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没有担当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PUA现象的影响及避免对策

家庭教育PUA现象的影响及避免对策

家庭教育PUA现象的影响及避免对策一、家庭教育中的PUA现象1.打压式教育,摧毁自尊心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家庭的父母都对孩子进行打压式教育,理由是怕孩子骄傲。

于是,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不但不会及时鼓励.还会反过来打压孩子:“别取得了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你看看别人家的XXX,成绩比你好那么多也没见人家这样”。

相反,当孩子犯错、成绩下降或者在某一方面表现得不好的时候,家长却会严厉批评:“成绩怎么还是没有提升,我平时是怎么教育你的!真是个不争气的东西!”大多中国家长都有同样的误解,总觉得孩子是不能夸的,否则他们就会沾沾自喜,即便是考了98分,父母也会让孩子反思为什么丢了2分。

施行打压式教育的父母,在一次次家庭教育中用过度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漠视他们的努力,将严厉、斥责、批评视为家庭教育的精华。

诸如此类的嘲讽、谩骂已经让青少年不成熟的心灵不堪重负。

约翰•戈德曼的研究表明,讥讽、蔑视或贬低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凶”。

事实上,在父母的心里孩子也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糟糕,但是父母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打压式的教育激励孩子继续进步,但事实上却往往适得其反。

因为,孩子也会从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得出一个结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永远都得不到父母的夸奖和认可,父母始终都不会满意。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表明,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由于长期受到打压式的教育,他们会习惯性地自我批评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2.以爱之名,过度控制PUA中打压式的教育通常都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施行,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无力反抗,以便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让他们成为大人眼中听话的乖孩子。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生活中,很多父母经常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理由去干涉孩子的选择,帮孩子报他们根本不喜欢的兴趣班,干涉孩子的同伴交往,干涉孩子大学专业的选择,从来没有考虑孩子真实的兴趣和想法,只一味地把他们认为对的选择强加在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有哪些

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有哪些

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有哪些人们都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不正确,使孩子产生焦虑、自卑、偏激等心理。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失败的事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一、畸形的家庭教育观念会塑造出不良个性的孩子1、溺爱型家教造成孩子依赖心理溺爱型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一切以孩子的喜怒哀乐为转移,以孩子欲望的实现为满足。

这点在男同学身上表现特别突出。

大部分都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及长辈都把他们视为掌上明珠,殊不知孩子也因此被宠坏。

据了解,现在学生的吃、穿、玩、学习等要求都能获得最大满足,对于孩子非常想买的物品,有77.8%的家长都能满足。

不少家长把孩子当作家中的“小皇帝”,一切围着孩子转,这样“疼爱孩子”,使孩子滋生了“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

如做作业要父母督促和陪伴,实践活动要家长代办。

久而久之,使这部分学生养成了娇气十足、极度依赖的不良品性。

案例一:学生黄××,由于平时长辈的溺爱,致使黄××从小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品性,一学期就写坏了五只好钢笔,我找他谈话,要他爱惜学习用品,他根本不听,还说:“反正家里有钱,这算不了什么”。

有一次,轮到扫地,他妈妈居然跑来帮他打扫卫生,如此种种,部分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极端依赖的不良品德。

案例二:七年级一新生,本来生性聪颖,虽然偶尔有些调皮,但还能听老师的话。

可是,他的母亲说:“凡事不要胆小,我可以给你撑腰。

”于是该生照“旨”行事,经常违反纪律,无故殴打同学,事实证明:溺爱教育,只能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扭曲,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以致毁灭一个人。

娇纵、偏袒子女的家庭,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

生活在这类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父母或祖父母的偏袒、娇纵,使他们把老师的教导当作耳边风,甚至无法无天。

2、高期望型家教导致孩子自卑心理高期望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超出孩子的实际可能,致使教育效果常常不尽人意,家长常常失望。

