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才女班昭
汉朝第一才女班昭的文学传世
汉朝第一才女班昭的文学传世班昭,汉朝时期的女性文学家,被誉为汉朝第一才女。
她的文学才华和作品对于当时汉朝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班昭的作品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继承并发扬了先秦以来的古代女性文学传统。
班昭的文学作品主要分为诗歌和散文两个方面。
她的诗歌在形式上多采用古体诗的形式,将自己的心情、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融入其中。
她的诗歌作品中常以“春”、“秋”、“夜”等为题材,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她的诗作情绪真挚动人,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她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除了诗歌,班昭的散文作品也备受赞誉。
她的散文常以旅行见闻、人物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主题。
她通过文字描绘了她旅行时的所见所闻,与读者分享了她对于各地风情和文化的感受。
与此同时,班昭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也非常细腻和生动,使人物栩栩如生,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班昭的散文作品还对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她追求真理、照耀人心的精神在其中得以体现。
班昭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影响深远。
她的作品不仅给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文学素材,而且也对后世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班昭的作品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展现出了女性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能力,给后来的女性文学家树立了榜样。
她的文学作品也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对于文学教育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班昭的文学传世中,尽管时间的长河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她的作品依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她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智慧和情感不仅让人们对古代女性的智慧和才华感到敬佩,而且也带给我们当代人更多的思考和启迪。
通过阅读班昭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华和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性、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总之,班昭作为汉朝时期的文学才女,她的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女性的智慧和才华。
历史趣闻班昭简介 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一代才女班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班昭简介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一代才女班昭
导语: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汉族,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
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
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早年经历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
十四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
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为兄请命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迈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国。
班昭为求把班超召回国,上疏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
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
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
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
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
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
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1、班昭,东汉才女,大约生于公元49年,于120年去世。
另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她是班彪之女,班固之妹。
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称曹大家。
她仪态端庄,性格柔顺,素质聪慧,博学高才。
著有《东征赋》、《女诫》等。
