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案_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精选3篇小学数学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资料:精选3篇小学数学教案报考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今天闽试教育给大家整理了3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分别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乘整数》和《认识周长》三篇试讲教案,打算参加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同学快来学习一下吧!小学数学试讲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的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识别小数,会正确地读、写一、两位小数。
4、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1、大胆想象,类推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交往能力。
3、增强对大自然及珍稀动物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感受数学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各部分在价格和长度中的含义。
【教学关键】:理解小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教学准备】:课件等。
一、情景导入。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老师昨天去超市啊,发现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价格标签,老师摘录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酷儿饮料2.5元奥利奥饼干12.12元可乐,4.05元,酸奶,2.60元。
师:观察这组数他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没有。
生:都有一个小圆点师:像这样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叫做小数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3.认识小数点(指导写法)。
师:我们知道在分数中有一条直线,叫做分数线。
猜猜看小数中的小圆点叫什么呢?生:小数点师:猜的真准。
他就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师:他的家就安在数字中间的左下角。
二、探索新知(一)小数的读写1.读写小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数是小数。
老师又有新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谁来试试读第一个小数。
生:指生读刚才的小数。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在读小数的时候发现。
小数点左边的读法和右边的读法一样吗?生总结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按照我们学过的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从左至右一个一个的依次读出。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学科:数学年级:小学三年级课题:二位数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计算技能;3.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概念;2.能够运用二位数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将二位数加法与减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黑板、白板或投影仪;2.教学素材:二位数计算题;3.小组活动的素材:数学拼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二位数的数字认识和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二位数的构成和读法。
二、新课讲解(15分钟)2.讲解二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掌握“个位数对个位数、十位数对十位数”的加法方法。
3.讲解二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掌握“个位数对个位数、十位数对十位数”的减法方法。
三、练习与讨论(25分钟)1.教师出示计算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鼓励学生沟通交流,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将计算结果在黑板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
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拓展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数学拼图。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二位数加法与减法的方法,将拼图正确拼接起来。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拼图任务。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二位数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提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扶持、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情况很好。
他们也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但在计算题处理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错误,可能是因为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或者计算粗心造成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小学面试数学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学基础知识2. 数学思维能力3. 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4. 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或故事。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巩固基础知识。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应用题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一个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学生分组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重点。
五、动手操作1. 教师准备一些数学教具,如数字卡片、几何图形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完成指定的数学任务。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教师是否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注意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逐字稿14篇面试试讲XXX数学逐字稿14篇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本日我试讲的题目是1-5的认识,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1口试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一起来XXX奶奶家院子看一看,大家看,院子里都有什么呢?你举手最快,你来说,他说有1只小狗,两只小鸡。
你观察的很仔细,还有补充吗?你说,他说有3只鸭子,4个凳子,还有5个石榴。
同学们真了不起,观察的真仔细,大家刚才数的很正确,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王国---认识1-5。
看教师手中拿的计数器,本日我们先着手拨一拨,看教师手中现在拨的是几个,1个,你会拨吗?来,我们一起来拨,同桌相互看一看,都拨对了吗?我们再来拨数字2,仔细观察教师拨的过程,谁来讲一说我是怎么从1拨到2的?你来讲,他说,本来是1,又拨了一个珠子过来就成2了,真棒,你观察的真认真。
同学们,你也在计数器上拨到2吧。
看来数字2也难不倒我们,那我们再来看数字3呢?谁拿着你的计数器到讲台上拨一拨,并说一说。
你来,他说本来是2个珠子,再拨1个珠子,就成3了。
很好,看来你也是个小教师了。
大家看明白了吗?就是在2的基础上再拨过来1个就成3了。
看来1,2,3大家学的都很好了,你能自己拨一拨4和5吗?接下来和同桌一起来拨一拨,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大家都曾经坐端正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过程,你来讲,他说,3个珠子再拨过1个就是4个珠子了。
很好,请坐。
这位女生你来讲,她说4个珠子再拨过1个珠子就是5个珠子了。
对,看来大家的自学本领都很不错,棒棒哒。
大家能不能在研究纸上用圆圈来画一画1-5呢?和之前拨的珠子进行一一对应。
我们开启四人为一小组的作战模式,看哪个小组画2面试试讲的又对又快。
大家真厉害,都画完了,我们看1组同学们画的,和你们画的一样吗?看老师这里有些点字图,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谁来读读这些数?你来读吧,1,2,3,4,5.你读的很正确。
那谁能来尝试倒着读呢?这位男生你来读,他说5,4,3,2,1。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教案名称: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在20以内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掌握一种有效的计算策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1. 理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2. 掌握计算策略;3. 加减法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计算策略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2.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今天的课题,如:小明买了10个苹果,后来又买了5个,那他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答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PPT展示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如:a + b = c,a - b = c。
并解释加法是增加数量,减法是减少数量。
2. 通过具体的示例,讲解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如:2 + 3 = 5,5 -2 = 3。
3. 强调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如:先加后减,先大后小。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道加减法运算题,组内合作解答并展示思路和答案。
2. 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如:拆解法、补齐法等,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策略。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随堂检测:教师出示几道加减法运算题,学生在作业本上进行解答,并及时纠正。
2.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策略的正确应用,完成题目后再检查一遍答案的准确性。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将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如:小明有10颗糖果,他吃了3颗,还剩几颗?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写出解答,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数字之间的加减关系及计算策略,并强调正确的运算顺序。
2.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计算过程中进位问题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回顾一下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1:先算个位数,再算十位数。
生2:如果个位数乘以十位数有进位,就要把进位加到十位数上。
师:非常好!那么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否会和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有相似之处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2.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师:请同学们看黑板,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例题:23×12。
