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三章-扭转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第四版 第三章 扭转PPT课件
也不变,各纵向线倾斜同一角度.
分析:微体既无轴向正应变,也无横向正应 变,只是相邻横截面之间发生相对错动,既 只有剪切变形。
结论: 1)横截面上无正应力σ
2)横截面上有切应力τ,
切应力垂直于半径方向。
(薄壁圆筒)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R0
切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于横截面上
平均半径:r
壁厚:δ
dArd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力偶矩M作功:W Me
功率: P Me n2
已知轴的传递功率P:kW(千瓦) 轴的转速n:r/min(转/分钟)
外力偶矩2:6nM 0eM Ne m P91504090nPkW r/min
二、扭矩与扭矩图
n
M
M
n
采用“截面法” 求横截面上的内力:
MeB 1 MeC 2
MeA 3 MeD
由平衡方程
B1 C 2 A 3 D
Mx 0 T1MeB0 Me2
T 1M eB 35 N m 0
同理,在 CA 段内
B
T1 x MeB
M x 0 T 2 M e C M e B 0
MeC T2 x
BC
T 2 M e 2 M e 3 7N 0 m 0
MeB
MeC
MeA n
MeD
B
C
A
D
MeB 1
MeC 2
MeA 3
n
MeD
B1C 2 A
3D
解: (1)计算外力M偶e矩9549npkw
Me1 15915Nm
r/min
Me2 Me3 4774.5 Nm
Me4 6366Nm (2)计算 BC、CA、AD段内任一横截面上的扭矩
分析:微体既无轴向正应变,也无横向正应 变,只是相邻横截面之间发生相对错动,既 只有剪切变形。
结论: 1)横截面上无正应力σ
2)横截面上有切应力τ,
切应力垂直于半径方向。
(薄壁圆筒)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R0
切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于横截面上
平均半径:r
壁厚:δ
dArd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力偶矩M作功:W Me
功率: P Me n2
已知轴的传递功率P:kW(千瓦) 轴的转速n:r/min(转/分钟)
外力偶矩2:6nM 0eM Ne m P91504090nPkW r/min
二、扭矩与扭矩图
n
M
M
n
采用“截面法” 求横截面上的内力:
MeB 1 MeC 2
MeA 3 MeD
由平衡方程
B1 C 2 A 3 D
Mx 0 T1MeB0 Me2
T 1M eB 35 N m 0
同理,在 CA 段内
B
T1 x MeB
M x 0 T 2 M e C M e B 0
MeC T2 x
BC
T 2 M e 2 M e 3 7N 0 m 0
MeB
MeC
MeA n
MeD
B
C
A
D
MeB 1
MeC 2
MeA 3
n
MeD
B1C 2 A
3D
解: (1)计算外力M偶e矩9549npkw
Me1 15915Nm
r/min
Me2 Me3 4774.5 Nm
Me4 6366Nm (2)计算 BC、CA、AD段内任一横截面上的扭矩
工力03节扭转
将如何变化?
1-1
2-2
mB
mC
n T1
mB
1210
-1590
n T2
x
x
-2800
-1590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横截面上的应力:
直观判断:每点的τ垂直半径,方向顺着T 的转向。Τ沿截面均布。合力矩为T:
2
T R0 ds 2 R02 •
0
R0 10
T
2tR2
A
C
A' C'
B
D
B' D'
GIp
Ip
D4
32
T 180o
G
,D
4
32
T 180
G
49mm
D=59 或60mm
作业
3-9,3-14 3-17,3-20,
作业
3-1, 3-4, 3-5, 3-6,
第三章 扭 转
3-1 与 3-2 概述与内力计算
1. 扭转的概念
受扭转杆件的力学模型为:
m
m
模型的特征:1) 构件多为等直圆截面;
2) 外力偶的作用面与杆件轴线垂直;
3) 横截面之间绕杆件的轴线产生相对角位移。 具有上述特征的变形称为扭转变形。 工程上,把承受扭转变形的杆件称为“轴”。 横截面之间的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
τ = G. γ
剪切虎克定律
• 通过实验得到,单元体受剪后,也将发生 变形,这一变形叫剪切变形。用 表示。
• 剪应力和剪应变之间的关系 —— 剪切虎克 定律
• = G G:剪切弹性模量,量纲同E。
G E ,
2(1 )
由进一步的理论 分析可得上式.
