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技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发展史及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发展史及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发展史及应用前景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化学的发展逐渐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并在许多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生物学家开始注意到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分离出腰椎蛇毒中的一种含有氨基酸的化合物,并将其命名为亚历山大。

1869年,俄国生物化学家切尔本科首次提出了生命中的氨基酸和多肽的概念,为后来蛋白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后,生物化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包括发现核酸结构及功能和酶催化反应机制等重要进展。

在20世纪,生物化学的进展加速了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提高了医药产业的发展。

生物化学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学研究:生物化学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揭示了基因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为遗传工程与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药物研发: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药物研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研究药物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可以设计出更加精确和有效的药物分子,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安全性。

此外,生物化学还可以帮助研究药物代谢和毒性机制,为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定制提供依据。

3.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化学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化学揭示了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运输和分泌机制等重要过程。

这些研究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细胞和生物体的运作机制,并且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为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代谢和抗性机制,生物化学可以帮助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和抗虫性,并探索新的绿色农业技术。

5. 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在环境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生物体和环境中的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并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修复技术。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生物化学与分子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公元1911年~公元1948年公元1911年●出生于波兰的美国生化学家C.芬克在英国从米糠中分离出具有活性的抗脚气病的白色晶体,并将这类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命名为维生素。

这是首次明确提出“维生素”这一概念。

●Rous P. 发现鸟类致瘤病毒。

公元1912年●英国生化学家F.G.霍普金斯用实验肯定了维生素的存在,并提出营养缺乏症的概念。

●德国生化学家O.瓦尔堡证明在细胞中有一种激活氧的呼吸酶,并发现氰化物能抑制这种酶的活性,提出呼吸作用需要铁参加。

●提出生物氧化为脱氢作用。

●Morgan T.H.发现雄果蝇某些基因的完全连锁。

公元1913年●提出酶动力学理论。

●Sturtevant A.H.创用三点测交法并建立连锁距离的概念。

●Bridges C.B.发现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确证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公元1914年●美国生化学家E.R.肯德尔分离出纯的甲状腺素。

●在英国曼彻斯特,首次利用细菌处理下水道。

●指出生物氧化由铁激活氧而来。

公元1915年●美国生物学家T.H.摩尔根和他的学生A.H.斯特蒂文特、C.B.布里奇斯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形排列,发现基因的连锁和交换现象,出版了《孟德尔遗传原理》,补充发展了孟德尔定律,提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因学说。

●德国化学家R.M.维尔施泰特发现在叶绿素分子中镁离子间4个氮原子相连,而氮则分别位于4个闭环的烃链上,从而提出了镁在叶绿素分子中的地位同铁在血红素分子中的地位相当。

●英国微生物学家F.W.特沃特发现了溶菌现象。

1917年法国出生的加拿大人F.H.德埃雷尔将这种溶菌因素命名为噬菌体。

●Twort F.W.分离病毒。

●美国营养学家E.V.麦科勒姆发现维生素A,1922年E.V.麦科勒姆等又发现维生素D,并证明其与软骨病有关。

他还把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大类。

●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与肿瘤(Hormones and cancer),激素可以影响一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已被我们普遍接受,然而,从最早观察到激素对一些癌症病人有益到发展成以内分泌器官为靶标的第一种药物,已经经历了一百年。

生化发展史

生化发展史

现代生物化学始于18、19世纪: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从无机化合物氰化铵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安塞姆·佩恩发现第一个酶——淀粉酶1869年,瑞典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发现遗传物质——核素1877年,霍佩-赛勒首次提出名词Biochemie,即英语中的Biochemistry20世纪生物化学快速发展: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欧内斯特. 斯塔林首次提出“hormone”来表示激素1912年,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发现食物辅助因子——维生素1926年,德国科学家奥图·瓦伯格发现呼吸作用关键酶——细胞色素氧化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J.B.萨姆纳(美国)首次分离提纯了脲酶酶、维生素、激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化学领域三大发现。