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生1:可以把23拆成20和3,把12拆成10和2,然后分别相乘。
生2:也可以先算23乘以10,再算23乘以2。
师:这两种方法都非常棒!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计算。
(2)讲解计算方法师:下面,我以23×12为例,给大家讲解一下计算过程。
我们可以把23拆成20和3,把12拆成10和2。
然后,我们先算20乘以10,得到200。
接着,我们算20乘以2,得到40。
再算3乘以10,得到30。
算3乘以2,得到6。
现在,我们把这几个结果加起来,200+40+30+6,得到266。
所以,23×12=266。
3.练习巩固(1)计算:15×24(2)计算:36×17(3)计算:25×321.拆分两位数时,要清楚地标出十位数和个位数。
2.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进位问题。
3.计算完成后,要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个方法。
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小学数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小学数学的加减法,通过举例排除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掌握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小学数学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方法。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口算题目,让学生回忆起加减法的基本知识点,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2. 讲解(20分钟)首先讲解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的定义及写法。
然后通过例题演示,展示加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接着讲解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定义及写法。
同样通过例题演示,展示减法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5分钟)通过课堂练习排除学生在加减法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
老师可提供多种不同难度的题目,以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4.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不同的实例,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六、教学评价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反应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同时老师还会在总结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提醒或鼓励。
七、参考资料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2. 《小学数学教学辅导材料》以上是本次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模板,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第一章: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能力,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读出整数。
2. 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能够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
3. 让学生掌握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
教学内容:1. 整数的读写能力培养。
2. 数的意义和大小顺序的理解。
3. 数的运算方法的教学。
第二章: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2. 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几何图形的计算和变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的教学。
2.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算方法的教学。
3. 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计量与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能够正确地进行计量和换算。
2. 让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计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常用计量单位的教授和换算方法的教学。
2. 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计量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方程与比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比例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教学。
2. 比例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数据与概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2. 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计算简单的概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的教学。
2. 概率的意义和应用的教学。
3. 数据处理能力和概率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分数与小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能够进行分数和小数的转换。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课题名: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本课的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2、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讲授新课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能正确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数位,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下列各题。
6、4×()=641、25×4=()1、6×5=()2、列竖式计算4、65×24=6、25×35=3、出示例题。
(1)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2)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二)探究新知1、尝试计算。
(1)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3)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2、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3、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3)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4、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_____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_____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经历_____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_____的概念和性质。
学会运用_____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_____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并总结出_____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讲述数学故事、提出有趣的问题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_____。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的蛋糕、长方形的书本、圆形的盘子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有什么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种新的图形——三角形。
”2、讲授新课讲解_____的概念,通过举例、画图等方式,让学生对_____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出_____的性质。
结合具体的例子,详细讲解_____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向学生解释:“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的边和角,引导他们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
3、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
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案标题: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步骤。
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两位数教学重点:学生正确理解并实施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到一个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规律。
教具准备:1. 教学板书:示例题目 "46 + 23 = "2. 数字卡片:0-9 的数字卡片数对(两个相同的数字)3. 十位和个位分别用颜色标出的两个两位数数字卡片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出示示例题目 "46 + 23 = ",激发学生思考。
-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
步骤2:引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要求学生凑出两个两位数,如“46”和“23”。
- 学生将数字卡片按照十位和个位位置排列,形成两个两位数。
- 教师指导学生用十位和个位数字卡片进行数学运算,并观察结果。
步骤3:团体探究(15分钟)-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问题,并用数字卡片进行演示。
- 学生使用数字卡片进行计算,并记录每一个算式和结果。
- 各小组通过展示自己的算式和结果来对比和讨论。
步骤4:梳理规律(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各组的算式和结果,并问学生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 学生逐步发掘规律,例如个位数相加后取个位,十位数相加后取十位,根据规律填写相关规则。
步骤5: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加法算式,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计算,并口算出结果。
- 学生直接在教学板书上完成每个算式和结果。
步骤6:引导总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规律。
- 学生回答是否能够通过观察和探索找到一个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规律。
教学延伸:(可选)- 学生可以自行寻找更多类似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进行练习,并尝试通过观察和探索寻找更多规律。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模板(多)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0分钟。
四、授课教师XXX(姓名),具有小学数学教师资格及教学经验。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如计算、图形、逻辑分析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数学概念、性质、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趣味性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知讲授(2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生动的例子、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5、拓展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八、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引导、讨论、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一、结论本节课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数学素养。