船舶结构力学-3杆件扭转理论
杆件应变能
➢ 例1(EA,EI,GAs)
P l1
l2
➢ 例2(不考虑剪力影响)
EA l
EI
P
l
l/2
3-2虚位移原理与李兹法理
虚位移原理 真实力系在任意满足变形协调条件的虚位移过程中 做功的情况,等价于平衡条件
虚力原理 任一组满足平衡条件的虚力系在真实位移过程中做 功的情况,等价于变形协调条件
第三章 能量法
3-1 能量法基本概念 3-2虚位移原理与李兹法
3-1能量法基本概念
力法,位移法(解析法,初参数) 功能的概念求解结构
➢ 结构的平衡与变形连续条件
能量法(变形能法 变分法(数学上),有限元 功能关系
➢ 弹性体在外载作用下,外力功转变为变形(应变)能,外力 卸变形恢复
➢ 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在外载作用下,外力 功转变为变形(应变)能
应变能(变形能):
➢ 拉杆为例: A, l, , , P
1
P A , l ,则应变能V W Al d
1
0
单位体积应变能 V0 d ,为左图中应力应
变曲线下面积应变能0密度(比能)
➢ 三维弹性体空间应力状态:
T
x
y
z
xy
yz
zx
T
x
y
z
xy
yz
zx
待定系数的偏导为0)
基函数只须满足位移边界条件
若结构仅在i处发生一单位虚位移δΔi=1,则有
Pi 1 T 0d
{ε0}是由单位虚位移引起的虚应变。 可应用于单刚矩阵计算。
位能驻值原理的近似解法
近似解法,应用范围广 李兹法:利用位能驻值原理将变分问题看作包含有有限
材料力学课件:扭转
B
D
C
12 3
A P
Page4
§3-6 热应力与预应力
扭转
§4-1 引言 §4-2 圆轴扭转应力
Page5
§3-6 热应力与预应力
lT=ll T
B
C
A A’
变形不受限制(静定结构),杆内未引起应力
Page6
B lT=ll T
CB
C
A’
A
A
变形受到限制(静不定结构),杆内引起应力
热应力:因温度的变化在杆件内部引起的应力 预应力:由于实际尺寸的误差在杆件内部引起的应力
各
截面的扭矩。
Page20
扭矩图:外扭力矩随杆轴线变化的情况。
M 3ml
m
x
A
B
C
D
l
l/2 l/2
T1 ( x)
x
T ml
x
2ml
例:(m:单位长度的扭力偶矩)
AB段: T1 x mx
BC段: T2 ml CD段: T3 2ml
Page21
思考:
M
M’
M’
M
(1)
M’
(2)
M’
(3)
FN3
FN1
FN2
Page9
3
1
2
3
1
2
协调方程:
l3+ l1/cos()=
l3
FN3
FN1
FN2
Page10
➢ 装配应力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
1 23
P
在准确加工、装配的情况下,2杆 的应力最大。
如果能使3根杆同时达到许用应力, 将对结构更有利。
FN1 [1 ]A FN 2 [ 2 ]A FN 3 [ 3 ]A
ch3扭转-2013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 转
Torsion
§3-1 概念与实例 Concepts and Examples
圆轴shaft: 传 动轴,动力轴,通 常为圆截面直杆。 受力及变形的基本 情况如图:
受力情况:
受一对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平面内的力 偶作用(其矩相等,转向相反)。
变形情况:
任意两横截面绕杆轴线作相对转动,因而有 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Twisting angle。
• 扭矩及扭矩图 Torque and Torque Figure
3.2.2 Torque---Internal forces of
二、扭矩图 Torque Figure
Torsion snhaft ·Torque IFIigure
按扭矩沿轴线的变化所作的内力图——扭矩图
求Torque的基本方法: 截面法——(注意用设正法)
P2=150kW、P3=150kW及P4=200kW。 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首先按公式(3-4a)计算外
力偶矩(图a)
m1
9.55 P1 n
9.55 500 300
15.9kNm
m2
m3
9.55 P2 n
9.55 150 300
4.78k Nm
m4
9.55 P4 n
9.55 200 300
6.37k Nm
为正号。
这样,就可以使得按左
段杆和右段杆的平衡条件所 得到的同一截面上的扭矩在 正负号上相一致。
T1 5m
同理 : T m1 6m T m4 3m
为了表明沿杆轴线各横截面上的扭矩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 大扭矩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可仿照轴力图的作法(参见§2-2) 绘制扭矩图。
第三章 扭 转
Torsion
§3-1 概念与实例 Concepts and Examples
圆轴shaft: 传 动轴,动力轴,通 常为圆截面直杆。 受力及变形的基本 情况如图:
受力情况:
受一对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的两个平面内的力 偶作用(其矩相等,转向相反)。
变形情况:
任意两横截面绕杆轴线作相对转动,因而有 相对角位移,称为扭转角Twisting angle。
• 扭矩及扭矩图 Torque and Torque Figure
3.2.2 Torque---Internal forces of
二、扭矩图 Torque Figure
Torsion snhaft ·Torque IFIigure
按扭矩沿轴线的变化所作的内力图——扭矩图
求Torque的基本方法: 截面法——(注意用设正法)
P2=150kW、P3=150kW及P4=200kW。 试作轴的扭矩图。
解:首先按公式(3-4a)计算外
力偶矩(图a)
m1
9.55 P1 n
9.55 500 300
15.9kNm
m2
m3
9.55 P2 n
9.55 150 300
4.78k Nm
m4
9.55 P4 n
9.55 200 300
6.37k Nm
为正号。
这样,就可以使得按左
段杆和右段杆的平衡条件所 得到的同一截面上的扭矩在 正负号上相一致。
T1 5m
同理 : T m1 6m T m4 3m
为了表明沿杆轴线各横截面上的扭矩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 大扭矩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可仿照轴力图的作法(参见§2-2) 绘制扭矩图。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转PPT课件
8
(Torsion)
9
(Torsion)
10
(Torsion) 轴: 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
齿轮轴
11
(Torsion)
二、受力特点(Character of external force)
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
线的力偶.
me
三、变形特点(Character of deformation)
4
(Torsion)
§3-1 扭转的概念及实例 (Concepts and example problem of torsion)
一、工程实例(Example problems)
1、螺丝刀杆工作时受扭。
5
(Torsion)
6
(Torsion)
2、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轴工作时受扭。
7
(Torsion)
MA ml
2、截面法求扭矩 TMAmx
Tm (lx)
表示扭矩沿杆件轴线变化的图线(T-x曲线)-扭矩图
21
(Torsion)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Tors
薄壁圆筒:壁厚
1 10
r0(r0—圆筒的平均半径)
一、应力分析 (Analysis of stress)
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Me
Me
12
(Torsion)
§3-2 扭转的内力的计算 (Calculating internal force of torsion)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Calculation of external moment)
1秒钟输入(出)的功:P×1000N•m
(Torsion)
9
(Torsion)
10
(Torsion) 轴: 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
齿轮轴
11
(Torsion)
二、受力特点(Character of external force)
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
线的力偶.
