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图片
小学语文三年级《庐山的云雾》课件
针对难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灵活调整和修改的问题,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习状态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适时调整课件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 高教学效果。
05
板书设计
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
力。
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增强 学生的审美能力。
解决策略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 境,增强对庐山云雾的感性认识,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品词析句、想象、表演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缺点
本课件在某些环节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某些图片和视频不够清晰,某 些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等。同时,由于课件是提前设计好的,有时候难以根据学 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进行灵活的调整和修改。
改进措施
针对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进一步完善课件内容,添加更多的解释和说明,让 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练习法
总结词
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 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03
教学过程
导入
猜谜语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 思考庐山云雾的神秘和美丽。
展示图片
通过展示庐山云雾的图片,让 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变幻莫测
。
提问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庐山 云雾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02
教学方法
3、庐山的云雾
生: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你觉得它变得——特别快,从哪些词看出?(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是呀,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
云雾变化得既快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转瞬间、眨眼间、一转身)
个性设计
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第1页
教学流程
得还不够好,就请你做小老师指导他帮助他。
4、全班交流:
⑴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特点?出示: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你真是一个非常会读书而且会思考的学生)
①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姿:平舌音,瞬:翘舌音。)
②姿是一个生字,你怎么记住它?(它是上下结构女字底)
③文中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你能为它找一找近义词么?(形态万千、形态各异、姿态万千)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三、品“千姿百态”: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吗?
指名读2人评:你读出了一缕轻烟的缥缈;你读出了九天银河的壮观!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云雾变化之神速!你可以被评为朗读小能手啦!
师:仅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变化吗?你从哪儿看出来了?
个性设计
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第5页
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云雾的特点
1、庐山的云雾,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2、庐山地理位置较高,气候潮湿,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度非常高,在清晨的时候,往往气温比较低,这就更容易在山体周围形成云雾,而又因为庐山的山势较为崎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风将云雾吹散,就会造成云雾聚集,形成颇具特色的庐山云雾。
3、在庐山周围,有江湖环绕,这也造成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庐山的云雾形成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水汽条件,这些水汽和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就会产生小水滴,从而形成云雾,这些云雾,在风的作用下,就会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状、美感,让人流连忘返。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庐山的云雾》PPT课件
问:如果在前两次实验中,通电时间越长呢?那电灯消耗的电能 又会怎样? (学生回答) 问:电功除了和电流和电压有关外,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回答) 归纳:根据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电 压 、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得出的结论写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W=UIt 问:U、I、t 的单位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 220 伏,通过的电流是 0.18 安,那么通电 10 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学生计算)
4、学生小结: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
教案
家庭电路的组成
鄞州区高桥中学 林赛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 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 家庭 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 让学生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懂得相线(火线)和零线的概念。 2、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3、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接地的作用。 4、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运用学过的电学基础知识分析实 际问 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兴趣,对学生进行尊重科学,遵守操作规程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 (会提到电流和电压) 引导,那我们该如何去研究呢? 点拨:研究这类问题,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先使其中 某 一个因素(如电压)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保持不变或者相 等,
找出电功和这个因素(如电压)的变化关系。然后,再使另一个因 素发生变化,而其余的因素也保持相等或者不变,找出电功和另外 这 个因素的变化关系。 出示串联电路教板(两个小灯泡,电阻不一样) 问:两个小灯泡是如 何连接的? 当开关闭合后,通过两个小灯泡的电流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问:据此,那我们可以研究电功和哪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 实验:在两个灯泡的两端各并联一个电压表,(可以边接边讲述有 关 操作)
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ppt课件02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积累成语:
千姿百态 一泻千里
腾云驾雾
流连忘返 变幻无常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作业布置:
