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向生活化回归探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向生活化回归探微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就是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向生活化回归呢?笔者认为:一、创设情景,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并把二者统一于一定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中把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在运用数学方法使实际问题一一破解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
初中学生的思维仍具有较强的形象性,而他们的阅历尚浅,生活区域较窄。
因此,我们落实生活化原则时应尽可能地从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在他们日常接触的人与事中找寻学习的激发点,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可先出示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找出蝴蝶翅膀的特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称。
这样学习能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也易于感知。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先让学生用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使他们亲身感受、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再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画面,接着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这个四边形不变形”等问题。
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二、根据经验,思考数学中的生活事例新课程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了学生身边的数学,更关注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几乎处处都可以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1. 引言1.1 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是指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背景通常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等因素。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过渡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特点各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现代数学教学已经逐渐转向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1.2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感知方式。
生活化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抽象的数学概念,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活化情境创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2. 正文2.1 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分享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使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来设计案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

、
趣 、无 昧”的 ,你 还学吗 ?为了让学生 感受 数学应用 价值 , 我从 学生感兴趣 的 问题 出发 ,课 堂上作了如 下教学设计 :教学伊始 , 多媒 体演示着雅典 奥运会上刘翔跑 l 1 O 米栏 、姚明投蓝 时的图片 , 并在学生观看 多媒 体同时 ,设置 了如下 问题 :1 、刘翔 在雅 典奥运 会l 1 O 米栏 中 以1 2 . 9 1 秒的成绩夺冠 ,被 称为 “ 世界飞人” ,那么他 的平均 速度是 多少 ?若 他 以x 秒 跑完 l 1 O 米栏 ,则他 的平均 速度是 多少 ?2 、在 奥运 会 期 间 ,姚 明 在7 场 篮球 比赛 中个 人进 球共 得 1 1 5 分 ,为 中国队进 入八 强立下汗马功劳 ,请 问他平 均每场 比赛得 几分 ?若他7 场球共得y 分 ,则他平均每场得几分?3 、若姚 明在z 场 篮球 比赛中共投进2 分球 a 个 、3 分列 } b 个 、罚球共得c 分 ,则他平均 每场得几分 ?3 分球得分数 占总分 的几分之几? 以生 活 为背 景 的情 境 ,可 以让学 生 觉得数学 知 识就 在 生活 中 ,既有趣 又有用 ,从而激发 学生的探 究欲望 。在教 学 《 面积 和 面积单位 》一课时 ,每建立一 面积单位 的表象 ,我都 积极鼓励学 生举 日常生活 中的恰 当例 子。如 :一平 方厘 米 ,学 生会说 “ 大姆 指甲盖” 、 “ 纽扣 ”等 ,有个学生说 “ 门牙 ” ,这时 我拿起 1 平方 厘米 的正方 形纸片 比了比 , 并说: “ 长 这么大 的两颗 门牙 ,漂亮 吗? ”引起学 生哄堂大笑 。从笑 中,学生感受 到了学 习的愉快 , 也体会 到了 “ 数学 就在身 边” 。在教学 《 小数 的性 质 》时 ,我 出 了一 道 有趣 的数 学 题 ,在 黑 板上 写 “ 8 、8 0 、8 0 0 ” ,问学 生 : “ 谁 能加上适 当的单 位并用 ‘ 等 号 ’把这三个 数连起 来?”这个 问题 学生感 到新奇 ,思维 十分活 跃。有 的说加 上元 、角 、分 ,有 的说 加上分米 、厘米 、毫米 ,课 堂气氛 十分 活跃。此 时 ,数学学 习已变成学 生的一种 自我需要 ,学 习兴趣大大增加。 二 、感 受生活数学 ,体验数学的魅力 生活中 充满着 数学 ,一个数 学教师要善 于从学生 的生 活实际 提出数 学问题 ,善 于引导 学生运用数 学知识去解决 生产 和 日常生 活的简单实 际 问题 。使学 生感 到数学 就在 自己身边 ,从而产 生兴 趣 ,发展兴趣 ,逐 步增强 学生的数学 意识 。使学生 勤学 、爱学 、 好学 、善学 ,保持 旺盛 的求知欲 ,这样 学生 的数 学素质就 能真正 得到 提高。 因而数 学教学 中我非 常注重数学知 识的 “ 再创 造”过 程 ,并将数学知识 “ 再创 造”活动 置于真实 的生活背 景之 中,让 学生体 会到数学 就在身边 ,品尝 到数学知识解 释生活 现象及解决 实际 问题 的乐趣, 感 受到数学不再是简 单的数 学, 而是富有情感 、贴 近生 活 、具有活 力 的东西 ,体验 到数学 的魅 力。例如 : 《 函数 》 这一 课的教学 过程 中 ,为 了引进 两个变量之 间的 函数 关系 ,从而 说 明它们之 间的取值 对应关系 ,我 引用 了用火 柴棒搭 小鱼 的规律 题 :一 条小 鱼 由8 根 火柴 棒搭成 ,继续 往后搭 下去 ,两条 小鱼 由 1 4 根 火柴 棒 搭成 … …问N条小 鱼 与s 根 火 柴棒 之 间的关 系式 怎样
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实现全面发展。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自己房间的大小,计算房间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设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蛋糕、水果等实物进行分数的切割和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3. 融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思考、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尝试与思考【摘要】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必须开放小课堂,走向社会,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本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挖掘数学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和开展实践活动四方面阐述了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尝试与思考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因此,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那么,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例如,讲解“函数”一课,教师就引入了生活中乘长途车从出发点句容沿着镇句公路驶向目的地镇江的行程,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并及时提问:整个过程是一个变化过程,涉及哪些量?这些量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恰到好处地切入主题. 接下来教师很自然地就引入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进而引入函数概念,使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对学习函数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对新知理解更深刻,更能有满足感.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教学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化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样,学生从与自己紧密相关的生活中建构出来的结论,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数学的语言将其重述,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放飞了学生的想象.二、挖掘数学教材,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从而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要达到的要求的. 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用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用电脑演示.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利用数学知识可巧妙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三、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体会到数学的用途,才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挂上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不等式的实际应用”这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显示:某校暑假组织学生参观世博会,一群女生住若干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问: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结合不同“住法”的交流讨论,电脑进行分配过程的演示,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刻地体会到设计方案、建立模型、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 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中的问题是开放的且能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所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很快被激活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四、开展实践活动,让数学课堂生活化学生的成长发展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积累经验、不断成熟的进程. 