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
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投入产出分析
风险评估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对识别 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为决 策者提供风险大小的参考。
风险应对策略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决策者可 以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 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 制等。
04 案例研究
案例一
总结词
ERP实施效益评估
详细描述
对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投入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软硬件成本、培训成本、实施成本等,并对其产 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
律,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依据。
社会责任考虑
将社会责任纳入投入产出分析中,评估企 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实现。
提高投入产出分析有效性的建议
强化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 基础,完善相关概念、方法和 模型,提高分析的理论水平。
注重数据质量
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 高投入产出分析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决策树模型通常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通过递归地将数据集分割成更小的子集, 直到达到终止条件。决策树模型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结 果,并且在处理复杂和非线性问题时表现良好。
模拟模型
总结词
模拟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 拟现实系统的动态行为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模拟模型可以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系统进 行建模和仿真,如经济系统、生态系统、 交通系统等。通过模拟模型的运行,可以 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和评估不同方案的效 果,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模拟模型的 建立需要充分了解系统的结构和动态特性 ,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工具进行建模 。
3
编制方法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整 理、分析和计算,以构建完整的经济系统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及其应用
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及其应用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经济体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流动。
它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各个部门的贡献和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推广方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案例。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经济学家沃森·勒奇(Wassily 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它基于一个简化假设,即一个经济体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投入才能生产出相应的产出。
这些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建立一个输入输出矩阵来描述这种关系。
输入输出矩阵是一个n行n列的方阵,其中n表示经济体中部门的数量。
矩阵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表示第i个部门向第j个部门提供了多少单位的投入。
通过对输入输出矩阵进行数学运算,可以计算出每个部门的产出、就业和价值创造等指标。
二、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广方式1. 数据收集:投入产出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此在推广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数据收集。
这包括各个部门的生产数据、投入数据以及经济体整体的经济指标等。
2. 模型构建: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构建输入输出矩阵,并计算各个部门的产出和就业情况。
这一步需要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和软件工具进行分析和计算。
3. 效果评估:通过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资源流动情况,可以评估不同政策或决策对整体经济效果的影响。
这有助于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4. 推广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
通过将模型推广到不同领域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三、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案例1. 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帮助政府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模型计算出增加某个部门的投入会对整体就业和产出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经济学如何指导政 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
经济学如何指导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日益凸显。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至关重要。
而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能够为政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一、经济学理论在区域发展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配置规律的理论。
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可以运用区位理论,分析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劣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对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制造业和资源开发型产业;对于地理位置优越、人才密集的地区,可以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往往在某些具有创新能力和主导产业的区域率先发生,这些区域成为经济增长的“极”,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政府可以根据增长极理论,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作为增长极,集中投入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3、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揭示了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规律。
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在经济发展初期,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4、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强调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政府可以依据区域分工理论,促进地区之间的产业合作和协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
二、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区域发展政策制定中的运用1、成本效益分析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对各项政策措施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评估。
通过比较政策实施的成本和预期收益,选择最优的政策方案。
投入产出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利用城市的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和设施等城市要素,通过制定城市空间、区域领域和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达到提高城市品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的。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于衡量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表现,并研究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探讨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运用投入产出分析。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经济学工具,用途广泛。
它可以分析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经济表现,并探究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决策者提供重要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概念是“产值”和“用途”。