me
三、变形特点(Character of deformation)
4
(Torsion)
§3-1 扭转的概念及实例 (Concepts and example problem of torsion)
一、工程实例(Example problems)
1、螺丝刀杆工作时受扭。
5
(Torsion)
6
(Torsion)
2、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轴工作时受扭。
7
(Torsion)
MA ml
2、截面法求扭矩 TMAmx
Tm (lx)
表示扭矩沿杆件轴线变化的图线(T-x曲线)-扭矩图
21
(Torsion)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Tors
薄壁圆筒:壁厚
1 10
r0(r0—圆筒的平均半径)
一、应力分析 (Analysis of stress)
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都发生绕轴线的相对转动.
Me
Me
12
(Torsion)
§3-2 扭转的内力的计算 (Calculating internal force of torsion)
一、外力偶矩的计算 (Calculation of external moment)
1秒钟输入(出)的功:P×1000N•m
河海大学材料力学第三章 扭转
3、静力学方面
d G dx
x
r
(a )
τdA
令
dx A I p 2dA 截面极惯性矩 长度4 . A
d Mx dx GI p 代入( a)式
d A G dx dA M x d 2 G dA M x
2
dA M
A
——切应力互等定理
过一点的相互垂直的两个截面上,垂直于 两截面交线的切应力大小相等,且同时指向或 背离此交线。
§3-4 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及超静定问题
一、扭转变形
d M x 单位长度的相对扭转角: dx GI p
Mx d dx GI p
Mx d dx l 0 GI p
τ1
横截面 τ τ
τmax
b
h
τ
T
2、切应力和单位长度扭转角的计算公式
τ1
长边中点: max
WT b3
Mx WT
τmax
b
h
α—— 查表 γ—— 查表
短边中点:τ1=γτmax
Mx 单位长度扭转角: GIT
IT =βb4, β—— 查表
3、对狭长矩形截面(m = h / ≥10)
I Ti W Ti
Mx I i T
Mx 1 max 3 3 hi i
max
∴ 横截面上最大切应力发生在 厚度δi 最大的狭 长矩形的长 度边中点处。
例:两薄壁钢管。(a)为闭口薄壁截面;(b) 为开口薄壁截面。设它们的平均直径D0和厚度δ均相同, 且δ / D0= 1 / 10,试求在相同的外力偶矩作用下,哪种 截面形式较好。
16
《材料力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
F
Me
F
M'e
汽车的转向操纵杆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Me
A'
A
B
B'
Me
扭转:在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 直杆轴线的外力偶Me作用下,直杆的相邻横截面将 绕轴线发生相对转动,杆件表面纵向线将成斜线, 而轴线仍维持直线。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Me
A'
g
A
B
j
B'
Me
外力偶作用平面和杆件横截面平行
M2
M3
M1
M4
解:①计算外力偶矩
M1
9.55
P1 n
9.55 500 300
A
15.9(kN m)
B
C
M2
M3
9.55
P2 n
9.55 150 300
4.78
(kN m)
M4
9.55
P4 n
9.55 200 300
6.37
(kN m)
n D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②求扭矩(扭矩按正方向设)
M 0 , C
T1 M 2 0
T1 M 2 4.78kN m
M2 1 M2
A1 M2
M3
M1
2
3M4
n B 2 C 3D
T2 M 2 M 3 0 ,
T2 M 2 M 3
A
(4.78 4.78)
9.56kN m
T3-M4=0
T3=M4=6.37KN·m
T1
T2
T3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代入上式得:
G g
结构力学薄壁杆件扭转
§9-2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沿整个截面积分可得总扭矩为:
M s 2qA
式中A——闭口截面壁厚中心线所围的总面积。从
而沿截面的剪流为:
q
t
Ms
2A
(9-8)
再来推导扭率和扭矩常数计算公式。若从薄壁杆件
中取出长度为dx的微段,其受扭矩Ms作用产生的扭
角为dφ,则扭矩所做的功为:
dW
1 2
M s d
§9-1 概述
§9-1 概述
§9-1 概述
§9-1 概述
§9-1 概述
如果薄壁杆件受到扭矩作用,由于存在支座或其他 约束,扭转时不能自由变形,则这种扭转称为约束扭 转。薄壁杆件约束扭转时,各横截面的翘曲程度是不 相同的,这将引起相邻两截面间纵向纤维的长度改变, 于是横截面上除了有扭转而引起的剪应力之外,还有 因翘曲而产生的正应力。由于翘曲正应力在横截面上 分布不均匀,就会导致薄壁杆件发生弯曲,并伴随产 生弯曲剪应力。这样,薄壁杆件约束扭转时,截面上 就存在二次剪应力。二次剪应力又将在截面上形成一 个附加扭矩,称之为二次扭矩,于是杆件截面上的扭 矩就等于自由扭转扭矩与二次扭矩之和。由此可见, 薄壁杆件约束扭转是比较复杂的。
§9-2 薄壁杆件的自有扭转
开口薄壁杆件自由扭转时的扭率计算公式如下:
Ms
GI t
(9-2)
式中,—剪切模量;It—截面扭转惯性矩(扭转
常数)。
I t
1 3
i
hi
t
3 i
(9-3)
式中,hi、ti—截面上第i个狭长矩形的高度(长边)
和厚度(短边)。若截面的壁厚中心线是一根曲线,
§9-2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微段扭转变性能为:
结构力学第三章-扭转.