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在思维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 因此,应通过研究性学习、模拟实境、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有目的地寻找、搜集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到的数学方法去解决.例如,学过“相似三角形”后,组织一次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测量操场边旗杆的高. 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学生提出找根长竹竿量……这时,老师拿了一把1米长的木尺,笔直地竖在旗杆旁. 在阳光下老师指着旗杆、木尺问:旗杆、木尺的长与影长有何关系?学生们悟出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测量估算出了旗杆的高.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日趋丰富,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将“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只有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

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 对 于 家 中 的各 种 物 体 的形 状 , 承 受面子 、 房子价格 、 存款利 率 , 家庭成 员 的年龄 、 身高 、 体 重 等 都可以提出数学问题 , 只要数学教师能结合 学情 , 整 合 数 学 知 识, 就 会 激 发 学 生 的参 与 意 识 , 让 学生学 会 主动探究 , 自觉 思 考, 这 样 学 生 对 于学 习就 会 感 到一 种 宽 松 感 , 还 可 以做 到 学 以 致用 , 让 学 生 体 验 到 数 学 的魅 力 及 学 习 的 价 值 . 在校 园 , 很 多 生活化的数学知识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 如: 学 校 图 书馆 的 藏 书 量、 操 场 的 面积 , 多媒体 的体积 等, 都 蕴 含 着 无 穷 无 尽 的 数 学
于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解释. 鉴 于此 , 初 中 数 学 教 师 应 该 了解 学 生, 认 清学 情 , 以学生的视 角去 引导学 生感悟 生活 , 做 到 理 论
教 学 工 作 其 实 就 是 通 过 教 授 内 容 来 提 高 学 生 的 综 合 素
质, 这 是 教 学 的 目标 , 也 是 学 生 学 习 的 目的 . 教 学 手 段 和 教 学 方 式 都 是 为 有 效 的教 授 教 学 内 容 服 务 的 , 在 初 中数 学 教 学 的
总结的思维 , 及 时遇 到 与 初 中 数 学 相 关 的 生 活 场 景 也 与 学 习
归纳、 交 流来 获取信 息 , 是 形 成学 生 统计 观 念 的好 材 料. 理 解 三种 统计 图 的 特 点 , 能 从 三 种 统 计 图 中 获 取 有 用 的 信 息; 能结合 具体 问题 选 择 适 当 的 统 计 图 来 清 晰 、 有 效 地 表 示数 据 ; 经 历数 据统 计 活动 的过 程 , 体 验 处 理数 据 , 解决 问 题策 略 的多样 性 , 发展实 践 、 操 作 能力 .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更好的体验,许多教师开始尝试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
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指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出学科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的启发式原理、情境学习理论、交际教学理论等。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积极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享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入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出数学知识。
在教授平面图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引入平面图形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如通过学生所熟悉的房屋建筑、家具摆放等实例来引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 利用实物教具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具进行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引入各种日常生活中的实物,通过实物的展示和操作来引出数学知识。
在教授数轴的概念时,可以运用实物数轴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物数轴的观察和操作来理解数轴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
在教授分数的知识时,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分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过程。
本文就如何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实践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方面倡导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另一方面,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性的学科,它是由于人们生活上的需要才产生的。
数学必须回到生活,为生活服务。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一种实用型的数学,它的学习目的是为日常生活应用所服务。
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都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注重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充分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学生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
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说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谈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谈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让生活数学进入课堂,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从而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点体会和感想: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活泼的数学情境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
如:在初一年级数学《同类项》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上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第一、第二小组的同学走出来,在讲台前排成两队。
”学生听了老师的安排后马上就在讲台前自然地排成男生一队、女生一队;然后我问全班同学:“这里的两排同学中的同一排同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时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一排是男生、一排是女生。
”我马上表扬他们说:“对了,你们真是聪明!这两排同学他们分别是同类项,所以他们自然地走在同一行(我有意说成‘项’。
)是的!是‘同类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请这两排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这时我再与全班同学一起学习了同类项的有关知识,并得出结论:“同类项须判断,两相同(即字母相同,次数也相同)是条件;合并时须计算,系数加(和),两不变(字母和次数不变)。
”这样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里学会了同类项。
我为了巩固同学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我把这判断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24个字编成一支有趣的歌,并且在课堂上教他们唱: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24字歌| 1 3 5 |6 21 | 7654 |同类项, 须判断,两相同, 是| 3234 5 |条件。
| 6 7 1 | 765 | 621 6 |合并时,须计算,系数加两| 7 567 1 |不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采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小竞赛、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引入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和案例,使数学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世界中,让他们在感知和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形象的载体,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购物、出行、运动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情境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习动机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实际,直观,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求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深度。
