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梦-印度工业化之殇

合集下载

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

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

Successfully tried since ancient times.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1与这九大国相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

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

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九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成绩。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九个大国的兴衰起伏,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值得我们去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

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

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历史的衰败中汲取的教训。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要呈现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学习新文化,最终创造新的强势文明。

大国崛起,崛起的始终是人类的文明和国家的精神,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历程,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深思。

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2《大国崛起》是一部12集长的大型纪录片,每集时长45分钟,并配有40多分钟的解说,解说词在这部纪录片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大国崛起中国

大国崛起中国

大国崛起中国(1)思想文化的影响力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

”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2)体制创新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通用10篇)大国崛起观后感1《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多样化的视野,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光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

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好处上的大航海时代。

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到了16世纪出这个人口只有150万的国家,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

我们能够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

”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

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而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弊端,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社会现实告诉我们成效微弱。

在众多国家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

他以前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

然而,应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4 《大国崛起》解说词(节选)

4 《大国崛起》解说词(节选)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 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 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 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 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 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 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 泪、创痛和牺牲终于 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 公元1143年,一个独 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 牙,在光复领土的战 争中应运而生,并且 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 认,这是欧洲大陆上 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 民族国家。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 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 京,它的名字叫做荷兰。
写作训练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 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 的不竭动力。
根据上述主题,给 下列画面配一段解说词。
课堂小结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7年我国 第一颗氢弹爆炸; 1970年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80年我国成功发射洲际导弹; 2003年我国实现载人飞船成功升空;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 2010年我国首次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样的第一次将会不断出现,这 样的举世瞩目令东方巨龙不断腾飞。但是,这些是否就意味着我国已 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了呢?我们不但要深思,更要行动。相信每一个中 国人智慧和力量的聚合,一定会产生“两弹一星”那样的聚变。中国, 正走在强国的大道上。
• 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 望角;
• 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
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
• 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
• 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 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2023年《大国崛起》观后感14篇

2023年《大国崛起》观后感14篇

2023年《大国崛起》观后感14篇《大国崛起》观后感篇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共产党人必须对照的镜子。

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

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

”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

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

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

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

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

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

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

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

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大国崛起的创作背景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这次学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

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大国崛起》是由周艳执导的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于2006年11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分集剧情概括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15世纪,欧洲大陆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迪亚士、达·伽马等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船队(麦哲伦本人在菲律宾意外身亡)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却很快盛极而衰。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

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文字版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十四,十五世纪):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

此前的世界是隔绝地生活在几块陆地上,每个文明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并非开拓贸易而是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之后的世界海洋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首先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葡萄牙。

征服从被征服开始,先后有罗马,日耳曼人征服这片土地等等。

1143年葡萄牙独立,欧洲大路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权得到臣民和贵族的支持,民族自豪感强烈。

但这个国家却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独立后的两个世纪葡萄牙一直未脱离贫穷与落后。

142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关于地理学的书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地理的兴趣。

将葡萄牙人推向历史前台的是香料,那时香料是保存事物的主要途径,而香料生意一直被阿拉伯人垄断,之后又是奥斯曼帝国。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欧洲人到了海洋寻找出路。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聚集了一批精英为他出谋划策,改制了指南针和帆船,把数学天文学运用于航海学,他举全国之力,指定计划,终于向着大海的另一边出发了。

葡萄牙的罗卡角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陆地在此结束,海洋在此开始。

1443年,慈宁宫罗卡角出发的航海家出发了,在此之前有21年的研究和积累。

他们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一个世纪以来一路收获黄金,胡椒等,统统回到里斯本的国库。

而其他欧洲国际还在互相明争暗斗。

意大利还在享受传统贸易最后的利益。

20年后,又一只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在迪亚士的带领下出发了。

在好望角遭遇风暴被迫向北航行,他们发现好望角已经是非洲的最南端。

他们即将发现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时却遭遇了第一个对手——西班牙。

西班牙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持续了八个世纪,15世纪时格拉纳达王国还处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亲自督战下终于战胜摩尔人。