对于空心圆截面:
d
I p A 2 dA 2 d
2 D 2 d 2
d
O D
4 4 (D d ) 32 D4 4 (1 ) 32
d ( ) D
④ 应力分布
(实心截面)
(空心截面)
工程上采用空心截面构件:提高强度,节约材料,重量轻,
代入物理关系式
d T dx GI p
d 得: G dx
T Ip
T Ip
—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 处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
4. 公式讨论:
① 仅适用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在小变形时的等圆截面
直杆。
②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第三章
§3–1 概述
扭 转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3–5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3–6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3–7 非圆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 3–1
概 述
轴: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如:机器中的传动轴、
石油钻机中的钻杆等。
扭转:外力的合力为一力偶,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 垂直,杆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B
A
O
A
O B
m
m
工 程 实 例
§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略
扭转角():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角位移。
切应变():直角的改变量。
剪切胡克定律: T=m
剪切胡克定律: 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τ ≤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材料力学扭转教学课件PPT
200 kW。试做轴力图。
(a)
P2
P3
P1
n
P4
B
C
D
A
例题3-2图
m P2 2
m P3 3
P1
m1
m n
4 P4
B
C
D
A
m2
m3
m1
m4
(b)
B
C
A
D
解:1.计算外力偶矩
m1
m2
9.55 P1 15.9kN .m
m3
n
9.55
P2
n
4.78kN
.m
m4
9.55 P4 n
6.37kN .m
2.由计算简图用截面法计算各段轴内的扭矩,然后画扭矩图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 扭转变形 ——作用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平面内 的力偶矩,使得杆件的任意两个 横截面都发生了绕轴线的相对转 动。
➢ 扭转变形杆件的内力 ——扭矩(T )
➢ 轴 ——主要承受扭矩的构件
m A'
g
A
m B j B'
扭转的受力特征 :在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
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
dA
O r
dA
dA
O
A
G 2
dj
dx
dA
G
dj
dx
A
2dA
T
GI p
dj
dx
令 Ip A 2dA
dj
dx
T GI p
代入物理关系式
G
dj
dx
得:
T
Ip
T
Ip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处任一点剪应力计算公式。
(a)
P2
P3
P1
n
P4
B
C
D
A
例题3-2图
m P2 2
m P3 3
P1
m1
m n
4 P4
B
C
D
A
m2
m3
m1
m4
(b)
B
C
A
D
解:1.计算外力偶矩
m1
m2
9.55 P1 15.9kN .m
m3
n
9.55
P2
n
4.78kN
.m
m4
9.55 P4 n
6.37kN .m
2.由计算简图用截面法计算各段轴内的扭矩,然后画扭矩图
§3.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 扭转变形 ——作用在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平面内 的力偶矩,使得杆件的任意两个 横截面都发生了绕轴线的相对转 动。
➢ 扭转变形杆件的内力 ——扭矩(T )
➢ 轴 ——主要承受扭矩的构件
m A'
g
A
m B j B'
扭转的受力特征 :在杆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
转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
dA
O r
dA
dA
O
A
G 2
dj
dx
dA
G
dj
dx
A
2dA
T
GI p
dj
dx
令 Ip A 2dA
dj
dx
T GI p
代入物理关系式
G
dj
dx
得:
T
Ip
T
Ip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处任一点剪应力计算公式。
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力学》第三章扭转1
说明:
☻若单元体两垂直截面上仅有切应力,而无 正应力,称为纯剪切应力状态。 ☻切应力互等定理仅由平衡方程得到,与材 料性能无关。故不仅适用于线弹性情况。 ☻对一点而言,不管单元体上有无正应力, 切应力互等定理始终成立。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一、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研
几何关系 实验观察
MeB
MeB MeC
2 MeA
3
2、控制截面的扭矩
MeD
T1 = M eB = 0.48 kNm
T2 = M eB + M eB
T2
= 0.96 kNm
T3 MeD T3 = − M eD
T/kNm 0.96 0.48
= −0.64 kNm
3、扭矩图
0.64
x
思考题:若将主动轮A和从动轮D互换位置,轴上
= 22.6mm
[ 材料力学 \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
A
2m
B
2、校核轴的刚度
ϕ′max
=
Tmax GI p
× 180 π
( ) =
40× 32