1940年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重要生理生化途径被陆续阐明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Sanger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1960年代,Arber等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1966年,Nirenberg和Khorana破译遗传密码1970年代,Termin和Baltimore发现反转录酶;Berg等成功进行了DNA体外重组;Coben 建立分子克隆体系1980年,Sanger 确定DNA序列测定方法1985年,Mulis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1995年,Fire和Mello阐明RNA干扰(RNAi)机制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中国1930年代,吴宪教授首次提出蛋白变性理论、血液生化1965年,中科院生化所与有机化学所人工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牛胰岛素1973年,X-射线分析出猪胰岛素空间结构1983年,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tRNAAla )2002年,水稻基因组诺贝尔奖1965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Jacob and Monod For works:操纵子(operon)1965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Nirenberg and Khorana For works: 三联体密码的破译1983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Barbara McClintock (86y) For work:Transposon 转座子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10月6日,2014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拥有美英双重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夫妇共获殊荣,以表彰他们对大脑“定位系统”的重大发现。

生物化学的发展

生物化学的发展

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是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

本文将从生物化学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生物化学的起源生物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对生物体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反应已有初步认识。

然而,真正的生物化学学科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当时,研究者开始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许多特殊的化学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等,并开始关注这些分子在生物系统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2.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阶段:2.1 早期研究早期的生物化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物体中大分子物质的分析和纯化上。

通过将细胞和组织进行破碎和提取,研究者们成功地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从而奠定了后续生物化学研究的基础。

2.2 酶的研究和酶动力学的兴起20世纪初,对酶的研究成为了生物化学的热点。

研究者们发现酶是生物体内许多代谢反应的催化剂,同时还提出了酶动力学的概念。

这一发现推动了生物化学研究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并为后来对代谢通路和能量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3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推动了生物化学的快速发展。

DNA的发现与结构、RNA的功能和蛋白质的合成等问题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2.4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发展20世纪末,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化学的新一轮突破。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人们可以精确地合成和改造基因,从而生产出各种重要的蛋白质和生物制品。

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生物化学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3. 生物化学对现代生物科学的贡献生物化学的发展对现代生物科学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主要包括:3.1 揭示生命的分子基础生物化学的研究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分子水平解释了生物学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简介

医学生物化学简介

2
医学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具有多种功能,如酶、激
素、结构蛋白等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包 括DNA和RNA,是遗传
信息的载体
糖类:由单糖组成,具有 多种功能,如能量储存、
细胞识别等
脂质:由脂肪酸和醇组成, 具有多种功能,如能量储
存、细胞膜组成等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化学与药学的交叉
药物设计与开发: 利用生物化学原 理设计新药
药物代谢与转运: 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代谢和转运过 程
药物作用机制: 探讨药物与生物 大分子相互作用 的机制
药物安全性与毒 性:评估药物的 安全性和毒性, 为临床应用提供 依据
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的交叉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现象的 科学,与生物化学有密切关系。
RNA干扰技术:用于基因的沉默和 调控
蛋白质纯化技术:用于蛋白质的分 离和鉴定
细胞培养技术:用于细胞的增殖和 分化
基因编辑技术:用于基因的修改和 改造
生物信息学技术:用于基因数据的 分析和处理
5
医学生物化学的学科交叉
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的交叉
生物化学是生理学的基础,生理学是生物化学的应用 生物化学研究细胞和分子层面的生理过程 生理学研究器官和系统层面的生理过程 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医学的发展

4
医学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样品制备:包括样品收集、处理和保存等步骤 实验仪器使用: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实验操作:如溶液配制、样品稀释、酶反应等 数据处理:如计算、绘图、分析等 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等部分
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化学工程技术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就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概念和发展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简称生化工技术,是将基础的化学、生物学及工程学相结合,研究利用生物体系所进行的现代科技领域。

其主要任务是开发新的生物材料、生物药品和生物制品,同时也包括研制生物制品生产相关设备和技术。

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源于20世纪初期的“酵母发酵”研究。

50年代,生化工技术被应用于生物治疗的研究中,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生物化学工程技术才开始快速发展,其利用微生物和细胞培养技术,开发出了大量的新型制品。

目前,生物技术又离不开生物化工技术的支持,那么,今后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二、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生化工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生化工技术已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医药领域由于生化工技术可以将人体内一些无法在人体内合成的高分子药物通过基因表达技术进行人体内合成,因此促使了更多药物研发;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抗癌药物。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加工和生产的人血白蛋白、血液净化器等,也被证明可以显著降低医药领域的成本。

2、食品领域生化工技术在食品加工、贮存和质量控制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酸奶、酵母、面包、啤酒等食品都是在生化操作过程下制成的。

