complex knowledge network, open system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is paper aims at the research on operating mechanism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universitie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is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 involved lots of major groups in industrial chain, for which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new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universities, characterized by flexibly innovative "four dissimilarit-ies", dedicates to building an exchangeable and cooperative platform for major groups in industrial chain , and mutually creates a commercial pattern of high-tech innovative indus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ed, securitized, high-end orientated and interna-tional high-tech achiev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dded value for the cooperation among all partie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Innovative theory of "four dissimilarities" draws a basic conclusion for the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in university , in order to desig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such an institution has the same property with a university but beyond traditional functions; it is a research institute different from conven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s, which emphasizes more on transformation of sci-tech achievements;it is an enterprise of marketization of which profit is just one of the targets but not the only target; it is not entirely the same as a traditional public institution for its distinct flexibility and mobility.【总页数】5页(P39-43)【作者】周丽【作者单位】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3【相关文献】1.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 夏太寿;张玉赋;高冉晖;周文魁;汪长柳2.微博运行的联动机制研究--以广东高校系统微博运行联动机制为例 [J], 黄浩3.高校型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视角 [J], Zhang Yulei;Deng Xiaofeng;Liu Yan;Xu Zehao;Zhang Guangyu4.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J], 殷明5.“三无”“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粘合”科研与市场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的创建与探索
既不像大学,又不像科研机构;既不像企业,又不像事业单位。
“四无”,“无编制、无固定拨款、无主管单位、无行政级别”被称为四不像新型科研机构。
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加工贸易出现严重滑坡,面临产业升级阵痛,而当时各大高校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凤毛麟角。
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科研成果和市场产品之间存在巨大断层,亟须建立一座桥梁。
在此背景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首开先河,大胆创新,于1996年12月签署协议,以“服务于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创建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从此开启了中国新型科研机构的新探索。
“我们是一家‘四不像’的新型科研机构。
”时任院长的嵇院长坦言:该研究院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功能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在“四不像”理论的指引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作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
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员聘用,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滚动
发展,为新型科研机构的发展打造了一个先行先试的样本。
作为深圳首家也是全国第一家大学与地方政府合办的产学研融
合的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打造出研发平台、人才培养、投资孵化、创新基地、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功能板块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中国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创造了“五个第一”:第一家新型科研机构、第一家提出“四不像”理念及模式、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第一家新型科研机构的科技金融平台、第一家海外创新创业中心。
目前,该研究院布局海内外,成立了一批创新中心及孵化基地,打造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成立科技担保、科技小贷和科技租赁公司,用投贷结合、投保结合等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
同时,引进国际人才和高水平科技项目,
促进优质成果在国内转化、带动相关学科领域和产业创新发展。
清华大学和深圳市率先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双方于1996年底成立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战略目标是服务于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新型科研机构,深圳清华
大学研究院摸索出“四不像”理论,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由于其充满活力,广东、江苏、山东等一批新型研究机构被称为“四不像”如雨后春笋般创立。
这些机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一端连
接前瞻技术,一端连接应用市场,打通从技术到产业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