× 180
80×109 × 3.14× 0.02264 × 1 − 0.84 3.14
= 1.897° m < [ϕ′]
[ 材料力学 \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
A
2m
B
3、求B截面扭转角
T (x) = 20x (Nm)
∫ ∫ ϕB =
T (x)dx
=
1
l GI p
×
180 π
=
1.397
°
m
材料力学课件三章扭转
r
令
Wp =
τmax
Ip R
称为抗扭截面 系数(模量 模量), 系数 模量 , 单位: 单位:mm3。
Nm mm
3
MT = W p
=10 MPa
3
五、Ip和Wp公式
π D4
32
Ip =
W = p
π D3
16
Ip =
π D4
32
1−α 4 ) (
Wp =
π D3
16
1−α4 ) (
d α= D
应力分布
GIp
供 参 考
rad=
N·m·mm GPa·mm4
二、刚度条件
单位长度 扭转角
dϕ MT = θ= ( rad/m ) d x GIp
度/米(°/m) 米 )
dϕ MT 180 θ= = ⋅ ≤ [θ ] d x GIp π
[θ] 值 一 般 为 精密机器的轴 一般传动轴 较低精度的轴
( 0.25~0.5)°/m ~ ° (0.5 ~1.0)°/m ° (1.0 ~2.5)°/m °
横截面上各点处, 横截面上各点处,只 产生垂直于半径的均匀分 布的切应力τ ,沿周向大 小不变, 小不变,方向与该截面的 扭矩方向一致。 扭矩方向一致 横截面上分布力的合成为扭矩
τ
τ
∫
∴ ∴
A
τ ⋅ dA ⋅ r0 = M T
τ ⋅ r0 ⋅ ∫ AdA = τ ⋅ r0 ⋅ 2π r0 ⋅ t = M T
例:
功率为200 1200转 功率为200kW,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电动机转子轴如 200 ,转速为1200
试校核其强度。 图,许用切应力[τ]=30 Pa, 试校核其强度。 许用切应力[ =30M Me Me C D2=75 D1=70 解:①求扭矩
令
Wp =
τmax
Ip R
称为抗扭截面 系数(模量 模量), 系数 模量 , 单位: 单位:mm3。
Nm mm
3
MT = W p
=10 MPa
3
五、Ip和Wp公式
π D4
32
Ip =
W = p
π D3
16
Ip =
π D4
32
1−α 4 ) (
Wp =
π D3
16
1−α4 ) (
d α= D
应力分布
GIp
供 参 考
rad=
N·m·mm GPa·mm4
二、刚度条件
单位长度 扭转角
dϕ MT = θ= ( rad/m ) d x GIp
度/米(°/m) 米 )
dϕ MT 180 θ= = ⋅ ≤ [θ ] d x GIp π
[θ] 值 一 般 为 精密机器的轴 一般传动轴 较低精度的轴
( 0.25~0.5)°/m ~ ° (0.5 ~1.0)°/m ° (1.0 ~2.5)°/m °
横截面上各点处, 横截面上各点处,只 产生垂直于半径的均匀分 布的切应力τ ,沿周向大 小不变, 小不变,方向与该截面的 扭矩方向一致。 扭矩方向一致 横截面上分布力的合成为扭矩
τ
τ
∫
∴ ∴
A
τ ⋅ dA ⋅ r0 = M T
τ ⋅ r0 ⋅ ∫ AdA = τ ⋅ r0 ⋅ 2π r0 ⋅ t = M T
例:
功率为200 1200转 功率为200kW,转速为1200转/分钟的电动机转子轴如 200 ,转速为1200
试校核其强度。 图,许用切应力[τ]=30 Pa, 试校核其强度。 许用切应力[ =30M Me Me C D2=75 D1=70 解:①求扭矩
材料力学 第三章 扭转
例3—5 一传动轴,已知d=45cm,n=300r/min。主动轮输入功率 NA=367kW,从动轮B、C、D输出的功率NB=147kw,NC=ND=11kW。轴的材料 为45号钢,G=80103MPa,=40MPa,=2/m,试校核轴的强度和刚度。
(1) 计算外力偶矩
T A 9550 T B 9550 N n N n NC n
0 .2 d T
3
d
0 . 2 [ ]
3
543 0 . 2 40 10
6
选取轴的直径 d=4.5cm。 (3)校核轴的刚度
T GI
p
180
543 80 10 0 . 1 0 . 045
9 4
180 3 . 14
0 . 945 m [ ] 1 m
B A
9550 9550
36 . 7 300 14 . 7 300
1170 N m 468 N m 11 300 351 N m
T C T D 9550
9550
(2) 画扭矩图,求最大扭矩 用截面法求得AB.AC.CD各段的扭矩分别为:
T 1 T B 468 N m T 2 T A T B 1170 468 702 N m T 3 T A T B T C 1170 468 351 351 N m
各个截面上只有剪应力没有正应力的情况称为纯剪切
将(d)图投影到铅垂坐标平面,得到一个平面单元
2、剪应力互等定理
由静力平衡条件的合力矩 方程可以得到
'
两互相垂直截面上,剪应力成对存在, 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要么同时指向公共 棱边,要么同时背离公共棱边),这称为剪 应力互等定理。
03章1-3扭转
§3-1 扭转的概念
1.扭转变形
受力特点:
外力偶的作用面与 杆件轴线垂直;
变形特点:
横截面之间绕杆件的 轴线产生相对角位移。
受扭杆件的力学模型特征
Tk
Tk
具有上述特征的变形
称为扭转变形。
工程上,把承受扭转
变形的杆件称为“轴
(Shaft)”。
横截面之间的相对角位移Φ,称为扭转角。
2.名词:
Tk
Tk
各自的传动功率为:PA=19kW,PB=
44kW,PC =25kW, 转速n =150rpm
试画传动轴的扭矩图。
TA
问:若交换轮A和轮B的位置,
传动轴的扭矩图有何变化?
TA
TB
TC
TA
Tn
A
B
C
TA
9549 19 150
1210Nm
Tn
同样 TB =2800Nm, TC =1590Nm
练习题
Tn1
R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容器)
TK
等厚度薄壁筒,平均半径为R ,
厚度为 ,长为 l
TK
Tn
TK
2R R Tn TK
TK
2R 2
二、剪应力互等定理
TK
dy
TK
z
( dy) 与 ( , dx)
y
, b
a
o cx
dx d
组成一力偶,由力偶平衡得:
(dy)dx ( ,dx)dy 0 ,
试画轴的扭矩图。 解:求外力偶矩
MB T1 x
B
T3
MD
x D
由M 9549 P 解得: MB n
M A 1910N m
1.扭转变形
受力特点:
外力偶的作用面与 杆件轴线垂直;
变形特点:
横截面之间绕杆件的 轴线产生相对角位移。
受扭杆件的力学模型特征
Tk
Tk
具有上述特征的变形
称为扭转变形。
工程上,把承受扭转
变形的杆件称为“轴
(Shaft)”。
横截面之间的相对角位移Φ,称为扭转角。
2.名词:
Tk
Tk
各自的传动功率为:PA=19kW,PB=
44kW,PC =25kW, 转速n =150rpm
试画传动轴的扭矩图。
TA
问:若交换轮A和轮B的位置,
传动轴的扭矩图有何变化?