• 你游览过云雾弥漫的名山吗?你观看过云 雾缭绕的图片或电视片吗?你仔细观察过 家乡的云雾吗?请你说说看到的景象,也 可以画一幅画,或者写一段话,和同学共 同欣赏。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 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 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 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 山……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 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 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 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 山……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 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 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 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
14、庐山的云雾
2020/6/13
起脚便是长安道,西风瘦马伴君行
我会读:
• 景色 秀丽 尤其 变幻 • • 增添 弥漫 千姿百态 • • 笼罩 流连忘返
2020/6/13
庐山的云雾赏析
庐山的云雾赏析
人们经常把庐山称为“云海”。
因为庐山林木苍翠,悬崖峻绝,气候温和宜人,遍地秀美的自然景观,配上无边无垠的云雾,令人沉醉其中。
庐山之美,特别是云雾,它独特的迷人,确实让人难以忘怀,成为许多游客心目中最完美的视觉体验。
庐山云雾秀美壮观,如一层披在山上的白色披肩。
散落在山间,仿佛绵绵无绝伦。
每当月初到月中,云会形如威士忌般滚滚而来,仿佛带给游客一种如穿越时空的感觉。
水珠间的妖娆,你可以看到蓝色的云在天空中穿梭,像海浪一样翻滚跳跃,宛如一支宏大的交响乐。
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旷神怡,令人莫名激动。
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独特的云雾,叫做“洒脱云”。
它能把整个庐山笼罩在
一层朦胧的静谧之中,被它覆盖的庐山一览无遗,人们宛如置身一位特殊的梦乡。
“洒脱云”的变化多端,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未知的美景,有时会从眼前落下一片片清新的云朵,犹如一片片乌云扫过天空,宛如朵朵白花,把天空染白。
总的来说,庐山的云雾可以说是挚爱之美,它让许多游客陶醉在其中,永不忘怀。
在独特的云雾中,人们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放松心灵,远离现实尘嚣,在这份特殊的梦乡里,体验不一样的情感滋润。
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庐山的云雾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见,尤其是春秋两季最美。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庐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
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水汽一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
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
庐山其他情况简介。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
3、庐山的云雾
3.庐山的云雾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
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有乐于思考、质疑的习惯!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还不足,想象力不够丰富、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结合学生实际和本课内容特点,本课应以读作为教学中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语言,揣摩文章遣词造句,从而达到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能够运用文章的结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语文学习的无限兴趣。
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生读词语,师贴板帖)。
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二)欣赏“千姿百态”的美过渡:师: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欣赏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同时也要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出示第二段,千姿百态)千姿百态的意思是?生解释意思师:解释得很准确。
请你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作者一共写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呢?生自由朗读师:你找到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一人说完整师:这四种姿态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四人一小组交流,挑选你最喜欢的姿态读一读,说说理由。
生:最喜欢白色绒毛的,因为它白白的,就像绒帽一样。
师:老师给你看一幅图,你觉得它怎么样?生:软软的。
师:你能来读好它吗?“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文字+图片)指名2认读。
师:还有吗,你还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生:我喜欢像一条条玉带的云雾,因为它是用玉做成的,看起来很珍贵。
师:老师也给你看一幅图,看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感觉很珍贵。
好像神仙一样。
师:丝丝缕缕,飘飘悠悠,宛如玉带。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图片+文字)知名2认读师:另外两种姿态你还喜欢吗?生:我喜欢像巨大天幕的。
感觉要演一场戏。
师:老师请你来欣赏,这云雾怎么样?生:重重叠叠的云雾,又多又浓,整个庐山就好像被云雾给笼罩了。
庐山的云雾(2)
《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
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
令人百读不厌。
教者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了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知道庐山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假期里去哪里游玩?在那里你看到了哪些景色,你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游览的景色。
)2、同学们的假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在游玩的同时,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那么,你们有没有去过庐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课文走进庐山。
板书: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在走进庐山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庐山吧!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出示朗读要求:①默读课文,标划课文自然段,圈出本课生字词。
②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3.巡视、参与学生探究。
4.导学
〔1〕总分构造,
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4〕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5.出示图片,这淘气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教学
资源
1.下载庐山云雾图片制作成PPT。
2.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
预习
设计
1.纯熟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朗读第二自然段,考虑:这段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一词语重点写了庐山云雾哪四种姿态?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什么?