这时机会找上了西班牙,热那亚人哥伦布在之前的六年时间在葡萄牙一直未被重用,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是从好望角往北到达亚洲,和印度人做生意。

大国崛起第6集观后感范文欣赏

大国崛起第6集观后感范文欣赏

大国崛起第6集观后感范文欣赏《大国崛起》是一部由周艳导演的纪录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九个国家的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国家崛起的规律。

第六集帝国春秋主要讲述了德国的发展历程。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1.西班牙,葡萄牙的航海探险触发了两国的强权政治,可是两国的王公贵族不重视商业,经济基础并不雄厚,挣来的钱只给王公贵族们挥霍掉了。

终于自毁前程,称霸不久就被代替。

2.荷兰是商人的天下,却没有自己强大的政治和军队强权,似乎和西葡两国形成一个对比,东印度公司的成立实属商业史上的奇迹。

(后来才知道荷兰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功不可没)。

可是比较分散的政治和国家意识,没有一个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武装力量,使其终究不敌后起的英国,让出霸权地位。

3.英国的崛起始于伊丽莎白女王,在光荣革命时候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标志着渐渐走向成熟。

君王的领袖作用使国家的武装力量趋于统一,代表人民利益的国会限制君主的职权,人人都不能凌驾与法律之上。

君王重商的信念加上后来的工业革命,使得国家的经济基础有了充足的保障,内有合理的政治、经济结构和强权力量,对外不称霸也难啊。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启近代科学的大门??瓦特的新式蒸汽机——工业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

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60%以上。

世界上到处是其殖民地。

也正是这些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加上新的工业革命的兴起,日不落帝国日渐西衰。

4.法国大革命推翻了140年的封建君主制的波旁王朝(路易十四创立,时值康熙执政中国),伏尔泰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人!卢梭启蒙思想,自由、平等、博爱。

政治混乱后选出了拿破仑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

颁布《民法典》,延伸了启蒙思想所宣传的理念。

法国比较重视思想和共和的理念,法国的先贤祠里面到目前供奉的72位陵寝中只有11位政治家,其余皆为思想、文学、科学、艺术领域的巨擘。

大国崛起1一12集论文

大国崛起1一12集论文

大国崛起1一12集论文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的国家才会国富民强。

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长处,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择西方文明为我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该电视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

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并于2007年5月1日黄金时间20:55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再次播出。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基础,必须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不是通过组成军事集团建立势力范围和安全地带。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本国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的市场制度建设和政治的民主制度建设。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应防止崛起过程引发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潮。

吸取世界的先进文化,都是改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掠夺。

(2)结合17—18世纪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概述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文化上,牛顿建立近代力学体系,瓦特改进蒸汽机;外交上,在亚非拉地区进行殖民掠夺。

2023年大国崛起解说词

2023年大国崛起解说词

2023年大国崛起解说词2023年大国崛起解说词1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

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

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荷兰北方航海博物馆馆长维歇尔·克尔克迈尔: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

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

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

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

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威廉·范德莫伦: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荷兰国务委员约里斯·福尔胡弗: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

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

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

这些并不醒目的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的。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日本》观后感》对于日本,或许很多热血的中国青年都会想起中国被其欺压凌辱的那段不堪回首历史,为何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智慧的中国会被一个只有弹丸之地、曾经蒙昧落后的日本欺压半个世纪之久呢。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日本在近现代的迅速崛起,每每让人刮目相看。

其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以及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与其说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然,不如说是民族精神催生的结果。

日本,这个国人动辄“小日本”的国家,在短短一百年多年间,由一个同样闭关锁国被人欺凌的岛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他又有怎样的发家秘籍呢。

早在17世纪时,日本就已开始摈弃中国,开始寻找新的老师,当时的海上强国荷兰开始和日本通商,兰学开始风靡一时。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人迫使日本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随后日本岩仓使节团出使欧洲,为日本带来大量新的思想,他们开始全盘西化。

