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形记》为例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e634045fe4733687e21aa82.png)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也就是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这种常见的现象典型化了。
作者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这样说来,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此外,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都随时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这时,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551c7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1.png)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小职员格里高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在工作和生活的强压下,格里高终于不堪忍受在一天早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公司抛弃了他,家人也嫌弃害怕他,只有妹妹照顾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不能再忍受了。
终于在一天,处处为家里着想努力工作的格里高在孤独与失望中死去了。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在变形记中的得到了体现。
在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与变形记之前,我想要先谈谈对卡夫卡的观点。
卡夫卡说道:"为了我的文学创作我须要寂寞,不是'像是一个归隐者',仅仅这样就是比较的,而是像是一个死去人。
文学创作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一种更酣的呼吸,即为丧生,正像人们不能也不能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一样,也不可能将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打响。
"正是这样的见解并使他丧失了享用普通生活的欢乐,他一生距了三次婚,将自己困于在寂寞里,有人说道杰出的作家都就是寂寞的,我不敢苟同。
但不得不宣称,卡夫卡很杰出,他的变形记奇特,深刻,冷酷,却充满著令人深思的意味。
使人感受到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创作应表现内心世界的真。
卡夫卡就在变形记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格里高的内心世界,这些心理描写对主人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使我更能体会格里高的痛苦、善良与无奈。
“我选择的是多么辛苦的职业啊,我日复一日地处在旅途之中。
在外面,业务上的提振,较之在家、在公司必须大得多。
此外,还要忍受旅途的劳累,必须考量火车的中转,喝茶没规律性,伙食又高,频密更迭的车马交通,一点也没人情味,没温馨之美感,使这种旅差劳务用尽方法回去吧!”,整体表现了格里低工作压力之小,生活之艰辛,但他仍然为了家庭在不懈努力奋争。
他立刻辨认出,他目前显然无法动弹了,他以前真的用那些细小的腿跳跃行进很不自然,如今也不以为鬼。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10ca2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2.png)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以《变形记》为例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以《变形记》为例谈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18cd7527d3240c8447ef7b.png)
文学 创作 应 反映 内心 世界 的 真 。以西 方 现代 主 义文学 大 师卡 夫 卡 的 形记》 为例 ,不难发现 , 僮 形 记》 中的大量叙事描 写以及揭示 中
心 的 语 句 ,都 是 通 过 格 里 高 的 心 理 活 动 来 进 行 的 。 “ 为什么她要哭 呢? 因为 格 里 高 没 有 让 代 表 进 入 房 间 , 因 为他 处 境 危 险 ,很 可 能 丢 掉 饭 碗 ;
因为上司又要老调重 弹 ,向父母 重新算过去 的老帐 ,为了这些才哭 吗? 这也许是 多虑 了……” “ 唉 ,为什 么 只有 格里高 注定要 在这个公 司服 务呢 ?在 这里 只要有 一点点微小 的失误就 要受到 询查 ,难 道公 司里 的 全体职员 都是废物 吗?他们之 中没有一个 忠诚可 靠的分 子吗 ?而这个 人仅仅在 一个早晨 只有几个小 时没有 为公 司办事 ……”在这些看 似冗 杂无序而又充斥着矛盾 的心理 活动 中,我们却恰恰看 到了情节 的推进 , 人物 的性 格以及其 中蕴含 的深 刻的主题 。在格里 高突然 变成 甲虫 的这 个早晨 ,公 司 的代 表 因其没有 按 时上 班而 来到 他家 , 目的 无非有 二 :
以显现 。
分析 与猜想看 似混乱 ,却句 句符
合二 十世纪初 资本 主义社会 的现
实 — — 社 会 矛 盾 尖 锐 ,底 层 小 人 物 遭 受 无 休 止 的压 榨 。
第 四 ,热 衷 于 艺 术 技 巧 的 革 新与 实验 。 ( ( 变 形 记 》 被 认 为 是 , 表 现 主 义 文 学 的 代 表 作 。小 说 重 视 主 观 世 界 ,强 烈 地 展 现 精 神 、 情 绪 和 思 想 ,在 象 征 性 的 表 现 中
以 《 变 形 记 》 为 例 谈 西 方 现 代 主 义 文 学 的 艺 术 特 征
高二语文教案-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高二语文教案-卡夫卡《变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ecff77d0b1c59eef9c7b405.png)
3.再次,《变形记》还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小说详细的描写了家人对他从关心到厌恶到必欲置其于死地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希望他恢复赚钱的能力到彻底绝望的过程.这是一个为家庭奉献了一切,却由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被家庭抛弃的小人物的悲剧,这类悲剧在人情冷漠的现代社会里并不罕见.