在一个地区的经济系统中,不同的行业或公司之间会相互影响,每个行业或公司都有一定数量的产值,并且每个行业或公司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来生产它们的产品或服务。
这些生产要素可以是人力、物资、设备等等。
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估计出每个行业所需的生产要素数量。
三、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于城市规划,这是因为城市规划是一种需要非常详细的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活动。
在城市规划中,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来了解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找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的方法。
3.1 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被用来在城市规划中分析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
一种便捷的方式可以是使用现有的关于特定地区的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一种有序的矩阵,描述了在一个地区中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表有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估计一个地区的GDP或者其它财政指标。
投入产出表可以进一步用于城市规划,比如,可以分析政府投资在某个领域的贡献,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等等。
3.2 来源和用途城市规划工作需要大量的经济数据和信息。
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来了解和分析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估算不同行业的影响力。
投入产出分析论文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论文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与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
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
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
瓦西里·列昂剔夫(Wassily W.Leontief,1906—1999)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
投入产出表同时表现了社会产品的实物分配和价值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中各部门的经济联系。
利用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通过确定一些十分重要的经济参数,可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的各种重大比例和经济结构,这就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是根据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本期生产活动的产品与服务的分配去向和消耗来源排列而成的一张棋盘式平衡表。
表1是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全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第I、第II、第III部分。
第I部分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使用,每个产品部门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耗者,该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第II部分是最终使用部分,反映国民经济中各产品部门与最终使用各项之间的联系;第III部分是增加值部分(最初投入)部分,反映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的构成。
表1 某地区2008年简化投入产出表i单位:亿元二、投入产出模型(一)建立模型 1.行模型(1)建立行模型:i i X y nj ij x =+∑=1 (i =1,2,...,n) 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ij a ,即:ij a =ij x /j X可得:i i X y jX nj ij a =+∑=1即用矩阵表示为: AX+Y=X化简后可得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X=(I-A)-1Y 或 X=B Y (2)计算相关矩阵A ,B=(I-A)-1-I ,B =(I-A)-1 =B+I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 0.1104 0.21680.05930.0263 0.0366 0.0207 0.0836 0.0870 0.0350 0.0607 0.0608 0.0347 0.0484 0.0434 0.0881 0.0255 0.0421 0.4826 0.0113 0.00130.0132 0.0020 0.0065 0.0000 0.2586 0.1660 0.3165 0.5712 0.5847 0.1777 0.0063 0.04400.0001 0.0000 0.03301231.0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0.22350.34120.16110.1660 0.1902 0.1696 0.1885 0.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 0.1508 0.1664 0.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0.0133 0.0250 0.0178 0.0240 0.0197 1.00730.87641.11911.7485 1.8655 1.2551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0.1976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 1.2235 0.3412 0.1611 0.1660 0.1902 0.1696 0.1885 1.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 0.1508 0.1664 1.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 0.0133 0.0250 1.0178 0.0240 0.0197 1.0073 0.8764 1.1191 1.7485 2.8655 1.2551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1.1976(3)价值型行数学模型 X=(I-A)-1Y=B Y⎪⎪⎪⎪⎪⎪⎪⎪⎭⎫ ⎝⎛654321X X X X X X =⎪⎪⎪⎪⎪⎪⎪⎪⎭⎫⎝⎛ 1.2235 0.3412 0.1611 0.1660 0.1902 0.1696 0.1885 1.1958 0.1385 0.2087 0.2227 0.17310.1508 0.1664 1.1908 0.1689 0.2174 0.7095 0.0227 0.0133 0.0250 1.0178 0.0240 0.0197 1.0073 0.8764 1.1191 1.7485 2.8655 1.25510.0562 0.0955 0.0504 0.0775 0.1204 1.1976⎪⎪⎪⎪⎪⎪⎪⎪⎭⎫⎝⎛654321Y Y Y Y Y Y2列模型 (1)建立列模型j j j j j X s t v d ni ij x =++++∑=1 (j =1,2,...,n)引入直接消耗系数 ij a 可得:j j j j j X s t v d j X ni ij a =++++∑=1即用矩阵表示为:AcX+N=X化简后可得价值型列数学模型: X=(I-Ac)-1N (2)计算相关矩阵A C ,(I-Ac)-1物耗系数矩阵:Ac=⎪⎪⎪⎪⎪⎪⎪⎪⎭⎫⎝⎛ 0.5187000000 0.5584000000 0.5122000000 0.6856000000 0.76370000000.8389增加值系数矩阵:(I-Ac)-1=⎪⎪⎪⎪⎪⎪⎪⎪⎭⎫⎝⎛ 2.0775*******.26440000002.0500000003.181********.231590000006.2081(3)价值型列数学模型 X=(I-Ac)-1N⎪⎪⎪⎪⎪⎪⎪⎪⎭⎫⎝⎛654321X X X X X X =⎪⎪⎪⎪⎪⎪⎪⎪⎭⎫ ⎝⎛ 2.0775*******.26440000002.05000000003.181********.231590000006.2081⎪⎪⎪⎪⎪⎪⎪⎪⎭⎫ ⎝⎛654321N N N N N N ij x :第i 部门(行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分配给第j 部门(列部门)用于生产消耗的产品产值;第j 部门(列部门)生产过程中直接消耗第i 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品产值;i y :第i 部门在本期产品中提供的最终使用额,包括消费和积累;j d 、j v 、j t 、j s :分别为第j 部门的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j m :为第j 部门的社会纯收入,等于j t +j s ; j N :为第j 部门的增加值,等于j d +j v +j t +j s ;i X :第i 部门总产出 ;j X :第j 部门总投入;A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ij a )n n ⨯X=(X 1 X 2.......X N )T —总产出的列向量;Y=(y 1 y 2.......y N )T —最终使用的列向量;j i ,=1,2,3,4,5,6分别表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运输邮电部门、商饮部门和服务业部门;n =6。
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的功能的认识夏升089114314 统计082摘要:投入产出分析是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
亦称产业部门间分析。
它的理论基础包括劳动价值论、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理论等等,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
投入产出分析的提出已经近半个世纪,在这段时间里,它有很大的发展。
除上面所说的产品模型外,还有固定资产模型、生产能力模型、投资模型、劳动模型以及研究人口、环境保护等专门问题的模型。
除上面所说的静态模型外,还有动态模型、优化模型等。
关键词:实物表价值表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
一列方向称为投入,反映某一部门的费用构成情况,即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动力等支出的内容。
一行方向称为产出,反映某一部门生产的货物和服务销售给哪些需求部门,销售了多少。