在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几代人的努力下,终于成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强国。

日本兴衰的故事,留下了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值得中国借鉴。

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根本因素。

这是这部影片给我的启示。

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培养目标、质量、办学模式等,但教育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可改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教育可促进科技发展,使科学技术及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可改变人的收入分配。

因此,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的与改革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的支撑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日本,原先比欧美国家落后,现在不但赶上,而且还超过了欧美国家,连续十多年来一直保持是最大的债权国,其原因就是日本注重国民的文化教育,使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得到了遵重,消除了对抗,使人们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携手向前,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大踏步前进。

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大国崛起观后感5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5篇

大国崛起观后感5篇纵观《崛起》,其重点介绍了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大国崛起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观后感1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崛起》),以探究15世纪后的世界历史与大国兴衰的原因。

此纪录片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反对意见集中在其政治意图和对各大国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只字不提。

该剧总编在看待这些议论时说道:“我们的意图只是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进而让我们思考,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

”的确,我们看待历史,不仅看到自己经受过的屈辱,而且更应该去研究学习他人如何强盛和自己如何不再那么屈辱。

历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空虚,而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手段,并且是最直接的手段——改正与吸收。

葡萄牙的强盛源于它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而资源十分匮乏迫使其花去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世界,走向强盛。

随后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境况相似,而二者的竞争更加速了其共同崛起。

荷兰人凭借其经济头脑和对财富的向往打开国门,经营海运,他们关心如何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并凭借东印度公司展开了全球的贸易。

英国通过文艺复兴将其文化的精华提升,成为一个思想高度发达的民族,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之彻底翻身崛起,超越其他欧洲国家。

法国经历了太多的兴衰交替但最终走向了富强。

德国统一后大力发展教育,并两次走上了侵略外国的道路。

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其文明彻底脱离亚洲不如列强行列。

俄罗斯靠彼得大帝改革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德国血统充分吸收欧洲工业革命的精华,而战争波及的延迟也使俄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最终成为世界大国,并以此能够在冷战中和经过118年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的美国抗衡。

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有感

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有感

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有感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不断进行制造业的竞争,工业已然成为各个大国实现崛起的重要支撑。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工业先声成为了各个大国展示实力的重要媒介,各个国家纷纷加大力度加快工业发展,走向崛起之路。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众所周知的。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工业生产,向着制造业大国的目标不断进发。

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世界版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工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领域持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广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工业技术,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探索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径。

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不仅带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更赋予了中国工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样地,在近年来,印度的工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

印度在IT产业等领域展示出了极高的技术发展水平,成为了印度产业崛起的重要支撑。

印度政府在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大力推进了电子制造、汽车、化工、纺织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张庞大的产业带,不断提升了印度在世界上的工业地位。

不仅是中国和印度,日本、韩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加速工业发展,争取力争世界制造业排名的前列。

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工业先声和制造业的崛起成为了各个国家间不断角逐的中心,展现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总之,大国崛起的工业先声,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地位的提升和实力的加强。

各个国家在不断发展各种科技,探索发展工业的新道路,带动产业的升级革新,使得工业先声不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未来,各个国家将继续围绕工业发展展开角逐,不断提升自身国家生产力水平,拥有更加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制造业,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和支撑。

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1一12集观后感

2021年【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1一12集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1一12集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一)《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 ___、 ___、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小国让欧洲人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凭借海样迅速成为了世界强国,开始在世界疯狂的掠夺财富,当时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

要有勇于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当时中国的郑和下西洋要比哥伦布等还要早几十年,而大明王朝仅仅是为了向世界宣扬天威,因而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

荷兰 ___好像除了商业利润对 ___毫无兴趣,他们注重资本和商业超过一切,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成为17世界的强国。

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英国的崛起说明了国家的兴盛需要科技与文化的支持,法国和德国的崛起和失利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成为强国。