作品创造的艺术世界,涵盖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就思想而言,较为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将荒唐,人性异化看着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赋予作品以浓厚的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情调;就艺术而言,善于运用怪诞和象征的表现手法,特别是用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去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
格里高尔在极度困难,内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艰难挪动身子,终于,靠嘴巴扭动了钥匙,心理十分高兴.由此可以看出,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描述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荒诞的情节写出生活的真实.人变成甲虫,本身就是虚幻的,不可能的,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非人"的东西(甲虫)还具有人类才有的思想感情.
格里高尔由"人"变"虫",预示着小人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变形"乃是身不由己,是一切倒楣人物孤独和悲哀的象征;格里高尔"物化"后,生理上虽然完全变成了"甲虫"(即非人),但心理上仍然保留着人的心理,能观察、判断和思考.他知己自丢了职业,没钱养家,外人厌恶,家人嫌弃,从而给家人造成不幸.自己虽然生活在家人当中,却举目无亲、有苦难言,"再也没有特殊温暖的感觉了",以至在苦闷和悲哀中绝食死亡.格里高尔的悲剧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异化为"非人"的普遍事实,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性的扭曲,人格的丧失和生存的痛苦.可见,这其中的意蕴是何等之深!
从《变形记》《等待戈多》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
![从《变形记》《等待戈多》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4e5373e319e8b8f67c1cb9db.png)
第7 页。 6
卡 夫 卡 的 《 形 记 》是 现 代 主 变
一
样 的服饰相 貌 、一样 的境遇 。他 们
义文学 的经典之作 。旅行推 销员格 里 高尔 - 姆沙 为了获取一家 人的生 活 萨
几次 分手 ,但 只是说说而 已 ,走 几步
个 文本的具体 比较 ,从 以下三 个方面 谈 谈现 代主 义和后现 代主义 文学的本
质区别。
f j马 丁 -埃 1 斯 林 《 诞 派 之荒 荒
脱下帽 子 ,向帽子 里窥视 ,在帽 内摸
索 ,抖 一抖 又重新 戴上 。同时他们进
行着 毫无意义 的对 话 ,上吊 ,啃胡 萝
卜 。
为了 扩大学生 的阅读 视野 ,有高 中 语文 教材 节 选 了 卡 夫 卡 的 《变 形
…
… …
一
多说他 星期六来 ,却不知是 哪一个 星 期六 ,他们不能确 定今天 到底是 星期
几 。在 等待 中 ,戈戈使尽平 生之力 , 终于把 一只靴子脱 下 ,瞧一 瞧 ,又伸 手摸一摸 ,穿 上。重复 。狄 狄则 反复
罗伯 ・ 吉尔曼说 : “ 类戏则 常 这
常缺 乏能够使 人辨别 的角色 ,奉献给
观众的几乎是动作机械 的木偶 。” [] 1
剧 1, 第兽 》9 年 1戏 》0 期 8
,
一、 人物: ‘ 格化” ‘ 影” 从1 人 到 【 人
… … … … H … …
剧 中的主人公 爱斯特拉 冈和弗拉季 米
记 》和 贝克 特 的 《 待 戈 多 》 ,并 等
将 这 两 部 作 品 都 视 为 西 方 现 代 派 的 代 表作 。其 实 ,这 两部 作品有 着本质 的不 同 ,分 别 属 于 现 代 主 义 和 后 现 代 主义两个 不 同的文学 范畴 。本文拟 通 过对 《 变形记 》和 《 等待 戈多 》两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059898904a1b0717ed5dd28.png)
简析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以《变形记》为例作者:法红利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表现主义诞生于2o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通过代表作《变形记》,刻画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到“虫”的荒诞的经历和痛苦的心理挣扎历程。
通过对《变形记》的艺术特征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感知到表现主义文学的部分艺术特征。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表现主义索克尔评价说:“卡夫卡深邃多变的艺术本质,决定了任何单独的研究都无法充分把握这篇多层次作品。
每一个研究仅能在索解其奥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
”[1]这句话一语中的,读完了卡夫卡的《变形记》,我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奇异古怪而不可名状的感觉。
我只能努力地去理清这种“不适感”的源头,通过分析,简要地概括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一.超脱现实的形式创新(一)“荒诞极致”与“真实可感”的碰撞“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2]开头,我们的主人公就变成了一只甲虫。
没有任何心理铺垫,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描写。
这是开门见山的一个既成事实,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居然很快地接受了这种设定。
就像一幅画的创作,一开始画家便将一桶漆倒在了画布上,这种粗野爆裂的画风,很难不在读者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倒是全部是虚构,不去较真这只甲虫的具体样子也就罢了。
可卡夫卡偏偏是凭着过人的想象力,认真地讲述这只巨大的棕色甲虫:长着触角,眼睛略微凸出来,有着“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3]“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4],两排细腿“细得可怜”[5],细腿的底部有一些粘性,爬行时会留下粘液的痕迹,“养成了在墙上和天花板上纵横交错来回爬行的习惯”[6]“尤其喜欢倒挂在天花板上”[7]。
有时候,格里高尔还会用人的思想,去艰难地操控自己虫化的身躯。
人性的异化--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人性的异化--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1f862fef8c75fbfc77db2f1.png)