此外,还有酶制剂和增甜剂等产品。

3、环境领域生化工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可以将生物技术用于处理生活垃圾、污水和工业废物。

处理污水时,如果使用化学方法只能将其分离出来,而利用生化工技术则可以将其完全降解;而且,利用生化工技术可以制造出高附着性菌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去除环境中有害物质。

三、未来展望随着生物技术和生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生化工技术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是未来几年中,生化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展望:1、免疫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于罕见疾病或慢性疾病患者注射一次性的“病毒颗粒”,将成为生化工技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生物化学发展史

生物化学发展史

生物化学发展史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科学。

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物体内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生物化学发展的历程。

一、19世纪初期的生物化学研究起步19世纪初期,人们开始关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是由一系列分子组成的。

二、20世纪初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

英国科学家威廉逊提出了蛋白质的结构可以通过氨基酸的序列来描述,这为后来的蛋白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德国科学家费舍尔发现了糖类的结构可以通过立体化学的方法来解析,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对多糖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

三、20世纪中叶的生物化学研究突破20世纪中叶,生物化学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模型解释了D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法国科学家雅克·蒙多让发现了酶的活性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酶催化反应的机制,为酶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进入21世纪,生物化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人们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从而揭示了生命的遗传信息。

同时,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研究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网络和信号传导途径。

总结起来,生物化学发展历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对于生命现象的理解至关重要。

从19世纪初期的化学分析到20世纪初的生物大分子研究,再到20世纪中叶的DNA结构和酶活性研究,以及现代生物化学的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应用,生物化学的发展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生物化学发展史范文

生物化学发展史范文

生物化学发展史范文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命体内的化学成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对于人类认识生命的本质和推动生物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生物化学的发展史进行一下简要的介绍。

早期的生物化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阿拉伯科学家、印度医学家等,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已经发现了许多与生命有关的化学现象。

然而,真正的生物化学发展起步于18世纪,当时瑞典化学家Torbern Bergman提出了无机和有机化学之间的区别,并开始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

19世纪末,德国化学家法里厄斯提出了“生命由物质组成”的观点,奠定了生物化学的基础。

他通过对食品和饮料等物质的化学分析,揭示了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并成功分离出了一些生物分子,如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

此外,他还研究了酶的存在和催化作用,为酶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生物化学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发现了维生素和激素等生物活性分子,并确定了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

例如,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等人发现了B维生素的存在和功能,为维生素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此外,生物化学家也开始研究核酸的组成和结构,并为后来的基因研究打下了基础。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化学领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的编码机理。

同时,人们还发现了RNA的存在和功能,为后来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蛋白质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蛋白质的合成机制、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到了21世纪,生物化学已成为一个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学科。

在大量实验证据的支持下,人们对于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生物化学也与其他学科融合,如生物工程、药物化学等,共同推动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总之,生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由对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分离和分析到对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的过程。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的各个层面,从分子水平到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

下面是生物化学发展史的详细介绍。

古代
17世纪到18世纪
19世纪
19世纪中叶,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帕斯特尔提出了“生命只能由生命产生”的观点,推翻了当时流行的“自发生成论”。

他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生物体和生物过程是由细胞组成的。

20世纪初
20世纪初的生物化学研究集中在研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1897年,德国科学家厄斯特·弗雷德里希发现了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这为后来的蛋白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叶
20世纪后半叶
20世纪后半叶,生物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开始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来研究生化过程。

例如,1983年,美国科学家科泰尼和米尔斯获得了首个体外合成胰岛素的成功。

21世纪
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化学研究正在取得更加突破性的成果。

例如,利用蛋白质工程和基因组学的技术,人们已经能够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例如药物和环境修复酶。

此外,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解码,人们正在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

总结。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现代生物化学始于18、19世纪: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从无机化合物氰化铵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安塞姆·佩恩发现第一个酶——淀粉酶1869年,瑞典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发现遗传物质——核素1877年,霍佩-赛勒首次提出名词Biochemie,即英语中的Biochemistry20世纪生物化学快速发展: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欧内斯特. 斯塔林首次提出“hormone”来表示激素1912年,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发现食物辅助因子——维生素1926年,德国科学家奥图·瓦伯格发现呼吸作用关键酶——细胞色素氧化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J.B.萨姆纳(美国)首次分离提纯了脲酶酶、维生素、激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化学领域三大发现。