TA
TB
TC
TA
Tn
A
B
C
TA
9549 19 150
1210Nm
Tn
同样 TB =2800Nm, TC =1590Nm
练习题
Tn1
R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容器)
TK
等厚度薄壁筒,平均半径为R ,
厚度为 ,长为 l
TK
Tn
TK
2R R Tn TK
TK
2R 2
二、剪应力互等定理
TK
dy
TK
z
( dy) 与 ( , dx)
y
, b
a
o cx
dx d
组成一力偶,由力偶平衡得:
(dy)dx ( ,dx)dy 0 ,
试画轴的扭矩图。 解:求外力偶矩
MB T1 x
B
T3
MD
x D
由M 9549 P 解得: MB n
M A 1910N m
结构力学 扭转变形
P ( kW ) M e = 9550 ( N ⋅ m) n( rad / min)
2、反力力: 平衡条件
力力 学 教 研 室
第三章 扭 转
14-9-22
力力 学 教 研 室
6
第三章 扭 转 二二、内力力分析
1、研究方法: 截面面法 1)大大小小和方方向: 平衡方方程 m m 扭矩 m 2)符号:右手手螺旋法则 T
力力 学 教 研 室
第三章 扭 转 §3-4 变形分析
一一、单位⻓长度扭转角角: θ
=
dϕ T = ( rad / m) dx GI p
dϕ
dx
二二、扭转角角: 受扭构件上两个横截面面绕轴线的相对转角角。
Tl ϕ= (rad ) GI p
力力 学 教 研 室
第三章 扭 转 §3-5 设计分析力 学 教 研 室
第三章 扭 转
已知:传动轴中,主动轮A输入入功率为P=50kW,从动轮B和 C的P=15kW,从动轮D的功率P=20kW,转速n=300r/min。 要求:各截面面扭矩
相邻两个扭转外力力偶内,任一一截面面扭矩相同
力力 学 教 研 室
第三章 扭 转
2、表示示方方法:扭矩图 ,表示示扭矩与截面面位置变化规律的示示意图 1)绘制要求: 两轴:横轴表示截面位置,纵轴表示扭矩大小。 正负:正的扭矩画在横轴上方并用正号表示。 特征:图形名称、单位、特征值、竖线。 2)绘制方方法:分段、定点、连线
中心心为零 分布: 边缘最大大 τ max =
T ρmax T = Ip Wp
危险点:圆周上的点
力力 学 教 研 室
第三章 扭 转
四、几几何属性计算
⎧ π D4 ⎪ Ip = 32 ⎪ ⎨ Ip π D3 ⎪ Wp = = D 16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可以推算出来。
(推导详见后面章节):
可见,在三个弹性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第三个量
§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
P M 9.55 (KN m) n P M 7.024 (KN m) n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pm) 其中:P — 功率,马力(PS) n — 转速,转/分(rpm)
45 max , 45 0
90 0 , 90 max
´
由此可见:圆轴扭转时,在横截 45° 面和纵截面上的切应力为最大值;在 方向角 = 45的斜截面上作用有最 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根据这一结 论,就可解释前述的破坏现象。
1PS=735.5N· m/s ,
1kW=1.36PS
二、扭矩及扭矩图 1 2 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截面法求扭矩
M
x
0
T M 0 T M
3 扭矩的符号规定:
M
M
M
T
x
“T”的转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满足右手螺旋规则为正,
反之为负。
4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 的 ①扭矩变化规律; ②|T|max值及其截面位置 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d G G dx
代入上式得:
d G dx
3. 静力学关系:
dA
T A dA d A G dA dx d 2 G A dA dx
2
O
令
I p A 2dA
极惯性矩
d T GI p dx
P2
D d
P3
P1 n
P4
A
B
C
D
解:由扭矩图,可知 Tmax 9.56KN .m
T
– 4.78 – 9.56
3 1 D 15 WP ( 1 4) ( 1 ( ) 4) 16 16 2 16 16
6.37
x
D3
D3
IP
D 4
( 1 ) 32 32 16
—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义。
I p A 2dA
单位:m4
③ 尽管由实心圆截面杆推出,但同样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只是Ip值不同。 对于实心圆截面:
I p A dA
2
d
2 2 d
d 2 0
O
d
d4
32
d1
D2 d 2
解:
WP1
d
3 1
16
WP 2
D3 2
16
( 1 4)
带入最大切应力公式:
可得:
max
T WP
T T WP1 WP 2 16T 3 D2 (1 4 ) D2 1.194 d1
即: 16T 3
d1
两轴重量比即为横截面积比
第三章
§3–1 概述
扭 转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3–5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3–6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3–7 非圆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 3–1
概 述
轴: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如:机器中的传动轴、
Tmax [ ] WP
§3–5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一、扭转时的变形 由公式
d T dx GI p
可知:长为 l 的一段杆两截面间相对扭转角 为
l
d
Tl GI p
0
T dx GI p
(若T值不变)
GIp反映了截面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称为截面的抗扭刚度。
4
D 4 15
由强度条件
Tmax 16Tmax 3 [ ] D 3 109 10 m 4 WP (1 )[ ]
由强度条件
Tmax 16Tmax 3 3 [ ] D 109 10 m 4 WP (1 )[ ]
Tmax 180 [ ] GI P
石油钻机中的钻杆等。
扭转:外力的合力为一力偶,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 垂直,杆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B