由 《 变形记》 看 西 方 现代 主 义 文 学 的特 点
卡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以其现 实主义的描 写,象征 ,反 讽等独特 的艺术形式构建 出了一 个荒诞的 梦一般 的故 事。它体 现 了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对人 心理感 受的重视 以及对人性的异化的强调 ,解释 了人在 现实世界 面前 的孤 独无助和 恐惧 不安。其 不论 是从写作手法还是 内容主题 ,都值得 让我们 深思。 关 键 词 :变 形 记 ; 现代 主 义 ; 异化
也没有 用过多的笔触去描写 甲虫 的外貌形象 ,反而把所有 的笔 墨都留在 了之后格 里高 尔 自己的挣扎与他躺在床上 回想他的生活 ,以及他 与秘书 主任 ,父亲母 亲妹妹 的交涉上 。而在格里高尔变成 甲虫后 的生 活中 ,作 者没有 太多描写他每天是如何爬行或者如何进行其他活动 的,而是通过 对话 ,内心独自的方式 ,表现 了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转 变。重点突 出 了格里高尔的心路历程 。当他变成 甲虫之后 ,家人逐步 的不将 他当做人 来看待 ,他的房间的东西被挪 出去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而在他妹 妹和母 亲将家具搬出去时格 里高尔 才忽然意识到 “ 什么都不能从他房间里搬 出 去 ,一切都得保持原状 ;他 不能丧 失这 些家 具对他 精神 状态 的 良好 影 响 ;即使在他无意识 地到处乱爬 的时候家具 的确挡住他 的路 ,这也绝不 是什么妨碍 ,而是大大的好事 。 ” 这个 细节描写 和心理描写暗示 了格 里 高尔性格的异化 ,他也正在丧失作 为人 的思维和 自尊 ,但 又在这个过 程 中苦苦挣扎想要抗拒。然后他妹妹 的固执终将让他 的抗拒毫无作用 。 象征手法的应用也是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 的一大 突出特点。通过对 象 征形象 的塑造 ,揭示现实世界中人性 的困惑 。在 《 变形记》 中 ,卡夫卡 选择 甲虫作为格里高尔变化的对象 ,而甲虫是本身就与人 类生活的社会 关系甚微的昆虫 ,甲虫的外壳使得格里高尔的外在模样 上远离 了人类 社 会 ,这样的处理含蓄又准确地说明了卡夫 卡本人 的处境 ,同时也隐喻 了 现代社会的各种异化的现象。卡夫卡通过 对这样一个特殊 的形象进行 塑 造 ,通过其家人 ,公司的秘书主任 ,女仆 对他的态度 ,揭 示在 当时社 会 中在各方面 的压力之下的一种人性的异化。 同时 ,讽刺性也是现代主义 文学表现 手法 中一 大特点 。 讽刺通 常 是最具有表现力的能够将现实社会的不公 ,黑暗表现出来的手法 。在 卡 夫 卡的笔下 ,“ 甲虫式” 人物格里高尔 意外 的陷入一种无法控制的局面 , 他越是挣扎 ,便陷得越深 ,直至断送性命 。在文章的最后 ,当卡夫 卡的 妹妹演奏小提琴时 ,只有身为 甲虫的格里高尔是真正用 心去欣赏音 乐之 美 的,这让他不 由 自 主的爬 向了妹妹。格里高尔的身形异化 ,灵魂 却得 到了升华 ,而其他人虽然是 身形正 常,但 是他们 的灵魂却 异化 堕落 了。 然而格里高尔最后 的命运却是惨遭死亡 ,这样的对比让格里高尔 的形象 更加 的突出 , 其命运 的悲剧性也更加的突出 ,也突出了作品对人性 异化 的悲 哀 。 格里高尔 的命运让人叹息 ,在卡夫卡的描写 下 ,《 变形记 》不 仅是 对物质 高度发 达而精神空虚 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 ,更是对各 种丑 恶现象 的高度控诉 。结合 了现代主义文学 的表现 手法 ,《 变形 记》 无论 是写作 手法 还是内容 主题 ,都值得让我们 深思 。 ( 作者单位 :北 京师范 大学外文学院) 参考文献 [ 1 ] 黄 怡俐.论西方现代 主义 文学的悲剧 意识 [ J ] . 许 昌师专 学报 , 1 9 9 8 ,( 3 ) . [ 2 ] 周琴.浅析卡 夫卡 的小说 《 变形记 》 [ J ] .哈 尔滨 学院 学报 , 2 0 1 1 ,( 4 ) .
从《变形记》中看卡夫卡的后现代创作特征
![从《变形记》中看卡夫卡的后现代创作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ef32f51e518964bcf847c28.png)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12 Mar. 2016 MAGAZINE从某种程度上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公认为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但是,随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作品的认识,发现卡夫卡作品中也带有后现代主义的色彩。
为此,本文笔者便以《卡夫卡》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加强对作品的认识。
一、前言从某种程度上看,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卡夫卡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在精神、思维方面等方面与后现代具有相通的,若是我们从后现代的视角出发,或许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卡夫卡的作品。
二、《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零散化表达(一)主体的死亡在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中,主体已经逐渐丧失了中心地位,没有追求绝对和真理,更没有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乌托邦冲动,作为主体的人物,已经逐渐消失了。
在《变形记》中,一开始便写道格里高尔一早上便醒来了,逐渐发现了自己已经变成大甲虫,并且对于自身的行为已经不能受到控制,作为主体中的格里高尔已经死亡了,与现实之间没有联系了,但是他没有对自己的表现很关心,而是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差使,那就是人必须要要足够的睡眠。
在笔者看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他长期忙于工作,因为担心被老板责罚,对于生病都不允许,他只是机械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在他的眼中,日常生活没有了任何的工作、工作职责,这样的生存使得人无疑是像物体一般存在,而且,在小说中,很多次都写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在他的眼前进行晃动,而这种甲虫的小腿就是日常生活的琐事,最终使得格里高尔的生命逐渐走到尽头。
(二)历史断裂的分析从某种程度上看,历史的断裂,这是后现代主义小数中对于主体意识消亡的一种特征,并且随着作品人物主体性的消弱,使得其历史感逐渐蜕变。
在历史感的消失后,便引起了后现代时间意识的变化。
而且,从现在是过去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来的结果,但是,在后现代的时间意识中,历史感的逐渐消失已经打断了时间的连续性,过去和未来从时间上的链条上逐渐消失。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e634045fe4733687e21aa82.png)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也就是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这种常见的现象典型化了。