3.加深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情境创设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1.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比如购物、打折、交通出行、健康饮食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比如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百分数、比例等数学知识计算实际购物花费,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案例,让学生在纵向的社会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作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活化教学是指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依托,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参照,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为指导,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依据,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教育。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意义重大。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以下将介绍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意义。
1. 利用实际例子数学的知识虽然抽象,但其实质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知识。
在教授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建筑物等实际情境来引入,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学生更容易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 利用教学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实现生活化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等资源,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老师还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数学游戏等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来感受数学。
3. 亲身体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分析等方式,亲身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4. 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实践活动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组织学生去超市购物,让学生通过计算价格、比较折扣等实际活动,体会数学在购物中的应用;或者组织学生去校园测量各种角度、距离,让学生亲身感受角度、距离等数学概念,从而理解数学知识。
5. 与生活结合在教学中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家庭预算表,让学生通过家庭开支、收入等实际情况来设计预算表,从而学会管理金钱,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分别阐述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概念、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方法以及案例分析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概念、作用、方法、案例分析、影响、重要性、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生活化情境创设成为了教师们探索的新途径。
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当前信息时代,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认知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引入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实际。
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生活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生活处处有数学———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教学篇•教学创新在初中教学体系当中,数学学科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和语文学科一样,数学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学科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
但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对数学学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他们感觉数学学科既枯燥乏味,又晦涩难懂。
机械的计算和枯燥乏味、逻辑性极强的思考难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一线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其中,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一项极为有效的举措。
理论无不缘于生活,又用来指导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接受检验。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材当中蕴含着许多生活元素。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当中的生活元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贴近初中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具体而言,让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当中的生活元素,实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是一门从现实生活当中抽象出来,又用于解决生活实践当中问题的工具性学科。
数学学科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知识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的矛盾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来解决。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活用教材,挖掘教材当中的生活元素,实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的生活化,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不仅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还要让其在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当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似”,教师就可以将本地两幅不同比例的地形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地图之间的异同,学生发现这两幅地图在形状上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只是大小不同。
然后教师分别用彩笔在两幅地图相同位置上确定不同直线上的三个点,并连接成为两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异同。
这样他们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对相似三角形特点的记忆。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以下是几个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生活化教学案例。
案例一:购物预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预算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帮助家长规划一次购物计划。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计算所需支付的总金额,以及如何使用优惠券等。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路线规划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路线规划的任务,让学生设计从家到学校或图书馆的最短路径。
学生需要了解地图上的距离和方向,运用比例尺和坐标系等数学知识,找到最合适的路线。
这个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家庭支出统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一个月的支出情况,包括餐饮、购物、交通等方面的费用。
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制作成统计图表,分析家庭支出的特点和趋势。
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四:烹饪食谱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简单的烹饪食谱,包括食材的准备、烹饪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学生需要了解食材的计量单位,如克、毫升等,以及烹饪过程中涉及的数学运算,如时间的计算、食材的配比等。
这个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案例五:环保志愿者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环保活动,让学生担任志愿者,统计垃圾的数量和分类情况。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种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各类垃圾所占的比例。
这个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生活化教学案例的实践,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了教学效果评估。
同时也探讨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局限性。
在结论部分对所讨论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和建议,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利用生活化情境创设,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原则、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效果评估、局限性、引言、正文、结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启示与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日益丰富多彩,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大量涌入,尤其是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背景介绍部分旨在引出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更好地阐述后续内容。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进一步探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原则、方法,以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1.2 意义分析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生活化情境创设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认同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然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