中国父母们 毁人不倦

中国父母们  毁人不倦

中国父母们毁人不倦有些父母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能以成熟的心智对待问题,他们往往会把心中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不满,投射在小孩身上,要修正你,要改造你,要操控你,不断地产生那种批判和否定。

并且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开明,不接受其他人的意见,总以为自己的东西是对的,固执武断,还想要树立起威权,压制孩子。

一、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越俎代庖,为孩子包办一切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

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

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

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二、父母行为轻浮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

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

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三、忽略孩子的存在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四、破坏性批评孩子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

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

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七种不良家庭教育
·父母品德不端型
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德习惯。

·裂开家庭型
家庭裂开了,孩子不是受到了冷落,便是成了父母吵架后的出气筒,这类孩子特殊简洁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低文化素养型
文化素养低下的父母所接受的教育方法大多简洁粗暴,这便使得孩子们无所适从,简洁流浪社会,从而导致各种行为问题。

·娇惯溺爱型
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简洁使孩子形成贪欲、懒散、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力气差,依靠性强,简洁受到各种诱惑,从而走上歧途。

·放任自流型
1、一些父母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
2、发觉自己管教无效,一些父母在万般无奈之下而放弃教育。

·冲突型
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全都,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心理虐待
虽然,现在很少有父母接受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但对孩子的心理虐待现象照旧特殊严峻。

具体表现为:
1、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动身,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同时并了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玩耍、自尊等;
2、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等。

由于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眼中总不够好,即便表现出好的行为也得不到准时的鼓舞,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反而被教育成了问题儿童。

50个错误的家庭教育案例

50个错误的家庭教育案例

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只会哇哇地大哭,不会说话、不会写字、不会在法庭与人辩论、也不会拿着手术刀做手术。

可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他们有的人会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有的人却会成为流浪汉、穷鬼、流氓。

不是因为这些孩子或聪明或笨,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或富裕或贫穷,而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观。

英国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过,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轻心,他说:"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

"有可能说得有一点夸张,但是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确实是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识的东西,至少这样犯的错误更少,错误的影响也会更小。

错误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玩具中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

错误二:期待孩子的感谢很多母亲都认为:我养育了你,我有特权去指使你。

这些母亲在为孩子奉献的时候,其实也在内心对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预想的方式去成长。

如果孩子并不如其所愿,她们就会深深地失望,并用这种失望去伤害孩子。

错误三:和孩子没有亲密接触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过:,对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来说,除了需要被细心地照料之外,还需要和母亲有温柔的身体接触。

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情,美国纽约大学的曾做了一个触摸心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缺乏和父母身体接触的儿童,长大后普遍缺乏温情和体贴,而且也往往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这样的孩子总是不懂得想别人传达自己的快乐情绪,对周围的人也冷漠没有亲和力。

错误四:不理会孩子的哭闹哭,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家长做沟通错误五:习惯责备孩子淘气孩子淘气并非全是坏事情,那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且能从淘气的过程中学会不少东西。

不配当父亲的几种行为

不配当父亲的几种行为

不配当父亲的几种行为作为一个父亲,我们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但是有些父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和压力。

下面我将列举出不配当父亲的几种行为。

第一种行为是不关心孩子的生活。

有些父亲只顾自己的工作和娱乐,很少关心孩子的生活,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和朋友圈子,也不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法。

这样的父亲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无助,也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第二种行为是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些父亲只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管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甚至会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样的父亲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尊重,也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第三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言行。

有些父亲会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比如承诺带孩子出去玩却一拖再拖,或者承诺给孩子买礼物却一直没有兑现。

这样的父亲会让孩子失去信任和依赖,也会让孩子感到失望和沮丧。

第四种行为是不关心孩子的教育。

有些父亲只顾自己的事业和利益,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也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

这样的父亲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第五种行为是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有些父亲会过分干涉孩子的隐私,比如查看孩子的手机和电脑,或者在孩子的朋友圈里留言和评论。

这样的父亲会让孩子感到被侵犯和不被尊重,也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以上就是不配当父亲的几种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矛盾和压力。