十二、教学反思授课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缺点,不断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校园生活场景或学生熟悉的事物,如校门口的树木、教室里的桌子等,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如果我们想要计算这些树木围成的一圈有多长,应该怎么办?”- 通过简短的小故事或数学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述一个关于古代数学家发现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圆周率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教案主题:快乐算一算——加法的进位与退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加法的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算数运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2. 掌握进位与退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进位与退位的理解与应用。
2. 综合运用进位与退位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板书工具。
2. 课堂练习题与答案。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一下四位数加法题目:3258 + 4739。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操作?为什么?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的进位与退位。
二、新知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通过教师投影仪或板书,展示加法的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2. 以计算3258 + 4739为例,详细讲解进位与退位的过程和方法。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发练习题。
2.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尝试解答练习题。
3.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整理归纳(10分钟)1. 收集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将其进行整理。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进位与退位的计算方法。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关笔记和总结。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及时检查。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把进位与退位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2. 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如购物找零、家庭预算等。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位与退位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八、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掌握。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试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试讲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面试教案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面试教案学生思考(5~10分钟)1)教师提问:如果我有一个巧克力,要分给你们三个人,每个人分多少?(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想到分数)(2)教师出示一张图,上面有三个小孩子,让学生自己想象这三个小孩子要分一个巧克力,让学生说出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教师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分数的例子,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4.巩固练(10~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图形,让学生说出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师出示一些分数的计算题,让学生自己完成。
(3)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用分数表示出来,然后解决问题。
5.小结(2~3分钟)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记住。
(3)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握分数的知识。
6.作业布置(2~3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联系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分数的应用。
板书设计: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读写简答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理解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分数单位以及单位1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2分钟):让学生思考巧克力分给几个人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到分数。
2.课件演示(3~5分钟):通过蛋糕、月饼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单位和表示方法。
3.启发学生思考(5~10分钟):让学生自己举一些分数的例子,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4.巩固练(10~15分钟):出示分数的图形和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结(2~3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6.作业布置(2~3分钟):布置课后联系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分数的应用。
xx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在面试过程中展示其教学能力和方法。
教案内容涵盖了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结合了实际教学案例,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面试者可以更好地准备面试,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学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教学方法。
2.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学会运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的概述。
2.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4. 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学数学知识点,教学设计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教学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教学案例的能力。
3. 教学设计展示:评价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4. 综合面试评价: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六、教学内容详细安排1. 小学数学主要知识点讲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策略2. 教学设计基本原则和步骤: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3. 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引导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的设计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4. 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一:一年级《认识数字1-10》的教学设计案例二: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施案例三:五年级《几何图形的特征》的教学创新七、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学资源:选用合适的小学数学教材收集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游戏等资源2. 教学设备和材料:准备白板、黑板、教鞭等教学工具准备学生活动所需的卡片、模型、教具等3. 教学PPT制作:制作清晰、简洁、富有吸引力的教学PPT包含知识点讲解、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内容八、教学过程安排1. 课堂导入:利用趣味数学问题或数学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2. 知识点讲解:采用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讲解知识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3. 教学设计与实施:分享实际教学案例,讨论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经验4. 教学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他评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九、教学拓展与深化1. 教学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前沿动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课题研究,提高教学创新能力2. 教学交流与分享: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讲座,提升教学水平十、教学总结与反馈1. 教学总结: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总结,反思教学效果2. 教学反馈:学生向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十一、教学实践与演练1. 模拟教学: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模拟面试官进行提问和评价学生准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2. 教学演练: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演练,互相提问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十二、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反思: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水平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学生提出教学改进措施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施教学改进十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教学成果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能力十四、教学成果展示1. 教学设计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2. 教学实践展示: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展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教师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十五、教学总结与展望1. 教学总结: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努力2. 教学展望: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和计划,展望未来的教学发展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2024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包括教案简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拓展与深化、教学总结与反馈、教学实践与演练、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成果展示以及教学总结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3.14×()=12.56(平方米)12.56× ×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来源:中师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