A
O
A
O B
m
m
工 程 实 例
§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略
扭转角():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角位移。
切应变():直角的改变量。
剪切胡克定律: T=m
剪切胡克定律: 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τ ≤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① 校核刚度:
max
Ip T
max
② 设计截面尺寸:
G[ ]
③ 计算许可载荷:
T
max
GI p [ ]
有时,还可依据此条件进行选材。
[例]已知:一传动轴,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 P1=500kW,从
动轮输出 P2=150kW,P3=150kW,P4=200kW。该轴由45号钢制 成,为空心圆截面,内、外半径比为0.5,钢的许用切应力 [ ] =40Mpa,切变模量G=80Gpa,许可单位扭转角 [ ] 0.3 (/m) 。 试根据强度与刚度条件选择轴的半径。
B
C
D
P2 150 M 2 M 3 9.55 9.55 4.78 (kN m) n 300 P4 200 M 4 9.55 9.55 6.37 (kN m) n 300
②求扭矩(扭矩按正方向设)
M 0 ,
T1 M 2 0
M2
1
M3
2
M1
3
M4
2、斜截面上的应力
´
´
x
´
η
转角规定:
x
´
轴正向转至截面外法线
ξ 由平衡方程:
逆时针:为“+” 顺时针:为“–”
F 0 ; dA (dAcos )sin ( dAsin )cos 0 F 0 ; dA (dAcos )cos ( dAsin )sin 0
1 D 4 G (1 4 ) [ ] 32 125.5 103 m 125.5m m Tmax 180
由刚度条件
综合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可知
D 125 .5mm
§3–6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应变能
一、 应变能与应变能密度
单元体微功:
y a dy
T1 M 2 4.78kN m
A 1 B 2 C
n 3 D
T2 M 2 M 3 0 , T2 M 2 M 3 பைடு நூலகம்(4.78 4.78) 9.56kN m T3 M 4 0 , T3 M 4 6.37kN m
③绘制扭矩图
四、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强度条件: 对于等截面圆轴:
max [ ]
Tmax [ ] WP
([] 称为许用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校核强度: ② 设计截面尺寸:
max
③ 计算许可载荷:
3 实: D 16 Tmax 3 WP WP D 4 [ ] 空: ( 1 ) 16 Tmax WP [ ]
1 1 dW (dzdy) ( dx ) dV 2 2
´
b
c z
´
dx
应变能密度 : x
d
dz
dV dW 1 dV dxdydz 2
2 1 G 2 2 2G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应变能
代入物理关系式
d T dx GI p
d 得: G dx
T Ip
T Ip
—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 处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
4. 公式讨论:
① 仅适用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在小变形时的等圆截面
直杆。
②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T max 9.56 kN m
BC段为危险截面。
T
– – 9.56
6.37
x
4.78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①变形几何方面
等直圆杆横截面应力 ②物理关系方面 ③静力学方面 一、等直圆杆扭转实验观察:
1. 横截面变形后
仍为平面;
2. 轴向无伸缩;
3. 纵向线变形后仍为平行。
二、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GG d tg dx dx
A
E
D D
d dx
距圆心为 任一点处的与到圆心的距离 成正比。
d —— 扭转角沿长度方向变化率。 dx
2. 物理关系:
剪切胡克定律:
G
二、单位长度扭转角[ ] :
d T dx GI p
(rad/m)
(/m)
或
d T 180 dx GI p
三、刚度条件
max
max
T GI p
(rad/m)
(/m)
或
T 180 GI p
[ ]称为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
(推导详见后面章节):
可见,在三个弹性常数中,只要知道任意两个,第三个量
§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一、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传递轴的传递功率、转速与外力偶矩的关系:
P M 9.55 (KN m) n P M 7.024 (KN m) n
其中:P — 功率,千瓦(kW) n — 转速,转/分(rpm) 其中:P — 功率,马力(PS) n — 转速,转/分(rpm)
45 max , 45 0
90 0 , 90 max
´
由此可见:圆轴扭转时,在横截 45° 面和纵截面上的切应力为最大值;在 方向角 = 45的斜截面上作用有最 大压应力和最大拉应力。根据这一结 论,就可解释前述的破坏现象。
1PS=735.5N· m/s ,
1kW=1.36PS
二、扭矩及扭矩图 1 2 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截面法求扭矩
M
x
0
T M 0 T M
3 扭矩的符号规定:
M
M
M
T
x
“T”的转向与截面外法线方向满足右手螺旋规则为正,
反之为负。
4 扭矩图:表示沿杆件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变化规律的图线。 目 的 ①扭矩变化规律; ②|T|max值及其截面位置 强度计算(危险截面)。
d G G dx
代入上式得:
d G dx
3. 静力学关系:
dA
T A dA d A G dA dx d 2 G A dA dx
2
O
令
I p A 2dA
极惯性矩
d T GI p dx
P2
D d
P3
P1 n
P4
A
B
C
D
解:由扭矩图,可知 Tmax 9.56KN .m
T
– 4.78 – 9.56