作为一个父亲,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尽可能做到关心孩子、尊重孩子、负责任、关心教育和尊重隐私,为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做出贡献。

15个中国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

15个中国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

15个中国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重要,宝宝能否成才,能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家庭给予的指导和爱是很关键的。

但是纵观中国的家庭教育状况,还是有许多让人忧虑的地方。

一、有条件的爱。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

人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人生的大事来做,也当这是人生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一代一代的传递着苦难。

我们抚养自己的下一代,也给他们制造压力,让他们去承受我们自己承受过的一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生活。

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力和痛苦,就无法得到幸福。

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又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

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幸福就制造了无数的痛苦和灾难。

我们为了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来承受。

我们很少问自己的孩子快乐吗,孩子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给父母做的,因为父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

等他们长大了,又同样的用自己痛恨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

爱孩子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子成为律师、医生、教授而给他们压力。

想成为什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给孩子自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子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无法确立自己的价值,以后自己的每个行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二、让孩子天然生长。

几十年前,著名文学家冰心先生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非是否定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而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

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子,让他自己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生长,一旦有朝一日面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手段段往往更残忍。

早在20世纪之初,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过类似的阐述。

她认为,儿童本来就具备自我发展的潜能,自身存在着构成未来个性的发展计划,成人的工作就是要“援助幼小心灵的发育”,而不能用成人的思想和标准去要求儿童。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父母毁掉孩子的七种做法
1.过度保护-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去尝试新事物,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心,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严厉批评 - 父母过于严厉地批评孩子的行为或表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法做到好的事情,从而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忽视孩子的感受 - 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从而产生焦虑和沮丧。

4. 过度赞扬 - 父母过度赞扬孩子的表现,不管孩子是否表现出色,会让孩子产生不真实的自我认知,失去对自己实际能力的正确认识。

5. 期望过高 - 父母过高地期望孩子的表现和成就,不顾及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兴趣,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从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6. 不尊重孩子的选择 -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行事,会让孩子感到被束缚,失去自由和独立性。

7. 不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 父母不让孩子自由发展,限制孩子的行为和选择,会让孩子感到被限制和束缚,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 1 -。

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很多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与技教育弊端,一起来看看,你有哪些弊端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希望可以帮到你!家长教育孩子的弊端第一、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

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

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

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象不象?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

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

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父母教坏孩子的十大行为

父母教坏孩子的十大行为

父母教坏娃的十大行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孩子。

因此,父母需要警惕自己会误导孩子,给孩子做一些不良的示范。

一、过度打扮易误导孩子追赶时髦。

父母的过度打扮容易给孩子造成时髦外表的不良示范,会使孩子误认为时髦的装扮很重要,助长孩子赶时髦、穿名牌的消费心理,分散孩子的学习精力。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穿着大方、整洁,比时髦服饰和名牌衣服更受人尊重,让孩子养成节俭、干净的穿着习惯。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鼓励孩子参加散步、打球等体育锻炼,让孩子明白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强体壮比穿着时髦扮更重要。

在赞美孩子漂亮、聪明、善良和“会过日子”的同时,还应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指导孩子从洗袜子、内裤等小衣服开始,养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的好习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孩子离家读书做好准备。

二、吵嘴打架易误导孩子倾向暴力。

夫妻在一起生活,勺子碰锅是常事,如果经常用争吵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不同意见,甚至拳脚相向大打出手,就容易误导孩子产生“吵嘴打架也可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使孩子模仿父母用拳头解决与小朋友玩耍时发生的纠纷,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

因此,夫妻因家庭琐事发生歧见时,应该心平气和的沟通协商解决,决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或动手动脚。

要告诉孩子无论大人还是小朋友,发生不愉快是正常现象,应该礼貌对待,不要过分计较,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但会激化矛盾,且伤害的不光是对方,往往也会使自己落个鼻青脸肿的结果。