正是由于投入产出表能够反映各个部门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和产出的构成情况,所以称为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投入产出分析是综合了理论、统计和应用三个方面的一种应用经济学,其理论的着眼点是经济体系的结构。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可以用于研究和分析各种经济问题,也可以进行各种经济政策的模拟。
投入产出分析应用领域包括:生产分析、经济结构分析、价格与成本分析、就业分析、进口需求分析、出口分析、能源分析、环境分析等。
(一) 生产分析生产分析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它通过投入产出表反映的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分析最终使用与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生产水平(总产出)的数量关系,同样还可以构建最终需求变化与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生产水平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如通过生产分析方法,可以掌握为满足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最终消费支出的需求,国民经济各产品(或产业)部门需要生产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量。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
投入产出表相关知识介绍(一)投入产出表的由来投入产出表是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费用的来源与产出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去向,组成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包括中间投入的最初投入。
产出是指各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投入产出表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于美国,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费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
列昂惕夫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编制投入产出表,目的是研究当时美国的经济结构。
为此,他利用美国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1919年和192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并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
1936年他在美国《经济学和统计学评论》(1936年8月)上发表了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1941年他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他在该书中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主要内容。
1951年该书在增加了1939年投入产出表和一些论文后再版。
1953年,列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
通过这些论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阐述了投入产出技术的基础原理,创立了投入产出技术这一科学理论。
正是在投入产出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了方法在西方产生也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1929年爆发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这个问题,这一冲击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投入产出分析及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及应用专业:经济学院经济史学号:2008210283姓名:孙名山一、投入产出分析简介1、基本介绍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法)是反映经济系统各部门、行业、产品)之间的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并用于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计划测定和经济控制等的数量分析方法。
它是经济学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属于交叉学科。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投入(消耗,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及其来源。
中间投入是指生产性消耗,包括各种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
最初投入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以及营业盈余。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和劳务)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中间使用指经济系统各部分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产品。
2、投入产出分析的假定、分类和发展2.1基本假定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主要有以下四个:(一)同质性假定这是假定每个产品部分只生产一种同质(投入结构相同)的产品,不同产品部分的产品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二)比例性假定西方国家也称为规模收益不变假定。
即假定每个部门的产出量与对它的各种投入量是成正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出与投入成线形函数关系。
(三)相加性假定或称为无交互作用假定,即几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对这几个部门分别投入量的合计。
(四)消耗系数相对稳定性假定这是一种动态上的假定。
即假定在一定时期(1-2年)里,各种消耗系数是相对稳定的。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各种消耗系数都是关键性数据,它们代表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密切程度。
在投入结构、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是稳定的,这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的前提。
2.2投入产出分析的分类根据投入产出表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称为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简称投入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方法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方法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在经济工作中的主要应用是为计划服务,它是加强综合平衡、改进计划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进行编制、计划检查、计划调整工作时,先利用已有的统计资料编制报告期的投入产出表,然后求出报告期的直接消耗系数,在此基础上,结合计划期的最终产品量,编制各部门计划期的计划方案,或者检验现在计划在部门间比例的平衡性,并对失去平衡的部门在计划上作适当的调整。
一、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各部门计划方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编制某一时期的计划(称之为计划期)的一个根本特点是以最终产品作为编制计划的出发点。
最终产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供家庭、个人和社会集团等消费用的消费品,另一部分是用于投资、增加库存,增加国家储备的积累性产品,再有一部分就是对外贸易中的净出口产品。
当计划期各部门的最终产品数值确定后,利用完全需要系数,可以计算出各部门的计划产值,计划期各部门总产品数值的计算公式是x*=(e-a)■ = ■y*其中,y*=(y*■,y*■,…y*■)■是计划期最终产品列向量,y*■表示计划期第j部门最终产品数量;x* =(x*■,x*■,…x*■)■是计划期总产品列向量,x■*表示计划期第j部门总产品的数量。
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制定计划方案的方法比较多,其中有一种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一般称为”连贯法”,用连贯法制定计划的具体步骤是:(1)决定计划期的最终需求(即最终产品)量;(2)求逆矩阵 (e-a)■,并将(e-a)■及y*代人公式x* =(e-a)■y*中,求出计划期总产品量;(3)将总产品量 x*■代人公式求出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量,以及初始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d*、劳动报酬v*、纯收入m*等);(4)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编制出计划期的计划方案明细表(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方法对计划工作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进行综合平衡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投入产出简答题
试举例说明为什么说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最基本的系数?1.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a ij(i,j=1,2,…,n),它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产品(或产业)部门的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价值量,将各产品(或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用表的形式表现就是直接消耗系数表或直接消耗系数矩阵,通常用字母A表示。
2.直接消耗系数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投入产出表中格列名产品之间的直接数量依存关系。