作者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这样说来,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此外,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都随时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这时,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变形记》.docx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变形记》.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5b9b5a20242a8956bece4f5.png)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变形记》《变形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这个单元鉴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学习外国文学要注意解决语言障碍,要注意翻译语言的特点。
阅读时,一要抓住基干,二要以意会之。
要注意外国小说中静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会带领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西方小说的心理描写,也是把不同时空的情节高度集中起来的一种手法。
从心理描写中可以了解丰富的情节。
以变形、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读这个单元的小说,要注意对非现实的情节的欣赏。
2、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写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清早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因而失去了职业,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赘,一家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悲惨地死去。
小说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异化" 现象。
这篇小说的鉴赏重点是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弄懂感到不习惯的译文语言和不符合我们民族欣赏习惯的艺术手法,从而走进外国文学的殿堂。
?3、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分子严重的信仰危机,其理论基础,则是这时期广泛流行的种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战争的种种灾难,使作家们原有的理性、正义、博爱、信赖等价值观念全部倒塌。
……他们便一反传统文学的理性思维、有序组合和对事物的现实描写,而主张在非理性和反常规的格局下表现作家主观的直接体验。
于是我们看到,现代主义文学不仅渗透悲观情绪和虚无思想,且到处充满潜意识、梦幻、象征、直觉、联想和自我。
其人物描写常常非性格化,故事叙述常常非情节化,结构安排常常非层次化。
……总之,非理性、反传统、重表现、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表现的基本特征。
结合小说《变形记》,简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
![结合小说《变形记》,简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1e2b0f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7.png)
结合小说《变形记》,简述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卡夫卡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以及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
后世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鼻祖。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深刻地反映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情节中带有荒诞色彩“荒诞”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
他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荒诞意识除了引领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外,还在现代艺术中形成一种普遍的荒诞观念和意识。
这种荒诞感被现代文学家引入创作,就表现为一种20世纪特有的荒诞风格的荒诞文学。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描述了一个个荒诞的情节,在《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的“变形”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形”后,起初也以为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他殷切地盼望今天的幻觉会逐渐消失,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重感冒的征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但“变形”却维持到他的生命的终点,死后仍是只大甲虫。
对卡夫卡而言,采用“变形的”手法并非只在于追求神奇,而是在于以此揭示荒诞。
(2)寓言式小说蕴含深刻的内涵作者在《变形记》中使主人公变形而不是成为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样就能使人的真实感情暴露无遗。
若是对待一个人,即使对他烦的要命,恨的切肤,至少作为父亲也不可能用烂苹果掷儿子,用脚踩他,妹妹也不可能几天忘了给他送饭。
而现在面对的是一只甲虫,一个不再能用语言表达他的情感的“虫”,所以人就无须用任何虚假的态度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厌恶之感了。
甲虫使他从人的世界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与任何动物没有本质差别的“非人”。
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就被鲜明而强烈地揭示了出来。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现象似乎太普遍了,以至于人们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里作者却以一个惊人的事件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日常存在。