三、迷恋网络易误导孩子产生网瘾。

手机和电脑是时下成人必备的信息工具,有些父母一有空闲时间,要么使用手机玩微信、打游戏,要么上网聊天,这会吸引孩子对手机和网络世界产生兴趣,许多孩子的网瘾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启蒙。

但由于手机和电脑屏幕都有辐射,屏幕照射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下降。

孩子在吃饭时玩手机还会分散孩子的食欲,影响体重增加等,但有些父母一边告诉孩子不要在吃饭时玩手机,一边却自己在使用智能手机发微信。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

父母教育孩子步调不一致带来的五大危害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

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使孩子在爸爸面前是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2.降低父母威信教养不一致还会直接影响父母的权威性。

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怀疑,从而降低父母的威信,影响教育的效果。

3.影响孩子的是非观孩子的是非判断标准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多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孩子往往会不知所措,长此以往,孩子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不清。

4. 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

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5.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观念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而敏感的孩子则会产生一种心理阴影。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孩子常常会谨小慎微,即使在家庭中、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

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应如何应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家长在教育子女上,也会存在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如何应对夫妻在教育孩子上的分歧呢?相信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很多家长感到无奈的事情。

怎样教育孩子有担当

怎样教育孩子有担当

怎样教育孩子有担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给了孩子很多应该有的自由,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孩子在自由做决策的时候,孩子的担当在哪里?我们的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有担当呢?怎样教育孩子有担当技巧一:给孩子一个勇于担当的有力榜样如果家长遇事逃避,做错了事情总想着推卸责任,又怎能教育出一个勇于担当的孩子呢?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必须保证自己是一个勇于承担的人。

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讲道理是必要的,但却常常空洞而无说服力。

我们应当辅以一些有说服力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比如,给他讲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让孩子明白,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担负的责任。

可以犯错,但不可推卸责任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此时正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责任教育的好时机。

家长要引导孩子反思原因,告诉他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承担后果,让孩子想办法补救自己所犯的错误。

比如,孩子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坏了,那么他先要承认自己的错,向小朋友赔礼道歉,然后和小朋友商量如何解决问题,是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来给小朋友买个新的呢,还是拿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作为交换。

如果孩子想不出补救措施,家长需要作一些引导。

在交往实践中培养责任心让孩子参与与其他人的交往实践,他会更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交给孩子适当的工作任务,让他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在集体活动和社会工作中担负起力所能及的责任。

比如家长可以安排孩子负责家里某一房间的卫生打扫工作;老师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图书馆做一做图书管理员等。

这些经历不仅会使孩子丰富了社会阅历,增长了知识,还能增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让他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养成好习惯有诀窍孩子从小就能对自己的行动负责,长大后必然能在社会上勇挑重担。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做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诸如扫地、擦黑板、在家收拾碗筷等。

引导孩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考虑该如何尽责做好,不要敷衍应付。

怎样教育孩子有担当技巧二: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摘要:家庭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与成长的起点,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对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获得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本文从幼儿心理角度出发,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影响。

关键词:父母教养;幼儿发展;心理健康幼儿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经历与体验对幼儿发展产生长远影响,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方面面。

父母教养方式实质上反映了教育理念,其对幼儿发展影响不容小觑。

1.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1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对于涉世未深的幼儿来说,情绪是他们最直接的心理反映,而父母教养方式也给幼儿情绪变化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果父母教养过程中能给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温情的体验,及时对孩子的需求做出反应,再加上积极的沟通与引导,那么则有利于调控幼儿乐观、稳定的心理情绪,有益身心全面发展。

1.2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实践表明,如果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则幼儿也会表现出更多正面的社会行为;而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过度保护或者过多干涉,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诸多外显或者内隐的问题。

父母能够更大程度地接受孩子、理解孩子并且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独立面对人生,那么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也会有所下降。

1.3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发展的影响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多尊重他们、多信任他们,关注其社会性成长能力;切忌父母以自己的思想观念或者行为去过多地约束孩子,否则将给幼儿人格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方面,家长要重视社会化教育,采取积极的教育与引导措施;另一方面,父母要充分认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解决任何事情不能独断专行,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建立亲子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