3.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中间投入系数等基本系数依靠直接消耗系数得出。
简要说明投入产出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写出必要的计算或系数。
1.从总量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规模、水平和速度,如投资规模、生产发展速度等。
2 .研究各种结构,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等。
3.研究各种比例关系,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农、轻、重比例关系,三次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等。
4.研究社会资金的来源、分配、流向和使用,如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的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所得等。
5.研究国民经济效益.如单位总产出对能源、原材料、劳动量的消耗与占用等。
6.政策研究,如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工资政策等。
7.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如沿海发展战略、内地发展战略、能源产品出口战略等。
8.经济预测、计划和规划论证,如用经济计量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构造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对国民经济进行中、长期预测:利用投入产出去提供的各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对年度计划进行合理性论证,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利用投入产出最优规划方法,对国民经济计划和规划进行论证;9.国家、地区、部门、企业对自然资源、劳动力产、流动资金占用研究 10.环境保护等研究。
环境投入产出表的诞生,进一步拓宽了投入产出分析研究的领域。
利用环境投入产出表,可以分析环境状况,计算消除污染的费用,即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以及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
投入产出-CGE模型及其应用
农业
4637
10168
16339
1105
-207
714
28579
中 间 投 入
工业
第Ⅰ 象限 5043
2269
100613
23493
129149
18936
41858
第Ⅱ象限 -458
第 Ⅱ象限 -458 1074
4667 -1187
190559
服务业
24677
19138
46084
42127
2602
94293
合计
135458
44166
305491
71691
45565
4002
601
313431
劳动者报酬
13316
22519
23116
77571
0
生产税净额 增 加 值
545
10249
Part
2
Part 1
Part 2
01
Part 3
Part 4
我们做过什么研究
02
“十一五”环保投入对经济拉动贡献研究
03
“大气行动计划”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影响
04
“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05
中国区域间虚拟大气污染物转移与环境公平
10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旅游规划实施的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旅游规划方案
解
基础设施 其它用品 其他服务
休闲娱乐设施
旅游规划区域经济影响评价软件框架
投入产出模型在经济增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投入产出模型在经济增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增长时经常使用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并讨论其在经济增长分析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输入-产出分析法,它用来衡量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该模型将经济体系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并通过研究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模型的核心是一个投入产出表,它记录了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
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产出量,如钢铁、电力、教育等。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值,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个产业的总产出以及经济体系的总产出。
投入产出模型的一个关键概念是投入产出系数。
这些系数表示某个产业中每一单位产出所需的输入。
通过计算这些系数,我们可以了解每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重要性。
例如,如果某个产业的投入产出系数较高,说明这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需求较大。
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经济体系中的连锁反应和潜在的脆弱性。
投入产出模型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于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分析产业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评估各种政策对特定产业、区域或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使用该模型来评估某项政策对就业率、产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此外,投入产出模型还可以用于制定战略规划。
通过研究产业之间的联系,企业或政府可以制定更有效的发展战略。
例如,如果某个产业的产出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高,政府可以鼓励该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增长。
投入产出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经济增长。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我们可以预测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对重要性。
这有助于企业和政府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做好准备。
然而,投入产出模型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该模型假设经济体系的结构稳定,不考虑结构的变化。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产业之间的联系是动态变化的,这可能导致模型的预测不准确。
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
投入产出分析的作用引言投入产出分析是一个用于研究经济系统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通过分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帮助决策者获取对经济活动的全面了解,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决策和规划中的作用。
1. 提供全面的经济信息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提供对经济系统和产业结构的全面了解。
它通过研究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结构和运作。
投入产出表中记录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了关键的经济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产业之间的依赖关系、产业之间的联系强度以及各个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决策者全面了解整个经济系统的运作,并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2. 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投入产出分析为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模拟不同的政策措施对经济系统的影响。
通过输入不同的政策变量,比如政府支出、税收政策等,可以分析政策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程度。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预测不同政策的影响,从而选择最合适的政策措施。
3. 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区域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依赖程度。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评估不同项目的区域经济效益,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投资决策。
4. 优化资源配置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帮助优化资源的配置。
通过分析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可以揭示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合理调整资源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投入产出分析可以发现某些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依赖程度过高,从而引发资源不足的问题。
通过调整资源的配置,可以缓解资源的紧张状况,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投入产出分析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分析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可以了解到哪些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在中国也被称为投入产出法,在日本被称为产业关联法,而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曾经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所有这些不同的名称,抽去它们在经济理论上的不同解释,就其作为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来说,原理是一致的。