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列强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___的崛起和其它国家是不同的,它不像西班牙的勇猛冒险,不像英国式的工业 ___,而是靠的学习和变革。

___的 ___和 ___类似,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

美国的崛起则告诉我们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历史上的大国,而在最近的几百年被其它国家所赶超,中国要想重新回到大国强国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顾五百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

大国崛起中的观后感

大国崛起中的观后感

大国崛起中的观后感在观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片子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了 15 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展现了它们崛起的原因、经过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国家兴衰的历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史诗。

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

这两个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在 15 世纪率先开启了航海探险的征程。

他们怀揣着对财富和未知世界的渴望,勇敢地驶向茫茫大海。

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

这些伟大的航海家们,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视野和贸易通道。

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外殖民和贸易,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他们的崛起只是短暂的,由于过度依赖于掠夺和贸易,没有发展出强大的工业和科技,最终走向了衰落。

荷兰的崛起则给了我另一种启示。

这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凭借着创新的金融制度和发达的商业贸易,成为了 17 世纪的“海上马车夫”。

荷兰人创立了现代的股份制公司制度和有组织的证券交易市场,这种创新的金融模式为荷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他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海上贸易将世界各地的商品汇聚到荷兰,再分销到欧洲各地。

荷兰的崛起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能否创新和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

英国的崛起堪称是工业革命的典范。

18 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巨大转变。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成为了世界工厂。

同时,英国还建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如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英国通过强大的工业和贸易,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大国兴衰

大国兴衰

衰落的原因
第二次大战中惨败,成为战败国。
第二次崛起
①战后进行改革,清除了封建残余。 ②充分利用美国的援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成果 ④利用朝鲜战争美国的订货,经济迅速发展
德国和日本
1.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在崛起过程中的异同 异: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 国宪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 本主义道路. 同:①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 行,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都通过对外战争取得战争赔款,增加经济发展所 必需的资金 ③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和封建残余 2.二战前,德日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走上法西斯道路 其相同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 1)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都保留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 传统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缺乏国内市场和海外 殖民地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 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 的竞争。 地理要素 材料二:英国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在今 天也只有6000万人口,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 它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 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 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 “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过程:


殖民争霸--------掌握海上霸权:1588年消灭西班 牙的无敌舰队;17世纪后半期三次英荷战争打 败荷兰;18世纪中期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后, 最终确立起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并建立庞大 的殖民帝国,也开始确立了英国在此后长达二 百年间的世界霸主地位。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开展工业革 命,进一步巩固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19世 纪中期的英国号称“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化国家。 19世纪末----一战后英国开始衰落 二战后进一步衰落,美国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 主地位

《大国崛起》短片观后感

《大国崛起》短片观后感

《大国崛起》短片观后感仔细看完一部作品以后, 相信大家一定领悟了不少东西, 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大国崛起》短片观后感, 一起来看看吧,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国崛起》短片观后感1听说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爆流行, 有口皆碑, 于是借了碟看, 末了还不忘刻录下来。

恩里克王子、伊莎贝尔女王、奥登巴恩维尔特、伊丽莎白女王、拿破仑波拿巴、俾斯麦、明治皇、彼得大帝、乔治华盛顿……格物致知, 我们不难发现, 伟大时代的背后总会有一支巨擎、一只伟大的推手。

历史呼唤英雄, 英雄也领航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大国崛起》显然是命定中国的, 那么新世纪中国的这只推手——如果有找到的话——你准备好了吗?开启海洋时代的大幕之后, 崛起的魔棒先后在9个国家中相继传递, 粲然全球角落。

当时在东方的泱泱大清帝国并不是没有机会图强, 1840年国门破开之时, 日本还没有步入明治维新时代, 比肩而启的中日两国, 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彻底改变格局。