《女诫》是班昭训女书,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是中国最早的女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
2、蔡琰,字文姬,陈留圉(河南杞县)人。
女诗人、书法家。
生长在汉代,是蔡邕之女,生逢汉魏之际,身遭离乱,一生坎坷。
在父亲影响下,在文学、音律、书法诸方面有很高造诣。
有自传体诗作《悲愤集》、《胡笳十八拍》。
3、谢道韫,谢安兄奕之女,王羲之子凝之妻。
聪慧有辩才。
为“咏絮才”的代表。
谢道温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4、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所著诗赋诔颂原有2集,多已亡佚,仅《艺文类聚》存有《登山》、《拟嵇中散咏松》等篇。
4、玄机,原名幼薇,字慧兰,生于唐武宗年间。
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悉心栽培,五岁诵诗,七岁习作,十一二岁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而最了解并欣赏她的人,就是当时的大诗人温庭筠。
后出家入道,作品很多。
【春情寄子安】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5、朱淑真: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辞海》1989年版)断肠词:词集名。
南宋朱淑真作。
一卷。
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
6、叶小鸾,明末江苏吴江人,其父叶绍袁,诗文兼擅,为当时名士;其母沈宜修,出书香世家,亦工诗词。
中国古代才女之三—— 班昭:杜鹃泣血续《汉书》
中国古代才女之三——班昭:杜鹃泣血续《汉书》中国古代才女之三——班昭:杜鹃泣血续《汉书》谁道女儿言语轻,芳心也铸史清明。
曾将岁月理成卷,凭祭父兄未了情。
灼见诤言皇后鉴,真知博艺汉书成。
一生功业谁能记,零落史河寻影声。
——佚名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不少出类拔萃的才女,而汉代的班昭以其在文学与史学上的卓著成就,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才高八斗的她,在其兄班固去世后,毅然拿其如椽巨笔,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于是,在春秋史册上,留下了一代女文豪的壮丽篇章。
班氏名门出才女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辞赋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
班昭世代簪缨,家族显贵豪富,尤其她家族中各个辈份的人都是学识渊博,各有成就的。
史称“家有藏书,内足于财”。
班昭祖父是广平太守班稚,其父、兄都是一代名人:父亲班彪是东汉有名的史学和儒学大师,当代的大文豪;班婕妤是班彪的姑母,也就是班昭的姑奶奶。
大哥班固,则是《汉书》的作者,著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是我国继司马迁之后又一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二哥班超,一个投笔从戎的志士,名震西域,是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
班氏家族,在历史上都留有美名。
常言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班昭生长在如此一个学术与文学气氛浓烈的家庭中,必然会受到这家庭氛围的熏陶与感染。
由于家庭背景及受父兄的影响和鼓励,班昭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儒家经典和史籍。
父亲与她的兄长平日里常常纵谈国家大事,阔论文学、经学、史学及其他知识时,年纪尚幼的班昭总是在旁边一隅静静地坐,睁着一双渴求的眼睛,认真地聆听,而话题里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化成了无形的甘泉,滋润着她那稚嫩的心田,浇灌着她的知识之花。
再加上,班昭自身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经常向她父亲与兄长请教,而她的长辈们又是耐心地教诲她,很快便拥有丰富的天文、历史、地理等知识,尤擅文采,是班氏家族中博学多才的才女。
这一切,使班昭从小就受益匪浅。
以现代视角看东汉才女班昭及其著作女
以现代视角看东汉才女班昭及其著作女诫班昭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
班昭是东汉的一位女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
她的才华与学识收到了东汉封建统治阶级的赏识与认可,作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进入宫廷而不是以进入皇帝后宫为台阶参与封建政治生活的决策的女性,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班昭的生平是女权主义色彩极重的体现,但是又散发着中国传统妇女的种种美德,哪怕是放在现代社会来看待也是绝对值得现代女性学习的榜样。
她于晚年所撰写的《女诫》一书使其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使她在中华民族两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在人才济济,能人辈出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能脱颖而出,流芳百世。
尽管后人对班昭的评价不尽相同,她的功绩被赞颂的人弘扬,称其是“女子中的孔圣人”。
然而批评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甚至有人因其所撰写的《女诫》而将其归为“女界的罪人”、“父权制的帮凶”,这点上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通过对班昭事迹的了解和对《女诫》一书的解读,我认为班昭作为身处封建社会的女性是非常伟大的,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下面,我将本着对历史客观公正的原则表达自己对班昭的崇敬之观点。
一、班昭的生平。