§1.1 投入产出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投入产出的定义、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概念,以及投入产出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可以用一句话给出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在投入与产出方面相互依存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这里的“经济系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也可以是地区、部门和企业,也可以是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多个国家。
所谓“部分”,是指所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般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部门,或者是指组成经济系统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所谓“投入”,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在其生产或者运营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例如工业部门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有资本、劳动等最初投入和原材料、燃料、劳务等中间投入。
所谓“产出”,是指各个部门或产品的的产出量的分配与使用。
例如工业部门的产出量中一部分作为本部门的投入,一部分作为其它部门的投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作为资本品用于投资,一部分用于出口。
根据上述对“投入”和“产出”的定义,可以想见,一个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由这些关系将经济系统的各个部分连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通过对这些相互依存关系的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经济系统中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可以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与把握经济系统。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⒈世界范围内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捷夫(Wassily Leontief)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美国1919年、1929年投入产出表,并用于美国的经济结构研究;1936年他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的投入产出分析”(美国《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1936.8.);1941年出版专著《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在1942-1944年间,他又主持编制了1939年美国投入产出表;1966年出版专著《投入产出经济学》。
投入产出分析2篇
投入产出分析2篇文章1:投入产出分析的概念及应用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是一种经济学模型,它将一个经济系统视为相互依存的各个部分,并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易关系来揭示经济系统的真实性质。
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分析一个经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找出各部门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揭示整个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应用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调控、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制定决策和规划等方面。
例如,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来评估信息化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及其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中,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来衡量不同产业之间的贡献和依存关系,从而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制定决策和规划中,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决策方案对经济的影响,并确定最优决策方案。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经济系统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易关系表格(IO表),即列出每个部门的产出和投入。
在IO表中,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呈现为矩阵形式,矩阵的行代表投入(input),矩阵的列代表产出(output),对角线代表自用,非对角线的数值代表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购买的货物或服务的金额。
通过这个表格,可以得到每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比例和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分析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指标,如松弛系数、各部门的乘数、外部乘数等,用于评估不同决策方案对经济的影响和部门间的依存关系。
例如,松弛系数用于衡量经济运作中的瓶颈和资源匮乏,各部门的乘数用于衡量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外部乘数用于衡量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效应。
总的来说,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可靠的分析经济系统和对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在未来,投入产出分析还将继续发展和更新,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经济决策和规划支持。
文章2:投入产出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用于评估城市规划对经济、环保和社会的影响。
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影响分析
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影响分析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评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以及政策干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经济影响分析中的作用。
一、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列昂惕夫提出的一种经济分析工具,旨在描述一个经济体系内各个产业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系统划分为不同产业部门,通过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揭示产业间的连锁反应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经济活动被划分为几个产业部门,例如农业、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等。
每个产业部门的产出由该部门自身的投入和其他各部门的投入决定,而投入则包括物质、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
通过建立投入产出矩阵,可以量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而评估经济活动对产业间的影响程度。
二、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1. 经济结构调整: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分析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评估调整产业结构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通过定量分析不同产业的关联性,可以为产业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标。
2. 经济政策评估:投入产出模型可用于评估经济政策的经济效益。
例如,政府实施一项新的刺激措施,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该措施对各个产业的影响,并进一步估算其对经济增长、就业率和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3. 区域发展规划:投入产出模型也可以用于评估区域发展规划的效果。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内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揭示经济活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三、投入产出模型在经济影响分析中的作用投入产出模型在经济影响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理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揭示经济变动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并提供决策者制定合理政策的依据。
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显示不同产业间的关联性,从而帮助评估政策的整体效果。
例如,一项投资政策对某个特定产业的增加投入,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体经济的增长。
投入产出模型扩展研究