3.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文中写它变了哪些?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检查复习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2.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3.质疑: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
●预习作业1
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
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2.理解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有感情朗读
4.想像说话云雾还会变成什么。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第四板块:精读第四自然段
1.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名造句,团队a评议。
S版三年级上《庐山的云雾》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唐 烟 李 , 白
望 庐 山 瀑 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 《题西林壁》
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中心句)
2.文中具体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变化?分别是 怎么变的?
共介绍了两种变化:
(1)由一缕轻烟变成九天银河。 (2)由一匹白马变成一座冰山。
庐山的云雾
瞬息万变。眼前的云
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 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 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
庐山的云雾仅有这几种变化吗?你从哪 里看出来?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 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 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 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比一比:
改成:云雾一会儿变成随风飘荡的一缕
轻烟,一会儿又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 河;一会儿变成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 一会儿又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 山……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 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是围 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 描写这个特点。
庐山的云雾有 什么特点呢?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 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去。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 人流连忘返。
课文的最后“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 流连忘返”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课题,再次突出 了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赞美了庐山的神奇 景色。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
12 庐山的云雾12 庐山的云雾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
[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
][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
[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庐山的云雾》听课记录
【听课表格】课题14、庐山的云雾版本语文S版册数三年级上册评课时间2011年10月4日听评课记录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孩子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二、新授1、举起手跟老师书写“云雾”。
2、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轻盈)3、图片出示: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4、你们知道这么美的景色出现在哪么?5、简介庐山的地理位置,引出庐山的云雾。
6、导出课题。
7、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8、检查词语认读,(带拼音——去拼音)的词语。
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9、认识多音字:笼、系10、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11、学生汇报。
12、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呢?请大家默读课文13、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姿态是样子,那“千”和“百”呢?14、小组汇报。
15、提问:什么是“绒帽”?16、学习“笼”字(字理分析——指导书写)17、“谁能画出这笼罩在山头的云雾?18、读句子。
19、还有谁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到黑板上画出来。
20、“一条”和“一条条”有什么不一评课导入:1、教师以课前谈话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新授:1、教师用“聚焦式”的方式引出课题,点出了本文的题眼“云雾”,实质上是告诉学生,要认真审题。
2、图片直观发现,初步感知,让学生在内心中埋下种子。
3、初读课文时,目标明确,让学生自主扫清文中的生字新词,达到学生认真阅读的效果。
4、词语的认读,教师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并相机进行必要的指导。
例如:“量”的后鼻音,“增”的平舌音以及多音字“笼”、“系”。
如果教师能注重不同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识字,这样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5、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周老师以身垂范,讲明学习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并让学生领会要点,去思考问题。
学生在思考中能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教师让学生整体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
庐山云雾是什么意思
庐山云雾是什么意思
“烟云雾”中的“庐山云雾”是一种气象景观,俗称云海。
庐山的云雾十分有名,它飘忽不定,时而如轻纱一般笼罩着山头,时而如一片片羽毛,随风飘舞。
只要天气条件合适,游人就能观赏到“风起云涌”的壮丽景色。
“烟云雾”分为三层:第一层云烟缭绕、白云悠悠;第二层薄雾似纱、隐约可见;第三层则浓雾密布、恍若仙境。
最妙的是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峰峦,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蓬莱仙岛,令人叹为观止。
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烟云雾”的颜色也变化多端,每当太阳升起或下落时,山上的烟雾总是五彩缤纷,瑰奇绚丽。
这种云雾非常美丽,其实庐山还有另外两种更加神秘莫测的自然景观——瀑布云和浓雾,因此这些年来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前去参观旅游。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