班昭出身于两汉具有浓郁家风的班氏名门,汉成帝时班氏家族得宠一时,且获得了难得的“秘书之副”,特殊的家族风气和家庭环境为她学识、人品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父亲班彪(3-54年),字叔皮,两汉之际著名史学家,曾“作(《史记》)后传数十篇”,以续《史记》。
与她同父异母的哥哥班固(32-92年),字孟坚,《汉书》的主要作者,东汉著名学者。
同胞哥哥班昭(32-102年),字仲升,投笔从戎,纵横西域近三十年,功绩卓越封定远侯大将军。
班昭本人的一生比较坎坷,幼年失怙,家庭贫困,十四岁时嫁同郡曹世叔为妻,而世叔又早年就死掉。
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因为其兄班固未完成《汉书》而死,朝廷听闻班昭学识广博年轻就陪伴其兄固一起学习著作而诏其东观藏书阁续补《汉书》,后经常出入宫廷,得到邓太后喜爱,邓太后念她勤奋好学,谈吐得体,封其为后宫之师,在此期间她曾为哥哥班超请命归土中原,深受皇帝和大臣们的赏识。
从班婕妤到班昭——惊才艳艳的三代人
从班婕妤到班昭——惊才艳艳的三代人“班婕妤史上著名才女,做《团扇诗》;班彪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作《史记》后传;班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作《汉书》;班超投笔从戎,绝域轻骑催战云,平定西域五十余国;班昭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续作《汉书》。
”班家三代人01楔子昨天写了一篇关于东汉外戚权臣窦宪“勒石燕然”创下不世军功,然终因擅权欺上命赴黄泉的文章,里面涉及到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当时班固在窦宪幕府任中护军,亲笔写下《封燕然山铭》,记录下汉族对外战争中的巅峰时刻。
可随着窦宪事发,班固受到连累,最终死于狱中。
每当看到这里都心有戚戚焉,受昨天文章的主题和篇幅所限,没有多写班固的故事,今天特地专开一章给大家讲讲班固所在的班氏家族,一个不管男女,都惊才艳艳的“高知”家庭。
为了各位理解方便,从这家的姑奶奶班婕妤开始,介绍这个开了挂的家族。
02不一样的婕妤一代才女班婕妤婕妤,汉代后宫嫔妃的等级,皇后之下的高级职称,《汉书·外戚传序》:“武帝制婕妤、濩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
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班氏出身名门,论起辈份来是班固的姑奶奶,祖上可追溯到楚国王族--著名的令尹子文那里。
年少就熟读儒家著作,文采斐然,加之容貌秀美,可谓才貌双全,汉成帝即位被选入后宫,“初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婕妤。
”所以说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这个汉成帝就是后来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最后死在赵合德身上的那位,传说是快活死的。
他的母亲就是著名的王政君,王太后娘家一门十侯,她有一个侄子比较有名,叫王莽,后来篡了大汉江山的那位。
班婕妤初入宫时,也曾经受过一段宠爱,不过班氏到底是读过书的女子,不想以美色魅惑君王,反而处处以古代圣贤之妻要求自己,拜见君王也施以古礼。
这有时候就难免会让皇上觉得无趣,虽然嘴上会夸奖她,但一碰到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这样的尤物就会不由自主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于是班婕妤只好以读书作赋自娱,后为避祸,躲开赵氏姐妹的谗言陷害,主动要求去长信宫陪伴太后王政君。
映天名人:“儒林女圣”班昭
映天名人:“儒林女圣”班昭班昭(约公元49—120),字惠班,又名惠姬,东汉扶风安陵(即今陕西咸阳境内)人。
班昭出生在一个“世代簪缨”的显贵家庭。
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儒学大师;长兄班固,是著名史学家;次兄班超,出使西域,为东汉的边境安定立下汗马功劳,其“投笔从戎”的故事家喻户晓。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风纯正的孔儒世家,聪慧超凡的班昭从小抚阅古籍、博览群书,尤善史学、词赋。
十四岁那年,才女班昭嫁给同郡士人曹寿曹世叔,古代妇女出嫁后即随夫姓,于是班昭被称“曹世叔妻”。
但曹世叔早逝,班昭带着三个孩子,后来回了班家,帮助父亲和兄长整理文献。
她终身未再嫁,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为人称道。
班昭,字惠姬,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续《汉书》公元92年,班昭43岁的时候,长兄班固因窦宪一案的牵连,被逼死狱中。
他没能继承父志完成《前汉书》。
汉和帝对班固的死非常惋惜,公元99年,下诏严惩办案官吏,并召班昭入皇室的东观藏书阁,为她配备人员,继续完成《汉书》。
当时,班昭的博学高才名闻天下,连东汉学问大家马融都要向班昭讨教。
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让她给皇后和贵人们当老师,赐号“大家(音姑)”,“曹大家”称谓由此而来。
班昭对已散乱的《汉书》原稿重新编排,仔细校订、纠错补漏,还补充班固未完成的《八表》及《天文志》。
《汉书·八表》中的《古今人表》为班昭首创,表中收集自伏羲至秦末的二千多名历史人物,按照正统的儒家思想阐述历史人物地位,为后人检索研究历史人物提供了便利。
汉代后,儒学成为历朝尊崇的学说。
班昭在编史过程中,重视正统的史书思想基础,把圣王明君修身治国之道作为后世的价值标准;同时,她遵从历史事实,不虚美、不隐恶;推崇以德治国的君主,提出要想长治久安,统治者应敬天爱民、严于律己、尊贤尚能。
倾注父子兄妹、两代三人心血的史学巨著《汉书》,最后终于问世,共一百卷八十万字,为此,班昭几乎耗尽了毕生精力。
班昭修史,出自清改琦绘、曹贞秀题《列女图》册页(局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上书天子阐家国大义汉和帝时,镇守边疆30多年的班超,已年过古稀,他思乡心切,请求辞官回乡。
《班淑传奇》原型: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传奇一生
《班淑传奇》原型: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传奇一生文章所持观点立场,不代表溯古追风世界历史网立场;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站会员转载;如文章引起版权及其它原因纠纷,请与我们及时联系。