20世纪50年代后生物化学标志性成就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Sanger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1966年,Nirenberg和Khorana破译遗传密码1960年代,Arber等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70年代,Termin和Baltimore发现反转录酶;Berg等成功进行了DNA体外重组;Coben建立分子克隆体系1980年,Sanger 确定DNA序列测定方法1985年,Mulis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1995年,Fire和Mello阐明RNA干扰(RNAi)机制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我国科学家对生物化学的贡献1930年代,吴宪教授首次提出蛋白变性理论、血液生化1965年,中科院生化所与有机化学所人工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牛胰岛素1973年,X-射线分析出猪胰岛素空间结构1983年,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tRNA Ala )2002年,水稻基因组生物化学与诺贝尔奖由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捐赠的遗产创建,自1901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起每年颁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6个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那天,举行正式的颁奖典礼。

生物化学技术发展历程(资料)

生物化学技术发展历程(资料)

[资料]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罗曼·罗兰[法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发展简史生物科学在20世纪有惊人的发展,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尤为迅速,这样一门最具活力和生气的实验科学,在21世纪必将成为带头的学科,这主要有赖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历史。

20年代:微量分析技术导致了维生素、激素和辅酶等的发现。

瑞典著名的化学家T.Svedberg奠基了“超离心技术”,1924年制成了第一台5000×g(5000 r/min~8000 r/min)相对离心力的超离心机(相对离心力“RCF”的单位可表示为“×g”),开创了生化物质离心分离的先河,并准确测定了血红蛋白等复杂蛋白质的分子量,获得了192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30年代:电子显微镜技术打开了微观世界,使我们能够看到细胞内的结构和生物大分子的内部结构。

40年代:层析技术大发展,两位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发明了分配色谱(层析),他们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由此,层析技术成为分离生化物质的关键技术。

“电泳技术”是由瑞典的著名科学家Tisellius所奠基,从而开创了电泳技术的新时代,他因此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50年代:自1935年Schoenheimer和Rittenberg首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用于碳水化“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50年代有了大的发展,合物及类脂物质的中间代谢的研究以后,为各种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阐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60年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HPLC技术、红外、紫外、圆二色等光谱技术、NMR核磁共振技术等。

自1958年Stem,Moore和Spackman 设计出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大大加快了蛋白质的分析工作。

1967年Edman和Begg制成了多肽氨基酸序列分析仪,到1973年Moore和Stein设计出氨基酸序列自动测定仪,又大大加快了对多肽一级结构的测定,十多年间氨基酸的自动测定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生化科学发展史》课件

《生化科学发展史》课件
《生化科学发展史》
# 生化科学发展史 深入探索生化学的起源和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生化学的潜力和前 景。
生化学的起源
1
古代文明的认识
揭示古代文明对生命现象的初步认识
实验与理论
2
和探索。
古代生化学实验和相关理论探索的源
头。
3
领域与方法
17世纪以前的生化学领域和研究方法 的发展。
化学与生物学的交汇
生物大分子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惊人发 现和深入研究。

研究酶的本质和其在生物 体内的重要作用。
糖类和脂类
揭示糖类和脂类的化学结 构研究的重要意义。
生化学的新课题
1
蛋白质合成
2
揭示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和深入研
究。
3
基因的发现
探索基因的重要性和相关研究的突破。
酶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领域。
生化学的新成果
DNA重复的发现
DNA重复的意义和在实践中的 应用。
生物膜的研究
揭示生物膜的形成和功能研究 的最新成果。
生物工程和新药研发
探索生物工程和新药研发在生 化学领域的实践。
生化学的未来
新兴生物材料的研究
展望新兴生物材术的突破和发 展,为人类进步提供新的 思路。
交叉研究和创新
剖析生化学与其他领域交 叉研究对创新的重要性。
总结:生化学的发展
总结生化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它对多个领域的进展和提升的推动作用。 未来,生化学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更 多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生化过程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化过程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化过程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化过程模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及其机理,提高药物研发、生产和治疗的效率,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从技术的历史发展、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的历史发展生化过程模拟技术源于化学领域中的流体力学模拟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模拟生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最早的生化过程模拟技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尝试将这些信息应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时的生化过程模拟技术主要依靠手工计算和实验室试错,效率极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性能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生化过程模拟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