2.树立正确的父母教养观念2.1 关注孩子,端正教养态度幼儿的发展与父母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都有直接关系。

父母最毁孩子的10种典型表现

父母最毁孩子的10种典型表现

父母最毁孩子的10种典型表现一棵草、土生野长,也有它的风采;要是落到不会种养的人手里,却要枯死。

一个孩子要是降生到不懂教育的父母家里,就会生出麻烦,甚至是被毁掉前途的悲剧。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习,因为如果你是错的,你越努力,就会越糟!下面为大家带来父母最毁孩子的10种典型表现,快来看看吧。

1.“我们是不行了,就看你了,孩子!”“蠢事”类型:丧失自我型“蠢事”分析:这样的父母在价值观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这样的家长往往对自己得过且过,对孩子却患得患失、不断催逼,最后却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

2.“你看人家谁谁谁!”“蠢事”类型:盲目攀比型“蠢事”分析:它打破了孩子的心理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悦纳,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丝毫不顾自家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潜力,不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3.“可我没时间管孩子呀,我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呀?”“蠢事”类型:因小失大型“蠢事”分析:事业、财富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幸福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更重要。

这也是一种“事业”和“财富”,而且是更大的“事业”和“财富”。

孩子的悲剧比经济上的拮据更加可怕,孩子的成功比物质的富有更让人心醉。

为了所谓的事业和财富而荒废对孩子的教育,显然是因小失大。

正如蒙台索利所说的,“没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时间做人。

”教育孩子不是上课,打个电话可以教育,传递一个眼神也可以教育,和孩子相处更是教育。

教育的效果不由时间的长短决定,关键要看家长用不用心教育、会不会教育。

说自己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家长,就算是有了时间也教育不好孩子。

4.“进了前五名,妈妈给你买”“蠢事”类型:贿赂收买型“蠢事”分析:物质奖励看似能增强孩子进取的动力,其实弊大于利。

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如果他考糟了你惩罚他,考好了你奖励他,他就会误以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学,这样一来,父母的行为就破坏了孩子内在的动机和责任心。

假如这些物质奖励在孩子眼里不算什么,那么孩子将一下子失去动力。

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

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

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
父母最失败的三种教育方式可能包括:
1. 过度保护: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给予他们机会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自信心,无法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2. 娇纵溺爱:父母过度宠爱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不给予他们合适的边界和规矩。

这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变得自私、无担当和缺乏责任感。

3. 严厉批评:父母过度批评和惩罚孩子,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感到自卑和无助,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文案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文案

父母教育孩子失败文案
教育孩子是每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有时候父母的教育方法可能会失败。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失败教育情况:
1. 过度管制:父母可能会过度管制孩子的生活,不允许他们自
由地选择和尝试新事物。

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孩子感到被束缚和压抑,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2. 忽视孩子的情感和需要:父母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只关注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这种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抑郁,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和支持。

3. 批评和惩罚:父母可能会过度批评和惩罚孩子的错误,而忽
略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孩子感到自卑和挫败,不敢尝试新事物和接受挑战。

4. 没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父母可能会不够耐心地听取孩子的
想法和意见,没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

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孩子感到被忽视和误解,导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疏远和紧张。

以上是一些父母教育孩子失败的情况,父母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积极改进和提升。

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和成长。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的家庭里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导致宝宝们自理能力差,过度的依赖父母,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女孩子傲慢任性,男孩子胆小没有担当,这些都是因为在教育时存在误区所造成的,那么家长们应该怎样避开这些误区呢?今天小编为大家这种成因。

1、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

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

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2、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

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3、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

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不知所措。

4、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保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内。

这种过分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

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中国幼儿网小编总结:现在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为他们挡风遮雨,但是忘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挫折他们才能真正的长大。

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发育的情况,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要让他们养成不良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