厘清落后的原因可能很复杂, 但其中根本之一要归咎于当时所谓大一统的封建文化:禁海、禁锢人文思想、四书五经等儒学教科书历经百世不更新, 世世代代用“之乎者也”的老旧模型造人、造物、造社会, 结果导致中国在很长的时期里人文没有进步、科技没有创新、社会没有进展……, 被人乐道的康乾盛世说白了也不过是农业盛世, 老百姓混得有口饭吃饱而已, 好像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就是以温饱为荣光的。

以史为鉴, 可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明得失。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会呈现多元的文化, 而多元的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这个民族以广阔的国际视野去接纳新思想, 学习新文化, 最终制造新的强势文明。

缪斯女神就这样被错过了。

那时时间定格在19世纪。

20世纪, 百年沧桑, 然而图腾已经复健。

21世纪, 新的世纪, 第三次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中, 谁主沉浮?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中国特色之大国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完整版)《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英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四集)作者:CCTV出处:CCTV 发布时间:2006-11-21 5:01:08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第四集解说词:工业先声(英国下)三百年前,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并开始对遥远的西方产生了兴趣。

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

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那么,工业的先声为什么会出现在英国?对于这个岛国来说,高速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又意味着什么呢?第四集工业先声这里是英国西北部的一座滨海小城,它的名字叫格里诺克,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万能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今天,这座城市美丽而安宁,港湾中停泊着许多漂亮的游艇,街道上汽车稀少,人们生活闲适平静。

不过,大约三百年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

由于靠近欧洲烟草中心的格拉斯哥市,格里诺克的出海口位置显得非常重要。

港口中大型帆船你来我往,城市里载货马车喧嚣奔腾,酒馆里商人们吞云吐雾、高谈阔论。

瓦特的祖父和父亲就是这些商人中比较成功的两位,他们从事的是格里诺克最红火的烟草贸易。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家族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如果进一步扩大眼界看,就会发现瓦特的父辈们在格里诺克与美国的弗吉尼亚之间进行的贸易,仅仅是英国全球贸易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通用16篇)《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1在世界地图上,一个有着963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静静地立在北美洲上,它以它强大的实力居高临下,俯视世界。

它就是美国。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如此发达的国家却是有13个英属殖民地发展而来的。

当美洲这片新大陆被欧洲各国发觉,英国的几十名清教徒来到了这,并建立了13个应属殖民地。

然而,连绵起伏的斗争使英国大量资金流失,1763年、1773年、1774年,英皇不停地向殖民地征税,但是,殖民地的人们并没有言听计从,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抗税,要独立。

常见的冲突最终升级到了斗争,美国的独立之战就此爆发,也最终取得了成功,美国诞生了,并发展成了影响世界、促进科技的强国。

试想一下,假如当时殖民地完全听从英皇的支配缴税,那么,它恒久都只是那13个殖民地,美国也就不复存在了,当今的科技或许也不会这么发达。

美国的崛起关键之处就在于清教徒们的自主。

在生活中,我们必需做一个自主的人。

遇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若对别人言听计从,别人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那只能帮别人达到他们的目的,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一个国家若不能自主地管理,那么,独立也是徒有虚名;一个人若不能自主,那么,就可以和独立免谈了。

做一个自主的人,让自己能在生活中独立;做一个自主的人,让自己居高临下;做一个自主的人,让大地匍匐在自己的脚下。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观后感2《大国崛起》是一部具有教化意义的历史纪录片,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奋勉图强,不忘国耻,振新中华。

从中,我了解了各国的发展历史,开阔了我的视野,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在众多国家中,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治理方案,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东亚岛国日本,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矗立在我们的前头。

简短《大国崛起》纪录片个人观后感优选五篇例文

简短《大国崛起》纪录片个人观后感优选五篇例文

简短《大国崛起》纪录片个人观后感优选五篇例文简短《大国崛起》纪录片个人观后感优选五篇例文【一】《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

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

”这就对本书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

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___,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