1999年,一种名为GROMACS的生化过程模拟软件问世,该软件在生化过程模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后来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生化过程模拟软件的一个里程碑。

二、应用领域生化过程模拟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尤其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生化过程模拟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与细胞、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优化药品的设计和性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

此外,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生化过程模拟技术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除了药物研发和生产外,生化过程模拟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

例如,在空气和水质检测中,生化过程模拟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污染物的扩散和传播路径,提高监测和预测的准确性。

在食品领域,生化过程模拟技术可以为生产商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食品加工的过程以及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更健康、更美味的食品。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类对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的了解越来越深刻,生化过程模拟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生物化学学科的历史

生物化学学科的历史

生物化学学科的历史生物化学学科是一门关于生物体内分子组成和生物分子在生命过程中功能的研究学科。

它的发展与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化学学科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一、早期的生物化学研究生物化学学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利用化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生物分子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弗里德里希·维勒开创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分析方法,奠定了生物化学的基础。

二、结构生物学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结构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生物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家们通过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来解析生物分子的结构。

由此,人们对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三、基因的发现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基因的本质和作用被阐明。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基因的遗传密码理论。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遗传传递的认识,并推动了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的发展。

四、酶学的突破20世纪前半叶,酶学的研究对生物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酶的性质和机制的研究,人们揭示了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埃米·库恩和卡尔·赫尔希发现了酶的底物特异性和静态酶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发现为理解生物体内代谢反应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五、代谢途径与能量转化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能量转化是生物化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通过对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的研究,人们揭示了生物分子在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此外,人们还研究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关键过程,探索了生物能量的来源和转换。

六、分子生物学的兴起20世纪中叶,分子生物学的崛起为生物化学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因的克隆和重组、核酸和蛋白质的序列分析、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等都为生物化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生物化学中的化学生物学技术发展

生物化学中的化学生物学技术发展

生物化学中的化学生物学技术发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代谢、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与生态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在科技的发展中,化学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支撑,为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探索、蛋白质研究和基因疾病诊断三个方面,介绍化学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体内物质代谢的探索代谢是所有生物活动的基础,代谢异常是很多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为了探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规律,化学生物学技术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比较典型的技术有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是一种基于代谢组(代谢产物与代谢途径)分析的技术。

利用代谢组,可以挖掘生物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代谢物)的组成、相对含量等信息,从而探测物质代谢的变化。

代谢组学技术可以用于病理生理学、肿瘤判别、药效监测等方面,为寻找疾病治疗标靶、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工具。

二、蛋白质研究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它们控制着生命的大多数功能。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功能、互作等,生物化学中的化学生物学技术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比较典型的技术包括:多肽合成和修饰、蛋白质纯化和鉴定、蛋白质互作分析、四维蛋白质组学等。

多肽合成是将氨基酸按照特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体外制备具有特定序列的蛋白质段,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技术在疫苗开发、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纯化和鉴定是将蛋白质从混合样本中分离纯化并定量分析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相对纯净的蛋白质样本,便于后续研究。

在蛋白质互作分析中,化学生物学技术则可以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蛋白质互作分析技术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酵母双杂交、质谱分析、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利用这些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发掘其对各类生物功能的调控关系。

三、基因疾病诊断基因疾病是遗传基因变异导致的疾病。

为了检测和诊断基因疾病,目前都采用了很多新型的化学生物学技术。

生化发展史

生化发展史

生化发展史现代生物化学始于18、19世纪: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从无机化合物氰化铵合成有机化合物尿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安塞姆·佩恩发现第一个酶——淀粉酶1869年,瑞典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发现遗传物质——核素1877年,霍佩-赛勒首次提出名词Biochemie ,即英语中的Biochemistry20世纪生物化学快速发展: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欧内斯特 . 斯塔林首次提出“hormone ”来表示激素1912年,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发现食物辅助因子——维生素1926年,德国科学家奥图·瓦伯格发现呼吸作用关键酶——细胞色素氧化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J.B. 萨姆纳(美国) 首次分离提纯了脲酶酶、维生素、激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物化学领域三大发现。