热播剧《班淑传奇》,再度掀起了历史人物原型是谁的热烈讨论。
这一次,竟然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女历史学家班昭。
据说,在金星上有一个陨石坑是以一个中国一位东汉的女性历史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她就是班昭。
班昭(约45年?-约117年?),一名姬,字惠班,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
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并且也是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曹世叔之妻。
曹世叔早逝,汉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宫工作,人称曹大家。
兄长班固编纂《汉书》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
另外班昭还著有《女诫》。
班昭十四岁嫁给同郡曹世叔为妻,所以人们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
以个性而论,曹世叔活泼外向,班昭则温柔细腻,夫妻两人颇能相互迁就,生活得十分美满。
说起班昭的文采那可比是一般的,那我们看看她的文采到底怎么样了?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现在帮她的哥哥班固修《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
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
班固,字孟坚,九岁能作文,稍大一点,博览众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好在班昭还在班固活着的时候就参予了全书的纂写工作,后来又得到汉和帝的恩准,可以到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
在班昭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
开心班昭的故事
开心班昭的故事班昭是东汉时期赫赫有名有名的才女,是与宋朝大词人李清照齐名的古代十大才女之一。
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她续写的《汉书》,是中国古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昔有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后有班昭为继兄志续《汉书》,“一记一书”承载着古人对历史的责任和态度。
另外她撰写了《女诫》《东征赋》等作品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女诫》一书提倡的“三从四德”,被奉为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典范。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位传奇才女的故事。
1、名门出生,博学多才班昭,字惠班,又名姬,陕西咸阳人。
她从小就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儒学大师,大哥班固是有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汉书》就是他最开始编纂的。
二哥班超是著名的军事家,曾出使西域,在“丝绸之路”的发展上做出了杰出的功绩。
在家族文化的影响下,班昭从小就在父亲兄弟的熏陶下学习儒学典籍和史家名著,长大后更是博览群书,涉及天文,地理,古代史等。
可谓是年少有为,风华正茂,颠覆了封建思想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理念2、历经磨难,续写传奇世事总是变化无常,在班昭还是十四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曹世叔,两人性情相合,生活也还幸福,班昭对自己的夫君也是体贴入内,安分守己。
然而没过多久噩耗传来,她的丈夫曹世叔班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她一人,再未嫁人。
丧夫之痛成为了班昭人生第一大不幸,命运似乎也不再垂青于班氏家族。
果然,祸不单行。
她大哥班固因受窦宪案牵连,也不幸死于牢中。
可以说这是班昭人生第二大不幸,丧夫又桑兄,名门出生而今家道中落给那时的她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然而这也是她一生最大转折点之一,后来为了大哥的遗志班昭就接起了撰写《汉书》的重任。
在续写《汉书》的过程中,班昭独立撰写了其中最难写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和第六志《天文志》。
更是将哥哥班固的名字写在书上,可谓是才情通达,谦虚平和,不图虚名。
3、风华绝代,有情有义此后,班昭的人生也渐渐有些如意,命运的安排似乎总是合情合理。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班昭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班昭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
2.
,洗尽铅华自生香——两汉才女班昭
这个女子就是班昭,“女人当中的孔夫子”,二十四史中惟一的一位女作者。
金圣叹评书,动辄“浮一大白”,狂呼“不亦快哉”。我身为女子,读史至此,也不由得要为班昭浮一大白了
芝兰玉树竞秀芳
有秦一朝,焚书坑儒,儒学几乎被灭。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得以迅速发展,还产生了一门学问叫经学,专门研究儒家经典。进入东汉后,经学也进入了极盛时期,班昭就出生在这样的时代。班昭的家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儒学世家,不仅通晓各种儒学典籍,而且以儒家思想规范言行。