3 1 D 15 WP ( 1 4) ( 1 ( ) 4) 16 16 2 16 16
6.37
x
D3
D3
IP
D 4
( 1 ) 32 32 16
—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Ip—极惯性矩,纯几何量,无物理意义。
I p A 2dA
单位:m4
③ 尽管由实心圆截面杆推出,但同样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只是Ip值不同。 对于实心圆截面:
I p A dA
2
d
2 2 d
d 2 0
O
d
d4
32
d1
D2 d 2
解:
WP1
d
3 1
16
WP 2
D3 2
16
( 1 4)
带入最大切应力公式:
可得:
max
T WP
T T WP1 WP 2 16T 3 D2 (1 4 ) D2 1.194 d1
即: 16T 3
d1
两轴重量比即为横截面积比
第三章
§3–1 概述
扭 转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3–3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扭矩及扭矩图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3–5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3–6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3–7 非圆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 3–1
概 述
轴:工程中以扭转为主要变形的构件。如:机器中的传动轴、
Tmax [ ] WP
§3–5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变形 ·刚度条件
一、扭转时的变形 由公式
d T dx GI p
可知:长为 l 的一段杆两截面间相对扭转角 为
l
d
Tl GI p
0
T dx GI p
(若T值不变)
GIp反映了截面抵抗扭转变形的能力,称为截面的抗扭刚度。
4
D 4 15
由强度条件
Tmax 16Tmax 3 [ ] D 3 109 10 m 4 WP (1 )[ ]
由强度条件
Tmax 16Tmax 3 3 [ ] D 109 10 m 4 WP (1 )[ ]
Tmax 180 [ ] GI P
石油钻机中的钻杆等。
扭转:外力的合力为一力偶,且力偶的作用面与直杆的轴线 垂直,杆发生的变形为扭转变形。 B
A
O
A
O B
m
m
工 程 实 例
§ 3–2
薄壁圆筒的扭转
略
扭转角():任意两截面绕轴线转动而发生的角位移。
切应变():直角的改变量。
剪切胡克定律: T=m
剪切胡克定律: 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τ ≤τp), 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① 校核刚度:
max
Ip T
max
② 设计截面尺寸:
G[ ]
③ 计算许可载荷:
T
max
GI p [ ]
有时,还可依据此条件进行选材。
[例]已知:一传动轴, n =300r/min,主动轮输入 P1=500kW,从
动轮输出 P2=150kW,P3=150kW,P4=200kW。该轴由45号钢制 成,为空心圆截面,内、外半径比为0.5,钢的许用切应力 [ ] =40Mpa,切变模量G=80Gpa,许可单位扭转角 [ ] 0.3 (/m) 。 试根据强度与刚度条件选择轴的半径。
B
C
D
P2 150 M 2 M 3 9.55 9.55 4.78 (kN m) n 300 P4 200 M 4 9.55 9.55 6.37 (kN m) n 300
②求扭矩(扭矩按正方向设)
M 0 ,
T1 M 2 0
M2
1
M3
2
M1
3
M4
2、斜截面上的应力
´
´
x
´
η
转角规定:
x
´
轴正向转至截面外法线
ξ 由平衡方程:
逆时针:为“+” 顺时针:为“–”
F 0 ; dA (dAcos )sin ( dAsin )cos 0 F 0 ; dA (dAcos )cos ( dAsin )sin 0
1 D 4 G (1 4 ) [ ] 32 125.5 103 m 125.5m m Tmax 180
由刚度条件
综合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可知
D 125 .5mm
§3–6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应变能
一、 应变能与应变能密度
单元体微功:
y a dy
T1 M 2 4.78kN m
A 1 B 2 C
n 3 D
T2 M 2 M 3 0 , T2 M 2 M 3 பைடு நூலகம்(4.78 4.78) 9.56kN m T3 M 4 0 , T3 M 4 6.37kN m
③绘制扭矩图
四、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强度条件: 对于等截面圆轴:
max [ ]
Tmax [ ] WP
([] 称为许用剪应力。)
强度计算三方面: ① 校核强度: ② 设计截面尺寸:
max
③ 计算许可载荷:
3 实: D 16 Tmax 3 WP WP D 4 [ ] 空: ( 1 ) 16 Tmax WP [ ]
1 1 dW (dzdy) ( dx ) dV 2 2
´
b
c z
´
dx
应变能密度 : x
d
dz
dV dW 1 dV dxdydz 2
2 1 G 2 2 2G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应变能
代入物理关系式
d T dx GI p
d 得: G dx
T Ip
T Ip
— 横截面上距圆心为 处任一点切应力计算公式。
4. 公式讨论:
① 仅适用于各向同性、线弹性材料,在小变形时的等圆截面
直杆。
② 式中:T—横截面上的扭矩,由截面法通过外力偶矩求得。
T max 9.56 kN m
BC段为危险截面。
T
– – 9.56
6.37
x
4.78
§3–4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①变形几何方面
等直圆杆横截面应力 ②物理关系方面 ③静力学方面 一、等直圆杆扭转实验观察:
1. 横截面变形后
仍为平面;
2. 轴向无伸缩;
3. 纵向线变形后仍为平行。
二、等直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GG d tg dx dx
A
E
D D
d dx
距圆心为 任一点处的与到圆心的距离 成正比。
d —— 扭转角沿长度方向变化率。 dx
2. 物理关系:
剪切胡克定律:
G
二、单位长度扭转角[ ] :
d T dx GI p
(rad/m)
(/m)
或
d T 180 dx GI p
三、刚度条件
max
max
T GI p
(rad/m)
(/m)
或
T 180 GI p
[ ]称为许用单位长度扭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