1940年代,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重要生理生化途径被陆续阐明1953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1958年,Crick 提出“中心法则”; Sanger 测定胰岛素分子结构1960年代,Arber 等发现限制性内切酶1961年,Jacob 和Monod 提出“操纵子学说”1966年,Nirenberg 和Khorana 破译遗传密码1970年代,Termin 和Baltimore 发现反转录酶;Berg 等成功进行了DNA 体外重组;Coben 建立分子克隆体系1980年, Sanger 确定DNA 序列测定方法1985年,Mulis 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1995年,Fire 和Mello 阐明RNA 干扰(RNAi)机制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中国1930年代,吴宪教授首次提出蛋白变性理论、血液生化1965年,中科院生化所与有机化学所人工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牛胰岛素1973年,X-射线分析出猪胰岛素空间结构1983年,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 tRNAAla )2002年,水稻基因组诺贝尔奖1965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Jacob and Monod For works:操纵子(operon)1965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Nirenberg and Khorana For works: 三联体密码的破译1983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Barbara McClintock (86y) For work: Transposon 转座子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10月6日,2019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拥有美英双重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夫妇共获殊荣,以表彰他们对大脑“定位系统”的重大发现。

生化技术发展史

生化技术发展史

生化技术发展史生化技术不完全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

传统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

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

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

我国早在 1986 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将生物技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

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

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医、农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此外还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生物冶金、生物信息等技术。

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医药学等。

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

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

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

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DNA 合成仪、DNA 序列分析仪等。

生化发展史

生化发展史

生化发展史一、静态生物化学阶段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静态的描述性阶段。

发现了生物体主要由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四大类有机物质组成,并对生物体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合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1、1929年,德国化学家Fischer Hans发现了血红素是血红蛋白的一部分,但,进一步确定了分子中的每一个院子,不属于氨基酸获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

得很多糖和氨基酸的结构,确定了糖的构型,并指出蛋白质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2、通过食物的分析和营养的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维生素,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

1911年,Funk结晶出治疗“脚气病”的复合维生素B,提出“Vitamine”,意即生命胺。

后来由于相继发现的许多维生素并非胺类,又将“Vitamine”改为“Vitamin”。

与此同时,人们又认识到另一类数量少而作用重大的物质--激素。

它和维生素不同,不依赖外界供给,而由动物自身产生并在自身中发挥作用。

肾上腺素、胰岛素及肾上腺皮质所含的甾体激素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

3、r从半刀豆中1926年,Sumne制得了脲酶结晶,并证明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确立了酶是蛋白质这一概念。

此后四、五年间Nothrop等人连续结晶了几种水解蛋白质的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并指出它们都是蛋白质,。

4、中国生物化学家吴宪(1893~1959)在1931年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吴宪堪称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他在血液分析、蛋白质变性、食物营养和免疫化学等四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许多生化学家。

虽然对生物体组成的鉴定是生物化学发展初期的特点,但直到今天,新物质仍不断在发现。

如陆续发现的干扰素、环核苷磷酸、钙调蛋白、粘连蛋白、外源凝集素等,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第二阶段约在20世纪30~50年代,主要特点是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变化,即代谢途径,所以称动态生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确定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以及脂肪分解等重要的分解代谢途径,对呼吸、光合作用以及腺苷三磷酸(ATP)在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位置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生物化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在欧洲约 在160年前开始,逐渐发展,一直到1903年 才引进“生物化学”这个名词而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但在我国,其发展可追溯到 远古。 生物化学的发展可分为:
– 叙述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及机能生物化学 三个阶段。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1.饮食方面
பைடு நூலகம்
由此可看出我国古代医务工作者应用营养方面的原理, 试图治疗疾患的一些端倪。
3.医药方面:
– 我国古代医学对某些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也有所认识。 – 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古称“瘿病”,主要是饮食中缺碘所致,有用 含碘丰富的海带、海藻、紫菜等海产品防治。公元 4世纪,葛洪 著《肘后百一方》中载有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的方法。唐· 王焘(公 元8世纪)的《外台秘要》中载有疗瘿方36种,其中27种为含碘 植物。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70年才有用海藻及海绵的灰分治疗此 病者。 – 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的病。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早有详 细研究,认为是一种食米区的疾病,分为“肿”、“不肿”及 “脚气入心”三种,可用含有维生素B1的车前子、防风、杏仁、 大豆、槟榔等治疗。酿酒用的曲及中药中的神曲(可生用)均含 维生素B1较丰富,且具有水解糖类的酶,可用以补充维生素B1的 不足,亦常用以治疗胃肠疾患。 – 夜盲症古称“雀目”,是一种缺乏维主素A的病症。孙思邈首先用 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猪肝治疗。我国最早的眼科专著《龙木论》记 载用苍术、地肤子、细辛、决明子等治疗雀目。这些药物都是含 有维生素A原的植物。
在这一时期,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等在血液分析方面创立 了血滤液的制备及血糖的测定等方法,至今还为人们所采 用;在蛋白质的研究中,提出了蛋白质变性学说;在免疫 化学上,首先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抗原抗体反应的机 制;在营养方面,比较荤膳与素膳的营养价值,并发现动 物的消化道可因膳食中营养素价值的不同及丰富与否而发 生一定的改变;食素膳者与食荤膳者相比,胃稍大而肠较 长。 自此以后,生物化学工作者逐渐具备了一些先进手段,如 放射性核素示踪法,能够深入探讨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 化学变化,故对各种物质代谢途径及其中心环节的三羧酸 循环,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从50年代开始,生物化学的进展 突飞猛进;对体内各种主要物质的代谢途径均已基本搞清 楚,所以,这个时期可以看作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技术发展史生化技术不完全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