(3)使用象征或隐喻的形象来表达他对现实社会关系的理解卡夫卡小说创作极大限度地利用了象征隐喻的意象构筑方式,以之实现外在具体形象与内在意蕴的对立统一。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e8543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6.png)
以卡夫卡为例,论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西方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多种反叛传统、追求新奇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以卡夫卡为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渲染等手法,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
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2)“荒诞性”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
以战后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把社会结构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
科学对世界和人的统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残酷无情,人再也没有主体性可言。
科学对人的压抑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分裂,而“荒诞本质上是一种分裂”,当代人由于科学的异化而产生对世界和人的荒诞体验。
荒诞形象具有一种特殊的概括力。
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里,格里高尔一夜间由人变成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
情节发展,他与家人的冲突,更是荒诞的。
甚至有的艺术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3)意识流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大量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的手法,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状态,力求开掘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扩大心理描写的范围,意识流技巧的目的是要深入人的精神活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有经过严密的整理和组织,常常显得松散零乱,缺乏条理,不合逻辑。
(4)意义的不确定性由于该时期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他们感到世界的意识只是部分的、暂时的、甚至是矛盾的,而且总会有争议,这样的社会已不适宜于明确的定义,因而该时期文学更侧重于探究那种混乱的多重复合意义。
从表现主义分析卡夫卡的《变形记》
![从表现主义分析卡夫卡的《变形记》](https://img.taocdn.com/s3/m/f7f890ab0029bd64783e2c31.png)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思想上具有强烈反传统倾向,艺术形式上追求实验、创新的20世纪西方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等重要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从思想内容上看,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是“现代人的困惑”,即揭示周围世界的荒诞、冷漠、不可理解,以及人置身于其中的孤独、陌生、焦虑、痛苦的情绪。
从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看,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锐意创新的文学,它反对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一传统美学观,强调表现人对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
从艺术手法上看,现代主义文学反对传统的表现技巧,用荒诞的情节来取代故事的逻辑性、用虚化的、富有象征性的空间,场景和人物来取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用时序跳跃、交错的心理时间来取代时序递进的物理时间,用隐晦、暗示性的语言取代语言的鲜明性。
表现主义文学思潮发端于20世纪的德国,它是由绘画艺术领域扩展而来的。
它在文学理论和批评史上主要是指以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阿诺?里德等人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文艺理论。
表现主义文学思潮在德国和奥地利的表现得尤为强大。
表现主义作家不满于印象主义注重外在的客观事物(如光和影)的描绘,他们强调描写人们的主观世界、直觉和潜意识,用特殊手法来反映现实世界。
卡夫卡是小说领域的杰出代表。
《变形记》中的表现主义1、融合对立的元素――现实与非现实、正常人与非人、合理与荒诞的矛盾组合在小说《变形记》当中,无论是现实与非现实的场景,合理与荒诞的事物,还是正常人与非人都可以共存于作品当中。
这些元素看似矛盾却不损减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且能和谐地融为一统一体。
矛盾的各方并不消除对立关系,却在对立状态中互相抗衡、冲击,比较、映衬,使读者产生非常新奇的审美感受。
《变形记》这部小说便产生了强大的艺术张力,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https://img.taocdn.com/s3/m/f2aaa21d79563c1ec5da712d.png)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荒诞与现实并存的艺术世界。
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卡夫卡的小说荒诞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现实,透过小说“人变甲虫”的荒诞情节表面,我们可以发现比“人的异化”等一般结论更为深刻和本质的东西。
我们在作者创造的“假定的现实”之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纯粹利益的关系,以及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痛苦的精神境遇。