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实践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以学生生活为背景,设计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以“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如利用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24点”、“数独”等数学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强化生活应用,培养实践能力(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如制作几何图形、测量长度、计算面积等。
(3)组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举办数学知识竞赛、数学解题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圆的面积公式。
(2)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融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1)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引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统计学的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而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知识过于抽象、枯燥,缺乏实际应用的场景,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生活化情境创设成为了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活化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字数:223】1.2 意义分析生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化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场景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生活化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生活化情境中设置各种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情境下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数学知识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 正文2.1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化情境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尝试摘要:本文从教材内容生活化、创设生活化问题、课堂练习和作业生活化、进行生活化学习指导,以及模拟生活场景等五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分别作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水平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不仅可以处理专业性的数学问题,而且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处理生活问题也有重要帮助,初中数学知识也是如此。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反之,如果从生活出发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因能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将利于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数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依据,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具有直接作用,如果将教材的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则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且能够通过知识的生活化转换,促进学生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在平时进行教材内容的讲授时,注意适当地融入一些与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相关的内容。
如在讲解不同几何形体知识时,可以借助生活中具有这些形体的物体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构造,并在具体的几何体相关的题目中,通过联系教师课堂上例证使用的几何体,增强空间感,以更好地进行题目的解答。
另外,在讲解方程式时,可让学生与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交通运输问题、资源保护问题,或者日常在超市购物这种更为生活化的问题进行结合,并使这些方面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转换,将其汇总为方程式的形式,加深对方程式相关问题的理解。
总之,数学知识实际上归根结底是从生活中总结形成的更高层次的抽象化知识,如果让其回归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予以具体化,则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题,以及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使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系,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尝试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表明,现实的生活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
一、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实际生活讲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亲自体验,这样能帮助学生学好较难、易混淆的内容,使他们感到直观、亲切、易懂。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例如,初一年级学生要去春游,学校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8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
分析:这是典型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
学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
二、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话提醒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多提出问题,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把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顺利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学初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这节内容时,前一节课布置作业“如何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一般比较高大,测量难度较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要求学生试着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被测建筑物,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助手,帮助学生设计、制作测量工具,让每一组学生自己设计测量的具体方案,记录所看到的实际情形,然后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把各组的设想进行汇总和整理,最后选择几种典型的测量方法,由小组成员在全班介绍。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为生活服务”,从而感受到成功获取知识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
流能力,又激发了他们课外活动的浓厚兴趣。
三、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背景来开展课堂实践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教学成功的有效策略。
实践证明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以旧引新,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规律。
如果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能够使他们顺利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就要激活其生活经验。
如果学生尚不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就要首先补充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自行车车轮、电风扇叶片、学生玩的纸质风车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这节数学“生活化”。
学生学完这节内容后,可以让学生为某公司设计一个旋转的图形广告,并说明这个图形的创意,这样既使得生活“数学化”,又把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又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的字母有多少个?(26个,a,b,c,d等)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字母,扑克牌(j,q,k,a)、故事片、小说中的人物、地点的代号(a点,h城市)等,教师接着引导,字母除了可以代替人、城市、地点,还可以表示数(像扑克牌中的j、q、k 分别表示11、12、13),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字母表示的数。
这样在学生原有的关于字母的经验上,引出“用字母表示的数”,降低了难度,加深了理解。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数学知
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应适时地注入生活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努力使数学教学向生活靠拢,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做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实际生活的数学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