接下来她说“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十四岁的时候,嫁到了曹家。“箕帚”是议婚的谦辞,据《史记》,当年刘邦未发迹时,吕公相面即知其特异,想把女儿嫁给他,便说:“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执箕帚,意谓做洒扫之事,侍奉公婆。可知那个时代为人媳妇的姿态之低。班昭嫁入曹家后的生活,虽不至于像《孔雀东南飞》里“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那样,但自述也是“夙夜劬心,勤不告劳”,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好在所嫁的人不错,她的丈夫曹世叔,名寿,桓帝时史官,本是她的师兄。夫妻两人琴书酬唱,感情融洽,生活得相当美满。
班固自幼聪慧异常,九岁即能做文章、诵诗赋,16岁入太学就读,“所学无长师”,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长大后,能贯通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擅长作赋,有《二都赋》、《汉书•苏武传》、《幽通赋》等。后在父亲影响下研究史学,继承父亲遗志整理《后传》,撰写《汉书》。
中国四大才女之一——班昭
《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较好的 一部。还在班昭父亲班彪的时候,便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 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不料就在他 快要完成《汉书》时,却因为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了狱中。 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未完成的工作继续前进,最后完成了 这一部史书。
《女诫》
1、卑弱: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 2、夫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 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3、敬慎: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 4、妇行: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 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 5、专心: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 天也。 6、曲从: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尔而非,犹宜 顺命。勿得违戾是非,争分曲直。 7、叔妹: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 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
《东征赋》
《东征赋》由东汉才女班昭于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 创作。班昭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在本赋中抒写沿途的所见 所感,写了离开京城的悲伤和长途跋涉的劳苦,并缅怀先贤, 体察民难,最后教导人们洁身自好、坚持正道,敬业慎行。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篇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 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由于 班昭行止庄正,文采飞扬。此文后来被争相传抄而风行当时。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 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 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 治家。班昭逝世后,皇太后亲自 为多年的老师素服举哀,由使者 监护丧事,死后也给予她应得的 荣誉。 金星上最彻底的,因 为这是女性自己宣扬的,所以影响非常大,可以 说班昭的《女诫》影响了中国女性两千年。她让 女性在骨子里认为,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奴仆, 她甚至“唆使”女性以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 忠诚与坚贞。 就这样,《女诫》一点点摧毁了女性的自信 心,把女性排挤出社会的大舞台,最终沦为男人 手中苍白的玩偶。 这根本就是从思想上去误导女性,一切服从男 权,以男人为主导,这样的班昭哪里值得女性崇 拜呢?简直就是女性命运的禁锢者!!!
班昭
班姑指的是班昭简介:班昭是东汉女辞赋家。
一名姬,字惠班。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生卒年不详。
班彪女,班固妹。
嫁曹世叔,早年守寡。
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
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
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
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
著有赋、文等16篇。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才女,她的父亲班彪也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
班昭经常到皇宫里教皇后和嫔妃们读书,在宫中被尊称为老师。
班昭后来帮助她的哥哥班固写了《前汉书》,这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和《史记》一样有名。
班昭还有一个兄弟叫班超,这就是现在的两个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创造者。
班昭的才华主要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中,总共七篇: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
原来是用来教育自己家女儿的,后来被很多人家抄去,也来教育自己家的女儿,时间一长,全国都流行了。
“卑弱”篇里说女人生下来就不能和男人平等,妻子要为丈夫服务,这是封建典型的男尊女卑的思想。