结论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投入产出模型的方法论,提高其在实际问题 中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将该模型与其他经济分析工具 相结合,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投入产出模型已经成为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重要工具, 用于指导决策和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本次演示将介绍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概念 和步骤,阐述其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二、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李克等人(2019)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节能减排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 影响。结果表明,政策实施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作用。张三等人(2020) 则从能源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研究了不同能源替代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他们发 现,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内容摘要
尽管投入产出模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和改进。 首先,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是关键。要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准确度高,以避免 因数据不准确导致模型失真。其次,模型的适用性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 的行业、组织或地区可能具有不同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对模 型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投入产出模型的动态性也值得。
二、文献综述
然而,现有研究在方法、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 如,运用静态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研究,无法反映节能减排政策的动态变化。此外, 部分研究仅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的节能减排问题,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环境因素和政策变量,对中国节能减 排投入产出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收集2000-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 放和经济增长等数据;然后,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节能减排投入产出效 率进行评估;最后,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节能减排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和作 用机制。
第20章 投入产出技术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
0
0.30 0.10 0.08 0.120 0 A = 0.25 0.35 0.16 , W = 0.080 0.05 0.15 0.22 0.260
若三个部门的从业人员报酬均上涨 10%,在其影响下从业人员报酬系数向量变为:
36 × (1 + 10%) 300 40 × (1 + 10%) 1 = W = 500 104 × (1 + 10%) 400
1 0
(20.1)
若从业人员报酬的提高使从业人员报酬系数提高 α 倍,则 W = (1 + α )W ,
∆W = αW 0 。根据公式(20.1),受其影响各部门产品价格提高的幅度为:
∆P = ( I − A' ) −1αW 0
在产品价格发生变化以后,各部门的产值变为: (20.2)
(1 + ∆p1 ) x1 (1 + ∆p ) x 2 2 * X = (1 + ∆pn ) xn
三、从业人员报酬与税收共同变化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从业人员报酬和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各部门产品价格的联 动,因而可以考虑二者的组合效应。 从表 20.3 可以看出,从 1997 年到 2007 年从业人员报酬在增加值中的比重已由 54.9%下降 到 41.4%,而生产税净额则由 13.5%上升到 14.5%,营业盈余由 18.0%上升到 30.2%。从业人 员报酬比重的下降对于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非常不利。假设国家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改 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例如通过提高从业人员报酬水平来提高从业人员报酬在增加值中的比 重。提高从业人员报酬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但另一 方面将引起价格的联动,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一政策的作用。因而 可以考虑在提高从业人员报酬的同时降低税收,以减轻各部门的生产成本,从而达到遏制价格 上涨的目的。 表 20.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当年价) 年份 从业人员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增加值合计 1997 41540 (54.9%) 10245 (13.5%) 10312 (13.6%) 13607 (18.0%) 75704 2002 58950 (48.4%) 17462 (14.3%) 18741 (15.4%) 26706 (21.9%) 121859 单位:亿元 2007 110047 (41.4%) 38519 (14.5%) 37256 (14.0%) 80222 (30.2%) 266044
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XX中的应用投入产出分析在xx的应用一、投入产出简介投入产出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投入原材料和产出产品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1905-1999)创立的。
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间这种平衡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其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
投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
前者反映各种产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劳动报酬和剩余产品;后者反映各种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
在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例如,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用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应用最早的是美国劳工部劳动统计局,于1942- 1944年编制了美国1939年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预测战后美国的钢铁工业的生产和美国的就业情况,制定战时军备生产计划,研究裁军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重视,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于投入产出表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编制和应用投入产出表。
到1990年,除个别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原理也得到了发展,由静态模型向优化模型发展,并应用到各个方面来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研究及引入阶段。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倡导下,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开始研究投入产出理论。
"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
2、快速发展阶段。
1974年,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analysis)及其应用(PPT42)
13 3,261 2,035
67 399 2,501 5,762 4,852
910
64,421 8,435 64,421 15,359 20,212 36,0927 17,16,66631331366,0,80418014000,,9977333535,,111111
569 14,410 17,295 32,274 50,053 2,400 7,832 60,285 92,559 86,901 5,658
Xj)应等于所有部门对该部门之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总和,亦即:
X1 = Z11 + Z12 + … + Z1n + Y1
……
结构方程式!
Xn = Zn1 + Zn2 + … + Znn + Yn
(总产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
X1 Z11 Z12 ... Z1n Y1
. .
. .
原 始 投 入
劳动 报酬 WL
合计
178 3781 370 8254
国内生产毛额(GDP)以支出面表示为: C+G+I+E-M = 141 + 2054 + 1 + 618 + 9 + 931 + 20+1891-80-1504 = 4081;以分配面表 示为:WL+TM = 178+3781+4+118 = 4081
表、1994年表、1996年表及1999年表。2001年表将在
2004年出版。
2021/6/26
9
编算目的及内容
目的:了解产业结构与各产业间相互交易的依存 关系,并做为投入产出分析之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 q11 + p2 q21 + ... p n qn1 + d 1 + v1 + m1 = p1Q1 p1 q 21 + p 2 q 22 + ... p n q n 2 + d 2 + v 2 + m2 = p 2 Q2
.....................................