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的过程。

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必然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崛起梦:印度工业化之殇0评论 2016-05-31 15:02:49 来源:知乎作者:朱益孝【狙击二期(*0****)】突破在即!邀请好友送豪礼!185元红包等你拿!基金商城1折起购作者:朱益孝来源:知乎导语:本世纪内,印度不会拥有成为世界霸主的潜力。

(在印度经济会在本世纪追上中国吗? - 朱益孝的回答中我写过很长的回答,想必也是大家关注我的重要原因。

但是其严谨性相较而言,已经不能反映真实水平,所以,发文更正原有的缺陷,谢谢大家支持)倘若我们将恒河流域的水热条件与其它文明地区相较,譬如中国黄河流域,中东两河流域以至恒河的邻居,印度河流域,会发现这片平原几乎是世界上最好最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

雨热条件很好,地形平坦广阔。

南部德干高原海拔也不高,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比较好。

但历史上,印度核心区恒河平原长久维持在分裂的诸侯纷争状态中,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偶尔会出现某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者,建立王朝,但都迅速分崩离析。

倘较印度与中国的历史,印度本土各政权仍处春秋时期各诸侯争当霸主的时期,原因何在?基于马尔萨斯陷阱理论,我们可以得到比较基本的理论。

见下。

ABD线反映粮食的生产,曲线CDE表示人口数量的变化。

A点粮食充裕,人口迅速增长。

其速度正常情况下比通过开垦荒地,引进良种,提升科技的速度要快。

用不了太长时间,人口数量超过土地所能承载的极限,即图中C点。

战乱饥荒大规模爆发。

大量人口由于战争,天灾,疾病等原因被迅速消耗,降低至图中E点。

人与自然矛盾得到缓解,战火淬炼出的新统治者也有足够威权建立新王朝,国家再次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马尔萨斯陷阱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

人口过多的C点会有大量的无地少地农民流离失所,而社会总供给有限,无法产生更多粮食供养他们。

而长期富裕安逸的生活让统治阶级腐化程度加深,人民怨气无法疏解,流民就会成为盗匪。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国家陷入大规模战乱和革命,直到旧秩序被彻底摧毁,人口恢复到较低水平。

但这个理论并不能解释印度的问题。

如果简单地认为这里农业条件更好,其人口增长量也会更多,到饱和点C点时,人口数量会极为巨大,由此引发的战争规模也更为残酷,新统治者将在尸山血海中建立大一统的新王朝或帝国。

威权胜过中国的皇帝,中央集权程度也大大加深。

然而,历史并非如此。

孔雀王朝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最著名的奴隶制王朝。

因其创造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孔雀家族而得名。

阿育王在位期间,南亚次大陆除极南端一部分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图之内。

首都为华氏城(今巴特那)。

阿育王统治下的孔雀帝国,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等方面都有绝对的权威。

全国分为若干行省,行省总督通常由王子担任,但行省内部仍有着许多保持自治或半独立的部落,孔雀帝国还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

孔雀王朝作为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它的事业成为激励后世无数雄心勃勃的枭雄去奋斗的目标。

孔雀帝国分若干省,靠近都城的东部和中部省份由国王直辖,边远省份往往由王子统治。

帝国境内还有很多半独立的部落。

例如美伽斯提尼曾说:“印度凡有一百一十八部落”。

国王对中央、地方和军队的官员都派密探进行侦察和监督。

孔雀王朝的统治是不巩固的。

各个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很大的独立性。

阿育王死后,帝国逐渐分裂,其势力仅及恒河部分地区。

约在公元前187年(一说前185),孔雀王朝末代国王布利哈德罗陀为其部将普士亚密多罗·巽伽所杀。

至此,孔雀王朝灭,巽伽王朝兴。

国王被部将普沙密多罗·巽伽推翻,在摩揭陀建立了新的王朝。

自此,孔雀帝国结束,统治印度140年。

——《孔雀王朝》超日王之子鸠摩罗笈多一世(Kumaragupta I)(415-455年)在位期间,国内矛盾激发,那马达河流域的普士亚密多罗人叛乱,国王派太子塞建陀笈多(Skandagupta)率军镇压,几乎被败,战争间,鸠摩罗笈多一世逝世,塞建陀笈多(455-467年)继位并成功镇压叛乱。