“夫妇”篇写的是:丈夫比天还大,要尊敬,要小心地照顾他。
“敬慎”篇主张男子要刚强,女子要柔弱,不论对还是错,妻子都要听丈夫的。
“妇行”篇中制定了女人的四种做事的标准:要有道德,要好好说话,要穿衣整齐,要认真纺纱织补,做饭洗衣服。
“专心”篇是说女人不能结两次婚,但是丈夫可以再娶妻子。
“曲从”篇是教育妻子要好好照顾丈夫的父母,忍耐顺从。
“叔妹”篇是说如何与丈夫的兄弟姐妹相处,要谦让,宽容,使家庭没有矛盾,和睦相处。
历史上第一位女老师班昭的传奇人生
历史上第一位女老师班昭的传奇人生众所周知,在古代,女子受教育程度比较有限,即使是大户人家也不例外,所以才女非常稀少,被称为大家的更几乎是凤毛麟角了。
今天我就要来说说这个例外,她就是被称为文学家、史学家的班昭,至于为什么又称她为老师呢,且听我道来。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族就非常牛,父亲班彪,著名的史学家,是汉代史的资深专家,在汉朝初期时就是各执政者的座上宾,著作等身,以劝谏为己任,忧国忧民。
哥哥班彪,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经学理论家。
继承父亲遗志修撰了举世闻名的《汉书》,而且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著作《白虎通义》是当时的经学之大成。
所以作为妹妹的班固,家族文化底蕴深厚,耳濡目染,又聪明好学,也是家族中的佼佼者。
她深受汉和帝的敬重,又擅长写女德著作,所以多次被召入宫中讲学,并让皇后和贵人们尊为老师,号“大家”,甚至让她参与朝政,可以给她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了。
从政时非常注重人伦道德,谦卑善良,深得信任。
最能体现她思想品德的是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她为自己的哥哥班超请命,班超也非等闲之辈,是东汉时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一开始他也是一个文艺青年,但是国难当头,受到父亲班彪的影响于是决定弃笔从戎,镇守边关几十年,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但是妹妹班昭看到哥哥已经年迈体衰,而且非常思念亲人故土,所以决定上疏朝廷请求召回班超,让他退休回来安度晚年。
汉和帝看到后非常感动,于是重新找了一个人代替班超的职位,让班超告老回乡,享受天伦之乐。
第二件事是关于太后哥哥的事。
太后问政与她,表示其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想辞职,但是她不准备批准,问班昭老师应该怎么办呢。
班昭上疏回答,以先贤的言行和理念感化了太后,劝谏太后以礼治国,于是太后批准了哥哥的请求,于是朝廷的美誉得以在天下流传。
她活了七十多岁去世了,在当时也算是高龄老人了,毕竟古代人寿命相对不高。
邓太后感念她对国家的贡献,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人给她办了葬礼。
既然是大家,就不得不提到她的著作了。
西汉首席女史班昭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 因家学渊源,极擅文采。 其父班彪,乃东汉大文豪 ,兄长班固和班超,亦颇 有名于当时。班昭本人常 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 诸贵人诵读经史,尊之为 师。班昭十四岁嫁与同郡 曹世叔汉书》,其中最为棘手的是《百 官公卿表》和《天文志》,是班昭在班固去世后独立完成。班 昭另一兄长班超,志在万里,成语“投笔从戎“和“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便是因他而出现并流传至今。班昭的文采和理念 ,存留于她所撰写的《女戒》之中。 《七戒》内容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 叔妹”等七章。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 城世家争相抄诵,不久便风靡宇内。就内容而言,是开“男尊 女卑”理论系统教育之先河。由此可见,班昭不仅是史学家, 也是文学家,两千年来中国才女第一人。
东汉才女班昭简介 班昭为何被现代女性批判
东汉才女班昭简介班昭为何被现代女性批判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受到很多的压制。
许多本应该绽放光辉的女人,被圈禁在后院相夫教子。
当然也有一些女子得以冲破封建礼教,博出才女巾帼之名,诸如李清照、梁红玉之辈。
除了这两位,历史上还有一位著名才女,也许一般人并不清楚,但是她在史学界是响当当的人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她是唯一一位以女子之身,执笔参与撰写二十四史的女子,此人就是班昭。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也就是说,班昭参与的是正史,而不是什么野史、秘史,足见其多有才华了。
班昭又名姬,字惠班,是班彪的女儿,班固的妹妹。
出生在史学名门,在家学熏陶之下,班昭自幼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
十四岁的时候,嫁于同郡人曹世叔。
曹世叔早逝之后,班昭遵循妇规,清冷度日。
他的哥哥班固写史书《汉书》,但是没有写完就去世了。
汉和帝素知班昭才名,于是就请班昭入东观藏书阁,续写他哥哥没有完成的《汉书》。
除此之外,皇帝还让后宫后妃将班昭当作老师看待,当时人们都称呼班昭为大家。
邓太后临朝之时,班昭甚至被准许参朝议政,而她也勤奋为政,令邓太后十分满意。
在女子深受压制的古代,班昭能取得这么多成就,本应该得到后世人的尊敬。
但是现在却有人批判班昭,尤其以女性为多,为何呢?这就与班昭的另一著作有关了!班昭除了参与撰写《汉书》之外,还完成了另一本著作《女戒》。
《女戒》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本是本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后来因为符合当时思想,而被广为抄传,逐渐成为所有女性学习的书籍。
《女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主要就是教导女子在夫家要对丈夫敬顺,对舅姑曲从和对叔妹和顺。
班昭提倡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所写《女戒》也强调男尊女卑思想,强调顺从。
首先第一女子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是处于卑微地位的。