传统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

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

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

我国早在 1986 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将生物技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

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

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医、农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此外还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生物冶金、生物信息等技术。

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医药学等。

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

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

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

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DNA 合成仪、DNA 序列分析仪等。

没有这些结合和渗透,生物技术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疾病治疗:用于控制人类疾病的医药产品,包括抗生素、生物药品、基因治疗。

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临床检测与诊断,食品、环境与农业检测。

农业、林业与园艺,新的农作物或动物的基因改造、保存,肥料,杀虫剂: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食品,扩大食品、饮料及营养素的来源:如单细胞蛋白等。

环境:废物处理、生物净化及新能源。

化学品:酶、DNA/RNA 及特殊化学品、金属。

设备: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金属、生物反应器、计算机芯片及生物技术使用的设备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1 )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其品质。

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体称为转基因生物。

至 1994 年全世界批准进行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 1467 例,涉及的作物种类包括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

转基因性能包括抗除草剂、抗病毒、抗盐碱、抗旱、抗虫、抗病以及作物品质改良等。

例如我国首创的两系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已先培育出了具实用价值的梗型光敏核不育系 N5047S 、 7001S 等新品系,一般增产达 10% 以上,高产可达 40% 。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袁隆平教授,1997 年试种其培育的“超级杂交稻” 3.6 亩,平均亩产达 884kg 。

1998 年总理特批基金 1000 万元,用于支持该项研究的深化与推广。

我国学者还将苏云金杆菌的 Bt 杀虫蛋白转入棉花,培育抗虫棉,对棉铃虫杀虫率高达 80% 以上。

( 2 )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

该项技术又称植物的微繁殖技术。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个植物细胞有如一株潜在的植物。

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果、穗、胚珠、胚乳、官或组织取得一定量的细胞,在试管中培养这些细胞,使之生长成为所谓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在试管内大量繁殖。

( 3 )提高粮食品质;生物技术除了可培育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新品系外,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系。

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将菜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向日葵中,使用权向日葵种子含有菜豆储藏蛋白。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番茄可延缓其成熟变软,从而避免运输中的破损。

大米是我们的主要粮食,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 8 种必需氨基酸,但其蛋白质含量很低。

人们正试图将大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培育高蛋白质的水稻新品系。

( 4 )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量,现代农业均以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铵作为氮肥的主要来源。

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的板结,肥力的下降;化肥的生产又将导致环境的污染。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将具有固氮基因转移到作物根际周围的微生物体内,希望由这些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 5 )发展畜牧业生产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与动物优良品质有关的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使获得新的品质。

第一例转基因动物是 1983 年美国学者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的受精卵里,现把受精卵转移到借腹怀胎的雌鼠内。

生下来的小鼠因带有大鼠的生长工激素基因而使其生长速度比普通小鼠快 50% ,并可遗传给下一代。

( 6 )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活跃,产业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

其投资比例及产品市场均占生物技术领域的首位。

这是因为生物技术为探索妨碍人类健康的因素和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涉及到新药开发、新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及新的治疗技术。

( 7 )开发制造奇特而又贵重的新型药品;抗生素是人们最为熟悉、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技术药物。