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的象征性图像里,真正地反映了广泛的人间的普遍现实。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荒诞;现实一、“假定之中的现实”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卡夫卡不同于传统文学,他对现实的关照不是客观地摹写、再现现实,而是借助象征、譬喻、变形等手段为我们创造出一个荒诞不经的情节故事和变形扭曲的人物,在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里,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来描述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在荒诞的情节构架里,遵循已经设定的那种逻辑前提,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细节和环境,最终创造出一种“假定之中的现实”。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用写实的手法描写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违反客观规律的事件,全篇小说,除了人变甲虫这一情节具有荒诞性以外,作者几乎是用近似于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来描写主人公变形之后的各种遭遇和内心活动,这使得小说的细节呈现出一种真实可信的状态。
这就是余匡复曾指出的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即“总体情节构建上的荒诞和象征,具体细节上的极为现实主义的真实细腻”,正是运用这样的方法,作者在《变形记》中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假定的现实。
首先,小说一开始就将主人公置于“人变甲虫”这样的无妄之灾的困境之中,相对整个故事而言,这一荒诞的情节只是一个逻辑前提和背景。
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甲虫,除了形体变异,他还是格里高尔,他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还是从前那样。
遵循这样的逻辑前提,作者完全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细节,这些真实的细节渗透到小说的始终。
从一开始,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作者便用极其精确的细节描绘了他的外形和状态:“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dcb5bcd650e52ea5418985a.png)
由《变形记》看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特征一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卡夫卡和《变形记》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与西方传统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具有特殊思想倾向和艺术方法的文学, 它标志着西方尤其是欧美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和表现技法上的突破和创新。
现代派文学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阶段, 在发生发展过程中, 包括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对其影响颇深。
作为一个异常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现代派文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存在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等,都可归属在旗下。
相对于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 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法包括自由联想、象征手法、戏剧性叙述法、时空蒙太奇、内省独白、自由诗体、意识流、梦幻与荒诞手法等多种艺术手法, 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做诸多大胆的增强与超越。
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 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堪称可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当代第一人。
《变形记》是其代表作品。
若想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名篇,《变形记》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誉。
它是卡夫卡作品中最早被译介给中文读者的也最为中文读者接受和推崇,当然对之进行的分析和评论也为数最多。
而给人印象最深地莫过于小说震撼性的开场:“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巨大的大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 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 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 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变形记》讲述的便是在这个巨大灾难降临后直至主人公格里高尔在孤独中死去的悲喜剧。
荒诞、虚妄的剧情, 细腻真实的描写,使这篇作品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https://img.taocdn.com/s3/m/9cf6047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8.png)
卡夫卡《变形记》以《变形记》为例,浅析西方现代派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三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文艺思潮,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思潮流派。
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之父”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以其精湛的写作艺术对西方表现主义文学乃至现代派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我将以卡夫卡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为例,浅析对于表现主义文学的认识。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发表于1915年,代表着卡氏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流动推销员,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长着细腿的大甲虫。