1
2
…d
n
v v …v
1
2
n
纯收入 总投入
m m …m
1 2
n
其中: q ij ,
y i , Q i 是以实物量计
p1 Q1 p 2 Q2 … p n Q n
量单位表示的部门间流量、最终产品、总 产品; d j , v j , mj 表示以货币计量的部门
间折旧、劳动报酬、纯收入; p i 表示第 i 部门产品价格 以上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列的方向反映了部门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由列平横关系得:
− ain
2 −1
−1
−U ⎤ 1 − a nn⎥ ⎦
其中U = (a1n a2 n
, ,...an
−1n
)
V = (an1 , an 2 ,... ann −1)
... b 1n −1 b 1n ⎤ ... b 2 n−1 b 2 n ⎥ ⎥ ⎡ B n −1 T ⎤ ... ... ... ⎥ = ⎢ ⎥ ⎥ ⎣ S b nn ⎦ ... b n −1n −1 b n −1n ⎥ ... b nn −1 b nn ⎥ ⎦
∆ pi a ij 表示第 n 类部门变动对第 j 类部门全部间接影响。 ∑ i
=1
⎡ ∆ p1 ⎤ ⎡ an1 ⎤ ⎡ a11 a21 ⎢ ∆p ⎥ ⎢ ⎥ ⎢ an 2 ⎥ a12 a 22 2 ⎥ ⎢ ⎢ 矩阵形式表示: = • ∆ pn + ⎢ ⎢ ... ⎥ ⎢ ... ⎥ ⎢ ... ... ⎢ ⎥ ⎢ ⎥ ⎢ ⎣a1n −1 a 2 n−1 ⎣∆ pn −1⎦ ⎣ ann−1⎦
服 务 业
消 费
产 出 中 间 投 入 农 业 工 业 建 筑 业 运 输 邮 电 商 饮 服 务 业 折 旧 报 酬 生 产 税 盈 20398 29440 0 44691 792111 8823 0 88869 305 13 34487 1436 7825 29547 228 1785 73259 3203 92855 134628 52 14599 92153 141532 -16521 80264 0 165645 1354758 155579
⎡ a11 a21 ⎢ ⎢ a12 a 22 ⎢ ... ... ⎢ ⎣a1n a2 n
令 p = ( p1 p 2
... a n1 ⎤ ⎡ p1 ⎤ ⎡ a d1 ⎤ ⎡ av ⎤ ⎡ am ⎤ ⎡ p1 ⎤ ⎢ ⎥ ⎢ ⎥ ⎢ ⎥ ⎢ ⎥ ⎢ ⎥ ... a n2 ⎥ ⎥ ⎢ p2 ⎥ + ⎢ ad ⎥ + ⎢ av 2⎥ + ⎢a m2 ⎥ = ⎢ p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nn ⎦ ⎣ pn ⎦ ⎢ ⎣ad n ⎥ ⎦ ⎢ ⎣a v n⎥ ⎦ ⎢ ⎣a mn ⎥ ⎦ ⎣ pn ⎦
p1 q1n + p2 q2n + ... pn qnn + d n + vn + mn = pn Qn
以实物计量的直接消耗系数: aij =
(*)
qij Qj
; 折旧系数(单位产品的折旧): a dj = d j Qj
j j
劳动报酬系数(单位产品劳动报酬): a vj = v j ;社会纯收入系数: a mj = m Qj Q (i,j=1,2…n),因此,(*)每个方程两侧同除 Q j 用矩阵表示:
1 1 2
, ... p n)
T
-----产品价格列向量; Ad = ( ad1 ad 2
, ...ad n
)
------折旧系数行向量
Av = (av1, a v2 ...a v n) --劳动报酬系数行向量; Am = (a m1, a m2...a mn ) --社会纯收入系数行
向量;A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的转置 上式可化为: AT p + A d + A v + A m = p ∴p= [( I − A )−1]
T
•
T
T
T
T
AN
T
其中: A N = A d
T
•
T
T
+ AvT + A mT
产品价格变动模型 ∆p = [(I - A)-1]
∆ AN
T
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产品价格模型和产品价格改变量模型来进行折旧、劳动报酬、 税 收、社会纯收入改变时的政策模拟。 (二)产品价格变动相互影响模型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相互消耗、相互提供产品,因此产品价格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 关系。当某种产品价格变动时,必然影响其他各类产品的成本,从而影响其他各类产品的价
投入
产出 部门 1
总产出
p1 q11 p1 q12 … p1 q1n
p 2 q 21 p 2 q 22 … p 2 q 2 n
…
p1 y1 p1 y2
…
p1 Q1
中 间 投 入
2 … n 增 加 值 折旧 报酬
p 2Q2
…
p n q n1 p n q n 2 p n q nn
p1 y n
pQ
n
n
d d
T ( I − A n ⎢ b nn ⎥ ⎢ b n2 ⎥ =⎢ b nn ⎥ ⎢ ⎥ ⎢ ... ⎥ ⎢ b nn − 1 ⎥ b nn ⎦ ⎣
⎡ b n1 ⎤ ⎡ ∆ p1 ⎤ ⎢ b nn ⎥ ⎢ ∆ p ⎥ ⎢ b n2 ⎥ 2 ⎥ ⎢ ⎢ 公式(*)可写为 = ⋅ ∆ pn b nn ⎥ ⎢ ... ⎥ ⎢ ... ⎥ ⎢ ⎥ ⎢ ⎥ ⎣∆ p n−1⎦ ⎢b nn −1 ⎥ b nn ⎦ ⎣
⎡ b 11 b 12 ⎢ ⎢ b 21 b 22 -1 ( I − A ) = B = ⎢ ... ... ⎢ ⎢b n −11 b n −12 ⎢ b n2 ⎣ b n1
其中 T = (b 1n b 2 n
, ,...b n
S b nn
T
T
−1n
)
S = (b n1, b n 2 ,... b nn−1)
三、模型的应用
以下为 2008 年某地区简化投入产出表,根据已经建立的价格模型和产品价格变动相互 影响模型,对部分重要指标进行计算,按照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 上,得出相关的结论。 中间使用 建 运输 筑 邮电 业 最终使用 积 净 累 出 口 总 产 出
