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类型: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类为满足食物及农副 产品的需要而对土地的 需求。 需求。 人类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场 所而对土地的需求。 所而对土地的需求。
二、土地的需求
(二)农业用地需求
对农业用地的需求主要是农 业土地提供食物、 业土地提供食物、衣料及其 他原料。 他原料。 影响农业用地需求的因素与 土地本身的条件、 土地本身的条件、人口和国 民经济发展有关。 民经济发展有关。
一、土地的供给
(三)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3、影响因素 、
主要有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有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 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 中国城市政府) (中国城市政府)
4、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 、
①具有弹性 有效供给: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才能被人类所利用。 ②有效供给:自然供给变成经济供给才能被人类所利用。 供给的表现:包括总量的增加, ③供给的表现:包括总量的增加,某种用途土地数量的 增加,产出的增加。 增加,产出的增加。
2、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
①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范围内变动 ②针对性不同 ③弹性上的差异 ④人类的影响结果不同
四、土地供求平衡
(二)土地供求平衡
3.建设用地(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的供求关系 建设用地(工业、商业和住宅用地)
(1)一般状态下 的土地供求均衡
P D S
S
D q S P
(2)土地供求的 特殊性
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
O
D O O q
S
q
两种特殊的供求曲线
一、土地的供给
(二)土地自然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1、特点:相对稳定和无弹性的。 、特点:相对稳定和无弹性的。 2、制约因素:不受人为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具体 、制约因素:不受人为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
受主要在气候、土壤、水文、交通等条件等因素的制 受主要在气候、土壤、水文、 约。
4、世界土地的自然供给 、
2.耕地供求关系
耕地的供求变化,主要受人均占有粮食的影响, 耕地的供求变化,主要受人均占有粮食的影响,当人均占有粮食数 量超过其需求时,则耕地的供给就有可能减少。 量超过其需求时,则耕地的供给就有可能减少。当人均占有粮食减少 必然使耕地供求关系紧张。 时,必然使耕地供求关系紧张。 我国缓解耕地紧张关系的对策:调整用地结构;开垦未利用地; 我国缓解耕地紧张关系的对策:调整用地结构;开垦未利用地; 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管理制度。 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改善土地管理制度。
第九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的供给 土地的需求 人地关系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一、土地的供给
(一)土地供给的概念 定义: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 定义: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
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 的数量。 的数量。
类型:土地的自然供给和土地的经济供给。 类型:土地的自然供给和土地的经济供给。
四、土地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1.一般商品需求曲线 P D D O q O P S q q S P D D q
2.一般商品供给曲线 P S S
四、土地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3.需求与供给例外 D P D O q O P S S q
需求规律例外,即指对某一商品的需求, 需求规律例外,即指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并不因其价格低 需求就多,价格高需求就少,而恰恰相反。 需求就多,价格高需求就少,而恰恰相反。 供给规律例外,即指价格低时,其持有者积极出售; 供给规律例外,即指价格低时,其持有者积极出售;当价 格上升时,反而认为该商品值钱,就待价而沽, 格上升时,反而认为该商品值钱,就待价而沽,不出售商 品。
四、土地供求平衡
(一)一般商品的供求关系
4.均衡价格 把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 把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画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 就构成供求平衡曲线。 就构成供求平衡曲线。
P' D S
E P P'' Qs Qd
供求平衡曲线
供求平衡曲线的意义
在E点处Qs=Qd,称E点为市场供求平衡点。在价格发生变化 点处Qs=Qd, 点为市场供求平衡点。 需求量和供给量都会向E点运动,只有在E点上, 时,需求量和供给量都会向E点运动,只有在E点上,价格 才是稳定的; 才是稳定的; 当价格从P点上升至P 时 出现Q s d 当价格从P点上升至P‘时,出现Q’s>Q‘d供大于求的不均衡现 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下降直到平衡点E为止。 象。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下降直到平衡点E为止。 当价格从P点下降至P 时 出现Q s d 当价格从P点下降至P”时,出现Q’s<Q‘d供小于求的不均衡现 象。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上升直到平衡点E为止。 在供求价格机制作用下价格逐渐上升直到平衡点E为止。 从理论上讲,能够保持价格稳定的只有一个平衡点E 从理论上讲,能够保持价格稳定的只有一个平衡点E,但在 实际房地产市场中, 实际房地产市场中,除价格以外的因素实际上也是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供求的变化, 断变化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供求的变化,从而导致 平衡的变化。因此, 平衡的变化。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同其它商品 市场的供求关系一样,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市场的供求关系一样,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而不均衡缺是普遍的、绝对的。 而不均衡缺是普遍的、绝对的。
土地总量的需求
非 土
产业结构的变化
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
A' O E F
D
B1 O A2
A1
土地 土地
生产力提高后的等产量曲线 资源投入等产量曲线
三、人地关系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因此,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因此, 土地供求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供求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正确 处理人地关系, 处理人地关系,就为人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生产物质 财富满足人类的需要创造了基本条件。 财富满足人类的需要创造了基本条件。 人地关系早为世人所重视,近代已形成理论。 人地关系早为世人所重视,近代已形成理论。从土 地利用角度看人地关系,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变化: 地利用角度看人地关系,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变化: 1、完全依赖的低级阶段 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 3、人类占主导的开发阶段 4、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阶段
二、土地的需求
(三)非农业用地需求
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居住需要空间场所而形成 的对土地的需求。 的对土地的需求。 非农业用地需求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而增加。 而增加。
二、土地的需求
(四)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发展
非 土 地 地 资 资 源 B2 L 源 B A L B C L'
是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 的土地数量, 的土地数量,包括已利 用的土地数量和未来利 用的土地资源。 用的土地资源。 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 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 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 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种用途土地的供给。
①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扩大土地利用面积: 提高集约经营水平: ②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增加产出 ③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 ④调节消费结构 ⑤利用新技术 ⑥保护土地资源
二、土地的需求
(一)土地需求的概念 定义: 定义: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
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四、土地供求平衡
(二)土地供求平衡
1.土地供求平衡的基本特征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 又有其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 既受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的制约,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形式。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殊供求形式。土地供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在现实情况下,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 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在现实情况下,土地供不应求是绝对的、普遍的 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的。 ,而供过于求是暂时的、个别的。
如耕地仅占17.5% 17.5%, ①供给总量:7000万km2,如耕地仅占17.5%,最好的耕地 供给总量:7000万 占7% 区域供给: ②区域供给:在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 ③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 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 中国土地的自然供给极其有限。总量和类型
一、土地的供给
(三)土地的经济供给及其制约因素 1、特点 、
第九章 土地供给与需求
【内容提要】土地供求是土地市场运行的重要机 内容提要】 制,但土地供给和需求受自然和经济等因素的 制约有其特点。所以, 制约有其特点。所以,认识和了解土地的供给 和需求对进一步认识土地市场以及对土地进行 合理利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利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土地供给 与需求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分析土地供求关 与需求的特点及其制约因素, 系和供求平衡的基本原理。 系和供求平衡的基本原理。 重点】认识和理解土地供给的类型及制约因素, 【重点】认识和理解土地供给的类型及制约因素, 土地需求的本质,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 土地需求的本质,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 难点】 【难点】土地供求关系和供求平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