目前已分离到 6000 多种不同的抗生素,其中约 100 种被广泛地使用。

每年的市场销售额约 100 亿美元。

1977 年,美国首先采用大肠杆菌生产了人类第一基因工程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开辟了药物生产的新纪元。

该激素可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用来治疗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

如果用常规方法生产该激素,50 万头羊的下丘脑才能生产 5mg ,而用大肠杆菌生产,只需 9L细菌发酵液。

其价格降至每克 300 美元。

由于细菌与人体在遗传体制上的差异较大,许多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类药物用细菌生产往往是没有生物活性的。

人们不得不放弃用细菌生产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而另找其他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或转基因动物来生产这些蛋白质药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另一种生产技术。

如转基因羊生产人凝血因子 IX ;转基因牛生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转基因猪生产人体球蛋白等。

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除了人生长工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外,还有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人心钠素、人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

目前全世界已有 20 多种基因工程药物面市。

另外还有约 400 多种生物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2000 多种处于前期的实验室研究阶段。

1987 年所有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价值约 5.4 亿美元,到了 1993 年, 10 种主要基因工程药品的经销额已接近 77 亿美元。

上世纪末达到 100 亿美元,到2003 年将达到 130 亿美元。

这清楚地表明,基因工程药物的产业前景十分光明,下个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进行更新换代。

( 8 )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对某些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存在着免疫效果不够理想、被免疫者有被感染的风险等不足;而用基因工程生产重级疫苗可以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已经上市或已进入临床试验的病毒性肝炎疫苗(包括甲型和乙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疫苗(包括霍乱、痢疾等);寄生虫疫苗(包括血吸虫、疟疾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EB病毒疫苗等。

1998 年初,美国仪器和医药管理局( FDA )批准了首个艾滋病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这预示着艾滋病或许可以像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那样得到有效的预防。

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生产诊断用的DNA试剂,称之为DNA探针,主要用来诊断遗传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 9 )基因治疗; 1990 年 9 月,美国 FDA 批准了用 ADA (腺苷脱氨酶基因)基因治疗严重联合型免疫缺陷病(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这标志着人类疾病基因治疗的开始。

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治疗遗传疾病、肿瘤、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新方法——基因治疗是 21 世纪的一大热点领域。

基因治疗就是制备正常基因代替或校正遗传缺陷基因,或关闭、或降低、或调控异常基因的表达,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10 )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目前,石油和煤炭是我们生活中的主要能源。

然而,这些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最终将枯竭。

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将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生物能源将是最有希望的新能源之一,而其中又以乙醇最有希望成为新的替代能源。

微生物可以利用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杂草、木屑、植物的秸杆等纤维素或木质素类物质或其他工业废弃物作为原料。

生物技术还可用来提高石油的开采率。

目前,石油的一次采油,仅能开采储量的 30% 。

二次采油需加压、注水,只能获得储量的 20% 。

深层石油由于吸附在岩石空隙间,难以开采。

加入能分解蜡质的微生物后,利用微生物分解蜡质使石油流动性增加而获取石油,称之为三次采油。

从而大大提高了石油的工业储量。

环境保护方面,生物法生产化学品比化学工业生产法更环保和节能。

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某些微生物能净化有毒的化合物,降解石油污染,清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综合利用废水和废渣,处理有毒金属等作用,达到净化环境、保护环境、废物利用并获得新的产品的目的。

( 11 )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利用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积累的代谢产物,生产食品工业原料,种类繁多;发酵技术还可用来生产化学工业原料。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和不断完善;基因工程药物与疫苗的研究与开发突飞猛进;转基因植物与动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物体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展迅速;基因治疗取得一定进展;蛋白质工程和生物信息学飞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及其重要事件: 1917 年, Karl Ereky 首次使用生物技术这一名词; 1943 年,大规模生产青霉素;1944 年, Avery 等通过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1953 年, W atson Crick 阐明 DNA 的双螺旋结构; 1961 年, <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 >杂志创刊; 1961-1966 年,破译遗传密码; 1970 年,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2 年, Khorana 等合成了完整的tRNA 基因; 1973 年, Boyer 和 Cohen 建立了 DNA 重组技术;1975 年, Milstein 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年,第一个DNA 重组技术规则问世; 1976 年, DNA 测序技术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