未几,嚈哒人来袭,塞建陀笈多再率兵击退敌人。

开头还能抵抗一阵,保卫印度免于灭亡,后来就无法抵御,国势日颓,民穷财尽,以致不得不藉改革货币来维持现状。

塞建陀笈多死后,内部分化及外族入侵更盛,笈多帝国的统治是通过笈多大王下面的地方公的松散组织来实现的,佛陀·笈多以后(约500)发生经济危机,各地封臣叛离中央,国家陷于分裂。

当时嚈哒人灭了印度河上游残余的贵霜势力,嚈哒国王头罗曼成以犍陀罗为据点大举入侵印度,笈多的地方统治者反与嚈哒人结盟,嚈哒人在500年前后进占朱木拿河及恒河流域。

丧失西印,宣告笈多王朝的实际终结。

……嚈哒国的入侵对印度经济政治造成严重破坏,笈多王朝的地方长官自我称王,印度又再次分成小国。

印度的分裂状态持续了650年,其间只有戒日王曾成功统治北印度40年。

——引自百度百科“笈多王朝”巴布尔开始转战于整个印度次大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占领了大半个印度半岛。

他采用“以印治印”的手法,把印度半岛北部尚未征服的地盘划分给每一个印度的封建主,不管他们采用什么方法,只要管理那就是他们的领地。

不久,印度北部就基本统一了。

莫卧儿时期有3种土地占有形式,即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贾吉尔达尔的非世袭领地──贾吉尔和柴明达尔制度的世袭领地。

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1/2,主要在德里和亚格拉地区。

其收入主要用于维持皇室、宫廷官员和卫队。

贾吉尔制度早在德里苏丹国家时期就已实施,那时称“伊克塔”。

16~17世纪中叶,贾吉尔成为莫卧儿印度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

在查罕杰统治时,贾吉尔约占全国耕地的70%,贾吉尔的持有者称贾吉尔达尔。

17世纪中叶,莫卧儿印度共有8210个贾吉尔达尔,分上中下三层,分布全国各地,上层68个,由王子和贵族组成,中层587个,下层7555个。

他们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

贾吉尔达尔对其贾吉尔没有所有权,只有征收规定的田赋和名义上非法实际上合法的各种杂税的权利。

贾吉尔达尔持有贾吉尔必须以服军役为条件。

贾吉尔是非世袭的,甚至是非终身的。

但是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贾吉尔同柴明达尔制领地渐趋一致。

——引自百度百科“莫卧儿王朝”我们认为,解释这一点可以参考长江流域的开发。

今日的“鱼米之乡”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一直地广人稀,瘟疫滋生。

直至两宋,长江中下游地区才成为中国核心。

人口经济核心才转移至南方。

缘何至此?科学技术不发达,无法改造自然。

温暖的气候,丰沛的降水不仅可以提升潜在的粮食生产量,也会使耕种土地的困难程度显著上升。

杂草昆虫生长迅速,偏湿润的环境适宜细菌病毒繁衍。

如果农民的生产技术不足以消灭更多的杂草昆虫,医疗条件无法对付当地病毒,就很难在当地立足。

此即为两宋以前,拥有更高的潜在粮食生产量的长江流域不是中国文明的核心之原因。

而我们亦可知,恒河流域更偏南,雨热条件更好,也就意味着印度农民更难在这里生产生活。

恒河流域分布很多城邦,都较为繁荣,但之间难以有效交流,不论以和平还是武力方式。

辛苦开辟的道路用不几年就会被迅速生长的树木堵塞,阻碍人口自发迁移,军队通行也困难。

于每个城邦来说,开辟道路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消耗钱财人力却少有所得,所以将倾向于独立发展,不管邻人。