从此厄运降临。
他丢失了工作,遭到家人的厌弃。
他有人性,有人的思维和心理,恐惧感与灾难感缠绕着他。
他有具有了虫性,喜欢爬行,吃霉变的事物。
因为格里高尔不能继续赚钱,家境每况日下。
尽管家人都勤快工作,也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大家视格里高尔为累赘、怪物。
格里高尔终于在孤独、寂寞与自惭形秽中悄然死去。
家人如释重负,心情愉悦地道城外郊游,谈起了新的梦想和美好的前途。
表现主义文学往往通过扭曲、变形、异化等方法表现现实生活。
卡夫卡的《变形记》际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导致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人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的发展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总的来说是建立在压抑本能的基础之上。
文明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对自然本能的偏见,被压抑的本能只好以象征性的曲折方式得到满足,否则,人就会产生疾病。
主人公格里高尔就是被扭曲,被异化了。
格里高尔虽然不满于现实社会,现实工作,但是他又无力改变现实社会,既不愿意继续这种恼人的工作,又不能与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彻底决裂,更是无法挣脱家庭责任的束缚,于是陷入到孤立无援,身不由己,焦虑痛苦却又无可奈何的状态。
小说开头一句,主人公就已经变形,然后他想到的就是“啊,天哪,我挑了一件多么累人的差事!”可见他很快就接受了自己变形这一事实。
〖2021年整理〗试析《变形记》的主题及艺术特征
![〖2021年整理〗试析《变形记》的主题及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57371c82f60ddccdb38a008.png)
试析《变形记》的主题及艺术特征黄其兴摘要:卡夫卡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作家,一个病态的天才。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现代派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探讨《变形记》的“异化“主题及艺术上的表现主义特征,目的是对表现主义文学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
关键词:卡夫卡“异化”主题表现主义寓言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澳大利作家佛朗茨·卡夫卡(1883—1924)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生前虽说十分寂寞,但死后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西欧到东欧,文学评论界曾经一度出现过所谓“卡夫卡热”。
他的作品始终受到推崇,被称为表现主义的杰作,时代的先知。
卡夫卡的一生平淡无奇。
他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拉格,自幼酷爱文学,中学毕业后,于1901年进入布拉格的大学专攻德国文学。
对于卡夫卡的身世,德国文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曾经这样概括道:“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教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不入帮会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当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国语的人,他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人。
作为劳工保险公司的职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者。
作为资产者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劳动者。
但他也不是公务员,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就作家来说,他也不是,因为他把精力花在家庭方面。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陌生人还要陌生’。
”卡夫卡就是在这样陌生的世界里孤独地度过了一生。
《变形记》不仅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作。
作者以短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西方人的异化图。
作者大胆应用夸张、象征手法叙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以人化的动物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及精神面貌。
一、《变形记》的主题《变形记》发表于1915年,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品之一,它首先引人注意的是作品的故事情节。
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荒诞虚幻的故事:一天早晨,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从恶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挣扎着想从床上起来,但是,变形了的身体和四肢无论如何也不听使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嵩晴
内容摘要: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无数优秀文学作品的集合,早已经历了时代的考验与洗礼。
本文试着通过以《变形记》为例,来阐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变形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抬头仰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片文学的天空,以现代的眼光将它重新审视,看到的不仅仅是超乎常理的荒谬表象,而是一种变形了的艺术正熠熠生辉。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具有主观性和内倾性特征。
现代主义作家认为,心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文学创作应反映内心世界的真。
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变形记》为例,不难发现,《变形记》中的大量叙事描写以及揭示中心的语句,都是通过格里高的心理活动来进行的。