投 入
农 业
工 业
商 饮
格。一般的,设产品消耗结构不变,设第 n 类部门产品变动 ∆ p n ,引起第 j 类(j=1,2…n-1)
n−1
产品价格变动的模型为: ∆ p j = ∆ p n • a nj +
∆ p i aij ∑ i
=1
其中: ∆ p n • anj 表示第 n 类部门变动对第 j 类部门直接影响;
n −1
它表明各投入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出部门的产品(货物或服务) 的数量。这一部分充 分揭示了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 Ⅱ象限表现了市场的最终需求, 是第Ⅰ象限在水平方向上的延伸。 这部分主栏与第Ⅰ象 限相同,宾栏包括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等最终使用。这部分主要反映各产品部门的产品 或服务用于各种最终使用的数量, 反映各种最终使用的构成。 体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经过初次 分配、再分配后的最终成果。 Ⅲ象限为市场提供的初始要素的投入, 是Ⅰ象限在垂直方面的延伸。 其主栏为固定资产 折旧、劳动者报酬等各种最初投入;宾栏的产品同第Ⅰ象限。这一部分反映了各产品部门增 加值的构成情况,体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 投入产出三大部门的相互连接, 从总量和结构上全面、 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从生 产到最终使用这一完整的实物运动过程的相互联系。 3、投入产出表中几大平衡关系
( * )
⎡ 1− a ⎢ −a ⎢ ( I − A) = ⎢ ... ⎢ ⎢− a n ⎢ ⎣ − an
21
...
− a n −12 − an2
− 11
1
... ... ... ... ...
T
− a1n−1 − a 2 n −1
...
1 − a n−1n −1 − ann −1
⎤ ⎥ −a n ⎥ I− An ... ⎥ = ⎡ ⎢ −V ⎥ ⎣ − an n ⎥ 1 − a nn ⎥ ⎦
投入产出分析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在政策模拟中的应用
一、投入产出分析介绍
(一)投入产出法的内容及作用 投入产出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调控 的重要工具。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 济、 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 析方法。其中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等生 产性消耗; 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的分配去向和流向。 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全部均衡理论, 其模型是瓦尔拉斯均衡的简化形式。投入产出分析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 夫。 投入产出法的内容包括编制投入产出表、 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 综合分析和确 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 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 题。 主要是通过计算有关系数来分析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预测国民经 济平衡关系的发展变化。 因此, 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的各种经济参数和建立起来的投入产出 模型,不仅能从再生产的角度深入、精确、全面地进行各种经济分析,而且能从数量上揭示 各种具体的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是目前对社会在生产过程进行深入、 系统的分析的无法替 代的分析工具。 (二)投入产出表的一般介绍 1、投入产出表的含义 投入产出表是部门联系平衡表和产业关联表, 它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投入来 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一张棋盘式的平衡表, 用来揭示各部门之间经济技术的相互依 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里既有总量又有结构,充分再现了经济系统整体性、结构性,用投 入产出方法研究经济系统要素间的联系及经济结果问题,是其它数量经济方法不可代替的。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表式 投入产出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称为Ⅰ、Ⅱ、Ⅲ象限。Ⅰ象限是反映系统要素联系的 中枢,由名称相同、排列次序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个产品部门纵横交叉而成的。主栏为中 间投入,宾栏为中间使用。这一部分是投入产出的核心,表中每个数字都有双重含义:从横 向看, 它表明产出部门的产品 (货物或服务) 提供给各投入部门中间使用的数量; 从纵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