大一统现象难维持长久。

印度历史出现不少伟人,带领自己的国家打败周边强国,成为一方霸主,建立王朝。

但统一现象一般不长久,往往在开国者去世后迅速分崩离析,帝国要么被灭,要么地方高度自治,好似我国的周王朝。

很多人误以为允许地方自治是君主犯下的错误,我们不认同这一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恒河流域保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城邦封建制,其上层建筑就一定倾向地方自治,而非中央集权。

国家领土不是统一整体,只不过是一些较大的“点”罢了,不能连片,就不能成为统一的国家。

大一统王朝不符合社会的基本情况,不可能不短命。

其二,游牧民族入侵的频繁程度和人数大于东方西方文明。

游牧民主要活动于中亚,四处迁移,“逐水草而居”。

必要时,用刀剑获取生活。

欧亚大陆的特点决定向东和向西需走之距离和收益差不多,向南就不一样。

南方更为温暖也更靠近大海,水草相较而言更为丰沛,因而,上千年的游牧民族迁移史中,他们多向南而行,去温暖的印度次大陆。

印度四周也存在入口,喜马拉雅山脉间有很多山口可供人进出。

游牧民们从此进入。

繁荣富庶的印度各城邦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不选择在此定居的游牧民数量很少。

而这里所谓的帝国往往徒有其表,无法动员全国力量。

真正抵御入侵的仅会有少数几个边境城邦。

而它们又心怀鬼胎,明争暗斗,外交手段很容易获得盟友。

游牧民作战能力和意志高于农耕民族的步兵,一直是农耕民族的大患。

他们仅在统一并严谨的组织起来才有击败游牧民族之可能,分裂的散兵游勇只会是刀下亡魂。

外来者容易获得这地政权。

不过,环境也可以改变人,一两代人内,他们又会进入一种实际上分裂的局面。

印度内政:工业化之殇幸福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近代化极为重要的条件。

它释放巨大的生产力,远胜狩猎、游牧和农耕文明。

欧洲最先完成工业化,赋予西方文明统治世界的能力,推动社会进程。

完成工业化是后发国家追赶领跑者必经之路。

工业化就像无形的筛子,筛掉曾经繁荣兴盛过的绝大多数文明,无论他们曾经多么辉煌。

印度迄今为止仍未彻底完成工业化存在其根本原因。

印度北方是著名的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西藏等地与印度交往极为困难。

人口更多,制度文化更先进的中国文明与其交往更少。

南面是印度洋,基于古人的科学技术,远航至印度尼西亚、阿拉伯半岛以至于东非风险很大,收益不高。

两地交流学习的密切程度不及平原国家交流。

德干高原人烟也较少。

东部与缅甸等地相连,高温多雨,瘟疫滋生,基本不存在可供大队人马穿行的道路。

西面是印度大沙漠和多山的巴基斯坦,同样阻止文明有效交流。

种种原因决定印度,尤以恒河文明为核心的印度文明,对外交往困难,更多处于孤立状态。

文明之间的交流于发展而言不可或缺。

现今发达的欧洲国家中世纪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远不如东方和伊斯兰文明,著名的“四大发明”都由中国输入,“数字”的概念,也借助阿拉伯人从印度传向欧洲。

这些发明推动了西方文明进步,正如它们在原产地所做的那样。

数字的出现大大促进数学、天文学、工程学的发展,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加快思想传播速度,为西方社会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提供保证。

指南针是探险家最好的伙伴,火药则使殖民者有实力消灭其它落后的文明,也同时摧毁自身封建制度,这都是文明之间交流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好处,而封闭的恒河文明难以达到这一点。

其二是宗教问题。

普遍存在的种姓制大大限制“人”,尤其是最低等的首陀罗和吠舍的活力。

种姓生下来就带有,极难更改。

而印度迄今为止未发生自下而上的大革命,底层人没有任何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社会因而停滞不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