“为什么她要哭呢?因为格里高没有让代表进入房间,因为他处境危险,很可能丢掉饭碗;因为上司又要老调重弹,向父母重新算过去的老帐,为了这些才哭吗?这也许是多虑了……”“唉,为什么只有格里高注定要在这个公司服务呢?在这里只要有一点点微小的失误就要受到询查,难道公司里的全体职员都是废物吗?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忠诚可靠的分子吗?而这个人仅仅在一个早晨只有几个小时没有为公司办事……”在这些看似冗杂无序而又充斥着矛盾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却恰恰看到了情节的推进,人物的性格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主题。
在格里高突然变成甲虫的这个早晨,公司的代表因其没有按时上班而来到他家,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催促他立刻去上班,二是给予他惩罚甚至向他“算过去的老帐”。
这些内心活动不仅成功向读者解释了一连串事件的发展状况,展现了格里高温和善良又有些软弱无奈的性格特征,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示了小说的中心。
这一连串分析与猜想看似混乱,却句句符合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社会矛盾尖锐,底层小人物遭受无休止的压榨。
第二,现代主义文学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变形记》小说开篇,即是超现实的人类的“变形”:“当格里高?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
”没有过多的解释,没有任何的铺垫,这种神话般的情节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所含的内在体悟,这种体悟使文学对生活的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表层走向深层,从现实走向超现实。
“甲虫”象征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扭曲了的生活姿态。
在我看来,格里高最后的死亡显然不能让他的家人得到“解脱”,他们作为社会底层的一部分,终将因拼命的工作同样遭受异化。
第三,现代主义文学提倡“以丑为美”,大量描写丑的事物,通过美丑对照,将“审丑”作为反抗现实丑恶的手段。
小说花了很多笔墨来描写格里高变形后样貌的丑陋。
“肚皮僵硬,呈弓形”“他的背碰到了腐烂的苹果,苹果的霉烂点波及周围”……然而在我看来,作者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想要突出变形的丑陋,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将种种“美”与“丑”进行对比。
格里高甲虫般的形态的确不让人喜欢,但丑陋的外表更加突显出这位平凡小人物的美好心灵;亲人们尤其是格里高妹妹的外表是正常甚至美丽的,但他们冷漠势利的内心却在格里高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和丑陋。
第四,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
《变形记》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重视主观世界,强烈地展现精神、情绪和思想,在象征性的表现中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人情关系的淡漠。
西方人充满幻灭感的“现代意识”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体现。
这一点在伍尔夫《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的大胆运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变形的艺术”因何而起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有着迥异而近乎完全相反的艺术特征。
而这种“突变”必然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原因。
首先,就社会背景来说,20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度迸发,人类激发出空前的创造力,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里,人性的异化现象也突现出来,在巨大的物欲面前,人沦为了物质的奴隶,成了非人。
在种种社会原因中,引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起最直接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摧毁了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德国近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也摧毁了其赖以建立的精神支柱。
这是西方文明传统的一场浩劫,它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对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传统进行一场深刻的反思。
其次,就哲学根源来说,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以及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想使得“变形的艺术”拥有了较为深厚的理论支持,其虚实结合又极具主观性的特征得以显现。
最后,便是其文学根源。
就文学本身来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没能充分发挥文学自身的表现功能,而新兴的这些艺术特征较好地弥补了这些缺憾。
然而在一些人看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正如格里高的甲虫身体一样,是“失常”社会的产物,亦是原有文学艺术特征的一种不正常的“变形”。
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无论怎样,这些“变形的艺术”经历时代的淘洗,早已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它之所以能被成为“艺术”,也是因为它以其特有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另一片天地,让我们看到了作家真实的内心。
三、“变形艺术”的时代价值
一战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缓和并不意味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已经失去其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扭曲的、滑稽的,但却着实让人心酸的意象,我们从“变形”中看到了“正常”,从扭曲的社会中看到了其应有的模样。
欣赏着曾经的艺术光辉,行走在现代的兴国大道,愿我们的身与心永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