她甚至认为女子不必有才,女人的全部就是自己的家庭,就算有才也只需治内之才。
其次班昭的女性观,比之古代倡导的男尊女卑思想更深一层。
她是绝代才女,贤良淑德,却写了一部书“禁锢”古代女性千年
她是绝代才女,贤良淑德,却写了一部书“禁锢”古代女性千年提起古代才女,我们大多会想到李清照、蔡文姬等,但这位才女不论是才华还是品德都可谓开创历史先河,她是谁呢?她就是女文学家、史学家班昭——史学家班彪的女儿、班固的妹妹。
另一个哥哥正是出使西域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
班家可谓是史学世家,班彪当时就是闻名遐迩的学者,班固、班超也都是我们熟知的一代大家。
班超从小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她一生清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和口碑都非常好。
因她十四岁时嫁给了曹世叔为妻,后世也称她“曹大家”。
她之所以没有李清照等人更让人耳熟能详大概是因为她的一部规范女子行为的著作,被有些人认为“压迫”和“禁锢”中国女性一千多年。
一,续写《汉书》班昭的哥哥班固受汉明帝的赏识,奉诏修《汉书》,但不幸被朝中争斗牵连,不久便病死狱中。
《汉书》是一个巨大的文史工程,无人能接替班固完成续写任务,于是汉和帝便令班固的妹妹班昭住进了东观藏书阁,来续写此书。
班昭不仅文史功夫深厚,还十分严谨认真,光阅读大量史籍,就花了她数十年时间。
她对哥哥班固的原文认真勘校,理清散乱的篇章,补写完成了“八表”和《天文志》。
经她之手的《汉书》不仅结构严谨,而且文辞语法和谐统一,经得起历代史学家的审视和考究。
《汉书》涉及的内容深广,其中有不少古体字,有些章节就连当时博通天文地理的马融也看不大懂。
于是,马融便屈尊跟着班昭学习《汉书》,班昭也因此开创了历史上女性为师的先河。
二,为兄请命大家都知班超出使西域。
后来班超久居偏远异地,年迈多病、思念故土,于是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回国,却一直迟迟得不到批准。
班昭就上书汉和帝说:“古人十五从军而六十还乡,其间还有休息和不服役的时候。
班超一生都在沙漠中尽忠职守,而到了年老的时候却被遗弃、死于一片荒凉的大漠,这是多么悲凉可怜啊!一但班超命丧于异域大漠,如果边境有变,希望他的家人能免于牵连之罪。
”和帝看了班昭的奏章后,为之感动,就诏令戊己校尉任尚接替班超,出任西域都护,又老又病的班超才得告老还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下第一才女班昭
班昭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若问谁是天下第一才女,也许有人说是东汉的蔡文姬,也许有人说是宋朝的李清照,但是,毫无疑问,东汉末年的班昭最有资格。
她不仅仅是历史学家,文学家,还是备受尊重的政治家。
正是因为班昭在多个领域的极大成就,金星上的班昭陨石坑,以她的名字命名。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历史学家,她的代表作是《班昭续汉书》。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两个哥哥班固、班超都是当时的文史大家。
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
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
《汉书》未成,稿本散乱。
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表。
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
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得较好的一部,
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实际》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
《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学者争相传诵,《汉书》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这两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长班固死后独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谦逊地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班昭的学问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得到班昭的指导,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
班昭后来汉和帝感于班昭的博学,多次召班昭入宫讲学,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
邓太后临朝后,不仅仅尊班昭为师,而且特许班昭参与政事。
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当时,相比精于史学的两个兄长班固、班超,班昭的词赋更为有名。
汉和帝时到邓太后临朝,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班昭除在史学方面著《汉书》,建立不世之功外,她在文学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著有赋、颂、铭、谏、书、论等文章16篇,辑成《大家集》三卷,但可惜大都失传,现只留下《东征赋》和《女诫》7篇。
清代女作家赵傅在《后汉列女颂(并序)》中赞她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儿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不仅仅对当时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而且很快流传民间,成为千年以来流传不衰的女子修身经典著作。
班昭提倡妇女要有三从之道和四德之仪,她倡导的女性观念,成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
《女诫》更是作为女四书之一,影响了中国历史一千多年。
班昭逝世后,皇太后亲自为多年的老师素服举哀,由使者监护丧事,倍极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